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建築企業戰略管理的過程。
美國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曾提出:「聯盟是指企業間進行長期合作,它超越了正常市場交易,但又未達到合並的程度……,無需擴大企業規模而可以擴展企業市場邊界。」對戰略聯盟出現的原因,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做出了解釋。交易成本的視角。新制度主義經濟學家威廉姆森認為,把不同性質的交易與相應的規制結構(企業、關系締約及市場)相配合能節省交易費用。他提出當交易重復發生以及對交易所作投資屬專用性或混合性時,關系合約和雙邊治理就會流行。可見,交易成本理論認為戰略聯盟是交易費用最小化下對市場和科層組織的替代,決策范圍由製造或購買決策擴展到製造、購買或者聯盟決策。基於資源的視角。資源基礎論認為公司是一組資源的集合,通過有效配置資源來獲得競爭優勢。戰略聯盟為公司獲得其它公司有價值的資源提供了合法途徑。Ramanathan和Thomas認為,為了把握住發展機會,當所需關鍵資源被不同公司擁有並且這些資源同擁有者的其它資源不可分割時,戰略聯盟將會出現。可見,基於資源的視角對戰略聯盟動機的解釋是:為了獲取其他公司有價值的資源。外部環境——能力的觀點。該理論認為企業和企業聯盟是管理一組能力的不同形式;外部環境決定企業取得成功所須具備的能力,如果企業不具備這一能力,它將尋求聯盟。外部環境由復雜性和變化速度來衡量,高復雜性要求高專業化,較快的環境變化要求較高的柔性化能力。企業組成戰略聯盟既能提高專業化程度,發揮核心能力,又能利用聯盟帶來的「緩沖」機制及時應對外界變化,以保持企業競爭優勢。基於知識的觀點。企業知識理論認為,企業是特定知識的集合體,企業當前知識存量決定的知識結構決定了企業發現未來機會、配置資源的方法以及企業的知識積累,企業所掌握的知識是競爭優勢的根本來源。筆者認為,組織知識的形成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企業內部從個人、團體再到組織知識的轉變,是企業內部成員共享知識的過程,即分散的個人知識的一體化;另一種是企業從外部獲取知識,如向同行、供應商、客戶學習。戰略聯盟的出現為企業更有效獲取其他企業的知識提供了機會,是企業外部學習的平台。雖然通過一般市場交易也可實現知識在企業間流動,但企業間戰略聯盟被普遍視為知識傳遞和形成網路知識的有效方式從基於知識的規制結構理論中,可發現聯盟產生的知識原因。該理論對企業發展三個階段所採用的主要企業模式進行了比較。從19世紀英國產權型企業模式,到20世紀美國管理型企業模式,再到日本合作型企業模式。外部環境變化促成了這一演變過程,而它正是企業內部知識共享范圍不斷擴大的過程。在環境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劇增的今天,突破企業組織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界限,在更大范圍內實現知識共享,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戰略聯盟正是實現這一更大范圍知識共享的有效途徑。綜上所述,不難發現這樣一個由外及里的認識過程:組成戰略聯盟能節省交易費用,對方掌握了更有價值的資源且該資源可通過聯盟以較低成本獲得,而更有價值的資源背後隱含的是獲得和運用資源的能力,而能力是知識發揮作用的表現。戰略聯盟的動因可歸結為:搭建企業向外部學習的平台,從中獲取聯盟夥伴的知識以擴大企業自身的知識范圍,提高企業競爭力。當然,戰略聯盟的形成有的是為了贏得標准之爭,但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根本來源,在通過內部知識共享形成一定的企業知識之外,通過與外部其他組織組建戰略聯盟獲取外部知識,已成為企業一項重要戰略選擇。知識聯盟是未來戰略聯盟發展的主流趨勢。知識聯盟的構建聯盟雙方在合作中相互學習,各自的知識發生簡單聚合和動態碰撞,產生新知識。AndrewC.Inkpen提出聯盟活動能形成以下三種類型的知識:有關聯盟構建和管理的知識;聯盟一方在聯盟中獲得的知識並不能用於自身原來的業務,而是為了在聯盟運作中實現己方知識與對方知識更好的融合;聯盟所帶來的知識能夠被參與聯盟的企業用來提高自身(聯盟活動之外)的運作能力。不難發現,第三種知識對企業帶來的效益較前兩種要更大。選擇合適的戰略夥伴。考慮知識的協同作用及目標的協調性。合適的戰略夥伴要具備本企業無法通過其他方式得到但又十分有價值、能與己方知識產生協同作用的特有知識。這涉及到企業組建聯盟之前對對方知識的識別及評估能力。此外須明確對方短期與長期合作目標,找到雙方的契合點,這是聯盟發展的共同基礎和動力。構築信任。聯盟雙方是相互獨立企業,但在聯盟中卻要共同決策,由此帶來道德風險和機會主義,出現信任危機。同時知識共享需要雙方以開放態度進行有效溝通,信任是其中的基礎。可以說信任是聯盟成敗的關鍵。結盟前雙方較好的合作關系能促進結盟後雙方的信任,隨著聯盟發展中良性互動的增多,信任也逐漸增強。建立有效溝通機制。顯性知識可通過電子網路、工作文檔等渠道實現快速流動。