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基基礎抗震設計的一般要求
地基基礎抗震設計要求
1 高度超限時地基基礎的抗震要求
要控制建築物周邊樁身盡量不出現拉力或超過樁在豎向力偏心作用時的承載力。當無法避免部分樁出現拉力時,這部分樁應按抗拔樁進行設計並考慮反復荷載的不利作用,開應加強樁身與承台板之間的連接。
2 平面不規則或平面尺寸過長時的抗震要求
平面不規則或平面尺寸過長的結構,對地基不均勻沉降非常敏感,設計中應驗算各主要控制點的沉降量,嚴格控制建築物的絕對沉降,避免過大的沉降差,以減少沉降對上部結構的影響。具體措施包括,合理控制基礎底板的厚度、強度和配筋,調整樁長和樁位布置,加強筏板基礎的整體性利整體剛度等。
3 豎向不規則或建築物高差較大時的抗震設計要求
豎向不規則的結構或建築物高差較大的結構,對地基的不均勻沉降也很敏感,設計中應採取6.2中的措施以減少地基不均勻沉降對卜部結構的影響。
4 超限高層建築下有液化土層和軟弱土層時的抗震措施
(1)應根據建築物的抗震設防類別、地基的液化等級,以及場地液化效應等的影響,結合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或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
(2)液化土的樁周摩阻力及樁水平抗力均應乘以相應土層的折減系數,以考慮液化土層對樁身承載力的不利影響。並應加強樁身與承台板之間的連接。
(3)當上部結構中設有沉降縫(兼防震縫)時,縫寬應按上海市的有關設計規程確定,當有較厚的嚴重液化土層時,縫寬宜適當加大。
(4)抗震設防類別為甲、乙類高層建築的地下或半地F結構,當基礎底面位於或穿過可液化土層時,宜在抗震設計中,考慮土層中孔隙水壓力上升的不利影響。
② 《岩土工程勘察規范》《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建築抗震設計規范》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
網上很多啊,2010那個我都是網路搜的
③ 抗震設計規范,抗震有哪些要求
從早些年的唐山大地震,到近些年的汶川,玉樹地震,再到今年的各大城市感應到地震,似乎地震看似離我們很遠,但是離我們也很近。為了在地震中減少我們的傷亡,一方面我們需要做好地震方面的准備,比如了解地震知識,做好求生准備等等,另一方面就是依靠我們居住環境的抗震設計的。因為抗震是一件關乎人民性命的事情,因此在建築的設計上會有一些抗震的設計規范,以應對不測。
對於抗震的設計,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對於場地和地基方面的要求、對於建築形體及布置方面的要求、對於抗震減震方面的設計、對於材料和施工的一些要求、對於框架的一些要求、對於抗震的計算。基本上整部《建築抗震設計規范》所涵蓋的內容就是這些。
對於建築的抗震類別是分為甲、乙、丙、丁這四類建築的,其中甲類建築指的是抗震級數高於本地區的地震級數的一類建築,乙類建築指的是抗震級數符合本地區的地震級數,丙類建築指的是其抗震措施符合當地的地震要求,丁類建築指的是其抗震能力能夠達到當地的地震級數,對於抗震設施的要求會略微減小。
在選擇建築場地需要掌握其地質的活躍狀態,做出一定的地震評估,如果是高危地帶應該避免建築的建立,如果可以建造,需要建造相應等級的抗震建築。當發現其地基的土質與明顯的問題,要及時的上報並且估計一些後果,之後在採取相應的措施。
對於建築形狀的要求,在處於地震地帶,應該建造規則對稱的建築,並且對於其構件和材料的強度要從建築的整體上慢慢向上減小。
建築材料的一些要求,其建築使用磚塊的等級應該大於MU10,並且使用的砂漿強度也要大於MU5,所使用的鋼材要有很好的韌性和可焊接性,對於其拉伸效果要達到20%,可以使用HRB400、HRB335、HRB335、HRB400、HPB235這些級數的鋼筋。
建築對於土質的要求是十分高的,根據不同的土質,再根據不同的參數就可以計算出所建樓房的抗震等級,對比與當地的地震級數,如果達不到的話就要另行添加一些抗震的措施以增加建築的抗震效果。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里的內容還是很多的,小編這里只是給你概述了一下,如果你感興趣可以翻閱相關的資料,更精確的了解抗震設計的規范。
④ 建築設計抗震新規范何時開始執行
新修訂的《建築抗震設計規范》2011年12月1日起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專標准GB50011-2010:建築抗震設計屬規范》[1]內容簡介:本規范根據原建設部《關於印發<2006年工程建設標准規范制訂、修訂計劃(第一批)>的通知》(建標[20063 77號)的要求,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會同有關的設計、勘察、研究和教學單位對《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01進行修訂而成。
修訂過程中.編制組總結了2008年汶川地震震害經驗,對災區設防烈度進行了調整,增加了有關山區場地、框架結構填充牆設置、砌體結構樓梯間、抗震結構施工要求的強制性條文,提高了裝配式樓板構造和鋼筋伸長率的要求。此後,繼續開展了專題研究和部分試驗研究,調查總結了近年來國內外大地震(包括汶川地震)的經驗教訓,採納了地震工程的新科研成果,考慮了我國的經濟條件和工程實踐,並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徵求了有關設計、勘察、科研、教學單位及抗震管理部門的意見,經反復討論、修改、充實和試設計,最後經審查定稿。
