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未來建築業的前景如何
我國建築業作為一種新興的服務產業,本身起步比較晚,它作為一門產業的概念,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才被確認。我國建築勘察、設計、施工行業整體水平仍然較低,缺乏國際競爭能力;更為嚴重的是,我國建築業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約束,未能按國際慣例建立以工程技術咨詢服務為核心的建築業管理機制,國內外市場長期隔絕和資訊不通,不了解國際競爭規則和規律,缺乏與國外大承包商在同一環境下競爭的實踐和經驗。
據統計,僅1998年,全球最大的225家國際工程承包公司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己有91家。中國入世後,將會有更多的外國承包商湧入,這對我國的國有建築企業將是更加嚴峻的挑戰。加入世貿對於中國就是一把雙刃劍,對於我國的建築業也是機遇與挑戰並存。
一、入世給我國建築業帶來的機遇
首先,外資會更多的進來,會創造更大的投資市場,從而帶動整個建築市場的增量。外資投向我國的能源、交通、環保、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從而為國內建築業的就業提供很大空間,進而帶動國內建築業的發展。其次,促進建築業國際化經營。國內市場上的國際化競爭加劇,迫使我們從國際市場上找出路,必然走國際化經營道路,按國際市場需求、國際標准體系、價格體系、國際慣例來組織生產,促使國內建築業的生產經營較快地與國際接軌。
二、入世給我國建築業帶來的挑戰
我們將面臨一系列的挑戰:首先是體制的挑戰。加入WTO後,地方保護、部門保護都將弱化乃至取消,國內外企業基本上處於平等競爭地位。我國建築業經營方式比較落後,不適應國際化經營的需要;工程質量監督制度、工程監理體制及工程風險管理體制與國際有很大差距;我國還未建立以工程擔保和工程風險為主要內容的工程風險管理制度,使企業競爭能力大大減弱;我國市場中介組織很不規范,其公正性、公平性有限,喪失客觀性;市場准入制度雖初步形成,但缺乏嚴格的市場清出制度。這些問題如不盡快解決,很難適應加入WTO帶來的挑戰與沖擊。
其次是人才的挑戰。我國建築施工企業中,工程技術人員在專業方面不比發達國家同行遜色,但一專多用的人才普遍比發達國家少,工程成本必然提高。另外隨著我國加入WTO,國外資本和跨國公司將會以各種優厚條件及科學高效的人才管理方式與我們爭奪人才,必將加重人才流失。
再次是市場的挑戰。國外大型建築業承包商逐步進入我國建築市場,現行市場格局將被打破,大型工程項目,特別是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環境治理和工業成套設備市場競爭加劇。加人WTO後,我國建築市場規范化的壓力將迅速增大,工程項目承包對承包商在管理、技術以及資金和風險承擔方面的要求將更加苛刻。
最後是價格的挑戰。入世後價格的挑戰十分嚴峻,必須迅速採取措施使行政型定價向市場形成價格方向轉變,使價格隨行就市,政府可利用經濟手段進行宏觀調控,將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勞動生產力水平、供求關系、產品質量、技術進步、經濟效益等作為價格形式的綜合參數進行調控,通過價格競爭促使企業進步。入世後我們還面臨另一個價格挑戰,就是我國企業的利潤並不完全作為利潤來使用,例如折舊率偏低、補償不足、福利獎金、住房補貼、職工醫療等都是從利潤中開支,而在國際上大都是列入生產成本的,因此在會計成本預算上也必須與國際接軌。
三、針對挑戰可以採取的多種對策
1、觀念的轉變。樹立大生產、大市場、大流通觀念,著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迅速地把實力轉化為競爭力。建立起真正的市場主體,要一步調整結構,剝離不良資產,優化資本結構,花大氣力盡快向智力密集、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的管理型公司轉變,形成強大的競爭力。
2、企業運作體系的發展。積極採用先進技術,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在改制重組過程中,應與現代管理模式的建立相結合,包括建立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體系、環保管理體系及安全管理體系,並以這三大體系為核心有機地構建協調運作的建築業現代管理模式。開拓和利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一方面使國際市場成為減少國內市場波動的調節手段,一方面又以國內市場為依託,使之成為應付國際市場變化的緩沖機制。
3、利用政策、法規保護我國的建築市場。要加強對國際慣例與規范的學習與使用,加快建立適應國際競爭要求的企業經營管理體系。針對建築企業的發展不平衡和各地建築市場規范管理不盡一致的狀況,政府要採取相應措施,靈活地對建築企業採取適當保護模式,對建築市場管理按照《建築法》的要求進一步規范運作,使其在較短的調整時間內,不斷提高應變能力。
