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代的建築手法是有哪些
現代建築中通透空間的結構造型設計
摘 要 通透空間在現代建築中的廣泛應用,使得其背後的支撐結構成為建築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分析支撐結構的構成形式出發,說明在現代建築通透空間的設計中結構造型設計的重要性。
關鍵詞 結構造型設計 DPG構造方式
一、前 言
現代社會,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社會的普遍開放,已經使我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時代的一個重要概念就是開放和交流,表現在建築上,它反映出一種追求開放和交流的建築意識,這不僅體現在建築的內部空間,更體現在建築與外部的關系中。建築向外部展示的不僅僅是自身的造型,更是通過開放的空間、通透外牆展示出建築內在的空間次序和內部壯觀的景色。因此,在現代建築中,這種內外交融的通透空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透空間的形成,使得建築設計在實現對透明性追求的同時也大面積地暴露了建築的結構,建築結構在充當支撐的同時更成為展示體,支撐玻璃體的結構造型、節點細部和施工技術等均被嚴格要求,其自身的結構特徵也決定著玻璃建築的透明度。這樣,為了構造完善的建築空間,在進行支撐結構本身力學設計的同時,就有必要進行結構的造型設計,以追求建築和結構的完善結合。
二、建築設計與結構造型設計
建築藝術與其他純藝術的區別之一,在於它無法建立在空想的基礎之上,它需藉助於技術的支撐,而同時技術的發展也常常給建築藝術注入新的內容,結構、材料、產品、施工等技術的發展,給建築師提供了發揮的基礎。同時,結構造型本身作為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也越來越得到更多建築師的運用。
建築設計的立足點在於美學,而結構設計的立足點在於力學,美學與力學的結合並不是現代建築所持有的新的課題,早在古希臘、羅馬和中國的古建築中都可找到其完美結合的例證。現代建築中,各種結構和材料技術的迅速發展一次次將新的空間夢想變為現實,又一次次沖擊古老的建築美學的概念。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建築師為追求設計美學完美,盡可能利用裝修手段將結構隱藏起來。但是,近幾十年來,隨著通透空間的大量應用,建築結構所體現的理性和技術的美感被重新認識,結構設計以其特有的理性造型,給建築設計師注入了新的內容。為此,結構造型設計也就應運而生。
所謂的結構造型設計是建築師和結構工程師相互配合的結晶,它並不等同於單純地暴露結構,暴露的方式、位置、結構形式、構件造型等都必須納入建築設計的范疇才能展示其魅力。例如日本東京國際會議中心的弧形屋頂桁架,其造型已無法僅從結構的需求來進行解釋,它同時更應該被看作是一種建築藝術造型。建立在理性的技術基礎上並注入了感性的建築思維的結構造型設計,在現代建築設計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體現出現代空間造型對技術的認同。
三、通透空間中的結構造型設計
通透空間的魅力在於它的透明,而空間的透明度則受制於它本身的結構支撐體系。由於玻璃的尺寸受其材料製作和施工的限制,大面積的玻璃部件只能通過各種構造體系來完成,同時玻璃的構造方式和支撐結構形式又對建築空間的表現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從某種意義來講,通透空間設計實質上是玻璃構造方式及其背後的支撐結構的設計。
1.幾種主要的玻璃構造方式
