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設計 > 北京福斯特建築設計

北京福斯特建築設計

發布時間:2021-02-21 20:45:54

A. 北京當代十大建築的當代十大

評選出的北京當代十大建築全部都是年以後竣工的項目,其中2008年竣工的項目共有6個,直接為奧運會服務的項目有4個。
進入2000年,特別是北京申奧成功後,北京的城市建設進入了大規模高速發展時期。眾多全球知名建築師雲集北京,參與北京城市建設的設計和施工。伴隨著各種建築作品的拔地而起,北京城幾乎成了一座「世界建築博物館」。「評選新的十大建築,是為了強化北京城市建設的影響力,樹立北京國際大都市的良好形象,增加北京市民的榮譽感和自豪感。」 第一名 北京南站改擴建工程
2008年8月正式重新開通運行的北京南站佔地面積49.9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主站房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建築地上兩層,地下三層。從上到下依次為,高架候車廳以及配合的高架環形車道、站台軌道層、換乘大廳、地鐵4號線、地鐵14號線。預計2015年北京南站的年運量超過1.5億人次。到2020年南站運量每年超過1.9億人次。
北京南站建築形態為橢圓形,分為主站房、雨篷兩部分,站房為雙曲穹頂,最高點40米,檐口高度20米,主站房以天壇鳥瞰效果為基本形狀,中間設有3個層次,隱喻中國皇家建築的層次感和地位。兩側雨篷為懸索形結構,最高點31.5米,檐口高度16.5米。雨篷鋼結構採用了A形塔架支撐體系、懸垂梁結構等多項施工技術。橢圓形中央站房屋頂和兩側雨篷主要材料為銀色的金屬鋁板。北京南站整個鋼結構總用鋼量為6.5萬噸。
北京南站突出環保、節能等理念,在眾多大型火車站中首次採用太陽能發電。新建成在高架候車亭屋頂中央採光帶,將設置太陽能光電板,總功率為350千瓦,太陽能發電系統將在白天開啟,輔助解決車站用電問題。 北京南站利用城市原生污水冬季水溫高於大氣溫度、夏季水溫低於大氣溫度的特點,冬季從污水取熱供暖,夏季排熱製冷 。 第二名:北京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停車樓及交通中心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主樓由荷蘭機場顧問公司(NACO)、英國諾曼·福斯特建築事務所負責設計,2000年6月,中國民用航空總局開始進行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中遠期規劃研究。2004年3月26日,3號航站樓完成施工及監理招標,正式簽訂了施工和監理合同,首都機場開始三期擴建工程。共徵用了22200多畝土地,搬遷了9個村莊,共涉及1.2萬人。3號航站樓位於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東邊。T3主樓及其配套工程位於現有東跑道和新建跑道之間。
3號航站樓(T3)由主樓和國內候機廊、國際候機廊組成,配備了自動處理和高速傳輸的行李系統、快捷的旅客捷運系統以及信息系統,總建築面積98.6萬平方米。新建一條長3800米、寬60米的跑道,滿足F類飛機的使用要求,配備了世界上最先進的三類精密自動飛機引導系統,這是我國目前最先進的起降導航系統,在很低的能見度下仍可實行飛機起降。世界上最大的飛機空中客車A380能夠順利起降。跑道試飛成功後,於2008年10月份投入試用。此外,新建北貨運區,相應配套建設場內交通系統,以及供水、供電、供氣、供油、通導、航空公司基地等設施 。 第三名:國家體育場(鳥巢)
國家體育場(鳥巢)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由2001年普利茨克獎獲得者赫爾佐格、德梅隆與中國建築師李興剛等合作完成的巨型體育場設計,由艾未未擔任設計顧問。形態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個搖籃,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設計者們對這個國家體育場沒有做任何多餘的處理,只是坦率地把結構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築的外觀。「鳥巢」外形結構主要由巨大的門式鋼架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國家體育場建築頂面呈鞍形,長軸為332.3米,短軸為296.4米,最高點高度為68.5米,最低點高度為42.8米。
體育場外殼採用可作為填充物的氣墊膜,使屋頂達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陽光可以穿過透明的屋頂滿足室內草坪的生長需要。比賽時,看台是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變化的,可以滿足不同時期不同觀眾量的要求,奧運期間的20,000個臨時座席分布在體育場的最上端,且能保證每個人都能清楚的看到整個賽場。入口、出口及人群流動通過流線區域的合理劃分和設計得了完美得到的解決。
許多建築界專家都認為,「鳥巢」將不僅為2008年奧運會樹立一座獨特的歷史性的標志性建築,而且在世界建築發展史上也將具有開創性意義,將為21世紀的中國和世界建築發展提供歷史見證 。 第四名:國家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由法國建築師保羅・安德魯主持設計,設計方為法國巴黎機場公司。國家大劇院建築屋面呈半橢圓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調和光澤的鈦金屬覆蓋,前後兩側有兩個類似三角形的玻璃幕牆切面,整個建築漂浮於人造水面之上,行人需從一條80米長的水下通道進入演出大廳。大劇院造型新穎、前衛,構思獨特,是傳統與現代、浪漫與現實的結合。國家大劇院龐大的橢圓外形在長安街上顯得像個「天外來客」,與周遭環境的沖突讓它顯得十分搶眼。這座「城市中的劇院、劇院中的城市」計劃以一顆獻給新世紀的超越想像的「湖中明珠」的奇異姿態出現 。 第五名:國家圖書館二期工程暨國家數字圖書館工程
國家圖書館二期工程和國家數字圖書館工程於2003年~2007年間建設。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33號,位於國家圖書館北側,原預留用地。「中國國家圖書館二期工程暨國家數字圖書館工程」總建築面積79,899平方米,工程分為地下三層和地上五層,內部沒有閱覽室,全部是開放式閱讀空間,讀者座位2,700餘個,日均接待讀者能力6,000-8,000人次。擴建完成後中國國家圖書館的館舍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工程完工後,中國國家圖書館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數字資源基地和中國最先進的網路服務基地 。 第六名: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水立方」位於奧林匹克公園B區西側,和國家體育場『鳥巢』隔馬路遙相呼應,建設規模約8萬平方米,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外圍形似水泡的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膜是一種透明膜,能為場館內帶來更多的自然光,他的內部是一個多層樓建築,對稱排列的大看台視野開闊,館內乳白色的建築與碧藍的水池相映成趣。
