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泰市廣建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新泰市廣建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是2017-09-18在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版(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權冊地址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青雲街道不夜城路南段東側1幢01號。
新泰市廣建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982MA3EK5Y209,企業法人陳洪濤,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新泰市廣建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建築安裝工程、房屋建築工程、防腐防水保溫工程、園林綠化工程、室內外裝飾裝工程、建築幕牆工程、市政工程、河道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土石方工程、環保工程、地基與基礎工程、建築智能化工程、園林古建築工程施工;金屬門窗、水暖器材的銷售和安裝;機電設備、消防設備、鋼結構的安裝;土地整理;勞務服務(不含勞動派遣);展示展覽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新泰市廣建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② 「勝利Ⅰ號」岩管的開采
3.5.1 「紅旗1號」岩管的開采及「勝利Ⅰ號」岩管的開采籌備工作
對於我國第一個金剛石原生礦——「紅旗1號」的發現,國家極為重視。1966年8月15日,建材部、地質部聯合發出通知,由當時開發郯城金剛石砂礦的建材803礦成立蒙陰礦區籌建處,負責「紅旗1號」礦區的基地建設。1967年7月17日,建材部決定將建材803礦「蒙陰礦區籌建處」改名為「建材七○一礦籌建處」,採取「邊勘探、邊設計、邊建設」的方針,開始一期工程建設,開采「紅旗1號」礦床。1968年1月破土動工,1970年12月建成投產,設計生產規模年處理礦石8.65萬噸,回收金剛石2萬克拉。礦山開采40米和80米兩個水平,採用中央豎井對角通風方案,採取護頂下分層崩落法采礦。選礦廠設在距礦區14千米的蒙陰宋家莊西山,選礦流程採用重力選礦、多波段破碎、先選後破、閉路循環、分級選別的方案。選礦水源地設在東汶河。
經歷三年多的普查勘探,「紅旗1號」圈定長度1450米,鑽探控制深度200米左右,局部達300米。探求金剛石工業儲量××萬克拉,其中B級×萬克拉,C1級×萬克拉,C2級×萬克拉,於1969年提交了勘探報告。與此同時,「紅旗1號」的開采進展很快,投產以來,邊勘探,邊開采,逐步改進生產工藝。先期開采40米中段,1976年轉采80米中段,開采長度分別為800米和1100米。至1980年9月,累計開采10年,共動用儲量×萬克拉,占礦床總儲量的43.3%,礦石利用率約76.5%,金剛石回收率約54.5%,選獲的金剛石多為<4毫米的碎粒級,工業品位較低。礦體中部180米段高以上的儲量已全部采空,僅剩餘礦體兩端和中段深部儲量。
在「紅旗1號」開采過程中,於1969年9月發現了儲量更豐富、品位更高、金剛石質量更好的「勝利Ⅰ號」岩管。國家決定上馬二期工程,在開采「紅旗1號」的同時,籌備開采「勝利Ⅰ號」岩管。鑒於依據「紅旗1號」岩脈建設的一期采礦工程,已不能適應「勝利Ⅰ號」的開采需要,建材部指示蘇州設計院另行編制「勝利Ⅰ號」開采設計,在岩管西側新建選礦廠,年處理礦石9.61萬噸,生產金剛石10萬克拉。水源地設在平邑縣水溝。1975年12月開始地面工程建設和露采准備,1980年5月正式開采「勝利Ⅰ號」,並停止了「紅旗1號」的開采。鑒於國內尚無金剛石成熟的選礦經驗,二期工程還建設了年產金剛石2萬克拉無介質混級自磨礦試驗選廠,進行選礦試驗研究,以相互對比,求得最佳選礦流程。在「勝利Ⅰ號」初采階段中,由於新設備初次運轉,操作技能生疏,至使金剛石破碎率達80%,金剛石回收率不足50%,資源浪費嚴重。礦山及時採取限產研究選礦方案,雖有所改進,但收效不大。
