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層建築施工與普通建築施工的區別有哪些
材料運輸方式:混凝土要高壓泵送 塔吊等
一些施工方法:爬模等
防護設施:腳手架,防護網等
其他:沉降觀測等
其實有很多相同的 只是具體要求不同
『貳』 高層建築施工難點
高層與多層建築的施工技術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從施工方法來看,基本相同。從整個建築來看,並不相同。是原因高度增高、體量增大,會帶來了施工的差異。高層建築的施工概括起來,主要有「高」、「深」、「長」、「密」四個特點。
1.「高」。(一)高層房屋建築的高度。導致高施工的主要特點是垂直運輸量大,沒有相適應的垂直運輸設備,要建造高層建築十分困難。(二)高空作業多。高空作業要突出解決好材料、機具設備和人員的垂直運輸。在施工全過程中,要認真做好高空安全保護、防火、 通訊、臨時廁所等問題,防止物體墜落發生事故。(三)施工技術要求高。目前國內多層、低層建築一般以磚混結構為主,高層建築一般以鋼筋混凝土為主。(四)消防、防水、設備等要求較高。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以及人民物質、精神要求的逐步提高,使對設計和施工的要求較高。
2.「 深」。高層建築在建築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建築物的質量和安全,進行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2,採用樁基時,應不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必須要有一層地下室。因此,對於高層建築而言,埋深地面至少5m。有些超高層建築物的埋置深度至少在20m 甚至更深。
3.「大」。在建築設計的過程中,由於工程量大,且工程項目涉及的單位多,尤其是在大型復雜的施工過程中,通常是邊設計、邊施工、邊准備、,這需要多個部門進行有效的協調才 能夠取得優良結果。
4.「長」。高層建築由於工程量大和復雜性的特點,使高層建築的施工 周期較長,一般都在兩年以上。
『叄』 高層建築施工要注意什麼
高層建築以其特有的藝術性、經濟性、適用性正逐漸溶入社會生活中,並作為城市化標志為人們所接受。高層建築施工時有9點要注意:
1.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前,必須要進行施工安全、消防知識的教育和考核工作,對考核不合格的職工,禁止進入施工現場參加施工。
2.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不得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對違章作業的指令有權拒絕並有責任制止他人違章作業。
3.施工作業時必須正確穿戴個人防護用品,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不許私自用火,嚴禁酒後操作。
4.從事高空作業人員要定期體驗。凡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貧血症、癲癇病以及不適於高空作業的餓,不得從事高空作業。
5.在高空、鋼筋、結構上作業時,一定要穿防滑鞋。
6.現場用電,一定要有專人管理,同時設專用配電箱,嚴禁亂接亂拉,採取用電掛牌制度,尤其杜絕違章作業,防止人身、線路,設備事故的發生。
7、基礎的防水一定要做好,特別是帶裙樓的,中間的沉降縫一定要處理好
8、混凝土澆築完後一定要將泵管徹底清理干凈4、高層建築施工垂直運輸設備要求更高、外腳手架要求更高
9、砌體施工時要注意窗洞口的位置,不能單單依據混凝土結構施工時留下線。
『肆』 高層建築施工方法是怎樣的
高層建築施工主要方法
(一)高層建築施工測量、
1、建築物的定位放線,
根據設計給定的定位依據和定位條件進行。
當定位依據是原有建(構)築物時,要會同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到現場,對定位依據的建(構)築物的邊、角、中線、標高等具體位置,進行明確的指定和確認,必要時進行拍照,以便查證和存檔。