大面積玻璃的通透空間設計出現的歷史並不是很長,如何最大限度地將大面積玻璃部件的透明性展示出來,一直是玻璃構造體系研究的重點。到目前為止,歸納起來,基本上主要有以下幾種構造方式:
玻璃肋構造方式:在玻璃部件中增加垂直部件表面的肋玻璃,玻璃之間通過粘接劑結合在一起,完全取消了用於支撐玻璃的金屬框架的存在,可以產生出完全由玻璃組成的部件,從而帶來空間的完全透明和開放感。這種方式著重追求的是空間的透明,盡量虛化了支撐結構的存在。
SSG構造方式
Ⅱ 建築學里的設計方法一般包括哪些層面
通常所說的建築設計,是指「建築學」范圍內的工作。它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建築物內部各種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間的合理安排,建築物與周圍環境、與各種外部條件的協調配合,內部和外表的藝術效果,各個細部的構造方式,建築與結構、建築與各種設備等相關技術的綜合協調,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更少的勞動力、更少的投資、更少的時間來實現上述各種要求。其最終目的是使建築物做到適用、經濟、堅固、美觀。
以建築學作為專業,擅長建築設計的專家稱為建築師。建築師除了精通建築學專業,做好本專業工作之外,還要善於綜合各種有關專業提出的要求,正確地解決設計與各個技術工種之間的矛盾。
建築設計分類 :
包括了形成建築物的各相關設計。按設計深度分,有建築方案設計、建築初步設計、建築施工圖設計。按設計內容分,有建築結構設計、建築物理設計(建築聲學設計、建築光學設計、建築熱學設計)、建築設備設計(建築給排水設計、 建築供暖、通風、空調設計、建築電氣設計)等。是專指建築的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
建築設計分科 :
建築學概述 建築物理學 建築光學 建築熱工學 建築聲學 建築經濟學 建築構造學 建築設計學 室內聲學 室內設計學 園林學
城市規劃 土木工程 工程力學 水力學 土力學 岩體力學 濱海水文學 道路工程學 交通工程學 橋梁工程學 水利工程學 。——摘自網路
Ⅲ 建築方案怎麼構思
建築設計空間構思方法
廣義的設計,通常是指通過分析,綜合與創造滿足某種特定功能系統的一種構思活動。
事實上,建築在創造人們所需要的生產,生活,娛樂和文化的空間時,是在進行著一種城市組織結構的延續工作。以往較多的注重解決建築的內系統(內部空間),現已被同等重視內系統與外系統(外部空間)所代替,即環境系統設計,包括環境藝術設計。
第一篇 序列設計方法論
序列系統有如下意義:序列系統是一種開放式的構架,可以不斷的更新和補充設計內容;它能提供後一個脈絡,通過識別建築物的各元素,然後再使其組合起來;有利於把復雜的設計問題簡單化。
建築設計的本質就是編序的過程。
有元素,性質,准則組成的序列可分成機能,空間,幾何學,環境系統,外殼等五種序列系統。五個系統在設計時同時使用。
一 機能
機能系列中最重要的是使用建築物的活動方式。這些活動在圖紙上將變成面積分配,空間及材料的運用,表面及出入口的安排,以及編入關系序列。活動不單是在建築內部,還有雜建築物附近及四周的活動。從內外活動中確定其重要活動和次要活動。
機能准則包含各種相同性質聚集而成的活動集群以及因為行動順序而產生的有序活動。把活動分群分區,從而可能出現在垂直剖面和水平面上。
二 空間
設計建築時,空間編序前,建築師必須決定於各種不同類型活動的分離聚散,並應恰好地將活動包含其中並與活動和諧。然後依據平面面積的要求和剖面所需的空間尺度來研究空間的實際尺寸。這些空間必須容納除人以外的附加面積。空間的高度既是對平面面積比例的反映,也應反映出人類心理層次的舒適程度。
空間形狀取決於活動模式,得出一個可能是不規則的理想空間形狀,再由其它序列系統修正它。