3.5.2 「勝利Ⅰ號」岩管開採的技術條件
(1)水文地質條件
「勝利Ⅰ號」岩管區周圍為丘陵地形,基岩大部裸露,僅岩管北側溝谷底部有砂礫層和粘土層覆蓋,厚度1~10米,有少量淺層孔隙水。金伯利岩和周圍的花崗質岩石,節理裂隙發育,上部風化層部分被泥質或高嶺土質充填,透水性差,裂隙水不多。礦床開采受天然降水影響,露天采坑是接受天然降水的集水漏斗,對露天采礦作業構成危害,還能通過岩石原生節理和爆破裂隙向深部滲透,成為地下開採的主要防範對象。此外,礦區勘探期間施工鑽孔百餘個,封孔質量不高,有可能溝通各種裂隙,形成局部儲水空間,引發短時局部突水。
礦區周圍地表水動態變化受季節的控制,補給源來自大氣降水,排泄受地形影響,向北東方向流出。岩管北側小河汛期最大日流量9272.34立方米,持續時間8小時左右,而後逐漸減少,呈涓涓細流,冬春季節基本無水。
露天開采期間采坑日涌水量變化於183~274立方米,地下水滲透系數0.074米/日,未發生過長期積水現象。
綜合以上特徵,本區水文地質條件屬簡單型。
(2)工程地質條件
礦區內岩石類型比較簡單,礦石類型主要為斑狀金伯利岩和金伯利角礫岩,斑狀結構、角礫狀或塊狀構造,硬度5~6級,裂隙不多。礦床圍岩均為晚太古代片麻狀中粗粒石英閃長岩,岩性均一,岩石硬度6~7級,常發育北西向片麻理和劈理。在岩管東部和南部可見小型斷裂,斷裂結構面比較緊密。在大管南北邊緣局部地段和小管南部,岩性比較破碎,易發生崩塌,存在安全隱患。礦床開采工程地質條件屬中等偏簡單類型。
(3)環境地質條件
礦區位於中國東部地震高發區——沂沭斷裂帶西側70千米的蒙山斷塊凸起中心地帶,地質基礎牢固。礦區南北外側分別有蒙山、新泰-垛庄兩大北西向斷裂帶,礦區東西兩鄰中新生代構造和岩漿活動比較活躍。1668年郯城大地震,蒙陰受其影響,有強烈震感,此前有記錄以來蒙陰未發生過有感地震。礦區距居民地0.2千米以上,無大面積植被和農田,礦山開采不會對周圍自然環境產生明顯破壞。礦山選礦廠和生活區主要建在岩管600米以外的山坡地帶,選礦過程不產生有毒、污染等物質,對環境亦不會造成危害。礦山年排廢石和選礦尾砂約5720立方米,主要排放在選礦廠西南山溝內。「勝利Ⅰ號」開采環境條件相對簡單。
3.5.3 礦石加工技術性能
(1)礦石的物理性質
礦石為各種類型金伯利岩,其中斑狀金伯利岩類佔50%,金伯利角礫岩約40%,金伯利岩化角礫岩約10%。礦石主要組成礦物有蛇紋石、金雲母和長石、石英等,均屬比重小於2.6的輕礦物,只有副礦物磁鐵礦、鉻鐵礦、磷灰石、鈣鈦礦、鎂鋁榴石、金剛石等比重較大,其含量不足岩石總量的3%。金伯利岩風化厚度5米左右,向深部礦石顏色由黃綠色變成深綠色。地表或淺部礦石較鬆散,向深部比較完整,裂隙較少。礦石硬度5.5~6級,受打擊或磨擦易發生破碎,加工比較方便。>+16毫米原礦粒度>90%。礦石鬆散系數1.53~1.96,礦石平均比重2.53。
礦體圍岩為晚太古代石英閃長岩,片麻狀構造,中粗粒結構;岩石硬度6~7級,節理裂隙發育;在礦體邊緣局部地段有寬約0.5米的蝕變破碎帶,土化嚴重,容易崩塌。
(2)金剛石的物理性質
金剛石具有一些獨特的物理性質,據此可將金剛石從金伯利岩中分離出來。金剛石比重3.5,與金伯利岩造岩礦物或圍岩礦物(比重2.5~2.7)有較大比重差,可採取重力分選的方法予以分離;金剛石表面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親油性,可用油選和粒浮的方法選取;金剛石具有螢光性,在X光下常發生較強的天藍色螢光,明顯區別於磷灰石、鋯石、方解石的紫色散射螢光。金剛石硬度極大,達10級,可承受極大的靜壓力,但受沖擊力有限,可用硬介質磨礦,不宜重力打擊,尤其大顆粒金剛石往往有原生裂紋,受打擊後易發生破碎。