當定位依據是規劃紅線、道路中心線或測量控制點時,在同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在現場當面交樁後,要根據各點的坐標值、標高值校算其間距、夾角和高差,並實地校測各樁位是否正確,若有不符,應請建設單位妥善處理。高層建築在根據場地平面控制網定位之前,應校測所用控制樁點的點位,以防誤用有碰動和沉降變形的樁位。
2、高層建築豎向控制
當高層建築施工到±0.000後,隨著結構的升高,要將首層軸線逐層向上投測,用以作為各層放線和結構豎向控制的依據。其中,以建築物外廓軸線和控制電梯井軸線的投測更為重要。《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J186—2002)規定以下軸線應向上投測:建築物外廓軸線;伸縮縫、沉降縫兩側軸線;電梯間、樓梯間兩側軸線;單元、施工流水段分界軸線。
高層建築軸線的豎向投測,常採用下列兩類方法:外控法、內控法;另外還可用內外控綜合法。無論使用哪類方法向上投測軸線,都必須在基礎工程完成後,根據建築場地平面控制網,校測建築物軸線控制樁後,將建築輪廓和各細部軸線精確地彈測到±0.000首層平面上,作為向上投測軸線的依據。
3、高層建築施工常用測量儀器概述
測量儀器在近百年中,大體上走過了四代。20世紀初的前20~30年為第一代;第二
次世界大戰前後為第二代,水準儀為微傾式,水準管上方裝有符合折光棱鏡而提高了定平精度,經緯儀為光學度盤與對中;20世紀60~70年代為第三代,水準儀上的水準與經緯儀豎盤指標水準管均被自動補償機構代替,從此測量儀器走上自動定平的地步;20世紀80年代以後水準儀與經緯儀的讀數為電子數字化顯示,測量儀器進入了自動化、電子化和數字化的時代。
(二)深基坑工程
1、基坑工程概念及現狀
基坑工程是為保護基坑施工、地下結構的安全和周邊環境不受損害而採取的支護、基坑土體加固、地下水控制、開挖等工程的總稱,包括勘察、設計、施工、監測、試驗等。
大多數情況下,基坑工程屬於臨時性工程,並沒有引起岩土工程師們的足夠重視,因此目前存在概念、理論體系、計算方法等諸多不統一,工程設計保守浪費、國內外基坑工程事故很多。基坑工程的重要性、技術難度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
2、支護結構的類型
支護結構由擋土結構、錨撐結構組成。當支護結構不能起到止水作用時,可同時設置止水帷幕或採取坑內外降水。
基坑支護結構可以分為以下兩大類:
1)樁、牆式支護結構:
樁、牆式支護結構常採用鋼板樁、鋼筋混凝土板樁、柱列式灌注樁、地下連續牆等。支護樁、牆插入坑底土中一定深度(一般均插入至較堅硬土層),上部呈懸臂或設置錨撐體系。
此類支護結構應用廣泛,適用性強,易於控制支護結構的變形,尤其適用於開挖深度較大的深基坑,並能適應各種復雜的地質條件,設計計算理論較為成熟,各地區的工程經驗也較多,是基坑工程中經常採用的主要形式。
2)實體重力式支護結構
實體重力式支護結構常採用水泥土攪拌樁擋牆、高壓旋噴樁擋牆、土釘牆等。此類支護結構截面尺寸較大,依靠實體牆身的重力起擋土作用,按重力式擋土牆的設計原則計算。牆身也可設計成格構式,或階梯形等多種形式,無錨拉或內支撐系統,土方開挖施工方便,適用於小型基坑工程。土質條件較差時,基坑開挖深度不宜過大。土質條件較好時,水泥攪拌工藝使用受限制。土釘牆結構適應性較大。
(三)大體積混凝土施工
1、大體積混凝土的定義
隨著建(構)築物體形不斷增大,相應結構構件尺寸勢必要增大。對於混凝土結構來說,當構件的體積或面積較大時在混凝土結構和構件內產生較大溫度應力,如不採取特殊措施減小溫度應力勢必會導致混凝土開裂。
溫度裂縫的產生不單純是施工方法問題,還涉及到結構設計、構造設計、材料選擇、材料組成、約束條件及施工環境等諸多因素。
美國ACI5.1導言定義:「任何就地澆築的大體積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須要求採取措施解決水化熱及隨之引起的體積變形問題,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開裂。」日本建築學會標准(JASS5)的定義是:「結構斷面最小尺寸在80cm以上,水化熱引起混凝土內部的最高溫度與外界氣溫之差預計超過25℃的混凝土,稱為大體積混凝土。」