4、人才的培養。為適應WTO和經濟時代的要求,還必須制定科技人才培養規劃,特別是資訊技術、新材料技術、綜合集成技術等跨專業、多學科、復合型的研究和應用人才方面加大培養和引進力度,以跟上科學技術發展和知識更新的步伐。注重新技術的開發和引進,加大科技進步的力度。加強與國內科研機構及大專院校的橫向聯合,建立高效實用的科研體系,主要圍繞提高工程質量、降低項目成本不斷改革創新。在設計與施工項目上加大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更新力度,將研究成功的現有技術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用知識和科技的更新保持企業在成本土的競爭優勢。
5、實行多元化發展。實施一業為主、多業並舉的經營戰略。建築企業應根據行業特點,調整所有制結構,優化國有經濟布局。要瞄準市場,高起點開拓、創新,開發出與企業相適應的項目,不斷拓寬經營領域。堅持一業為主,多業並舉,盡快形成建築、安裝、裝飾、道路、房地產開發等於一體的綜合經營管理體系,為企業的快速發展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以提高競爭生存能力,增強企業在進入WTO新形勢下的抗風險能力。
入世將使內地經濟運行的大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當前的要務是深入具體地了解各項國際規則,修訂經濟法規,更新觀念大膽創新。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情況下,唯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方是我們建築企業的上策。
㈡ 建築行業的前景如何
近日,工信部發布了建材工業的「十二五」規劃,針對玻璃行業部分,未來行業的發展側重點在於控制平板玻璃產能的盲目擴張,淘汰落後產能;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節能減排,促進節能玻璃如Low-E玻璃、太陽能光伏及光熱玻璃的發展,力爭發展增速達到18%。
根據前瞻研究院出品的《中國建築節能產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前瞻》顯示,盡管近年來,節能玻璃在我國發展迅速,但是我國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等節能玻璃在建築中的使用率仍只在10%左右。未來隨著國家建築節能政策的嚴格化以及消費升級,Low-E玻璃市場將得到穩步增長。行業「十二五」規劃預測,未來五年國內市場規模將達到1.4億平方米。前瞻產業研究院建築行業研究員高曉詩則認為,按照目前行業將近30%年均需求增速,201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億立方米。
目前,我國節能玻璃市場有4000多家企業,市場集中度較低,其中大部分為小型企業,技術含量較低、資金實力偏弱。近幾年在國家節能減排調控政策下,不少小型企業紛紛淘汰出局,大型企業則借勢迅速崛起。國內建築節能玻璃規模化生產趨勢漸顯。國內現有39傢具有生產Low-E玻璃能力的企業,產能超過15000萬平方米,其中南玻集團、廈門明達、信義玻璃的產能較大,均超過1000萬平方米。
在國外Low-E玻璃的使用率非常高,主要是得益於政策的支持。1991年歐洲各國宣布於1995年強制採用Low-E中空玻璃後,Low-E中空玻璃的市場佔有率直線上升,1995年當年就超過50%,1998年接近100%。
日前,我國住建部已初步確定全國近40座城市作為「十二五」期間公共建築節能改造重點城市,要求每個城市未來兩年內完成改造建築面積不少於400萬平方米。在這些城市中,每個公共建築節能改造項目可享受20元/平方米財政補貼。據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專委會統計,在住建部此次初步確定的公共建築節能改造重點城市中,以每座重點城市未來兩年公共建築節能改造項目面積400萬平方米計算,市場規模可能在4000億元左右。按窗子面積占建築面積20%算,則有80萬平方米的窗面積需要更新改造為建築節能玻璃。
前瞻產業研究院建築行業研究員高曉詩指出,2010年我國建築面積約為500億平方米,同時建築行業仍以年均20億平方米的速度增長。未來,隨著保障性住房建設、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建設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大量的建築節能改造項目和新建節能建築項目將大力拉動建築節能玻璃的需求,建築節能玻璃前景廣闊。
㈢ 建築專業前景如何
土木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分析》
隨著城市建設和公路建設的不斷升溫,土木工程專業的就業形勢近年持續走高。找到一份工作,對大多數畢業生來講並非是難事,然而土木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與國家政策及經濟發展方向密切相關,其行業薪酬水平近年來更是呈現出管理高於技術的傾向,而從技術轉向管理,也成為諸多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職業生涯中不可避免的瓶頸。如何在大學階段就為「錢」途做好准備,找到正確的職業發展方向呢?
