① 沉降觀測點監理通知單怎麼寫
你下發監理通知單是因為承包商未進行沉降觀測還是什麼問題,建議說清楚。
② 建築物沉降觀測方法
對建築物沉降進行觀測的方法如下:
1、觀測點的布置由設計單位確定,一般情況是:
(1)磚牆承重的建築物,可沿牆的長度每隔8~12m設置一個觀測點,並應設置在建築物的轉角處,縱牆和橫牆的交接處、縱牆和橫牆的中央、建築物沉降縫的兩側;當建築物的寬度大於15m時,內牆也應在適當的位置設觀測點。
(2)框架結構的建築物,應在每個柱基或部分柱基上安設觀測點。具有浮筏基礎或箱形基礎的高層建築,觀測點應沿縱、橫軸線和基礎周邊設置。新建和原有建築物連接處的兩邊都應設置觀測點。煙囪、水塔、油罐及其它類似構築物的觀測點,應沿周邊對稱設置。
2、沉降觀測用水準點數,在每一區域不得少於兩個,並且至少應設置一個深埋式水準點。沉降觀測宜用精密水準儀及鋼水準尺進行。
3、沉降觀測的次數和時間,應按設計要求。一般第一次觀測應在觀測點安設穩固後及時進行。民用建築每加一層應觀測一次,工業建築應在不同荷載階段分別進行觀測,且整個施工時間的觀測不得少於4次。竣工後的觀測次數:第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後每年1次,至下沉穩定為止;觀測期限一般為:沙土地基兩年,粘性土地基五年,軟土地基十年。當建築物突然發生大量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嚴重的裂縫時,應立即進行逐日或幾天一次的連續的觀測,同時應對裂縫進行觀測。
4、建築物的裂縫觀測,應在裂縫上設置石膏條等可靠的觀測標志。觀測後應繪制祥圖,畫出裂縫的位置、形狀和尺寸,並註明日期和編號。必要時應將裂縫拍攝下來。
5、沉降觀測資料應及時整理和妥善保管,作為工程技術資料存檔。並應有水準點位置和構造圖、觀測點平面布置圖;根據沉降觀測結果繪制的沉降量、地基荷載與延續時間的關系曲線圖以及沉降觀測原始記錄和分析報告等資料。
③ 如何發函催施工單位盡快設置沉降觀測點
這個要通過監理單位來協調,協調不行了在通過監理單位發函通知
④ 什麼規范上規定了:沉降觀測需由第三方進行測量,是由建設單位委託的
按照工程建設的規定,應由建設單位委託有專業資質單位進行沉降觀測,以保證數據的專業性、客觀性和有效性。國家標准目前沒有找到,好多地方都制定了地方標准,具體如下。
一、廣東省《關於加強建設工程沉降觀測管理的通知 》(穗建築[2001]332號)第二條
鑒於建築物沉降觀測是一項技術性強、測量精度要求高的工作。以下工程的沉降觀測工作,除施工單位認真做好沉降觀測工作外,建設單位必須委託專業測量單位完成。
1、 重要的工業與民用建築物;
2、 20層以上的高層建築;
3、 體型復雜的14層以上的高層建築物;
4、 對地基變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築物;
5、 位於地質條件比較復雜地區的建築物;
6、 因地基變形或局部失穩而使結構產生裂縫或破損需研究處理的建築物;
7、 因地質條件、基礎(樁基)類型等特殊情況,設計單位確定的工程。
二、成都使成建委發[2009]494號《成都市建築工程深基坑施工管理辦法》第二十條
深基坑工程施工單位應對基坑工程及周圍環境進行變形監測;當深基坑開挖邊線外2倍基坑深度范圍內存在建(構)築物、地下管線時,建設單位還應委託具備工程勘察專業類工程測量乙級及以上資質的第三方監測單位對深基坑工程及周圍環境進行變形監測。
變形監測時間應從地下降水施工起,直至基坑土方回填完畢止。監測對象包括基坑支護結構及因深基坑工程施工可能受到影響的毗鄰既有建(構)築物、地下管線等。監測項目、頻率、時段、精度等應符合技術規范、標准、規程的要求。
(4)關於做好建築工程沉降觀測的通知擴展閱讀
地基沉降是指地基土層在附加應力作用下壓密而引起的地基表面下沉。過大的沉降,特別是不均勻沉降,會使建築物發生傾斜、開裂以致不能正常使用。他的影響主要有以下:
1、牆體產生裂縫。不均勻沉降使磚砌體承受彎曲而導致砌體因受拉應力過大而產生裂縫:八字裂縫;倒八字裂縫。
2、柱體斷裂或壓碎。不均勻沉降將使中心受壓柱體產生縱向彎曲而導致拉裂,嚴重的可造成壓碎失穩。
3、建築物產生傾斜。長高比較小的建築物,特別是高聳構築物,不均勻沉降將引起建築物傾斜、倒塌。