而聯盟中大量有價值的知識是隱性的,人員互動是有效的傳播途徑,如母公司派考察團到合資企業參觀,聯盟雙方均派高層到合資企業主持工作等。動態調整。隨著聯盟成長及外部環境變化,聯盟雙方的知識不斷增長,對聯盟知識重要性的評估會發生變化,從而對結盟形式、合作內容乃至是否繼續結盟做出調整。知識聯盟對我國企業的啟示我國企業聯盟動因過於膚淺。我國企業過分注重規模擴張,導致固定資產投資多、資金周轉不足、能力停滯不前。並不是任何產業的企業通過規模的簡單擴展就能產生規模經濟。價格聯盟、銷售聯盟等低層次聯盟較多,知識型聯盟較少。獲取外部知識的意識薄弱,學習能力差。縱觀很多中外合資企業,雙方在市場、資金、技術、產品上的特有知識互補是結盟的初衷,然而很多合資企業最終被外方獨資所取代。從戰略聯盟的知識本質不難發現,中方在聯盟中缺乏獲取對方技術、管理等特有知識的意識,知識積累速度過慢,而外方則通過聯盟很快學到了有關我國的市場運作知識,這種獲取知識能力的差異是造成聯盟瓦解的根本原因。對競爭的態度過於保守,沒有形成從零和博弈到正和博弈的思維轉換。知識經濟及全球化的到來已使企業競爭模式發生了根本變化:競爭已不再是單個企業間的競爭而是企業聯盟間的競爭。我國企業須採取競爭態度,跨越企業邊界在更大范圍內擴展自身能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
B. 三、 試舉例說明改革開放極大的推動了我國建築業的發展
清華大學房地產金融創新與資本戰略董事長研修班 項目介紹 : 一個7 年前開啟中國房地產高端培訓序幕,現在依然健康運行的學習項目; 一個經過 1800 多名房地產總裁全程驗證, 100 多位專家、學者、教授精英千錘百煉的高端課程; 一個催生 2000 多個項目創意實施,激發 5000 億產業資本聚涌的夢想舞台; 一個凝聚中國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美國等全球房地產資質教育資源,中國房地產總裁的動態終身學習系統…… 我們是:中國房地產總裁高端經營管理課程的研發者、創新者; 中國房地產總裁教育培訓產業的開拓者、領導者; 全球房地產企業經營管理智慧的整合者,傳播者。 七年一劍, 百年清華精神 鑄就「中國房地產高端教育項目首選品牌」 房地產總裁的六大能力指標 : ☆ 房地產產業規律的敏銳判斷能力 ☆ 房地產項目管理系統把控能力 ☆ 房地產公司治理的科學運作能力 ☆ 房地產資本運營的整合創新能力 ☆ 房地產品牌文化的塑造傳承能力 ☆ 房地產卓越領導的自塑提升能力 教學體系——千錘百煉的二代課程 ● 公共基礎篇: ◇ 《房地產經濟學》《城市規劃管理》《房地產金融學》《房地產經營管理概論》《房地產法律與宏觀調控》等 8 門遠程自修課程; ◇ 6 次月度沙龍與名人對話,一次年度專題峰會。 ● 核心專業篇:《房地產消費心理研究與項目定位》《房地產項目管理》《房地產營銷企劃與管理》《房地產物業管理》《房地產公司戰略運營與公司治理》《房地產公司組織構架與流程再造》《房地產公司人力資本投資與管理》《房地產公司財務管理與成本控制》《房地產投融資管理》《房地產資本運營與金融創新》《房地產建築文化與品牌塑造》《城市規劃與社區文化》等十二門房地產經營管理必須課 ● 素質提升篇:《領導藝術》,《創新管理》,《決策博弈》,《知識管理》等房地產卓越 領導素質提升課程 「清華大學—房地產—教授會」——全球房地產高端教育資源整合中心 100 多名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以及新加坡,加拿大,美國著名 高校的教授專家及業界精英。主授房地產產業形態研究,項目系統運營,公司科學治理,金融創新,品牌建設等三十門房地產精品課程。 2006 年度,教授會與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合作出版「清華大學房地產經營管理系列教程」 24 本;拍攝 VCD 教學片 100 余集。引進「香港模式」「美國模式」系列高端研修課程。作為總裁學員導師團,指導學員論文撰寫答辯。「教授會」將致力全球房地產優質教育資源的系統整合研究創新工作。 「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清華房地產總裁商會」——中國房地產業創新的新生力量 2003年在海南博鰲成立,已有會員1800多人,目前已發展成為全國工商聯最大的房地產團體分會。「商會」下設「金融投資委員會」「建築工程委員會」「咨詢顧問委員會」「教育與人才開發委員會」「法律事物委員會」等專業委員會。整體推動會員及其企業專業人才培養,終身學習平台建設,項目顧問及管理咨詢,上下游產業資源整合,項目投資與合作,國際投融資平台搭建等服務工作的開展。三年來,共促進跨班級,跨區域,跨行業合作300餘項,深入100多個二三線城市進行區域招商合作,定期組織與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美國等國際財團的對話與交流—正在成為推動中國房地產業進程的創新力量。 招生對象 房地產、建築、裝飾、裝修企業總裁、副總裁及高級經理;房地產代理推廣機構(經紀、企劃、物業、評估、中介)高級經理;准備進軍房地產界的企業經營者及高級管理者;政府計劃、建設、開發、國土規劃、房管等相關部門領導及高級管理者
C. 什麼是企業管理,我國建築企業管理的任務是什麼
什麼是管理