國家游泳中心的設計方案,是經全球設計競賽產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該方案由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澳大利亞PTW建築師事務所、ARUP澳大利亞有限公司聯合設計。其中中方設計者:中建國際(深圳)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總裁、總建築師趙小鈞、總工程師毛紅衛,PTW建築事務所的兩名主設計師為約翰・保林 (John Pauline)與托比・王(Toby Wong)。
設計體現出 [H2O]3(「水立方」)的設計理念,融建築設計與結構設計於一體,設計新穎,結構獨特,與國家體育場比較協調,功能上完全滿足2008年奧運會賽事要求,而且易於賽後運營。
這個看似簡單的「方盒子」是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共同「搭建」而成的。中國人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按照制定出來的規矩做事,就可以獲得整體的和諧統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圓地方」的設計思想催生了「水立方」,它與圓形的「鳥巢」――國家體育場相互呼應,相得益彰。方形是中國古代城市建築最基本的形態,它體現的是中國文化中以綱常倫理為代表的社會生活規則。而這個「方盒子」又能夠最佳體現國家游泳中心的多功能要求,從而實現了傳統文化與建築功能的完善結合 。 第七名:首都博物館新館
新世紀北京市標志性建築之一的首都博物館新館工程,由中法聯合設計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市投資規模最大的文化公益設施。
首都博物館的建築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以文物為本,為社會服務」,強調「過去與未來、歷史與現代、藝術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首都博物館設計方案,經過兩輪國際招標,從16家中外知名建築設計機構提交的22個設計方案中選出的。博物館建築落成後,已得到國內外各界人士一致稱贊。新館建築用地2.4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3390平方米,建築高度40米,地上五層、地下兩層。建築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與現代美於一體的建築藝術精品,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現鮮明的現代感。如:外觀外傾斜的青銅體破牆而出,懸挑的大屋頂繼承了中國傳統的出檐,青灰色磚牆模糊了古城牆與現代幕牆的界線。寬闊的廣場和大堂也取材於皇家宮殿高台建築的手法。在博物館中軸線上,大廳外地面鑲嵌清代丹陛,大廳內有明代牌樓,體現中國傳統中心軸線特點。在建築材質上,青銅、木質與磚石的大量運用更顯現一種歷史的久遠;鋼結構棚頂、玻璃幕牆又表現出北京有力的時代步伐,高大的空間和通透的視覺效果更順應了當代建築的國際流行趨勢。
新館建築內部分為三棟獨立的建築,即:矩形展廳、橢圓形專題展廳、條形的辦公和科研樓。三者之間的空隙則為中央大廳和室內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樸的中式牌樓、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營構了一個兼具人文、自然的環境 。
第八名:北京電視中心工程
北京電視中心是北京市60項重點工程之一,列入2008奧運行動計劃,作為北京電視台新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建國路98號,總用地面積44900平方米,一期工程建築面積197325.67平方米,建築高度239米,用鋼量13500噸,採用了四層一折線的厚板斜形箱體鋼柱,南北側面為弧形扇形面。
北京電視中心位於東長安街延長線上,地處CBD核心區域,其236.4米的高大身姿除了要承擔日常的大眾文化傳播、電視節目轉播等演播任務外,還將承擔第29屆奧運會主要轉播任務。該工程建設用地面積4.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9.8萬平方米,地上共分為三個單體建築。綜合業務樓地上41層,建成後高度達236.4米,是目前北京市最高的純鋼結構建築物,主要為辦公室、演播室、觀光廳和技術用房等;多功能演播中心地上10層,建築高度55米,設有1250座電視劇場、大中小演播室和文藝錄音室等;生活服務中心地上8層,建築高度41.6米,設有電視購物商場、餐飲娛樂和客房等 。 第九名:北京新保利大廈
中國保利集團投資開發的這一地標性建築的落成,向世人展示了北京的世界級水平,為2008北京奧運增添了新的亮點。新保利大廈於2003年5月18日開工,建設歷時3年多,總建築面積約11萬平方米,地上23層,地下4層,主要使用功能為寫字樓和商業用房,以搶救流失海外的圓明園國寶而蜚聲海內外的保利藝術博物館將移入大廈特式吊樓內,凸顯了新保利大廈濃厚的文化氣息。這座雄偉的建築,屹立於東二環東四十條橋西南角,與原保利大廈遙相呼應,堪稱二環沿線最為醒目的雙子星座。
此次儀式上各界來賓關注最多的還是新保利大廈的建築特色。據介紹,大廈東北立面90米高、60米寬單層網索點支式玻璃幕牆的尺度是「世界第一」,安裝難度極大。新保利大廈公司會同了全國乃至世界范圍的有關專家,成立專門的工組小組,克服重重困難,讓效果震撼的幕牆完美亮相。建成後的幕牆通透壯美,讓大堂和內側辦公空間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線採光。在大廈東北立面的左下方,從7.2米至45米,鑲嵌了一個世界最大體量的懸掛式鋼結構吊樓。吊樓總重量約5000噸,下方沒有立柱支撐,而是靠核心筒與兩組斜拉鋼索完成結構拉撐。夜間亮燈的時候,燈光映射在吊樓內牆隱約的花梨木色上,柔軟的光線效果使得整個特式吊樓猶如璀璨明珠鑲嵌在大廈內,流光溢彩。大廈的南側和西側外牆,由目前國內首例運用的豎向遮陽百葉系統及雙層中空Low-E玻璃組成,能保證冬季最大限度的日照與夏季最大限度的遮陽效果,有效節約空調的運營成本,也避免了光污染給周邊環境造成的危害。這一設計充分體現了與世界同步的節能理念 。 第十名:國家體育館
國家體育館俗稱摺扇,作為北京奧運會三大主場館之一,國家體育館建設工程於2005年5月28日正式開工,並在2007年11月底竣工驗收。國家體育館在奧運期間將主要承擔競技體操、蹦床和手球比賽項目。奧運會後,國家體育館作為北京市一流體育設施,將成為集體育競賽、文化娛樂於一體,提供多功能服務的市民活動中心。該工程項目主要由體育館主體建築和一個與之緊密相鄰的熱身館以及相應的室外環境組成。總佔地面積6.87公頃,總建築面積8.09萬平方米,可容納觀眾1.8萬人 。

