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設計 > 建築工程隨筆

建築工程隨筆

發布時間:2021-02-26 11:36:43

⑴ 100字小隨筆(最好差一點)

生活里充滿了美嗎?是的,它就在你雙眸閃動的春光里,就在你手中擎起的秋葉里……歌是對美的感悟,是一種宣洩。
詠嘆調———東方之珠清晨,藍色的雲霞里矗起一道細小的拋物線,這線紅得透亮,閃著金光,沖破雲霞,這就是初升的旭日。耀眼的光輝頓時灑向東方明珠,使剔透的球體再次復甦,重現它們的本色,猶如水晶般散發異彩、奪人視線,將陽光反射向四周……東方明珠的確具有別具一格的「磁性」與獨特的魅力。她讓人心動,讓人為之感嘆!漸漸地,紅與白完美融為一體的巨型建築物便占據了我的雙眼。在她與我之間,浦江上彷彿鋪出了一條碎光閃爍的路,讓人忍不住飛奔而去,以平靜激烈跳動的心臟。
我想唱:啊,這顆耀眼的明珠是中國的一個亮點,它將永遠矗立於世界東方,詠嘆美好的生活。
小夜曲———盧浦大橋飛虹橫跨浦江,明月在水上潑灑出點點閃爍的銀光,浦江之上又畫出了一道神奇的風景線。抬頭仰望,在燈光的映襯下,How magnificent(雄偉極了)!如童話般的「彩虹」展現在世人眼前,流光溢彩。曲線比直線更富有變幻的魅力,引導著視線作無窮的追逐。盧浦如同一座優美的雕塑:圓拱形的彩色大理石碑身,飛架碑身的三道銀色鋼結構弧線,雋永的金色魏碑體碑文,靜靜地訴說著這個國度里發生的又一個奇跡。
我想唱:啊,盧浦是中國獨特的一條曲線,她體現的,即「美是生活」。
進行曲———三峽工程溯流而上,漫步在長江上游。走近大壩,見到的是兩側動與靜的對比。壩身上游水波不興,一平如鏡;下游一側導流底孔噴出的洶涌波濤,如無數條奔騰舞動的巨龍,在空中濺起數米高銀白色的飛珠碎玉,撞擊著,直瀉而下。問蒼茫大地,哪一處江河曾經積淀了如此厚重的文化?哪一方水域曾經薈萃了如此眾多的靈秀?承載著這沉甸甸文化與靈氣的江水,匯聚到三峽大壩時,怎能不迸發出強大的能量?由此,我們觸摸到了祖先的分量,歷史的分量,江山的分量。
我想唱:啊,三峽之水蘊藏著怎樣的美麗,它將行進到底,因為那是我們永遠的精神家園。
祖國訴說不盡的美,勾勒出涌動在我心中的一首歌,讓我情不自禁的想將它唱出。我要用歌聲贊美它們:明珠的奪目,三峽的雄偉,盧浦的獨特,這是人們用雙手創造的美,這是祖國改革開放飛速發展的寫照!總有一天,中國必將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焦點,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⑵ 書籍是如何分類的

圖書分類法又叫圖書分類詞表,是按照圖書的內容、形式、體裁和讀者用途等,在一定的哲學思想指導下,運用知識分類的原理,採用邏輯方法,將所有學科的圖書按其學科內容分成幾大類,每一大類下分許多小類,每一小類下再分子小類。

中國圖書分類基本分為馬列主義毛鄧思想、哲學、社會科學總論、政治、法律、軍事、經濟、文化、科學、教育、體育、語言、文字、文學、藝術、 歷史、地理、自然科學總論、 數理科學和化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生物科學、醫葯、衛生、農業科學、工業技術、交通運輸、航空、航天、環境科學、安全科學、綜合性圖書等這些類別。

1、哲學(縮寫:Phil)(英語:Philosophy,希臘語:Φιλοσοφία):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哲學分支有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倫理學、宗教學、美學、邏輯學、心理學、科學技術哲學等。其按其詞源有「愛智慧」之意。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2、政治:它指對社會治理的行為,亦指維護統治的行為。政治是各種團體進行集體決策的一個過程,尤指對於某一政治實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

3、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統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上占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4、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不同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文學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及新聞傳播學。

5、藝術: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對象進行感知、意識、思維、操作、表達等活動的過程,或是通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⑶ 想學習明清古建築,有什麼書

中國古建築電子書籍書目
1、《營造法式》.jpg陶本
2、《營造法式》.pdg全四冊年初版
3、《營造法式注釋》.pdg—梁思成
4、《營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pdf—陳明達【有原書】
5、《營造法式解讀》.pdf—潘谷西(部分)【有原書】
6、《營造法式》研究札記.pdf(續一)—陳明達【有原書】
7、《營造法式》圖樣.jpg
8、《營造法原》.pdf—姚承祖【有原書】
9、《中國古建築術語辭典》.pdf【有原書】
10、《梁思成全集》.pdf(缺第十卷)【有原書】
11、《清式營造則例》.pdf—梁思成【有原書】
12、《中國古建築圖典》.pdf—林洙
13、《枓栱》—潘德華(部分).jpg【有原書】
14、《工程做法注釋》.jpg—王璞子(部分)【有原書】
15、《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史》.pdf【有原書】
16、《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技術》.pdf—陳明達
17、《中國木構建築營造技術》.pdg—馬炳堅【有原書】
18、《中國古建築瓦石營法》.pdf—劉大可【有原書】
19、《中國古代建築史》.pdf—劉敦楨【有原書】
20、《中國古代建築史》.pdf第二卷 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築【有原書】
21、《中國古代建築史》.pdf第三卷 宋、遼、金、西夏建築【有原書】
22、《中國古代建築史》.pdf第四卷:元明建築【有原書】
23、《中國古代建築史》.pdf第五卷 清代建築【有原書】
24、《華夏意匠》:中國古典建築設計原理分析—李允鉌.pdf【有原書】
25、《祁英濤古建築論文集》.jpg【有原書】
26、《山東廣饒關帝廟正殿》—顏華
27、《應縣木塔》.pdf—陳明達【有原書】
28、《園冶》【有原書】
29、《中國城牆》.pdf—羅哲文
30、《中國傳統建築的十三個特徵》.pdf
31、《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建築群布局及建築設計方法研究》.pdf—付熹年【有原書】
32、《中國古典園林分析》.pdg—彭一剛【有原書】
33、《中國古建築構件圖典》.pdf
34、《中國古建築裝飾彩繪工程技術》.jpg—速算速詢卡【有原書】
35、《中國建築設計參考資料圖說》.pdf—馮建逵
36、《中國建築史(光碟)參考圖》—潘谷西主編
37、《中國建築史》東南大學電子教案
38、《中國塔》.ebook—張馭寰
39、《中國古建築二十講》.pdf
40、《中國建築藝術二十講》.pdf—梁思成
41、《中國清代官式建築彩畫技術》.pdf【有原書】
42、《中國營造學社匯刊 》.pdf 精裝 十一冊【有原書】
43、《營造法式初探》.pdf—潘谷西
44、《佛教建築與地理風水》.pdf
45、《柴澤俊古建築文集》.pdf【有原書】
46、《陳明達古建築與雕塑史論》.pdf【有原書】
47、《傅熹年建築史論文集》.pdf【有原書】
48、《建築考古學論文集》.pdf—楊宏勛
49、《劉敦楨文集》.pdf第一卷
50、《傳統灰作基本操作與應用之研究》.pdf
51、《仿古建築施工實用技術》.pdf
52、《風水理論研究》.pdg—王其亨【有原書】
53、《古代大木作靜力初探》.pdf—王天【有原書】
54、《古建築勘查與探究》.pdf—張馭寰
55、《古文物稱謂圖典》 .pdf
56、《華嚴寺》.pdf【有原書】
57、《繪圖魯班經》.pdf
58、《匠學七說》.pdf—張良皋
59、《美的歷程》.pdf(插圖本珍藏本)—李澤厚
60、《麥地里的飛檐》.doc【有原書】
61、《清代匠作則例》.pdf 第一卷—王世襄
62、《明式傢具萃珍》.pdf—王世襄
63、《明式傢具研究》.pdf—王世襄
64、《明式傢具珍賞》.pdf—王世襄
65、《髹飾錄解說》.pdf:中國傳統漆工藝研究(修訂版)—王世襄【有原書】
66、《中國古代門窗》.pdg—馬未都
67、《明清傢具鑒賞與研究》.pdf—田家青.pdf
68、山西榆次永壽寺雨花宮
《營造法式》解讀-密碼材栔雙全的QQ號
69、《園綜》—陳從周
70、《中國園林鑒賞辭典》.pdf—陳從周【有原書】
71、《蘇州古典園林》.pdg—劉敦楨
72、《鄉土建築裝飾藝術》.jpg—樓慶西
73、《古建築文化圖說》.pdf 說樓—覃力
74、《古建築文化圖說》.pdf 說門—覃力
75、《古建築文化圖說》.pdf 說弄—張錫昌
76、《古建築文化圖說》 .pdf 說牆—尹文 .pdf
77、《古建築文化圖說》 .pdf 說台—韋明鏵.pdf
78、《古建築文化圖說》 .pdf說亭—覃力 .pdf
79、《古建築文化圖說》 .pdf說園—陳從周.pdf
80、《山東寺廟塔窟》.pdf—趙浦根
81、《伯希和敦煌石窟筆記》.pdf
82、《中國古代風水與建築選址》.pdf--一丁 雨露 洪涌
83、《中國建築藝術全集》.pdf18 私家園林
84、《中國建築藝術全集》.pdf12 佛教建築 (一 北方)
85、《中國古代建築文獻注譯與論述》.pdf—李書鈞
86、《不只中國木建築》.pdg—趙廣超
87、《弘一大師全集》.pdf·第9冊:書法卷.djvu
88、《中國古代服飾研究》.pdf 沈從文【有原書】
89、《中國傳統工藝全集》.絲綢織染.pdf
90、《中國傳統工藝全集》.造紙與印刷.pdf
91、《中國傳統工藝全集》.漆藝.pdf
92、《中國傳統工藝全集》.中葯炮製.pdf
93、《中國傳統工藝全集》.雕塑.pdf
94、《中國傳統工藝全集》.金銀細金工藝和景泰藍.pdf
95、《中國建築類型及結構》--劉致平.pdf
《唐長安大明宮含元殿原狀的探討》.jpg付熹年 (文物1973.7)
中國古代建築代表博物館
中國古建築精粹電子書
中國古建築圖譜
中國全史
《漢語大字典》
《康熙字典》
唐_北宋木結構建築_平面尺寸_之分析
園林景觀設計
***《中國營造學社彚刊》第一卷 第一期 【有原書】
***《中國營造學社彚刊》第一卷 第二期 【有原書】
***《中國營造學社彚刊》第二卷 第一期 【有原書】
***《中國營造學社彚刊》第四卷 第三、四期 【有原書】
***《中國營造學社彚刊》第五卷 第二期 【有原書】
***《中國營造學社彚刊》第五卷 第三期 【有原書】
***《中國營造學社彚刊》第五卷 第四期 【有原書】
***《中國營造學社彚刊》第六卷 第一期 【有原書】
***《中國營造學社彚刊》第六卷 第二期 【有原書】
***《中國營造學社彚刊》第七卷 第一期 【有原書】
***《中國營造學社彚刊》第七卷 第二期 【有原書】
1《文物建築》第一輯 河南古建 【有原書】
2 陳萬里陶瓷考古文集 【有原書】
3 東方建築研究 (上冊) (超星)
4 東方寺廟明珠:南禪寺、佛光寺 (超星)
5 敦煌傢具資料
6 佛像藝術造型
7 古建築保護與研究 【有原書】(超星)
8 建築歷史研究 第一輯 【有原書】(超星)
9 江南園林志 (第二版) 【有原書】(超星)
10 叩開魯班的大門——中國營造學社史略 【有原書】(超星)
11 劉敦楨文集 (一) (超星)
12 劉敦楨文集 (二) (超星)
13 劉敦楨文集 (三) 【有原書】(超星)
14 凝固的藝術魂魄:晉東南地區早期古建築考察 (超星)
15 曲阜孔朝建築 【有原書】(超星)
16 園冶注釋 (第二版) 【有原書】(超星)
17 中國古代高建築 (超星)
18 中國古代建築裝飾 彩畫
19 中國古代建築裝飾 雕刻
20 中國古代建築裝飾 裝修
21 中國古建探微 (超星)
22 中國古建築 (超星)
23 中國古建築百問 (超星)
24 中國古建築全覽 (超星)
25 中國江南禪宗寺院建築 (超星)
26 中國民族建築 第一卷 (超星)
27 中國民族建築 第二卷 (超星)
28 中國民族建築 第三卷 (超星)
29 中國民族建築 第四卷 (超星)
30 中國民族建築 第五卷 (超星)
31 佛教寺院考古.pdf
32 城記.pdf 【有原書】
33 佛教石窟考古.pdf
34 宮殿考古通論.pdf
35 故宮辭典.pdf
36 漢代畫像石_吳曾德_文物出版社1984.pdf
37 漢字古音手冊.PDF
38 建築歷史與理論
39 建築書籍-中國古建築小品.pdf
40 林徽因文存+建築
41 明代南京寺院研究.pdf
42 明清室內陳設.朱家溍.紫禁城出版社.2004.pdf
43 秦漢瓦當.pdf
44 四川漢代畫象磚藝術.pdf
45 唐代長安辭典.pdf
46 隋唐兩京叢考
47 隋唐兩京坊里譜.楊鴻年.
48 天一閣藏本:明魯般營造正式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 .pdf
49 閑情偶寄.pdf
50 正在消失的建築.pdf
51 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pdf
52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pdf 【有原書】
53 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pdf
54 中國古典建築裝飾圖案選.pdf
55 中國石窟寺研究 宿白 文物出版社 1996年8月第1版.pdf
56 梓室餘墨_陳從周隨筆.pdf
57 長城.djvu
58 明十三陵.djvu
59 頤和園.djvu
60 老宅第.djvu
61 老牌坊.djvu
62 老書院.djvu
63 老門樓.djvu
64 老戲台.djvu
65 老樓閣.djvu
66 宋陵石雕紋飾.djvu
67 山西.djvu
68 中國民居.djvu
69 中國園林.djvu
70 避暑山莊.djvu
71 晉祠攬勝.djvu
72 日本傳統藝術 第四卷 浮世繪.djvu
73 園林史.djvu
74 屋宇春秋 山西老宅院.djvu
75 圓明園.djvu
76 陽光下的雕花門樓:武夷古民居的記憶.djvu
77 八百年的村落——培田紀行.djvu
78 徽州.djvu
79 走遍中國 南京.djvu
80 中國古代苑園與文化.djvu
81 古城記:失落文明的興與衰.djvu
82 江南六鎮.djvu
83 大壯·適形 中國建築·匠意 (超星)
84 建築十書 【有原書】(超星)
85 中國古建築百問
86 洛陽伽藍記
87 長物志校注
88 中國建築學會學術論文集 第一集 建築部分 (超星)
89 中國古建築藝術 (第1~4冊) 【不全】 (超星)
90 梁思成建築畫
91 隋唐宮廷建築考
92 中國文物考古辭典

