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建築設計師有名大師建築作品
我知道戴帆是當代明星建築設計師。戴帆(DAI FAN) 當代建築設計大師 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 DESTROY建築設計事務所總監,我的答案能否幫你解決問題,如果能希望能採納下
❷ 著名中國建築設計師有哪些啊
戴帆的追求創新、勇於挑戰的文化氛圍吸引了一大批才華橫溢的設計師以及世界各地睿智且富有雄心的客戶。
❸ 中國近代著名建築設計師有哪些,代表作是什麼
盧毓駿(1904~1975)
盧毓駿先生1904年生於福建省福州市。1920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後入巴黎國立公共工程大學學習,1925年在巴黎大學都市規劃學院任研究員。1929年回國,在南京考試院工作。1949年到台灣,並於1961年創辦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系。
他的主要建築設計作品有南京考試院、考選委員會、大考場及銓敘部,湯山望雲別墅,南京高等法院,台灣科學館,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教職員宿舍,「中國文化大學」校園規劃及華岡校舍、大仁館、大義館、大倫館、菲華樓、大恩塔,「司法行政部」大法庭及法官訓練所,台中日月潭玄及慈思塔、考試院等。
他的專著有《防空建築工程學》、《防空都市計劃學》、《新時代都市計劃學》、《現代建築》、《中國建築史與營造法》。他發表的論文主要有《建築藝術新論》、《三十年來中國之建築工程》、《新時代工業化之應有認識》、(明堂新考——個中國建築師想像中的中國古代明堂》、《反映有機文明的中國建築》、《都市計劃及造園》、《以柔克剛——防禦原子彈建築的若干構想》等。
他認為,一個好的建築設計必須與都市計劃有良好的配合。在教學中,他強調學生要盡力多涉獵藝術、工學、設備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並多接觸文學、哲學,只有如此才能加強設計的深度。
盧毓駿先生於1975年在台灣病逝。
劉鴻典(1904~1995)
劉鴻典先生,字烈武,1904年生於遼寧省寬甸縣。1932年畢業於東北大學建築系,獲學士學位。後在上海市中心建設委員會建築師辦事處任技術員,在此期間曾獲實業部頒發的建築師證書。1936~1939年在上海交通銀行任建築師。1939~1941年在上海浙江興業銀行總行任建築師。1941年在上海創辦宗美建築專科學校,兼營建築師業務。1947~1949年成立鼎川營造工程司,執行建築師業務。新中國成立後任東北工學院建築系二級教授,兼教研室和建校設計室主任。1956年任西安冶金建築學院(現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系首任系主任。歷任中國建築學會第一、二、五屆理事會理事,建工部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國家建委科學研究審查委員會委員,是國家有特殊貢獻專家津貼獲得者,他還參加了《中國大網路全書·建築·園林·城市規劃進、《美術辭林》、《陝西省地方誌》等大型辭書的編撰工作。
他的主要建築作品有上海市中心游泳池、上海市中心圖書館、福州交通銀行、南通交通銀行、杭州交通銀行、上海南京西路美琪大廈。上海虹口中國醫院、上海淮海中路上方花園風格各異的獨立別墅群。東北工學院校園總平面設計、東北工學院冶金館、長春分院教學樓。沈陽工學院采礦館、淮南礦區火力發電廠等
他還主持了華山風景區及多個城市規劃的評議會。參加了兵馬涌二、三號坑、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臨潼貴妃池重建,廣州市游樂園。西安火車站、西安市南大街拓寬工程等多項設計方案的評議。
劉鴻典先生於1995年在西安病逝。
陸謙受(1904~1992)
陸謙受先生是廣東省新會人。幼年隨父赴英,1930年畢業於倫敦英國建築學會建築學院(Dip.A.A),為英國皇家建築學會會員(A.R.I.B.A)。1930年回國,任上海中國銀行建築科科長。1935年當選為中國建築師學會副會長。1949年聯合留英歸來的王大同、陳占祥、鄭觀宣等組成「五聯建築師事務所」。1949年後赴香港。50年代曾以自己的事務所與甘銘、周耀年及李禮元等建築師事務所合作參與香港大型村屋——蘇屋村的部分設計。
他的建築設計作品主要有上海中國銀行總行、上海中國銀行西區分行、漢口路華商證券交易所、中國銀行行員宿舍、南京珠寶廊中國銀行、青島中國銀行行員宿舍、蘇州中國銀行、南京金城銀行等。其中,上海中國銀行總行位於上海外灘,是該地眾多高層建築中唯一由中國建築師設計的(由英商公和洋行擔任顧問工程師)。
他倡導的建築主張是,一件成功的建築作品,第一不能離開實用的需要;第二不能離開時代的背景;第三不能離開美術的原理;第四不能離開文化的精神。
王華彬(1907~1988)
王華彬先生是福建省福州市人,1907年11月15日生。1927年畢業於清華學校庚款留學生預備班,後留學美國歐柏林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學院,獲碩士學位。1933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市中心建設委員會建築師、上海滬江大學教授、之江大學建築學系主任。教授。1949年後歷任上海市房管局總工程師、建築工程部華東工業建築設計院總建築師、北京工業建築設計院總工程師等。曾當選為上海市第一屆人大代表,全國第三屆人大代表,歷任中國建築學會第二、三、四、五、六、七屆理事、常務理事、副理事長。先後當選為北京市土木建築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
