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博物館建築設計論文6000多字模板
寫景應滲透人物的感情。應該有意識地把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周圍版的自物景物,在所寫的景物上直權接滲透作者的感情。
4、可以採用對比方法寫景。如《祝福》的開頭與結尾寫祝福時的景色氣氛,以樂景反襯祥林嫂的悲劇,更增強了作品對舊社會的批判力量。
5、自然景色可以暗喻某種社會環境,如高爾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2. 歷史博物館設計說明怎麼寫
一. 目的
1. 熟練建築設計的步驟和方法
2. 進一步掌握建築與環境及已有建築物的關系,把環境及歷史的特殊性做為設計構思的重要因素之一,使新建築成為城市及歷史文脈延續的和諧因素。 3. 了解博覽建築外部形象與功能、室內空間及內部流線組織的關系, 4. 培養調查研究、查閱資料、綜合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5. 提高方案構思表達、圖紙表現的能力 二. 設計內容
1. 在我市大釗公園或南湖公園,地形自選(要求:1. 或靠山或臨水或兼有2.
交通便利3.考慮旅遊需要4.擴建用地)。
2. 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左右,<4000平方米;主體層數最高三層,局部可
突出;綠地率≥30%、建築密度≤40%;充足的室外展示場地、停車場地 3. 房間的設置、功能與面積指標自定 (根據展示內容,可通過調研,查閱資料等獲取) 三. 成果要求
1. 總平面圖 1:300-1:500 2. 設計說明 (仿宋字)
3. 平面圖 1:100 、1:200(包括室內布置) 4. 立面圖 1:100 、1:200(四個立面) 6. 剖面圖 1:100 、1:200 7. 外觀透視或軸側圖 8. 室內局部透視圖、剖視圖 9. 工作模型(材料自定,不上交) 其中外部透視或軸測圖必須用彩色表現
圖紙一律要求用A2圖幅(圖紙尺寸420mm x 594mm) 四. 進度安排(8周)
1. 分組討論及調研,查閱資料,參觀,進行初步方案構思
最遲12周 周四 提交 調研分析報告(500字以上)、概念或初步設計方案 (草圖紙)
2. 修改,完善方案
最遲14周 周四 提交 二次設計方案 (A2 草圖紙,並應設計布置圖面) 3. 深入完成設計,繪制圖紙,製作模型 最遲18周 周四18:00 提交所有設計圖紙 五. 參考書目:
1.《建築設計資料集》二版4,博物館、展覽館部分 2.《建築學報》相關文章;
3. 博物館建築的建築設計原則
總的原則是博物館建築設計必須滿足全面發揮社會、經濟、環境三大效益的要求,因而建築設計必須符合博物館工藝設計,並要求做到建築藝術與建築功能的統一。博物館選址是建築設計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環節。選址宜在地點適中、交通便利、城市公用設施比較完備的地段,其周圍應沒有污染源,場地乾燥,排水通暢,通風良好。具體有以下十項原則:
①建築設計符合工藝設計是博物館建築設計的根本原則。博物館在提出建築設計任務時,必須先期進行博物館工藝設計的研究。工藝設計重點研究的內容主要是參觀路線、內部工作人員行走路線及藏品運送路線三線的合理安排,陳列室、庫房及其他業務用房面積的適當分配,文物、標本保護溫度、濕度的參數及各項相應的裝備、設施等等。②在確定先工藝設計、後建築設計工作程序的同時,博物館工作者與建築師之間應建立密切合作的關系。③建築方案的確定應該經過科學的嚴密論證,廣泛與博物館保管人員、陳列、研究人員、宣教工作者、文物保護科技工作者等進行綜合的討論研究,並須聽取城市規劃、氣象學、環境學、社會學等方面專家學者的意見。④博物館建築設計的重點課題是陳列室建築和藏品庫建築設計。其中,陳列室設計重點是妥善解決平面與空間布局中系統性、順序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問題以及採光、照明問題。