B. 北京飛機場t3航站樓是誰設計的

英國建築大師諾曼·福斯特

歷時4 年建成、相當於126 個標准足球場的T3,由建築大師福斯特設計,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航站樓。「 從T3 的這頭走到那頭,需要兩個小時。」T3 航站樓中方總設計師邵韋平說。

坐計程車去首都機場,你遠遠就能看到T3航站樓蜿蜒3公里的橘黃色大屋頂和紅色的大支柱,挑高40多米的大屋頂氣勢恢弘。「瞧,這就是T3。」計程車司機沒聽說過諾曼·福斯特,也不知道如此流暢的線條出自這位英國設計師之手。 在世界大多數著名機場里,設計師都喜歡用灰色襯托機場的機械之美。擁有私人飛機、深愛飛行的福斯特,賦予T3北京紫禁城特有的顏色:紅、黃。建築大師福斯特,是當今國際上最傑出的建築大師之一。因其建築方面的傑出成就,1990年福斯特被英國女王冊封為爵士,1999年他榮獲「建築界的諾貝爾大獎」——第21屆普利策建築大獎。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航站樓,也是福斯特職業生涯中最大的一座建築。投資約270億元的T3,總體建築面積達98.6萬平方米,相當於126個標准足球場,是前兩個航站樓T1與T2面積總和的三倍多。據T3中方總設計師、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執行總建築師邵韋平介紹,從T3的這頭走到那頭,需耗時兩個小時。 有人說,T3像一條巨龍,整個建築由龍吐碧珠、龍身、龍脊、龍鱗和龍須五部分組成。但邵韋平並不同意這種說法,「有一次,一個電視台記者為了做文章,問一群觀眾T3像什麼。他們說像龍,外方建築師也認為它是條龍。其實T3不是龍,只是兩個平面的『Y』,一個南向,一個北向。」 如今,歷時4年建設的T3開始投入使用。此前,同樣是福斯特擔當設計的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建了6年;而倫敦希思羅第5航站樓則耗時18年。「這種速度不是外國建築師習慣的做事方式,但令人吃驚的是,福斯特公司很有實力,居然適應了這種速度。」邵韋平說,「4年裡,北京院很多工作人員沒有休過假。高峰時,北京院有100多人在現場工作,外方有幾十個人在現場。」 但竣工對於邵韋平而言,還不是尾聲。原本約在周五的采訪,因業主臨時開會,推遲到下周一。邵韋平還忙於T3的完善:比如,增加標識,讓旅客更清晰地找到目標;增加新的商業設施、服務功能。「我們需要配合運行做些補充設計。」 B=《外灘畫報》 S=邵韋平 「沒有實現的T3」 B:T3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航站樓,但完成它只用了4年。4年對T3來說,意味著什麼? S:這個速度是不可思議的,應該一分為二地看。首先,工期短是不得以而為之,T3在奧運會之前必須完成,我們別無選擇,只能配合業主。這種事情在所有的工程中都會碰到。由於工期短,我們確實付出了很多代價,有些設計概念不得不妥協,效果打了折扣。比如,本來一個設計的精度要求很高,要做到100分,我們只能妥協做到80分。幸運的是,福斯特的設計概念很好,外方團隊都有很好的基礎,加上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北京院」)建築師的參與和支持,基本克服了周期壓力。 B:現在回頭看,您覺得建築上的最大代價是什麼? S:T3沒有安全問題,大部分是決策結果不夠理想。當然這種代價值不值,要一分為二地說,也許從業主的角度,或者從經濟角度看,是值得的。 B:從建築師的角度看,值嗎? S:建築師永遠是理想化的,如果讓我選擇,我寧可選擇效果,推翻重來。 B:還是時間問題。福斯特2003年中標後,只用了半年就完成了深化設計。這個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S:這種速度不是他們習慣的工作方式,但令人吃驚的是,這個公司居然適應了這種速度。 實際上,作為業主,要做很多妥協。有時,他明明知道建築師是對的,但因為工期壓力必須忍痛割愛;或者為了控製成本,必須放棄一些設計。比如,原來在T3屋頂上設計了一層裝飾板,起到美化作用;就像國家大劇院在外殼上加了一層裝飾板一樣,這能讓屋頂看起來更精緻。但考慮到成本的壓力,T3把裝飾板取消了。現在的屋頂用得是裸板,仔細看,能看到一些明顯的天溝。原本計劃把天溝藏起來,也因為成本壓力,取消了。此外,我們原來設計的天窗數量比現在多,對自然光的利用更好。你現在看到的天窗也不是最初的設計,原本設計的「鱗片」有更大的挑檐,能形成更好的空間光影效果,後來為了省錢,把檐縮短了很多,現在變成小禿檐,沒有光影效果了。這些非專業人士辨別不出,但我們知道這種差異帶來的不同效果。 我們有個設想,寫一個《沒有實現的T3》,做個專片。 B:如果以一年為期,T3最需要改動哪裡? S:T3是動態的,因為需求在變,所以調整是不斷的。我們要求設計有彈性,適應這種調整。現在還看不出來T3需要大的改動。總體來說,T3引領了未來樞紐機場的發展模式,各方面照顧得很不錯。現在的改動都是完善性的,不是顛覆性的。 B:在北京這些外國建築師設計的作品中,T3的贊譽度是最高的。安德魯設計的國家大劇院曾引起不少批評,庫哈斯設計的CCTV大樓遭到強烈抨擊。您覺得福斯特和他們有什麼不同? S:就說福斯特和庫哈斯吧。庫哈斯是前衛建築師,以試驗作品為主。福斯特是行業領導者,是一位深思熟慮的建築師,對建築整體的把握更成熟。這如同我們在T3里提出的,關注人的生活,就是關注使用者的感受。 B:福斯特的建築手法似乎更適合當下的北京。 S:其實建築師的風格應該多元性,我們不應該簡單地說「這個建築師適合北京,那個建築師不適合北京」,只是方案適不適合。我們很難用一個統一的概念形容福斯特所有的作品,因為他的設計類型很豐富,有些作品也很前衛;而T3是成熟大氣的,構想比較完善,採用的是適宜技術,不是試驗技術。 B:我覺得T3是有誠意的,而CCTV大樓像是一場游戲的結果。 S:央視這座樓確實是……只有這個業主能接受這樣的設計,任何一個開發商都不可能接受。但建築有時會超出人們現有的想像力。比如在當時反潮流而為的悉尼歌劇院,成為朝野兩黨斗爭的砝碼,幾任總理因它而辭職。但建成後,它產生了巨大的文化效應,得到世人好評,彌補了當時的代價。 但我不知道央視大樓能不能做到這一點,拭目以待吧。從正常的邏輯來說,這個項目太炫耀技術,它完全挑戰了自然力學,這不太合適。 我形容T3是「理性和詩意的結合」,既充滿了浪漫色彩,又很理性。它的造型不是為了附和什麼龍形、飛翔的翅膀等,只是出於功能的安排。很多記者都願意說T3是中國龍的象徵,這其實是對T3的貶損。一定要糾正這個問題。T3的造型呈平面Y形,是基於功能、必要的流程安排,至於像人字、像翅膀,
坐計程車去首都機場,你遠遠就能看到T3航站樓蜿蜒3公里的橘黃色大屋頂和紅色的大支柱,挑高40多米的大屋頂氣勢恢弘。「瞧,這就是T3。」計程車司機沒聽說過諾曼·福斯特,也不知道如此流暢的線條出自這位英國設計師之手。