50多年來,王先生在建築教育、建築設計、科學研究與學術理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在中青年時期主持設計過很多住宅建築、公共建築及居住區的規劃設計,主持過全國性居住建築、辦公樓建築及食堂建築的整體標准設計等,他在建築風格、建築歷史、建築標准、建築科技等方面都發表過重要文章。他參加編制的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中的《漢語主題詞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他在
中國建築學會和鍵築學報》工作期間,為促進建築學科的發展作了大量的工作,有力地推動了綜合性學術活動的開展和學術水平的提高。
王華彬先生於1988年8月22日在北京病逝。
劉致評(1909~1995)
劉致平先生字果道,遼寧鐵嶺人,1909年生,1928年考入東北大學,是建築系第一班學生。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逃亡關內,入中央大學建築系插班借讀,1932年畢業。1933年入上海華蓋建築師事務所。1934年到浙江省風景整理委員會任建築師。1935年經梁思成推薦,到北京中國營造學社任法式助理,1943年起擔任中國營造學社研究員。1946年以後擔任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從1934年到1945年,他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測繪杭州六和塔並做修復設計,協助梁思成繪制《清工部工程做法》補圖並撰寫文字說明,協助梁思成編輯《中國建築設計參考圖輯》(共10輯),調查研究河北滄州古建築,做河北正定隆興寺及趙州大石橋修復設計,調查研究北京北海靜心齋和恭王府,雲南和四川民居,撰寫四川廣漢縣志中有關城市建設和建築的篇章。
劉致平的主要著作有《中國建築設計參考圖輯》、《雲南一顆印》、《中國建築類型及結構》、《中國居住建築簡史——城市、住宅、園林》、《中國伊斯蘭教建築》等。
劉致平先生於1995年11月14日病逝於北京。
張鎛(1911~1999)
張鎛先生祖籍山東省無棣縣,1911年4月12日生於廣州。1934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建築系。後在北平、天津、南京、重慶、廣州等地和香港基泰工程司從事建築設計工作。1941~1944年,曾在北京故宮進行大量古建築測繪工作。1940~1946年兼任天津工商學院建築系教授。1951年3月從香港回京,任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1995年退休,聘為院顧問總建築師。
張鎛先生生前主持和指導設計了百餘項重大工程,設計工程數量之多,實踐經驗之豐富,造詣之深,設計水平之高在建築界享有盛譽。人民大會堂、民族文化宮、友誼賓館、北京飯店東樓和貴賓樓等工程是其大量作品中的代表作。
張鎛先生是無黨派知名人士,曾任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北京市第七、八。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他還是北京市政協第一、二、三、四屆委員,並任第三、四屆政協常委。
張鎛先生曾擔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專業技術顧問、首都建築藝術委員會顧問。曾兼任清華大學建築系研究生班導師、北京工業大學建築系顧問。
張鎛先生從事建築設計工作65年,把畢生的精力全部獻給了建築事業。在他晚年之際,仍然筆耕不輟、著書立說,一生為祖國建築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994年出版張鎛先生所著的《我的建築創作道路》一書,是當代中國建築師完成的第一本自傳。
張鎛先生於1999年7月1日在北京逝世。
貝聿銘
貝聿銘(Ieoh Ming Pei,1917-),著名美籍華人建築師。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鋼。作為20世紀世界最成功的建築師之一,貝聿銘設計了大量的劃時代建築。而真正使貝聿銘聲名遠揚,躋身於世界級建築大師行列的是約翰·肯尼迪圖書館的設計。貝聿銘屬於實踐型建築師,作品很多,論著則較少。貝聿銘被稱為「美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優秀的建築家」。1983年,獲得建築界的「諾貝爾獎」——普里茨克建築獎。
❹ 中國十大建築設計大師知名學者有哪些
網上找的 ,,,戴帆,知名建築設計師 DESTROY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總監,代表作品有美國內德克薩斯州的容環球貿易中心建築群,建築作品展示出一種高度深邃、凝練和激進的美學觀點,正是這一觀點突出了當代建築嶄新的藝術屬性。
❺ 中國史上著名建築師及代表作
而有據可考的歷史中,在絕對確定的人物里,最早的建築師當屬春秋時期的公輸班(魯班)。一般人只知道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爺,卻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公認的建築師的鼻祖。