尺度是空間最重要的性質,包括一般尺度,紀念性尺度,震撼性尺度等。
建築入口是體現建築序列的關鍵部位。(後面將專門談到入口設計)
三 幾何學
幾何學研究幾何序列與建築物表面,邊緣,高度等之間的關系。
建立幾何序列的目標是使建築物各元素之間盡可能達到有機的幾何關聯。
空間一幾何關系組成的系統是線和點。
空間可以沿一條線或沿線的兩側安排,也可以沿著幾條線安排。空間與線型之間的相對距離形成的體系,可以用來作為空間與線型發生序列關系的基礎。
點可以是一個空間,也可以是一個區域。
幾何組合可以造成強烈的次序感,在所有的建築元素之間形成高度的幾何關聯性。因活動分析所形成的空間性質要與幾何序列空間的排序完全一致。
空間的一般形態有立方體,圓拱,半拱,圓柱體,半圓柱體,拱廊,金字塔形和晶體。這些形態中可能有一些點或位置比較特殊,可能會形成視覺的焦點,在設計中要注意。有些空間形態可能富有較強的方向性如果不得已必須維持一個不規則的空間,最好能將該空間與其它形態的空間分隔開。線型方案容易產生動線。空間形狀及幾何圖形的選取,有可能與基地或氣候狀況有關。
四 環境系絡
建築設計必須是能夠反映周圍環境的設計。
系絡的本意是「編結在一起」,使各元素之間通過環境狀況產生次序關系,通過某些相似的性質彼此編序在一起。
基地狀況和氣候是系絡元素聚集的主題。為使建築與周圍環境形成系絡系列和調和狀態,可應用集群,族群以及各種配合。
基地狀況包括基地形態,需保留的植物,主要視景,人車動線等。建築設計可根據環境條件決定其外牆與造型的協調性和對立性。
五 外殼
外殼序列是創造建築空間周圍的遮蔽,與結構,出入口機器封閉面有關聯。
六 結論
在機能,空間,幾何學,環境系絡,外殼五個序列系統中,各元素之間彼此相關。
將設計視為序列系統的觀點,以及將設計情境分解為機能,空間,幾何學環境系絡以及外殼等,都是為研究設計,並有助於設計方案的完善,合理。
--------------------------------------------------------
第二篇 系統化設計法
1.建築有若干可以調配的元素,其定義是「建築是構成的,可用的,經過塑造的空間」。
2.按一定規則進行設計構思,並逐步判斷,歸納,篩並,對各要素分別整理,對任何思路都表示歡迎。
3.建築空間在概念上存在著兩個因素:空間和空間界面。空間具有三個特性:可以從它的界面上感受到;處於空間中的人和空間界限因素之間存在著可以感受和可以測量的關系;空間只能從多個觀點的移動將各局部加以總和才能感受到,把握空間感受的方法是「空間注記」,直觀的方法有照片,圖,錄象,或影片等方式。語言分析表示可以區分質的描寫,對照的描寫,量的描寫。空間注記可以採用如下參項:用戶,活動,空間形態,人群(通過空間的人),人工物。
4.信息美學觀點。建築師的工作就是在建築設計中研究編輯出用戶可識別的信號索引,使之成為一種有使用價值的信息。人對環境與建築的感受,除了建築物,器皿和裝飾的視覺傳遞與情感轉換外,本人的感情也傳遞到被看者身上。這與建築的藝術質量無關,因此感受學說把屬性區分原始的屬性和外來的屬性。感受學說從實驗出發,得出了一系列造型法則的心理學原則,即閉和法則(認為閉和的圖形更易於顯現和被視為完整圖形),接近法則(認為相距較近的兩個線或點更容易構成圖形),對稱法則(對稱的特別容易收到圖形效果)。
5.感受學說是從存在的整體出發,局部是「形」。若干個「形」合成為「造型」。由此得出如下結論:不能孤立的看待建築學中的造型。每個建築是在更大一層關系中的局部,它形成和限界相鄰的空間,它可能是城市,居住區或風景區的局部---建築的形體與空間是和一定任務相關聯的,並手結構,技術,施工,造價等條件的制約。因此,造型的概念不僅指建築本身,也可以是一個大的區域。
6.造型是建築學的中心,塑造則是配置與安排各局部成為整體的過程。系統化設計方法的前提是把整體劃分成若干較小可以一目瞭然的「局部域」,並把這些局部放入整體造型的全部聯系之中。質量是通過局部的配置與安排來實現的。