在世界大多數著名機場里,設計師都喜歡用灰色襯托機場的機械之美。擁有私人飛機、深愛飛行的福斯特,賦予T3北京紫禁城特有的顏色:紅、黃。建築大師福斯特,是當今國際上最傑出的建築大師之一。因其建築方面的傑出成就,1990年福斯特被英國女王冊封為爵士,1999年他榮獲「建築界的諾貝爾大獎」——第21屆普利策建築大獎。

都是後來的牽強附會。 B:福斯特是什麼時候提出龍這個概念的? S:在介紹方案時,後來有記者采訪他,他想形容發展中的中國像一條騰飛的巨龍,這是恭維話。 室內景觀不是室內設計的錯 B:商業設施對每個航站樓都是挑戰。置身於T3,那些商業設施一眼看去,琳琅滿目,特別破壞空間。作為建築設計師,你們對這種情況有辦法嗎? S:這也是建築師經常困惑的問題。建築師和商業一直有沖突,在T3,這個矛盾同樣存在。香港機場也是如此,運營商希望機場的盈利來源除了航空公司的使用費之外,還能通過增加商業設施,提高非航空盈利。這種要求其實是合理的,但增加的商業設施破壞了建築空間,已經偏離了福斯特的設計構想。 但我們也不能說建築師就是神聖的,想法都是對的。我認為理想的辦法是把商業設施規定在一個框架里,在這個框架內可以琳琅滿目、五光十色,在框架外盡量不動。 B:能實現嗎? S:到目前為止,我們對T3的商業設施也不是很滿意,對很多原本沒有的設計元素持否定態度,但我們無法左右。 我第一次在T3內部看到那些商業設施時,相當反感。那時T3還沒有投入運行,建築內部沒有人,很空,建築、空間和那些怪異的裝飾語素之間形成強烈的沖突。最近我又去了T3,隨著人的因素加入,這種沖突被沖淡了、稀釋了,好像毛病不像最初那麼大了。 商業設施首先要在建築的控制之下進行,不應該失控。但目前的這些商業設施一看就是過渡性的,不是設計的原貌,也許過兩天就換了,構不成主流。 B:有時候內部設施會和建築生長在一起,彌補先天不足。 S:對,可能會彌補。現在T3問題比較大的是國際區的人文景觀,那也是建築師無可奈何的地方。 B:對T3內部空間設計的批評是一邊倒的。不少國際知名機場都擁有知名的室內空間設計。美國丹佛機場在通向候機樓長長的過道兩邊,展出在現代設計史上非常有名的椅子系列。而T3卻在內部弄了渾天儀、九龍壁、江南園林等「特色景觀」。這個方案是如何確定的? S:室內設計和人文景觀是兩碼事。T3的室內設計(指公共空間,不包括個性空間)都是由建築師完成的,統一控制風格。T3的天花板、細節、牆面、欄桿的設計都很經典。那些增加的所謂的傳統元素,不是設計師的原創,是在我們完成設計後附加的,不應該被稱為室內設計。有些專業人士也籠統地把責任歸咎於室內設計,其實那不是室內設計的錯。 B:這么說,室內設計是被冤枉了,他們承擔了很多罵名。 S:這裡面有很多故事。我們也一直在抵制這個室內景觀方案,到最後也不同意,但是沒有奏效。很多事情不是建築師所能左右的,在有些事情上,建築師只是執行者,不是決策者。 其實業主的出發點也不壞,他們想體現中國民族文化,但景觀的尺度、色彩、風格應該和建築統一、融合。 我們原來想做一個空中庭院,以綠化為主,效果比現在的方案更理想,方案都已經做好了,但業主沒有接受。也許,幾年後,人們的觀念變了,會重做室內景觀。 B:據我所知,福斯特曾想請蔡國強在T3做一件巨大的火葯爆炸作品,後來沒了動靜。為什麼? S:有關藝術品陳設,福斯特和北京院一起邀請了很多藝術家做了一些概念設計,包括徐冰、蔡國強。我們也為這個設計做了很好的建議,但業主沒有採納,最後這件事流產了。業主自己選了藝術家。 B:福斯特對這些事怎麼看?國外建築師在設計中是很有權威的。 S:他也反對,建築師的觀點是相似的,但最終還是業主說了算。這和社會普遍的建築修養有關。可能在發達地區,業主對建築更敏感一點;而在發展中地區,業主總覺得自己也是藝術家,有權決定,結果適得其反。