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留學生在美國學建築設計怎麼樣 就業前景如何
美行思遠國際藝術教育建議
1、獲得正規的教育
美國排名前100的專業院校有64所設立了建築版學專業,權百分之九十的學校都獲得了NCARB的認證。通過不同年限的學習,就可以獲得相應的MASTER和PHD學位。比如:如果本科階段以及獲得了建築學學士,那麼只需要研讀March II的一年半到兩年的學習即可;如果本科是學習其他例如設計,景觀,城市規劃等專業的學生,即需要研究March I的三年的專業學習才能獲得MASTER Degree。
2、畢業後,學生們要在建築師事務所工作2-3年,進行助理建築師實踐。
與國內不同,這里的助理建築師工作同樣需要申請人按照NCARB助理建築師工作實踐認證要求,由2名資深注冊建築師確認和推薦,完成申請手續,待拿到助理建築師實踐工作認證之後,方具備申請注冊建築師的條件。
⑵ 建築設計師在美國大概是什麼層次的工作
建築學是工程和管理學的集合,培養學生將客戶的設想和要求轉變為具體的細節,並且通過多種環節和過程完成工作的能力。建築專業不僅涉及到建築物的外形、內部結構、使用材料等建築物的整體和細節設計,也包括建築物周邊環境的景觀設計等。這是一個公認的、入讀門檻較高的專業,申請人需要提供設計作品,此專業有4年制,也有5年制,讀5年制能夠較快的獲得從業執照。
需具備的基礎知識和條件:數學、物理、美術、人文、計算機、財政;藝術想像力、創造力思維,人際交流、組織管理能力,合作精神,書面及口頭交流能力。
就業:就業市場十分有限,主要職業為建築師、企業管理人員。大學本科畢業生工作4年可參加執照考試,通過考試後成為注冊建築師,碩士畢業生工作兩年即可參加考試。不少畢業生自行開業尋找客戶,較容易以最低的成本進行運作,以度過畢業初期的就業經驗空白期。
升級與發展:建築學碩士(美國大學的建築學院一般設在工學院以外,是獨立的學院。雖然建築專業的錄取門檻較高,但畢業生的起薪較低。隨著工齡與經驗的增加,薪水增長較快。建築不同於民用工程和土木建築工程,建築師主要考慮建築體的功能、外觀、結構,而土木建築和民用工程師更多地考慮使用何種鋼筋、幾號水泥等結構力學方面的問題。建築師一般要與民用工程師和建造工程師合作完成項目)
我想以上信息可以給樓主一個關於「建築設計師」側面的輪廓,希望對你有用。
⑶ 國外建築設計師多嗎歐美建築行業應該接近飽和了吧,他們怎麼發展嗎
確實,工作不好找,待遇與我們這邊不太忙的設計師相當。以美國為例,研究生畢業能找工作的比例是1:3,2/3的人是必須回國,沒有找工作的機會,1/3的人是可以去求職,但不一定找得到。
⑷ 國內外建築發展研究概況及發展趨勢
智能建築——未來建築發展趨勢
摘要:本文作者提出智能建築是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尤其是本世紀末,信息科學技術及電子計算機的發展,成為智能建築產生與發展的重要支柱。建築業 從未經歷過象今天這樣的重大沖擊,可以預見智能建築將成為建築革命的先聲,成為21世紀的重要產業部門,並進而帶動其它行業的發展,乃至成為一個國家科學技術與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也是未來建築的重要標志。
關鍵詞:智能建築 信息化 社會背景 網路 智能化 人性化 舒適 信息服務 安全 服務
1.智能建築的基礎
信息技術使人們的生產、生活等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表現在:(1)電子商業的出現,包括網上信息服務、電子購物、電子銀行和金融服務、網上攻讀學位;(2)管理工作的變化;(3) 製造業和經濟活動全球化。有了Internet,一個新設備可以在美國設計,中國印刷,俄羅斯製造。
作為人居住和活動場所的建築物要適應信息化帶來的變化,智能建築的產生和發展是必然趨勢。智能建築是通過配置建築物內的各個子系統,以綜合布線為基礎,以計算機網路為橋梁 ,全面實現對通信系統、建築物內各種設備(空調、共熱、給排水、變配電、照明、電梯、 消防、公共安全等)的綜合管理。所有這些,從技術上也為智能建築的產業起到技術上的支撐作用。
2.智能建築的社會背景