藏品庫設計重點是建築防潮、保溫、密封性,保證庫房小氣候穩定問題。在藏品庫與陳列室之間應考慮到藏品運送的安全,凡藏品所經之過道、走廊、門廳、庭園,均不宜設置台階,二層以上的庫房、陳列室均應設置客貨兩用電梯。⑤博物館建築防盜、防火必須嚴格遵照國家的防範規定。博物館與四鄰建築應保持相當距離,藉以隔離外來火災。⑥博物館建築外貌應當反映博物館的性質特徵,不同地區不同性質的博物館都應該具有個性特色。現代博物館建築要反映現代博物館的風貌,提倡博物館建築形式民族化的同時,反對建築創作上的形式主義。⑦博物館建築設計不僅要滿足當前的使用要求,而且要預計將來的發展。博物館事業總是隨著社會進步和文化建設的需要而發展的。博物館基地和建築總平面規劃,應為將來發展准備好擴建增建的餘地。⑧根據博物館的性質、級別和所在地區的地質情況確定相應的防震等級,作好建築物的防震處理。⑨博物館建設經費的籌劃與分配不僅要研究當前基建與設備投資的合理分配,而且要考慮到裝修投資及建成後常年維護管理和能耗的經濟性。⑩如利用古建築改為博物館,須保持古建築本身及周圍環境的風貌,並遵守各項文物法規、消防法規等,做好防火、防盜及陳列展覽等基本功能方面的設計。但藏品庫房仍以新建為宜。
4. 首都博物館的建築設計
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用地面積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3390平方米,地下二層,地上五層,北部設計了綠色文化廣場,東部設計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築物(地面以上)東西長152米、南北寬66米左右,建築高度41米。建築外形主要由矩形圍合結構、橢圓形外立面和金屬屋頂三部分組成。建築內部分為三棟獨立的建築,即:矩形展館,橢圓形專題展館,條形的辦公科研樓。三者之間的空間則為中央大廳和室內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樸的中式牌樓、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為觀眾營構了一個兼具人文、自然情調的環境。
首都博物館建築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和現代美於一體的建築藝術品,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現鮮明的現代感。巨大的屋蓋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築深遠挑檐;通長的石質幕牆象徵著中國古代城牆;廣場起坡傳承古代高台建築風格;在大廳北門外地面上鑲嵌清代丹陛,大廳內有明代牌樓,體現出中國傳統建築平面中心軸線特點;橢圓形的青銅展館斜出牆面寓意古代文物破土而出。青銅、木材與磚石的大量運用更顯一種歷史的久遠。北廣場和大堂地面所用石材,產於自古以來為營造北京城供應石材的房山地區;方形展廳的外裝飾,採用北京最常見的榆木;橢圓形展廳的外裝飾,採用青銅材料,並飾以北京出土的西周時期青銅器的紋樣。鋼結構棚頂、玻璃幕牆等表現出北京有力的時代步伐,高大空間和通透的視覺效果順應了當代建築的國際流行趨勢。 首都博物館設計方案,經過兩輪國際招標,從16家中外知名建築設計機構提交的22個設計方案中選出的。博物館建築落成後,已得到國內外各界人士一致稱贊。新館建築用地2.4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3390平方米,建築高度40米,地上五層、地下兩層。建築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與現代美於一體的建築藝術精品,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現鮮明的現代感。如:外觀外傾斜的青銅體破牆而出,懸挑的大屋頂繼承了中國傳統的出檐,青灰色磚牆模糊了古城牆與現代幕牆的界線。寬闊的廣場和大堂也取材於皇家宮殿高台建築的手法。在博物館中軸線上,大廳外地面鑲嵌清代丹陛,大廳內有明代牌樓,體現中國傳統中心軸線特點。在建築材質上,青銅、木質與磚石的大量運用更顯現一種歷史的久遠;鋼結構棚頂、玻璃幕牆又表現出北京有力的時代步伐,高大的空間和通透的視覺效果更順應了當代建築的國際流行趨勢。
