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助一篇建築業的調查報告,有的請告訴~~~謝謝
中小建築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調查報告
一) 基本情況
4省中小建築業企業改制工作的進展
浙江省
從1997 年開始,浙江省建築行業根據省人民政府浙政辦發(1997)156號《關於國有小企業改制為股份合作制企業若干意見的通知》和浙政發(1998)159號《關於加快省屬企業改革的通知》等文件的精神,推行了產權制度改革。據浙江省建設廳去年的不完全統計,該省550家一、二級建築業企業中的縣以下企業,已經大部分完成了改制,計有340家。這些企業雖然僅佔全省建築業企業總數的17%,但所完成的建築業總產值卻佔到72%.應該說浙江省中小建築業企業的改制工作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和階段性成果。
廣東省
南海市33家市屬集體建築業企業,已經完成改制的有30家,另外3家經營狀況惡化已經失去改制價值。可以說,南海市建築業企業已經完成了這一輪的改制工作。順德市1993年開始研究建築業企業改制工作,從1993年10月至 1994年4月,19家市屬集體建築業企業中的18家分4批進行了改制,全部改造為股份制公司。其後,部分企業中含有的國有股權又相繼被經營者和職工全資贖買。至今,國有、公有資產已經全部退出了順德市的建築業企業。東莞市1999年3月開始對全市96年建築業企業(全部為集體性質)進行改制工作。目前,該市私人性質的掛靠「分公司」已經與被掛靠企業脫鉤,4家市直屬建築業企業及其所有下屬公司,也在1年前制定了改制方案,完成了資產審計和產權界定。上報了改制方案。深圳市的集體建築業企業改制工作自1997年開始進行,至去年底,私營企業脫鉤和集體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已經基本完成,少數企業改制後仍部分保留了國有股份。中山市70家建築業企業(全部為集體性質)的80%在去年底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改制企業的資產全部被經營者和職工贖買。
江蘇省
江蘇省建築業企業從90年代中期開始推選產權制度改革。全省6000多家建築業企業,去年底已經改制的有2100多家。調查組所到的蘇中地區7縣(市),建築業企業改制工作已全面推開:南通四縣(市)從1996年即開始試行建築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1999年又開始推行第二輪企業改制工作。通州市 126家企業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海門市80%的鄉鎮企業和90%的市屬企業到前年底已經完成了改制主要工作。海安縣1999年已有85%的鄉鎮企業實行了產權置換,組建成為有限責任公司。姜堰市78家建築業企業,1998年底有50%也開始了產權制度改革,去年上半年企業改制工作基本結束。江都市從 1998年開始推進建築業企業的改制工作,目前,全市58家企業已有6家市屬企業和16家鄉鎮企業完成了改制工作,其餘的36家企業正在進行清產核資工作。
山東省
桓台縣建築業企業自1987年即開始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試點工作。該縣初期的改制工作側重於吸收職工股金,增加企業資本金和擴大企業自主權。1992~1996年加快了股份制改造的步伐,有多家建築業企業改造成為規范的股份有限公司,並通過淄博市證券自動報價系統向社會發行股票。自1997年,又進一步深化產權制度改革,推動未改制的企業加快了改制步伐,對已改制企業保留的鄉鎮集體股份實行一次性或分期出售。目前,全縣52家建築業企業中鄉鎮政府持有的公有股權大部分已減到20%以下,有些企業已全部買斷了鄉鎮公有股權。長清縣31家有資質建築業企業(全部為集體所有制)中的大部分,已通過政府控股、員工入股或企業贖買公有資產等形式完成了改制。
(二)各地改制工作的主要指導原則和做法
從總體上看,4省16縣(市)建築業主管部門、地方政府對建築業企業改制的認識正確,理解深入,態度積極,因而採取的主要政策措施是較一致的。
以明晰產權關系、明確企業資產責任主體為中心推進改制工作
與90年代初期以增資擴股為特徵的股份合作制改造相比,4省16縣(市)近幾年為的建築業企業改制工作,真正觸及了企業所有制改造的核心問題——明確企業的產權歸屬,明晰產權關系,建立企業資產的責任主體。各地建築業主管部門在改制工作的規定或指導性意見中都明確提出了這一原則,改制工作始終圍繞著明晰企業產權關系這個中心展開。如浙江省紹興縣委在《關於進一步深化完善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中提出,要「根據『抓大、活中、放小、興民』的改革思路,圍繞明晰產權這一主題進行改制」。浙江省東陽市政府在《關於進一步深化建築業企業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了「產權買斷到位」,「民營機制到位」等改制原則。同時,各地政府、建築業主管部門也對企業改制工作中的產權界定、股權置換方式、改制企業的股權結構等提出了指導意見或作出了具體規定。
