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設計 > 高層剪力牆建築施工中的技術管理要點

高層剪力牆建築施工中的技術管理要點

發布時間:2021-03-12 09:22:59

❶ 多高層建築的施工技術難點與管理模式探討

難點1——結構系統
由於超高層建築結構的特殊性,建築內部的樑柱將會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結構設計中要考慮異形柱的使用,特別是在超高層住宅戶型設計中,充分全面考慮樑柱的影響、規避及利用是設計的難點。
對於結構設計來講,按照建築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築高度的不同以及擬建場地的抗震設防烈度以經濟、合理、安全、可靠的設計原則,選擇相應的結構體系,一般分為六大類:框架結構體系、剪力牆結構體系、框架-剪力牆結構體系、框-筒結構體系、筒中筒結構體系、束筒結構體系。
90年代以來,除上述結構體系得到廣泛應用外,多筒體結構、帶加強層的框架-筒體結構、連體結構、巨型結構、懸挑結構、錯層結構等也逐漸在工程中採用。
進入90年代後,由於我國鋼材產量的增加,鋼結構、鋼-混凝土混合結構逐漸採用。如金茂大廈、地王大廈都是鋼-混凝土混合結構。此外,型鋼混凝土結構和鋼管混凝土結構在高層建築中也正在得到廣泛應用。高層建築結構採用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斷提高,從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級發展。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在高層建築的梁、板結構中廣泛應用。鋼材的強度等級也不斷提高。
高層和超高層建築在結構設計中除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代號RC)外,還採用型鋼混凝土結構(代號SRC),鋼管混凝土結構(代號CFS)和全鋼結構(代號S或SS)。
建築高度100m,柱網為8.4m,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採用框架-剪力牆或框-筒結構體系較為經濟合理,這種結構體系的剪力牆或筒體是很好的抗側力構件,常常承擔了大部分的風載和地震荷載產生的水平側力,總體剛度大,側移小,且滿足玻璃幕牆的外裝飾要求。
超高層建築的樓板和屋蓋具有很大的平面剛度,是豎向鋼柱與剪力牆或筒體的平面抗側力構件,同時使鋼柱與各豎向構件(剪力牆或筒體)起到變形協調作用。
一般鋼結構建築物的樓板和屋蓋,都採用軋制的壓型鋼板加現澆鋼筋混凝土(簡稱鋼承混凝土)樓板和屋蓋,厚度一般不小於150mm。目前在設計鋼承混凝土樓板和屋蓋時沒有考慮鋼承混凝土樓板和屋蓋與鋼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對於板底呈波形的計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認為計算繁瑣,就按平板計算,這樣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鋼梁的用鋼量。
如果採用鋼梁與鋼承混凝土樓板共同作用,簡稱MST組合梁,只要計算正確,配筋合理,栓釘可靠,則可以節約樓層和屋蓋鋼梁的用鋼量20%左右,而且不需對鋼梁進行穩定驗算。
難點2——垂直交通設計
超高層建築,核心筒的設計需平衡採光、節能、易於維護、減少公攤、不同業態核心筒上下統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築設計的難點之一。