建築物均勻沉降對上部結構影響不大,但沉降量過大,可能造成室內地坪低於室外地坪,引起雨水倒灌、管道斷裂,以及污水不易排出等問題。沉降量偏大,還往往伴隨產生不均勻沉降。
不均勻沉降將導致建築物上部結構產生裂縫,整體傾斜,嚴重的造成結構破壞。建築物傾斜導致荷載偏心將改變荷載分布,嚴重的可導致地基失穩破壞。
⑤ 關於建築物沉降觀測點的保護措施
保護措施:
變形控制測量
5.1 一般規定
5.1.1 各類沉降觀測的等級和精度要求,應視工程的規模、性質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進行設計而確定。同一測區或同一建築物隨著沉降量和速度的變化,可以採用不同的觀測精度。
5.1.2 布置和埋設沉降觀測點(變形點)時,應考慮觀測方便、易於保存、穩固和美觀。
5.1.3 沉降觀測宜採用幾何水準測量方法,也可採用靜力水準測量方法。
5.1.4 觀測記錄和成果應清晰完整、准確無誤,並符合本規程9.1節的規定。每一周期觀測完後,可提供周期或階段性成果。整個工程結束後,應提供綜合性成果資料。
5.1.5 對於深基礎建築或高層、超高層建築,沉降觀測應從基礎施工開始,以獲取基礎和主體荷載的全部沉降量(該建築的總沉降量)。
5.5 建築物沉降觀測
5.5.1 建築物沉降觀測應測定建築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並計算基礎傾斜、局部傾斜、相對彎曲及構件傾斜。
5.5.2 沉降觀測點的布設應能全面反映建築物及地基變形特徵,並顧及地質情況及建築結構特點。點位宜選設在下列位置:
1 建築物的四角、大轉角處及沿外牆每10~15m處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層建築物、新舊建築物、縱橫牆等交接處的兩側。
3 建築物裂縫和沉降縫兩側、基礎埋深相差懸殊處、人工地基與天然地基接壤處、不同結構的分界處及填挖方分界處。
4 寬度大於等於15m或小於15m而地質復雜以及膨脹土地區的建築物,在承重內隔牆中部設內牆點,在室內地面中心及四周設地面點。
5 鄰近堆置重物處、受振動有顯著影響的部位及基礎下的暗浜(溝)處。
6 框架結構建築物的每個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縱橫軸線設點。
7 片筏基礎、箱形基礎底板或接近基礎的結構部分之四角處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設備基礎和動力設置基礎的四角、基礎型式或埋深改變處以及地質條件變化處兩側。
9 電視塔、煙囪、水塔、油罐、煉油塔、高爐等高聳建築物,沿周邊在與基礎軸線相交的對稱位置上布點,點數不少於4個。
5.5.3 沉降觀測的標志可根據不同的建築結構類型和建築材料,採用牆(柱)標志、基礎標志和隱蔽式標志等形式。各類標志的立尺部位應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顯的突出點,並塗上防腐劑。標志的埋設位置應避開如雨水管、窗檯線、暖氣片、暖水管、電氣開關等有礙設標與觀測的障礙物,並應視立尺需要離開牆(柱)面和地面一定距離。隱蔽式沉降觀測點標志的型式可按本規程附錄D規定執行。當應用靜力水準測量方法進行沉降觀測,觀測標志的型式及其埋設,應根據採用的靜力水準儀的型號、結構、讀數方式以及現場條件確定。標志的規格尺寸設計,應符合儀器安置的要求。
5.5.4 沉降觀測點的施測精度應按本規程第3.0.4條的規定確定。未包括在水準線路上的觀測點,應以所選定的測站高差中誤差作為精度要求施測。
5.5.5 沉降觀測的周期和觀測時間應按下列要求並結合實際情況確定:
1 建築物施工階段的觀測,應隨施工進度及時進行。一般建築可在基礎完工後或地下室砌完後開始觀測,大型、高層建築可在基礎墊層或基礎底部完成後開始觀測。觀測次數與間隔時間應視地基與加荷情況而定,民用建築可每加高1~5層觀測一次,工業建築可按不同施工階段(如回填基坑、安裝柱子和屋架、砌築牆體、設備安裝等)分別進行觀測。如建築物均勻增高,應至少在增加荷載的25%、50%、75%和100%時各測一次。施工過程中如暫停工,在停工時及重新開工時應各觀測一次。停工期間可每隔2~3個月觀測一次。
2 建築物使用階段的觀測次數,應視地基土類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者外,可在第一年觀測3~4次,第二年觀測2~3次,第三年後每年1次,直至穩定為止。