確實,國內外建築師的社會地位很不同,這也造成很多中國建築並不是百分之百建築師來完成的,有很多非建築師因素介入。 B:所以你曾說過,設計航站樓有很大風險,建築師要背負一些不是設計本身造成的負面評價。 S:對,這就是中國的現狀。其實,我們倒不在乎質疑,質疑可能會讓更多的人受到建築熏陶。有時,我們直接面對業主,他們不太能接受我們的觀點,但通過公眾,他們會容易接受一些。 B:來說說室內空間設計吧,為真正的室內空間正下名。 S:T3的室內設計有很多特點。第一,要創造出行的享受。讓旅客把坐飛機當成愉快的享受。在T3里很容易辨別目標,空間很高大,給人震撼力,這都是我們設計的初衷。比如一到出發層,你就會被挑高的大屋頂感染,最初設計屋頂挑高達50米,那種尺度感是相當震撼的,後來我們稍微優化了一下,做到40多米。這種空間感受是其他機場沒有的。旅客行進的線路是由高往低走,這會讓你很自如,很容易發現方向。別看T3那麼大,但是你不會覺得特別有壓力,特別無助。這就是T3的優勢。 第二,整個空間極度開敞,特別簡單,富有邏輯。一般的建築,出於消防考慮,機電設備都往天花板引,增加很多隔牆,這會造成視覺上的障礙,而T3除了四周的外牆,建築里沒有到頂的隔牆,主空間沒有一面牆直接跟屋頂相連,剩下的都是結構柱子。另外,T3所有天花都是南北方向,創造一種方向感,讓旅客很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三,T3從紅到黃的色彩過渡,來自紫禁城的聯想、民間傳統文化。一般的航站樓為了體現自身是高科技的產品,都用灰色等中性色彩,比如法國巴黎的戴高樂機場、英國倫敦的希思羅機場。T3通過這種色彩體現了地域文化特點,它的效果遠比幾個亭子大氣。 「T3代表了最新一個時代的設計理念」 B:在T3亮相前,你常給人打預防針:T3很大。我問了一些乘客,國際航班登機耗時40分鍾。步行距離也非常遠。其實乘客都不希望多走路,希望盡快上飛機。 S:機場大了,肯定要多走路,這是不可避免的。我們現在說的少走路是相對的。如果實在不可避免要多走路,我們就通過優化感受來降低走路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讓乘客很愉悅地走路,在很開放的空間走路,這和在狹窄的空間里走路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但總的來說,機場大了,確實走路多,這值得反思。 B:現在的機場絕大多數是平的、拉長的。這是出於安全考慮嗎? S:不是,主要是出於飛機停靠的考慮,機場拉得越長,就能停放更多的登機橋,旅客就能直接進候機樓;同時,也會走得越遠。這是矛盾的。 國際民航關於樞紐機場有個IATA-14標准,規定國際轉國際的流程為90分鍾,國內轉國內45分鍾。T3是按這個標准設計的,所以步行時間是有控制的,並不是失控的。對於中轉旅客,我們還提供了很便捷的通道,可以很便捷地換乘。 B:現在的飛機場越造越大,你覺得有這個必要嗎?從離家到機場要花很多時間,從機場上飛機也要花很多時間。 S:旅客當然希望時間越少、距離越短越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航站樓,也是福斯特職業生涯中最大的一座建築。投資約270億元的T3,總體建築面積達98.6萬平方米,相當於126個標准足球場,是前兩個航站樓T1與T2面積總和的三倍多。據T3中方總設計師、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執行總建築師邵韋平介紹,從T3的這頭走到那頭,需耗時兩個小時。