高層建築與其他建築之間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它有一個垂直交通和管道設備集中在一起的、在結構體系中又起著重要作用的「核」。而這個「核」也恰恰在形態構成上舉足輕重,決定著高層建築的空間構成模式。
隨著高層建築建設的發展、高度的增加和技術的進步,在高層建築的設計過程中,逐漸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內核」空間構成模式。
1.內核式:中央核心筒布局
在建築處理上,為了爭取盡量寬敞的使用空間,希望將電梯、樓梯、設備用房及衛生間、茶爐間等服務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間占據最佳的採光位置,力求視線良好、交通便捷。在結構方面,隨著筒體結構概念的出現、高度的增加,也希望能有一個剛度更強的筒來承受剪力和抗扭。
在建築的中央部分,有意識地利用那些功能較為固定的服務用房的圍護結構,形成中央核心筒,而筒體處於幾何位置中心,還可以使建築的質量重心、剛度中心和型體核心三心重合,更加有利於結構受力和抗震。
這種「內核」空間構成模式,經過長期的實踐檢驗,以其結構合理、使用方便和造價相對低廉的優勢,很快便成為高層建築中最為流行的空間布局形式。
盡管中央核心筒式布局的筒體周圍的房間需要人工採光和機械通風,總會多少給人帶來不適感,但「內核」式的布局形式及其變種在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大多數著名的超高層寫字樓建築也都採用這種形式。但是作為超高層住宅建築,這種內核式的布局存在著諸多不便利之處。
2.外核式:雙側外核心筒布局
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人們對建築需求的變化和設計側重點的不同,以中央核心筒為主流的高層建築「內核」空間構成模式開始受到了挑戰。
第一次變革主要還是出於造型上的需要和建築設計理念的變化,如 70 年代前後出現的「雙核」構成模式。雙側外核心筒的布局,不僅有利於避難疏散,而且也使高層建築的外觀造型產生了巨大的變化。貝聿銘設計的新加坡「華僑銀行中心」和日建設計設計的日本「IBM 本社大樓」等等就是當年風行一時的雙側外核設計手法的代表。
3.多核式:分散多個外核布局
第二次變革最先對核心筒提出革命性建議的是設備專業,他們認為隨著建築設備的日趨增多和越來越復雜,如果把設備用房和管道井從核心筒中分離出來,可能會更有利於管理和維修。而80 年代以後,智能化建築的普及和電信設施的不斷增加,導致了在高層建築中大量應用計算機和電信通訊設備,甚至許多建築在竣工之後,仍然頻繁地改造布線系統和增添新設備。智能化辦公樓中的光纜與電腦網路管道井、配線箱以及中繼裝置等,每層都必須設置三處以上才算合理。這樣,建築上為了滿足機電設備經常變動的需要,便開始將「核」分散化,分置多處設備用房和管道井,以便於局部更改。
對於結構專業來說,加強建築周邊的剛度也會有效地抵抗地震對高層建築的破壞,所以如果將垂直交通和設備用房等分散地布置在周邊,則無疑也會對結構抗震有利。同時,這種分散的多個外核的空間構成模式,也正好適用於新興的巨型框架結構,使這種結構體系中的巨型支撐柱具有了使用功能。其最典型的實例就是丹下健三設計的日本「東京都新都廳」。
而從建築設計的角度來看,核的移動、垂直交通、服務性房間和管道井分散到建築的周邊,對於高層建築的空間構成模式和立面造型上的變化也是極具革命性的。它不但適應了其它專業的需求,而且還有利於避難疏散,創造更大的使用空間和使高層建築的底部獲得解放。這種空間構成模式所具有的靈活性和先進性,很快便被推崇技術表現的歐洲建築師們所發現,並創造性地應用在他們的作品之中。羅傑斯設計的英國「倫敦勞埃德大廈」、88木街辦公樓和福斯特設計的「香港匯豐銀行」等等即是分散式核心筒的傑作,它們從內部的空間構成到外部立面,均與中央核心筒式的高層建築大相經庭。