《考古》雜志1955年1~6期及1991、1993~1998全年
《文物》雜志1959~2000共152期

文物五○○期總目索引 1950.1-1998.1.pdf

1 繁峙岩山寺.pdf(不全)
2 中國古亭.pdf
3 中國古亭.pdf
4 佛宮寺釋迦塔和崇福寺遼金壁畫.djvu
5 中國古建築定額與預算.pdf
6 中國建築史圖錄(梁思成).pdg
7 中國江南古建築裝修裝飾圖典.pdg
8 《中國建築史》——伊東忠太.pdf【有原書】
9 平遙古城與民居.pdf【有原書】
10 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圖解.pdf【有原書】
11 怎樣鑒定古建築.pdf【有原書】
12 蘇州古典園林營造錄.pdg
13 _園治注釋(第二版)【有原書】
14 明式傢具珍賞
15 盛京宮殿建築
16 蘇州古典園林營造錄
17 中國建築彩畫圖集(何俊壽)【有原書】
18 蘇州古典園林藝術=THE ART OF SUZHOU CLASSICAL GARDEN.pdf
19 永訣的建築.pdf
20 中國文物地圖集陝西分冊上.pdf
21 中國文物地圖集陝西分冊下.pdf
22 紫禁城宮殿.pdf
23 中國藏傳佛教白描圖集.pdf
24 _園治注釋(第二版)【有原書】
25 紅木小件.pdf
26 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圖解.pdf
27 蘇州香山幫建築.pdf
28 永訣的建築.pdf
29 叩開魯班的大門-中國營造學社史略(林洙著,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5年10月第一版).djvu

另:《建築史論文集》【有原書】、《古建園林技術》【有原書】、《建築歷史研究》等相關散篇論文 目錄如下
1、_材分八等_在建築史上的意義.pdf
2、_禮制建築_求解.pdf
3、_應縣木塔_讀後札記.pdf
4、_營造法式_版本及其流布述略.pdf
5、_營造法式_變造用材制度探析.pdf
6、_營造法式_變造用材制度探析下.pdf
7、_營造法式_殿閣地盤分槽圖新探.pdf
8、_營造法式_瓦作制度初探.pdf
9、_營造法式_中廈兩頭造出際制度釋疑.pdf
10、_營造法式_中翼角檐細部處理及起翹探討.pdf
11、_營造法式小木作_幾種門制度初探.PDF
12、《「禮制建築」求解》——方曉風.pdf
13、《北京故宮修復測繪研究》.pdf
14、《我國古代木構建築結構體系的確立及其原生形態》徐伯安.pdf
15、《營造法式》變選用材制度探析.pdf
16、《營造法式》變造用材制度探析(Ⅱ).pdf
17、《營造法式》中的翼角構造初探.PDF
18、《中國古建築文獻指南》簡介.pdf
19、2006年_最重要的建築經典記憶_議梁思成_省略_誕辰105周年及中國營造學社的.pdf
20、寶山靈泉寺大住聖窟浮雕藝術初探.pdf
21、保存完好的「樣式雷」古建築群——清西陵.pdf
22、北宋《營造法式》中的木雕藝術.PDF
23、邊靖樓修繕設計上.PDF
24、崇福寺小召牌樓構制初探.PDF
25、春秋至六朝麒麟的演變研究.pdf
26、從莫高窟壁畫看唐五代敦煌人的坐具和飲食坐姿_上_.pdf
27、從莫高窟壁畫看唐五代敦煌人的坐具和飲食坐姿_下_.pdf
28、從駝峰與墓股的比較看中日古代建築的源流和發展關系.pdf
29、從帳形龕飾到帳形龕_北朝石窟中一個被忽視的問題.pdf
30、定興慈雲閣修繕記.PDF
31、定州開元寺塔塔剎發現一批文物.PDF
32、斗栱的結構起源與《營造法式》──_鋪作_與_跳鋪之作_辨析.PDF
33、斗栱——李學武.PDF
34、枓栱的結構,起源,與《營造法式》——「鋪作」與「跳,鋪之作」辨析.pdf
35、獨具魅力的古建珍品——榆次城隍廟.PDF
36、獨樂寺觀音閣_山門的大木作制度_上_.pdf
37、獨樂寺觀音閣_山門的大木作制度_下_.pdf
38、獨樂寺觀音閣壁畫調查.PDF
39、獨樂寺遼代建築結構分析及計算模型簡化.pdf
40、對清東陵裕陵地宮棺位問題的探討.PDF
41、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不應只把注意力投放到建築_物_的研究上.pdf
42、敦煌北朝石窟形制諸問題.pdf
43、敦煌壁畫中的胡床傢具_一_.pdf
44、敦煌雕塑.pdf
45、敦煌火珠圖像探微.pdf
46、佛光寺東大殿實測數據解讀.pdf
47、撫寧境內明長城敵台的建築形制.PDF
48、甘肅張掖大佛寺大佛殿的建築特徵.PDF
49、高安回瀾塔.PDF
50、高層古建築木結構——應縣木塔現狀結構評價.pdf
51、古代的椅和凳.pdf
52、古代建築的設計技術及其比較_試論從_營造法式_至_工程做法_建築設計技術的演變和.pdf
53、古代建築生產的制度與技術_宋_營造法式_與日本_延喜木工寮式_的比較.pdf
54、古代營建技術中的_樣_造_作_.pdf
55、古建瑰寶——千年古剎獨樂寺——楊作瑞.pdf
56、古建瑰寶永樂宮.PDF
57、古建門種種.pdf
58、古建上的主要裝飾紋樣.PDF
59、古建築角梁構造與翼角生起略述.PDF
60、古建築結構研究十八年.pdf
61、古太原晉陽建築文化淺析.PDF
62、故城縣慶林寺古塔.PDF
63、關於_營造法式_的研究.pdf
64、關於對山西應縣木塔保護工程抬升修繕方案的意見.pdf
65、關於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問題探討_一_.pdf
66、關於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問題探討_二_.pdf
67、關於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問題探討_三_.pdf
68、關於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問題探討_四_.pdf
69、關於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若干問題的探討_五_.pdf
70、關於唐宋單檐木構建築平立面比例問題的一些初步探討.pdf
71、關於元上都宮城北牆中段的闕式建築台基.PDF
72、廣東澄海龜山漢代建築遺址.PDF
73、漢代高台建築技術研究.pdf
74、漢代及其以前的建築基礎.pdf
75、漢代建築大木作技術特徵_之二_斗栱之分類_柱頭鋪作_轉角鋪作_補間鋪作.pdf
76、漢代建築大木作技術特徵_之三_柱_礎_梁枋_平坐腰檐.pdf
77、漢代建築大木作技術特徵_之一_斗栱.pdf
78、何謂《營造法式》之_槽_.PDF
79、河北赤城縣古塔調查.PDF
80、河北淶源閣院寺文殊殿建築年代鑒別研究.pdf
81、河北遼代古塔建築藝術初探.PDF
82、河北玉田凈覺寺調查報告.PDF
83、河北趙縣西林寺塔.PDF
84、河南出土漢代建築明器.PDF
85、黑龍江省第四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簡介.PDF
86、胡床雜考_敦煌壁畫傢具研究之三.pdf
87、華夏古建築的「活化石」--承啟樓.pdf
88、換個方法拍「古建」.pdf
89、霍州署元代大堂.PDF
90、基於AutoCAD的中國木構古建築的三維重建.pdf
91、基於CAD與GIS集成的仿唐古建築景觀的三維重建方法.pdf
92、濟瀆廟寢宮建築研究.PDF
93、薊縣獨樂寺出土的唐代紀年經幢.PDF
94、薊縣獨樂寺出土的唐代紀年經幢.PDF
95、簡述漢畫建築脊飾的文化意象.pdf
96、江蘇六朝畫像磚研究.pdf
97、江西樟樹臨江文物調查.PDF
98、金獅床考_敦煌壁畫傢具研究之二.pdf
99、晉城青蓮寺塔幢建築分析.PDF
100、晉祠聖母殿研究.pdf