管理是決策、計劃、組織、執行、控制的過程。
管理的目的是效率和效益。管理的核心是人。
管理的真諦是聚合企業的各類資源,充分運用管理的功能,以最優的投入獲得最佳的回報,以實現企業既定目標。
企業管理的內容:1、計劃管理 通過預測、規劃、預算、決策等手段,把企業的經濟活動有效地圍繞總目標的要求組織起來。計劃管理體現了目標管理。 2、組織管理 建立組織結構,規定職務或職位,明確責權關系,以使組織中的成員互相協作配合、共同勞動,有效實現組織目標 3、物資管理 對企業所需的各種生產資料進行有計劃的組織采購、供應、保管、節約使用和綜合利用等。 4、質量管理 對企業的生產成果進行監督、考查和檢驗。 5、成本管理 圍繞企業所有費用的發生和產品成本的形成進行成本預測、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 6、財務管理 對企業的財務活動包括固定資金、流動資金、專用基金、盈利等的形成、分配和使用進行管理。 7、勞動人事管理 對企業經濟活動中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的勞動和人事進行全面計劃、統一組織、系統控制、靈活調節。8、營銷管理。是企業對產品的定價、促銷和分銷的管理。9、團隊管理。指在一個組織中,依成員工作性質、能力組成各種部門,參與組織各項決定和解決問題等事務,以提高組織生產力和達成組織目標10、企業文化管理。是指企業文化的梳理、凝練、深植、提升。是在企業文化的引領下,匹配公司戰略、人力資源、生產、經營、營銷等等管理條線、管理模塊。
建築企業管理方法
1.1、為了規范建築施工的各項審批程序,完善建築施工的監督管理。
1.2、盡量杜絕施工過程中產生浪費,嚴肅處理施工過後存在工程質量的隱患。
2、適用范圍
2.1、本制度適用於公司所有建築施工和建築隊。
3、職責
3.1、行政部負責此制度的制訂;施工申請單位要進行材料和用工的監管,以及施工後質量的監管。
3.2、施工申請單位和建築主管負責對其施工的質量進行驗收,總經理負責此制度的核定。 、 4、細則
4.1、工程施工審批流程
4.1.1、各線、各部門對本線、本部門所要施工的工程進行立項,場長或者部門負責人寫出書面的《施工申請》 ,交行政部審核,行政部再交總經理核定;
4.1.2、行政部根據總經理核定的《施工申請》,安排相關建築施工人員到施工現場考察,考 察人員對施工項目做出正確合理的評估與工程預算書,將工程預算書交建築主管初 審,建築主管初審後交行政部審核,行政部審核後工程金額 3000 元(含人工)以下的,行政部直接轉采購部采購原材料;工程金額超過3000 元及以上的交總經理核定,行政部再根據總經理核定後的工程預算書,讓建築主管寫《材料請購單》,行政部簽字後轉采購部安排原材料的采購;
4.1.3、如需外包或者內包,都要在行政部的組織下簽訂《工程承包、承建合同》 ,經公司和工程承包方、承建方雙方意向達成一致,雙方在合同書上簽字蓋章各執一份,《工程 承包、承建合同》上必須要有施工步驟、材料明細及質量要求。
4.2、原材料簽收流程
4.2.1、建築材料采購回來後,先把材料送到倉庫,由倉管負責按照《采購單》或《材料請、購單》或《工程承包、承建合同》對比無誤後再與送貨單進行對照驗收,包括數量的清點、立方數的測量、質量的初檢,驗收合格後倉管在送貨單上簽字,以防多送或少送;如果是不好搬運的材料,須要直接送到施工申請單位的工地上,倉管員可以同建築主管一同到工地上,卸貨後進行清點數量並驗收。 建築材料送到施工工地後,由施工申請單位負責人驗收並簽字;最後由建築工程施工工頭簽字。
4.2.2、有些材料由建築施工包工頭負責采購,對這一塊的材料的監管工作由施工所在地 、 的負責人進行驗收,驗收前必須核對《工程承包、承建合同》上的材料明細。施工申請負 責人對包工頭采購回來的材料,必須逐一清點核對驗收其數量、質量、規格、型號等,驗 收 OK 再在收貨單上簽名,並監督所采購的材料存放、保管以及用之於計劃施工工程上。 如果有剩,須要告知行政部,以對剩餘材料進行合理安排。
4.2.3、采購部采購回來的原材料,必須由建築主管簽收,建築主管負責對來料的數量、質 量、顏色、質地、品種、規格、型號等進行全面的驗收,各項指標 OK 建築主管簽字 PASS。
4.3、施工工程質量的監管
4.3.1、建築主管把好施工質量的第一關,建築主管必須隨時跟進施工工程的進度、質量, 必須保證工程的交期的同時,必須嚴格把關工程質量,按照國家建築施工的相關標准進行 驗收公正質量,絕對不允許「豆腐渣工程」「二道水工程」出現在公司。
4.3.2、申請施工使用單位和各線場長對工程質量的監管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施工過 程中,要隨時跟進工程的進度,隨時高度關注工程的質量,發現建築隊施工有違規操作、 偷工減料、欺瞞謊報等違規違紀行為時,必須立即上報行政部,並立即勒令其停止工程施工。
4.3.3、建築主管和申請施工部門負責人都要盡到責任和義務,確保所購回的原材料完全用 、 之於預算的工程,並保證原材料不丟失、不挪用、不替換。
4.3.4、建築施工完成後,建築主管和申請施工部門負責人都要對該工程進行工程質量驗收, 、 驗收合格 OK 後,建築主管和場長在工程驗收單上簽字。