佛像展廳佛像展廳共展出佛像262尊,分為漢傳佛像和藏傳佛像藝術。看過這個展廳,各式各樣的藝術造型讓觀眾了解到佛像藝術在我國漢族、藏族地區的發展、演變。展廳中一尊「銅鍍金大成就者毗瓦巴」,是明代宮廷造像,通高18.5厘米,如此大型的佛像非常罕見。佛像造像十分生動,雙目圓鼓,面露喜色。右腿橫盤,左腿支起,左手上舉,食指伸出作上指狀。這種造型表現的是毗瓦巴與賣酒女打賭而定住太陽時的姿勢。
玉器展廳
在玉器展廳共展出文物181組件,將玉器發展的基本脈絡展示給參觀者。展品中有大量王公貴族墓出土的以及帶有皇帝年款、刻有御制詩文的玉器。一部分小件玉器前均配有放大鏡,使觀眾更好感受我國古代玉雕的高超工藝。展廳中備受關注的是一方乾隆御璽。據了解,這方玉璽是2004年首都博物館以250多萬港元從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購得的。這方「白玉鏤雕龍紐方形璽」是清乾隆皇帝禪位給嘉慶帝而自居太上皇前不久所刻的印璽,從「八徵耄念之寶」的印文可知,是乾隆80壽辰(1791年)所治印璽之一,屬乾隆私印。乾隆皇帝曾在很多著名書畫上用過它,因此也可作為鑒別書畫真偽的依據之一。
瓷器展廳
瓷器展廳中展出了北京作為都城歷史時期出土和傳世的瓷器170組件,青花釉里紅海水雲龍紋天球瓶在2000年就已價值1000萬元。另外宋遼金時期的定窯白釉童子誦經壺、元大都出土的青花鳳首扁壺、乾隆松石綠地粉彩蕃蓮紋多穆壺等名貴瓷器都是難得一見的稀世精品。展廳中還列有明成化鬥彩葡萄紋杯,這對葡萄紋杯與雞缸杯為同時期作品,都是明代官窯的代表作,而雞缸杯只有一隻,葡萄紋杯是一對,這對杯子是在清初重臣索尼7歲孫女的墓中出土的。
書房展廳
書房展廳共展出文物149組件,其中有乾隆款御墨、御制淳化軒刻花紙、四大名硯、明代竹雕張希黃款山水樓閣筆筒等珍貴文物。磨磚對縫的月亮門、精緻的花窗、畫案、書櫃、綉墩……走進這間展廳,就像走進明清時期文人的書房。由於這里展出的多是筆、墨、紙、硯等比較嬌貴易乾裂的文物,展櫃和展廳中特別增設了多台加濕器來保證文物安全。
鎮館之寶
乾隆御制碑分為碑身、碑帽、碑座三個部分,帽和座各有兩個,一共五件。全碑總高6.7米,重40多噸,漢白玉石材,保存非常完好,碑身上全部是少見的乾隆正楷手書《皇都篇》、《帝都篇》,由滿漢兩種文字寫成,這兩首詩篇生動具體地表達了乾隆皇帝「在德不在險」和「居安思危」的治國思想。
這兩篇文章也是這個巨型石碑最大的文物價值,是研究和展示北京歷史和文化的重要實物文獻。碑座為束腰須彌座,刻有卷草花紋,精美異常。
該碑1935年前後曾立於北京天橋十字路口西北方的「斗姆宮」內;1915至1919年間被移至先農壇;1949年育才學校進駐先農壇時,尚立於內壇東北角;1958年的「大躍進」時期,該碑被人為推倒,散放地表;之後由於「文革」期間的種種工程,碑的各個部件被陸續埋入地下。依據這些線索,2003年,尋碑工作開始啟動。工作人員先是動用探測儀進行現場探測,但結果令人失望。後來,根據一位老人的回憶,初步確定了御碑的方位。2004年春節前,在先農壇內壇,北京方便食品廠院內的一間辦公室地下,發現了碑身一角,此後又找到了碑帽和底座。
乾隆御制碑保存非常完好,但因為年代久遠,碑體上出現了一些裂紋,不過並沒有通透裂縫。為了保證碑體不受損壞,在立碑前已經對石碑進行了修復。較大的裂縫用鋼筋加固,並進行了灌膠處理。為避免風雨和陽光對石碑的侵襲,今後整座石碑將用特製玻璃封罩。玻璃罩上下留有通氣孔以便空氣流通。據介紹,選用的玻璃不僅強度大,用錘子都砸不碎,而且還能防紫外線。
數字放映廳
數字放映廳主要展示北京在歷史中的朝代更迭與發展,此放映廳在2013年6月首都博物館公開招標選拔實力公司,打造出的最現代化的數字放映廳,剛剛完成全新的改造升級,改造後的數字放映廳運用目前最新的數字放映技術。展示的主要內容為《輝煌的北京》。
