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藏建築文化地理因素分析
西藏考古所揭示的考古學文化在大的范圍內充分體現了西藏區域文化地理的異質性:藏東、南的回石棺葬、農業答遺址與東南部宜耕 地理環境有不可割裂的關系;藏北的細石器文化、動物紋飾圖案、大石遺址和石丘墓則 是游牧文化的典型特徵。這就鮮明地體現出藏文化多元性質的發展脈絡。 文化的積淀往往是古代遺跡和歷史文獻 包括口頭傳說 的雙重方式。在敦煌文書 被發現以前,西藏的歷史傳統都保留在各種教法史的敘述之中。而實際上,西藏的歷史 文獻從吐蕃時期開始就大量形成,在敦煌寫卷被發現之後,灌注了太多的佛教觀念的藏 文文獻就顯示出它的「出身」,於是我們看到了兩利,風格截然的文獻:在質朴和華麗怪 誕之間,歷史學家只有竭盡取捨之能。
❷ 建築企業為什麼要進行經營環境分析
1、過分倚重資質為市場准入門檻
依據《建築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對建築施工企業實行資質管理,旨在規范市場進入的門檻,構築企業進入政策法規性壁壘。同時使建築企業按照不同規模分層協作,形成科學的產業結構,避免無序競爭。然而在實施的幾十年間,也存在一些不盡理想的問題。資質等級的評定基本以資金、產值、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人數作為評定依據,而這些條件門檻可以通過聯營、掛靠、分包的方式跨越。盡管新的評定標准中對特級資質的評定提出了專利數量、科技成果以及工藝工法創新等方面的要求,但是由於行業產業結構格局已經形成,對調整不良市場結構的作用有限,也未能有效的促進市場形成適當的集中度。
資質是市場招投標的准入門檻,很多資質不足或沒有資質的企業要借用資質來承包項目,這也造成了掛靠現象和與之關聯的利益鏈條。資質評定需要一定的形式化條件,資質管理也被比喻為施工企業的「高考」體制,企業也逐步形成了應對的能力。
2、行業市場秩序不規范、過度競爭
目前,中國建築業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而市場秩序卻較為混亂、企業誠信建設任重道遠,建築業企業長期處於相對弱勢地位。市場整體處於過度競爭狀態而局部市場則表現出競爭不足的現象。從工程類型領域看,普通房屋工程、安裝、裝飾工程,市場集中低,競爭激烈。對於超高層及公共建築領域市場集中度適中,競爭相對適度。礦山、機場、港口、能源領域市場集中度高,基本存在壟斷情況,競爭度低。鐵路、隧道領域市場集中度也很高,存在部門和寡頭壟斷情況,競爭度低。公路、橋梁領域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競爭度也偏低。在競爭最激烈的普通房屋工程領域,建築施工企業數量多,由此產生的行業內規模相當、業務類似的企業的同類同質競爭。
建築市場主體行為不規范,各類市場違規問題仍然存在,虛假招投標、違法發包、圍標串標、低價競標、轉包、掛靠等現象普遍存在。壓級壓價、墊資施工、拖欠工程款、偷工減料等都是市場無序與過度競爭的表現。
這些狀況抑制了企業發展壯大,增強真正競爭實力的動力,造成不能優勝劣汰,制約行業的健康發展。建築市場法規對市場主體違法行為界定不清、定性不夠准、執法效力偏弱,缺乏有效的制約和處罰機制。
3、業主方的強勢要求、施工企業面臨挑戰
施工企業為了獲得工程項目,多以價格手段進行競爭。過度使用價格武器,整體上壓低了建築施工行業的價格,並使業主方或投資方處於定價的強勢地位,利用建築施工企業的弱勢地位和相互間的競爭地位,砍價和提出不合理的低造價。甚至於要求施工單位墊資施工,施工企業為了求得項目最大利潤,施工時則會使用質次價低的材料,施工人員也因工價較低只能聘請技術等級低、素質低的工人。
業主方或投資方為了項目資金回籠,一再壓縮工期,當工期要求不合理時,勢必對工程項目質量、成本產生負面影響。影響進度的因素有人為、技術、材料、設備、氣候和環境等因素。為了使這些不利因素轉化為對工期有利因素,所採取的一些技術措施必然對質量、成本產生相應影響。如為了趕工期,人為地增加夜班次數和人數,造成夜間施工費、管理費的增加及降低工程質量標准等。
過度競爭以及超負荷的資金負擔,迫使施工企業採用非常規方式節省支出,獲取利潤,隨著市場環境壓力的常態化,壓價、低價競爭、拖欠工程款、偷工減來造成了建築市場業主與施工企業間誠信流失的惡性循環。
4、施工企業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偏低
由於施工企業管理分散,項目或分子公司各自為政,采購權下放,造成分公司或項目采購規模較小,銀行信貸額度低,采購形成短期行為,沒有進行資源有效整合,沒有發揮企業規模品牌效應,沒有與供應商形成長期戰略合作,造成施工企業在談判上出於弱勢方,造成議價能力偏低。若甲方存在拖欠款和施工方墊資施工的情況,施工企業的資金壓力自然也會轉嫁到供應商企業,這也造成了合作上的誠信危機。一些實力強勁、有技術優勢的供應商都提出了「款到發貨」的要求。