有人說,T3像一條巨龍,整個建築由龍吐碧珠、龍身、龍脊、龍鱗和龍須五部分組成。但邵韋平並不同意這種說法,「有一次,一個電視台記者為了做文章,問一群觀眾T3像什麼。他們說像龍,外方建築師也認為它是條龍。其實T3不是龍,只是兩個平面的『Y』,一個南向,一個北向。」

如今,歷時4年建設的T3開始投入使用。此前,同樣是福斯特擔當設計的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建了6年;而倫敦希思羅第5航站樓則耗時18年。「這種速度不是外國建築師習慣的做事方式,但令人吃驚的是,福斯特公司很有實力,居然適應了這種速度。」邵韋平說,「4年裡,北京院很多工作人員沒有休過假。高峰時,北京院有100多人在現場工作,外方有幾十個人在現場。」

都是後來的牽強附會。 B:福斯特是什麼時候提出龍這個概念的? S:在介紹方案時,後來有記者采訪他,他想形容發展中的中國像一條騰飛的巨龍,這是恭維話。 室內景觀不是室內設計的錯 B:商業設施對每個航站樓都是挑戰。置身於T3,那些商業設施一眼看去,琳琅滿目,特別破壞空間。作為建築設計師,你們對這種情況有辦法嗎? S:這也是建築師經常困惑的問題。建築師和商業一直有沖突,在T3,這個矛盾同樣存在。香港機場也是如此,運營商希望機場的盈利來源除了航空公司的使用費之外,還能通過增加商業設施,提高非航空盈利。這種要求其實是合理的,但增加的商業設施破壞了建築空間,已經偏離了福斯特的設計構想。 但我們也不能說建築師就是神聖的,想法都是對的。我認為理想的辦法是把商業設施規定在一個框架里,在這個框架內可以琳琅滿目、五光十色,在框架外盡量不動。 B:能實現嗎? S:到目前為止,我們對T3的商業設施也不是很滿意,對很多原本沒有的設計元素持否定態度,但我們無法左右。 我第一次在T3內部看到那些商業設施時,相當反感。那時T3還沒有投入運行,建築內部沒有人,很空,建築、空間和那些怪異的裝飾語素之間形成強烈的沖突。最近我又去了T3,隨著人的因素加入,這種沖突被沖淡了、稀釋了,好像毛病不像最初那麼大了。 商業設施首先要在建築的控制之下進行,不應該失控。但目前的這些商業設施一看就是過渡性的,不是設計的原貌,也許過兩天就換了,構不成主流。 B:有時候內部設施會和建築生長在一起,彌補先天不足。 S:對,可能會彌補。現在T3問題比較大的是國際區的人文景觀,那也是建築師無可奈何的地方。 B:對T3內部空間設計的批評是一邊倒的。不少國際知名機場都擁有知名的室內空間設計。美國丹佛機場在通向候機樓長長的過道兩邊,展出在現代設計史上非常有名的椅子系列。而T3卻在內部弄了渾天儀、九龍壁、江南園林等「特色景觀」。這個方案是如何確定的? S:室內設計和人文景觀是兩碼事。T3的室內設計(指公共空間,不包括個性空間)都是由建築師完成的,統一控制風格。T3的天花板、細節、牆面、欄桿的設計都很經典。那些增加的所謂的傳統元素,不是設計師的原創,是在我們完成設計後附加的,不應該被稱為室內設計。有些專業人士也籠統地把責任歸咎於室內設計,其實那不是室內設計的錯。 B:這么說,室內設計是被冤枉了,他們承擔了很多罵名。 S:這裡面有很多故事。我們也一直在抵制這個室內景觀方案,到最後也不同意,但是沒有奏效。很多事情不是建築師所能左右的,在有些事情上,建築師只是執行者,不是決策者。 其實業主的出發點也不壞,他們想體現中國民族文化,但景觀的尺度、色彩、風格應該和建築統一、融合。 我們原來想做一個空中庭院,以綠化為主,效果比現在的方案更理想,方案都已經做好了,但業主沒有接受。也許,幾年後,人們的觀念變了,會重做室內景觀。 B:據我所知,福斯特曾想請蔡國強在T3做一件巨大的火葯爆炸作品,後來沒了動靜。