20世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導致產業結構的深刻變化。據日本對各職業的分類,就業人口從事第三產業的職業人數,1955年時,為100萬人,占就業總勞動人數的26%;1985年時,為 2800萬人,占就業總勞動人數的47%.這表明一個從工業社會中脫胎而出的、新型的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資源成為社會生產的一種主要資源,成為人類生存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信息產業的產值成為國民生產總值的主要部分,因而它是一個國家產業,甚至是全球性產業,帶有明顯的獨立和交融特性。
1957年,在美國從事技術、管理、職員等辦公室工作的白領人員首次超過藍領人員。1974年到1984年,美國辦公室工作效率增加4%,而同期工業增加100%,農業增加200%.同時辦公費 用卻以15%速度遞增。另一方面,白領階層的增加,人們對辦公環境的好壞也愈加重視。依 賴於大量享有高薪的辦公人員提供服務而運行的經濟,無法承受辦公費用高漲而功率低的狀態 .這一矛盾必然要由適用於信息化社會的手段來處理。智能建築的產生為解決這一問題展開了廣闊前景,尤其是其通信及辦公自動化系統,大大提高了辦公效率。
80年代以後,由於高技術的沖擊,給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帶來了活力,同時也面臨著基礎設施落後和獎金匱乏等問題,這就出現了一些原來由政府投資的交通、通信等項目,向民間和國外開放,出現了「建築—經營—轉讓」即所謂BOT方式。1984年美日通信和電信業開始 改革並全面開放、大幅度自由化。尤其是90年代冷戰結束,大批高技術軍工企業實現「軍轉民」,使得信息技術市場上出現如火如荼的競爭格局。所有這些都為信息社會的完善和智能建築的出現創造了社會條件。
3.智能建築的概念及其發展
在信息社會中,人們對於現代建築的概念也在發生變化,傳統建築提供的服務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和工作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智能大廈(Intelligent Building,以下簡單稱IB)的出現,使得一幢幢樓就變成一個小社會,其內部有眾多的小公司,各種商業的生活行為要求數以兆計的信息和控制指令進出整座大廈。IB把建築物的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等基本要 素以及它們之間內在聯系進行優化組合,從而提供一個投資合理、高效、舒適、便利的環境 .由於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信息化,「智能大廈」這一術語逐漸在建築業流行起來,在國內的樓宇建設中正流行一股「智能化」的熱潮。許多房地產商在廣告宣傳時,將其大名必冠以「 智能化」或「5A甲級智能大廈」。但大廈的「智能化」並不僅僅是建設一個簡單的綜合布線系統,更不是時髦的頭銜能隨便加在自己頭上。我們必須對智能大廈有一個全面、綜合、深入的認識,這對於設計者、使用者乃至發展商都是非常重要的。
3.1 智能大廈的沿革。IB的發展史,是一個從監控到管理的發展過程,也是樓宇設備監控的演變史。早期的超高層大樓一般設備非常多,諸如空調系統、給排水系統、變配電系統、保安系統、消防系統、停車場系統等各種專業系統同時共存。操作和控制這些系統,僅靠中央臨近室很難實現。80年代,微電腦技術的崛起再加上信號傳統技術的進步,基本上實現了所有設備都可以顯示於大樓內的中央監控室,並且較容易地進行操作和管理,從而提高了效率 . 1984年,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市將一幢舊金融大廈進行了改造,建成了稱之為(City Pl ace)的大廈(如圖1),從此誕生了世界公認的第一座智能大廈。它是時代發展和國際競爭的產物;為了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各高科技公司,紛紛建成或改建具有高科技裝備的高科技 大樓(HI-Tech.Building),如美國國家安全局和五角大樓等;同時,高科技公司為了增強自身的九應變能力,也對辦公或研究環境進行了創新和改進。日本第一次引進智能大樓的概念 在1984年的夏天,近十年來建成了野村證券大廈、安田大廈、KDD通信大廈、NEC總公司大樓 、ARK森大樓、本田青山大樓。日本是對IB進行全面的綜合研究並提出有關理論和進行實踐的最具代表性的國家之一。1995年底日本還成立了國家智能建築專業委員會。據有關估測 ,美國的智能大廈將超萬幢,日本和泰國新建大廈中的60%為智能大廈。美國也宣稱1995年 以後要大幅度增加智能大廈的比例。中國的第一座智能大廈被認為是北京的發展大廈。此後 ,相繼建成了一批准智能大廈如深圳的地王大廈、北京西客站等,上海證券大廈其智能建築的全部弱電工程由美國一家工程公司承包。