4.3.5、如果施工工程的工期較長,則每周禮拜一承包方、承建方的負責人要按時將原材料 采購單、工程施工登記單(必須都要有建築主管和申請施工部門負責人的簽字)交行政部審 批,不得無故拖延、推遲審批時間,無故拖延、推遲一天,扣除工程款的 1%,以此類推。
4.3.6、在工程完工後 1—6 個月內,建築主管和施工申請單位負責人要對該工程進行工程質 量的跟蹤調查信息反饋,如發現有工程不合格的現象應該立即上報行政部,由行政部到現 場進行實地考察做出評估結論,如需返工,由行政部負責通知原工程施工人員進行返工, 並按照原定合同協議條款,按照合同條文承擔責任或者按後 5.5 的內容進行處罰。
5、公司建築隊的管理細則
為了更好地利用好公司的資源,提高建築隊的管理水平,現做出如下的規定:
5.1、作息管理
每天早上 8:30 前,建築主管必須到辦公室行政部進行人員安排登記,主要有當天有 幾人工作,每一位人員安排在那裡工作,工作的內容是什麼。如果有變動需打電話通知行政部,且第二天早上必須在登記本上更改變動情況。
5.2、工程項目的計劃 建築主管必須把每一項工程做好計劃,主要包括設計和施工方案,計劃材料明細,施工進度明細,施工總用工工時(包括大工、小工、電工等) 。
5.3、作業管理
每位工人必須完成當天建築主管安排的最低工作量,必須准時上下班,請假必須經建 築主管同意後方可離開,不能隨意離開施工工地。建築主管每天不能有超時超負荷強迫員 工加班,如果有加班必須上報行政部。作業過程中必須做好安全措施,有安全隱患必須立 即排除,以確保安全施工順利進行。
5.4 工程質量監管 驗收同上 4.3 內容。
5.5 工程中違紀處理
5.5.1 出勤考勤方面:如果未按照公司相關規定正常上下班,如果有提前 5 分下班者,一經發現記建築主管批評一次(10 元)/人*人數;5 分鍾至 30 分鍾警告一次(20 元)/人* 人數;30 分鍾以上記小過一次(50 元)/人*人數,且當天半天不給員工記任何工時。如 果是請假,則必須要有請假條,建築主管必須要在登記本上進行登記,如果登記本上有出 勤,而實際上沒有出勤或未在安排的工地上上班,則按大過一次(100 元)/人*人數,對 建築主管進行處罰;如果上午上班而下午請假,建築主管必須打電話告知行政部或者到辦 公室的登記本上進行記錄,否則按大過一次(100 元)/人*人數,如果當月考勤表上記有 上班,而實際該員工當天未上班,則按該員工的日薪雙倍工資對建築主管進行處罰。
5.5.2 工程進度方面:建築主管必須跟進施工進度,計劃必須要合理,並且要管理好施工工 時,必須同工程計劃的總工時一致,如果超時太多,必須要寫施工超時報告,如果未有正 當理由,跟據實際超工工時結合項目總工時,適當地進行處罰。
5.5.3 工程材料和質量方面:建築主管必須管理好工程材料和質量,材料如果丟失,建築主 管必須照材料的購買價進行賠償;一旦有「豆腐渣工程」「二道水工程」 、 ,建築主管必須承 擔全面的責任;「豆腐渣工程」具體處罰以工程的總造價的 80%進行處罰, 「二道水工程」 按返工費用的 100%進行處罰。
D. 我國建築業發展情況、規模、領域、問題、需求
對建築業現狀的剖析及其未來的預測 建築業分為「狹義建築業」和「廣義建築業」,狹義建築業主要包括建築產品的生產(即施工)活動,廣義的建築業則涵蓋了建築產品的生產以及與建築生產有關的所有的服務內容,包括規劃、勘察、設計、建築材料與成品及半成品的生產、施工及安裝,建成環境的運營、維護及管理,以及相關的咨詢和中介服務等等,反映了建築業整個經濟活動空間。文中所談的建築業是狹義建築業。其實,無論是狹義還是廣義,建築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不可避免地具有宏觀經濟形勢相關性和政策敏感性,這決定了建築企業在制定戰略的時候,會密切關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動態及各項經濟指標。各項數據表明,未來幾年裡—— 建築業發展前景廣闊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一直呈高速增長態勢,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6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為10.9%,全年增幅預計不低於10%。而且,從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狀況來看,我國的工業生產、建築、零售銷售等基本面情況總體保持良好,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未來幾年繼續快速增長的潛力很強。據專家預測,截至2010年的未來幾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有望超過官方制定的7.5%的目標。根據我國未來固定資產投資的狀況,對未來建築行業需求總量做出的預測是:到2010年,建築業總產值(營業額)預計將超過90000億元,年均增長7%,建築業增加值將達到15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8%,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左右。