此外,在規模較小的高層建築中,近年來還出現一種核與主要使用空間分離化的現象,垂直交通、服務性用房和設備管道井均分別獨立,與建築主體分開。主要使用空間更加完整,四面對外,核與主要使用空間之間以連廊相接。從結構的角度來看,核的剛度較大,而主體較柔,兩部分各自分別工作,既受力合理又相對經濟。當然,連接部分的設計是這類高層建築設計的關鍵所在,不過這種設計方式給建築外觀帶來的變化,已引起了建築師們的關注,並很快在歐洲和日本流行起來。德國的漢諾威建築博覽會管理辦公樓、埃森RWE公司辦公樓,以及日本東京的東急南大井大樓和大阪的凱恩斯本部辦公樓。
核與主要使用空間分散和分離還可以使樓梯間、衛生間等直接對外自然採光通風,既節約能源,又省去消防所需的加壓送風設備,更符合低能耗,可循環的現代設計原則。因此,近幾年強調生態、節能的高層建築多採用這種布局方式。馬來西亞建築師楊經文設計的高層建築,不但樓梯、衛生間等全部對外,而且電梯筒壁還被刻意用來遮擋日曬,可謂「分散外核空間構成模式的生態設計方式」。「吉隆坡廣場大廈」及其最新設計的「新加坡展覽大廈」就都反映出這一設計特徵。而另一位歐洲的建築師赫爾佐格設計的前述之德國漢諾威建築博覽會管理辦公樓,也以其生態觀念贏得了眾口稱贊。
難點3——電梯
在超高層建築中,快速、高效、平穩的垂直服務是難點之一。
電梯作為垂直交通工具,對其數量的配置、控制方式及有關參數的選定將不僅直接影響建築物的一次投資(一般電梯投資約占建築物總投資的10%左右),而且還將影響建築物的使用安全和經營服務質量。在建築物內,恰當地選用電梯的台數、容量、運行速度、控制方式非常重要,而建築物內的電梯一經選定和安裝使用就幾乎成了永久的事實,以後若想增加或改型非常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在設計中應該在設計開始時對電梯的配置應予以充分重視。
現代超高層建築大都超過60層,建築內人口流動大,縱向交通主要依賴電梯,有效設計超高層建築的電梯的關鍵是運用各種局部電梯進行服務,並把局部區域電梯系統組織起來。通往這些局部區域,通過由地面始發站至局部區域的空中候梯廳之間的快速穿梭電梯進行服務,乘客到達空中候梯廳後再換乘區間電梯。為了能夠將乘客以最快的速度運送到達目的地,一般以建築每30~35層為一局部區域。
由於超高層建築採用多梯系統,應採用微機電梯控制系統,通過計算機控制系統及時地處理大量信息,判斷各站台的呼叫信息和各電梯的位置、方向、開閉狀態、轎廂內呼叫等各種狀態,以提高運送能力,改善服務質量,提高超建築的經濟效益。
難點4——供電安全性和穩定性
作為超高層建築,安全性必然是供電系統設計所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其次是供電可靠性。配電系統的設計上,需考慮多迴路供電及備用發電機組的配置。因超高建築的高度,變配電房可以考慮設置在塔樓中部的樓層,以減少低壓配電的損耗。備用柴油發電機設置於地庫層,供電電壓採用10千伏輸出,再經變壓器降壓至低壓配電,保證配電至塔樓的高層。
在超高層建築的配電系統上,供電距離、電纜的長度、電纜大小的適當調整以及安裝時的施工工藝也是難題之一。由於超高層面積大、樓層多,自然會出現遠距離供電的問題,因此後備電源可考慮採用高壓發電機來發電,從而解決了這個難題。
另外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超高層建築遇到強風時,可能會出現左右晃動。由於超高層建築物會有一定的搖擺度,在上升主幹線的設計上可以考慮將電纜連接銅母線槽配電,以減低超高層建築物在搖擺時對銅母線槽接駁組件位置的拉扯壓力,減少發生故障及維修的機會,也相對地增加了主幹系統的壽命。
建成後業主的使用方便也是必須要考慮到的,在電氣設備的空間安排方面要有可調整的空間。作為超高樓,樓層多,機電方面的設備自然也多,為了讓業主獲得更多的使用空間,在排布電纜和豎井方面要盡量減少轉換豎井和縮小豎井等所佔用的空間,以便提供出更多的空間給業主使用。
難點5——消防
