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國安特爾大學德紹建築學院在德建築院校的排名。
德國大學沒有復官方排名制。
專業排名是德國幾個大型雜志等機構弄出來的。這樣的排名是根據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排名順序,比如擁有的科研機構,教授水平,國際學生百分比之類的。
這個學校在國內並沒有多大的名氣,不過,德國這么多大學,建築專業在國內有名氣的沒幾個,不是嗎
② 世界著名建築景觀大師
1、 抽象藝術
它對20世紀所有藝術形式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一些早期景觀建築物已在創作手法上有所變化。結構主義大師馬勒維奇 (Malevich)和羅德琴科(Rodch-enko)鑄造了抽象的幾何結構和硬邊結構;迪澳.凡.茲泊格(Theo van Doesberg)和約瑟夫 .阿爾伯斯(Josef Albers)實現了具體藝術;漢斯.阿爾皮(Hans Arp)和簡.米洛(JoanMir6)則運用了抽象的鬆散結構,即生物形態。
2、 概念藝術
這個詞在20世紀60年代由藝術家蘇•勒維特(Sol Lewitt)使用,它指出藝術作品的概念比其表現形式更為重要。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馬塞爾•迪尚(Marcel Duchamp),20世紀極具影響的藝術家之一,其餘兩個是伊夫斯•克萊恩(Yves Klein)和皮埃爾•曼佐尼(PieroManzoni)。電視藝術和行為藝術是其附屬品。在景觀建築中,最具靈感的概念藝術是大地藝術或泥土藝術。
3、立體主義
這一重要的現代藝術運動得名於法國畫家馬蒂斯,當時一位法國藝術評論家聽說馬蒂斯譏諷布拉克(Braque)的作品僅僅是一些「小方塊」。畢加索和布拉克 是最早的立體派藝術家,他們改變了自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主要繪畫方法——透視法。在景觀建築中,立體主義表現為抽象概念和聯合視點的產生。這一藝術手法首 先在20世紀20年代由幾個法國設計師——羅特.馬利特一斯蒂文斯(Robert Mallet-Stevens)、安德列(Andre)、保羅.薇拉(PaulVera)和加布里埃爾.圭弗萊基安 (GabrielGuevrekian)用在庭園景觀設計中。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一些美國景觀建築師如加勒特.埃克波、詹姆斯.羅斯和托馬斯.丘 奇,也都受到立體主義的影響。
4、達達主義
托弗耳.德萊尼和瑪莎.施瓦茨是兩位經常談到達達主義對其作品產生影響的美國景觀建築師。刺激和荒謬是達達主義的特徵。馬塞爾.迪尚可能會贊賞德萊尼的德沃斯(Divorce) 庭園和施瓦茨的巴格爾(Bagel)庭園。
5、生態意識
早在20世紀前l 0年,詹斯.詹森(JensJensen)就從景觀設計角度表現了他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其後,許多著名的思想家和景觀建築師也加入到生態問題的討論中。在 20世紀60年代初期,伊恩.麥克哈格領導著這個領域。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由美國的理查德.奧伊默(Richard Oehme)和詹姆斯.凡.斯威登(Jamesvan Sweden),荷蘭的托恩.特爾-林登(Tonter Linden)和皮特.奧多爾夫(Piet Oudoff)和漢克.格里森(Hank Geritsen)領導這個領域,他們都為生態環境作出了傑出貢獻。不同高度的植物表現出自然的風格,葉子的形狀和紋理造成了景觀的差異。關於植物的一些 問題需要強調,在深秋和冬季,植物美麗的一面會失去,草地維護費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6、節約能源
將節約能源、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意識連同生態保護意識一起融人庭園景觀設計中是專業設計師們的一種嘗試。重構的石子用來鋪路。供戶外用的復合板代替了天然木 材;為了保存白白流掉的水而修建的水池也用在景觀中;水的循環使用是為了防止水資源的浪費;太陽能水泵為室外低壓/高強度照明體系發電
7、高科技
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為傳真和電子郵件的影響正日新月異,數字技術無孔不入、大行其道。光纖照明、人造霧、視頻技術正在成為庭園設計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們 也是庭園景觀設計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末高、新、尖科學技術的不斷涌現,使得大批新型材料應運而生。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塑料製品、合成金 屬、玻璃纖維、光纖照明設備和人工草坪開始在設計公共景觀時使用。現在這些高科技合成材料在私家庭園中也同樣可以看到。自從CAD,即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 出現後,景觀建築和設計開始得益於新科技。CAD對設計大型項目十分有利,設計師可方便獲取歷史庭園和其他類型庭園的資料,同時也向場所生成式庭園設計師 展開了一個廣闊的創作空間。
光纖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光纖就用於庭園照明。這種材料的研製最初是為電信和醫學服務的。低壓、高強度、透明或不透明的光纖照明設備適應性極強,可以安裝在不同型號的纜線上,使庭園中的任何一處都能被照亮。
人造霧
這是過去20年中被庭園景觀建築師們運用的又一先進的科技手段。它是在高壓條件下將水分子原子化而形成的。這一具神奇作用的產品不斷使景觀元素和邊界變得模糊不清,將一個超現實的世界引入設計中。人造霧因其獨特的冷卻性質,可以在酷熱季節用在庭園中。
8、綠色建築
在屋頂栽種植物的技術,丹麥、德國、墨西哥等地在草坪底下建築住宅,太陽能水泵在小水池的運用,用乾草做住宅等,所有這些都屬於綠色建築范疇。在建築設計 中引入植物的手法是美國、法國景觀建築師的創新,詹姆斯.瓦臣斯(James Wines)和愛德華.弗朗科伊斯(Edouard Francois)走在這個領域的最前端。
9、大地藝術
大地藝術或泥土藝術對景觀建築師和設計師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早期大地藝術作品由一些在繪畫和雕塑上擺脫了抽象派藝術思想影響的 藝術家完成。他們抵制畫廊、博物館、評論家誇大的廣告,但他們具備環保意識。他們帶著這種觀點到美國西部廣闊無垠的沙漠和荒地進行創造。在那裡,大地藝術 家們創造出巨型的泥土雕塑,那些土墩和石頭結構容易讓人聯想到老祖宗們的墓地。
10、極簡主義
極簡主義是最早的摩登藝術,美國的唐納德.賈德(Donald Judd),索爾.萊維特(Sol Lewitt)、阿格尼絲.馬丁(Agnes Martin)、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理查德.賽那(Richard Serra)和戴維.斯密斯(David Smith)是這一風格的領頭人。極簡結構、線條和同樣抽象的幾何圖形不斷地出現在20世紀末的景觀建築師們,特別是彼得.沃克(Peter Walker)的庭園作品中。
11、後現代主義