為什麼? S:有關藝術品陳設,福斯特和北京院一起邀請了很多藝術家做了一些概念設計,包括徐冰、蔡國強。我們也為這個設計做了很好的建議,但業主沒有採納,最後這件事流產了。業主自己選了藝術家。 B:福斯特對這些事怎麼看?國外建築師在設計中是很有權威的。 S:他也反對,建築師的觀點是相似的,但最終還是業主說了算。這和社會普遍的建築修養有關。可能在發達地區,業主對建築更敏感一點;而在發展中地區,業主總覺得自己也是藝術家,有權決定,結果適得其反。確實,國內外建築師的社會地位很不同,這也造成很多中國建築並不是百分之百建築師來完成的,有很多非建築師因素介入。 B:所以你曾說過,設計航站樓有很大風險,建築師要背負一些不是設計本身造成的負面評價。 S:對,這就是中國的現狀。其實,我們倒不在乎質疑,質疑可能會讓更多的人受到建築熏陶。有時,我們直接面對業主,他們不太能接受我們的觀點,但通過公眾,他們會容易接受一些。 B:來說說室內空間設計吧,為真正的室內空間正下名。 S:T3的室內設計有很多特點。第一,要創造出行的享受。讓旅客把坐飛機當成愉快的享受。在T3里很容易辨別目標,空間很高大,給人震撼力,這都是我們設計的初衷。比如一到出發層,你就會被挑高的大屋頂感染,最初設計屋頂挑高達50米,那種尺度感是相當震撼的,後來我們稍微優化了一下,做到40多米。這種空間感受是其他機場沒有的。旅客行進的線路是由高往低走,這會讓你很自如,很容易發現方向。別看T3那麼大,但是你不會覺得特別有壓力,特別無助。這就是T3的優勢。 第二,整個空間極度開敞,特別簡單,富有邏輯。一般的建築,出於消防考慮,機電設備都往天花板引,增加很多隔牆,這會造成視覺上的障礙,而T3除了四周的外牆,建築里沒有到頂的隔牆,主空間沒有一面牆直接跟屋頂相連,剩下的都是結構柱子。另外,T3所有天花都是南北方向,創造一種方向感,讓旅客很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三,T3從紅到黃的色彩過渡,來自紫禁城的聯想、民間傳統文化。一般的航站樓為了體現自身是高科技的產品,都用灰色等中性色彩,比如法國巴黎的戴高樂機場、英國倫敦的希思羅機場。T3通過這種色彩體現了地域文化特點,它的效果遠比幾個亭子大氣。 「T3代表了最新一個時代的設計理念」 B:在T3亮相前,你常給人打預防針:T3很大。我問了一些乘客,國際航班登機耗時40分鍾。步行距離也非常遠。其實乘客都不希望多走路,希望盡快上飛機。 S:機場大了,肯定要多走路,這是不可避免的。我們現在說的少走路是相對的。如果實在不可避免要多走路,我們就通過優化感受來降低走路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讓乘客很愉悅地走路,在很開放的空間走路,這和在狹窄的空間里走路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但總的來說,機場大了,確實走路多,這值得反思。 B:現在的機場絕大多數是平的、拉長的。這是出於安全考慮嗎? S:不是,主要是出於飛機停靠的考慮,機場拉得越長,就能停放更多的登機橋,旅客就能直接進候機樓;同時,也會走得越遠。這是矛盾的。 國際民航關於樞紐機場有個IATA-14標准,規定國際轉國際的流程為90分鍾,國內轉國內45分鍾。T3是按這個標准設計的,所以步行時間是有控制的,並不是失控的。對於中轉旅客,我們還提供了很便捷的通道,可以很便捷地換乘。 B:現在的飛機場越造越大,你覺得有這個必要嗎?從離家到機場要花很多時間,從機場上飛機也要花很多時間。 S:旅客當然希望時間越少、距離越短越