金伯利岩中金剛石粒度差別很大,從>16毫米到<0.5毫米都有,大的少,小的多,顆粒越大,價值越高,往往有原生裂紋,易發生破碎,因此完整地保護大顆粒金剛石是選礦的優先要求,應採取先選後碎、分級選別的方法選取。
3.5.4 「勝利Ⅰ號」岩管開采方案
(1)礦區范圍
「勝利Ⅰ號」岩管行政區劃屬蒙陰縣聯城鎮王村。岩管周圍為丘陵區,地面標高240~288米,南部地勢較高,基岩裸露,向北漸次低下,溝谷小河有少量表土覆蓋。
建材「七○一礦」首建於1966年8月,1987年設立采礦權,幾經變更、延續,現持有國土資源部頒發的采礦權證。礦區由11個拐點圈定,面積0.0895平方千米,開采深度由+260米至-40米(圖3-44)。
圖3-44 「勝利Ⅰ號」岩管采礦權范圍圖
圖3-45 「勝利Ⅰ號」岩管露天采坑
(2)露天開采
「勝利Ⅰ號」岩管自1969年9月發現後,經過4年的勘探,於1972年12月提交了地質勘探報告,對垂深600米以上礦段,提交金剛石工業儲量和遠景儲量×××萬克拉。
在礦床勘探後期,即著手籌備「勝利Ⅰ號」採掘工程。依據建材部非金屬礦山設計院蘇州分院編制的開發方案,對岩管100米以上礦段實施露天開采(圖3-45)。采坑邊坡設七個台階,檯面寬度3米,階坡75°,運輸平台寬度6米。采坑上部30米階高5~10米,下部70米階高15米,開采最終邊坡角45°,露天采坑境界剝采比為6.0。開采使用十米沖擊鑽鑿岩爆破,1立方米鏟車裝岩,10噸自卸汽車坑內螺旋式線路穿轉運輸方案。1972年12月動工,清理采礦現場,整修堆碴場地,建設選礦廠,並調試設備。1975年11月開始剝離圍岩,並部分採掘礦石,1980年5月正式露天開采。礦石由汽車直接送達岩管西側選礦廠進入粗碎流程,圍岩送到岩管東南山溝堆碴場。經約14年的採掘,形成東西長330米,南北寬230米,深100米的漏斗形露天采坑。1992年,礦山依據采坑採掘條件,又延深開采10米,到達深110米(標高+150米),於1993年到達露采極限。露天開采期間共動用礦石儲量量×××萬噸,金剛石儲量×××萬克拉,選礦回收金剛石106.22萬克拉,儲量利用率74.16%。
(3)地下開采
在露天開採到極限後,由於種種原因未能立即啟動地下開采工程。幾經轉折,直到與加拿大CDC公司合作組建「蒙陰戴蒙金剛石有限公司」引進外資後,才於1994年2月開始露天轉地下開采准備工作。
岩管+150米以下礦段開采可行性研究報告,是中國建築材料工業規劃院於1993年12月編制的,由武漢工業大學非金屬礦研究設計所在1994年12月編制了「蒙陰戴蒙金剛石有限公司」露天轉地下工程初步設計,設計開采深度為190米(+150~-40米)。該礦段有礦石×××萬噸,金剛石儲量×××萬克拉,礦石平均品位661.95毫克/立方米,設計年產金剛石10萬克拉。採用側翼對角式開拓,主副井均為斜井。主斜井位於岩管西側的選礦廠內,傾角25°,垂深312米,長度728米;副斜井位於岩管東南側鑽石博物館院內,傾角30°,垂深170米,長度340米。采礦選用無底柱分段崩落法,階段高度50米,分段高度10米。1999年12月地下開采工程開始,2002年9月主斜井到達垂深170米(+90米標高)工作面,形成生產能力,並正式出礦。
露天采坑底部留有厚20米的保護頂,地下開采礦段實際深度為170米(標高+130米至-40米)。根據礦段高度,開采分四個階段作業,每一階段高度為50米;一個階段分成5個分段,每一分段高度為10米,小段高度5米。每一階段都採用工程鑽進行開采勘探,揭露礦體邊界,查明礦體斷面面積,了解采礦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而後由上而下,合理布置采礦區、落礦區。至2010年底采深到200米(+60米標高)。地下開采階段動用礦石儲量××萬千噸,金剛石儲量××萬克拉。由於後期丟尾粒度加大,選礦回收金剛石為58.75萬克拉,儲量利用率61.61%。
從1975年開始露天采礦,至2010年底到達+60米標高,「勝利Ⅰ號」岩管累計動用礦石儲量量×××千噸,金剛石儲量×××萬克拉。其中采出礦石量1759.6千噸,金剛石206.21萬克拉;損失礦石量228.9千噸,金剛石46.62萬克拉。礦山實際采礦回收率為88.49%,累計選礦回收金剛石164.77萬克拉,選礦回收率為80%,金剛石儲量利用率69.06%(表3-27)。