我國現行行業標准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的定義:「混凝土結構物實體最小尺寸等於或大於1m,或預計會因水泥水化熱引起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而導致裂縫的混凝土。」
(二)、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重點
大體積混凝土由於截面大、水泥用量大,水泥水化釋放的水化熱會產生較大的溫度變化,由於混凝土導熱性能差,其外部的熱量散失較快,而內部的熱量不易散失,造成混凝土各個部位之間的溫度差和溫度應力,從而產生溫度裂縫。
裂縫種類:
按產生原因一般可分為荷載作用下的裂縫(約佔10%)、變形作用下的裂縫(約佔80%)、耦合作用下的裂縫(約佔10%)。按裂縫有害程度分有害裂縫、無害裂縫兩種。有害裂縫是裂縫寬度對建築物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有影響。通常裂縫寬度略超規定20%的為輕度有害裂縫,超規定50%的為中度
一般來說,由於溫度收縮應力引起的初始裂縫不影響結構物的承載能力,而僅對耐久性和防水性產生影響。對不影響結構承載力的裂縫,為防止鋼筋腐蝕、混凝土碳化、防水防滲等,應對裂縫加以封閉或補強處理。對於地下或半地下結構來說,混凝土的裂縫主要影響其防水性能,一般當裂縫寬度為0.1~0.2mm時,雖然早期有輕微滲水,但經過一段時間後,裂縫可以自愈;如超過0.2~0.3mm,則滲水量按裂縫寬度的3次方比例增加,須進行化學注漿處理。所以,在地下工程中,應盡量避免超過0.3mm且貫穿全斷面的裂縫。
1.混凝土澆築與振搗
對於地下室牆體結構的大體積混凝土澆築,除了一般的施工工藝以外,應採取一些技術措施,以減少混凝土的收縮,提高極限拉伸,這對控制溫度裂縫很有作用。改進混凝土的攪拌工藝對改善混凝土的配合比、減少水化熱、提高極限拉伸有著重要的意義。
為了進一步提高混凝土質量,採用二次投料的砂漿裹石或凈漿裹石攪拌新工藝,可有效地防止水分向石子與水泥砂漿的界面集中,使硬化後界面過渡層的結構緻密,粘結加強,從而使混凝土的強度提高10%左右,也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和極限拉伸值;當混凝土的強度基本相同時,可減少7%左右的水泥用量。
另外,對澆築後的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能排除混凝土因泌水而在粗骨料、水平鋼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與鋼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現的裂縫,減小內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實度,使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提高l0%~20%,從而提高抗裂性。
2.混凝土澆築溫度
混凝土從攪拌機出料後,經過運輸、泵送、澆築、振搗等工序後的溫度稱為混凝土的澆築溫度。由於澆築溫度過高會引起較大的干縮,因此應適當地限制混凝土的澆築溫度,一般情況下,建議混凝土的最高澆築溫度應控制在40℃以下。
3.混凝土出機溫度
為了降低大體積混凝土總溫升和減小結構的內外溫差,控制出機溫度是很重要的。在混凝土的原材料中,石子的比熱較小,但其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所佔的質量較大。水的比熱最大,但它在混凝土中占的質量卻最小。因此,對混凝土的出機溫度影響最大的是石子和水的溫度,砂的溫度次之,水泥的溫度影響最小。針對以上的情況,在施工中,為了降低混凝土的出機溫度,應採取有效的方法降低石子的溫度。在氣溫較高時,為了防止太陽的直接照射,可在砂、石子堆場搭設簡易遮陽裝置,必要時,須向骨料噴射水霧或使用冷水沖洗骨料。
4.混凝土養護
地下室外牆澆築以後,為了減少升溫階段的內外溫差,防止因混凝土表面脫水而產生干縮裂縫,應對混凝土進行適當的潮濕養護;為了使水泥順利進行水化,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拉伸和延緩混凝土的水化熱降溫速度,防止產生過大的溫度應力和溫度裂縫,應加強對混凝土進行保濕和保溫養護。