「李冰治水」故事的主角李冰同樣也是一名建築師,他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也屬於建築范疇。他還在成都主持修建了七座橋。他的建築是為水利服務的,但也有一定的藝術價值。正是他的工作,使得秦國國力迅速上升,為統一中國奠定了經濟基礎。
到了漢代,又出現了建造長安城的陽城延。他本是跟隨劉邦起義的一位為軍隊服務的工匠,漢高祖平定天下後,陽城延官至少府,秩中二千石。後來作為排名76的開國功臣,被呂後封為梧侯,食邑500戶。先後主持建造長樂宮、未央宮、長安城等國家級工程項目。
下一個是隋代宇文愷。他的家族皆習武,惟宇文愷好學,擅長工藝,尤善建築。隋代東西兩大都城的規劃與營造,宮室、宗廟的興建,幾乎都出自他的手筆。其中他設計的「觀風行殿」(有輪子、容幾百人,可行走)則是其一個十分巧妙的發明。
之後的盛唐沒出什麼大師,而中國歷史的頂峰——北宋則是一個才人輩出的時代。其中在建築行業做出重大貢獻的有喻皓、丁謂、李誡、張擇端、米芾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喻皓、李誡。
喻皓生活在五代末、北宋初,是一位平民建築師。他最大的貢獻在於探索出建造超高層建築——寶塔的技術。他擅長計算,首先將風力作為載荷考慮其對高層建築的影響。另外一個偉大貢獻就是總結歷代建築師的經驗,寫成巨著《木經》。可惜的是,這本書已經失傳。
李誡生活在北宋末年,他經手很多王府、辟雍、官署、太廟等重大工程,由於優異的工程實績,官至將作監。他最偉大的貢獻在於編修了圖文並茂的《營造法式》,直至清朝仍在使用,可謂功在千秋。
明朝是中國歷史最後的輝煌,出現了中國最後兩位世界級建築師——蒯祥和徐杲。蒯祥在永樂年間指揮北京工程的營建,並對北京城做出了科學的規劃。他一生都在不停地創作,先後主持了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長陵、獻陵、裕陵,天安門、西苑、隆福寺等重大工程。最後官拜工部侍郎,加正二品銜、食從一品祿。而徐杲則是因主持重建故宮三大殿和西苑永壽宮,受嘉靖皇帝賞識而直接提升為工部尚書。
清朝比較出名的是雷式家族,又稱樣式雷,家族七、八代兩百年從事皇家建築、園林等規劃設計,故宮等地方中清朝時期修建很多皇家建築均出自樣式雷。
❻ 中國古代建築師和中國古代建築代表作品有哪些
茅以升 趙州橋的設計者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洨河上。建於隋朝大業年間(公元605年-618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約14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趙州橋凝聚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智慧與結晶,開創了中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
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趙州橋是重點文物,通車易造成損壞,所以不允許車輛通行。
座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清水河上。它不僅是中國第一座石拱橋,也是當今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橋。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然經過無數次洪水沖擊、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和8次地震的考驗,卻安然無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❼ 國內著名建築設計師
吳良鏞抄、張開濟、楊廷寶襲這三位先生等很有名。
吳良鏞,男,1922年生於南京。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中國建築學家、城鄉規劃學家和教育家,人居環境科學的創建者。其先後獲得"世界人居獎"、國際建築師協會"屈米獎"、"亞洲建築師協會金獎"、"陳嘉庚科學獎"、"何梁何利獎"以及美、法、俄等國授予的多個榮譽稱號 。
張開濟,張開濟1912年出生於上海,浙江杭州人。我國第二代著名建築師,第一批全國設計大師之一。曾任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在我國建築界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他曾任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市土建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市政協常委兼城建組組長、北京市科協常委等職。
楊廷寶(1901.10-1982.12),字仁輝,國立中央大學建築系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現代建築設計開拓者之一,著名建築學家,多次參加、主持國際交往活動,在推動建築國際學術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際建築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被譽為"近現代中國建築第一人"。
❽ 中國建築設計師著名大師建築作品
知道一個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