⑤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建築抗震設計規范、建築結構荷載規范、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最新版分別是哪版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
《建築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
為最新版本
⑥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
1 抗震等級建築物的抗震設防類別有關,建築抗震設防類別的劃分,應符合國家標准《建築抗震設防分類標准》GB50223的規定。
2 抗震等級建築物的場地類別有關,按建築抗震設防類別及場地類別確定用於確定抗震等級的烈度.
3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01
6.1.2 鋼筋混凝土房屋應根據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採用不同的抗震等級,並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丙類建築的抗震等級應按表6.1.2確定。
註:1建築場地為Ⅰ類時,除6度外可按表內降低一度所對應的抗震等級採取抗震構造措施,但相應的計算要求不應降低;
2 接近或等於高度分界時,應允許結合房屋不規則程度及場地、地基條件確定抗震等級;
3 部分框支抗震牆結構中,抗震牆加強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應允許按抗震牆結構確定其抗震等級。
6.1.3 鋼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級的確定,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框架抗震牆結構,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大於結構總地震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級應按框架結構確定,最大適用高度可比框架結構適當增加。
2 裙房與主樓相連,除應按裙房本身確定外,不應低於主樓的抗震等級;主樓結構在裙房頂層及相鄰上下各一層應適當加強抗震構造措施。裙房與主樓分離時,應按裙房本身確定抗震等級。
3 當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時,地下一層的抗震等級應與上部結構相同地下一層以下的抗震等級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三級或更低等級。地下室中無上部結構的部分,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三級或更低等級。
4 抗震設防類別為甲、乙、丁類的建築,應按本規范第3.1.3條規定和表6.1.2確定抗震等級;其中8度乙類建築高度超過表6.1.2規定的范圍時,應經專門研究採取比一級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4 砌體結構、排架無抗震等級;
5 應注意規范中對抗震等級的調整(特別是高規)
⑦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01中對場地和地基的基本規定有哪些
4.1 場地
4.1.1 選擇建築場地時,應按表4.1.1劃分對建築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險的地段。
4.1.2 建築場地的類別劃分,應以土層等效剪切波速和場地覆蓋層厚度為准。
4.1.3 土層剪切波速的測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在場地初步勘察階段,對大面積的同一地質單元,測量土層剪切波速的鑽孔數量,應為控制性鑽孔數量的1/3~1/5,山間河谷地區可適量減少,但不宜少於3個。
2 在場地詳細勘察階段,對單幢建築,測量土層剪切波速的鑽孔數量不宜少於2個,數據變化較大時,可適量增加;對小區中處於同一地質單元的密集高層建築群,測量土層剪切波速的鑽孔數量可適量減少,但每幢高層建築下不得少於一個。
3 對丁類建築及層數不超過10層且高度不超過30m的丙類建築,當無實測剪切波速時,可根據岩土名稱和性狀,按表4.1.3劃分土的類型,再利用當地經驗在表4.1.3的剪切波速范圍內估計各土層的剪切波速。
註:fak為由載荷試驗等方法得到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kPa):υs為岩土剪切波速。
4.1.4 建築場地覆蓋層厚度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要求:
1 一般情況下,應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於500m/s的土層頂面的距離確定。
2 當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於相鄰上層土剪切波速2.5倍的土層,且其下卧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於400m/s時,可按地面至該土層頂面的距離確定。
3 剪切波速大於500m/s的孤石、透鏡體,應視同周圍土層。
4 土層中的火山岩硬夾層,應視為剛體,其厚度應從覆蓋土層中扣除。
4.1.5 土層的等效剪切波速,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υse-土層等效剪切波速(m/s);
d0-計算深度(m),取覆蓋層厚度和20m二者的較小值;