表3-27 「勝利Ⅰ號」礦山開采狀況統計表
3.5.5 「勝利Ⅰ號」岩管的選礦工作
(1)選礦流程
根據前述金伯利岩和金剛石物理性質,參考並吸取礦床勘探期間的選礦方案,「勝利Ⅰ號」岩管的開采選礦工藝採取多段破碎、分階段選別、細碎選礦和磨礦再選礦的選礦流程;選用篩分、跳汰、搖床、油選、光選、鏡下手選等方法提取金剛石,以有利於保護大顆粒金剛石,提高金剛石回收率,減少破碎率。
(2)礦石入選粒度
根據礦山多年生產工序,礦石入選粒度上限為25毫米,丟尾粒度<0.2毫米。供料原礦粒度為300毫米,粗度破碎比300/80=3.75,中度破碎比80/25=3.2。基本採用三段破碎、二段磨礦、三階段選別,二個選別循環流程(圖3-46)。
圖3-46 勝利Ⅰ號金剛石選礦工藝流程圖
原礦採用三段破碎:人工破碎,給礦200~300毫米,排礦<120毫米;二段破碎,給礦<120毫米,排礦<40毫米;三段破碎,給礦<40毫米,排礦<16毫米。
跳汰:給礦16毫米,排礦<8毫米。
光選(-16+8毫米):給礦<16毫米,排礦<8毫米;(-8+4毫米)200×75毫米。
對輥:給礦<8毫米,排礦<4毫米。
磨礦:一段磨礦為各級跳汰尾礦,給礦粒度-4+2毫米、-2+0.5毫米;二段磨礦為精選循環中各選別作業的尾礦,給礦粒度-4+0.5毫米。
棒磨:給礦為二段磨礦礦石,排礦-0.2毫米。
選擇性磨礦,採用圓筒托輥磨礦,目的是將粒浮精選中的脈石磨成泥漿排除。
跳汰、搖床選礦:按礦物比重不同,採用動態分選:跳汰分-16+4、-8+4、-4+2、-2+0.5、+0.5-0.2毫米等級,搖床分-1+0.5、+0.5-0.2毫米等選別。
油選、粒浮:利用金剛石的親油性、疏水性特徵,採用-4+2、-2+0.2毫米動態分選。
光選:利用金剛石的螢光性,進行X光動態分選,入選粒度分別為-8+4、-4+2、-2+1、-1+0.2毫米等。
(3)礦石入選品位
「勝利Ⅰ號」岩管礦石品位普遍較高,一般為752~838毫克/立方米。礦石入選品位為各種類型礦石綜合品位,遠高於礦區勘探時選定的最低工業品位30毫克/立方米,故各種礦石不加區分直接入選。
(4)金剛石選礦質量
「勝利Ⅰ號」選礦廠自1972年正式投產以來,經歷了近40年摸索改進。金剛石回收率由初建時的44%,提高到77.8%,近年已基本穩定在80%左右;金剛石機械破碎也由當初的30%~40%降低至25%以下;拋尾品位由初期的平均193毫克/立方米降至162毫克/立方米左右。
經過40年的選礦生產,尤其是2003年以來,對選礦流程中磨礦工序進行多次調整改進,使金剛石選礦成品率有了較大的提高。近年來,由於國內外市場金剛石原料的短缺,金剛石用途的不斷擴大和金剛石加工技術的改進,對金剛石工業品級的劃分也更趨細化,使資源得以更加充分地利用。根據現行的商業標准,「勝利Ⅰ號」岩管生產的金剛石工業品級較地質勘探報告有了較大的提高,尤其是碎粒級金剛石由當初的80%降至35%左右,相應的裝飾品級由0.2%提升至11%,工業級也由15%增至45%(表3-28),從而使礦山經濟效益得到較大的提高。
表3-28 「勝利Ⅰ號」金剛石產品工業品級劃分表(%)
自「勝利Ⅰ號」岩管投入開采至2010年,累計采出礦石1759.6千噸,共選獲金剛石1647713克拉,其中9%~11%屬裝飾品級,45%~55%屬工業級,35%左右屬碎粒級。較大顆粒的金剛石及較高品級金剛石較前有所提高,共選獲>20克拉金剛石百餘顆,其中蒙山系列大金剛石5顆(表3-29,圖3-47)。
表3-29 「勝利Ⅰ號」岩管選獲的大金剛石統計表
圖3-47 從「勝利Ⅰ號」岩管采出的金剛石
鑒於現有金剛石選礦流程的碎礦功能和磨礦材質不夠完善,容易造成金剛石人為破碎,使選礦成品中次生破碎率居高不下,常年維持在21%~28%左右,這就有可能造成大顆粒變成小顆粒,小顆粒變成<0.2毫米而流失,出現大顆粒金剛石產率不高和高品級金剛石含量較少的局面,使實際尾砂中金剛石含量達到162毫克/立方米。據近幾年生產統計資料,10克拉以上金剛石年產率僅5~7顆,大於5毫米的金剛石平均佔5.74%,而小於3毫米的金剛石佔78.44%(表3-30),且金剛石破碎率高達35%左右,從而大大降低了金剛石的品級。從2003年起,選礦丟尾粒度由0.2毫米增大至3毫米,雖降低了選礦能耗,增加了大金剛石產率,但降低了金剛石選礦回收率,使實際回收金剛石僅占原礦品位的21.56%,將近80%的金剛石被丟掉了,嚴重影響到金剛石的產量和經濟效益,造成資源的浪費,這是與我國當前金剛石資源嚴重不足,礦山礦石短缺的局面不相稱的。今後還需改進選礦工藝,提高金剛石回收利用率。