3 在觀測過程中,如有基礎附近地面荷載突然增減、基礎四周大量積水、長時間連續降雨等情況,均應及時增加觀測次數。當建築物突然發生大量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嚴重裂縫時,應立即進行逐日或幾天一次的連續觀測。
4 沉降是否進入穩定階段應由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判定。對一級工程,若最後三個周期觀測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於倍測量中誤差可認為已進入穩定階段。對其它等級觀測工程,若沉降速度小於0.01~0.04mm/d可認為已進入穩定階段,具體取值宜根據各地區地基土的壓縮性確定。
5.5.6 沉降觀測點的觀測方法和技術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對二級、三級觀測點,除建築物轉角點、交接點、分界點等主要變形特徵點外,可允許使用間視法進行觀測,但視線長度不得大於相應等級規定的長度。
2 觀測時,儀器應避免安置在有空壓機、攪拌機、卷揚機等振動影響的范圍內,塔式起重機等施工機械附近也不宜設站。
3 每次觀測應記載施工進度、增加荷載量、倉庫進貨噸位、建築物傾斜裂縫等各種影響沉降變化和異常的情況。
5.5.7 每周期觀測後,應及時對觀測資料進行整理,計算觀測點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根據需要,可按下列公式計算變形特徵值:
1 基礎傾斜α:
(5.5.7-1)
式中si—基礎傾斜方向端點i的沉降量(mm);
sj—基礎傾斜方向端點j的沉降量(mm);
L—基礎兩端點(i, j)間的距離(mm)。
2 基礎局部傾斜α:
按(5.5.7-1)式計算。但此時,取砌體承重結構沿縱牆6~10m內基礎上兩觀測點(i,j)的沉降量為si、sj,兩點(i,j)間的距離為L。
3 基礎相對彎曲fc:
(5.5.7-2)
式中sk—基礎中點k的沉降量(mm);
si、sj—基礎端點i、j的沉降量(mm);
L—i與j點間的距離(mm)。
註:彎曲量以向上凸起為正,反之為負。
4 柱基間吊車軌道等構件的傾斜:
按(5.5.7-1)式計算。
5.5.8 觀測工作結束後,應提交下列成果:
1 沉降觀測成果表。
2 沉降觀測點位分布圖及各周期沉降展開圖。
3 u-t-s(沉降速度-時間-沉降量)曲線圖。
4 p-t-s(荷載-時間-沉降量)曲線圖(可視需要提交)。
5 建築物等沉降曲線圖(見附錄E)。
6 沉降觀測分析報告。
沉降觀測的具體步驟
本工程沉降觀測採用閉合圈法按一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DS使用級精密水準儀或自動安平水準儀和銦鋼水準尺。
建築物四周至少留出3m的場地,便於閉合圈法沉降觀測,觀測前通知工程處和施工現場負責人,事先清理好現場,確保視線、場地暢通,安排好測量跑尺人員。
本工程結構施工階段,做到每施工一層結構層次即進行一次沉降觀察,沉降觀測時間為砼澆築結束後一天,不上荷載的情況下進行,中間停、復工各觀測一次,以後每3個月觀測一次,建築物竣工驗收前觀測一次。特殊情況如發現嚴重裂縫,沉降速率增大,沉降差較大等,亦相應增加觀測次數,並整理出資料由主管工程師審核,及時提交給業主。使用階段每半年一次,共兩次,以後每年一次,預計觀測五年或直到沉降穩定,使用階段預計共測6次,由建設單位負責觀測,施工階段的觀測費用,按勘察設計文件規定,由業主負責,施工企業在提交成果時,向業主按專項收取費用。
觀測成果管理
本工程沉降觀測應有專用外業手薄、記錄表和建築物平面圖及觀測點布置圖等,並根據沉降觀測成果繪制沉降分布圖,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圖,最後計算整個建築物的平均沉降量和相對沉降差,每季提供給業主一份資料。工程沉降觀測資料,由專人整理,當每次觀測一周後,提交工程技術科和工程隊各一份,最終將系統觀測資料作為工程技術資料的一部分存檔,並交建設單位一份。
基準點和觀測點的保護