t-剪切波在地面至計算深度之間的傳播時間;
di-計算深度范圍內第i土層的厚度(m);
υsi-計算深度范圍內第i土層的剪切波速(m/s);
n-計算深度范圍內土層的分層數。
4.1.6 建築的場地類別,應根據土層等效剪切波速和場地覆蓋層厚度按表4.1.6劃分為四類。當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蓋層厚度且其值處於表4.1.6所列場地類別的分界線附近時,應允許按插值方法確定地震作用計算所用的設計特徵周期。
4.1.7 場地內存在發震斷裂時,應對斷裂的工程影響進行評價,並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對符合下列規定之一的情況,可忽略發震斷裂錯動對地面建築的影響:
1)抗震設防烈度小於8度;
2)非全新世活動斷裂;
3)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和9度時,前第四紀基岩隱伏斷裂的土層覆蓋厚度分別大於60m和90m。
2 對不符合本條1款規定的情況,應避開主斷裂帶。其避讓距離不宜小於表4.1.7對發震斷裂最小避讓距離的規定。
表4.1.7 發震斷裂的最小避讓距離(m)
烈度 建築抗震設防類別
甲 乙 丙 丁
8 專門研究 300m 200m —
9 專門研究 500m 300m —
4.1.8 當需要在條狀突出的山嘴、高聳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邊坡邊緣等不利地段建造丙類及丙類以上建築時,除保證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穩定性外,尚應估計不利地段對設計地震動參數可能產生的放大作用,其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應乘以增大系數。其值可根據不利地段的具體情況確定,但不宜大於1.6。
4.1.9 場地岩土工程勘察,應根據實際需要劃分對建築有利、不利和危險的地段,提供建築的場地類別和岩土地震穩定性(如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特性等)評價,對需要採用時程分析法補充計算的建築,尚應根據設計要求提供土層剖面、場地覆蓋層厚度和有關的動力參數。
⑧ 建築抗震設計的《建築抗震設計》(建築版)
本書是按照新發布的《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01)編寫的。本書主要介紹了建築結構在地震作用下動力反應新的計算方法,以及建築結構抗震計算原理。內容包括:建築結構抗震設計的基本要求,場地、地基基礎,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原則,以及常用建築的抗震設計。書中特別對二階段設計法和反應譜理論,以及雙肢牆的內力、位移和等效剛度新的計算方法作了重點介紹,並給出了計算用表。
為了便於讀者學習新《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的主要內容及掌握書中的基本理論和計算方法,本書列舉了一些典型例題和思考題,供讀者參考。 主要符號
第1章 抗震設計原則
1 構造地震
2 地震波、震級和烈度
……
第2章 場地、地基與基礎
1 場地
……
第3章 地震作用與結構抗震驗算
1 概述
2 單質點彈性體系的地震反應
……
第4章 鋼筋混凝土框架與框架-抗震牆房屋
1 概述
2 震害及其分析
……
第5章 多層砌體房屋
1 概述
2 震害及其分析
……
第6章 底部框架-抗震牆、多層內框架磚砌房屋
第7章 單層鋼筋混凝土柱廠房
附錄A 我國主要城鎮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設計地震分組
⑨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是什麼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綜合樓建築設計規范主要包括:1.主要包括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鋼結構設計規范,荷載規范,建築抗震設計規范,砌體結構設計規范,混凝土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建築防火設計規范等;2.,如防火規范、建築空間規范、建築模數標准等。關於商品房的質量質疑越來越多。
⑩ 建築物抗震等級劃分標准有哪些
1、抗震等級:是設計部門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按「建築物重要性分類與設防標准」,根據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等,而採用不同抗 震等級進行的具體設計。以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為例,抗震等級劃分為四級,以表示其很嚴重、嚴重、較嚴重及一般的四個級別
2、地震烈度:是國家主管部門根據地理、地質和歷史資料,經科學勘查和驗證,對我國主要城市和地區進行的抗震設防與地震分組的經 驗數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設防類別分為甲、乙、丁類建築,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房屋抗震設防烈度一般為8度。
3、震級是表示地震強度所劃分的等級,中國把地震劃分為六級:小地震3級,有感地震3-4.5級,中強地震4.5-6級,強烈地震6-7級,大地震7-8級,大於8級的為巨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