《輝煌的北京》影片將以全新的視角展現北京在歷史中的朝代更迭與發展,以三維動畫與三維特效的方式詮釋北京城在歷史長河中古今發展變化作為主體,以充滿視覺沖擊力的影視節奏和極具儀式感的視聽表現烘托出一個具有濃厚歷史氣息文化的北京城。在創意要求上追求無與倫比的視覺沖擊力與表現手法的強大張力,更要契合歷史,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以巡視的視角俯瞰整段北京城的歷史,帶領觀眾融入其中,渲染強烈的自豪感與榮譽感。 首都博物館新館不僅是一座重要的文化設施,同時也是北京地區文物保護、文物研究、面向公眾和廣大青少年傳播愛國主義精神、歷史及科學知識的基地,還是北京市舉辦禮儀和慶典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人民群眾旅遊和休閑的理想去處。 建築設計重視博物館的特定功能要求,力圖以清晰的、簡明的、富於邏輯的方法處理好各功能區間的關系。主要的功能區分為:展陳區、社會教育區、綜合服務區、業務科研區、地下停車庫、行政辦公區、安全保衛區、藏品庫區、設備區。 文物安全的環境監控:首都博物館採用恆濕不恆溫的先進、獨特的智能化空調系統,將文物庫房和展廳的相對濕度的變化幅度控制在2%以內,極大地保證了文物存放安全;同時又使展廳溫度隨外界自然氣溫有一定幅度的浮動,獲得較好的對人舒適度。
禮儀與公眾活動:舉行禮儀活動時,儀式前大廳多媒體投影屏幕會放映相關的標語和背景信息。儀式中大廳各處具有均勻清晰的音響。大廳具備新聞攝影電源和發稿信息終端,能夠根據會議、禮儀的進程自動地聯合控制相關的燈光、窗簾、音響、投影等設備。室外廣場的大屏幕可同時轉播儀式實況,並自行進行實況拍攝和錄音。儀式結束後半小時內立即可提供相應的多媒體光碟。
觀眾現場服務:在博物館各大門內、大廳均安裝參觀導覽系統,讓公眾自由地瀏覽、查詢博物館的基本情況和參觀信息。售票驗票系統出售本館的全價、優惠價等各種參觀券,能夠自動識別參觀券的真偽、面額,並允許觀眾當天即使中途臨時出館、仍可返回繼續參觀。
信息化服務:信息技術將以往歷史的音視頻數據數字化所建立音視頻節目資料庫和點播系統,可讓觀眾通過計算機屏幕或者電話撥號自由地點播想收聽、收看的曲藝、戲曲節目。
多功能報告廳:通過數字化網路、電台、電視網(有線/無線)和現場視頻直播、數據網路互動式播發、後期電子出版物製作,實現現場會議與網路會議的相結合。互聯網用戶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通過瀏覽本館區域網的方式實時地參與現場學術討論。
中央禮儀大廳——面積2000餘平方米、高度34米,其裝飾中國文化特徵突出、現代氣息濃郁,是舉行禮儀活動和大型文化活動的理想場所;
展廳——不同類型展廳相對獨立,既便於觀眾有選擇地參觀、縮短參觀路線,又便於安防管理。寬闊的展廳面積和充足的高度,也為豐富多樣的展陳設計提供了理想空間。3000餘平方米的臨時展廳將為國內、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提供一流的展示平台。智能化溫濕度控制系統、安防消防系統,為舉辦最珍貴級別的文物展提供了條件。
文物庫房——面積充足、分隔合理;安防消防設施先進、完備;擁有10噸液壓電梯,文物運輸車可從地面運到地下二層庫房,如今為中外博物館所獨有。
多功能會議廳——具有多語種同聲傳譯、數字電影播放、會議表決系統、會議廳專用網站等國內最選進的設施。
數字放映廳——超寬視角弧形銀幕,可播放高清晰數字影片,該設備解析度為國內外目前最高;如今第一部影片是《輝煌的北京》;今後將製作立體數字影片。
進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6號的首都博物館,厚重的歷史感和時代氣息撲面而來。巨大的屋蓋、通長的石質幕牆、明代的牌樓、清代的丹陛……現代而不張揚,傳統而不沉悶,這是這座建築給每一個走近它的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首都博物館,作為老北京記憶的保管者和新北京精神的踐行者,成為了這座城市精神文化的棲息所在。