表3-30 2003年「勝利Ⅰ號」選獲金剛石粒度統計表
3.5.6 金剛石生產經濟效益
(1)金剛石生產能力
建材「七○一礦」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現代化金剛石礦山,設計年處理礦石86.5千噸,年產金剛石10萬克拉。由於選礦工序尚不完整,金剛石次生破碎率較高,自投產以來,一直未能滿負荷運轉,長時期限制產能、研究改進選礦工藝。1975~1980年產量較高,達到6.52~7.01萬克拉,此後年產量控制在5萬克拉左右。進入地下開采以後,受生產條件的限制,產量一般維持在3.5萬克拉。從1972年至2010年,共采出礦石1759.6千噸,選獲金剛石164.7萬克拉,平均年產量為4.33萬克拉。
(2)金剛石生產成本
隨著金剛石生產條件的改變,選礦技能的提高,建材「七○一礦」金剛石生產成本逐步降低。露天開采階段,選礦流程處於實驗磨合時期,操作人員技能生疏,生產管理到位率較低,致使生產成本較高,1978~1980年為116.37~127.72元/克拉。而後逐步調整選礦工藝,改進生產組織,節能挖潛,至1990~2003年,除去大於10克拉金剛石以外,一般金剛石單位生產成本降到95~100元/克拉。2003年以後,金剛石拋尾粒度調整為3毫米,進一步降低了成本,現在金剛石單位生產成本為80元左右。
(3)金剛石銷售
隨著國內金剛石用途的細化,尤其是高品級金剛石的短缺,對金剛石品級劃分標准較前有較大的改進,更趨實用化。建材「七○一礦」生產的金剛石60%以上屬無色透明的「純鑽」,具有很大的市場效益。除了少數大於10克拉金剛石單獨論質銷售外,其餘大部分出口到比利時、印度、美國和中國香港等地。一般工業級和碎粒級金剛石平均銷售價格為400~500元/克拉。15%~20%的金剛石銷往廣州、上海等地的珠寶商,主要用於加工首飾和金剛石工具。2007年該礦成立「蒙陰鑽石有限公司」,每年自留約200克拉金剛石製作鑽戒等商品,自產自銷。
(4)礦山資產及相關產業
建材「七○一礦」從1966年建礦以來,走過艱難曲折的過程。建礦初期,由於缺乏生產和管理經驗,經濟效益不高,一直不能滿負荷運行。1972年12月,下放山東省臨沂地區建委,長時期處於低水平生產狀態,1980年2月更名為「蒙陰金剛石礦」。1985年5月,金剛石產品由國家包銷改為自產自銷,年產量下降三萬克拉左右。由於一直延續老舊的選礦工藝,金剛石破碎率一直在高位徘徊,選成產品質量不高,缺乏競爭力,礦山缺乏活力。1988年9月,經臨沂行署批准,又恢復建材「七○一礦」名稱。1993年礦山露采已達極限,轉入地下開采急需大量資金,經礦山多番努力,將礦山由臨沂行署轉歸中國非金屬礦工業(集團)總公司。1994年2月,成功與加拿大CDC在香港注冊的VVS1有限責任公司簽署合作合同,引進外資350萬美元,組建「蒙陰戴蒙金剛石有限公司」。1999年12月開始了露天轉地下工程建設,於在2001年7月轉入地下開采。經近四十年的開采,作業面已深達200餘米,資源儲備減少,開采難度增大,各種設備已嚴重老化,急需更新改造,礦山正在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
建材七○一礦第一期工程從1966年開始,到1980年9月開采「紅旗1號」岩管為止,總投資967.5萬元。第二期工程從1972年1月開始籌備,1975年2月正式投產,開采「勝利Ⅰ號」岩管,總投資2828.2萬元。目前礦山佔地1763畝,建築面積18.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6533.9萬元,企業凈資產6233.9萬元,為國家大(二)型礦山。企業現有職工188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26人,是我國當前唯一在產的金剛石礦山,也是我國金剛石貢獻率最大的企業。40年來,共生產金剛石164萬余克拉,部分緩解了我國金剛石嚴重不足的局面。