101、晉祠獻殿.PDF
102、晉東南歇山建築的梁架做法綜述與統計分析_晉東南地區唐至金歇山建築研究之一.pdf
103、開善寺大雄寶殿修繕工程設計深化與現場實施.pdf
104、開元觀古建築初探.PDF
105、克孜爾石窟前的木構建築.PDF
106、梁思成建築畫.pdf
107、兩漢魏晉南北朝的塢壁.pdf
108、兩周禮器制度研究.pdf
109、遼金珍品塞外巨剎──山西大同華嚴寺.PDF
110、遼慶州釋迦佛舍利塔.PDF
111、靈岩寺石刻造像考.PDF
112、六朝瓦當的發現及初步研究.pdf
113、龍在古建器具上的裝飾形式.PDF
114、隆興寺宋代木雕立式彌勒像的修復.PDF
115、隆興寺天王殿的建築時代及復原設想.PDF
116、樓閣建築構成與逐層副階形式.pdf
117、甪直保聖寺大殿復原探討.PDF
118、綠水蒼柏話晉祠.PDF
119、略論北京的古建牌樓.pdf
120、略議陳明達先生的中國古代木構發展史研究.pdf
121、論明代建築之斗栱用材等級.PDF
122、米蘭佛寺考.PDF
123、明代建築油飾彩畫要點.PDF
124、南朝帝王陵寢初探.PDF
125、南方上昂與挑斡作法探析.pdf
126、南京朝天宮冶城閣設計.PDF
127、南京出土六朝獸面紋瓦當再探.pdf
128、南京出土六朝瓦當初探.pdf
129、南京圖書館館藏清抄本《營造法式》考略.PDF
130、南京鍾山二號寺遺址出土南朝瓦當及與南朝上定林寺關系研究.pdf
131、寧安興隆寺建築概述.PDF
132、牌坊建築文化初探.PDF
133、平順薦福寺遺址出土的佛教石造像及龍門寺部分造像.PDF
134、鋪作·出跳·枓科及其它.PDF
135、普救寺原狀考.pdf
136、千古一剎佛光寺.PDF
137、淺識宋材份制與清鬥口制.PDF
138、淺談電視節目中古建築與古文物的拍攝技巧.pdf
139、淺談歷代的床和席.pdf
140、清朝祖陵——永陵.pdf
141、清工部_工程做法則例_連載一_.pdf
142、清工部_工程做法則例_連載二_.pdf
143、清工部_工程做法則例_連載三_九檁歇山轉角前後廊單翹單昂斗科鬥口三寸大木做法.pdf
144、清工部_工程做法則例_連載四_.pdf
145、清工部_工程做法則例_連載五_.pdf
146、清工部_工程做法則例_連載六_.pdf
147、清式木構建築的節點和榫卯1.pdf
148、清式木構建築的節點和榫卯2.pdf
149、日本古代寺院建築瓦屋面及與我國唐代屋面作法的聯系.pdf
150、山東臨淄出土一件漢代人物圓雕石像.PDF

151、山西古牌樓淺析.PDF
152、山西晉城碧落寺石窟調查記.PDF
153、山西陵川西溪真澤二仙廟.PDF
154、山西省夏縣司馬光墓余慶禪院的建築.PDF
155、山西現存早期木結構建築區域特徵淺探上.PDF
156、山西應縣佛宮寺遼釋迦木塔——梁思成.pdf
157、山西應縣木塔的尺度規律.pdf
158、山西應縣木塔應當怎樣修_.pdf
159、陝西白水北宋妙覺寺塔基及地宮的發掘.PDF
160、繩床及相關問題考_敦煌壁畫傢具研究之一.pdf
161、試從北宋少林寺初祖庵大殿分析江南技術對《營造法式》的影響.PDF
162、試從初祖庵大殿分析江南技術對《營造法式》的影響.PDF
163、試論_材分八等_的數理淵源.pdf
164、試論_營造法式_中的定向_定平技術.pdf
165、是比例關系還是模數關系_關於法隆寺建築尺度規律的再探討.pdf
166、數碼攝影技巧:古建築掠影.pdf
167、宋《營造法式》大木作設計模數論.pdf
168、宋《營造法式》壘造窯制度初探.PDF
169、宋代官方建築設計考述.pdf
170、宋代建築地面與牆體營造技術.pdf
171、宋代建築基礎營造技術(1).pdf
172、宋代建築台基營造技術.pdf
173、宋代建築瓦屋面營造技術.pdf
174、宋代營造工程管理制度.pdf
175、宋式彩畫設計.pdf
176、泰州城隍廟建築修繕方案設計.pdf
177、談_樹_的文化功能_顧愷之_洛神賦_與磚畫_竹林七賢_中_樹_的比較.pdf
178、唐_北宋木結構建築_平面尺寸_之分析.pdf
179、唐長安大明宮含元殿復原研究報告_上_再論含元殿的形制.pdf
180、唐長安大明宮含元殿復原研究報告_下_再論含元殿的形制.pdf
181、唐代彩畫及宋_營造法式_彩畫制度.pdf

⑷ 趙麗宏的簡介

趙麗宏,1952年出生於上海,作家、散文家、詩人,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文學》雜志社社長、華東師范大學、交通大學兼職教授。1982年畢業於華東師大中文系。2014年被授予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榮譽院士榮銜。

1977年恢復高考,趙麗宏考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1981年畢業後到《萌芽》工作。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散文集《詩魂》出版。榮獲中國新時期優秀散文集獎。組詩《中國,我親愛的祖國》被譜成交響曲合唱,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1987年,應聘擔任上海市作家協會專業作家。

(4)建築工程隨筆擴展閱讀:

人物評價

趙麗宏的詩歌讓人想起詩歌的自由本質,它是令一切夢想和愛得以成真的必要條件。(塞爾維亞作協主席安德里奇評)

趙麗宏是一位「自我反思型」的詩人。他的詩歌繼承了中國古典詩歌最寶貴的藝術價值,同時又兼容了時代的敏感話題。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勝過任何一種成功的模仿。」(塞爾維亞詩人德拉戈耶維奇評)

趙麗宏不僅是一位情懷浪漫的詩人,也是一位文采飛揚的散文家。他把自己的理想和憧憬,通過獨具個性的文字,不斷地向世界表達著,他的許多作品,語言樸素,敘事簡潔,情感真摯,卻又清新悠長。而從趙麗宏的作品中,不論詩歌還是散文,不僅可以發現他對文學藝術的執著、陶醉和欣賞,更加發人深省的是文字中透出的寧靜、坦誠、真切與淳樸。(人民政協報評)

⑸ 幫個忙,回答幾個問題

書籍的分類:
細分:(一)
經典著作 · 哲學類
社會科學 · 政治法律
軍事科學 · 財經管理
歷史地理 · 文化教育
小學文教 · 初中文教
高中文教 · 語言文字
中國文學 · 外國文學
音樂 · 美術雕塑
攝影影視 · 舞蹈戲劇
書法篆刻 · 自然科學
數理化學 · 醫葯衛生
農業科學 · 工業技術
計算機技術 · 建築工程
生活休閑 · 少兒讀物
大中專教材 · 年畫掛歷
進口圖書 · 進口圖書
期刊 · 港版圖書
戲曲小品
(二):

青春
校園 | 愛情 | 叛逆 | 懸疑 驚悚 | 網路 | 爆笑 | 魔幻 奇幻 | 大陸原創 | 港台原創 | 韓國原創 | 其他國外原創

小說
作品集 | 世界名著 | 外國小說 | 中國古典小說 | 中國現代小說 | 中國當代小說 | 影視同期書 | 歷史小說 | 外文原版書 | 都市小說 | 懸疑/推理小說 | 恐怖/驚悚小說 | 武俠小說 | 言情小說

文學
文集 | 紀實文學 | 文學理論 | 中國古詩詞 | 中國現當代詩歌 | 外國詩歌 | 中國古代隨筆 | 中國現當代隨筆 | 外國隨筆 | 戲劇 | 民間文學

藝術
藝術理論 | 人體藝術 | 設計 | 影視藝術 | 建築藝術 | 舞台藝術/戲曲 | 收藏鑒賞 | 民間藝術 | 外文原版書 | 攝影 | 理論/教程 | 技法/器材 | 作品 | 美術 | 理論 | 技法/教程 | 畫譜/畫冊 | 書法/篆刻 | 技法/評述 | 名家作品 | 字帖 | 篆刻 | 音樂 | 樂理/評述 | 教程/考級 | 演奏法/演唱法 | 樂譜/歌譜

動漫/幽默
動漫學堂 | 大師畫集 | 名著繪圖本 | 幽默與漫畫 | 笑話/打油詩 | 連環畫 | 相聲/小品/曲藝 | 外文原版書 | 動漫書庫 | 推理/偵探 | 冒險 | 武俠/動作 | 純情 | 生活/都市 | 體育 | 搞笑 | 科幻/奇幻/魔幻

娛樂時尚
美容/美體/化妝 | 減肥健身 | 瑜伽 | 服裝/飾品 | 麗質女人 | 時尚DIY | 寵物 | 占卜測試 | 明星 | 讀圖時代 | 外文原版書 | 游戲 | 智力游戲 | 網路游戲 | 棋牌 | 其他

旅遊
旅遊隨筆 | 旅遊地圖 | 自助游 | 自然/名勝 | 人文之旅 | 民俗/名物/飲食 | 旅遊實用外語 | 老外游中國 | 國家/地區概況 | 生存探險 | 外文原版書 | 旅遊指南/旅遊手冊 | 境內 | 境外 | 境內外 | 旅遊理論/旅遊實務 | 旅遊管理 | 旅遊經濟與旅遊市場 | 旅遊教育/導游

地圖/地理
交通運輸地圖 | 交通運輸地圖冊/集 | 歷史地圖 | 歷史地圖冊/集 | 旅遊地圖 | 旅遊地圖冊/集 | 生活地圖 | 生活地圖冊/集 | 世界行政區劃圖 | 世界行政區劃圖冊/集 | 中國行政區劃圖 | 中國行政區劃圖冊/集 | 地圖其他 | 地理 | 國家/地區概況

生活
購物/置業/理財 | 養花 | 家居裝潢 | 愛車一族 | 實用法律 | 生活網路 | 飲食文化 | 茶 | 家居與風水 | 飲食/烹飪 | 家常食譜 | 保健食譜/營養 | 八大菜系 | 西餐/料理 | 酒/飲品 | 甜品/家庭小製作 | 餐飲指南 | 烹飪理論/廚師手冊

婚戀/性
兩性之間 | 戀愛 | 婚姻 | 性

育兒/成長
准父母讀物 | 好爸爸 | 起名兒 | 嬰幼兒護理 | 啟蒙/認知卡片 | 親子讀物 | 圖畫故事/拼音讀物 | 游戲/智力開發 | 連環畫 | 兒童營養健康 | 育兒網路 | 青春期 | 好家長妙訣 | 從懷孕到出生 | 胎教/優生 | 心理輔導 | 孕產婦營養保健 | 孕產網路 | 兒童教育 | 0-1歲 | 1-3歲 | 學齡前 | 7-12歲 | 跨年齡段

保健/心理健康
男性健康 | 女性健康 | 中老年保健 | 孕產婦保健 | 健身 | 飲食營養/食療 | 中醫養生 | 常見病防治 | 家庭醫生 | 性保健 | 心理健康

體育
體育理論及教學 | 奧林匹克 | 球類 棋牌 | 田徑 | 武術/太極/氣功 | 其它運動項目

自我實現/勵志
成長 | 個人修養/自我完善 | 自我調節 | 出國留學 | 成功 | 求職/面試 | 格言/警句/贈言 | 職場 | 演講/口才/辯論 | 人際溝通 | 禮儀 | 謀略 | 外文原版書