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1949年由約瑟夫.赫德納特(Joseph Hudnut)撰寫的(《人類建築和精神》一書中,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經由查爾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推廣,最後能成為一種建築風格則得益於菲利普.約翰遜(Philip Johnson),邁克爾.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和羅伯特.文圖里(Robert Venturi)等人。後現代主義是多種文化理念和現象的高度集合。因為現代主義和工業化社會間存在聯系,所以,後現代主義和當代高科技社會也有關聯。後 現代主義是針對現代主義節省、極簡風格的一種反應。它是多種文化的混合物,沒有明確的概念。在喬治.哈格里夫斯、阿德里安.古茲(Adriaan Geuze)、凱瑟琳.古斯塔夫森和德維涅(Desvigne)以及道爾諾基(Dalnoky)等人的作品中都含有後現代主義元素。
12、包豪斯
20世紀初建於德國德紹(DesSau)的這所著名的藝術建築學校,堪稱現代主義的發源地。自20世紀30年代納粹黨關閉這所學校後,大批藝術家、建築師 和教師紛紛逃往美國,他們中包括瓦特.格羅皮厄斯(Walter Gropius)。格羅皮厄斯是哈佛大學建築學科的帶頭人。他的教學科研成果為美國二戰後景觀建築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13、藝術家和設計師
羅伯托•伯利•馬克斯
又一個對20世紀景觀建築產生重要影響的人物。他是畫家出身,他將藝術的眼光投向自己的祖國——巴西。他的建築特點是:用巴西木材製成大規模自由流動的能 體現生物形態的堆積物,這些堆積物被當作精緻的地被。他討厭「風格」這個詞,他將自己的作品視作藝術與自然的結合。
路易斯•巴拉岡
墨西哥現代主義建築師,對當代結構設計有重大影響。他設計的方形、長方形平面圍牆結構是從西班牙、摩洛哥穆斯林的傳統建築勒.柯布西耶式建築、國際化風 格、地中海和墨西哥民居中汲取創作靈感的。通過運用簡單的水渠、人工瀑布襯托這極簡派風格的圍牆.巴拉岡更發展了別致、簡朴式風格,並不斷影響著全世界的 景觀建築師和設計師。
野口勇
野口勇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庭卧景觀設計領域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著名日裔美籍雕塑家。他的標志性的景觀設計包括有紀念館、游樂園和橋梁。石頭、水和植 物的運用在他的傑作中隨處可見,例如紐約市曼哈頓銀行、泊納克珍藏本圖書館和手稿圖書館、耶魯大學、位干加利福尼亞州科斯塔.梅薩(Costa Mesa)的加利福尼亞劇場等。
勒•柯布西耶
密斯.范.德.羅(Mies van der Rohe)和勒.柯布西耶都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白色直線形國際式建築風格的積極倡導者。後者夢幻般的手法並沒有忽視社會的最底層。在他的影響下,筆直 聳立的平民區在二戰後遍布全世界,現在這種風格的建築大部分已經被推倒。法國東部的郎像(Ronchamp)聖母教堂、巴黎西區的薩沃耶(Savoye) 別墅等這些建在美麗如畫的鄉村景色中的建築物,是僅存的幾個能代表他創造風格的作品,並鞏固了他在20世紀建築史中的地位。
阿爾瓦•阿爾托
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是芬蘭偉大的設計師、建築師和藝術家,現代派運動中重要的建築師之一,對庭園景觀設計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把住宅與庭園結合在一起的手法,及其設計作品所體現出的生物形態結構給托馬斯教堂的設計以靈感。
③ 包豪斯在德紹時期的課程形成為哪幾個類型
包豪斯在德紹時期的課程,已經比較明確地形成為幾個類型:
1.必修版基礎課;
2.輔助基礎課;
3.工藝技權術基礎課(如金屬工藝、木工工藝、傢具工藝、陶瓷工藝、玻璃工藝、牆紙工藝、印刷工藝等);
4.專門課題(如產品設計、舞台設計、展覽設計、建築設計、平面設計等);
5.理論課(藝術史、哲學、設計理論等);
6.與建築專業有關的專門工程課程。
④ 德國 德紹
關於換專業,申請大學的時候為什麼不直接申請好哪? \r\n換專業在德國是可以的,但必須盡快,通常,當你在一個專業已經學了4個學期之後,申請換專業就有困難了。\r\n但有一點需要注意,不知道你是怎麼申請大學的。若是讀預科,比如是T班畢業的,那你不能轉到經濟類去。 你轉的專業,和你注冊的專業不能跨度太大\r\n\r\n以下為該校簡介,來自網路\r\n\r\n安哈爾特應用技術大學(the Anhalt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為薩克森-安哈特州最具影響力的應用技術大學,有120年歷史,距離柏林約45分鍾車程。該校現有8000多名學生, 190多名教授及一大批商業聯合會的師資人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先進,由德紹、貝恩堡、科滕三大校園組成,其優勢專業為建築學、景觀建築、機械、設計、經濟貿易、生物醫學、食品科學等專業。 安哈爾特應用技術大學是被中國教育部承認的第一批德國高等院校(請參閱教育部官方網站國家承認的德國高等院校名單,序號為7),該校在德國專業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尤其是坐落在德紹校區的建築設計學院(1996年德紹包豪斯遺跡與建築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德紹是一個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擁有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現有超過80個國家的將近1300多名外國留學生在該校深造學習。大學與42個國家和地區的86所大學和學院均保持著交流合作。該校頒發的學士和碩士學位均得到中國政府及世界各國的承認。
⑤ 包豪斯建築設計有什麼特點
包豪斯建築設計的特點:
簡約大氣、富有美感
⑥ 德國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經歷的階段
一、德國的工業設計
1、背景
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以後,德國的資本主義獲得了空前高速持續的發展,隨著技術和經濟的發展,設計不僅得到重視,而且也開始出現職業的設計師。
2、發展
1851年倫敦"水晶宮"博覽會時,德國曾派出了由建築家哥德弗萊德·謝姆別爾率領的代表團,通過參觀,謝姆別爾認識到德國設計落後的同時,認為必須改革德國的設計現狀.此後,德國的設計受到了德國政府的重視,開始了改革。1876年謝姆別爾在慕尼黑組織舉辦了一次國內范圍的工業展覽,以顯示改變德國各邦過去那種粗獷,野蠻的畸形風格,而進入普遍的文藝復興古典式樣時期的高雅設計。與此同時,德國的工業發展的發展迅速。德國在工業和技術上已超過了最早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1885年卡爾·本茨,發明了汽車;第二年,G·戴慕爾發明了四輪汽車,後來兩人合作成立了"本茨汽車公司",這是後來風行世界的"賓士"汽車的緣起.德國工業的快速發展,與歐洲英,法等國家一樣,存在著外觀設計醜陋的毛病.1896年,德國政府舉辦了一次博覽會顯示出這個問題,導致了後來的新藝術運動中"青年風格"設計的出現.