在這一原則指導下,4省16縣(市)的建築業企業改制工作普遍開展得比較深入。雖然個別企業在股權結構、股權置換、不同人員持股比例等方面有不盡合理之處,但通過改制,企業的「明確企業產權歸屬」問題已經得到了基本解決,大多數企業的經營者和員工已經開始建立起對企業資產的風險意識和責任感。
整體推出,統一領導
這是4省16縣(市)改制工作的通行做法。各地政府對中小建築業企業改制的組織工作一般是這樣進行的:廣泛地宣傳改制的目的、意義、主要政策和規定,充分動員企業經營者、職工投入改制;在規定的時間內,當地中小建築業企業整體進入改製程序,有些地方還規定了所有企業必須完成改制的「基準日」。在調查組所到的多數地方,當地政府都成立了由財政、稅務、體改、勞動、國資、土地等部門聯合組成的建築業企業改制工作專門領導機構。地方黨政領導機構或建築業主管部門,大都對改制的目標、原則、標准、操作程序以及資產評估、產權界定、股權置換等關鍵環節提出了明確、統一的指導意見或政策規定。江蘇、浙江、廣東等省的建築業,充分利用了當地工業企業改制的社會氛圍和條件,改制工作組織得更集中、統一。
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形式多樣
4省16縣(市)都提出了這一政策原則。各地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認為,改制必須以有利於發展生產力為標准,必須把改制工作與企業資產優化重組、行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改制企業在發展歷史、企業資質、資產規模、經營狀況、發展目標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因此他們認為,應該根據建築行業的特點,從實際出發,因企制宜,改制形式的選擇不宜搞「一刀切」。因此,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門在統一改制目標、程序和主要政策規定的基礎上,均提出了多種改制形式,引導企業實事求是地自願選擇。4省16縣(市)提出的企業改制、改造、改組的形式一般分為:股份制改造、股份合作制、出售拍賣、兼並、關閉、破產等。
各地建築業主管部門引導企業選擇改制形式的主要著眼點,一是因企制宜,改制與完善企業經營機制、促進企業發展相結合;二是「抓大放小」,改制與優化產業結構相結合。4省16縣(市)提出的建築業企業改制的指導原則一般是:對經營規模大、凈資產多、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堅持高起點改制,按照《公司法》的規定改組為規范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對規模中等、經營狀況尚好的企業,一般改組為有限責任公司。對規模較小的企業,一般堅持公有資產一次性退出,組建為股份合作制企業,或通過出售、拍賣,改造為民營企業。對嚴重資產抵債、經營困難、扭虧無望的企業實行兼並或破產。對掛靠性質的經濟實體,解除掛靠關系,明確其私營性質。
從各地建築業企業對改制形式的實際選擇取向看,多數一、二級企業的職工都採取了全部或大部贖買企業凈資產的辦法,組建了經營層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其餘企業以選擇股份合作制形式的居多,破產及被兼並的企業為少數。因此可以說,無論從資質等級、企業實力還是在當地建築行業中的主力作用來講,由經營層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已經成為當地中小建築業企業的骨幹。
以「公開、公平、公正」為原則制定程序,評估資產
4省16縣(市)的多數行業主管部門都規定,改制企業的資產評估必須委託指定的、具有相應資格的專業機構執行,廣東順德、中山、南海等市成立了由建築業主管部門、財政、稅務、國資、土地等部門組成的行業性的資產評估、運營公司,專事建築業企業改制的清產核資、凈資產評估事務和企業贖買產權上交資金的管理,以及為改制企業職工購買醫療、養老保險等事宜。浙江、江蘇、廣東、山東省桓台縣等地都對建築業企業改制規定了嚴格的程序,針對建築業企業三角債嚴重、工地分散、資產清查難度大等特點,制定了相應的辦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江蘇省江都市從清帳、清物、清合同入手,將建築業企業清產核資的重心落實到各個工地。他們突出重點,實行了「三個結合」、「四個為主」的清產核資辦法,即大的工地由專門機構清查與工地自清相結合、小的工地由工地自清與專門機構抽查相結合、對在建工程全面清查與清帳、承包合同、清形象進度相結合;以大工地為主、以固定資產為主、以價值高的大宗周轉材料為主、以債權為主。從實際效果看,這些措施保證了各地企業資產評估的公正、准確,維護了國家、集體、職工的利益,為改制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穩固基礎。