--------------------------------------------------------------------------------
第三篇 從空間出發設計建築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日本盧原義信的《外部空間設計》全面概括了各種空間理論並提出了新創見:
1.外部空間是比自然更有意義的空間,是由人所創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環境,地面和牆壁是外部空間設計的決定性元素。
2.以義大利人作為起居室的義大利廣場為例,如果把周圍的房子無頂搬開覆蓋到廣場上,那麼內部空間的順序將顛倒,原來的外部空間就成了內部空間。盧原先生依據這種內部空間可以轉換的可逆性,提出了「逆空間」概念。「逆空間」的主要設計元素是牆壁和地面。
3.從空間論觀點看來,滿足人的使用意圖,有計劃創造的內部空間,即從首先確定外圍邊框再轉向內側整頓秩序,是一種有積極性的空間。反之,在自然界中發生的,以內側向外增加擴散性空間,是一種消極空間。當兩幢建築距離與高度之比小於2時,他們之間可能會形成中和空間。
4.建築物與建築之間相互影響有作用的數值是D/H小於3(D為間距,H為建築物高),廣場中的D/H在1-2之間時,空間較平衡緊湊;當D/H小於1時,建築之間干涉過強;當D/H大於2時,建築之間過於分離。
5.外部空間的要素為尺度和質感。外部空間可以採用內部空間尺寸8至10倍的尺度,較為適宜,其行程距離可以採用20或25的模數制。
6.建築空間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把重點放在以內部建立秩序離心式的修築建築上,可稱之為」加法空間「;一種是把重點放在從外部建立秩序向心式的修築建築上,稱之為」減法空間「。
盧原義信的基本論點就是從小環境的角度,探討建築外部程序本身的設計方法,從而完善了空間論設計方法,與此同時,外部空間論的意義還在於明確了建築應從環境設計開始進行設計的基本論點。建築內部空間的設計應和建築群,城市總體環境相一致,並成為城市大空間系統中的子系統。在量的空間體驗與衡量上。提供了建築外部空間設計的具體手法。--------------------------------------------------------------------------------
第四篇 從語言體系中尋找設計方法
1.從設計方法論角度來看,不受約束的為內容和功能服務是」重賦語義「的重要內容。除功能原則不便之外,其它均從零點開始,在內容和語義上重新深入分析,發揮建築上每一構件單元的特色,傳出更多豐富多彩的信息。
2.非對稱性是現代建築語言的一個原則,非幾何形狀和自由形式,非對稱和反平行主義等現代語言法則,以其不協調體現了建築的解放
3.主張動態的多維藝術效果和反古典的三維透視法。非對稱的和不完整的形式更容易和周圍環境發生聯系,互為補充。現代建築語言強調建築的體積和動態感。
4.可以利用「四維分解法」。除長寬高外增加時間因素,稱之為四維空間。將空間重新分解,節點分離,從而開創了建築解放的新篇章。先進行分解手,在進行新的組合,並注重各個單元之間的獨立性和相互作用的研究。分解所造成的不協調實際反映了一系列功能的需要。
5.懸挑,薄殼和薄膜等新結構的採用有利於打破古典法規的鎖鏈。技術和現代化提供了豐富的造型基礎,建築師必須一不斷完善的方式彌合表現方法和技術手段之間的沖突。
6.要創造時空連續性,在空間的因素中有意識地加入時間因素,形成流動,滲透,充滿動態感的建築空間。建築師在研究人的行為機能的基礎上,創造適宜人的活動所需求的空間,避免把人的行為裝入不同的方盒子。流水別墅的水流,古根海母博物館的繞螺旋體旋轉的玻璃窗,由於時間變化造成城市的不同景色,動形成時間,空間的連續性。