二、德國的青年風格運動(新藝術運動)
1、背景
德國的新藝術運動是以「青年風格」來稱謂的,藝術家、建築家以《青年》雜志為中心,希望通過手工藝的傳統恢復來挽救頹敗的當代設計,思想上也受拉斯金等人的影響。初始帶有明顯的自然主義色彩,但於1897年後逐漸擺脫以曲線裝飾為中心的法國等新藝術運動主流,開始和格拉斯哥四人相似的探索,從簡單的幾何造型和直線的運用上找尋新的形式發展方向。
2、發展
青年風格運動最重要的設計家是貝倫斯,他是德國現代設計的奠基人(德國現代設計之父),早期受新藝術運動影響,也有類似於分離派的探索。他以慕尼黑為中心進行設計試驗,其功能主義和採用簡單幾何形狀的傾向都表明他開始有意識地擺脫新藝術風格,朝現代主義的功能主義方向發展。對米斯"凡德羅和科布西耶等人影響巨大。代表作有德國電器集團的廠房建築(現代主義幕牆式建築的最早模式)。
三,德國的工業同盟(現代主義設計)
1、背景
以"青年風格"為特徵的新藝術運動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現代工業中所出現的設計問題,所以,大約從1902年開始,就有一部分德國的設計師從"青年風格"中分離出來,試圖從新的角度,新的方面去探索工業化和機械化條件下新的設計藝術形式。 1902年(有資料說是1900年),德國魏瑪大公府邀請比利時設計師凡·德·威爾德擔任藝術顧問,並籌建了魏瑪市立工藝學校(包豪斯前身)。1906年,威爾德任首任校長。威爾德認為「技術是生產新文化的重要因素」。「美一旦掌握機器的鐵臂,這些鐵臂有力地揮舞,就能創造美」。主張設計師應該採用新材料、新技術,追求理性設計。這些思想對德國工業聯盟的影響深遠。1907年成立的德國製造聯盟(也叫「德意志製造聯盟」)開始探索設計與工業的有機結合。
2、發展
德國工業聯盟是在穆特修斯的倡導下,由一群著名的工業家、藝術家、建築家、作家組成的設計聯合體,它的成立標志著德國工業設計進入新的階段同時也標志著現代設計藝術時代的來臨。。如凡·德·威爾德、貝倫斯、瑙姆、布魯諾·陶特、以及奧地利的霍夫曼、奧別列切等著名人物。穆特修斯和威爾德都在理論上有所發展,設計師貝倫斯更是在實踐中將工業與藝術完美結合,成為一代設計先驅在這種探索過程中比較突出的設計師是彼得·貝倫斯和穆特修斯。
德國工業同盟的宗旨是由弗里德利克·瑙姆起草的,作為政治家的他,對設計藝術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他在宣言中提出了六個方面的主要內容:第一明確提出藝術,工業,手工藝相結合;第二主張通過教育,宣傳提高德國設計藝術的水平,完善藝術,工業設計和手工藝;第三強調聯盟走非官方路線,保持聯盟作為藝術界行業組織的性質,以避免政治對設計工作的干擾;第四要求在德國設計藝術界大力宣傳和主張功能主義,承認並接受現代工業;第五在設計中,反對任何形式的裝飾;第六,主張標准化下的批量化,以此為設計藝術的基本要求。
彼得·貝倫斯,是在德國工業聯盟的會員中,最著名的設計師也是工業聯盟的發起者之一,常被稱為第一位工業顧問設計師。貝倫斯的早期設計深受新藝術運動的影響,常常利用圖式化的平面來製作富有節奏感的裝飾樣式。後來又受到麥金托希的影響,開始重視以直線為主的功能主義,採用理性的幾何造型來表達設計。大約就在這時,他從形形色色的設計觀念和不同風格的設計作品中,看到了正在變革中的藝術和設計趨勢,認識到設計只有與大工業的加工技術和材料工藝緊密結合才會擁有生命力.他不僅肯定大工業的機械生產方式,更找到了適應大生產設計方式的功能主義的內核,這些在他的設計中有完整的體現.如他為AEG設計的廠房整個建築外面沒有任何裝飾,表現出新技術條件下對新建築形式的大膽探索.這為建築開拓了一種新的形式,被建築界視為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建築穆特修斯。貝倫斯還是一位傑出的設計教育家,1907年開始,他指導了幾位學生。包括格羅皮烏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們後來都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現代建築師和設計師。除了建築設計之外,貝倫斯還為AEG做了許多產品設計,如1909年設計的電水壺、電鍾、電風扇等。這些設計在重視功能的基礎上,追求形式的簡約。沒有一點偽裝和牽強,使機器在家居環境中亦能以自我的語言來表達。貝倫斯在AEG這個實行集中管理的大公司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他全面負責公司的建築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以及產品設計,使這家龐雜的大公司樹立起一個統一完整的鮮明形象,開創了現代公司識別系統(CIS)的先河。AEG的標識經他數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成為歐洲最著名的標志之一。可以說,貝倫斯是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工業設計師。
穆特修斯是德國工業聯盟的奠基人和開創者。是一位教師、外交官、古董鑒賞家出身的設計運動組織者。德國現代設計運動先驅。穆特修斯主張設計藝術必須有目的性,講究功能,講究成本核算,十分重視功能主義設計原則。他認為德國設計只有採用機械化大生產方式才能有發展前途。他提出「一定把機械式樣作為20世紀設計運動的目標」;所有設計必須符合「完全純粹的使用功能」。1914年,他在德國工業聯盟在科隆舉辦工業藝術與建築展覽會上與范德維爾德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穆特修斯終於以有力的證據和理論駁倒了對方,指明了工業設計發展的立足點是標准化生產方式。這場爭論是現代設計史上的第一場大爭論,後來的事實證明,由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的工業產品和零部件的標准化,成為工業化發展的歷史必然,也為德國成為理性主義的設計大國埋下了伏筆。舒密特也是聯盟的支持者。1898年創辦德國德累斯頓手工藝工場。
3、評價