❸ 請問建築業經濟的影響因素,除了做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外,還可以做驗證性因子分析嗎用sem模型分析
需要做,一般探索性因子分析用spss做比較好,驗證性因子分析用AMOS做。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目的是為保證模型的有效性,驗證性因子分析是檢驗結構方程分析結構的准確性和實用性
❹ 如何編寫建築行業的社會環境分析和職業環境分析報告
(一)自我分析:
1)優點:喜歡挑戰和讓自己興奮的事情,聰慧,許多事情都比較拿手,致力於自己才乾和能力的增長;有很強的創造性和主動性,絕大多數是事業型的。好奇心強,喜歡新鮮事物,關注事物的意義和發展的可能性。通常把靈感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多才多藝,適應性強且知識淵博,很善於處理挑戰性的問題。
善於快速抓住事物的本質,喜歡從新的角度和獨到的方式思考問題,對問題經常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機警而坦率,有傑出的分析能力,並且是優秀的策略家。不喜歡條條框框的限制和因循守舊的工作方式,習慣便捷的問題解決方法。
喜歡自由的生活並善於發現其中的樂趣和變化;認為「計劃趕不上變化」,並以實際行動證明大部分規定和規律都是有彈性,可伸縮的,通常會超出被認可和期望的限度。
善於理解,而非判斷他人。樂觀,善於鼓舞他人,能用自己的熱情感染他人。
2)可能的盲點: 總是充滿熱情的尋找新鮮事物,但行事缺少穩定的計劃和流程,經常依靠臨場發揮,可能因為忽視必要的准備工作,而草率地身陷其中。注意力容易游移,對目標的韌性和堅持性不夠,缺乏足夠的耐心,有時不能貫徹始終。一旦主要問題被解決了,就會轉移到下一個目標,而不能堅持將一件事完完整整地結束。
非常注重創造力和革新,容易忽略簡單、常規的方法和一些重要的細節,不願遵守規則和計劃。建議多關註解決問題的常規方法。
通常同時展開多項任務與活動,不願丟掉任何一種可能性,致力於尋找新的變化,可能使別人的計劃和時間安排受到影響。要好好考慮一下自己的行動給他人帶來的影響,這有助使自己變得更可靠。
有天生的直覺和預知能力,會誤認為知道了別人的想法。應當認真傾聽他人,避免表現的不耐煩。
(2).職業興趣探索報告:職業興趣前三項是企業型(8.0)、藝術型(8.0)、社會型(6.1)。
1)有明顯的藝術趣味,喜歡和人打交道,對經營性活動很感興趣,樂於施展自己的口才,喜歡去影響別人,喜歡創造性活動,性格外向、冒險、抱負心強。
2)在工作中,有熱情,喜歡在工作自由展開想像,做事傾向於追求完美,但也追求新意;膽大,愛冒險,希望有獨立主見;對過程和目的都有興趣,但對教條的制度並不感興趣,喜歡隨機應變,往往根據環境變化而變化個人的策略,具有強烈的內心感受性和言語表達能力;喜歡出入公共社交場所,喜歡說服和勸導他人的活動。
3)適應的工作環境:有創造性、要求人際交往、有自由度而不過分約束的環境,能發揮個人智慧和支配性。
(3)學習風格探索報告:行動型(9.2,非常強烈的偏好)
1)能從新體驗、新問題、新機遇中學習,在以下活動中學習效果最佳:全神貫注於短時間、當時當地的活動,諸如商業游戲、競賽型的團隊任務等練習;能引人注目,如主持會議,主導討論或進行陳述;思維活躍,適合嘗試一下。2)在以下活動中學習效果最差:聽講座,閱讀,分析及解釋雜亂的數據等。
(4)技能報告(最擅長的五項技能):人員管理 積極傾聽 監測 時間管理 口頭表達
(5)職業價值觀:崇尚獨立,注重關系
1)期望在工作中能夠獨立工作、獨立決策,而且能夠表現出自己的創新,發揮自己的責任感、自主性。而且能夠以自我監督的形式使自己的工作按照自己的計劃順利進行。
2)期望工作的內容是能夠給予別人幫助,並希望在這樣的職位上同事之間關系融洽,大家都有積極的道德觀念和社會服務意識。
自我分析小結:一個人應該學會取長補短。精力旺盛、熱情、性情平和、樂於助人、忠誠、責任心強、富於創新精神、工作和生活井然有序是我的優點;可也存在著有時過於理想話,據個人價值觀進行判斷,容易做出草率的決定和對於批評比較脆弱的缺點。我會不斷的去完善自己
(二)職業分析:人才素質測評報告給出了很多建議,結合相關書籍、老師和這次測評報告,我對影響職業選擇的外部環境進行了系統分析,分析結果成為了職業定位考。 1.家庭環境分析:爸爸、媽媽和我組成了這三口之家,爺爺和奶奶不和我們一起住。父親是一名油漆工人,月收入2000;母親是一個小型機械廠的普通工人,月收入1000。家裡並不富裕,父母一直給我以關愛和生活上的支持與鼓勵!爸媽對我的期望就是將來能夠像大鵬鳥一樣展翅飛翔!2、學校環境分析:1)學校:我現在就讀的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專科層次普通高等學校,隸屬於江蘇省交通廳。學院設有汽車工程系、公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機電工程系、建築工程系、人文社科系和體育部等「七系一部」。