經常檢查基準點和觀測點有無變動,並防止砂漿落在觀測頭上,將觀測點按觀測平面圖相應的編上號,每次觀測後旋下觀測頭集中保管,下次觀測時再按編號旋上觀測頭,注意防止柱上槽口被雜物堵塞或被現場材料擋住,還要採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碰撞觀測點頭的螺牙鐵管口,詳見圖《水準點埋置及觀測頭構造圖》。
設置基準的原則是合理埋設,觀測方便,並能保證水準點的穩定,基準點的埋設數量不少於三個,距離觀測點30-50m,基準點的設置應在基坑挖土前15天完成,基準點必須加蓋保護,在觀測平面中,基準點位置應明確標注。
觀測點的設置,依據圖紙設計要求。詳見附圖《沉降觀測點平面圖》。
觀測點的設置採用預埋螺牙鐵管,使用活動觀測頭,便於裝拆。
裝修前先旋下觀測頭,在柱裝修材料上留孔並預埋套管,裝修完再旋上觀測頭,觀測頭就朝外,便於觀測。
註明細節: 沉降觀測方案
一、 建築物沉降觀測點的布設
個,分別在 3、5、10、12×B 軸,1、16×D 軸,1×E 軸,20×F 軸,3、5、10、12×H
軸,J 軸×8 軸。
首次觀測的沉降觀測點高程值是以後各次觀測用以比較的基礎,其精度要求
非常高,施測時一般用N2 或N3 級精密水準儀。並且要求每個觀測點首次高程
應在同期觀測兩次後決定。
隨著結構每升高一層,臨時觀測點移上一層並進行觀測直到十0.00 再按規
定埋設永久觀測點(為便於觀測可將永久觀測點設於十500mm)。然後每施工一層
就復測一次,直至竣工。沉降觀測點平面布置圖詳見圖
五、 沉降觀測中注意事項
沉降觀測應採用附合線路或閉合線路,做到定機、定人、定路線。測施前儀
器必須經過檢驗,符合要求後方可使用。
沉降觀測的前後視距應盡可能相等,儀器到水準尺的距離不得大於 30m。
測施中,前後視必須採用同一根水準尺。觀測時,水準尺應和地面垂直,不
得歪斜。
在同一測站上觀測各觀測點時,當讀完所有觀測點的讀數後應回測後視點,
兩次同一後視點的讀數差不得超過±1mm。
沉降觀測的次數與頻率應根據上部結構的作用荷載和作用時間,一般在施工
階段每上一層結構,觀測一次,一直到結構封頂。裝飾施工完畢觀測一次,移交
業主前觀測一次。
觀測的結果應及時整理成成果資料,及時通報業主或現場監理工程師,工程
M
竣工後,應將成果資料整理歸檔。
請結合《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與《建築變形測量規范》進行查看。
一、沉降觀測的基本要求
1、儀器設備、人員素質的要求
根據沉降觀測精度要求高的特點,為能精確地反映出建(構)築物在不斷加荷下的沉降情況,一般規定測量的誤差應小於變形值的1/10—1/20,為此要求沉降觀測應使用精密水準儀(S1或S05級),水準尺也應使用受環境及溫差變化影響小的高精度銦合金水準尺。在不具備銦合金水準尺的情況下,使用一般塔尺盡量使用第一段標尺。
作業人員必須接受專業學習及技能培訓,熟練掌握儀器的操作規程,熟悉測量理論,能針對不同工程特點、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觀測方法及觀測程序,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分析原因並正確運用誤差理論進行平差計算,按時、快速、精確地完成每次觀測任務。
2、觀測時間的要求
建(構)築物的沉降觀測對時間有嚴格的限制條件,特別是首次觀測必須按時進行,其他各階段的復測,根據工程進展情況必須定時進行,不得漏測或補測。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准確的沉降情況或規律。相鄰的兩次時間間隔稱為一個觀測周期,一般高層建築物的沉降觀測按一定的時間段為一觀測周期(如:30天/次)或按建築物的加荷情況每升高一層(或數層)為一觀測周期,無論採取何種方式都必須按施測方案中規定的觀測周期准時進行。
3、觀測點的要求
為了能夠反映出建(構)築物的准確沉降情況,沉降觀測點要埋設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徵且便於觀測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築物上設置的沉降觀測點縱橫向要對稱,且相鄰點之間間距以15-30米為宜,均勻地分布在建築物的周圍。通常情況下,建築物設計圖紙上有專門的沉降觀測點布置圖。此外,埋設的沉降觀測點要符合各施工階段的觀測要求,特別要考慮到裝修裝飾階段,是否會因牆或柱飾面施工而破壞或掩蓋住觀測點,不能連續觀測而失去觀測意義。