具體說來,未來建築業熱點將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鐵路建設。「十一五」期間將是中國大規模鐵路建設時期,鐵路部門計劃續轉和新安排建設項目達200多個,其中客運專線項目28個,建設總投資12500億元人民幣。今年作為「十一五」的第一年,鐵路建設已經呈現出如火如荼的局面。據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國完成鐵路基本建設投資621.9億元,同比增長1.9倍。其中鐵路基建大中型項目完成投資613.64億元,同比增長2倍。可以預見,我國鐵路新一輪大規模建設即將展開,隨著鐵路投資的放開,以及參與鐵路建設項目資質限制的松動,鐵路建設市場將成為建築企業另一個充滿機遇的細分行業市場。 公路建設。按照交通部已經確定的公路水路交通發展2020年以前的具體目標和本世紀中葉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公路基本形成由國道主幹線和國家重點公路組成的骨架公路網,建成東、中部地區高速公路網和西部地區八條省際間公路通道,45個公路主樞紐和96個國家公路樞紐;到2010年,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20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萬多公里;到2020年,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250多萬公里,高速公路達到7萬公里以上。因此,未來10-20年,應是我國路橋建設持續、穩定發展的時期。 城市軌道建設。據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城市軌道交通專業委員會完成的報告顯示,現在我國已經進入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新時期。目前,在國內40多座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已經有30多座城市開展了城市快速軌道的建設或建設前期工作,約有14個大城市上報城市軌道交通網規劃方案,擬規劃建設55條線路,長約1500公里,總投資5000億元。在「十一五」規劃中,未來全國特大城市的地鐵和輕軌通車里程將超過1500km,投資總額超過2000億元。 水運港口建設。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港口、特別是沿海港口建設,一直保持著一個較快的發展趨勢。今年,各地按照「十一五」規劃的港口建設相繼開工,呈現出一片港口建設熱潮,而且投資規模都以百億元、千億元人民幣計算,水運港口建設方面逐漸呈現出建設規模大,投入資金豐富等特點。據了解,未來5年,交通部將進一步拓展資金渠道,擴大水運建設資金規模,加大對長江航道和內河港口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大規模的水運港口建設,以及對現有碼頭泊位的大型化、專業化改造,將為建築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遇和市場。 城市建設。首先,從城市化率來看,目前我國城市化率只有31%,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根據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和中國人口增長的綜合分析,可以預測,未來20年內,中國城市化水平將提高到60%左右,這意味著城市化率每年需提高約1.5個百分點。其次,從我國城市的功能分區看,我國目前很多城市的功能分區並不合理,為了使城市土地價值最大化,必將對功能區重新劃分,而這將導致現在很大一批城市住房資源的重新優化配置,很多需要配套和重建。 房地產。近兩年,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國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房地產投資增速過猛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過熱的購房需求有所降溫,但從投資總量上看,房地產市場的建設需求仍是建築行業企業應重點關注的細分行業市場之一。參照我們過去二十餘年居民收入增長速度以及住房改造速度,2020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可能達到35平方米,即平均每戶現有城鎮居民還要增加10平方米多。因此,可以大膽斷言,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盡管房地產商可能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但房地產業將處於穩定發展的黃金時期。 能源建設和能源調度工程。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能源不足的矛盾已經顯現,未來包括火電、水電、核電在內的能源建設仍將持續,水、電、氣等的能源調度工程也將全面展開並繼續投入。