學院實行畢業生「雙證書」制,學院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為「江蘇省職業技能鑒定基地」,連續多年被評為省優秀鑒定所。多年來為交通行業及其相關產業培養了兩萬多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2005年,學院以優秀等次通過了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將在江蘇省交通廳的正確領導努力把學院建設成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2)專業:我學習的專業是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該專業的目標是培養具有一定的電子信息技術基礎理論知識;熟練掌握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應用、電子信息設備的維護技術和電子信息產品研發技術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三)社會環境分析:中國政治穩定,經濟持續發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環境中的重要角色。經濟發展有強勁的勢頭,加入WTO後,會有大批的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中國的企業也將走出國門。目前社會對於通信類人才需要還是比較大的,特別是我國的通信技術還不是很先進的情況下,具有一定能力的高水平畢業生一定會得到企業的青睞。所以說在校加強通信方面的專業知識學習,會在就業時有一定的專業優勢。
(四)職業環境分析:(1)行業分析(IT):二十一世紀進入信息時代,席捲全球的信息科技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刻的變革,信息產業已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人們對電子產品的要求高,首先是產品的質量好,服務到位。所以在電器銷售行業,取得消費者的信任是至關重要的,當今沒有多少企業是在真正的做「服務」,從營銷觀念的角度出發,連市場營銷的觀念沒有達到,當今電器產品營銷服務人才的機會很多。2)職業分析(電子產品檢測與營銷)當今的消費者有關電子的消費知識在增長,挑選的餘地也很大,僅僅能說會道、熱情周到的服務已遠遠不能如早期一樣獲得消費者的信任。應該如何進行市場的開拓,培養重視的客戶?所以,將專業知識與營銷技巧結合,成為我的選擇。3)地域分析(南京)南京地處長江下游丘陵地區,是經濟發達的江蘇省省會城市,是全省政治、經濟、科教、文化和交通通信中心。南京下轄十一區、二縣,面積6597平方公里,全市人口64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43萬人,城市化水平71%。南京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具有2470年歷史,先後有十個朝代和政權在此建都。虎踞龍盤,人文薈萃。是一個令人悠然神往的歷史古都,是中國著名風景旅遊城市之一。 南京珠江路科技街位於中心城區玄武區內,以珠江路為主線,西起中山路,東接黃埔路,並向南、北延伸,是南京市科技人才、高新技術企業、民營科技企業最為集中的區域。周邊高校、科技院所雲集,有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南京航天航空大學、海軍指揮學院、中科院南京分院、熊貓集團等,科技優勢十分明顯。珠江路科技街以經營電子電腦、系統網路、軟體開發和通信產品著稱。聯想、方正、IBM、INTEL、COMPAQ、NEC、東芝等國內外著名的電腦廠商紛紛加盟珠江路。目前沿街兩側聚集電腦公司近千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電腦公司13家,16個電腦市場,5個通訊產品市場,經營總面積近20萬平方米,珠江路科技街已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電子電腦產品集散地。全街電腦公司職工約為7400人,大專以上學歷達90%,其中35歲以下約佔70%。享有"北有中關村,南有珠江路"的美譽。1999年8月,珠江路科技街正式成為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組成部分,享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同樣的優惠政策
(五) 職業定位
1 個人職業定位的SWOT分析:
內部環境因素