消防難點:超高層建築由於其特殊的構造和功能要求,致使其內部火災荷載大,火勢蔓延迅速,人員疏散困難,救援難度大,形成重大火災的隱患大。如2009年2月中央電視台新址的附屬文化中心大火,造成了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
消防設計要點:防火-控火-耐火
防火,建築工程中使用防火材料、防火構件、防火配件,裝修工程中採用不燃、難燃性建築材料,易燃易爆場所強化通風,設置防爆電氣,使用不發火地面等。
控火,一是把火災控制在初始階段,包括安裝火災自動報警、自動滅火系統,進行早期探測和初期撲救;二是把火災控制在較小范圍,在建築物平面和豎向劃分防火分區和防煙分區,在建築物之間留有適當防火安全距離,切斷火災蔓延途徑,減小成災面積,便於實施救援。
耐火,加強建築結構構件的耐火穩定性,使其在火災中不致失效。
難點6——測量
超高層建築,一般由超高層塔樓和多層地下室組成,工程測量難度大,施工測量如果失誤,造成的損失會非常嚴重,並且難以彌補和修復,因此工程測量是超高層建築的重點、難點。
難點7——側向風影響
高層、超高層建築要承受側向的風力,一般說,在正常的風壓狀態下,距地面高度為10m處,如風速為5m/s,那麼在90m的高空,風速可達到15m/s。若高達300-400m,風力將更加強大,即風速達到30m/s以上時,摩天大樓產生的晃動將十分劇烈。對大樓的這種晃動,首先要考慮它對電梯的影響,電梯被視為超高層建築的「生命線」。當電梯高速運行的同時,如果大樓的晃動超過一定尺寸,電梯的鋼纜就會因時緊時松的受力不均受到傷害,並造成危險。
難點8——煙囪效應
冬天,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由於低層(特別是一層大堂)和地下室的冷空氣竄入電梯井,經煙囪效應形成強大氣流,造成電梯關不上門。而且會將底層的一些氣味帶到高層,如廚房的氣味、油煙味等,此時如在底層或地下室有電焊操作或燃氣泄漏就可能將火源隨氣流帶到高層,極端危險。同時,由於電梯轎廂與井壁間的縫隙很小,在電梯移動時,氣流的摩擦會產生嘯叫,這種現象在金茂大廈也有出現。目前,這是個國際性難題,目前尚未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
難點9——管理維護問題
一些超高層大樓都曾出現過斷電、跑水等事故。從管理上看除了做好預案,防止事故發生和做好備用系統以外,一旦事故出現,如何搶救,是否有一位掌握全局、了解本系統一切 細枝末節的人十分重要。上海金茂大廈的管理層就曾對沒有一位掌握該建築14000多個閥門 的人感到十分遺憾。 擦玻璃也成了管理這些龐然大物的一個麻煩。金茂大廈的幕牆有10.l8萬平方米,據說兩架擦窗機連續工作,一年才能把所有的玻璃擦一遍,而且,由於建 築外形凹凸起伏太大,檐部又挑出很多,有的地方達3m以上,擦玻璃相當困難。
難點10——施工難點
1.超高層基礎採用深基礎。由於建築高,體量大,支撐高層的地基必須達到足夠的強度,所以多採用深基礎,持力層嵌入微風化岩層。
2.超高層地下室深度大、層數多、面積大。一是要滿足建 築功能方面的要求,比如人防面積、停車位數量 等;二是要解決在施工過程中的結構抗浮問題。
3.超高層結構形式多為混合型。如型鋼混凝土、鋼管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結構或全鋼結。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施工簡便、工期短、結構性能好且大大節約建築材料,目前已成為超高層建築群最為實用和主要的結構形式。
4.超高層裝飾工程裝飾富於變化,工程量大,技術含量高、要 求高。超高層建築的裝飾工程的安全性功能尤其 重要,抗風壓,風、水、氣的密閉性要求高。
5.建築功能復雜,子系統多,安裝工程工 程量大,要求精度高。
6.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大量採用。
