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提高施工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企業生存、發展和提高綜合競爭力的根本途徑,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要求,是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當務之急。近年來,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積極性迅速增強,但從總體上看,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要加快推進技術創新工程,綜合運用政策、投入、金融、服務等多元化的支持方式,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
一是完善和落實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的相關政策。進一步落實《規劃綱要》配套政策及其實施細則,特別是與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相關的稅收優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購等政策,加強政策的宣傳和培訓,使企業能真正享受到政策帶來優惠,激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做好政策實施的評估督促,建立政策跟蹤研究和不斷完善的長效機制,在實踐中健全和完善政策體系。
二是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支持企業更多地承擔國家及地方重大科技項目。鼓勵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面向企業開放共享科技資源。建設一批面向企業的技術創新服務平台,幫助企業開發新產品、調整產品結構、創新管理和開拓市場,提升核心競爭力。構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政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科技投融資體系和風險投資機制,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扶持和壯大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
三是加強企業研發條件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創新型企業建設。在具備條件的企業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基地,鼓勵企業與大學、科研機構共建各類研究開發機構,支持企業研發能力建設。鼓勵企業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開展各類人才的培訓,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養技術人才。鼓勵企業探索建立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的制度和措施。
四是組織和動員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人員深入企業開展多元化的創新創業服務。利用科技中介機構、技術轉移機構等搭建科技人員與企業雙向選擇的信息交流平台,形成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長效機制。從科研院所和高校選派一批科技人員進入企業,研發技術、開發產品。特別是鼓勵科技人員帶技術、帶產品進入企業推廣應用。鼓勵科技人員直接創辦科技型中小企業,促進科技創業。
2. 十三五建築業的科技研發技術創新有什麼要求
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 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
3. 簡述新技術革命將對建築業帶來哪些方面的影響
新技術與新材料對建築的影響是革命性的、簡單地說它會是建築成本不斷的降低,還會在空內間,環容保等等方面都會有影響。新技術新材料會使建築的性能更加完美、舒適性、建築格局、抗震能力都會有一個質的變化在強調低碳創造產值的環境下、新技術新材料將是引領建築業轉型的決定性因素。它使我們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最大的產業價值。同時引領房地產業,走向了輝煌。總之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壯大的不竭動力。我們要用科技創新使我們的國家變得強大
4. 淺談建築企業如何加強經營管理與創新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的加強,建築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關鍵在於是否擁有質量高、工期短、造價低的建築核心產品。創新作為時代進步的動力,已經滲入到各行各業。管理作為建築企業創新的一部分,是建築行業活力之源和生產效率增長的驅動力。本文筆者在闡述企業經營管理創新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了五項經營管理創新措施,並由此揭示出企業經營管理創新注意點。 【關鍵詞】建築企業;經營管理;創新 建築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行業內部競爭日趨激烈,建築施工企業同其他行業一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更是各建築企業競相爭搶的一塊「蛋糕」。這種競爭不僅體現在建築企業的技術力量上,更是體現在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上。建築企業要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與時俱進,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將管理科學理論及時運用於企業的經營管理中,提升經營管理創新能力,提高企業競爭力,以適應生產力發展,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1 經營管理創新目標 1.1 項目優先,打造形象。 