「歡迎到首都博物館網站串門」,這是首都博物館館長郭小凌在首博官網寫下的致辭,在他看來,首都博物館「以展示北京五十萬年人居史、三千年城市史、八百年京都史及其無比豐厚的文化遺存為主業,兼及收集、整理、修復、研究、保管北京地區的歷史文化遺產的重任,同時也是新北京與世界進行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場所。」從一個邊陲小城,到發展成為十三億人口大國的首善之都,首都博物館成為了容納北京地區歷史文化的記憶殿堂。
5. 博物館設計理念(就是依據)
如我國的抄上海博物館新館位於市中心的人民廣場,與市政府辦公樓相對,位置比較重要,建築師根據建築的空間環境,建築風格的內外關系,積極利用地下空間配合城市中心廣場的尺度,建築地上的部分主要是展示空間,地下是行政辦公、庫房、機房等輔助用房。地上地下的面積基本上相當。利用地下空間的成功地碩塑造博物館建築形象,其做法不失為一較好的例子。
當代社會的環境意識正在不斷加強,因此達到建築與環境的充分融合是建築師追求的目標。
在城市中心區,歷史文化地區,自然景區的博物館以及遺址博物館,它們的外部環境具有各自的秩序和特點。其中一部分博物館是通過地下空間的利用,在環境中求的適應自身的存在方式。這種得體的,具有親和力的表達方式已經得到人們廣泛的接受和歡迎,並且為地區環境向良性方向發展作出貢獻。
6. 博物館陳列設計方案大概怎麼寫
你好! 給你一篇作為參考。。。 《山西博物館陳列藝術方案設計》 山西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千古不息的黃河滋潤著這方北國的黃土地,積淀了博大精深的三晉文明。山西博物館陳列藝術方案圍繞「晉魂」主題,將一幅源遠流長的三晉文化和無數絢麗的歷史長卷奉獻給廣大觀眾。
在總體設計中,我們選用館藏文物的典型,突出營造晉文化的氛圍,體現山西博物館的鮮明地域特點,以文物為主,藉助輔助展品,如場景復原、展櫃、展台、壁龕,陳列展示文物,從不同方面反映出山西史前文化、夏文化、商代方國文化、晉文化、北朝文化、唐宋元明清文化以及各個歷史時期中原文化和北方部落氏族文化相互影響、滲透、融合,在山西區域性上所具備的鮮明的地方特色。設計根據陳列體系與內容構架,從整體到局部,空間均衡、重點突出、富於變化,觀眾參觀路線順暢,安全通道清晰,採用象徵、寓意等手法,運用豐富的陳列語言,建立起內容與展品間的內在聯系,起到升華陳列主題、增強藝術感染力的作用,以世界博物館發展的新趨勢「綠色陳列」與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使陳列設計既具有較高的學術藝術定位,又能以人為本,滿足廣大觀眾的審美心理,寓教於美,寓教於樂,達到雅俗共賞的效果。
序廳以簡約的晉文化印象,為空間加入深層次的文化內涵。門廳柱體設計為青銅紋飾,與天井三晉青銅紋飾交相映襯。大廳以「晉」字為源頭的漢白玉石柱,將各樓層貫通,其最高處「晉」字源頭湧出一汪泉水從頂端溢下,流經雕刻有不同時期文化遺存的柱體,通過柱基匯入中央的「雙龍玉環」池中。龍,象徵著華夏,標志著泱泱中華文化的厚積;環,寓意聚合,體現著中華各民族的交融與團結。廳中央如玉似鏡的池面互映著內廳,與館外環境的疊水遙相呼應。序廳以動靜結合的形式啟發人們從更深層次理解晉文化的源遠流長。一曲雄渾壯偉的交響樂「晉魂」從這里奏起……
二層文明搖籃展廳透過破開不同時期積淀的文化層看到山西地形與地貌的模型,預示著混沌初開、採集漁獵的先民生活。從原始岩畫和場景復原上反映出華夏文明的曙光。文物陳列全部採用背景、模型、文物、輔助展品相結合的方式,使觀眾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文物,再次陳述這里是中華民族的植根和搖籃之地。
二層過廳採用與晉國霸業相呼應的立體造型,中間突出晉文化特有符號,左右牆面分別以石器時代岩畫與夏商龍型觥來寓意過廳所連接的兩個展廳的內容。
二層夏商蹤跡展廳的序取材於象徵夏商時期晉已步入青銅時代的「
7. 博物館建築設計,設計心得,怎麼寫好!~
開場白呀。來
先闡述你對圖書源館建築的認識,再表明你的設計理念。。進而為了實施你的設計理念,做出這么一個設計。
第二段,建築的簡況
接下來
在這個設計理,你的設計理念的體現的要點,優點在哪裡。
設計達到什麼使用要求,達到什麼指標。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