針對超高層建築的特點,在施工中應當採取如下對策:
1.施工技術必須有新突破
超高層建築絕不僅簡單是建築樓層數量上的疊加、施工的延長,而在施工技術方面必須注 入新的元素,必須有新突破。
(1)深基礎施工技術。根據地質條件,深基礎一般採用大直徑人工挖孔樁,沖(鑽)孔灌注樁,預制混凝土管樁或預制鋼管樁,為一種或兩種同時採用。對於施工總承包來說,按照設計的樁類型進行施工,主要考慮的是技術能力、設備能力、安全和質量控制能力。工程總承包項目就需要考慮成本因素以及獲得這些能力的難易程度。
(2)大基坑土方開挖和支護技術。按照我國 現行的政策和建築本身的需要,超高層建築必然有一個超大、超深的地下室結構部分,這部分工程施工的最大難點在於土方開挖和基坑支護。超高層建築一般在城市的主要路段,場地狹窄,周圍環境復雜而且重要。土方開挖的方案至少應該 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a.進出土路線的選擇
b.挖運土方設備數量和性能的選擇以及進退場安排
c.最後土方的挖、運的具體措施
d.基坑支護技術的優化和周圍環境建(構)築物以及基坑邊坡的變形監測
e.土方開挖和基坑支護,乃至樁基礎施工的配合。
2.施工組織要有新思維
超高層建築的豎向跨度非常大,在施工組織 中首要解決垂直運輸效率的問題。利用有限的機 械設備解決龐大的人員、材料的上下,做到有序並且有效。
(1)合理配置大型機械設備。要核算現場人員流量,在施工高峰期有多少人需要乘電梯到達現場,全部輸送完需要多少時間。結合工期計劃,核算和分析需要使用人貨電梯運輸的原材料、周轉材料、成品、半成品的總用量以及周轉率要求,核算工作時間。在此基礎上,合理確定塔吊,人、貨電梯的規格型號和數量;選擇混凝土輸送泵的性能和數量。在實際中,超過150m的建築應考慮布置一台高速施工電梯和一台普通施工電梯,分別服務不同的施工區域。應選用一次泵送到位的混凝土輸送泵,油泵和電泵均要配備。塔吊的性能和布置不僅要滿足鋼筋、模板、鋼管等材料運輸,而且必須考慮鋼結構件的吊裝和安裝需要。慎密規劃,緊貼實際,科學統籌大型機械平面布置。分析現場條件和地理位置情況,按照最短運輸路徑和最大運輸能力的原則,進行大型機械平面布置。快速提升架和施工電梯首要考慮樓層內的運輸路線;塔吊要考慮安裝和拆除的便利、覆蓋面積和附牆的可行性。
(2)既要合理而不富餘的配置機械,就必然存在機械使用的沖突問題,機械的使用計劃就顯得十分必要。對各工種、工序現場作業的先後順序要預先安排並強制執行。體現在垂直運輸設備的使用安排計劃上,每個人、每一件物都要清楚自己的運輸時間、順序。有計劃有組織地調節設備的使用頻率,提高使用效率。
(3)採取技術措施,減少對垂直運輸的依賴。鋼筋網片的使用,機械接頭的使用,大模板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現場作業人員的勞動生產率,減少對作業人員和操作設備的需求,從而減少垂直運輸的壓力。
3.施工質量要求高
以建築總高度允許偏差值來說,超高層建築的質量要求已經與普通建築有了差別,特別體現 在結構的安全性能和建築功能要求上。超高層建築承受的風壓非常大,對氣密性、水密性有很高要求,玻璃或幕牆的三性檢驗報告不可缺少。裝飾工程中,外牆粘貼磚的施工質量關繫到建築的使用安全,必須引起足夠重視,應從技術、工藝上予以解決。外牆的防水工程應從材料的選用、工藝試驗、過程質量監督等方面嚴格把關。
4.文明安全施工管理與普通建築的不同
超高層文明安全施工管理與普通建築施工有許多的不同。裝飾工程、安裝工程的立體交叉施工。必須設立安全分隔區和防火分隔區。腳手架的搭設、拆除方案必須經過審批、落實和檢查。另外,大型設備要有安全保護措施等等。總之文明安全施工應該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措施到位,責任到人。
5.必須在樓層內設置簡易廁所
由於超高層建築施工人員集中,生活區、生產區布置井然並保持日常檢查做到有效控制。