工程項目是建築企業經營管理的主要對象,是展示建築企業資本的載體,建築企業經營管理創新的首要目標為「項目優先」。在承接到工程項目後,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和專業特點,要充分調動和合理分配企業的人、材、物和資金資源,選派適合的項目經理、管理團隊及施工班組。為保證工程建造質量,應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對相關技術進行改進、更新,創優質工程,打造企業良好形象。魯班獎、國優杯獎、錢江杯獎等不僅是榮譽的象徵,更是建築企業對外形象名片。此外,在工程項目的准備、實施過程中,建築企業應有計劃的安排人員到工程實際中去鍛煉、實踐,以造就和培養一批高素質、精管理的企業儲備人才。同時,要善於摸索和總結,以形成適合企業實際情況、具有企業特色的管理方法,提升項目管理整體水平。 1.2 企業做強,提升競爭。 隨著科技的發展,建築技術在不斷提高和改進,工程規模越來越大,對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企業要做大做強很難。建築企業除了繼承以往所積累的經營管理模式和經驗外,還要不斷創新,在經營方式、目標和能力上形成自己的鮮明特色,創造自己的獨特品牌。要根據自身特點制定好中長期發展戰略目標,拓寬業務范圍,以某一專項為主營方向,承接更多的有挑戰性的工程項目,「做大」和「做強」相結合,認真研究國際、國內建築市場的發展趨勢,找准適合的目標,調整經營方式和管理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經營管理能力,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2 經營管理創新措施 作為建築施工企業,其管理方式較其他行業有較大的靈活性,並不能守著某一個固定的模式不變。從一個工程的准備、實施到最後的竣工驗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想進行建築市場的開發,獲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實施現代企業管理的變革,管理的變革始終貫穿於企業經營管理的各項活動中。目前,就國內建築市場來說,挑戰多於機遇,要實現自身創新目標的實現,必須採取有效的經營管理創新措施。 2.1 管理理念創新 建築企業為了確保其業務工作有效地進行,必須提高經營管理能力。高效的經營管理活動是實現企業目標的重要手段,對於建築企業來講,科學技術越先進,對管理的要求就越高。面對目前的建築市場,建築企業的經營者尤其要意識到這一點,結合企業和工程項目的實際狀況轉變管理觀念,以管理的理論原則和基本方法為基礎,進行管理創新。 隨著科技的發展,「無為管理」的理念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和接受:虛擬的辦公室,大家通過互聯網路,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無為管理」,使人人都是管理者,信息傳遞更迅速、直接,管理更具效率。此外,「危機管理」的理念也愈來愈受到建築業的普遍關注。每個人、每個企業家在市場競爭中都要居安思危,高瞻遠矚,嚴格要求自己,從而使個人和企業得到可持續性的長足發展。 2.2 管理體制創新 為符合社會化大生產要求,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建築企業改制後,都建立了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築企業必須把握好決策層(企業層次)、管理層(項目層次)、操作層(勞務作業層次)三者的定位和關系,確立有限責任制度,建立企業法人財產制度,形成科學的法人管理結構,項目部不再簡單地被認為是建築企業的派出機構,而是將其視為企業的分公司,建立項目管理責任制和項目成本核算制,從經營和財務兩個方面雙管齊下。且建築企業作為工程項目部的投資主體,追求其最大利潤,又能促使項目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激勵項目部各成員齊心協力,加強項目部的建設,為全面完成企業的目標做貢獻。 2.3 管理方式創新 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工程項目的投資規模越來越大,技術復雜程度也越來越高。建築企業應根據自身的規模和管理水平,進一步簡化生產關系,減少管理層次,可以採取直接管理、項目承包等管理方式,加強企業對項目部的管理。不同地區、不同項目,必須有不同的管理方式與之相適應。根據每個項目不同的規模、技術特點,不同的社會環境和利益相關者,隨機地、適宜地採取新思維、新方法、新制度、新措施去進行工程項目的全過程管理。針對特殊的項目,要靈活機動地採用與之適應的管理方式,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在資源配置、工資待遇、常規管理等方面適當放寬政策。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不斷完善目標管理,推進精細管理,加強標准化管理,實現常態管理,確保工程項目目標的實現,最終提高建築企業的競爭力。 2.4 工程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是建築企業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謀求企業長期發展的重要手段。與其他行業相比,建築行業通常被認為是傳統的低技術含量企業,由於思想認識、人員總體知識水平和國家扶持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建築企業在創新活動方面投入較少。建築企業的技術創新是與新的施工技術、新的施工工藝、新材料、新結構和新機具的研究開發、生產及推廣使用密切相關的。建築企業可以充分利用社會科技創新資源,大力開展產學研相結合,借鑒一般企業的技術創新模式,建立技術創新孵化器。