德國工業聯盟發展迅速,聯盟採取舉辦講座、開年會、出版年鑒、發展會員、辦展覽等形式宣傳自己的設計主張,還在設計實踐中實現自己的設計原則。聯盟培養和影響了一代新人。如貝倫斯直接影響了格羅皮烏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們後來都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現代建築師和設計師。聯盟還影響了歐洲其他國家。1915年,英國成立設計與工業聯盟;1910年。奧地利成立「奧地利製造聯盟」;1913年。瑞士成立製造聯盟。
德國工業聯盟的成立,標志著現代設計藝術時代的來臨。
四、包豪斯(現代主義設計的高峰)
1、包豪斯產生的歷史背景:
手工時代的產品,從構思、製作到銷售,全都出自藝人(工匠)之手,這些工匠的技藝包含了設計,但可以說當時沒有獨立意義上的設計師。工業革命以後,由於社會生產分工,於是,設計與製造相分離,製造與銷售相分離。設計因而獲得了獨立的地位。然而由於技術人員和工廠主一味沉醉於新技術、新材料的成功運用,他們只關注產品的生產流程、質量、銷路和利潤,並不顧及產品美學品味以及藝術家不屑關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業產品造成粗製濫造,產品審美標准失落。因此,大工業中藝術與技術對峙的矛盾十分突出。
19世紀上半葉,形形色色的復古風潮為歐洲社會和工業產品帶來了矯飾之風,例如羅可可式的紡織機、哥特式蒸汽機、以及新埃及式水壓機。產品設計中如何將藝術與技術相統一,引發了一場設計領域的革命,以19世紀後期英國人威廉·莫里斯發起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1900年前後以法國和比利時等國為中心的新藝術運動、二十世紀初的德國工業同盟三個運動作為標志,也是在包豪斯產生之前歐洲藝術設計領域中具有重要意義的革命。
2、發展
第一階段(1919--1925年)魏瑪時期
格羅皮烏斯(理想主義)任校長,提出「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的崇高理想,肩負起訓練二十世紀設計家和建築師的神聖使命。他廣招賢能,聘任藝術家與手工匠師授課,形成藝術教育與手工製作相結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階段(1925-1932年)德索時期(高峰時期)
包豪斯新校舍
1925年4月1日,新的包豪斯學院在小型工業城市德紹市開學。格羅皮烏斯認為,新的學校本身的建築、規劃,就是一篇無聲的「宣言」,所以他親自以包豪斯的原則設計了新校舍,這座被譽為現代建築里程碑的建築完全按照包豪斯的設計理念進行設計。不同的使用功能如教室、實習車間、學生宿舍等被自由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類似風車形的平面。各個不同的部分外型各自不同,高低錯落。整個形體簡潔明快,沒有任何裝飾。面對主要街道的實習車間為大面積裝有機械開窗裝置的玻璃幕牆,深灰色山牆,上書「Bauhaus」七個豎排字母。其餘部分則全部為白色粉牆加黑色鋼框窗。建築內部布置著布勞耶爾(MarcelBreuer)設計的鋼管皮面傢具。鋼筋混凝土建築,所有的建築物都是立方體造型,表面白色,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依靠簡朴的體塊空間組成表面起伏和凹凸,富有節奏感。由於其簡潔,這些建築也創造了當時建築的最低造價,20美分/平方英尺。
包豪斯在德國德紹重建後,進行課程改革,實行了設計與製作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優異成果。1927年格羅皮烏斯辭去包豪斯校長職務,由建築系主任漢斯·邁耶(共產主義)繼任。這位共產黨員建築師將包豪斯的藝術激進擴大到政治激進,從而使包豪斯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最後邁耶本人也不得不於1930年辭職離任,由密斯·凡·德羅繼任。接任的米斯面對來自納粹勢力的壓力,竭盡全力維持著學校的運轉,終於被納粹黨被迫關閉包豪斯。
第三階段(1932-1933年)柏林時期
密斯·凡德羅(實用主義)將學校遷至柏林的一座廢棄的辦公樓中試圖重整旗鼓,由於包豪斯精神為德國納粹所不容,面對剛剛於1933年正式上台的納粹政府,米斯終於回天無力,於該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關閉。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閉,不得不結束其14年的發展歷程。柏林時期僅有6個月的時間。
3、包豪斯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包豪斯的歷史短暫,但是在現代設計史上的作用是巨大的。它確立了現代主義設計思想。包豪斯打破了將「純粹藝術」與「實用藝術」截然分割的陳腐落伍教育觀念,進而提出「集體創作」的新教育理想;完成了在「藝術」與「工業」的鴻溝之間的架橋工作,使藝術與技術獲得新的統一;接受了機械作為藝術家的創造工具,並研究出大量生產的方法;認清了「技術知識」可以傳授,而「創作能力」只能啟發的事實,為現代設計教育立下良好的規范;發展了現代的設計風格,為現代設計指示出正確方向。
由於時代條件的限制,包豪斯還有許多的局限,比如只強調形式的簡約,忽視人機的情感關系。在手工藝和現代工業產品設計的關繫上還有烏托邦色彩。
四、德國現代設計
1、背景
德國是現代主義設計的發源地。德意志製造聯盟、包豪斯等設計實驗在德國的活動為現代設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二戰後,德國設計在短短十幾年間就取得重大發展。1953年德國一批設計師在烏爾姆市建立烏爾姆設計學院開始重新振作自己的設計事業和設計教育事業。一方面德國人希望能夠通過嚴格的設計教育來提高德國產品設計水平,為振興德國戰後凋敝的國民經濟服務,使德國產品能夠在國際貿易中取得新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則是有感於德國發動的現代主義設計在美國的發展與初衷相違背,開始向商業主義、實用主義轉化。
2、發展