總之,進入90年代以後,智能大廈蓬勃發展,步美、日之後塵,法國、瑞典,英國等歐洲國家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智能大廈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
3.2 智能大廈的內涵與體系結構。(1)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智能大廈研究機構」對IB的定義 :「智能大廈是人們通過對建築物的四個基本要素—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及其內在關聯的最優化分析,提供一個投資合理、效率又高的舒適、溫馨、便利的環境。」(2)美國智能建學會(AIBI,American Intelligent Building Institute)定義「智能建築」是將結構 、系統、服務、運營及其相互聯系全面綜合,並達到最佳組合,所獲得的高效率、高功能與舒適性的大樓。(3)日本的建築學界強調IB就是高功能大樓,是方便有效地利用現代信息與通信設備,並利用樓宇自動化技術,具有高度綜合管理功能的大樓。(4)新加坡規定IB必須有三個條件:一是具有保安、消防與環境控制等先進的自動控制系統,以及自動調節大廈的溫度、濕度、燈光等參數的各種設施,以創造舒適安全的環境;二是具有良好的通信網路設施,使數據在大廈內進行流通;三是提供足夠的對外通信設施與能力。(5)我們的認識:IB 是以建築為平台,利用系統集成方法,將智能型計算機、通信及信息技術與建築藝術有機結合,通過對設備的自動監控,對信息資源的管理和對使用者的信息服務及其與建築的優化組合,所獲得的投資合理,適合信息社會需要並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適、便利和靈活更具人情化的建築物。
3.3 建築物的運作綜合智能化通常由五個方面組成:
A、建築功能運作自動化。大型建築物的運作包含有多種功能系統,如水、電、熱力、空調、通訊等等。他們又各有特色,如水又分為生活用水、生活污水、生活熱水、生產污水、消防用水、生活及生產廢水處理與循環使用、生產及生活污水的處理等。而這些對一座建築物來說要實現自動控制就十分復雜。所以智能的概念是替人來做出最佳方案並完成其運行。B、建築物的節能運作。智能建築的另一使命是降低建築物各類設備的能耗,延長其使用壽命,提高效率,減少管理人員,求取更高的經濟效率。C、通信自動化。利用電信網路、衛星電視和計算機互聯網路為大廈提供現代化的信息傳遞手段。D、辦公自動化。E、安全保衛自動化。通過各種攝像、各種感觸探測器進行信號採集、分析、處理,並經由機電一體化的設備進行控制保護。
概括地講,IB是由建築、CA、OA、BA等四種系統所構成,將它們進行有機性的整和後,以便對辦公室的業務處理提供各種高度化的機能,從而達到經濟性、機能性、可靠性及安全性的目標。CA、OA與BA系統共同組成了大樓的頭腦與神經系統,而建築系統為三系統的軀體,同時亦為大樓居住者的活動空間。智能建築是人、信息和工作環境的智慧結合,是建立在建築設計、行為科學、信息科學、環境科學、社會工程學、系統工程學、人類工程學等各類理論學科之上的交叉應用。智能建築將成為未來時代建築的標志。
⑸ 美國留學建築學專業未來就業怎麼樣
畢業後,學生們要在建築師事務所工作2-3年,進行助理建築師實踐。與國內不同,這里的助理建築師工作同樣需要申請人按照NCARB助理建築師工作實踐認證要求,由2名資深注冊建築師確認和推薦,完成申請手續,待拿到助理建築師實踐工作認證之後,方具備申請注冊建築師的條件。
異常嚴格的教育和實習就會淘汰掉大部分人,所以存活到最後拿到License的人都是鶴立雞群了,之後的高薪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⑹ 請問建築設計在美國前景好嗎 好找工作嗎 德國怎麼樣 謝謝