木土工程專業大體可分為道路與橋梁工程與建築工程兩個不同的方向,在職業生涯中,這兩個方向的職位既有大體上的統一性,又有細節上的具體區別。總體來說,土木工程專業的主要就業方向有以下幾種:
工程技術方向
代表職位:施工員、建築工程師、結構工程師、技術經理、項目經理等。
代錶行業:建築施工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路橋施工企業等。
就業前景:就像我們看到身邊的高樓大廈正在不斷地拔地而起、一條條寬闊平坦的大道向四面八方不斷延伸一樣,土木建築行業對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也隨之不斷增長。2004年進入各個人才市場招聘工程技術人員的企業共涉及到100多個行業,其中在很多城市的人才市場上,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築業的人才需求量已經躍居第一位。隨著經濟發展和路網改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土建工程技術人員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內需求量還將不斷上升。再加上路橋和城市基礎設施的更新換代,只要人才市場上沒有出現過度飽合的狀況,可以說土木工程技術人員一直有著不錯的就業前景。
典型職業通路:施工員/技術員-工程師/工長、標段負責人-技術經理-項目經理/總工程師。
年薪參考:施工員/技術員:1.5萬~2.5萬元;工長:2.5萬~4萬元;技術質量管理經理:4.5萬~7萬元;項目經理:5萬~10萬元;
專家建議:隨著我國執業資格認證制度的不斷完善,土建行業工程技術人員不但需要精通專業知識和技術,還需要取得必要的執業資格證書。工程技術人員的相關執業資格認證主要有全國一、二級注冊建築師、全國注冊土木工程師、全國一、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等。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執業資格認證均需要一定年限的相關工作經驗才能報考,因此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即使走上工作崗位後也要注意知識結構的更新,盡早報考以取得相關的執業資格。想要從事工程技術工作的大學生,在實習中可選擇建築工地上的測量、建材、土工及路橋標段的路基、路面、小橋涵的施工、測量工作。
設計、規劃及預算方向
代表職位:項目設計師、結構審核、城市規劃師、預算員、預算工程師等。
代錶行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房地產開發企業、交通或市政工程類**機關職能部門、工程造價咨詢機構等。
就業前景:各種勘察設計院對工程設計人員的需求近年來持續增長,城市規劃作為一種新興職業,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深入,也需要更多的現代化設計規劃人才。隨著咨詢業的興起,工程預決算等建築行業的咨詢服務人員也成為土建業內新的就業增長點。
典型職業通路:預算員-預算工程師-高級咨詢師。
年薪參考:預算員:1.5萬~3萬元;預算工程師:2.5萬~6萬元;城市規劃師:4萬~7萬元
建築設計師:4萬~10萬元;總建築設計師:25萬元以上。
專家建議:此類職位所需要的不僅是要精通專業知識,更要求有足夠的大局觀和工作經驗。一般情況下來說,其薪酬與工作經驗成正比。以建築設計師為例,現代建築還要求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這些都需要建築設計師擁有扎實的功底以及廣博的閱歷,同時善於學習,並在實踐中去體會。目前,市場上對建築設計人才大多要求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具有一級注冊建築師資質,並擔任過大型住宅或建設工程開發的設計。此類職位也需要取得相應的執業資格證書,如建築工程師需要通過國家組織的注冊建築師的職業資格考試拿到《注冊建築師資格證書》才能上崗,預算工程師需要取得注冊造價師或預算工程師資格。另外,從事此類職業還需要全方面地加強自身修養,如需要熟悉電腦操作和維護,能熟練運用CAD繪制各種工程圖以及用P3編制施工生產計劃等,有的職位如建築設計師還需要對人類學、美學、史學,以及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建築精華有深刻的認知,並且要能融會貫通,鍛造出自己的設計風格。這些都需要從學生時代開始積累自己的文化底蘊。實習時應盡量選取一些相關的單位和工作,如房地產估價、工程預算、工程制圖等。
質量監督及工程監理方向
代表職位:監理工程師
代錶行業:建築、路橋監理公司、**工程質量檢測監督部門。
就業前景:工程監理是近年來新興的一個職業,隨著我國對建築、路橋施工質量監管的日益規范,監理行業自誕生以來就面臨著空前的發展機遇,並且隨著國家工程監理制度的日益完善有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典型職業通路:監理員—資料員—項目直接負責人-專業監理工程師-總監理工程師。