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的施工技術和施工工藝及其先進的器具設備,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加以改進,進行二次開發;選擇有商業價值和有發展潛力的技術開發項目進行自主研究,開發新的服務產品,為承攬新任務進行技術儲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建築企業通過降低材料和勞動力成本提高建築產品競爭力的發展空間已經越來越小,建築企業只有真正解決技術創新主體缺位的問題,本身成為有創新戰略、有籌資能力、有自主開發能力、有強大技術創新能力的市場主體,才能促進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只有掌握了相關的核心技術,才能佔領相應市場,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2.5 企業文化創新。 一個企業,不只是一個賺錢的機器,還是一個文化的載體。每個企業在成長和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都會形成鮮明而有特色的文化氛圍、企業精神、信譽和環境。企業文化是企業巨大的無形資產。優秀的建築企業文化展現了企業良好的管理風格、經營狀況和員工優良的品德風貌等,是建築企業社會形象的基本體現。企業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企業管理者和全體員工共同創造、創新和管理的。因此,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為優秀人才提供和諧、穩定且能展現其才能的良好發展環境,並對員工進行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這些對於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實踐建築企業「以人為本」「團結、誠信」的企業文化理念有著重要的影響。企業文化的創新首先要研究現有的企業文化特點,對於優秀的元素部分加以保護並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繼承和發揚光大;同時要重視企業文化交流,學習和借鑒同行優秀的企業文化思想,在吸收同化的基礎上找到符合自身企業經營發展的創新點,並善於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和機會對外宣傳、展示、推廣,以期能推動和促進企業持續穩定發展。 3 建築企業經營管理創新注意點 建築企業經營管理創新有兩個方面的特性:時效性和新穎性。建築企業經營管理創新除了與當時的社會發展方向同步外,還需要有一個尺度,不要追求完美和一次到位,在具體執行時可根據目標和實際狀況,邊執行邊及時修改。切忌照搬、照抄,人雲亦雲。因為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任何一個建築企業都有自己成長的歷史和生存環境,有自己的特性和發展目標。建築企業資質不同發展起點不同,即使規模、資質相同,但領導班子成員人生閱歷、思想文化等也各異,對自己企業經營發展策略、戰略、目標都不一樣。
5. 建築施工的創新舉措
外牆保溫「痛點」解析,高質量發展迫需行業「革新」-工保網
2、高質量發展迫需行業「革新」
「外牆保溫行業首先要解決『厚臉皮』問題,否則脫落傷人毀物事件可能會更加嚴重。」多名專家憂心忡忡地表示。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能源與環境檢測中心專業總工程師楊玉忠指出,近兩三年,有關外牆節能和保溫領域的標准變化非常大,隨著建築節能的要求提升,對建築保溫層的厚度就相應增加,比如近零能耗建築對外牆保溫的要求相當於從現在60mm~80mm厚提高到200mm以上,這給外牆外保溫的施工質量帶來更高的安全隱患。
「外牆保溫層越來越重,施工工藝提升不足,保溫節能與安裝牢固之間出現沖突。」山東建築大學孟揚教授說,「現在的外牆保溫層每個平方米接近20公斤,固定的要求也會加高,但很多工人在現場習慣於原來比較簡易的操作,難免發生一些局部固定不是很到位的情況。」
如何走出建築外牆保溫工程的亂象和困局?唯一出路就是「牆材革新」。目前,各地相繼加大對建築保溫材料迭代更新的投入,通過產學合作、創新研發與實踐應用,逐漸打破建築外牆保溫工程僵局。需要注意的是,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建築保溫材料迭代更新,國家應加快對相關政策、法規的完善和調整,給新材料施展功夫搭台,不能總在原來的幾種保溫牆材上打轉轉兒,對技術成熟、已經取得市場認可的新材料要盡快推廣使用。國家還應對研發和生產外牆保溫新材的企業給予政策鼓勵和資金支持,推動形成行業爭先研發創新的良好態勢。
同時,要盡快落實建築質量終身追責制。形成誰開發誰負責,誰生產誰負責,誰建築誰負責,誰監管誰負責,誰驗收誰負責的責任追究體系,強化各部門的責任意識,推動新材料、新產品的推廣使用。
不久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了《全國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2020年版)》,將外牆保溫材料列入全國重點工業產品監管目錄。要求「在安全評估基礎上,根據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高低,分類採取加強監督抽查、生產許可、執法打假、認證認可、風險監測、缺陷產品召回等措施。」相信,這將倒逼保溫牆材行業,加快產品和技術的革新。
6. 怎樣做好建築工程管理模式創新
企業管理模式:
創新一、樹立成本管理戰略觀,實現成本優勢
傳統的成本管理僅是一種站在企業自身的角度,注重於短期內部生產過程的成本管理。為使企業產品在價格上能與國外大公司抗衡,企業成本管理必須適應戰略管理的需要,實現由傳統成本管理向戰略成本管理的轉變。在成本管理上必須能做到:第一全局性。成本管理要以企業全局為對象,從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出發,綜合分析包括企業內部、競爭對手及行業在內的整個價值鏈,以期知彼知己,洞察全局。第二長期性。在企業管理模式中,成本管理應注重於長遠的降低成本,取得長期持久的競爭優勢,從而有利於長期的生存、發展以至獲利,因此對於近期投資較大但以後獲利更大的項目,應捨得投資,不要追求短期效益。第三競爭性。要將成本管理的重點放在發展企業可持續競爭優勢上,幫助企業主動適應市場,實現低成本領先戰略。
創新二、實行機制創新,激發企業活力
建築業屬高度競爭的服務行業,積極推行以「國退民進」優化產權為核心的國企第二輪改革,將公有資產逐步從建築企業中退出,引入民營資產或其他優良資產,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盤活存量資本,擴大增量資本,是進一步煥發企業活力的有效途徑。