同時,「十一五」規劃將進一步加大國內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力度,積極開發水電,加快發展核電,鼓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積極穩妥地開展國際能源資源合作,積極利用國際能源市場增加和保障供應,以保障「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 除了上述種種之外,高速的經濟增長態勢及「十一五」期間國家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還會更多建築市場熱點,例如冶金、化工、電子工程等等。未來幾年,施工企業將會在建築大舞台上一展英姿,大顯身手。 建築業廣闊的發展前景,為從業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然而,要想在時代舞台大顯身手,還需要正視——
E. 我國建築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建築業主要受宏觀經濟增長及固定資產投資等因素所驅動。受國內宏觀經濟調控影響,短期內建築業增長有所放緩,但從長期看,在國內城市化進程加速以及國際承包業務逐漸成熟的大背景下,我國建築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近期行業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建築業屬於充分競爭行業。受宏觀調控、建材價格上漲及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短期內建築業成本呈上升趨勢,盈利能力將有所下降。
關注細分的鐵路建設行業。中國經濟總量龐大,行業發展不均衡。
盡管國家從宏觀總量層面實施經濟調控,但對於那些總體發展落後於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瓶頸行業,國家將會加大政策扶持。從目前看,我國鐵路運輸及鐵路基礎設施不足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加大鐵路基礎設施建設是國家「十一五」規劃的重點內容。
行業主要風險因素。原材料價格上漲、經濟增長放緩、通貨膨脹、國際金融危機、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以及人民幣升值因素將對公司利潤增長帶來負面影響。
一、建築業發展前景廣闊(一)宏觀經濟和固定資產投資是行業發展的首要驅動因素國民經濟高速增長對建築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從2002年以來,我國建築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始終保持在5%以上。建築業總產值從1985年的675.10億元增加到2006年的50,019億元;增加值由1980年的195.5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14,014億元。
(1)國內GDP每增加10個億,可以拉動建築業總產值2.399億元。
我們對1995年—2007年的GDP與建築業的總產值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建築業與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高度相關,相關度達0.9985。回歸分析顯示,國內GDP每增加10個億,可以拉動建築業總產值2.399億元。
(2)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基本決定了建築業的國內市場規模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7,413.91億元,比上年增長25%。建築業總產值在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拉動下,也出現了較大增長。
我們同樣採用1995年—2007年的數據,以FAI作為解釋變數,建築業總產值為被解釋量,兩者的散點圖,兩個變數之間存在比較明顯的線性關系,其決定系數為0.989。回歸分析表明,FAI每增加10個億,可以拉動建築業總產值4.3億元。
根據我國未來固定資產投資的狀況,對未來建築行業需求總量做出的預測是:到2010年,建築業總產值(營業額)預計將超過90,000億元,年均增長7%,建築業增加值將達到15,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8%,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左右。
(二)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化是行業發展的具體驅動力量