年薪參考:現場監理員:1.8萬~2.5萬元;項目直接負責人:2.5萬~4萬元;專業監理工程師:3萬~5萬元;總監理工程師:4萬~8萬元。
專家建議:監理行業是一個新興行業,因此也是一個與執業資格制度結合得相當緊密的行業,其職位的晉升與個人資質的取得密切相關。一般來說,監理員需要取得省監理員上崗證,項目直接負責人需要取得省監理工程師或監理員上崗證,工作經驗豐富、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專業監理工程師需要取得省監理工程師上崗證,總監理工程師需要取得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職業資格證。木土工程專業的大學生想要進入這個行業,在校期間就可以參加省公路系統、建築系統舉辦的監理培訓班,通過考試後取得監理員上崗證,此後隨工作經驗的增加考取相應級別的執業資格證書。在實習期間,可選擇與路橋、建築方向等與自己所學方向相一致的監理公司,從事現場監理、測量、資料管理等工作。
公務員、教學及科研方向
代表職位:公務員、教師
代錶行業:交通、市政管理部門、大中專院校、科研及設計單位。
就業前景:公務員制度改革為普通大學畢業生打開了進入**機關工作的大門,路橋、建築行業的飛速發展帶來的巨大人才需要使得土木工程專業師資力量的需求隨之增長,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行業的競爭一般較為激烈,需要求職者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
年薪參考:高校教師:2.5萬~4.5萬元;中等專業學校教師:1.8萬~3萬元;普通公務員:2萬~3.5萬元。
專家建議:想要從事此類行業,一方面在校期間要學好專業課,使自己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另一方向特別要注意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使自己具備較高的普通話、外語、計算機水平和較好的應變能力。
㈣ 求一篇關於建築企業發展前景的論文
摘要] 當前國際競爭的焦點是經濟和科技競爭,而經濟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高素質人才的競爭。入世後,國際大公司也大舉進軍我國市場,參與經濟競爭和人才爭奪,使人才競爭愈演愈烈。對於我國企業來說,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因此企業的人員流失問題己經成為困擾我國發展的嚴重問題之一。本文圍繞影響企業人員流失的微觀因素和個體因素進行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對我國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提供一點幫助。
[關鍵詞] 人員流失 微觀因素 個體因素
當前我國企業人員流動較為頻繁,甚至高於某些市場自由化很高的國家。本文就影響我國企業人員流動的微觀因素和個體因素進行分析,探討其流動的原因。一般來說,人員作出改變自己所就職企業的決定,是有許多種原因的。以下就其微觀因素和個體因素加以論述。
一、影響企業人員流失的微觀因素分析
1.職業類型的影響
職業類型對企業人員流失是有較大影響的。一般來說,流失率與技術等級呈反比。技術水平越高,流動率越低。因此,管理和專業人員的流動性比非熟練工人的流動性小的多。
2.企業類型的影響
從理論上來講,企業規模越大,往往伴隨著越低的人員流失率。因為首先,大規模企業內部流動機會較多。其次,規模大的企業中人事甄選及人事管理的程序非常復雜,不利於人員的流失。再者,規模大的企業中競爭性的工資補償體系及從事部門對人員流失問題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導致人員不願意流出或不容易流失。另外,企業規模大,企業內部福利也較高;還有,大的企業中企業文化特點較為鮮明,導致職工具有比小企業更多的心理優越感而不願意離開大的企業。大企業中職工的工資及福利待遇要明顯地高於中小型企業;同時,在製造業工人中,大企業人員流失率比小企業低。
3.企業發展前景的影響
企業發展前景是影響人員流失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公司發展前景好,一方面,就有更多的選擇人員的機會,也就更容易選到優秀的人員;另一方面,有長遠發展規劃的優秀人員就更願意穩定下來,即使對目前的工作不滿意,也不會輕易流出企業。公司的發展前景是影響人員對未來工作預期的一項重要指標。同時,人員流失反過來會影響企業的發展前景。所以企業發展前景與人員流失是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的關系。
4.工資水平的影響