管理
戰略管理 | 運作管理 | 管理信息系統 | 商業史傳 | WTO | 電子商務 | 工具書 | 商務寫作 | 求職/面試 | 外文原版/影印版 | 管理學 | 領導學 | 組織學 | 決策學 | 團隊 | 人力資源/行政管理 | 項目管理/目標管理 | 質量管理與控制 | 商業道德 | 經營管理 | 財務管理 | 會計 | 會計理論 | 國際會計 | 管理會計 | 薄計 | 預算會計 | 成本會計 | 金融會計 | 財務會計與財務報表 | 各部門會計 | 注冊會計師(CPA)考試 | 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 | 市場/營銷 | 市場營銷 | 國際市場 | 品牌管理 | 產品管理 | 銷售 | 價格 | 談判 | 廣告 | 公共關系(PR) | 客戶服務 | 進出口 | 金融/投資 | 金融理論| 貨幣銀行學 | 證券 | 投資 | 國際金融 | 外匯 | 基金 | 企業並購 | 股票 | 期貨 | 創業企業與企業家 | 企業家 | 企業內部革新 | 成功秘訣 | 女企業家 | MBA | MBA考試輔導 | MBA教材 | MBA實務 | 個人理財 | 投資/個人創業 | 稅收 | 購房置業 | 股市入門/實戰 | 保險 | 彩票

經濟
各流派經濟學說 | 經濟數學 | 區域經濟 | 財政稅收 | 統計/審計 | 貿易政策 | 通貨膨脹 | 世界及各國經濟概況 | 保險 | 經濟史 | 工具書 | 經濟理論 | 經濟學理論 | 政治經濟學 | 微觀經濟學 | 宏觀經濟學 | 知識經濟學 | 其他經濟學理論 | 中國經濟 | 中國經濟概況 | 體制改革與市場經濟 | 西部開發 | WTO與中國 | 各部門經濟 | 旅遊經濟/酒店管理 | 運輸經濟 | 房地產經濟/物業管理 | 市政建設 | 工業經濟 | 農業經濟 | 其他各部門經濟 | 經濟法 | 公司法 | 稅法 | 合同法 | 工業經濟 | 其他法律法規

法律
法律工具書 | 法學理論 | 法律知識讀物 | 司法案例/司法解釋 | 司法考試 | 法律文書寫作 | 法律法規 | 司法制度 | 高等法律教材 | 世界各國法律

政治/軍事
政治 | 政治理論 | 中國政治 | 世界政治 | 外交/國際關系 | 時政 | 領袖著作 | 黨政讀物 | 公共管理 | 軍事 | 軍事理論 | 中國軍事 | 世界軍事 | 軍事技術 | 中外戰爭紀實 | 兵器 | 外文原版書

哲學/宗教
哲學 | 哲學知識讀物 | 哲學理論 | 馬克思主義哲學 | 世界哲學 | 中國古代哲學 | 中國近代哲學 | 倫理學 | 邏輯學 | 美學 | 宗教 | 宗教知識讀物 | 宗教理論 | 佛教 | 道教 | 基督教 | 伊斯蘭教 | 其他宗教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 文化人類學 | 新聞傳播/出版 | 語言文字 | 心理學 | 圖書館學/檔案學 | 外文原版書 | 社會學 | 社會學理論 | 社會學方法 | 社會調查報告 | 人口學 | 教育 | 教育理論 | 中國教育 | 世界各國教育 | 各級教育 | 各類教育

古籍
經部 | 總類 | 易類 | 書類 | 詩類 | 禮類 | 春秋 | 孝經類 | 四書 | 群經總義類 | 小學類 | 學校類 | 史部 | 紀傳類 | 編年類 | 紀事本未類 | 雜史類 | 傳記類 | 史抄類 | 史評類 | 政書類 | 考工類 | 時令類 | 地理類 | 金石類 | 目錄類 | 子部 | 總類 | 儒家類 | 醫類 | 法類 | 農家類 | 醫家類 | 天文演算法類 | 藝術類 | 譜錄類 | 雜家類 | 術數類 | 宗教類 | 類書類 | 道家類 | 集部 | 總集類 | 楚辭類 | 別集類 | 詞類 | 曲類 | 小說類 | 詩文評類 | 叢書

文化
文化理論 | 文化評述 | 中國文化 | 中國民俗 | 世界文化 | 神秘現象 | 地域文化 | 京派文化 | 海派文化 | 天津衛 | 齊魯文化 | 湘楚文化 | 吳越文化 | 三晉文化 | 三秦文化 | 華夏文化 | 巴蜀文化 | 草原文化 | 客家文化 | 藏文化 | 關東文化 | 其他地域文化

歷史
史學理論 | 歷史知識讀物 | 文物/考古 | 地方史志 | 中國史 | 通史 | 古代史 | 近現代史 | 當代史 | 專門史 | 史料典籍 | 世界史 | 全球史 | 區域國別史 | 專門史 | 史料典籍

傳記
綜合 | 領袖/政治人物 | 哲學家 | 軍事人物 | 法律 | 科學家 | 醫學家 | 財經人物 | 藝術家/建築設計 | 宗教人物 | 歷史人物 | 教育家 | 音樂家 | 娛樂圈/影星/歌星 | 文學家 | 體育界 | 普通百姓 | 其他 | 外文原版書

少兒
0~3歲 | 學齡前 | 小學 | 啟蒙/認知 | 親子讀物 | 游戲/智力開發 | 兒童美術 | 兒童手工 | 藝術教育 | 童謠/謎語 | 漫畫/連環畫/卡通故事 | 童話 | 寓言/傳說/小故事 | 詩歌/散文 | 少兒小說 | 偵探/恐怖 | 魔幻/奇幻/科幻 | 名著少兒讀本 | 成語故事/歷史知識 | 傳統文化 | 名人傳記 | 語言/文字 | 算術/數學 | 兒童英語 | 網路/十萬個為什麼 | 自然科學 | 生活常識 | 勵志/個人修養 | 幼兒園學前班教材/入學准備 | 外文原版少兒讀物

中小學教輔
小學 | 初中(含新課標) | 中考 | 高中 | 高考 | 作文 | 遷移閱讀 | 奧林匹克/競賽 | 工具書 | 綜合能力 | 教師用書

外語
英語詞彙 | 英語語法 | 英語聽力 | 英語口語/語音 | 英語閱讀 | 英語寫作 | 英語翻譯 | 生活英語/即學即用英語 | 行業英語 | 英語讀物 | 少兒英語 | 中小學英語課外學習 | 大學英語 | 碩士英語/博士英語 | 英語綜合教程/學習方法 | 新概念英語 | 大學英語四六級 | 專業英語四八級 | 考研英語 | 托福(TOFEL)/托業(TOEIC) | GRE/GMAT | 雅思(IETLS) | 全國英語等級考試(PETS) | 劍橋商務英語(BEC) | 其他英語考試 | 日語 | 德語 | 法語 | 俄語 | 韓語 | 其他語種 | 老外學漢語 | 工具書 | 外文原版書 | 教學光碟

考試
考研 | 外語考試 | 計算機考試 | 財稅外貿保險類職稱考試 | 建築工程類職稱考試 | 醫葯衛生類職稱考試 | 其他類職稱考試 | 藝術、體育類水平考試 | 自學考試 | 成人高考

教材
研究生 | 本科 | 專科教材 | 高職高專教材 | 中職教材 | 成人教育教材 | 職業技術培訓教材

工具書
索引/目錄 | 哲學/宗教 | 法律 | 商務/經濟/金融 | 歷史 | 外語 | 漢語/辭典 | 醫學 | 文學 | 藝術 | 科學技術 | 計算機 | 建築 | 網路全書 | 綜合年鑒 | 其他

科普讀物
歷史 | 動物 | 植物 | 海洋生物 | 自然災害 | 生態 | 環境保護與治理 | 人類 | 地震 | 星體觀測 | 海洋 | 氣象 | 河流 | 鳥類 | 昆蟲 | 其他科普知識

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理論 | 硬體/外部設備/維修 | 操作系統 | 資料庫 | 程序設計 | 網路與數據通信 | 圖形圖像/多媒體 | CAD/CAM/CAE | 軟體工程/開發項目管理 | 行業軟體及應用 | 人工智慧 | 家庭與辦公室用書 | 認證/等級考試 | 管理信息系統(MIS) | 地理信息管理系統(GIS) | 企業軟體開發與實施 | 信息安全 | 項目管理/IT人文 | 電腦雜志—合訂本 | 計算機體系結構 | 數碼全攻略 | 影印版 | 教學光碟

醫學
基礎醫學 | 醫葯衛生教材 | 預防醫學/衛生學 | 老年病學 | 精神病/心理病學 | 腫瘤學 | 影像醫學 | 放射學 | 麻醉學 | 急診急救 | 檢驗診斷 | 特種醫學/民族醫學 | 護理學 | 中西醫結合 | 圖譜 | 醫學工具書 | 專家醫話 | 影印版/原版 | 醫療器械 | 醫院管理 | 醫學寫作/醫學信息檢索 | 其他 | 臨床醫學 | 內科學 | 外科學 | 兒科學 | 婦產科學 | 耳鼻咽喉科學 | 口腔學 | 眼科學 | 皮膚病性病學 | 職業資格考試 | 執業醫師 | 執業葯師 | 職稱考試 | 葯學 | 西葯 | 中葯 | 葯學工具書 | 葯學理論 | 中醫學 | 中醫臨床 | 針灸/推拿 | 方劑學 | 經典古籍 | 中醫理論

原版書
文學 | 小說 | 藝術 | 攝影 | 旅遊 | 經管 | 兒童 | 文化 | 語言 | 歷史/地理 | 建築 | 工具書

科學技術
基礎理論 | 化學工業 | 機械工業 | 電工電子 | 建築 | 其他工業技術類 | 汽車與交通運輸 | 農業/林業 | 科技史 | 標准 | 原版書

商務印書館

外研社

科文商科教材

⑹ 《榫卯》帶給你對古建築文化與保護哪些思考

慶幸的是,現實中總有一群人懷著獨特的情懷,用無形的力量感召著更多人前行,追尋古建築的靈魂。2015年5月,中國共產黨網和共產黨員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題為《中國古建築的靈魂——榫卯結構》的文章,引發了相當一部分網民的關注,該文通過33種榫卯模型,著力使大家拾起已被遺忘的靈魂,一起感受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建築文化。今天電影《榫卯》的出台和網友的支持,讓我們看到了更多人開始在思考,開始在追尋古建築的靈魂。其實導演甘小二所表達的就是獨特的情懷,一種家國情懷,只是表達的角度不同,切入點不同,我們期待通過這部電影,可以讓驚艷千年的榫卯觸動你我的靈魂。

⑺ 跪求兩篇建築論文 有參考文獻的 關於圓明園和古羅馬的最好

我們中國人從天然資質講,不亞於世界上的任何民族,因此我們曾經創造了世界先進的文明和燦爛的文化,成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差不多從明代中期起的這五六百年來,我們卻落後了!而恰恰從這一時期起,世界上另一個文明古國所在地的歐洲卻從中世紀的委頓中重新崛起,走到我們前頭去了。這是什麼原因?我想這多少跟我們的文化傳統有關,跟我們的文化心態有關。下面僅以我們傳統的建築文化為例,講點個人看法。
世界上的建築(這里主要指大型的、屬於藝術范疇的公共性建築),從形式上劃分,基本上有兩類:一類主要用石頭建造的,叫「石構建築」,流行於世界絕大多數地區;一類主要用木頭建造的,叫「木構建築」,流行范圍很小,主要以中國為主的東亞地區。兩種形式的建築各自都有深厚的文化淵源,各有不同的風格和藝術特色。就藝術而言,各有不同的價值觀和審美取向,很難分出高低。這篇演講,僅從反思的角度,著重談談我們的建築文化中那些制約著我們發展的、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克服的負面現象。

