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保按最低基數繳費好還是按實際工資繳費好
在公司上班的,那交的基數越高越好。大頭由公司承擔了。若是個人自由職業身份參保,那按最低基數交好了。
2. 社保按最低基數還是個人工資繳費好
1,單抄位為了節省成本,按最低工資或者一個低於員工實際工資的數字為基數為員工購買社保,這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而且是侵犯了勞動者的權益。
2,社保中的養老保險,醫保,失業保險都是勞動者與單位固定比例上繳的,勞動者繳的少單位也繳的少。
3,企業每月少支出的錢相當於裝進了企業自己的腰包,對個人沒有半點好處。而且由於繳費基數低,繳納的金額低,個人退休時拿到的退休金,比正常繳納社保的人低很多。實際工資越高,企業節省的金額就越多,個人損失就越大。
4,養老保險中公司繳的部分劃歸到國家統籌基金裡面,個人只有在退休的時候才能享受。
3. 公司為員工繳納的社會保險是以員工工資為基數還是以最低工資標准來繳納
這個基數問題,少數公司是按照員工工資為基數,但是大部分都是以最低工資標准來繳納的,這樣可以為企業節約一大筆成本。這個不稀奇,很正常。對我們員工來說問題也不是很大。
是以基本工資為繳費基數的,如果是在國家事業單位,這個數字很好確定的,但是如果在其他的所有制公司,基本工資就是指你的獎金或者補助之外的,也就是工資基本固定的那部分收入來計算的,如果是工資數字變動很大的崗位,
一般公司都會給出一個指導性的各崗位的數額,然後一年就按照這個標准來進行核定的,比如,銷售人員的工資裡面,績效佔了很大比例,但是這個在每個月跟業績掛鉤,沒法確定,那就按照公司的平均水平或者公司規定哪個職級就按那個標准來進行執行。
(3)公司社保按最低基數還是按工資擴展閱讀:
社保繳費基數是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為繳納基數,比如社會平均工資是1000元,繳納的基數可以是600元--3000元。上海市 2004 年的情況為例, 2003 年社會月平均工資是 1847 元。
調整情況
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公布2008年本市社會保險費繳費標准。與2007年相比,2008年社會保險費繳費基數下限從1478元提高到1735元,增加了257元,上限則提高到8676元,提高1284元。
本次公布的標准運行期從2008年4月1日起到2009年3月31日止,上海市的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社會團體等單位,個體商戶,自由職業者,繳費基數下限為1735元,上限為8676元,工資平均數不到下限的按照下限算,超過上限的按照上限計算。
與2007年繳費基數從1478元到7392元比,繳費下限提高257元,上限提高1284元。同時,非正規勞動組織從業人員繳費基數比2007年也提升,從960元到8676元。
2008年本市小城鎮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和外來從業人員繳納綜合保險費基數均為1735元,比2007年的1478元提高257元。
計算方法
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資收入為繳費基數。
(1)職工工資收入高於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2)職工工資收入低於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3)職工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布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
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數,根據職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申報新的基數,需要准備工資表這些證明。
4. 公司可以按最低工資繳納社保嗎
國家規定是不允許的。
社會保險中,各項費用是以職工上年的全年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新招用人員以第一個月工資或者勞動合同規定工資為繳費基數)按比例計算,並由單位和職工個人分別繳納的。
5. 請問社保可以按最低標准交嗎公司的每個員工的工資都不一樣!
社保繳納公司於個人的繳費基數必須一致,不一致的按照較高基數核算,個人部分一旦查出需要補繳。
這種比較明顯的問題社保局不應該不知道,是否社保局是按照公司和個人統一的基數收繳,但你們是按照最低標准扣得員工工資,要是那樣公司賬面會有問題,也就是說社保局收了864+334=1198,而你們只收了員工172.28
6. 公司只按最低工資標准買社保,這樣合理嗎
公司只按最低工資標准買社保,這樣不合理。
7. 交保險按最低社保基數還是按最低工資標准
交保險是按照你上一年的工資基數計算的,不是按照最低工資標准
8. 請問大家,公司的社保都是按正常標准上的,還是最低基數
每家公司都不一樣的,按最低基數的也有,按正常標準的也有,具體怎麼操作您需要同您的老闆或公司的法務聯系.
9. 企業交的社保占工資多少。按最低基數算
不知道你問哪裡的情況?各地的標准可能不一樣。如果在上海,個人負內擔的繳費比例共為11%(農村容戶籍的為10%):養老保險8%,醫療保險2%,失業保險1%(農村戶籍的,此項個人不負擔)。單位負擔的比例共為37%:養老保險22%,醫療保險12%,失業保險1.7%,工傷保險0.5%,生育保險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