美國學者阿姆克厄克特和阿利在對製造業人員辭職率的較詳細的分析中發現,決定人員自願離開企業的所有影響因素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相對工資水平。在低收入的行業里人員的流動率最高。工資的穩定增長對穩定人員有重要的意義。在大面積經濟蕭條時期,有時降低工資也會在一定意義上穩定人員。
5.工作內容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工作的追求從為了解決生活溫飽問題,逐漸轉向對生活質量的提高,包括工作生活質量,即工作本身給人員帶來的愉悅程度。對工作內容的描述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工作的單調性、任務的重復性、任務的挑戰性、職位的自主權和責任等諸多方面。
6.企業管理方式的影響
企業管理方式大體上可分為A、Z兩大類:A類的特點為:集權化管理、控制明確、短期僱傭、分工不明確合理、責權利不匹配、多頭領導、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沖突、報酬不合理現象嚴重、管理層級復雜、循規蹈矩等。Z類的特點為:分權化管理、控制含蓄、長期僱傭、分工明確合理、責權利一致、領導明確、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比較一致、報酬合理公平、扁平化管理、重視創新等。A類管理方式的人員流動率高,Z類的管理方式人員流動率低,此兩類方式是兩種極端情況,一般企業處於A類與Z類之問,其人員流動率從A類到Z類逐漸降低。
7.企業文化的影響
企業文化的主體一般表現在基本價值觀、信念、企業家風范、精神、作風、公眾形象等方面,而它們在其中又處於不同的地位。基本價值觀起主要的作用,影響和決定其它文化主體的形成與傳播。它指包括企業家價值觀及廣大員工都認同和恪守的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念。企業文化的形成、傳播與擴散體現在思想建設和行為規范的全過程。由於這一過程的企業文化建設常常依賴企業家、管理者的思想觀念,大多局限在傳統的只顧企業利益的經濟思考方面,無法形成信仰支撐體系和文化傳播體系,大大降低了員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個企業創造與培養一個好的企業文化環境非常重要。很多人離開一個企業,是感覺自己難以融入這個企業。所以,開放的用人制度與工作氣氛對一個新入職的員工來說很重要;科學的管理制度與和諧的工作環境也是員工願意在企業長久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影響人員流失的個體因素分析
1.年齡的影響
年齡是影響人員流動的最重要原因。在年齡和流動之問,明顯地存在著反比關系。勞動力的年齡越輕,流動性就越大。人員流動與年齡及工齡的負相關關系是一貫性的,較年輕的人員有更高的流動可能性。年齡與流動之間的相互關系受如下一些因素的影響:年輕人員精力旺盛,對所在企業的依附性不強,自身適應性強,有更多進入新工作崗位的機會,而且很少有家庭責任,這樣流動起來較為容易。此外,年輕人在就業的早期階段容易對工作產生比較高的預期。有時甚至是不切實際的預期,因此在進入企業後常常會不滿意。我國有關部門的抽樣調查表明,在有關自己擇業、承受風險等一系列問題上,年輕人對其持肯定態度的比例遠遠高於其他年齡組。
年輕勞動力流動性大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他們現在的工作收入低、無保障。他們有比較強烈的改善經濟狀況的願望和機會。年輕人幾乎不會安於現狀而不去尋找另外的工作。而且一個人越年輕,他們從任何形式的人力資本(包括流動)中獲得的收益就越大。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人,一般都會到處尋找工作,比較工作的好壞。他們在初次工作時,並沒有認真思考和選擇,一旦感到不滿意,就會轉向新的工作。只有在一二年甚至更多年內試做了多種工作以後,他們才會安心下來,從事比較固定的職業,加入穩定人員的隊伍。另外,年輕人更換工作可能帶來更大的收益。而且年輕人更換工作的成本較年長者低。
2.工齡的影響
人員在企業的服務年限(工齡)與人員流動之間存在著一貫的負相關關系。工作年限越短,人員的流動率越高。工作年限是預測人員流動的最有效的指標之一。據一項來自美國的研究報告分析,在所給定的任一批同年齡組的僱傭者中,有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的辭職人員,發生在工作剛開始的關三年之內:其中超過半數的辭職人員僅在工作滿一年後便決定辭職。下圖反映了這一現象。
圖 從被僱傭起某年齡組隊列雇員仍停留在原企業的比例
這種關系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因為一個人在一個職位上度過了他職業生命的很大一部分的話,在這個職位上,他往往是進行了很多的感情和資本投入的。一個人在企業內工作時間越長,其社會聯系的紐帶越強,與之相應的離開原企業的社會交往損失就越大。
3.教育程度的影響