(1)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從國際經驗來看,發展中國家在步入發達國家的征途中,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化是發展的必經階段。通常來看,大多數發達國家基本要經歷將近30年的建設時期才基本形成相對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我國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從1990年代中後期才真正開始,按照30年乃至40年的平均建設周期來看,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僅僅處於建設中前期階段。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甚至更大。據世界銀行數據分析,我國目前無論是公路還是鐵路通車里程,距離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尚有較大距離,即便與其他亞洲發展中國家相比也有差距,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將是土木工程建築業業的主要市場之一。「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中,中央政府將計劃投入3.8萬億人民幣用於交通基建投資,比「十五」期間增長73%。
(2)房地產建築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逐步推進,「住宅產業化」的進程也大大加快。據研究,中國的城市化率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將拉動GDP增長兩個點以上,同時增加1600萬城鎮人口。如果按人均20平方米計算,將新增住宅需求3.2億平方米。
預計中國城市化率加速增長期將持續到2020年,屆時中國城鎮人口將占總人口的65%。
與現有城市人口相比,意味著未來10年內將有1.6億左右的增新城市人口,其所帶來的住宅、交通、公用建築等基礎設施的需求無比巨大。
近兩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國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房地產投資增速過猛勢頭得到初步遏制,但從投資總量上看,房地產市場的建設需求仍是土木建築行業的主要市場。
二、建築業近期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一)經濟增長步伐放緩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步伐放緩,能源、糧食等初級產品的價格不斷上漲,外部經濟環境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一季度國家統計數據顯示,國內生產總值(GDP)61,491億元,同比增長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穩中有升,增速為25.9%,同比加快0.6個百分點,但目前宏觀調控政策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改變,固定資產投資過熱的局面得到進一步改善,固定投資增速將會逐步放緩。1-4月,我國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697億元,同比增長21.0%,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保持。我國出口3,059億美元,增長21.4%,同比回落6.4個百分點,實現貿易順差414億美元,同比減少49億美元。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所減弱。數據顯示,「三駕馬車」對經濟拉動作用有所降低,我國宏觀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已經開始顯現。現階段我國經濟工作的重點仍然是通過雙緊縮的宏觀調控政策限制投資過熱和通貨膨脹。
(二)成本上升給建築企業盈利能力帶來變數
(1)建築材料價格持續上漲
2007年10月份開始,鋼材的價格持續上漲。2008年2月份以來,鐵礦石漲價65%,建築鋼材價格較2007年漲幅明顯。受雪災的影響,我國今年前兩個月累計水泥產量為1.4億噸,同比下降2.80%,供給的減少導致水泥價格的上漲。2008年,我國建築原材料上漲的局面不斷加劇,春節以來國內建築材料的漲幅普遍在20%- 40%左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較去年同期增長8.2%,漲幅比去年同期加快5.4個百分點,連續第五個月創下三年以來的月度新高。其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上漲9.2%,汽油、柴油、原煤價格分別上漲11.0%、11.8%、24.1%,能源價格漲幅突出。煤炭成本約占水泥生產成本的40%- 50%,鐵礦石和煤炭構成了建築鋼材生產的主要成本,而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的提高,使建築材料價格漲幅不斷增加。