1949年,平面設計家奧托·艾舍,提出建立戰後的新設計教育中心,他的這個提議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1953年被稱為戰後包豪斯的德國烏爾姆(Ulm)藝術學院建立,地點就在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誕生的小城市烏爾姆,由於准備工作的拖延,直到1955年才正式開始招生,校舍建築是由包豪斯早期畢業生、平面設計的重要人物馬克斯·比爾設計的,他同時擔任第一任校長。。在他和教員的努力下,這個學院逐步成為德國功能主義、新理性主義和構成主義設計哲學的中心,爾姆藝術學院的最大貢獻,在於它完全把現代設計--包括工業產品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平面設計等,從以前似是而非的藝術、技術之間的擺動立場堅決地、完全地移到科學技術的基礎上來,堅定地從科學技術方向來培養設計人員,設計在這所學院內成為單純的工科學科。通過學院的努力,一種完全嶄新的視覺系統--包括字體、圖形、色彩計劃、圖表、電子顯示終端等等被發展出來,成為世界各個國家仿效的模式。
系統設計在烏爾姆十分流行,並且逐步被引入建築設計領域。在系統設計上做出奠基作用的是漢斯·古格洛特和迪特·蘭姆斯,系統設計的觀念是由古格洛特在烏爾姆發展出來,由蘭姆斯通過布勞恩公司、扎夫公司、維索公司的設計推廣宣傳開來,成為德意志設計特徵之一。
如果從系統設計的理論根源來看,他的核心是理性主義和功能主義,加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混合;從形式上看,則採用基本單元為中心,形成高度系統化的、高度簡單化的形式,整體感非常強,但是也同時具有冷漠和非人情味的特徵。
烏爾姆的設計哲學在德國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我們從德國產品種處處可以看到這種新功能主義、新理性主義、減少主義的特徵,雖然學院在1968年因為財政問題關閉,但是它的影響卻反而越來越大。不少學生和教員都成為大企業的設計骨幹,他們把學院的哲學帶到設計具體實踐中去。德國戰後的現代設計發展,為世界各國的工業設計提供了非常寶貴的觀念和理論依據,同時也影響了歐洲各國,包括荷蘭、比利時等國家。德國的著名企業都有設計部門。克魯博公司、艾科公司、西門子公司等。由於受到烏爾姆設計理念的影響,德國產品設計具有理性化、高質量、功能好、冷漠的特徵。
產品的形式問題一直在德國設計界有討論。1907年就提出「好的形式」概念。穆特修斯認為好的形式是「自動出現的形式」;密斯認為「少即多」;迪特·蘭姆斯認為「最好的設計就是最少的設計」。色彩多用黑白灰等,沒有裝飾。被稱為新功能主義。具有理性主義特徵的優良設計施德國設計追求的最高目標。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市場競爭,一些公司開始注重設計的形式因素。接受日本、美國的影響。設計沿著兩條道路前進:(1)德國理性主義設計,面向本國和歐洲市場。(2)國際主義、前衛風格、商業風格的設計,面向國際市場。
青蛙設計與布勞恩的設計一樣,是德國在信息時代工業設計的傑出代表。德國的青蛙設計公司是國際設計界最負盛名的歐洲設計公司。作為一家大型的綜合性國際設計公司,青蛙設計以其前衛,甚至未來派的風格不斷創造出新穎、奇特,充滿情趣的產品。
青蛙設計公司的創始人哈特莫特·艾斯林格, 1969年艾斯林格在德國黑森州創立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這便是青蛙設計公司的前身。 1982年艾斯林格為維佳公司設計了一種亮綠色的電視機,命名為青蛙,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於是艾斯林格將「青蛙」作為自己設計公司的標志和名稱。另外,青蛙(Forg)一詞恰好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縮寫,也許這並非偶然。青蛙設計也與布勞恩的設計一樣,成了德國在信息時代工業設計的傑出代表,青蛙公司的設計既保持了烏爾姆設計學院和布勞恩的嚴謹和簡練,又帶有後現代主義的新奇、怪誕、艷麗,甚至嬉戲般的特色,在設計界獨樹一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20世紀末的設計潮流。
公司的業務遍及世界各地,包括AEG、蘋果、柯達、索尼、奧林巴斯、AT&T等跨國公司。青蛙公司的設計范圍非常廣泛,包括傢具、交通工具、玩具、家用電器、展覽、廣告等,但90年代以來該公司最重要的領域是計算機及相關的電子產品,並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特別是青蛙的美國事務所,成了美國高技術產品的設計最有影響的設計機構。艾斯林格也因此在1990年榮登商業周刊的封面,這是自羅維1947年作為《時代》周刊封面人物以來設計師僅有的殊榮。
青蛙的設計哲學是「形式追隨激情」,因此許多青蛙的設計都有一種歡快、幽默的情調,令人忍俊不已。青蛙公司設計的一款兒童滑鼠器,看上去就好象一隻真老鼠,灰諧有趣,逗人喜愛,讓小孩有一種親切感。艾斯林格曾說:"設計的目的是創造更為人性化的環境"。青蛙的設計原則是跨越技術與美學的局限,以文化、激情和實用性來定義產品。
青蛙是蘋果公司長期的合作夥伴,積極探索「界面友好」的計算機,通過採用簡潔的造型、微妙的色彩以及簡化了的操作系統,取得了極大的成功。1984年青蛙為蘋果設計的蘋果II型計算機出現在《時代》周刊的封面,被稱為「年度最佳設計」。從此以後,青蛙公司幾乎與美國所有重要的高科技公司都有成功的合作,其設計被廣為展覽、出版,並成了榮獲美國工業設計優秀獎品最多的設計公司之一。
五 、總結
德國是一個善於理性思考的國度,這種理性的思考應用在設計上就形成了德國的設計風格。無論是戰前包豪斯的探索,還是戰後烏爾姆設計學院和布勞恩公司,甚至於到了個性化消費和時尚主義設計藝術的20世紀80年代,德國始終是現代理性主義設計藝術的核心。但是德國的產品過多的強調科學性和合理性忽視了設計還涉及到多元文化、多種多種消費環境和不同消費需求等多種因素,使其無裝飾幾近冷峻的設計風格日趨受到消費者的批評。
⑦ 格羅佩斯設計的德紹新包豪斯校舍是什麼樣的以及格羅佩斯在構圖上採用了什麼方法
格羅來佩斯於1925年設計了德紹自新包豪斯校舍,新校舍建築是一個綜合性建築群,其中有教室、工作室、工場、辦公室、28間宿舍、食堂及禮堂、體育館等,並包括一個樓頂的花園,功能分合有致,並以天橋相連。格羅佩斯採用了高度強調功能的原則來從事設計,在構圖上採用了靈活的不規則布局。其多軸線、多方向、多體量、多入口,建築體型縱橫錯落,變化豐富,獲得簡潔而清新的效果。
⑧ 求十位出自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的有影響力的設計師及他們的國家和代表作