圖3-48 「勝利Ⅰ號」岩管開采現狀圖
「勝利Ⅰ號」岩管經山東省地質礦產局第七地質隊歷時四年的地質勘探,於1972年12月提交了600米以上(+260~-340米)礦段金剛石資源儲量×××萬克拉。至2010年,經建材七○一礦近40年的露天開采和地下開采,已深達200米,累計動用儲量×××萬克拉,岩管儲量利用量已達54.4%。至此,岩管開發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現已進入岩管根部相的下部,斷面面積在縮小,礦石品位在下降,地質勘探程度在降低,對岩管深部形態和礦石品級狀況了解較差。目前地下作業日漸困難,正面臨礦石不夠吃,選礦廠開工不足,經濟效益下滑的局面,亟待新的資源補充(圖3-48)。
2007年,七○一礦合資成立蒙山鑽石有限公司,開展金剛石產品營銷和加工,生產金剛石工具、裝飾品等,年營業額逐步加大,成為礦山經濟新的增長點,從以前單一的礦山開采模式發展成為集礦山開發、設計加工、品牌營銷為一體的新型企業,從而使七○一礦金剛石開發經營石走向一條品牌化、規模化、社會化的道路(圖3-49)。
2005年,依託礦山露天采礦遺址,建成國家礦山公園——山東沂蒙鑽石國家礦山公園。這是我國首批,也是山東省唯一的礦山公園。公園以「普及地質科學、治理礦山環境,保護和利用礦山」為主題,以「弘揚鑽石文化,打造精品旅遊,帶動相關產業」為目標,建設AAAAA級旅遊景區。公園總面積約30平方千米,共設國內外金剛石透視、鑽石展覽、礦坑探秘、鑽石加工展銷、休閑度假等十大區域,56個景點。至2008年,計劃第一期工程投資1.6億元的采坑整修,鑽石博物館及園區主場地建設已基本完成,並開始對外科普、旅遊服務(圖3-50)。
目前礦山各部分積極有序地運轉,全礦職工正在開展岩管深部勘查找礦,拓展金剛石資源儲備,調整生產組織,改進選礦工藝,提高操作技能,開展金剛石精加工,為力爭實現礦山企業新的發展目標而奮斗。
圖3-49 蒙山鑽石有限公司部分鑽飾產品
圖3-50 山東沂蒙鑽石國家礦山公園
③ 山東省新泰市泉溝鎮真的要規劃嗎具體細節誰知道。
土管局會對規劃暫時保密、這你應該知道為啥
④ 深圳市恆新泰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抄市恆新泰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03月12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建築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建築裝修裝飾工程,水電安裝工程(不含輸電、供電、受電電力設施的安裝、維修和試驗),地基與基礎工程,土石方工程,建築防水工程,公路工程,鋼結構工程,消防設施工程,建築幕牆工程,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園林古建築工程,體育場地設施工程,投資興辦實業(具體項目另行申報),建築材料的購銷,在合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權范圍內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取得資質證書後方可經營),國內貿易(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在登記前須經批準的項目除外)等。
法定代表人:趙育忠
成立時間:2010-03-12
注冊資本:128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710454318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五和社區永香路一巷5號A座2樓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