7.在人類學,社會學和精神分析學的研究基礎上,通過科學的途徑,完成建築與環境以及空間與時間,與城市的組合關系,形成在運動中統一的「城市建築體系」。
--------------------------------------------------------------------------------
第五篇 建築模式語言的啟迪
從設計方法論的角度來看,亞歷山大的模式語言方式為快速構思方案提供了一種容易理解,簡化問題的程序。可按如下方法構思:
1.提出設計目標得理解化標准,這個標准可以包括哲學的,文化的,藝術價值的等方面,同時包括技術目標得理想化方案描述;
2.提出方案所涉及得相關人類行為方式與規模;
3.列出方案所需要解決得問題,把這些問題形成條目;
4.進行方案構思設計,並解決第3項並列的條目;
5.完成方案的構思,並復核條目的完成情況,作出技術評價;
模式語言認為,可以一相當鬆散的方式把模式貫穿起來形成建築。在同一空間內,業可以把同一模式重疊在一起,構成高度密集型,有多種含義的建築物。
設計的關鍵不在物理要素,而在於模式的排列。每個建築是由要素之間構成的一定關系模式所限定得模式語言所構成。
首先,建築師必須了解模式,以及這些模式語言的含義。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所俗成的語言含義是不同得,以我國民居為例,探索要素的語言含義:
1.房前,屋後,宅旁
中國傳統建築歷來尊重自然環境。民居多用植物花卉,疊水和詩文牌匾來裝飾房前屋後。這些圍繞房屋處理描繪著一幅舒適安樂的生活畫面,是家庭的象徵。
2.穿堂式引道
民居有多種處理街道與住宅間過渡空間的辦法,如設置帶有前門的庭院,採用轉折式小路改變方向,門前設綠化棚架或設室外踏步等。這些做法都是為了限定一種空間的轉換,而如果家門口直接對著街道,人們會缺乏「到家了」的感覺。
3.影壁
獨特的影壁是運用光影落在牆上的變幻動態的效果作為民族性入口裝飾的。影壁的設計和運用引用了時間的概念。一天中陽光的變化和四季不同的光影效果賦予影壁無窮的魅力。
4.綠蔭庭院
民居中常見的內院常被一兩棵打樹所覆蓋,綠蔭下斑駁的光線,又顯現了不完整的藍天。樹限定了庭院這個無蓋的空間,使它充滿活力。人們的行為,特別是夏秋兩季,自然得依託於這片綠蔭。這里的樹木代表著戶外的生活方式。
其次,是依據模式語言開始設計的。在設計開始時你可能感覺不到建築和空間的精確邊界,只能初略的把空間歸為有頂的,而外部空間是開敞的。此時先進行大致的安排,尺度上更小的細節放後安排。
--------------------------------------------------------------------------------
第六篇 圖式思維與設計方法
一般圖式思維過程可以圖解為實際形象,知覺形象,理性形象和綜合形象四個階段。
圖式思維在設計方案階段主要有製作模型,徒手草圖,造型設計和細部大樣等四種表現手段。在具體設計過程中,其特點是從心理性分析的抽象方法入手構思設計方案,在進行設計方案的處理發展,最後進行選擇和綜合。
一.把建築設計比做圖式語言並進行抽象化
圖式思維中將建築設計視為圖式語言。它有自己的語言規律,可以形成句型並有其語法和詞彙,以此來進行圖解分析和組合。圖式語言語法有三種:1.根據位置組合;2.根據遠近關系組合;3.根據綜合考慮組合。按照這三種語法關系對建築得平面功能進行圖解分析。表達圖式語言,除了要有語法外,還要有足夠的詞彙。這里指的是識別性符號,關系符號,修飾符號等,用它們來豐富圖式語言的表現力。從圖式語言轉化為平面方案一般經過四個過程:功能關系圖解;位置與朝向組合;空間形狀與流線處理;四是考慮構造的平面圖。
二.運用圖式思維將建築進行抽象分析