建立社會保障體系,要善安置改制企業的職工
各縣(市)都把建立職工的養老、醫療保險當作主管部門必須落實的工作、改制必不可少的程序和經營者贖買企業產權的先決條件,並對實際操作作出了具體規定。在程序上,4省16縣(市)一般要求企業在凈資產評估後,即從凈資產中提留資金,用於職工養老醫療保險的投保,並一次性提取以前欠交的社會保障費用。廣東省的做法是,企業所應支付的職工養老醫療保險費用,由政府有關機構一次性提出,統一支付給保險公司。
職工保險費用在企業凈資產中往往佔了較大比例,在一些企業中佔到50%以上,個別企業甚至達到了70%,一次性提留有困難。因此,浙江等地允許企業在完成產權界定後,從企業集體股紅利中劃出一定比例,用於補充職工的養老、醫療保險基金。有些地方的原企業主管部門也從出讓公有產權和土地使用權的收入中留出部分資金,用於職工安置和生活保障費用。各地政府主管部門在落實職工養老醫療保險問題上的態度比較堅決,企業往往沒「討價還價」的餘地。個別地方的企業由於凈資產數量有限等原因不能一次投保到位的,也要對最終完成這項工作作出承諾,並落實分期支付辦法。
4省16縣(市)對安置企業職工也做出了嚴格規定:除職工自願,企業在規定時限(一般為2~3年)內不準解僱非股東職工,或對剝離人員的比例進行限制。如順德市規定,企業改制後只能裁減5%的職工,並需報市改制辦公室審批。南海市建築業主管部門提出了「轉制不下崗」的規定。深圳市的改制企業對職工採取了「用不了也要養起來」的做法。實行出售、租賃、兼並等改制方式的企業,其職工原則上由受讓方安置。對分流職工,在落實社會保險後,按每年工齡200~600元一次性發給安置費,解除原勞動合同。
以「誰投資誰所有」的原則界定產權
產權界定工作主要是解決企業凈資產的產權歸屬問題。4省16縣(市)建築業企業改制的產權界定,基本上是參照「誰投資誰所有」的原則進行的。各縣(市)的大部分中小建築業企業,在創立時並未接受地方政府部門的投資,基本上是靠自我勞動積累和企業自我發展而成長起來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多年來,當地政府和企業的主管部門也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了政策扶持和多方面的幫助。在一些地區,特別是江蘇省,政府主管部門的扶持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地認為,界定產權應該同時考慮企業、職工和政府主管部門對企業發展的實際貢獻,兼顧並合理分配這三方的利益。江蘇省「誰投資誰所有」的基礎上,提出了「誰投資誰所有,誰創業誰受益」和「政府同意,企業願意、職工滿意」的量化原則,受到了普遍認可。
各地改造為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股份合作制的企業,產權界定的一般情況是:經最終核定的企業凈資產中,投資主體明確的,原始投資及其歷年來累積形成的增值資產界定給投資者。主管部門給予企業優惠政策或減免稅收所形成的盈餘積累,一般界定為鄉鎮公有。對於投資主體不明確或主管部門、職工個人均未投資的企業,其次資產界定一般分別界定為主管鄉鎮集體公有和企業公有。
出於對當地建築業和企業發展歷史中具體情況的考慮,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門在「誰投資誰所有」這一原則的指導下,分別對本地的產權界定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比如:
浙江省上虞市規定,鄉鎮集體和個人均未出資的集體所有制企業,其存量資產原則上按50%界定為鄉鎮公有,其餘50%界定為企業職工共有的「職工勞動積累」。企業歷年享受的地方財政返還所得稅款,10%界定為鄉鎮集體經濟組織和企業主管部門所有,6%界定為集體資產,其餘的84%界定為企業集體所有。紹興縣規定,界定為鄉鎮公有的資產原則上不高於企業凈資產的50%,但不得低於30%.
江蘇省通州市規定,市屬國有、集體企業的凈資產為全民或全市勞動群眾集體所有,鄉鎮集體企業的凈資產由政府與企業商定界定比例。啟東市規定,改制企業歷年減免稅費所形成的盈餘公積界定為鄉鎮政府或主管部門所有;對於企業歷年積累的增值資產,鄉鎮或主管部門有原始投入的,70%界定為其所有,沒有原始投入的界定給其60%,其餘的界定為企業集體所有。
廣東省五城市的通行做法則是先將企業核定的凈資產一律界定為國有,然後由企業經營者和職工向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贖買產權。
