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個人掛靠只交社保不發工資。工資表怎麼做詳細一點。謝謝!
舉例說明:
假如員工社保為元
公司繳納社保時:
借:管理費用/銷售費用——養老等社保明細 5000(公司承擔)
其他應收款 —社保 5000(個人承擔
貸:銀行存款 — 10000
扣員工工資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應發工資 300000
貸:其他應收款 —社保 4800(個人承擔)
銀行存款 295200
收到非本公司員工社保200元現金時:
借:庫存現金200
貸:其他應收款—社保 200
下設其他應收明細,收到非本公司員工社保時沖減其他應收就行了。
⑵ 公司公賬只交社保,但沒有發放工資,怎麼在賬上顯示扣回社保個人部分
這只是公式把該由公司交的社保和由公司代交的應當由個人交社保,給繳納了。但是個人檔案工資並沒有發放。
⑶ 不發工資只交社保,怎麼樣才能合理記賬呢
如果給他們發工資就要正常做啊,工資支出沒有限額的
如果不做工資,只做社保會長期掛賬其他應收款,這樣更不好
⑷ 社保全部有公司繳納,但人不在公司上班也不發工資,如何處理賬務。
單位部分計入「管理費用--社會保險」,
個人部分計入「管理費用--福利費」
年底所得稅匯算時調增繳納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企業依照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准予扣除。
單位負擔的應由職工個人承擔繳納的基本社會保險費,不屬於你單位應承擔的正常費用支出,不符合稅收政策規定,不允許稅前扣除。
(4)沒有工資只交社保怎麼做帳擴展閱讀:
社會保險費的徵集方式
1、比例保險費制
這種方式是以被保險人的工資收入為准,規定一定的百分率,從而計收保險費。
採用比例制,原來社會保險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補償被保險人遭遇風險事故期間所喪失的收入,以維持其最低的生活,因此必須參照其平時賴以為生的收入,一方面作為衡量給付的標准,另一方面又作為保費計算的根據。
以工作為基準的比例保險費制最大的缺陷是社會保險的負擔直接與工資相聯系,不管是僱主雇員雙方負擔社會保險費還是其中一方負擔社會保險費,社會保險的負擔都表現為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其結果會導致資本排擠勞動,從而引起失業增加。
2、均等保險費制
即不論被保險人或其僱主收入的多少,一律計收同額的保險費。這一制度的優點是計算簡便,易於普遍實施;而且採用此種方法徵收保險費的國家,在其給付時,一般也採用均等制,具有收支一律平等的意義。但其缺陷是,低收入者與高收入者繳納相同的保費,在負擔能力方面明顯不公平。
⑸ 親戚的社保掛靠在我們公司,會計應該如何做賬只交社保沒有工資···
由這個人自己承擔個人和單位應繳納的全部費用
⑹ 只交社保不發工資做賬 分錄怎麼寫了
如果你單位資金不緊,能按月為職工繳納社保,就不需要計提,如資金周轉緊缺,不能按時為職工繳納社保,又為了能使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正確反映當期的損益,那你就需要計提。
⑺ 只交社保和公積金,不發工資可以嗎要是可以的話怎麼做賬
只能做其他應收款,算作是別人欠款,個人所有社保費都只能進其他應收,不能進費用的。如果把公司交納部分進了費用,就要做所得稅調增的。
⑻ 只交社保不發工資怎麼做帳,我公司是市政公司
你可以每月按照其他人員工資發放,正常做帳,每月在應付工資的賬上掛賬,年底按照賬上的余額一起支付給這個建造師。這樣做帳比較規范,也比較清楚。
⑼ 公司股東只入著養老保險 沒有工資 怎麼做賬
1、當期繳納時賬務處理
借:管理費用——養老保險費(註:單位承擔專的部分)屬
其他應收款——養老保險費(註:個人承擔的部分)
貸:銀行存款
2.發工資時,把單位代交的部分收回,從職工工資中扣回時賬務處理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其他應收款——養老保險費
3.如果當期未繳納
①當期的賬務處理
借:管理費用——養老保險費
貸:其他應付款——養老保險費
②發工資時個人應交的部分照扣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其他應付款——養老保險費
4.企業以後期間向勞動保障部門繳納企業代扣養老金部分的賬務處理
借:其他應付款——養老保險費
貸:銀行存款
⑽ 公司員工沒有工資但是交了社保可以嗎,怎麼做賬呢
如沒停薪留職的文件,這種情況基本上是存在法律風險的,員工事後可以有權進行權益追訴的。所以在工薪、工作內容上的約定是關鍵。至於帳面也是基於這些約定按實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