❷ 高層結構安裝的基本要求和施工工藝有哪些

一、原材料質量

  1. 對所用原材料必須做到「三有」:質保書、出廠合格證、有關復試報告。

  2. 材料計劃的准確性,設備進場計劃的合理性,以及建設方供貨計劃的及時性。

  3. 嚴格材料的使用認證,以防錯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二、高層建築施工測量放線

  1. 平面控制網及主軸線的選擇和布設,應根據規劃部門給定的定位條件,結合建築平面形狀及布置情況、現場測設環境條件和批準的施工方案進行。

  2. 平面測量控制網應盡量採用與建築物各邊平行的封閉圖形。非矩形平面,應按主軸線的情況,測設三角形或多邊形平面控制網,平面控制網及其主軸線應盡量包括建築物的對稱軸線及主軸線、主要圓心等,以簡化測量計算和方便建築物的放線工作。

  3. 在基礎施工完和±0.000結構施工開始前,應把建築場地所布置的高程式控制制水準點精確地轉測到建築結構上,作為結構往上施工的高程式控制制起算點。高程起算控制點一般至少布設三點,以滿足閉合校核使用。

  1. 基坑開挖過程中,在基坑外圍設置龍門控制樁。

  2. 混凝土墊層施工完畢後,將基坑圍護樁間木板上的軸線控制點引測到墊層上。

  3. 柱牆插筋測設固定。為防止澆築混凝土時,因混凝土流動產生的側壓力改變柱牆插筋位置,可將柱插筋焊於底板筋上,對牆插筋則採取加斜撐和水平拉撐等措施固定,並用22號鐵絲拉通線檢查位移情況。

三、深基坑支護方案

高層建築深基坑擋土支護方案須進行重點監控,嚴格審核,認真校核地面荷載的取值和設計計算。嚴格檢查支護過程的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嚴防發生事故。

四、結構轉換層

根據結構轉換層的結構自重荷載巨大,梁高板厚,結構節點復雜,鋼筋配置密度大,混凝土澆築量大,施工荷載大等特點,經綜合分析應重點設置以下質量控制點:

  1. 合理確定支撐體系方案,解決施工荷載的安全傳遞、支撐的穩定與結構形狀的准確性。

  2. 鋼筋製作、現場綁扎安裝的質量是保證結構安全的重要條件。特別是樑柱節點、梁梁節點、樑柱牆節點處鋼筋的質量控制點設置更為重要。

  3. 科學的確定混凝土澆築方案、合理的確定施工段,正確選擇混凝土澆築方向及轉換梁的澆築方法,嚴格控制結構節點處、施工縫處、預埋件與預留洞口處等關鍵部位的施工質量。

五、柱牆梁板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澆築

高層建築主體結構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芯筒剪力牆形式較為普遍。混凝土強度等級隨著樓層的變化、結構空間體系中構件受力不同的變化特點,其混凝土強度等級均隨之變化。如何控制不同標高、不同樓層、不同區域結構節點交匯處混凝土不同強度等級界面區的質量是個很麻煩的問題,稍有不慎就會造成質量隱患或浪費而增加成本。採取下列措施可較好的解決該問題:

  1. 根據結構平面布置,劃出必須使用高強度等級混凝土的框架柱、芯筒剪力牆的范圍和位置,以便分段分級施工。

  2. 距柱、牆邊線500mm處,綁扎框架梁或次梁內鋼筋時,垂直設置兩層鋼絲網(網眼為7×7mm),用綁扎鉛絲與梁鋼筋綁牢,以防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串槽。

  3. 先澆柱牆混凝土,後澆梁板混凝土;高層3.9m的柱,混凝土分兩次澆搗,第一次澆築2/3柱高,待沉實1h左右後進行第二次澆搗至柱項,並高出樓板面200mm左右,隨後澆築梁板混凝土,確保後澆梁板低強度等級的混凝土不流入柱樑節點范圍內。