(一)改革股權結構,調整企業內部股金比例,提高經營者和經營層的持股比重和責任意識,實行管理要素和技術要素入股,鼓勵經營、管理、技術骨幹持大股,把其利益與企業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改進員工持股計劃,打破人人持股格局,大力培育內部股權交易市場,通過股權交易,使員工股向經營骨幹集聚;改變目前職工持股會的持股方式,待條件成熟時取消職工持股會,真正體現出資人到位,形成股權流動機制,並逐步完善企業管理模式;通過吸收外資和有實力的民營企業資本,引進其先進的理念、經營機制和內部管理方式。以產權制度改革為切入點,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進一步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嚴格規范企業內部運作,提高企業管理、決策的科學性、正確性。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規定,建立一系列議事規則及監督機制,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等機構相互獨立、相互制衡、權責明確、協調運轉。股東會是建築施工企業的最高權力機構,應充分行使其權力來決定重大問題,選舉產生董事會、修改公司章程,審議批准董事會、監事會的報告等。加強董事會建設,董事會處於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樞紐地位,制定《董事會決策制度》等一系列具體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發揮董事會在制定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資本經營、內部組織結構調整,藉助外腦,吸收專家的意見來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檔次;加強對董事會的監督、評估,提高董事會的決策功能。監事會是股東會領導下的公司監督機構,建全監督制度,強化監事會的功能,依法對董事、總經理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的經營、管理行為行使監督職權,保障股東權益和公司利益不受侵犯。
(二)創新組織機制,增強企業發展動力,組織機制創新是保證企業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以調整組織機構和整合優勢為主線,著力在經營管理體制上改革創新,從而建立與市場化經營完全對接,並同施工企業相適應的科學的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經營承包方式,本著加大激勵與加大風險相結合,放開經營與強化管理相結合的原則,界定責權利關系,實行利益與風險對等,權力與義務並存的經營權租賃承包,在各單位承包班子足額交納風險抵押金,並對其加強監管的前提下,明確承包基數和承包時間,實行獨立核算、確保上交、超額歸己、虧損自負、調動各方經營的積極性。實行經濟責任追究制,凡因管理不善造成虧損的,嚴肅追究承包者的經濟責任直至法律責任。不斷調整產業結構,通過出售、租賃、兼並等多種方式,大力推進第三層面的歸並、重組、剝離等改革工作。分別按照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減員增效、激活機制的不同要求,對現有專業分公司採取不同的思路、途徑與方式進行改革,理順其產權關系,明晰市場主體,整合企業資源,組建「專、精、尖、特」,適應性強、機制靈活的各類專業公司。對涉及企業產業布局及發展全局的,實行優惠扶持政策,鼓勵經營者和技術業務骨幹持大股放開搞活,減人增效。
創新三、創新企業管理模式,壯大企業經濟實力 創新企業管理模式,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夯實發展根基的有效手段。為適應市場競爭形勢,針對企業新的經營管理體制,按照《公司法》及國家、地方、行業法律、法規,重新制定各部門層次的職能標准,理清相互間的經濟關系和管理關系,對原有的生產、經營、財務、資金、質量、安全、文明、設備等各項管理標准和管理制度進行全面檢查疏理,建立符合企業發展新形勢的企業管理模式,確保企業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職責分清、賞罰分明,營造以制度管人,以規章管事的良好氛圍,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一)突出資金管理。強調資金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資金運用和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企業的正常運行和整體效益。在企業內部成立資金結算中心,對資金運作進行集中管理、統一調配、監督控制,所有資金進出均通過結算中心辦理,實行資金計劃調度使用,規范內部資金市場,提高資金的運行效率;制定嚴格的用款制度,大額資金使用採取報批制,重點掌握工程項目資金的來龍去脈。積極推廣網上銀行系統,對企業內部資金運行進行實時監控,動態管理,與規范化的資金流程管理接軌,從而優化資金投向結構,提高資金宏觀調控和整體運作能力。
(二)深化成本管理。堅持「企業是利潤中心,項目是成本中心」的原則,企業內部成立成本管理中心,制定成本管理辦法,形成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系統。加強項目成本的監管工作,落實成本控制責任制,實行材料采購和勞務隊伍公開市場競爭制;對項目部實行分段考核,定期開展經濟分析,將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進行對比,分析存在的差異,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調整,控制和降低各項費用開支;加強監管審計,形成有效的檢查監督機制,以目標成本為依據,從預算收入、主要實物量、價格、分項成本和資金等方面入手,開展對項目成本的稽查工作;嚴格工程項目的事前、事中和竣工審計,採取有效措施,制止項目虧損。
(三)落實項目管理。施工項目管理是企業效益的源泉、信譽的窗口,也是企業一切管理的落腳點。企業管理模式的重心應轉移到項目管理上,實行項目經理授權經營,建立起科學的在建工程施工管理組織體系,推行工程項目強制性標准和項目經理考核獎懲辦法;強調過程式控制制,加強檢查監督,加大對項目部的運作控制及服務監督力度。總之,項目管理應以合同管理為龍頭,以質量、進度、安全為核心,以成本管理為手段,以經營和社會效益為最終目的,實現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