另外,施工中採取合理的技術措施很重要,例如採用帶模養護、推遲拆模時間等方法都對控制裂縫起很大的作用。潮濕養護是在混凝土澆築後,在其表面不斷地補給水分,其方法有淋水,鋪設濕砂層、濕麻袋或草袋等,並最好在表面蓋一層塑料薄膜。潮濕養護的時間是越長越好,但考慮到工期因素,一般不少於半個月,重要結構不少於1個月。混凝土澆築後數月內,即使養護完畢,也不宜長期直接暴露在風吹日曬的條件下。對地下室牆體這一類的結構,也可採用自動噴淋管(塑料管帶有細孔)進行自動給水養護,用長牆上的水平淋水管長期連續對牆體進行淋水養護,效果是比較好的。如使用養護劑塗層進行養護時,必須注意養護劑的質量及必要的塗層厚度,同時還應提供一定的潮濕養護條件,覆蓋一層塑料薄膜。保溫養護時,可採用2~3層的草袋或草墊之類的保溫材料進行覆蓋養護。
5.防風和回填
外部氣候也是影響混凝土裂縫發生和開展的因素之一,其中,風速對混凝土的水分蒸發有直接的影響,不可忽視,地下室外牆混凝土應盡量封閉門窗,減少對流。土是最佳的養護介質,地下室外牆混凝土施工完畢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快回填。保溫養護時,可採用2~3層的草袋或草墊之類的保溫材料進行覆蓋養護。
6、設置後澆帶
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在施工期間留設的臨時性的溫度和收縮變形縫,該縫根據工程安排保留一定時間,然後用混凝土填築密實成為整體的無伸縮縫結構。
後澆帶的間距由最大整澆長度的計算確定,一般正常情況下由式(3-20)確定,其間距為20~30m。用後澆帶分段施工時,其計算是將降溫溫差和收縮分為兩部分,在第一部分內結構被分成若干段,使之能有效地減小溫度和收縮應力;在施工後期再將這若干段澆築成整體,繼續承受第二部分降溫溫差和收縮的影響。這兩部分降溫溫差和收縮作用下產生的溫度應力疊加,其值應小於混凝土的設計抗拉強度,此即是利用後澆帶控制產生裂縫並達到不設永久性伸縮縫的原理。後澆帶的構造有平接式、T字式、企口式等三種,如圖所示。後澆帶的寬度應考慮施工方便,避免應力集中,寬度可取700~1000mm。當地上、地下都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時。在設計中應標明後澆帶的位置,並應貫通地上和地下整個結構,但鋼筋不應截斷。後澆帶的保留時間一般不宜少於40d,在此期間,早期溫差及30%以上的收縮已經完成。在填築混凝土之前,必須將整個混凝土表面的原漿鑿清形成毛面,清除垃圾及雜物,並隔夜澆水浸潤。填築的混凝土可採用膨脹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強度比原5~l0N/mm2,並保持不少於14d的潮濕養護。
7、構造設汁
地下室牆體結構設計時應注意構造配筋的重要性,它對結構抗裂性能的影響很大,但目前國內外對此都不夠重視。對連續板不宜採用分離式配筋,應採用上下兩層的連續配筋;對轉角處的樓板宜配上下兩層放射筋,其直徑為8~14mm,間距約為200mm,同時應盡可能採用小直徑、小間距。在孔洞周圍、變截面轉角處,由於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會產生應力集中而導致裂縫,因此,可在孔洞四周增配斜向鋼筋、鋼筋網片;在變截面處做局部處理,使截面逐步過渡,同時增配抗裂鋼筋,防止裂縫。
『伍』 32層高層建築施工流程
一,流程圖示如下:
二,參考資料:
網路文庫——《32層高層施工組織總設計》
『陸』 在高層建築施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高層建築軸線的豎向投測,常採用下列兩類方法:外控法、內控法;另外還可用內外控綜合法。無論使用哪類方法向上投測軸線,都必須在基礎工程完成後,根據建築場地平面控制網,校測建築物軸線控制樁後,將建築輪廓和各細部軸線精確地彈測到首層平面上,作為向上投測軸線的依據。
『柒』 高層建築 主要的施工方法
逆作法:地下連續牆施工---一柱一樁施工---基坑施工---地下室梁板施工---筏板施工---主體結構施工---屋面施工---電氣給排水安裝---抹灰工程---門窗工程---裝飾工程---散水勒腳---管網工程---綠化種植
『捌』 高層樓房建築施工順序