縱向承襲的慣性思維

中國人總習慣於「摸前有」,而西方人則善於「探未知」。兩種不同的文化心態導致兩種不同的結果:一個不斷重復前人,不思突破;一個則不斷推陳出新,向前跨越。
我們的木構建築至少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那「覆壓三百里」的阿房宮可資證明。在這漫長的過程中,從形式到風格都只是單一的發展,沒有發生過質的變化,可謂「兩千年一貫制」。而歐洲人的石構建築,僅自古希臘羅馬時期開始,其風格上的更新換代至少在一打以上:古希臘風格、古羅馬風格、拜占庭風格、羅馬風格、哥特風格、文藝復興風格、矯飾風格、巴洛克風格、古典主義風格、浪漫主義風格、折中主義風格、現代主義風格、「後現代」風格……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之一恐怕是:我們習慣於承襲思維,總愛向前人看齊;以前人的水平為坐標,以前人的成就為榮耀。而歐洲人就不是這樣,他們不管前人有多大成就,也不高山仰止,而設法超越他們,努力向前探索。正如魯迅當年所概括的:我們中國人總習慣於「摸前有」,而西方人則善於「探未知」。兩種不同的文化心態導致兩種不同的結果:一個不斷重復前人,不思突破;一個則不斷推陳出新,向前跨越。
縱向承襲思維近年來的一個突出例子表現在,到處熱衷於搞仿古建築,其中「重修圓明園」的呼聲堪稱其最高音響。說是為了「再現昔日造園藝術的輝煌」,殊不知,美是不可重復的!若是可以重復,則今天世界上的藝術品早就沒有地方可堆了。何況圓明園是極為重要的國恥紀念地,是入侵強盜的「作案現場」,重修意味著對「現場」也就是對文物的破壞。
建築作為藝術的一門和審美的載體,它的生命在於不斷創新,因為人的審美意識是不斷變遷的,而且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
從19世紀下半葉起,從世界范圍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新的建築學理論和新的建築材料的誕生,建築開始了一場嶄新的革命。中國的木構建築作為農耕時代的產物,也已走完了它的歷史進程,面臨著蛻變。然而,中國歷史的發展,整個兒講就慢了西方一大拍,即少了一個工業時代。西方思潮作為強勢文化迅猛地湧入我國。這意味著,客觀形勢已不允許中國建築從自己的娘胎里孕育出自己民族的建築新胚胎,我們一邊招架,一邊接受;來不及細嚼,難免囫圇吞棗,就是說:簡單仿效。這在開始階段是不可避免的,對於異域的人類文明成果,先要「拿來」,而後才能進行鑒別、挑選和借鑒。但如果一味「拿來」,或「拿」的時間過長,這就值得注意了。吸收別人的長處,畢竟不能代替自己的創造。學別人,如果只學其表面,即形式和風格,而不學其本質,即創造精神,那就是捨本逐末了。整個20世紀我們在總體上就未能跳出西方建築的窠臼,既沒有創造出屬於我們自己民族個性的東西,也沒有在世界新思潮中取得令人矚目的地位。結果,到世紀末一看,缺少自己的東西,沒有進行必要的反思,馬上又求助於老祖宗,把前人留下的那些遺產,即把「大屋頂」風格當作中華民族永恆不變的建築美學法則和藝術模式,到處用鋼筋水泥搞復古。
應該說,作為民族遺產,適當地、扎扎實實地重建一點古建築是無可厚非的,但鋪天蓋地的搞,甚至借「弘揚」之名,「一窩蜂」地大貼「古建符號」,就有違歷史規律了。

技術傳授的滯後性

師傅教給徒弟的除了與建築直接相關的純技術知識外,一般沒有相關的科學常識和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這樣學出來的徒弟只能算是個懂技術的匠人,而不可能是個有文化的「知識分子」或建築藝術家。 ( http://www.tecn.cn )
正如公元前四世紀希臘人亞里士多德在總結古希臘戲劇(悲劇和喜劇)的基礎上成為雄踞歐洲兩千年的理論泰斗一樣,羅馬人早在公元前一世紀就有了維特魯威的《十建築書》,它不僅在希臘羅馬豐富的建築實踐基礎上,對當時的建築技術和藝術作了詳盡的記載,而且作了理論提升,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較完備的建築理論著作。文藝復興時期,歐洲人又有了帕拉提奧的《建築四書》,阿爾伯蒂的《論建築》(又稱《建築十篇》),維尼奧垃的《五種柱式規范》等。它們根據歐洲建築的發展,從不同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對歐洲建築理論作了認真而詳盡的梳理和闡發,對爾後的歐美建築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至於現代和「後現代」他們也有多種經典性理論著作廣泛流傳。
相比之下,作為木構建築水平最高、經驗最豐富的國家,我們在這方面的建樹就要遜色得多。直到漢代我們才有了一部屬於政策、法規一類的《考工記》。之後過了上千年,到五代至北宋才有了一部《木經》,元代有過《經世大典》和《梓人遺制》,但都不完備,而且多半失傳。比較完整的是宋代李誡寫的《營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則例》,這是我國建築遺產的精華,尤其是前者。但它們都著重在建築材料、施工技術和管理方面的記述,理論升華和美學探索仍很缺乏。
西方建築的美學觀念一直以來都是建築在造型和裝飾基礎上的。隨著新的建築材料如鋼筋、水泥、玻璃等的誕生,在現代主義建築思潮中人們拋棄了這一傳統,轉向對結構的重視。這時許多人發現中國建築的長處,因為中國建築的藝術奧妙和美學特徵主要就體現在結構上。作為現代建築扛鼎人物之一的美國建築師賴特就曾對中國建築大加贊賞。可惜我們自己很少有人發現這一契機。只有梁思成看到了中國傳統建築與西方現代建築之間的這一機緣。可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他的宏圖悲劇性地落了空。
知識的更新與進步,技術的提高與發展都需要合適的環境,至少要有信息傳遞和交流的渠道。知識的傳授與人才的培養尤其需要這樣的條件。古羅馬建築的發達跟它在這方面的領先很有關系。他們早在公元三世紀就有了建築工程技術學校,開始以集群和規模的方式培養人才。然而我國歷代的人才培養主要是通過師徒相授或家族傳授的途徑。這種方式的狹隘性與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沒有橫向聯系,缺乏信息交流;容易坐井觀天,難有競爭雄心;看不到差距,少有抱負;即便是恩師,最後還要留一手「絕招」,以防後生搶了自己的飯碗。在這種封閉的條件下,很難出得了人才。即使是天才,恐怕也難成氣候。因為視野狹小,心理封閉,很難獲得奇想的靈感。即使獲得這種靈感,也很難拿出推陳出新的勇氣,因為師傅一般不許徒弟越雷池半步,更不願看到他超越自己。為什麼我國的建築藝術和建築風格始終不能更新換代,而只能在原來的基礎上作漸進式的改進和提高?我想這與我們的人才培養方式有很大關系。 ( http://www.tecn.cn )
這種傳授方式還決定著傳授內容的片面性與有限性:師傅教給徒弟的除了與建築直接相關的純技術知識外,一般沒有相關的科學常識和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這樣學出來的徒弟只能算是個懂技術的匠人,而不可能是個有文化的「知識分子」或建築藝術家。我國歷史上的人才制度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培養官僚的制度,即所謂「學而優則仕」,只有走仕途,才能有出息,有前途。學技術到頭來還是個體力勞動者,是匠人,是「工匠」,而不是建築工程師或建築藝術家。須知,匠人的習性是重復,藝術家的天性則是創造!不難想像,這種教育制度決定了我國建築學的命運。它使我國的建築的形式和風格陳陳相因,代代相傳,長期停留在單一的局面,形成了一種「超穩定結構」。

忽視建築的藝術屬性

從建築師的地位與影響來看,我們的古代建築師不管成就多大,一律被置於「工匠」地位,因而被載入史冊的很少,能被老百姓叫出名字來的更少。
建築自從擺脫了遮風避雨這一最基本的原始功能以後,它就與美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保證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如何把房屋蓋得更好看,成為建築師的主要追求。建築美學的基本特徵就表現在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因此建築的藝術屬性在國際上早已形成公論。在歐洲,「藝術」或「美術」這一概念向來就包括繪畫、雕塑、建築這三大門類。然而中國古代始終把建築排除在藝術之外,直到現在仍有不少人甚至包括少數建築師持這種觀點。
建築的藝術屬性至少包括下列五個方面:建築具有韻律的美。它既是空間的藝術,又是時間的藝術,故被譽為「凝固的音樂」。建築具有雕塑的美。這不僅表現在建築物所附屬的那豐富的浮雕和雕塑陳列品,就是建築物本身的輪廓和造型也具有這種雕塑的特性,有其獨立的審美價值。建築具有結構的美。建築的美不僅表現在外部造型,而且也表現在內部空間。在這里,力學與美學難解難分。建築具有裝飾的美。建築物的裝飾猶如人的服飾。「人恃衣裳馬恃鞍」,建築亦然。建築具有詩意的美。這主要體現在建築與環境的關系中。海德格爾那句所謂「詩意的棲居」幾乎成了「後現代」建築的座右銘。
建築的以上藝術屬性古今中外皆然,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問題在於,兩千多年來,我們的建築只對一種形式和風格進行了追求,並使之達到極致。但在這方面所表現出的毅力和所投入的智慧總量而言,我們是不如西方人的。
首先,從建築物所投入的時間和力量來看,我們的大型建築在古代一般只花幾年、十幾年,而人家一般須花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其中有名的如聖·彼得大教堂前後花了121年;巴黎聖母院經歷了139年;科倫大教堂甚至斷斷續續搞了600餘年!現代人高迪設計的巴塞羅那聖家族教堂已經123年了,至今仍與腳手架相伴。即以最近落成的歐洲首屈一指的柏林火車站來看,以德國的經濟和技術力量,竟然用了11年!
其次,從建築師的地位與影響來看,我們的古代建築師不管成就多大,一律被置於「工匠」地位,因而被載入史冊的很少,能被老百姓叫出名字來的更少。而歐洲的老百姓,誰不知道米開朗基羅、貝爾尼尼、辛克爾、賴特、格羅皮烏斯……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我國20年前自己編寫的《中國大網路全書》被單獨列為詞條的中國建築師一共只有16名,其中古代的佔8名。這8名中,只有1名有生卒年,2名只有生年,而無卒年。可這兩人分別是我國重要建築理論著作《營造法式》和《木經》的作者!另5名生卒年都不詳!而這5人中多數都是明清時期的。而中國古代文學家被單獨列為詞條的約有1050餘位;中國古代美術家被單獨收入的也有300多位。
第三,從建築理論的總結、建設與影響來看,如前所述,西方是領先於我們的。
第四,從統治者的意向來看,從來都是強調功能而忽視藝術。我國的帝王們為了權力和享受需要宏大的宮殿和豪華的園林,但對建築本身,幾乎沒有人表現出特別的興趣,不像外國的君主們常常以建築為尚、為榮。古羅馬皇帝奧古斯都曾自豪地說:「我接手的是磚頭的羅馬,我留下的是大理石的羅馬」。至於法國凡爾賽宮的首建者路易十四對於建築的追求更是殫精竭慮。這一傳統在當代的蓬皮杜、密特朗等法國總統身上依然可見。
第五,從宗教建築與世俗建築的比較看,在西方,最輝煌、藝術成就最高的建築是教堂和廟宇,而在中國,最輝煌的建築卻是皇宮和皇陵。耐人尋味的是,世界上凡是供人享受的皇家建築遠遠超過供神使用的宗教建築的國家,後來都衰落了。