詳細介紹: 包豪斯(Bauhaus)作為一種設計體系在當年風靡整個世界,在現代工業設計領域中,它的思想和美學趣味可以說整整影響一代人。雖然後現代主義的崛起對包豪斯的設計思想來說是一種沖擊、一種進步,但包豪斯的某些思想、觀念對現代工業設計和技術美學仍然有啟迪作用,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工業設計道路的方向的選擇是有幫助的。它的原則和概念對一切工業設計都是有影響作用的。弗蘭克·皮克(FrankPick)認為:「……必須制定一種壓倒一切的科學原則和概念,來指導日用品的設計,象建築方面那些指導房屋設計的原則那樣。」 包豪斯前後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19—1925年),魏瑪時期。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任校長,提出「藝術與技術新統一」的崇高理想,肩負起訓練20世紀設計家和建築師的神聖使命。他廣招賢能,聘任藝術家與手工匠師授課,形成藝術教育與手工製作相結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階段(1925—1932年),德紹時期。包豪斯在德國德紹重建,並進行課程改革,實行了設計與製作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優異成果。1928年格羅皮烏斯辭去包豪斯校長職務,由建築系主任漢內斯·梅耶(HANNS MEYER)繼任。這位共產黨人出身的建築師,將包豪斯的藝術激進擴大到政治激進,從而使包豪斯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最後梅耶本人也不得不於1930年辭職離任,由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 ROHE)繼任。接任的密斯面對來自納粹勢力的壓力,竭盡全力維持著學校的運轉,終於在1932年10月納粹黨占據德紹後,被迫關閉包豪斯; 第三階段(1932—1933年),柏林時期。密斯·凡·德·羅將學校遷至柏林的一座廢棄的辦公樓中,試圖重整旗鼓,由於包豪斯精神為德國納粹所不容,面對剛剛上台的納粹政府,密斯終於回天無力,於該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關閉。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閉,不得不結束其14年的發展歷程。 包豪斯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是它的兩大特點至今不能被人忘記:一是決心改革藝術教育,想要創造一種新型的社會團體;二是為了這個理想,不惜做出巨大的犧牲。包豪斯的創辦者兼校長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親自製定了《包豪斯宣言》和《魏瑪包豪斯教學大綱》,明確了學校目標:一要挽救所有那些遺世獨立、孤芳自賞的藝術門類,訓練未來的工匠、畫家和雕塑家,讓他們聯合起來進行創造,他們的一切技藝將會在新作品的創造過程中結合在一起;二要提高工藝的地位,讓它能與「美術」平起平坐。包豪斯聲稱,「藝術家與工匠之間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藝術家就是高級工匠……因此,讓我們來創辦一個新型的手工藝人行會,取消工匠與藝術家之間的等級差異,再也不要用它樹起妄自尊大的藩籬」;三要把包豪斯與社會生產、市場經濟緊密結合起來,把自己的產品與設計直接出售給大眾和工業界。包豪斯聲言,他們將「與工匠的帶頭人以及全國工業界建立起持久的聯系」。 按照《宣言》和《大綱》,包豪斯建立了自己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包豪斯體系。這個體系的主要特徵是:一、設計中強調自由創造,反對模仿因襲,墨守陳規;二、將手工藝同機器生產結合起來;三、強調各類藝術之間的交流融合;四、學生既有動手能力,又有理論素養;五、將學校教育同社會生產掛鉤。 從以上介紹看,在包豪斯發展的每一步,都有一個能夠跟上時代步伐、符合時代要求的新思維代表人物,這個人物就是包豪斯這艘駛向遠方航船的舵手。我們不難想像,如果沒有政治原因,包豪斯至今仍然會生活在我們的時代。包豪斯的創始人格羅皮烏斯,針對工業革命以來所出現的大工業生產「技術與藝術相對立」的狀況,提出了「藝術與技術新統一」的口號,這一理論逐漸成為包豪斯教育思想的核心。 包豪斯以前的設計學校,偏重於藝術技能的傳授,如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前身——設計學校,設有形態、色彩和裝飾三類課程,培養出的大多數是藝術家而極少數是藝術型的設計師。包豪斯則十分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與設計素質的培育,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對設計師的要求,他們建立了「藝術與技術新統一」的現代設計教育體系,開創類似三大構成的基礎課、工藝技術課、專業設計課、理論課及與建築相關的工程課等現代設計教育課程,培養出大批既有藝術修養、又有應用技術知識的現代設計師。實用的技藝訓練、靈活的構圖能力、與工業生產的聯系,三者的緊密結合,使包豪斯產生了一種新的「藝術+技術」的設計風格,其主要特點是:注重滿足實用要求;發揮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和美學性能;造型簡潔,構圖靈活多樣。包豪斯藝術方向和藝術風格使它成了二十世紀歐洲最激進的藝術流派的據點之一。 格羅皮烏斯有一個很重要的思維方式:從本質上講,美術與工藝並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活動,而是同一個對象的兩種不同分類。藝術家比較注重藝術理論,容易接受新思維,他們教育學生,一定能勝過舊式工匠。這類藝術家可以向學生強調並解釋一切藝術活動的共通要素,讓學生了解到美學的基礎。他們可以利用自身的經驗,幫助學生創造出新的設計語言。