總體施工順序按照先地下、後地上;先結構、後圍護;先主體、後裝修;先土建、後專業的總施工順序原則進行部署。
主體工程自下而上施工,室內裝修採用自上而下的流向,水、電、電梯和設備等各專業分項工程在結構階段配合結構施工做好預埋及預留的同步作業,其施工階段隨結構與裝修工程穿插進行,專業分項工程與土建工程必須相互密切配合,由項目部統一協調與指揮,確保工程順利進行。
(8)高樓建築施工擴展閱讀
施工順序確定的依據如下:
1.依據合同約定的施工順序的安排,如重點工程、難點工程、控制工期的工程以及對後續影響較大的工程確定先開工;
2.按設計圖紙或設計資料的要求確定施工順序;
3.按施工技術、施工規范與操作規程的要求確定施工順序;
4.按施工項目整體的施工組織與管理的要求確定施工順序;
5.結合施工機械情況和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確定施工順序;
6.依據本地資源和外購資源狀況確定施工順序;
7.依據施工項目的地質、水文及本地氣候變化,對施工項目的影響程度確定施工順序。
『玖』 高層建築施工特點有哪些
高層建築的樓層多,高度大,要求施工具有高度的連續性,施工技術和組織管理復雜,除具有一般多層建築施工的一些特點外,還具有以下施工特點:
1、 工程量大、工序多、配合復雜:
高層建築的施工,土方、鋼筋、模板、混凝土、砌築、裝修、設備管線安裝等工程量都要增大,同時工序多,十多個專業工種交叉作業,組織配合十分復雜,同時,由於工程量大引起的對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技術,粗鋼筋連接技術、高強度等級混凝土技術,新型模板應用技術等。
2、 施工准備工作量大
高層建築體積、面積大,需用大量的各種材料、構配件和機具設備,品種繁多,采購量和運輸量龐大。施工需用大量的專業工種、勞動力,需進行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施工技術准備工作,以保證工程順利進行,同時,由此引起的施工場地狹小一般都是施工難點,如何有效分配調整施工現場平面布置以保證施工順利進行也考驗施工企業現場管理水平。
3、施工周期長,工期緊:
高層建築單棟工期一般要經歷2~4年,平均2年左右,結構工期一般為5~10d一層,短則3d一層,常常是兩班或三班作業,工期長而緊,且需進行冬、雨期施工,為保證工程質量,應有特殊的施工技術措施,需要合理安排工序,才能縮短工期,減少費用,同時,還需制定一系列安全防範措施和預案以保證安全生產。
4、基礎深、基坑支護和地基處理復雜:
高層建築基礎一般較深,大多1~4層地下室,土方開挖、基坑支護、地基處理以及深層降水,安全和技術上都很困難復雜,直接影響著工期和造價,採用新技術較多,如逆作法、復合地基成套技術、。
5、高處作業多,垂直運輸量大:
高層建築一般為45~80m,甚至超過100m,高處作業多,垂直運輸量大,施工中要解決好高空材料、製品、機具設備、人員的垂直運輸,合理地選用各種垂直運輸機械,妥善安排好材料、設備和工人的上下班及運輸問題,用水、用電、通訊問題,甚至垃圾的處理等問題,以提高工效。
6、層數多、高度大、安全防護要求嚴:
高層建築層數多,高度大,一般施工場地較窄,常採取立體交叉作業、高處作業多,需要做好各種高空安全防護措施,通訊聯絡以及防水、防雷、防觸電等。為保證施工操作和地面行人安全,不出各類安全事故,相應也要求增加安全措施費用。
7、 結構裝修、防水質量要求高,技術復雜:
為保證結構的耐久性,美化城市環境,對高層建築主體結構和建築物立面裝飾標准要求高;基礎和地下室牆面、廚房、衛生間的管道和防水都要求不出現任何滲漏水,對土建、水、電、暖通、燃氣、消防的材質和施工質量要求都相應提高,施工必須採用有效的技術措施來保證,特別是常採用大量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機具設備和各種工藝體系,施工精度要求高,施工技術十分復雜。
8、平行流水、立體交叉作業多,機械化程度高: 高層建築標准層多,為了擴大施工面,加速工程進度,一般均採用多專業工種,多工序平行流水立體交叉作業;為提高工效,大多採用機械化施工,比一般建築施工配合復雜,需要解決好多工種、多工序的立體交叉配合及縱橫向各方面關系問題,以保證施工按計劃節奏合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