http://lunwen.freekaoyan.com/ligonglunwen/jianzhu/20061128/116469838772057_2.shtml
http://www..com/s?ie=gb2312&bs=%B3%C7%CA%D0%B9%E3%B3%A1%B9%B9%B3%C9%D2%AA%CB%D8&sr=&z=&cl=3&f=8&wd=%BD%A8%D6%FE%D2%B5%B5%C4%B5%F7%B2%E9%B1%A8%B8%E6&ct=0
2. 怎樣寫建築專業調查報告啊
我給你一個寫作提綱吧
標題:XX市房地產價格的調查
一、XX市基本概況(人員、面積、人居面積、生活水平等)
二、最近三年XX市房地產市場走勢
三、最近三年房屋竣工與成交情況
四、最近三年房價市場分析
五、影響XX市望到價格的主要因素
六、最近幾年房價的預計
祝你論文寫作愉快
3. 關於建築業企業的的調研報告有哪些
建築工程技術專業調研報告
隨著基礎建設的加快,全國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太原市建設規模繼2003年達到開工復工面積3000萬平方米,2004年將達到3300萬平方米,創歷史新高。建設規模的高增長給建築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發展機會,但是,隨著建築市場的開放,不僅外地建築企業紛紛尋求在太原市場上分一塊蛋糕,國外建築企業攜帶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優勢進入太原,建築企業在抓住機遇的同時,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建築企業要想在市場中取得競爭優勢,人才作為第一資源的主導作用越來越突出。企業競爭已經不再局限於市場、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人才的競爭上升到了關系企業生死存亡的戰略地位。
為了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科學定位,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我們走訪了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山西省建築工程總公司、山西省建築科學院等單位,對山西省建設行業的背景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查和研究。
一.建築行業人才基本現狀
我省建築行業共有施工企業3400餘家,從業職工約80萬人。生產第一線的技術與管理人員,絕大部分僅具備中職或中職以下學歷。以我省最大的建築集團企業山西省建築集團總公司為例,職工總數為34770人,其中,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為6700人,占職工總數的19%;而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中高職和本科以上學歷的佔25%,只佔職工總數的4.8%。全省建設行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管理人員比例就更低,這個比例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山西省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建築隊伍組織結構和對構建大型企業集團的資質要求有不小的距離。因此,近幾年來企業需要補充大量的高層次的專業管理人員,以盡快提高本企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提高企業資質水平,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挑戰。
建設部在全國建設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科教興業」戰略。隨著建設行業改革的不斷深入,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建設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中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的不斷涌現,以及大型工程的國際化招標,投標的推行,建築市場逐步趨向規范化、國際化。這一戰略性轉移,促使我們必須迅速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適應建築市場的實際需求,以提高建設行業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能力。