基於這一點,格羅皮烏斯聘任了畫家約翰·伊頓、里昂耐爾·費寧格(LYONEL FEININGER)、雕塑家格哈特·馬克斯(GREHARD MARCKS)、穆希(MUCHE)、施萊默(SCHLEMMER)、克利(KLEE)、施賴爾(SCHREYER)、康定斯基(KANDINSKY)和莫霍利--納吉(MOHOLY--NAGY),他們在1919年到1924年之間,陸續來到了魏瑪,這些人極富原創性、同時也極擅長自我表達。他們全都有興趣研究基本問題的理論。除開這些藝術家,格羅皮烏斯還聘請了許多作坊大師,他們在各自的工藝類別上,都是技藝精湛的人。藝術家激勵學生開動思想,開發創造力,作坊大師教會學生手工技巧和技術知識。 包豪斯的新思維還體現在包豪斯的宣言中:「建築家、雕刻家和畫家們,我們都應該轉向應用藝術……藝術不是一種專門職業。藝術家和工藝技師之間在根本沒有任何區別。藝術家只是一個得意忘形的工藝技師。在靈感出現並超出個人意志的珍貴片刻,上蒼的恩賜使他的作品變成為藝術的花朵。然而,工藝技術的熟練對於每一個藝術家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真正創造想像力的根源即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面……讓我們建立一個新的設計家組織。在這個組織裡面,絕對沒有那種足以使工藝技師與藝術家之間樹立起自大障壁的職業階級觀念。同時,讓我們創造出一幢將建築、雕刻和繪畫結合成三位一體的新的未來殿堂,並用千百萬藝術工作者的雙手將其矗立在雲霄高處,成為一種新信念的鮮明標志。」 包豪斯在納粹統治時期,遭到了難以避免的關閉命運,但是它的教育思想並沒有停止,逃避納粹壓迫、尋求新發展的包豪斯教育家格羅皮烏斯在英國居留三年後,又於1937年赴美國任哈佛大學建築系主任。密斯·凡·德·羅1937年赴美國,任教於伊利諾工業技術學院,希爾伯西摩和彼得漢斯等也前往該校任教。1937年包豪斯的教師莫霍利--納吉,在芝加哥籌建了「新包豪斯」(THE NEW BAUHAUS),繼續弘揚德國時期的包豪斯精神。後來更名為「芝加哥設計學院」 (SCHOOL OF DESIGN IN CHICAGO)。以後又與伊利諾工學院合並,成為美國最著名的設計學院(INSTITUTE OF DESIGN)。芝加哥設計學院一象被認為是包豪斯設計與教育思想在美國的前沿陣地。 dolcn.com 1953年被稱為戰後包豪斯的德國烏爾姆(ULM)藝術學院建立,地點就在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誕生的小城市烏爾姆,平面設計的重要人物馬克斯·比爾(MAX BILL)擔任第一任校長。在他和教員的努力下,這個學院逐步成為德國功能主義、新理性主義和構成主義設計哲學的中心,雖然學院已經關閉多年,但是它所形成的教育體系、教育思想、設計觀念直到現在,依然是德國設計理論、教學和設計哲學的核心組成部分。烏爾姆致力於設計理性主義研究,幾乎全盤採用包豪斯的辦學模式,它的最大貢獻是完全把現代設計——包括工業產品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平面設計等,從以前似是而非的藝術、技術之間的擺動立場堅決地、完全地移到科學技術的基礎上來,堅定地從科學技術方向來培養設計人員。 包豪斯的辦學宗旨是培養一批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他們既能認清20世紀工業時代的潮流和需要,又能充分運用他們的科學技術知識,創造一個具有高度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新環境。正如格羅皮烏斯所說:「設計師的第一責任是他的業主。」又如納吉所說:「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所以,它在藝術設計教育的諸多方面做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一,打破了將「純粹藝術」與「實用藝術」截然分割的陳腐落後的教育觀念,進而提出「集體創作」的新教育理想;二,完成了在「藝術」與「工業」的鴻溝之間的架橋工作,使藝術與技術獲得新的統一;三,接受了機械作為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創造工具,並研究出大量生產的方法;四,認清了「技術知識」可以傳授,而「創作能力」只能啟發的事實,為現代設計教育建立了良好的規范;五,發展了現代設計風格,為現代設計指示出正確方向;六,包豪斯堅決反對把風格變成僵死的教條,只承認設計必須跟上時代變化的步伐。 包豪斯的教育模式是在基礎課上,把平面,立體結合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獨立起來。並牢固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在設計里採用了現代材料,以批量生產為目的,創立具有現代主義特徵的工業產品設計教育。 包豪斯進行了平面設計的功能探索,並且採用了手工工作室制度。 包豪斯的教育思想也影響了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1942年成立的聖約翰大學建築系,一開始就引進包豪斯的現代設計教育體系,強調實用、技術、經濟和現代美學思想,成為中國現代主義建築的搖籃,開創了中國全面推行現代主義建築教育的先河。它的影響不僅反映在聖約翰大學建築系的人才培養上,也反映在一系列建築作品,包括大上海都市計劃的制定。1951年,聖約翰大學解散,各系並入有關院校,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和設計理論在同濟大學得到延續。後來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和設計理論被當成西方資本主義的東西遭到批判,包豪斯的設計與教育思想在中國逐漸被淡化。 包豪斯的教學思想和方法給美國的中學美術教育輸入了新的血液。一些來自包豪斯的教師帶來的觀念對美術教學課程計劃的影響日漸增強。這些影響包括對藝術中技術因素的興趣、對設計元素的關心、對材料的實驗態度,並促進人們越來越關心對藝術的多種感覺方式,激發人們將審美態度與環境相結合。其具體結果是攝影術和照片的運用增多,材料的運用更廣泛,而且建築也被接受為美術教學計劃的一個固定內容。 對工藝美術的影響,則反映在田自秉的《工藝美術概論》一書中, 田自秉在書中寫道:「20世紀初的包豪斯工藝思想體系……主張藝術與工業結合。