(2)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
隨著建築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建築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加大了對建設工程安全方面的監管力度,進一步完善了安全生產法規和技術標准等相關制度的建設,使建築業的勞動力成本有所上升。2008年新的《勞動法》開始實施,增加了建築企業用工的隱性成本。
2007年,我國經濟進入通貨膨脹的上升通道,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4.8%,漲幅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物價增長、通脹水平提高必然帶動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
(3)建築企業議價能力較低,成本上漲必將減少行業利潤。
建築企業施工總成本中原材料約佔50%-60%,人工成本約佔5%-10%,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建築企業成本大幅上升,對於建築行業利潤有很大影響。雖然目前開口合同在建築行業佔主流地位,建築企業有一定的二次議價能力,但建築業的上游建材行業具有較強的成本轉嫁能力,而作為建築業下游的基礎設施、房地產等行業具有很強的議價能力,生存在兩者之間的建築企業,其利潤降低將成為不爭的事實。
三、鐵路建設行業機會凸顯
(一)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不平衡
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腳步不斷加快,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建設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進入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時代,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更是成為發展重點。
上世紀80-90年代,我國借鑒美國交通運輸發展模式,將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列為發展的重點,而對鐵路建設投資相對不足,我國人均鐵路里程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鐵路運力明顯不足。為了解決我國鐵路建設滯後的問題,國家加大了鐵路投資力度,使我國鐵路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黃金發展階段。
(二)「十一五」期間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加大
在「十一五」規劃中,國家對交通基礎設施投資高達3.8萬億,比「十五」期間增長73%。
「十一五」期間,鐵道部的投資預算為1.25萬億,相當於「十五」計劃的四倍多。《鐵路「十一五」規劃》提出,將新建17,000公里鐵路線,包括7,000公里客運鐵路專線;將8,000公里現有鐵路升級提速;將15,000公里鐵路線升級為電氣化鐵路;將國內高速鐵路線的總里程延長到20,000公里以上;到2010年底,將國內鐵路網路的營業總里程延長到90,000公里。
(三)鐵路建設投資規模將有所提高
我國鐵路建設投資規模空前高漲,2006年我國鐵路完成基本建設投資1,552.75億元,較2005年增長76.4%,2007年完成的鐵路基本建設投資高達1,772.1億元,較2006年增長14.1%。
我國鐵路投資規模在2005-2006年快速增長後,投資增速有所減緩。
按照《鐵路「十一五」規劃》目標,2006-2010年,我國鐵路投資12,500億,年均投資2,500億,當前我國鐵路投資規模與「十一五」發展規劃要求仍有一定差距。2008年初鐵道部披露,今年我國鐵路全年計劃完成基本建設投資3,000億元,新線鋪軌4,415公里,復線鋪軌3,405公里。雖然相關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鐵路投資增速有所減緩,但未來幾年鐵路投資規模仍將保持穩步增長,隨著我國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的發展,鐵路投資資金不足的局面將逐步得到改善,鐵路建設高速發展的局面仍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