值得反思的「牆」文化

我們幾乎歷朝歷代都在築牆,我們一直以來都在「防」,到頭來卻是防不勝防。
自奴隸制時代起,中國統治者那種君臨一切的自我意識就是非常強的。這種無上至尊的威權需要一種象徵,這象徵需要一種載體,最好的載體莫過於建築了。正如漢初奉命建造未央宮的蕭何所說:「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於是我們有了世界上最宏偉的宮殿,最壯觀的陵墓。而老百姓的房屋則是一片低矮和灰暗。這種巨大的反差,必然要在國民的心理上造成負面影響,即壓抑感和窒息感。近年來許多地方的政府大樓蓋得越來越輝煌,而且往往占據城市的「制高點」,讓老百姓望而生畏,這種狀況值得反思。
中國的牆之多為世界之最。你看:國家有萬里長城,城市有城牆,單位有圍牆,家庭有四合院,現在甚至發展到幾乎每家每戶都有防盜門。如此層層包圍,不能不說是一種世界奇觀。與「牆」相聯系的是「門」。我們的建築物的門表面看起來固然不算少,但能讓你走的門是極少的。究其理由,都說「為了管理方便」,而不是「為了群眾方便」。這是「官本位」與「民本位」的顛倒。
這種以「防」為特徵的「牆文化」的負面效應是顯而易見的:
其一,反映了中國歷代統治者「一勞永逸」的苟安思想。他們為了世世代代安安穩穩地「坐江山」,不惜一切代價,不顧人民死活,動輒進行浩大工程,一味進行物質上的消極防禦,而不是從精神上培養人民的反抗意識和斗爭意志,進行積極自衛。
其二,造成國民心理的單純防守性。我們幾乎歷朝歷代都在築牆,我們一直以來都在「防」,到頭來卻是防不勝防:想打進來的都打進來了。一種見凶就躲的國民,再堅固的防衛牆、防盜門、防盜欄,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嗎?
其三,造成國民心理的自我封閉性。我們世世代代被無數的牆團團圍住,眼界越來越狹小,以致坐井觀天,夜郎自大,自以為處於世界的「中央之國」,盲目排外。封閉的環境不便橫向聯系,可使老百姓消息閉塞,安分守己,不易接受外來的「危險思想」。封閉的環境可以造成封閉的心理,而封閉的心理有利於養成對統治者的馴服習慣,有利於適應封建主義輕易而穩固的統治。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要將勞民傷財建造的「牆」與作為歷史文物的「牆」加以區分。動用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建造規模宏大的國牆、城牆,盡管在軍事上也許能起一時的防禦作用,但對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無疑是一種阻礙或抑制。而從實踐過程看,所有的牆最終都未能起到城防、國防的根本作用。但作為古代中國人的一種思維方式和行為過程,這些「牆」卻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歷史證物,它確鑿地證明中國人在意志和力量上能夠做到什麼。因此,對於這些遺產,我們應該作為國寶予以充分的尊重和珍視。這是祖先們用無比巨大的血汗代價換來的啊。
走出「繼承傳統」的誤區

「繼承」成為抵製革新的擋箭牌,尤其抗拒「反傳統」的要求和努力。殊不知,反傳統是藝術革新的推進器。
由於「縱向承襲」的思維慣性,「繼承傳統」或「弘揚傳統」的口號在我們這里頻率特別高,幾乎與當年西方人「反傳統」的口號同樣響亮。問題是,傳統具有兩重性,既有積極的、正面的部分,又有消極的、負面的部分。而有些人由於「過去」的情結過重,繼承的背後往往掩蓋著負面的東西。表現在建築方面的主要是:「繼承」成為對前人的形式和風格的單純模仿和重復。近20餘年來,大量仿古建築的出現就是有力的說明。這種「西裝加瓜皮帽」的「假古董」,使我們的許多城鎮變得不倫不類,變成一堆堆充斥著「建築垃圾」的大雜燴。
「繼承」成為抵製革新的擋箭牌,尤其抗拒「反傳統」的要求和努力。殊不知,反傳統是藝術革新的推進器。反傳統的人並不是不要傳統,他只是不想重復前人有過的東西而已。魯迅就是一個既善於繼承傳統,又敢於反對傳統的「大呼猛進」的偉大鬥士。
繼承傳統的實質是學習前人的創造精神。凡是具有現代意識的藝術家都以重復為恥:即既不重復前人的,也不重復他人的,甚至也不重復自己的。因為「模仿乃是最沒有出息的文學教條主義和藝術教條主義」(毛澤東)。藝術貴在原創,而原創都是一次性的。
總之,無論是繼承傳統,還是反傳統,其結果都應該是發展並豐富傳統,進而推進今天的建築事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葉廷芳,1936年生於浙江衢州,196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德語專業。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從事德語文學研究。中國作協、劇協會員,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全國德語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環境藝術學會理事,全國政協委員。主要著作有《現代藝術的探險者》、《卡夫卡———現代文學之父》、《現代審美意識的覺醒》、《美的流動》(隨筆集)、《遍尋繆斯》(散文集)以及學術論文近百篇;譯著20餘部。

⑻ 什麼叫做隨筆與摘抄

隨筆,亦稱雜文,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有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樣,寫作者慣常用各種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是言禁未開之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
隨筆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寫法上,它們往往旁徵博引,而不作理論性太強的闡釋,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結構自由而不失謹嚴,因此,富有「理趣」是它們的突出特色。 閱讀這類文章,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風格,提煉作者的主要觀點品位妙語佳句,還要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寫隨筆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松,沒有任何的負擔,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筆的形式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也可以對同類事進行綜合議論。隨筆也不受字數的限制,短的幾十字,長的幾百字,篇幅長短皆由內容而定。 寫隨筆最重要的是要表達出寫作的意圖:或者是一種快樂的心情,或者是一點小感悟,或者是一個新觀點……總之,如同鄰家大嬸般親切與平易近人。 生活隨筆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觀點、新發現……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寬廣,時時處處事事都可以寫成文章。 「五四」新文學時代,現代隨筆的創作繁榮一時,但「隨筆」的命名與內涵尚未及統一,隨筆這一文體便被左翼文學排斥至文學邊緣。這給當代隨筆的文體研究帶來了一定困難。從現代隨筆的濫觴、朱自清的「散文觀」、周作人和魯迅的「隨筆觀」等角度入手,在現代散文眾多的命名中尋找隨筆的源頭,以期為當代隨筆的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依據。編輯本段隨筆內容
1、人的生命形態主要由許許多多細小的瑣事組成,驚險奇特,英烈悲壯,可遇而不可求,是生活的非常態。平平凡凡,尋尋常常,隨處皆是,是生活的常態。只有那些注目尋常瑣事,並在其中能感發出無盡趣味來的人,他的心境必不至枯澀,他的心泉必不至乾涸,而一旦弄筆寫作便自然容易找到感覺,墜入境界,放任自由。對瑣事不大放在心上的人,在平常生活中發現不了詩意的人,其人必定乾枯無趣,其心必定頑劣粗糙,自然極難與筆墨有緣。 2、於今世界紅塵滾滾,物慾洶洶,人心越來越浮躁,時尚越來越火爆,而寫作恰恰需要細膩的心靈,素材偏偏多在生活的幽微平常之處。所以,身處現代,你選擇寫作,其實寫作也在選擇你。只有當你在生活中「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時候,你才能從平常的生活中感發出具有共鳴效應的整體情感,生發出啟迪人智的哲理思考,也便有可能與寫作結下一份良緣。應該說,綺語清詞,嘉言華章是天地間早就有了的,它在隨筆式的自由寫作中最易被呈現出來,只是它需要凝神遐思,用心體味方能妙手偶得。 3、人總說永恆,期盼永恆,其實哪會有什麼真正的永恆。人易朽,文字也易朽。如前所述,寫作和其它種類的藝術一樣,只是人的一種生命享受與精神自救。寫作之初就心存「文章千古事」的覺悟與抱負的人,十有八九成不了寫作的好手。用一顆善良之心,真誠之心去貼近平常的生活,從中感悟人生的真諦,觸摸時代的脈搏,尋覓真善美的所在,並忠實地將其訴諸筆端,這才是我們生活隨筆寫作的正途。編輯本段隨筆的分類
常見的現代隨筆有記敘性隨筆、議論性隨筆、說明性隨筆、繪景性隨筆、狀物性隨筆等等。
1、記敘性隨筆
記敘性隨筆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的片斷或作者的偶然經歷,基本內容是敘事寫人。隨筆的主旨是寫情見性,它的抒寫往往融入作者的主觀感受,有時直截了當說出,有時是隱藏在文字背後;它描寫的往往是人人類似經歷的平凡小事,但經過你仔細體味後,會使你察覺世俗風情、感悟人生道理。
2、議論性隨筆
這類隨筆又叫「隨感」或「雜感」。所謂「隨」,有隨手記下而非刻意為文之義;所謂「雜」,是指內容廣泛,包羅萬象,大至社會問題、人生哲理,小至身邊瑣事,風花雪月,鳥蟲寵物,校園風情,學習心得,書籍品評,親人友人,無可不寫。但隨筆的重點還是個「感」字,作者要有感而發,哪怕是一點思考、一點感受、一點閃光的意念都可帶到文章中去,不擺做文章的架子,保持一種隨意漫談的風格。
3、說明性隨筆
黎先耀寫人和自然關系的隨筆《天之驕子》,著筆於形態各異的自然景觀,表達自己熱愛大自然的情趣,著力加強人們的生態意識。因此,說明性隨筆不同於純粹的說明文,它看重的是事物中的意趣,帶有鑒賞的性質,有時則借物抒懷,另有寄託。模山范水,往往以片斷的文字,把大自然的千姿百態准確形象地描繪出來。練習這類隨筆,要以精細而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到事物特色的生命,筆調輕靈,不刻意為文。正如王國維所說的那樣:「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隨筆》100期
編輯本段教育隨筆
一、什麼是教育隨筆 教育隨筆顧名思義,就是談教育思想觀點的隨筆.教學隨筆,也可以說「教學一得」,主要是寫教學中某一點體會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點是題目小,篇幅短;層次和結構比較簡單;內容單純,涉及面比較小,寫作材料便於收集,整理和使用。 隨筆在寫作樣式上沒有什麼固定的限制,常見的有借事說理,夾敘夾議等形式。借事說理:作者要著力描寫一個事件,不用太多的語言去發議論,做點評,把一件事情寫清楚,文章的結尾有個簡單的點題就可以了。讀者通過讀作者敘述的這件事,就能受到觸動,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於故事之中。 夾敘夾議:作者在敘述一個事件的同時,發表自己的見解,一邊敘述一邊評論。也可以是把事件先敘述完,再做評論。 隨筆是最適合教師創作使用的一種形式。 二、寫教育隨筆有什麼好處 1、能真實地記錄身邊世界.如果你要問我:你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麼,留下些什麼我也不知怎樣回答.寫教育隨筆,就不會再像過去一樣讓我們的老師只留下模糊的記憶,我們不能讓過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隨著年齡的繼續增長淡出這個美麗的世界. 2、用教育隨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因為要寫,所以要閱讀;因為要寫,所以要去做;因為要寫,所以要思考.寫作,是一種拉動自己讀,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為教師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師行為研究的最好依託。 3、通過教育隨筆,讓每個教師成為新課程的成功實踐者.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這么多的,實質性的要求,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邊做邊思,邊思邊寫,邊寫邊做,螺旋前進,每個老師肯定會把新課程要求轉化為自己的本領. 耕耘於教學一線的教師,掌握了大量教育教學的第一手資料,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教學之餘,及時把心得記錄下來,不僅對自己日後工作有促進作用;如果發表,對廣大同仁也具有借鑒意義。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言:「教育學是最辯證,最靈活的一種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科學。」在傳道授業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育,教學對象,創造性地運用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實施因材施教。回顧和總結教育教學過程的心得和方法,不僅積淀了個人在教育,教學方面的部分成就,而且也豐富了有效的教育,教學資源。 在寫教育隨筆時,我們可以結合案例,作這兩方面的思考: 1,由點及面作發散性思考.李鎮西老師由學校強迫女兒剪去秀發,想到學校的專制,進而聯想到教育上的種種不民主現象,並就這種現象進行剖析. 2,由表及裡進行深層挖掘.比如說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經常碰到學生"頂撞老師"的現象,學生為什麼會頂撞教師導致這一現象的病源在哪我們又如何去療救對這類情況是冷處理還是熱處理處理的結果如何通過這件事的處理你得到什麼啟發如果我們真正思考了,並付諸於行動了,肯定會有收獲的. 四,教育隨筆怎樣寫 很簡單,只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把身邊真實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筆下,移到自己的手指間,移到自己的硬碟中即可,不必過分強調邏緝,不必十分講究文采,而是你自然感受的流淌,心靈的私語,智慧的沉澱.有些教師會說自己沒有時間寫東西,抑或是想起寫文章就頭痛,認為這是一件耗時耗力的事,其實不然.在我們和教師接觸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教師講很多精彩的教育故事,把這些故事寫下來,從口頭的變成書面文字,就是很好的隨筆.編輯本段技巧
教育隨筆其特色就在一個"隨"字――隨便,隨時,隨手,隨心等.
隨手
隨筆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時發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當時產生的想法,那種想法也有點火花閃動似,所以需要及時捕捉,記錄下來。因為扔了一段時間之後,您對事件的記憶可能就不那麼清晰了,故事就很難說得完整,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見了。所以要養成隨手寫的習慣,如果能堅持記教育日記,那麼您會發現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經不太記得的事,但是在當時它是如何地讓您受到震動。
隨便
隨筆沒有什麼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麼論點論據,文字也可長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說的話說清楚了,也不一定要湊到1000字.如果您沒想好這件事說明了什麼,但是這件事卻讓您有所觸動,不說不快,您也不必硬憋著,要找什麼理論做依託,您可以把事情寫出來,讓讀者自己去理解.
隨心
這里講的隨心有兩層意思,一是隨心所欲,沒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筆要隨腦.文章是筆寫出來的,但卻是大腦想出來的,所以隨筆是筆要隨腦.
總結
隨筆要想寫好,必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或是切入一個事件的角度不同於以往,或是自己的觀點不同於常俗.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有一個善於思考的大腦,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觀察.教師生活於學生之中,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這就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每個孩子都是一本待讀的書,和孩子的每一次傾心的談話,都可以成為我們寫作的素材.工作之餘要讀一點書,用心去思考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合理之處及與教育現實的結合點在哪裡,所謂有正確的理念,才會有正確的眼光;有正確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發現. 最重要一點是,要想寫好隨筆,關健還在於動筆,動筆寫了,才能有好的隨筆。 有了題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質量的隨筆你可能通常會覺得有話說不出說不好,這是因為尚缺乏理論積累,還不能從理論高度對手中的素材進行加工,整合,形成並表達出自己獨到的視角.而這個至關重要的錘煉過程要求我們: 1、注重積累相關理論.理論積累並無任何捷徑,只有平常扎扎實實地研讀並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處理起素材來自然會得心應手. 2、認真解讀他人隨筆成果.一般報刊雜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貼近我們工作實際的教學隨筆,可以細細地分析一下它們是如何總結提煉得出自己觀點的,久而久之,我們也會受到很大啟發,感覺豁然開朗.編輯本段教學隨筆
l、立意要新.也就是你所寫的教學心得體會,不僅自己覺得有新意,而且讓別人看後也覺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復別人的觀點。 2、列舉實例要具體生動。在舉例時一定要把事實講明白,使讀者看後既懂,又能學會用。 3、要做到小中見大。從個別具體的事例出發,能體現出一般規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點上來,反映較深刻的問題和道理,使讀者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個性看共性。 4、文章結構可多樣化.教學隨筆沒有一個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簡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寫此文的目的,再列舉實例說清楚事實及過程,最後歸納小結教學的心得體會。