根據現代的觀點,建築設計新的三要素為需要,文脈,形式。「需要」可以包括空間的,關系的,優先的,程序的,目的的,維護的,入口的,設備的,環境的等等各個方面的需要;「文脈」可以包括位置的,環境的,服務的,大氣候的,小氣候的,相鄰建築的等等各個方面的關系;「形式」可以包括地區,流線,結構,外牆,構造,施工,能源,氣溫控制等等各種形式以及具體形象。這三個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主要矛盾。「需要」的主要矛盾是相互間的關系,活動行為和設計優先的問題;「文脈」的主要矛盾是位置選擇與位置分析問題;「形式」的主要矛盾是空間與秩序,尺度與比例,體量與平衡,重復與韻律,統一與多樣等問題。
三 運用圖式思維方式處理設計方案
1 開敞端形象
就是說在做草圖時,可以用不完整的形象來表達構思,這樣做效率高,不受圖形表現的限制。
2 轉化的形象
常見的有拓展式轉化,裝飾性轉化,相反轉化和變形轉化等
3 有結構(或秩序)的形象
這是利用布局結構的規律有秩序的組合。它可以為單體建築與建築群布局開辟廣闊的思路。
四 運用圖式思維方式促進發現,以形成概念和發明
1 發明
運用圖式思維進行建築創作主要表現尋找類推法的能力。第一是物理類推,即根據結構特點,力學特點喝控制特點進行類推;第二是有機類推,可以從植物與動物的有機現象中吸取靈感應用到建築設計中;第三是文化類推,可以根據各人所處的環境特點,人們的社會組合,象徵符號的意義進行類推。
2 概念的形成
從圖解分析到設計方案還需要經過理會的過程。第一,要對設計的計劃,對象,文脈,位置,經濟等方面的要求做一次綜合;第二,設計的重點放在建築的造型輪廓;第三,考慮設計圖的形式與建築細部做法;第四,要考慮某種象徵或特點(當前追求象徵某種原形概念設計往往成為建築師常用手段)。
五 運用圖式思維對設計方案進行檢驗
按照圖式思維的方法進行檢驗是設計方案選擇與綜合的過程。
首先是用方案草圖表達設計構思,可能出現多個方案,然後對方案進行評價選優,在進行各個方案優點的綜合完善,最後對已選定的方案進行細部推敲。這個過程中要考慮評價方案時必須有一個准則,即根據不同要求,從需要,文脈,形式,經濟,創新等各個方面來判定。
Ⅳ 建築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建築設計包括哪些內容按設計階段可分為「方案設計、擴大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按專業可分為「總圖、建築、結構、給排水、暖通、電氣、工藝(廠房)」。就建築專業來說,設計方案中包括了各個專業的內容。比如,平面布局、空間關系、交通流線、面積指標等內容是建築專業自身解決的問題;柱網布置、結構選型是結構范疇的內容;設備類型及其機房、管道的布局是設備電氣專業的范疇。
(4)建築設計手段擴展閱讀:
建築設計(Architectural Design )是指建築物在建造之前,設計者按照建設任務,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作好通盤的設想,擬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
一般規定
1、裝配整體式建築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各類建築設計標准規范的要求及相關防火、防水、節能、隔聲、抗震及安全防範等標准規范的要求,滿足適用、經濟、美觀的設計原則。同時應符合建築工業化及綠色建築的要求。
2、裝配整體式建築設計應做到基本單元、連接構造、構件、配件及設備管線的標准化與系列化,採用少規格、多組合的原則,組合多樣化的建築形式。
3、裝配整體式建築設計所選用的各類預制構配件的規格與類型、室內裝修系統與設備管線系統等,應符合建造標准和建造功能的需求,並適應建築主要功能空間的靈活可變性。
4、對有抗震設計要求的裝配整體式建築,其建築的體型、平面布置及構造應符合抗震設計的原則。
5、裝配整體式建築宜採用土建與裝修、設備一體化設計。同時將室內裝修與設備安裝的施工組織計劃於主體結構施工計劃有效結合,做到同步設計、同步施工,以縮短施工周期。