在交通、通訊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我們發現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對各種信息的把握能力也越大。同時,他們所屬的勞動力市場的范圍也越大,如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常常可以在全球范圍選擇其勞動地點,碩士畢業生常常可以在全國范圍內選擇職業。受過大學以上教育的人員流動的可能性增大了許多。據美國的一項研究,在跨州的流動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是高中教育水平的人的3倍。因為與教育水平低的人相比,大學教育程度的勞動者,其勞動力市場具有區域性勞動力市場或全國性勞動力市場的特點。
4.價值觀與個性特徵的影響
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觀點,也就是一個人對客觀事物的是非、善惡和重要性的看法。一個事物對一個人有無價值、有什麼價值,取決於這個人的個性品質,如需要、興趣、信念和世界觀等。這就是說,事務對一個人有無意義、意義大小,是受一個人的個性傾向性所制約的。對一個人來說,他認為最重要的、最有意義的事物,就是最有價值的東西。價值是評價事物有益的尺度。價值高說明有益程度高;價值低說明益處不大。因此,也有人通俗地把價值解釋為值得不值得。例如判斷一個人的工作有無價值,判斷一個人行為價值的高低,就是通過有益程度的大小來衡量的。不同的價值觀會使人們作出完全不同的判斷。例如,人們對金錢、自由、幸福、友誼、權力、自尊心、工作成就、對社會的貢獻等總的評價和總的看法就不盡相同,有的人把金錢看得最重要,有的人則把對社會的貢獻看得最有價值,也有人把自我尊嚴看得最寶貴,等等。象這種對諸事物的看法和評價在一個人心目中的主次、輕重的排列次序,就是價值體系。價值觀和價值體系是決定人們態度和行為的心理基礎,對人的行為起主導作用。人員選擇工作或做出工作流動決定時價值觀往往是最重要的因素。
㈤ 建築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論文怎麼寫求解
其實,無論是狹義還是廣義,建築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不可避免地具有宏觀經濟形勢相關性和政策敏感性,這決定了建築企業在制定戰略的時候,會密切關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動態及各項經濟指標。各項數據表明,未來幾年裡建築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一直呈高速增長態勢,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6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為10.9%,全年增幅預計不低於10%。而且,從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狀況來看,我國的工業生產、建築、零售銷售等基本面情況總體保持良好,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未來幾年繼續快速增長的潛力很強。據專家預測,截至2010年的未來幾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有望超過官方制定的7.5%的目標。根據我國未來固定資產投資的狀況,對未來建築行業需求總量做出的預測是:到2010年,建築行業總產值(營業額)預計將超過90000億元,年均增長7%,建築行業增加值將達到15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8%,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左右。具體說來,未來建築行業熱點將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鐵路建設。「十一五」期間將是中國大規模鐵路建設時期,鐵路部門計劃續轉和新安排建設項目達200多個,其中客運專線項目28個,建設總投資12500億元人民幣。今年作為「十一五」的第一年,鐵路建設已經呈現出如火如荼的局面。據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國完成鐵路基本建設投資621.9億元,同比增長1.9倍。其中鐵路基建大中型項目完成投資613.64億元,同比增長2倍。可以預見,我國鐵路新一輪大規模建設即將展開,隨著鐵路投資的放開,以及參與鐵路建設項目資質限制的松動,鐵路建設市場將成為建築企業另一個充滿機遇的細分行業市場。