摘抄即從文刊、文件等里閱讀 ,再把語言優美,值得品析,值得學習的詞語,句子,段落記錄到本子上,閑暇時,拿出來翻翻。
點點滴滴得到語言的積累對於學習語文十分重要。郭沫若先生曾言:「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均任歙張。」如果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語匯、句式、段篇,下筆時就能辭直義暢,賓士放達,任憑吞吐。那麼,如何加強語言的積累呢?筆者認為,指導學生摘抄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雖然二00一年新版教材已經注意到在每次閱讀教學的「思考、練習」中有意識地安排摘抄,但是,僅僅在課堂上練習幾次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指導學生在課外進行摘抄,使學生養成日積月累的摘抄習慣,積硅步以至千里,積小流以成江河。筆者在指導學生摘抄方面作了許多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現羅列如下以為引玉之用。
一、指導摘抄首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摘抄不僅要在不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的前提下進行,而且要讓摘抄與抄寫生字詞、書面回答課後問題等課外作業區分開來,在內容、形式、時間等方面給學生一個自由廣闊的空間。讓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活動:可看書報,也可看雜志;可邊讀邊抄,也可邊抄邊背;可以坐在家中的小書房慢慢品味抄寫,也可以在學校擠休息時間快速閱讀摘錄。看自己所想看,寫自己所想寫,樂而為之。這樣才能使摘抄成為學生的一種主動需要,真正促進學生的主動閱讀。
二、指導摘抄要有計劃性。
摘抄最好從三、四年級開始。因為低年級階段識字量較大,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課外學習主要以鞏固生字詞為主,所以很少有其它更多時間進行閱讀抄背。而三、四年級開始,識字量逐漸減少,學生的課外學習不需要埋沒在字詞堆里,就可以有時間閱讀、抄寫、背誦。另外,三、四年級開始,學生對字典的運用日趨熟練,也給課外閱讀帶來了方便。 摘抄的內容也不能完全任「天馬行空」,這樣對學生組織積累的語言沒有好處。最好能根據教材及教學實情進行分學期、分階段、分類別組織,如這一月摘抄寫景類,下一月摘抄寫人類等,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三、指導摘抄要循序漸進。
如果摘抄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持續進行,那麼在摘抄的數量、內容、形式上的要求都要有所變化,保持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促進學生更有效地學習。如筆者根據本班學生情況分年級列要求如下: 年級 數量 內容 形式 三年級 40-60字 優美詞句 抄寫,不認識的字查字典,在旁邊批註 四年級100-250字 優美句段 五年級 250-300字 優美段篇 抄寫,批註生字詞,賞析優美句、段 六年級 300-450字 抄寫,批註,讀後感 這樣,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具體要求,即使摘抄步步落實,又不知不覺地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查字典,邊讀邊想等。
四、指導摘抄要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摘抄作為語文課外學習的一項內容,與課堂學習不是截然分開的。一方面它應有自身的計劃與安排,另一方面它也應隨時成為課堂教學的好助手,與課堂教學相得益彰。如教學《盧溝橋的獅子》一文時,我考慮到盧溝橋的歷史意義對於不大關心歷史的學生來說是理解的難點。於是,提前布置預習時,我安排學生摘抄「七七事變」的詳細經過,並談感受。既了解了敘事的方法,又了解了課文背景,還調動了課堂情感,成為課堂教學有力的補充。從這一方面來說,摘抄也為課堂教學承擔了收集、整理信息資料的重任。
五、指導摘抄要與要求背誦相結合
心理學家的研究告訴我們,6-13歲這一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段,一個人一旦錯過了13歲以前發展記憶力的黃金時段,不能形成很多知識的、情感的、經驗的豐富積累,將會給他的一生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所以,讓學生邊摘抄邊背誦,是讓學生盡可能多的記下那些應該記住且能記住的好東西,是充分利用學生這一年齡段的記憶優勢,是順應學生的發展規律的。而且,將摘抄的背誦下來,能使語言的積累更厚實。 當然,要讓摘抄真正落實,檢查是必不可少的。但若要求摘抄天天收發批改,也無太大實效。因為摘抄只要寫在作業本上,就不會有太大錯誤出現。所以平時只要有組長登記就可以了,教師可分周分月統一查看,平時抽查。另外,背誦的檢查也是一項不小的工程。於是我採取抽查與互查相結合的方式,每節課前五分鍾,隨機點幾人背誦,其它同桌互相背誦,既起到了交流的作用,又保證了檢查的效果。 總之,指導學生進行摘抄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使之逐步形成影響學生一生的好習慣,使每個學生好讀書,勤積累,在不斷的內外吸收中提高理解和應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例證
一.段落及句子篇: 1. 秋天是成熟的季節,是收獲的季節,是充實的季節,卻也是淡泊的季節。它飽經了春之蓬勃與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贊美,被寵愛為榮。它把一切贊美與寵愛都隔離在澹澹的秋光外,而是願做一個閑閑的,遠遠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2. 雨,該是春的使者。記憶里的春天沒有什麼好天氣。雨會不知不覺的灑起來。漫天的淋淋漓漓,似乎沒有一點重量。微風拂過,便斜斜的輕揚,給悄然復甦的萬物籠罩上了一層朦朧的輕紗。雨里帶來些潔凈清新的氣息,有些像薄荷的清香;濃郁時,竟發出泥土裡的腥氣,畢竟是春天啊!雨更是女性。她在人家的傘上,屋頂上,草木的綠葉上,花瓣上,跳起了輕盈的舞蹈,重復傾訴水的柔情。 3. 一彎銀鉤似的月亮已經嵌在街口那棵梧桐樹疏疏朗朗的枝葉間,很像是那深藍的天空含著靜靜的靜靜的笑容。 4. 月亮剛剛升起,又大又圓,黃澄澄的,就掛在山坳口。我相信,若是快些爬上山坡,准能用手摸著它。它是像鏡子一般的滑呢,還是像冰塊一般涼呢? 5.秋雨,涼涼的,隨意的,任性的。給我以無限的沉實,讓我感受生命的飽滿和快樂。我喜歡秋雨,喜歡在秋雨中緩緩地走,緩緩地行。喜歡在秋雨中生出的這份美麗的心境。願生命永遠沉實飽滿。願人生如我所願。 6. 最動人是秋林映著落日。那酡紅如醉,襯托著天邊加深的暮色。晚風帶著清澈的涼意,隨著暮色浸染,那是一種十分艷麗的凄楚之美,讓你流幾行感懷身世之淚,卻又被那逐漸淡去的醉紅所攝住,而情願把奔放的情感凝結。 7. 霧紗裊裊,豎琴聲聲,秋風里蘊藏著無限的詩情,落菊飄灑成七彩瀑布,一道道,一簾簾,流瀉著思緒,和永不可及的夢幻。綉球依依,若燃燒的紅燭,一朵朵,一團團,開放著期待,開放著霞霓,開放著血染的樂章繕,霧里嬌容。陽光照射的時候,美麗在心裡。 8. 毫無置疑,綠是最令人心動的顏色。墨綠給人以淡泊寧靜;淺綠給人以恬靜輕快;嫩綠則給人以生命的暢想。而綠的樂章給人的或許就是對生存,生活,生命的思索。 9.雨,像銀灰色黏濕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纏滿著蛛絲網的屋頂。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雲片,就像屋頂上剝落的白粉。在這古舊的屋頂的籠罩下,一切都是異常的沉悶。園子里綠翳翳的石榴、桑樹、葡萄藤,都不過代表著過去盛夏的繁榮,現在已成了古羅馬建築的遺跡一樣,在蕭蕭的雨聲中瑟縮不寧,回憶著光榮的過去。草色已經轉入憂郁的蒼黃,地下找不出一點新鮮的花朵;宿舍牆外一帶種的嬌嫩的洋水仙,垂了頭,含著滿眼的淚珠,在那裡嘆息它們的薄命,才過了兩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這樣霉氣薰薰的雨天。只有牆角的桂花,枝頭已經綴著幾個黃金一樣寶貴的嫩蕊,小心地隱藏在綠油油橢圓形的葉瓣下,透露出一點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10.雨靜悄悄地下著,只有一點細細的淅淅瀝瀝的聲音。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鮮艷的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底洗禮。那潮濕的紅磚,發出有刺激性的豬血的顏色和牆下綠油油的桂葉成為強烈的對照。灰色的癩蛤蟆,在濕爛發霉的泥地里跳躍著;在秋雨的沉悶的網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滿愉快的生氣的東西。它背上灰黃斑駁的花紋,跟沉悶的天空遙遙相應,造成和諧的色調。它噗通噗通地跳著,從草窠里,跳到泥里,濺出深綠的水花。 11.雨,像銀灰色黏濡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 12.雨絲給樹寶寶、竹筍寶寶洗去了臉上、身上香香的春泥。又猶如千萬根細細的牛毛落在你的臉上,涼涼的、 癢癢的、 讓人感到十分舒服與愜意。春天的雨很溫柔 13.夏天的雨比春天的雨更加強烈一些,幾乎都是雷陣雨,在雨降臨之前,空氣十分悶熱,小燕子也飛得十分的低,突然之間一聲巨響,雨便嘩啦嘩啦的來了,雨落在地上發出嗒塔的響聲,一會兒便匯成了小河流,為大地洗了一個澡,雨落在湖中,立刻盪漾開一圈一圈的漣漪.魚兒也浮出水面,吮吸著這從天而降的新鮮乳汁,快活極了。夏天的雨給人痛快、盡興的感覺。 14.秋天夾著一片片飄落的的樹葉來了。雨的次數也慢慢的增加,雨量也更多。幾片烏雲慢慢的飄過來,遮住了本來就很柔弱的太陽,雨就在不知不覺中來了,開始柔柔的,稀稀疏疏的,漸漸的越來越密,雨水拂在臉,一陣風吹來,涼涼的讓人不經意的打了個寒顫,真是一場秋雨一場寒啊! 15.冬天在秋雨之後悄悄的來了。有時還夾著小雪米,寒風襲來,大街小巷的人們都全副武裝:帽子、圍巾、手套、羽絨服,裹得嚴嚴實實的,只留下眼睛和鼻孔在外。 16.如果黑板是浩淼的大海,那麼,老師便是海上的水手。鈴聲響起那刻,你用教鞭作槳,劃動那船隻般泊在港口的課本。課桌上,那難題堆放,猶如暗礁一樣布列,你手勢生動如一隻飛翔的鳥,在講台上揮一條優美弧線——船隻穿過……天空飄不來一片雲,猶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遠。 17.希望源於失望,奮起始於憂患,正如一位詩人所說:有飢餓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緊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機感受的人一定進步快。 18.別在樹下徘徊,別在雨中沉思,別在黑暗中落淚。向前看,不要回頭,只要你勇於面對抬起頭來,就會發現,分數的陰霾不過是短暫的雨季。向前看,還有一片明亮的天,不會使人感到彷徨。 19.當你身臨暖風拂面,鳥語花香,青山綠水,良田萬頃的春景時,一定會陶醉其中;當你面對如金似銀,碩果累累的金秋季節時,一定會欣喜不已。你可曾想過,那盎然的春色卻是歷經嚴寒洗禮後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卻是接受酷暑熔煉後的結晶。 20.和爸爸一起散步,往往有很多收獲。收獲知識,收獲生活,也收獲快樂。 和爸爸一起散步,話題總是很多.學習、工作、還有生活.我和爸爸在散步時,常常對某一個話題辯上很久很久,說上很多很多.沒有爭吵,只有辯論.走一路,辯一路.辯完了,自己彷彿長大很多. 和爸爸一起散步,快樂總是很多.他會講起他的讀書時代,講起他的學生們,講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每當我樂得忘乎所以時,他又會忽然很正經地指著路邊的一株植物,告訴我那是什麼花,或者是樹. 和爸爸一起散步,感悟總是很多.和他一起散步,讓我漸漸從幼稚走向成熟. 和爸爸一起散步,真好! 二、優秀摘抄文章 六月的微風拂過,打落記憶中淪落的清澀,身心清爽,從指尖沁到心底。僵直的身體在佇立中隨著風的姿勢搖曳。葉子輕輕的舞動,沙沙的聲音讓人迷醉著和煦的感動,感動在大音稀聲的韻律里。我輕輕的脫落身上的汗漬,尋覓著曾經少年的心事,將自己清晰的送到模糊的記憶中去。 風是一隻來自雲端的船,滿載著童年的憧憬,變幻著在水一方的心事。於是款步來到有水的地方,映著風走過的倒影,只是無法捕捉,任一縷縷惆悵在煙霧中消逝。風拂著水面漾起的漣漪,在純凈的視線里伸展。波光中舞動的輕柔曼妙,在陣陣潮濕的空氣里沉醉、翻轉。 衣袂在肆意的享受中變得零亂,像收拾不起的心情。將清愁拋灑,在風中飄起落下,凝聚成一張潔白的紙,呼喚童稚的回聲,留下輕重的摺痕,幻化成一隻紙飛機,在風做道路的時光隧道中飛啊飛。空中劃過的彎曲的弧線,是笑容、哭泣還有未做完的夢。當紙飛機一圈圈地滑行時,思緒也在一個個延續曾經的溫度中暢游。飛機在緩緩的落下時,記憶便在波光中被揉碎了,而藏在風里心願還在做著餘音裊裊的悵惘。 風的悵惘在於雲,風說,我常常羨慕雲,因為那是飄在我心上的潔白。 雲,飄在心上的潔白。 雲,飄來飄去,隨風一起舞動,將我的願望一起帶上那片蔚藍的天空。我在追尋那潔白的夢幻,輕飄飄,軟綿綿,那是另人神往的搖籃。我遙望、奔跑,一直追逐到山的那一邊。它依然離我那麼近,那麼遠,我迷惑、悵惘,不知自己是否應該繼續奔跑,還是在守望的邊緣等待?那棉絮的美,怎能不令人艷羨?它那千變萬化的身段兒,怎能不令人神往?陽光照在它身上,它用身體遮住陽光的臉,於是它柔美的線條又渡上了金色的光彩,它一會兒幻成一匹馬,一會兒又幻成魚,一會兒連綿起伏,一會兒又浪花朵朵。它美麗的像個少女,活潑的又像個孩子。我多想飛向它的身邊,將它擁有。可我又不知怎樣對待它,將它擁有?它在我心裡是聖潔的花瓣兒,捧在手裡怕飛了,含在嘴裡又怕化了。