我感覺還是蠻不錯了,國外的建築設計注重創新和思想的東西,在老外的事專務所里,屬往往能學到很多東西,他們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往往能啟發你。不過項目都不多,但十分注重質量。
中國的建築市場遠比外國的大,項目也多,不過大部分做設計都有抄襲的嫌疑,有點批量生產的味道,所以沒有那麼多時間去自己設計一個東西,在國內設計院大部分情況下,一個項目催的很急,可是很奇怪,建築師們卻往往能如期完成任務。在國外,建築設計更多的偏向做藝術,國內,讓人感慨啊,那是做生意
⑺ 美國建築學就業前景怎麼樣
你好,
這個專業相對來說還是非常好就業的,關鍵是需要看你學到什麼程度了,如果你真的有真才實學的話就業不是問題。
⑻ 建築設計國內外差距在哪裡
□仕偉 近年來,中國建築設計界有功底有業績的建築設計師不斷涌現,設計作品也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好評。遺憾的是,目前中國很多的大型項目還是被外國設計公司包攬,包括一些省市級的地方項目也是如此,而國內的設計公司僅僅是為這些建築項目做施工圖。是什麼原因造成令人遺憾的現狀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緣於國內外設計師的專業化水平之間的差距。 每個設計公司在談到公司理念的時候都會提到「專業化」,專業化的含義是指設計公司和設計人員對某一領域具備多少專業知識,以及對該業態的研發水平和為客戶提供全程的策劃設計,全方位的服務的能力。國外的設計公司一般會從項目的前期咨詢開始進入,然後進入專業設計過程,還要設計項目管理及工程顧問服務,甚至對工程材料的選擇、施工技術的要求都為客戶提出主導意見,以此來完成一體化的專業服務。而目前國內的大多數設計公司還只是停留在設計環節上的優勢,前期的策劃營銷咨詢和後期服務方面還很薄弱。 國外設計企業的設計理念、專業化技術、市場運作能力都明顯領先於國內的設計公司。近年來,國內的一些設計公司也充分意識到了傳統模式的限制,如何發展專業化也成為管理者不斷探討的課題。目前國內設計行業最大的困擾在於方案設計缺乏創新,施工圖設計比拼價格,設計人員的激情確少認可,公司經營應付生產。 目前還有一個運作機制的區別就是,國外的設計公司很少有大型的綜合性公司,大多數都是中小型規模但是專業性很強的事務所,裡面可能只有幾個建築設計師,不同的事務所根據自己的定位和特長確定自己的產品線。比如國外設計公司拿到一個項目後,會挑選自己最擅長的那部分去做,不具備優勢的專業設計部分,則會分包給其他的專業事務所。國外設計公司普遍認為,設計公司的競爭力一般不取決於公司規模,而取決於公司的創意,以及對該產品的研發能力。與國外公司小而精相比,我國的設計公司現在還存在著大而全的特點,在承接工程的類別上什麼業態都做,很難保證在整個工程涉及到的各個方面都能做到最好,造成方案特色不明顯,即使只做施工圖設計也缺乏設計經驗,拿承接的工程做實驗,難免出現各種技術問題。
⑼ 簡述美國現代設計的發展
美國現代設計學派的形成,是由於在二次大戰前後從歐洲和全世界匯集了一大批的現代設計師,而且在設計風格上形成了一個在20世紀50年代佔主流趨勢的有機設計風格;在傢具設計人才的教育方面有克蘭布魯克(Cranbrook)藝術學院和羅得島設計學院等著名設計大學;在媒體上有《室內設計》、《工業設計》等一批設計類雜志作傳播;在設計作品的展覽與收藏方面會有紐約現代藝術設計博物館作推廣;在傢具博覽會方面有世界著名的高點國際傢具展覽作支撐。
美國的現代工業設計的形成源於20世紀30年代初的經濟大蕭條時代。在這個經濟大危機時代,美國資本家為了商業利益而不是使用者利益,或者說通過設計來有意識地刺激消費,每年推出許多新產品,設計變成了企業生存最基本的經濟支撐原則。有目的地使商品報廢,只追求流行新款式,而促成產品和設計短壽命,就是消費品設計。一直到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美國工業才被迫重新考慮設計倫理。
在二戰期間,美國人已悄然開始了對新時代傢具及材料的研究和設計工作。二戰後,一大批為逃離戰爭而來的歐洲包豪斯的建築師和設計師在美國找到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的廣闊天地。美國現代傢具在20世紀50年代迅速崛起,引領世界傢具設計潮流。同時,隨著美國工業,尤其是航空工業、塑料和有機化學工業的迅速發展,傢具可以使用的材料有了進一步的擴展,在新材料的發掘和應用上出現了一場革命性的變革。