6、裝配整體式建築的施工圖設計文件應完整,預制構件的加工圖紙應全面准確反映預制構件的規格、類型、加工尺寸、連接形式。
Ⅳ 建築設計的手法有哪些
從功能入手,和從外觀入手,要看建築的性質
Ⅵ 建築的設計手法包括哪些
建築設計手法:立意性抄手法、布局性手法、單體處理手法、細節處理手法。
立意性手法:通過什麼素材和手法,表現什麼意境和思想。解決心理需求、情態和審美的內涵。如空間的緩沖處理、空間的延伸作用、形態的人情味。
布局性手法:將意具體化,把形式轉化為形象,如將建築語言化、符號化,產生眾所周知的共識性符號,然後納入自己的作品中,門窗、檐部、欄桿、踏步等。
單體處理方法:布局完成後要研究具體形象的細節安排,如門窗要考慮比例、高低、大小、前後、明暗、色調,材質。
細部處理手法:細部即細小處、局部,室內裝飾距近、對象具體,細部很重要,尤其材質、色澤、轉折、過渡、收頭更為重要。
Ⅶ 建築設計立面設計手法有哪些
建築外立面設計的造型手法:
1.加法——將基本的幾何形體進行各種組合,從而產生抽象而又豐富的立面形式。
2.減法——將基本的幾何形體,按照形式構成規律進行消減,對建築進行切割,減去原形體中不足的地方,使之成為新的形態。
3.凹凸——使建築產生虛實變化。
4.重復——將有個性的單體更加突出。
5.穿插——是一種相交的形態,將面與體相交、體與體的穿插相交,也可以是虛實兩部分的穿插,構成新的形態
6.旋轉——將一個或幾個部分圍繞一個中心運動的概念性過程,改變形式空間的方向,以適應不同的環境對應關系。
7.斷裂——有意識的將形態進行斷裂破壞,激發觀者的藝術參與性.可以突破過分的完整形態的封閉和沉悶。
8.拉伸——可以使建築的某一部分成為重點突出.
9.錯位——移動的方向保持不變.
10.仿生——不是簡單的模仿動物\植物,而是吸收他們生長的機理及自然生態的規律,結合建築自身的特點進行一種新的創作方法.其中包括:形態仿生,結構放生,功能仿生材料仿生。
建築外立面設計的原則:
1.時代性原則:立足於時代又要超越時尚,把握時代的根基 ----- 經典與傳統首先,要立足於時代,既要從時尚中尋求靈感,又要超越時尚把握住內在的本質。一方面是對經典永恆價值有選擇的借鑒,另一方面是對傳統內在精神有目的的傳承。因為,經典和傳統積淀了很多真正反映生活方式、思想觀念、技術條件、文化價值、氣候條件等有價值的原則和經驗,其中對當代有現實意義的基因就會顯現出來,並長久的發揮作用。
2.地域性原則:一個民族或地域的建築特色,來源於本國本區域建設資源的最佳利用。(廣義講包括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體現地域特色和文化,使人們在精神上有歸屬感。自然資源,如地形、光線、風和氣候等;人文資源,如種族、身份、歷史、風俗,以及構造方法等。建築立面裝飾應該在尊重地方自然資源預人文資源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才能體現地域特色、文化,使人們在情感上得到一種認同和歸屬。
3.大眾性原則:
第一,建築立面裝飾不應是設計師個性化的體現和實驗性的產物,而是綜合社會、經濟、技術、文化等諸多因素的設計。
第二,建築立面裝飾應該注意到人們的生活經驗和審美習慣,創造出能夠為廣大群眾所理解和認同的裝飾,做到「雅俗共賞」。由於建築最終是為大眾服務的,所以設計師更應該從大眾的需要出發進行設計,使設計與大眾聯系起來。
http://www.shejiqun.com/Article-detail-id-6477.html
建築立面:建築立面是指建築和建築的外部空間直接接觸的界面,以及其展現出來的形象和構成的方式,或稱建築內外空間界面處的構件及其組合方式的統稱。
Ⅷ 建築設計的流程
一、建築初步方案階段
1、了解當地城市未來5-10年的規劃,預測酒店5-10年的酒店發展需求,做出一套具有前瞻性的建築方案設計.