為達到這一目標,建設部啟動了以構建和實施人才培養為目標的「萬——千萬工程」,即在「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中,造就萬名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造就十萬名建設技術業務骨幹;培養百萬名建設專門人才;培養千萬名建設熟練技術工人和勞務人員。我省也根據本省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促進山西建築業整體素質上台階的「2324工程」即在「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中,要造就200名建設學術帶頭人;造就3000名建設技術業務骨幹;培養2萬名建設專門人才;培訓40萬名建設熟練技術工人和勞務人員。隨著這項工程在我省的逐步落實,培養建設人才的任務十分艱巨。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建築和基本建設管理體制,建築施工企業的生產方式和組織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工程項目管理為核心的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體制已基本形成,建築施工企業普遍實行了項目負責制和項目成本核算制,同時,工程項目管理作為一門應用科學,其理論研究也逐步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視。目前我省建築市場急需一支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職業化的建築施工企業項目經理隊伍。然而,由於建築類普通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過分專業化、學科化,現在社會上建設類高等職業教育又出現空檔,中職教育層次偏低等原因,這樣集專業、管理、經濟、法律、稅務、計算機等知識為一體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建築人才變得緊俏起來。以發達國家高等職業院校在校生占整個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大多已達到20%~50%,而我國尚不足8%,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建築行業對畢業生的需求
1、隨著建築行業整體向好,建築企業對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的需求趨旺。
2、建築工程、建築學、電氣工程技術、給排水工程、暖通工程、財務管理、項目管理、企業管理、工程造價、道路與橋梁是2001年至2003年建築企業招聘大中職的前十位。
3、建築企業對這十大熱門專業的需求量占建築行業對畢業生需求量的80%,近年來還以增幅8%的速度穩步增長。
4、高職成為建築業招聘畢業生的基本學歷要求。
三.建築行業人才的發展趨勢
1、隨著行業的大發展和高增長,會拉動行業對人才需求。2004年建築業的企業人才需求將較2003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預計增長幅度將超過25%;建築業人員需求1.8萬人。
2、技術類專業人才成為建築業招聘永恆的主題,行業的高增長將帶來此類人才需求量的放大。2004年企業對技術類人才的需求將佔到總需求的30%。
3、2004年建築行業人才競爭將更加激烈。太原市建築市場正逐步全面開放,企業競爭的加劇必將帶來人才的激烈競爭。
4、2004年建築行業企業招聘中、高職畢業生的十大熱門專業是:建築工程、建築學、電氣工程技術、給排水工程、暖通工程、工程造價管理、財務管理、項目管理、企業管理、道路與橋梁。
建築工程(工業與民用建築)一直是企業需求畢業生的熱門專業。
四.建築行業人才需求分析
根據職業人才需求預測的調查報告,全省150多個專業歸為40個專業類,按專業類進行統計顯示:(1)社會人才需求量依次為市場營銷,工商行政管理,機械,土建……,其中土建名列第四位。(2)土建類人才需求的順序為工民建,工業電器自動化,給排水……其中工民建列土建類首位。由此看來,工民建專業有廣泛的社會需求。
我院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工民建)畢業生適應的工作領域包括建築施工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工程質量監督站、建設單位、監理公司、工程造價咨詢等部門。