20世紀40~50年代,美國的設計主流是在包豪斯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主義。其核心是功能主義,強調實用物品的美應由其實用性和對於材料、結構的真實體現來確定。與戰前歐洲包豪斯空想的現代主義不同,戰後的美國現代主義已深入到了廣泛的工業生產領域,體現在許多工業產品上。隨著經濟的復興,西方在20世紀50年代進入了消費時代,現代主義也開始脫離戰前刻板、幾何化的模式,並與戰後新技術、新材料相結合,形成了一種成熟的工業設計美學,由現代主義走向"當代主義"。
在推動將功能主義作為美國現代設計美學的努力中,最重要、最富有成效的手段之一,是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設計競賽。現代藝術博物館與部分有志於現代設計的廠商合作,舉辦了幾次設計競賽,以促進低成本傢具、燈具、染織品、娛樂設施及其它用品的設計,並在現代技術基礎上創造出一種自然形式的現代風格。競賽中的獲獎產品被投入生產,並在全國各地銷售。這種出自低成本產品競賽並在20世紀50年代以"優良設計"為特點的風格,十分適於戰後住宅較小的生活空間。這種簡潔無裝飾的風格,可以用合理的價格批量生產,特別是傢具輕巧而移動方便,有的還具有多功能,並對新的塑料材料和聯接技術進行了成功的探索。
如果說包豪斯給美國帶來了現代設計新思想,那麼沙里寧的克蘭布魯克(Cranbrook)藝術學院則是培養美國現代傢具設計人才的搖籃。芬蘭建築師埃利爾·沙里寧(Eliel Saarinen)(老沙里寧)1923年移居美國,並於1940年創辦了這所藝術設計學院,而美國現代傢具設計大師中,查爾斯和蕾·伊默斯(Charles and Ray Eames)、埃羅·沙里寧(Eero Saarinen)、哈里·貝爾托亞(Harry Bertoia)和喬治·尼爾遜(George Nelson)等都曾經學習工作於克蘭布魯克學院。與包豪斯不同的是,克蘭布魯克迴避了現代主義的某些教條,鼓勵多學科的自由交流,將北歐功能主義設計風格與現代主義風格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並在現代工業產品和傢具設計教育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學院進一步發展了包豪斯的現代設計教育思想,完善了設計與技術相結合的教育、生產與研究一體化教學機制。由查爾斯o伊默斯領導的設計系長期扮演了美國傢具設計領袖的角色,美國的兩大國際傢具集團--諾爾公司(Knoll)和米勒公司(Miller)也成為該系的長期傢具設計合作夥伴,創造了"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成功典範。
另一所是創建於1877年羅得島設計學院,這是一所在美國名列前茅且享譽全球的著名設計大學。學院的辦學理念是:致力於設計和藝術人才的培養。提升大眾藝術教育、商業和產品的水平。傢具設計系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原創傢具設計能力,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強調工藝與美術、傳統與創新、美學與功能的統一。在教學特色方面,將設計、手工藝、美術、建築、工業技術和藝術理論融於一體;在課程內容方面,將最新的科技、文化、藝術、經濟、市場的發展趨勢進行整合,以建築學、工業設計為基礎,進行傢具設計領域的研究和實踐。除了注重於傳統手工藝傢具的製造之外,更加註重現代生活方式、環境變化、社會進步對傢具設計、傢具材料、傢具工藝和傢具理論以及傢具功能帶來的影響。
每年兩屆(四月/十月)的美國高點國際傢具博覽會是全世界著名的三大國際傢具博覽會之一。與此同時,高點市不僅是一個展覽中心,也是一個家居設計中心,不少廠家在高點市設立了自己的設計部門,一方面有利於了解設計的潮流,也有利於展示其最新的設計。高點市所在的北卡羅萊納州是美國的傢具業基地,這里的室內設計專業的學術活動也較活躍。兩個主要的設計師行業組織--美國室內設計師協會和國際室內設計師協會,都有定期的學術活動,後者每兩個月一次學術沙龍,邀請有關專家做學術報告並進行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