4、沉降觀測自始至終要遵循「五定」原則
「五定」即沉降觀測依據的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被觀測物的沉降觀測點,點位要穩定;所用儀器、設備要穩定;觀測人員要穩定;觀測時的環境條件基本一致;觀測路線、鏡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觀上盡量減少觀測誤差的不定性,使所測的結果具有統一的趨向性,保證各次復測結果與首次觀測的結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觀測的沉降量更真實。
5、施測要求
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與觀測程序要熟悉、正確。在首次觀測前要對所用儀器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測校正,必要時經計量單位予以鑒定。連續使用3-6個月後重新對所用儀器、設備進行檢校。
在觀測過程中,操作人員要相互配合,工作協調一致,認真仔細,做到步步有校核。
6、沉降觀測精度的要求
根據建築物的特性和建設、設計單位的要求選擇沉降觀測精度的等級。在無特殊要求情況下,一般高層建(構)築物採用二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就能滿足沉降觀測的要求。
7、沉降觀測成果整理及計算要求
原始數據要真實可靠,記錄計算要符合施工測量規范的要求,按照依據正確、嚴謹有序、步步校核、結果有效的原則進行成果整理及計算。
二、具體施測程序及步驟
1、建立水準控制網
根據工程的特點布局、現場的環境條件制訂測量施測方案,由建設單位提供的水準控制點(或城市精密導線點)根據工程的測量施測方案和布網原則的要求建立水準控制網。要求:(1)一般高層建築物周圍要布置3個以上水準點,其間距不大於100米;(2)在場區內任何地方架設儀器至少後視到2個水準點,並且場區內各水準點構成閉合圖形,以便閉合檢校;(3)各水準點要設在建築物開挖、地面沉降和震動區范圍之外,水準點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準測量的要求(大於1.5米),根據工程特點,建立合理的水準控制網,與基準點聯測,平差計算出各水準點的高程。
2、建立固定的觀測路線
由場區水準控制網,依據沉降觀測點的埋設要求或圖紙設計的沉降觀測點布點圖,確定沉降觀測點的位置。在控制點與沉降觀測點之間建立固定的觀測路線,並在架設儀器站點與轉點處作好標記樁,保證各次觀測均沿統一路線。
3、沉降觀測
根據編制的工程施測方案及確定的觀測周期,首次觀測應在觀測點設置穩固後及時進行。一般高層建築物有一或數層地下結構,首次觀測應自基礎開始,在基礎的縱橫軸線上(基礎局邊)按設計好的位置埋設沉降觀測點(臨時的),待臨時觀測點穩固好,進行首次觀測。
首次觀測的沉降觀測點高程值是以後各次觀測用以比較的基礎,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測時一般用N2或N3級精密水準儀。並且要求每個觀測點首次高程應在同期觀測兩次後決定。
隨著結構每升高一層,臨時觀測點移上一層並進行觀測直到十0.00,再按規定埋設永久觀測點(為便於觀測可將永久觀測點設於十500mm)。然後每施工一層就復測一次,直至竣工。
4、將各次觀測記錄整理檢查無誤後,進行平差計算,求出各次每個觀測點的高程值,從而確定出沉降量。
⑥ 關於沉降觀測點滯後監理通知單怎麼寫
剛可以寫出事情的過程,然後催促施工方盡快整改,逾期不整改處以罰款處理
⑦ 端承樁基礎建築物需要做沉降觀測嗎
國家標准目前沒有找到,地方標准你看下。
廣東省《關於加版強建設工程沉降觀測管理權的通知 》(穗建築[2001]332號)
第二條、 鑒於建築物沉降觀測是一項技術性強、測量精度要求高的工作。以下工程的沉降觀測工作,除施工單位認真做好沉降觀測工作外,建設單位必須委託專業測量單位完成。
1、 重要的工業與民用建築物;
2、 20層以上的高層建築;
3、 體型復雜的14層以上的高層建築物;