隨著我國「十五」計劃的實施,國家將鼓勵房地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職工住房制度的改革,將會進一步促進房地產業的發展。近幾年來,國家制定宏觀財政政策,用以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其目的就是通過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來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事實證明,這種帶動作用無疑會增加建築工程專業人才需求。
我們對太原市建設委員會、市人事局、各設計院(所)、建築施工企業等單位的建築工程專業人才現狀與需求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主要調查與分析結果如下:
1、調查結果
大型施工企業調查結果
單位名稱
統計年限
所需人數(人)
十三冶四公司
今後五年
1370
太原市建一公司
今後五年
913
河津建安公司
今後五年
400
共計
今後五年
2683
三個企業職工總數為:19036名
職工人均需求指數為:0.053
2、同比例類推計算結果
國有企業0.053x407075=21575人
集體企業13158人
408家建築施工企業累計共需量37733人
3、按單位發展規模推算
(1)設計單位:乙級單位今後五年共需677人
丙級單位今後五年共需1438人
(2)施工企業:國有單位今後五年共需18637人
集體單位今後五年共需12872人
(3)建築管理單位:市級單位今後五年共需1112人
縣級單位今後五年共需2127
累計共需368633人
上述預測較為保守,隨著國家對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的加大,太原市對土木建築方面的人才需求會進一步的增加。但是對人才的需求不會只僅限於傳統的房屋建築工程方面,而是具有較為全面的土木工程基礎知識的應用型人才。這對我們的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綜上所述,在未來的十多年中,建築業將會有一個更大更快的發展,社會對建築工程人才的需求將逐步轉向高職高專培養出的高技能實用型人才,本專業的教學改革對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有直接的推動作用。
4. 求一份3000字左右建築調研報告 我是建築工程技術專業
小手一抖,經驗到手;經驗到手,低頭猛走!! 我不回答問題,真是路過的,各位不要介意啊,呵呵
5. 怎樣做建築調研報告
關於打造建築業大區的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推進拱墅區建築業可持續科學發展,區政協組織成
立了調研組開展打造建築業大區主題調研活動。先後在新盛、廣
誠、瑞峰、漢嘉、城建中心等單位召開座談會,聽取了60餘家(次)
企業代表的建議意見。先後走訪了蕭山區、江蘇通州等建築之鄉
和綠城集團在杭代建的安居房工程施工現場學習考察,了解當地
政府扶持建築業發展的措施和政策,了解綠城集團工程項目代建
管理模式(見附參考資料一、二)。通過調研,結合我區實際,提
出打造建築業大區的思考意見。
一、拱墅區建築業現狀分析
自從2005年初我區召開促進建築業發展大會,確立了打造建
築業大區發展目標以來,全區上下凝心聚力推進建築業發展。我
區建築業連續四年的建築業總產值增幅在40%以上,到2008 年產
值增幅達到48%,稅收增幅達到53.8%,完成產值106.04 億,上
繳稅收2.78億,呈現朝陽產業勃勃生機。建築業的快速發展源於
三個方面:一是政府重視調動了積極性,扶持措施和政策發揮了
導向作用。二是城市化進程加快,建設秀美拱墅三年行動計劃實
施,每年上百億的政府投資建設為企業發展創造了機遇。三是政
府各部門、鎮、街道的招商引資,使行業隊伍迅速壯大。
但是,我區建築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新形勢、新要求,承受
市場經濟形勢的挑戰和行業競爭實力不足的雙重壓力。存在著企
1
6. 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調研報告