但竣工對於邵韋平而言,還不是尾聲。原本約在周五的采訪,因業主臨時開會,推遲到下周一。邵韋平還忙於T3的完善:比如,增加標識,讓旅客更清晰地找到目標;增加新的商業設施、服務功能。「我們需要配合運行做些補充設計。」

C. 遼寧福斯特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遼寧福斯特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成立於2009年07月1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工業與民用建築設計及工程管理,室內外裝飾裝修的設計等。
法定代表人:宋哲
成立時間:2009-07-17
工商注冊號:22011302001081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汽車產業開發區東風大街6號3號樓201室

D. 首都機場T3航站樓的設計者是誰

T3航站樓設計者:諾曼·福斯特

這個造價270億元的大建築,集中了最高水平的建築科技和版節能環保技術,吸權引商業社會中的各種力量參與。這座宏偉建築的設計方案出自英國建築大師諾曼·福斯特之手。他說:「它比我原來所設計的任何一件作品都要大,因為中國的什麼都大,而且發展的速度很快。」

諾曼·福斯特建築學學士(曼徹斯特大學),建築學碩士(耶魯大學),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會員。

諾曼·福斯特生於1935年,在曼徹斯特大學學習建築學和城市規劃,1961年畢業後獲亨利獎學金去耶魯大學學習,在那裡取得了碩士學位,1963年開設自己的事務所之前,他一直在美國東西海岸從事城市更新和總體規劃項目。諾曼.福斯特獲得過全世界許多大學和組織的榮譽學位門獎金。他於1990年被女王封為爵士,1983年獲得皇家金質獎章1994年獲美國建築師學會金質獎章。他是眾多學術團體的成員,在世界許多地方進行教學和講學。他曾任建築協會的副主席以及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的客座審查委員

E. 這個建築物為什麼這么設計,有誰知道這是哪裡嘛

上海中心大廈
美國SOM建築設計事務所、美國KPF建築師事務所及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內等多家國內容外設計單位提交了設計方案,美國Gensler建築設計事務所的「龍型」方案及英國福斯特建築事務所「尖頂型」方案入圍。經過評選,「龍型」方案中標,大廈細部深化設計以「龍型」方案作為藍本,由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完成施工圖出圖。

F. 福斯特(天津)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福斯特(天津)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成立於2011年07月26日,主要經回營范答圍為從事建築設計及相關咨詢服務等。
法定代表人:馬修·亞力克山大·思修特
成立時間:2011-07-26
工商注冊號:110000450178939
企業類型:分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北路甲19號樓32層3705、3707號

G. 福斯特(天津)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福斯特(天津)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於2011年12月09日,主版要經權營范圍為從事建築設計及相關咨詢服務等。
法定代表人:MATTHEW ALEXANDER STREETS
成立時間:2011-12-09
工商注冊號:310000500488982
企業類型:分公司
公司地址:上海市黃浦區中山南路28號5樓D、E、F座

H. 福斯特(天津)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怎麼樣

福斯特(天津)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是2011-07-26在北京市西城區注冊回成立的內資分答公司,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德內西海南沿48號N座一層。

福斯特(天津)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105580850975A,企業法人馬修·亞力克山大·思修特,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福斯特(天津)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從事建築設計及相關咨詢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在北京市,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26760920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122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福斯特(天津)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閱讀全文

與北京福斯特建築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