  4. 上部結構混凝土澆築的輸送泵管應合理分配任務。芯筒剪力牆應專設一條輸送泵管。其餘泵管先就近輸送高強度等級混凝土,後轉換輸送低強度等級混凝土,當再次轉換輸送高強度等級混凝土時必須保證將輸送泵管內部的低強度等級混凝土放盡。

  5. 嚴格控制混凝土柱的澆搗速度和梁板平面覆蓋澆搗的時間差,確保在同一截面的分界處不產生施工冷縫。

  6. 混凝土澆搗完成後,必須加強對柱樑節點部位的自然養護,按實際情況對該表面進行覆蓋澆水濕潤,使其不會因溫差和強度等級高低不一致而產生收縮裂縫。

六、核心筒中的樓梯

一般的高層建築,在核心筒中都設有樓梯,並且多數樓梯混凝土強度等級和剪力牆混凝土強度等級差別較大,即使強度同等,若不採取措施,樓梯和剪力牆同步施工難度也比較大。因為剪力牆中的混凝土從與樓梯段接縫中冒出來,在梯段上形成一大灘多餘混凝土,所以常規施工中樓梯要滯後於剪力牆,架在剪力牆上的樓梯梁主筋只有先從剪力牆中甩出來,但施工過程中常常出現樓梯梁主筋漏甩或甩出來的鋼筋標高位置不對。所以監理人員在進行隱蔽工程驗收時,必須把預埋樓梯梁主筋作為重點監理對象。

若採用在剪力牆和梯段之間留施工縫後澆,解決同步施工的方法施工,應重點監控施工縫預留與處理的質量。

七、商品混凝土樓板的表面裂縫控制

高層建築樓板混凝土強度等級一般較高,泵送混凝土骨料較細,單位體積水泥用量較大,要求的流動性大,混凝土外加劑是泵送混凝土拌和物的基本組成材料。由於混凝土水泥用量大、坍落度大、外加劑的減水早強作用,樓板的結構厚度等原因造成混凝土凝結硬化時收縮應力大,表面容易產生裂縫,嚴重時裂縫貫通樓板截面,影響結構強度和耐久性。所以防止混凝土樓板裂縫是一個重要的質量控制點。根據實踐和探索,對於混凝土樓板的裂縫採取「二振三搓,隨養護隨遮蓋」的技術措施,可以有效地解決收縮裂縫問題。

八、模板工程

高層建築現澆框架、框架剪力牆(簡體)結構施工周期長,其中模板工程是施工主導工程。模板工程的工序活動效果質量是確保主體結構工程和施工安全的基本條件,因而是十分重要的監控點。應重點作好如下控制:

  1. 嚴格審查模板支架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案。

  2. 繪制主要軸線模板控制圖,每層標高復查一次,垂直度用經緯儀檢查。

  3. 繪制預留、預埋圖,認真復查預留預埋是否符合要求。

  4. 回填土分層夯實,支架下面應根據荷載大小進行地基驗算,設置墊木。

  5. 重要模板和大模板應做專項設計計算,確保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

  6. 模板的尺寸偏差應嚴格按規范要求驗收。

❸ 高層建築設計的要點有哪些

當高層建築的層數和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它的功能適用性、技術合內理性和經濟可行性都將發容生質的變化。與多層建築相比,在設計上、技術上都有許多新的問題需要加以考慮和解決。 主要有:
①設計供暖和給水排水系統時,必須考慮因建築高度增大的壓力,保證管道、爐片具有耐壓能力。
②特殊處理消防和排煙問題。
③在供暖、通風中考慮因高處風力增大而增加的空氣滲透和中合面以上、以下的熱壓變化對於散熱量計算的重要影響。
④考慮由於增加了電梯、水箱供水和消防動力用電,對電氣設計的區域配電和干線、支線布置提出的要求。
高層建築結構設計是針對高層建築特性的建築結構設計在滿足安全、適用、耐久、經濟和施工可行性的要求下,按有關設計標準的規定,對建築結構進行總體布置、技術經濟分析、計算、構造和制圖工作,並尋求優化的過程。 高層混凝土建築結構體系與布置、高層建築的荷載與地震作用、高層建築結構設計要求與計算原則、框架結構、剪力牆結構、框架一剪力牆結構、簡體結構、高級高層建築結構、混合結構、結構扭轉計算、高層建築結構分析與設計計算機方法的應用。 高層建築的荷載與地震作用,還有防火要求等等。

❹ 求一片 某高層剪力牆結構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的論文作為畢業實習報告

排版你,弄好

❺ 高層框架結構設計中,剪力牆結構設計要點有哪些

房屋建造結構包括哪幾種類型?