2、本階段主要確定建築的檔次、類別,各服務項目功能的名稱、功能布局、各占建築面積比例。
二、建築方案效果圖階段
根據前期的平面圖和概念方案進行建築方案效果圖設計,提交建築總體規劃鳥瞰效果圖、建築單體透視效果圖。
三、建築方案設計階段
整合建築初步方案設計及建築效果圖階段設計,整合出一套完整的建築總體規劃方案設計圖冊。
四、建築施工圖階段
1、通過與甲方的溝通,以及對該項目實際情況的分析,要求業主提供相關的技術資料及現場實地查看,根據業主所提供的設計資料及設計要求進行建築施工圖設計。
2、為了確保每次的設計方案在施工過程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和配合,在預定工期內保證工程質量。施工圖設計完成後,設計人員必須認真審圖,及時發現圖紙的缺陷並及時更改。
3、項目負責人及方案設計師及時參加圖紙會審,事先了解自身與其他專業的配合情況和現場施工情況,清楚說明工藝過程、施工方案、技術措施、注意事項等問題,做好技術交底工作。按照"三合一"體系的要求做好技術交底記錄,有關人員簽字後存檔。
4、組織專業人員認真完成由於設計引起的設計變更,或客戶、施工方提出的合理建議發生的設計變更,或人力不可抗拒引起的設計變更,將這些變更做為寶貴的質量信息加以歸納、總結,使其成為本公司改進和提高設計水平和質量的範例。
建築設計是指建築物在建造之前,設計者按照建設任務,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作好通盤的設想,擬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作為備料、施工組織工作和各工種在製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協作的共同依據。一般規定如下:
1、裝配整體式建築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各類建築設計標准規范的要求及相關防火、防水、節能、隔聲、抗震及安全防範等標准規范的要求,滿足適用、經濟、美觀的設計原則。同時應符合建築工業化及綠色建築的要求。
2、裝配整體式建築設計應做到基本單元、連接構造、構件、配件及設備管線的標准化與系列化,採用少規格、多組合的原則,組合多樣化的建築形式。
3、裝配整體式建築設計所選用的各類預制構配件的規格與類型、室內裝修系統與設備管線系統等,應符合建造標准和建造功能的需求,並適應建築主要功能空間的靈活可變性。
4、對有抗震設計要求的裝配整體式建築,其建築的體型、平面布置及構造應符合抗震設計的原則。
5、裝配整體式建築宜採用土建與裝修、設備一體化設計。同時將室內裝修與設備安裝的施工組織計劃於主體結構施工計劃有效結合,做到同步設計、同步施工,以縮短施工周期。
6、裝配整體式建築的施工圖設計文件應完整,預制構件的加工圖紙應全面准確反映預制構件的規格、類型、加工尺寸、連接形式。
Ⅸ 建築設計的主要步驟、方法
你大幾了
一般步驟:抄1,分析,理解任務書
2,分析用地環境,交通關系等
3,根據1,2確定總平面的布局,主出入口及大的功能塊位置等
4,根據1,2,3,結合一定的創意,尋找一定的切入點,開始確定概念方案,功能深化,造型開始出來。
5,繼續把方案深化到可以交圖的深度,期間可能會有各種矛盾的協調和調整,平面——立面之間互相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