二、公路建設。按照交通部已經確定的公路水路交通發展2020年以前的具體目標和本世紀中葉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公路基本形成由國道主幹線和國家重點公路組成的骨架公路網,建成東、中部地區高速公路網和西部地區八條省際間公路通道,45個公路主樞紐和96個國家公路樞紐;到2010年,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20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萬多公里;到2020年,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250多萬公里,高速公路達到7萬公里以上。因此,未來10-20年,應是我國路橋建設持續、穩定發展的時期。
三、城市軌道建設。據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城市軌道交通專業委員會完成的報告顯示,現在我國已經進入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新時期。目前,在國內40多座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已經有30多座城市開展了城市快速軌道的建設或建設前期工作,約有14個大城市上報城市軌道交通網規劃方案,擬規劃建設55條線路,長約1500公里,總投資5000億元。在「十一五」規劃中,未來全國特大城市的地鐵和輕軌通車里程將超過1500km,投資總額超過2000億元。
四、水運港口建設。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港口、特別是沿海港口建設,一直保持著一個較快的發展趨勢。今年,各地按照「十一五」規劃的港口建設相繼開工,呈現出一片港口建設熱潮,而且投資規模都以百億元、千億元人民幣計算,水運港口建設方面逐漸呈現出建設規模大,投入資金豐富等特點。據了解,未來5年,交通部將進一步拓展資金渠道,擴大水運建設資金規模,加大對長江航道和內河港口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大規模的水運港口建設,以及對現有碼頭泊位的大型化、專業化改造,將為建築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遇和市場。
五、城市建設。首先,從城市化率來看,目前我國城市化率只有31%,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根據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和中國人口增長的綜合分析,可以預測,未來20年內,中國城市化水平將提高到60%左右,這意味著城市化率每年需提高約1.5個百分點。其次,從我國城市的功能分區看,我國目前很多城市的功能分區並不合理,為了使城市土地價值最大化,必將對功能區重新劃分,而這將導致現在很大一批城市住房資源的重新優化配置,很多需要配套和重建。
六、房地產。近兩年,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國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房地產投資增速過猛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過熱的購房需求有所降溫,但從投資總量上看,房地產市場的建設需求仍是建築行業企業應重點關注的細分行業市場之一。參照我們過去二十餘年居民收入增長速度以及住房改造速度,2020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可能達到35平方米,即平均每戶現有城鎮居民還要增加10平方米多。因此,可以大膽斷言,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盡管房地產商可能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但房地產業將處於穩定發展的黃金時期。
七、能源建設和能源調度工程。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能源不足的矛盾已經顯現,未來包括火電、水電、核電在內的能源建設仍將持續,水、電、氣等的能源調度工程也將全面展開並繼續投入。同時,「十一五」規劃將進一步加大國內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力度,積極開發水電,加快發展核電,鼓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積極穩妥地開展國際能源資源合作,積極利用國際能源市場增加和保障供應,以保障「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
除了上述種種之外,高速的經濟增長態勢及「十一五」期間國家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還會更多建築市場熱點,例如冶金、化工、電子工程等等。未來幾年,施工企業將會在建築大舞台上一展英姿,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