優勢因素(S)
a、精力旺盛、熱情
b、性情平和、樂於助人
c、忠誠、責任心很強
d、富於創新精神;
e、工作和生活井然有序
弱勢因素(W)
a、工作中過於講究完美;
b、有時因急於迎接新挑戰,在准備不夠充分的情況下開始工作;
c、過於重視上級對自己提出的意見。
外部環境因素
機會因素(O)
a、3G等等一系列的沖擊,國人對電子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電子產品很有市場。
b、專業知識與營銷技巧兼備的人才缺乏
威脅因素(T)
a、競爭激烈
2、結論:
職業目標
IT銷售行業職業經理人
職業發展策略
進入南京某電子企業公司
職業發展路徑
進入南京珠江路某IT產品銷售公司
具體路徑
大學畢業—電子檢測電子—產品營銷—銷售副總
❺ 影響建築行業的因素有哪些
一、外部因素
1.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將在中短期內一定程度上減緩建築業的增長速度
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重大投資項目立項、土地審批、信貸是這次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 2004 年上半年,房地產開發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僅增長 2.8% ,其中 5 、 6 兩個月同比分別減少 19.5% 和 18.1% 。城鎮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中,國內貸款增長 28.4% ,比一季度回落 30.8 個百分點。貨幣信貸增長偏快的勢頭得到控制。 6 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比年初增加 1.43 萬億元,同比少增 3501 億元。貸款增速回落幅度逐月擴大, 3 月末同比增長 20.1% ,4月末回落到 19.9% , 5 月末、 6 月末進一步回落到 18.6% 和 16.3% 。
這次宏觀調控對建築行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 )建築業產值增幅回落。 2004 年前三季度,全國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 16487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22% ,增速比上半年回落了 5.5 個百分點;完成竣工產值 8040 億元,增長 18.4% ,比上半年回落了 9.9 個百分點;( 2 )提高了建築企業融資門檻;( 3 )原材料價格漲勢趨緩。
2.盡管條塊分割的堅冰正在打破,但是全國統一的建築市場尚未形成
我國目前的建築業市場行業壟斷、部門分割、地區封鎖影響和干擾了統一、開放、競爭的建築市場的形成。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以及改革開放過程中形成的地方保護或部門保護主義,形成了一個條塊分割式的行業結構。這個結構具有空間和行業分布上的兩大特點:( 1 )大部分建築企業屬於地方,其業務活動主要在本地區,難以進入其他地區;( 2 )部門保護造成建築企業很難跨越專業橫向發展業務,因此許多大型建築企業只是集中於某一專業,企業的專業范圍較窄,缺少綜合競爭實力。
中共十六大《關於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在市場體系建設方面,指出 「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市場 」 等改革任務,以北京為代表的部分發達地區正在或已經拆除了建築業地區保護壁壘,同時,行業和部門的建築市場保護壁壘也有加快拆除的趨勢,但是條塊分割的現象在一定時期內仍將存在,具備一定實力的建築企業難以做大做強。
3.建築市場秩序較為混亂,市場主體行為不規范,工程款拖欠現象嚴重
建築行業資質管理混亂,大型施工企業下掛靠的小企業眾多,造成實際上的越資質施工現象比較普遍,給施工質量、安全留下隱患,盡管工程招投標數量逐年提高,但招投標過程中暗箱操作、收受回扣等不正當行為普遍存在。地方建設主管部門、相關監管部門和業主自身行為不規范,通過行政指令干涉工程發包,也影響了正常的市場競爭行為。
由於建築市場競爭激烈,墊資施工現象普遍存在,部分項目資金不落實,造成竣工後工程款不能支付,長期拖欠,有的業主利用行政力量或者市場優勢,簽訂 「 陰陽 」 合同,為工程款拖欠形成合法理由。截止到 2003 年底,全國累計拖欠工程款達 3600 億。國務院最新發布的國發辦 2003[94] 號文,著重解決工程款拖欠問題,全國各地也相應制定了清欠工程款的辦法。
4.由於規模層次不明顯,行業集中度過低,導致眾多建築企業在同一水平上過度競爭