認為在工業十分發達的時代,應當利用科學成果,在工業技術的基礎上,創造合乎功能的新的工藝美。機器產品雖然單調枯燥,但是機器只是工具,我們應當解決機器生產與藝術表現的矛盾,使設計、生產、經濟得到有機的統一。包豪斯的工藝思想,重視現代材料、現代技術、現代結構的應用,並由現代工業直接創造美學價值,這對工藝美術創造,適應時代發展,結合生活需要,工藝美術新領域的開拓,工藝思維的啟迪,具有重要的價值。但是,包豪斯工藝思想強調工藝美是體現功能和運用結構的必然結果,並認為傳統是阻礙機器產品設計的因素,因而認為功能就是美,並忽視民族文化傳統的作用。」 包豪斯的出現,是現代工業與藝術走向結合的必然結果,它是現代建築史、工業設計史和藝術史、藝術設計教育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包豪斯的成功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在教育模式上值得學習和借鑒的經驗,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緊隨社會進步,不斷更新觀念,積極創立新思維。 1919年4月1日在德國魏瑪建立的國立包豪斯學院,開了現代設計教育的先河,其知識與技術並重,理論與實踐同步的教育體系至今也影響著世界設計教育。在我國,設計教育尚處起步階段,因此需要健全而實際的理論指導,否則與迅速發展的經濟、文化形勢極不相適。為了能給人們創造一個更加美好、舒適而合理的生活和生活環境,需要培養更多的設計藝術人才,同時也需要加強全民的設計意識,提高審美能力,結束「不懂設計的領導決定設計方案,設計師僅僅是美工」的歷史悲劇,因此,加大設計教育的力度勢在必行。 http://www.51ps.com/classlist.aspx
⑨ 德國包豪斯建築風格究竟是什麼樣風格,可以舉例么
來源網路
包豪斯建築風格注重建築造型與實用機能合而為一
1921年,在柏林郊區,由木材商人阿道夫·桑瑪菲爾德(Adolf Sommerfeld)委託包豪斯木工工廠的私人住宅建築案,是表現主義時期的揭幕作品夏日屋(Haus Sommerfeld),室內所有設計皆為包豪斯木工部門學生作品。
1923年,在包豪斯第一次展覽會上展出的模型屋非洲號角(Musterhaus Am Horn)由喬治·莫奇(Georg Muche)設計,簡單的立方體外觀,利用鋼筋與混凝土結構建成,每個房間都有明確不可取代的功能,室內燈光由那基設計,傢具皆為馬歇爾·布魯耶(Marcel Breuer)的作品,具新即物主義(Neue Sachlichkeit)的組成與荷蘭風格派運動的特色,有著「冷,極簡,機械」的意象。
1926年12月4日,由格羅佩斯親自設計的包豪斯德紹校舍全面落成,延續法古斯工廠的設計理念,大片玻璃立面和曲折的校舍增加採光面積,各種構造的靈活運用,各立面皆有獨自造形特色的律動感,校舍簡潔卻又整合多功能,表現了嶄新的建築空間觀念,成為格羅佩斯不朽的「建築宣言」。較特別的是全體師生皆參與建築過程,集會廳、金屬管傢具、室內裝飾均由師生設計。同時格羅佩斯設計的包豪斯教員宿舍(Meisterhäuser),以住宅手法操作,將包豪斯建築示範性地結合,表達了住宅創作發展意向。第一批以新鋼管材料設計的傢具在此設置,這些傢具由馬歇爾·布魯耶(Marcel Breuer), 馬特·史坦(Mart Stam)及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所設計--第一個懸臂椅(Freischwinger)。並開始以工廠實習作團體操作。
⑩ 包豪斯校舍是如何體現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特點,它的影響以及歷史作用
包豪斯校舍,位於德國德紹市(另譯「德騷」),格羅皮烏斯設計,1925年動工,次年年底落成。建築面積接近一萬方米,是由許多功能不同的部分組成的中型公共建築。平屋頂,外牆白色抹灰。
包豪斯校舍的建築設計有以下一些特點:
一、把建築物的實用功能作為建築設計的出發點。
傳統的學院派設計手法通常是先決定建築的外觀體型,然後把各個部分安排到這個體型裡面去,基本程序是由外而內。格羅皮烏斯把這種程序倒了過來,他把整個校舍按功能的不同分成幾個部分,按各部分的功能需要和相互關系定出它們的位置,決定其體型。把功能分析作為建築設計的基礎和出發點,體現了由內而外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方法。
二、採用靈活的不規則的構圖手法。
包豪斯校舍是一個不對稱的建築,它的各個部分大小、高低、形式和方向各不相同。它有多條軸線,但沒有一條特別突出的中軸線。它的各個立面都很重要,各有特色。它有多個入口,主要入口有兩個而非一個。總之,它是一個多方向、多體量、多軸線、多入口的建築物,這在以往的公共建築中是很少的。格羅皮烏斯在包豪斯校舍的建築構圖中充分運用高低、長短、縱橫的對比手法,塑造出生動活潑的建築形象。雖然不規則的建築構圖歷來就有,包豪斯校舍靈活而巧妙的不規則構圖,提高了這種構圖手法的地位。
三、按照現代建築材料和結構的特點,運用建築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築藝術效果。
包豪斯校舍部分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部分採用磚牆承重結構,其建築形式和細部處理緊密結合所用的材料、結構和構造做法。沒有雕刻,沒有柱廊,沒有裝飾性的花紋線腳,它幾乎把任何附加的裝飾都排除了。同傳統的公共建築相比,它是樸素的,然而它的建築形式卻富有變化。
包豪斯校舍建造時經費比較困難,按當時的貨幣計算,每立方英尺建築體積的造價只合0.2美元。在這樣的經濟條件下,這座建築比較周到的解決了實用功能問題,同時又創造了清新活潑的建築形象。
格羅皮烏斯通過這個建築實踐證明,擺脫傳統建築的條條框框以後,建築師可以自由靈活地解決現代社會生活提出的功能要求,可以進一步發揮新建築材料和新型結構的優越性能,在此基礎上同時還能創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建築藝術形象。包豪斯校舍還表明,把使用功能、材料、結構和建築藝術緊密結合起來,可以降低造價,節省投資。這是一條多、快、好、省的建築設計路線,符合現代社會大量建造實用性房屋的需要。
有人認為包豪斯校舍標志著現代建築的新紀元,這未免過譽,但這座建築確實是現代建築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