4、 對地基變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築物;
5、 位於地質條件比較復雜地區的建築物;
6、 因地基變形或局部失穩而使結構產生裂縫或破損需研究處理的建築物;
7、 因地質條件、基礎(樁基)類型等特殊情況,設計單位確定的工程。
⑧ 關於建築工程沉降觀測實施的問題(特別是高層建築是否必須由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依據是什麼)
國家標准目前沒有找到,地方標准你看下。
廣東省《關於加強建內設工程沉降觀測管容理的通知 》(穗建築[2001]332號)
第二條、 鑒於建築物沉降觀測是一項技術性強、測量精度要求高的工作。以下工程的沉降觀測工作,除施工單位認真做好沉降觀測工作外,建設單位必須委託專業測量單位完成。
1、 重要的工業與民用建築物;
2、 20層以上的高層建築;
3、 體型復雜的14層以上的高層建築物;
4、 對地基變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築物;
5、 位於地質條件比較復雜地區的建築物;
6、 因地基變形或局部失穩而使結構產生裂縫或破損需研究處理的建築物;
7、 因地質條件、基礎(樁基)類型等特殊情況,設計單位確定的工程。
⑨ 沉降觀測的允許范圍
教育工程的沉降觀測,若沉降速度小於0.01~0.04mm/d,是可以的,也可認為進入穩定階段,具體取值應根據各地區地基土的壓縮性確定。
沉降是否進入穩定階段,應由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判定。對重點觀測和科研項目工程,若最後三個周期觀測中每周期的沉降量不大於2倍的測量中誤差,可認為已進入穩定階段。
沉降觀測的精度要求:
第一,往返較差、附和或環線閉合差:△h=∑a-∑b≤1.0,n表示測站數;
第二,前後視距≤30m;
第三,前後視距差≤1.0m;
第四,前後視距累積差≤3.0m;
第五,沉降觀測點相對於後視點的高差容差:≤1.0mm。
(9)關於做好建築工程沉降觀測的通知擴展閱讀:
地基變形計算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建築物或構築物上部結構由於地基沉降而引起的變形不 出現妨礙正常使用的裂縫和破損,因此地基設計時在下列情況下除了按承載力進行計算外,尚應進行地基變形的計算。
1.對於重要的、有紀念性的大型建、構築物。
2.在生產工藝上、使用上對地基的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構築物。
3.平面圖形復雜的建、構築物。
4.兩相鄰建築物在荷載和基礎形式上顯著不同時。
5.建、構築物由於地基變形產生的沉降會影響正常使用,得事先估算地基變形,以便設計 時採取提高建、構築物底層標高的措施者。
6.對於地基不均勻沉降較敏感的建、構築物。
7.在新建或原有建、構築物內大面積堆載或附近堆積重物、大量填土時。
8.在地基內有厚度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堆填時間在5年以內者。
9.軟弱地基上兩相鄰建築物距離較近,以致可能發生傾斜情況時。
在計算地基變形時,尚須考慮建築物的結構類型以及其他各種因素,並按以下特徵控制。
1.對於磚石結構應由局部傾斜比控制。
2.框架結構和單層排架結構應由相鄰柱基的沉降差控制。
3.在地基比較均勻時,單層排架和多層框架結構柱基的最終沉降量在允許沉降量范圍之 內,可不驗算相鄰柱基沉降差。
4.在地基比較均勻且無相鄰荷載影響時,高聳構築物的最終沉降量在允許沉降量范圍 內,可不驗算傾斜值。
5.在必要情況下,需要分別預估房屋和構築物在施工期間和使用期間的地基變形值,以 便預留房屋或構築物之間的凈空,考慮連接方法和施工順序。此時,一般房屋的最終沉降量,在 施工期間:
(1)對於砂土可認為已完成100%;
(2)對於低壓縮性粘土可認為已完成50%~80%;
(3)對於中壓縮性粘性土可認為已完成20%~50%;
(4)對於高壓縮粘性土可認為已完成5%~20%
⑩ 有沒有人知道關於沉降觀測需要委託第三方進行檢測的文件或通知
平行觀測,一般由監理單位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