從我國建築企業的資質構成上,可以大概反映出企業的規模構成,因為企業的資質等級和企業規模有緊密的正相關性。從洛倫茨曲線的對比上,也可以看出,我國建築行業集中度低,企業大而全、中而全、小而全現象突出,企業規模層次性不明顯,大家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競爭層次沒有拉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在某種程度上,建築企業的部分利潤被過度競爭擠掉了。以建築企業上市公司為例, 2001 年大部分盈利的建築企業每股收益率低於 0.1 元, 19 家上市建築企業平均主營業務毛利率僅為 0.97% ,處於上市公司各行業的最低水平。由於受到來自股東的壓力,在建築施工難於有所作為的情況下,房地產開發業務彌補了建築企業的利潤來源,國有建築企業在這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
針對上述問題,我國政府將會從五個方面著手調整建築行業產業結構:( 1 )建立市場運行機制,以市場配置資源,調整投資建設主體之間的關系,形成合理的、充分的市場競爭格局;( 2 )加快建築企業的兼並重組,發揮聯合優勢和規模效應,改善我國建築行業的整體盈利狀況;( 3 )提升科技進步和信息化水平,有效改變現有的管理模式;( 4 )市場准入改行政准入為市場准入,改革建築企業資質管理制度和建設管理體制,建立行業清出制度,逐步建立市場信用約束機制,積極推行業主工程款支付擔保和承包商分包工程付款擔保等工作;( 5 )鼓勵建築企業轉向跨國經營,發揮我國建築企業的國際市場上的比較優勢。
二、內部問題
筆者認為,我國建築企業,特別是國有建築企業主要存在七大類問題,這些問題如何及時解決,如何解決到位,將關繫到相當一部份建築企業今後幾年的發展趨勢和市場生存。
1.社會職能難以擺脫,員工整體素質不高
我國國有建築企業的社會職能長期以來難以徹底擺脫,離退休人員逐年增加,企業統籌外支出絕對數額居高不下,企業需要分流的人員,特別是富餘人員數量偏多,合理的人員流動機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員工隊伍規模偏大,整體素質普遍不高;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管理方法和經營理念沒有真正樹立起來,沒有真正確立端正的市場觀念,危機意識、競爭意識普遍不強。
2.技術創新相對滯後
目前國內眾多建築企業在同一層次競爭,企業技術水平檔次差距不大,技術特點、特色不明顯。目前,知識資源是技術創新的第一要素,傳統的生產要素(勞動力、土地、資本)已逐漸失去主導地位,前沿科技成為創新競爭的主要焦點,高新技術群中的前沿科技是世界矚目的制高點。對建築業來說,通過降低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來提高建築產品競爭力的發展空間已經在逐漸縮小。強化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市場競爭力,才能提高競爭層次,形成獨具特色的競爭優勢,提高建築生產的附加值,與高新技術接軌,己經成為建築業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以日本大成公司為例,每年有 100 億日元資金投入技術創新項目,占營業額的 0.8%, 大成專門設立技術研發中心,與政府機構、大學和相關產業攜手進行城市改造、環境、新材料、新技術設計和地基等領域開發和推廣應用。
筆者認為,下述四大關鍵技術因素將影響建築行業的發展方向和競爭格局:( 1 )信息化技術。信息化技術使得建築企業能夠有效的實現建設集成與自動化(包括人、機構、管理、資金等)。國內外先進建築企業的經驗表明,信息技術的使用將使得建築業企業能夠顯著地降低采購和管理成本,並能有效地縮短項目工期;( 2 )新的施工技術、施工設備。高效施工技術、節能施工技術、地下施工技術等技術的發展為建築業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深基礎施工設備、地下掘進設備、機電一體化、智能化控制裝置等新型施工設備將使施工企業如虎添翼;( 3 )新材料技術。高性能混凝土、特殊鋼材、膜結構材料、粉末冶金等新材料技術將成為建築技術發展的新亮點;( 4 )綠色環保技術。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環保技術的發展為建築行業開拓了新的市場。建築節能降耗技術、低污染施工技術、建築垃圾處理技術等為建築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
3.融資能力普遍較弱