⑼ 巴金的短篇散文

《春天裡的秋天》序

春天。枯黃的原野變綠了。新綠的葉子在枯枝上長出來。
陽光溫柔地對著每個人微笑,鳥兒在歌唱飛翔。花開放著,紅
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閃耀著,紅的星,綠的星,白的星。
蔚藍的天,自由的風,夢一般美麗的愛情。
每個人都有春天。無論是你,或者是我,每個人在春天裡
都可以有歡笑,有愛情,有陶醉。
然而秋天在春天裡哭泣了。
這一個春天,在迷人的南國的古城裡,我送走了我的一段
光陰。
秋天的雨落了,但是又給春天的風掃盡了。
在雨後的一個晴天里,我同兩個朋友走過泥濘的道路。走
過石板的橋,走過田畔的小徑,去訪問一個南國的女性,一個
我不曾會過面的瘋狂的女郎。
在—個並不很小的莊院的門前,我們站住了。一個說著我
不懂的語言的小女孩給我們開了黑色的木柵門,這木柵門和我
的小說里的完全不同。這里是本地有錢人的住家。
在一個陰暗的房間里,我看見了我們的主人。寬大的架子
床,寬大的涼席,薄薄的被。她坐起來,我看見了她的上半身。
是一個正在開花的年紀的女郎。
我們三個坐在她對面一張長凳上。一個朋友說明了來意。
她只是默默地笑,笑得和哭一樣。我默默地看了她幾眼。我就
明白我那個朋友所告訴我的一切了。留在那裡的半個多小時內,
我們談了不到十句以上的話,看見了她十多次秋天的笑。
別了她出來,我懷著一顆秋天的痛苦的心。我想起我的來
意,我那想幫助她的來意,我差不多要哭了。
一個女郎,一個正在開花的年紀的女郎……我一生里第一
次懂得瘋狂的意義了。
我的許多年來的努力,我的用血和淚寫成的書,我的生活
的目標無一不是在:幫助人,使每個人都得著春天,每顆心都
得著光明,每個人的生活都得著幸福,每個人的發展都得著自
由。我給人喚起了渴望,對於光明的渴望;我在人的前面安放
了一個事業,值得獻身的事業。然而我的一切努力都給另一種
勢力摧殘了。在喚醒了一個年輕的靈魂以後,只讓他或她去受
更難堪的蹂躪和折磨。
於是那個女郎瘋狂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不自由的婚姻、
傳統觀念的束縛,家庭的專制,不知道摧殘了多少正在開花的
年青的靈魂,我的二十八年的歲月里,已經堆積了那麼多、那
么多的陰影了。在那秋天的笑,像哭—樣的笑里,我看見了過
去一個整代的青年的屍體。我彷彿聽見—個痛苦的聲音說:
「這應該終結了。」
《春天裡的秋天》不止是一個溫和地哭泣的故事,它還是
一個整代的青年的呼籲。我要拿起我的筆做武器,為他們沖鋒,
向著這垂死的社會發出我的堅決的呼聲「Je accuser」(我控
訴)。

一九三二年五月

選自《序跋集》

⑽ 關易學大師,四柱大師都有哪些啊求他們的簡介!

求前大師分享處事觀點真難得
我想大家都曾聽過中國最有名的風水大師的一句至理名言吧:樂觀的人就像太陽,走到哪裡都能帶來光明、溫暖;悲觀的人就像烏雲,飄到何方伴隨的總是寒冷、黑暗。
求全大師在處事方法和人際交往中有心得與大家分享。
周易學的核心理念是「平衡」,如果你經常為了一下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和別人大動干戈,大動肝火,說明在你內心深處並未找到平衡。比如在人際交往中,你遇到往你頭上潑冷水的人,瞬間把你燃氣的鬥志熄滅,我知道這種人很討厭,但是,千萬不要大動肝火,相反,你換位思考一下,你還要感謝他,是他阻止你頭腦發熱,讓你保持清醒的頭腦。所以我們要善於在生活中處處的磕磕碰碰中尋找平衡,才能調整好心態昂首闊步的行走在天地之間,不受任何干擾。
求前大師用自己的切身經歷與我們分享自己的處事觀點,他待人真誠,這個「誠」字,便是他成功的秘訣。他真誠的對待每一位求助者,認真傾聽對方的難處,利用心理學等一系列的知識慢慢窺探到你的內心深處的症結所在,如果求助者得不到應有的幫助或者求前大師不能做到使得求助者豁然開朗,那麼他不會收取一分一毫。他說自己憑良心做事,真誠的為每一位有困難的,需要幫助的人排憂解難。
還有在人際交往中,和睦大家庭中也會出那麼一兩粒的老鼠屎,也就是小人。遇到小人,我們該怎麼辦,對於他的誣陷、陷害,跟他撕破臉,斗來斗去嗎?不是的,這是愚蠢的做法,這樣做只會讓你把自己的素質拉到和他一樣低。就像你跟一個精神病人打架一樣愚蠢。求前大師說:「對於小人你要學會寬容,通過寬容讓小人變得越來越小;對於君子你要學會坦誠,通過坦誠形成共榮讓正義能量無限放大。」這才是以柔克剛的好辦法。
其實看一個人的本質,很簡單,仔細觀察他日常生活的處事方法和辦事態度等,在他的日常生活的行為當中就會有意無意的表現出來。求前大師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做一個明智之人,他做事才會理智,只有大公無私好善積德,才能擁有善良純凈之心。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求前大師對待每一位求助者,都回本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的思想。他給處於雲霧中的人指點迷津,讓迷路的人迷途知返,讓快要墜入懸崖的人,懸崖勒馬。人一定要學會變通,不要冥頑不靈,頑固不化,這樣的人就算神仙也感化不了你。
在求前大師的眼中,痛苦並不可怕,只要得到安慰就能走出痛苦;困難並不可怕,只要得到鼓勵就能創造輝煌。我們要吸之精髓,在生活中便能如魚得水,不需要再為一些小事動肝火或者妒忌別人了。

閱讀全文

與建築工程隨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