六月二十三日,市下發關於對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查辦案件開展調研的通知後,我縣立即組專項人員(見附表)對前一段時間的工作進行了總結,並對前一階段調研發現的情況及問題進行了處理。針對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進行了全面的調研工作,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 泌陽縣工程建設領域的基本情況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國家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各地都加快了工程建設的步伐。隨著在工程建設的快速發展在工程建設領域中的突出問題也日益顯現,一些建築商轉包和違法分包、擅自改變項目建設規模和內容、施工監理不到位、工程質量低劣、安全生產領導責任制不落實,還有的一些領導幹部違反規定插手干預工程建設,不按規定進行工程項目的招投標等問題有所抬頭,此類問題給國家及集體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一些黨員幹部在金錢和權力的問題上不能堅持黨性原則,違反規定對工程建設違規插手,在此類問題上部分違法違紀黨員幹部受到了黨紀國法的處理。為此,我縣2009年10月20日經縣委、縣政府批准,成立了泌陽縣治理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制定工程建設領域專項治理的政策規定,指導和協調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紀委監察局,承擔日常工作,縣直各有關單位確定一位負責同志參加領導小組,並明確一位股級幹部擔任聯絡員。
7. 建築調查報告怎麼寫最好有範文。
京滬兩地超高層建築市場調查報告
20世紀以來,人類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高層超高層建築在城市建設進程中充分體現了現代建築的特徵和科技的力量
。京滬兩地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那裡的高層超高層建築相對集中。針對這一現狀,亞太建設科技信息研究院面
向社會推出《京滬兩地超高層建築市場調查報告》:
《北京市超高層建築市場調查報告》首先對北京市近50年高層建築發展給予概述,2000年以前北京的高層建築主要是
10—20層的住宅,2000—2003年北京市每年建成10層以上非住宅建築160—200萬平方米,占當年10層以上建築竣工面積的
12~21%。報告對1989—2003年各年度10層以上高層建築按住宅和公共建築分別統計竣工面積。據有關部門統計,北京市已建成
的各類高層(10層以上)建築達4000多幢。北京市超高層建築主要為商務辦公樓、多功能綜合體等大型公共建築,中央商務區
、中關村、金融街、望京、燕莎、安外、德外、亞奧等地為重點建設區。據統計2001—2004年北京市新建超高層建築27棟。報
告匯集了北京市60餘座有代表性的超高層建築的基本信息,包括建築名稱、分布區位、層數、總高度、建築面積以及竣工年代
;作為現代化的都市,北京具有發展的迫切要求,根據北京市目前超高層建築施工進度,報告列舉的2005—2007年計劃竣工的
30多個項目主要集中在高檔商務辦公樓、信息傳媒中心以及少量的公寓和住宅,其中有環球貿易中心、西環廣場、中環世貿中
心、世紀科貿大廈、北京財富中心、新保利大廈、華貿中心、國貿三期、摩根中心、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
《上海市超高層建築市場調查報告》對上海市高層建築的發展作了歷史性地回顧:我國現代高層建築發端於上海,從上
世紀初開始就出現了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英國上海總會大樓。近代中國(上海)高層建築的發展在上世紀20—30年代經歷
了第一次「國際化」高潮。建國以後的近30年高層建築的發展極其緩慢,甚至是停滯的。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上海作為中國最
具實力的經濟貿易中心,整個城市表現出勃勃生機,發展之快令世界矚目。伴隨上海經濟繁榮和城市發展,其高層建築開始復
蘇並走上快車道,形成了上海高層建築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據不完全統計上海的高層建築已達4000多幢,這一次的發展同樣凸
現「國際化」發展趨勢。
目前上海的超高層建築以高檔商務辦公樓為主,主要分布在浦東新區、黃浦江西側、淮海路、徐家匯等地。報告集中提供
了分布於上海各區百餘項超高層建築的基本信息;對於上海市2005—2007年超高層建築發展動向:最引人關注的項目是上海環
球金融中心,該工程將於2007年建成。報告根據上海市2001—2004年超高層建築市場統計信息構建一預測模型,得出上海市
2005—2007年超高層建築市場推移預測值。
今天建設超高層建築已經沒有任何實際困難,一個城市到底能容納多少摩天大樓已經不是單純的工程和技術問題,而是關
系社會總體協調的問題。人與環境協調發展受到普遍重視,它將指導人們在全球范圍內關注建築,關注城市,關注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