沒有融資能力和資金實力的企業,必定會影響建築企業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水平,融資能力將決定企業的發展後勁。從景氣調查資料來看,自建立景氣調查制度以來建築業流動資金景氣指數始終處於不景氣區間。隨著建築業對外開放和運作的國際化,對開展國際工程承包更要求承包商要有雄厚的資金作後盾,按照一般的國際慣例要求出具銀行保函或一定數量的保證金,並在工程初期墊付使用。而我國建築企業在向金融機構提出申請開具保函時,往往由於企業的財物狀況不佳,或企業產權不清,無法得到銀行保函,錯失良機。
提高企業的融資能力的主要途徑:( 1 )尋求銀企合作的辦法,通過企業與銀行建立夥伴關系,解決企業資金問題;( 2 )開展企業合作,使資金得到有效地運用;( 3 )通過優勢企業上市等辦法,向社會籌集資金;( 4 )有條件的企業應積極操作 BT 、 BOT 等方式,通過滾雪球的辦法提高自己的資金運作能力。
4.市場開拓能力不強
企業的市場開拓能力取決於企業所提供產品的品質、顧客滿意度、拓展市場的戰略、策略,所提供產品、服務的技術創新含量。通過優良的質量、誠信的經營,贏得用戶的信任,服務於特定的客戶群,持久穩定地佔據著市場份額;通過了解業主的特殊需求並加以滿足,給業主提供的服務組合,佔領既有市場;通過鍥而不舍的努力,追蹤項目,進行市場營銷,開辟新市場,以一個項目為原點,輻射周邊市場;通過企業收購、兼並重組進入或拓展新的市場;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建築企業主動加入 「 走出去 」 的行列,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通過對國際市場的分析,確定主要專業市場和區域市場目標;培養企業的國際工程承包人才;轉變企業機制,使之適合國際化企業的運作規律;學習國際商務經驗,更靈活地駕馭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盡管許多建築企業在上述各個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但市場開拓能力的提升仍有很大空間。
5.工程總承包實施能力不高
建築企業間的競爭長期以來都建立在低層次的價格競爭上,技術差異普遍不大。未來隨著建築行業格局的重組,大型工程公司逐步向工程總承包方向轉移,主要依靠綜合技術能力,進行差異化競爭,提升競爭層次。工程總承包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獨創的工藝設計、設備采購以及對施工安裝分包企業和土建設計的協調管理上,其融資能力的提升也是發展的重點。實施工程總承包要求企業集團的總部能有效進行職能轉變,從鬆散的行政管理轉向專業的業務管理,發揮統一指揮、調配等作用。筆者認為,隨著多元投資主體的形成和國家建設體制的轉變,客觀上將逐步改變建築業競爭模式,工程項目管理公司、工程總承包企業將占據高端建築市場。
6.綜合管理水平亟待加強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經營機制轉換、人力資源管理體制、項目管理機制等方面的改革滯後,仍然是制約建築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關鍵性、深層次原因。全行業的統計分析表明,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正在失去,而且呈現加速狀態。因此,在現有改革基礎上繼續實施深化改革,調整產權結構,建立科學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變革經營模式和機制,徹底改變傳統的人事、用工、分配製度與政策,提高總分包機制下的項目管理與控制的綜合水平,是提高企業競爭力不能迴避的重要任務。
7.品牌管理重視不夠
建築企業長期不重視公共宣傳的作用,只是在施工項目現場懸掛標語和標識進行小范圍的營銷,或者制定了品牌戰略,也大多華而不實。根據企業發展需要,建築企業應提倡全員營銷理念,提高企業知名度,樹立企業品牌,擴大市場佔有率。保證在建工程質量、遵守合同承諾、改變維修服務的被動做法,主動回訪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建立承包商的信譽、重視企業形象的創立,積極開展企業形象建設和管理,研究制訂企業形象戰略對企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關鍵問題解決對策
不論是外部因素還是內部問題,作為建築企業來說,切不可眉毛鬍子一把抓,所有問題想一下子都解決了,奢望著一勞永逸,正如中醫治病,病體各種疾病表象復雜難辨,關鍵要找到病灶,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通俗地說,就是要善於抓住牛鼻子,要找到問題的關鍵,從根本上解決影響或制約本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