按房屋建築結構分類
鋼結構 是指承重的主要構件是用鋼材料建造的,包括懸索結構。
鋼、鋼筋混凝土結構 是指承重的主要構件是用鋼、鋼筋混凝土建造的。
鋼筋混凝土結構 是指承重的主要構件是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殼結構、大模板現澆結構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物。 混合結構 是指承重的主要構件是用鋼筋混凝土和磚木建造的。如一幢房屋的梁是用鋼筋混凝土製成,以磚牆為承重牆,或者梁是用木材建造,柱是用鋼筋混凝土建造。
磚木結構 是指承重的主要構件是用磚、木材建造的。如一幢房屋是木製房架、磚牆、木柱建造的。
其他結構 是指凡不屬於上述結構的房屋都歸此類。如竹結構、磚拱結構、窯洞等。

框剪結構與框架結構的主要區別就是多了剪力牆,框架結構的豎向剛度不強,高層或超高層的框架結構建築更是如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故使用剪力牆.你可以去了
框架結構,

框架結構住宅是指以鋼筋混凝土澆搗成承重樑柱,再用預制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爛等輕質板材隔牆分戶裝配成而的住宅。適合大規模工業化施工,效率較高,工程質量較好。

框架結構由樑柱構成,構件截面較小,因此框架結構的承載力和剛度都較低,它的受力特點類似於豎向懸臂剪切梁,樓層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層框架在縱橫兩個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這時,現澆樓面也作為梁共同工作的,裝配整體式樓面的作用則不考慮,框架結構的牆體是填充牆,起圍護和分隔作用,框架結構的特點是能為建築提供靈活的使用空間,但抗震性能差。

1。框架-剪力牆結構,出稱為框剪結構,它是框架結構和剪力牆結構兩種體系的結合,吸取了各自的長處,既能為建築平面布置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又具有良好的抗側力性能。框剪結構中的剪力牆可以單獨設置,也可以利用電梯井、樓梯間、管道井等牆體。因此,這種結構已被廣泛地應用於各類房屋建築。
2。框剪結構的變形是剪彎型。眾所周知,框架結構的變形是剪切型,上部層間相對變形小,下部層間相對變形大。剪力牆結構的變形為彎曲型,上部層間相對變形大,下部層間相對變形小。對於框剪結構,由於兩種結構協同工作變形協調,形成了彎剪變形,從而減小了結砍的層間相對位移比和頂點位移比,使結構的側向剛度得到了提高。
3。水平荷載主要由剪力牆來承受。從受力特點看,由於框剪結構中的剪力牆側向剛度比框架的側向剛度大得多,在水平荷載作用下,一般情況下,約80%以上用剪力牆來承擔。因此,使框架結構在水平荷載作用下所分配的樓層剪力,沿高度分布比樣均勻,各層樑柱的彎矩比較接近,有利於減小樑柱規格,便於施工。

❻ 中高層建築的剪力牆設計有哪些要求

剪力牆結構房屋設計必須按照GB50011-2010《建築抗震設計規范》及JGJ3-2010《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等規范的相關規定進行。
基本規定、計算規定、抗震驗算規定、基本抗震構造措施規定等,規范條文、表格很多,只有樓主親自讀、想,才能全面了解和理解!網友無法用百把幾十個字說清楚,否則便是歪曲規范、誤導他人!

閱讀全文

與高層剪力牆建築施工中的技術管理要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