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國人民生活小康水平標準的16項指標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國家統計局會同國家計委和農業部制訂了《全國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標准》、《全國農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標准》和《全國城鎮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標准》三套標准,作為衡量全國人民小康生活水平實現程度的尺度。
全國標準是作為全國人民小康生活的統一標准來設計的,是測量全國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一個基本標准,包括五個方面共16項指標。第一類為經濟發展水平,由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個指標組成;第二類為物質生活水平,由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人均居住使用面積、農村居民人均鋼筋磚木結構住房面積、人均蛋白質日攝入量、城市居民每萬人擁有鋪裝道路面積、農村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恩格爾系數8項指標組成;第三類為人口素質,由成人識字率、人均預期壽命和嬰兒死亡率3項指標組成;第四類為精神生活,由教育娛樂支出比重和電視機普及率2項指標組成;第五類為生活環境,由森林覆蓋率和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的百分比2項指標組成。
城鎮標准由經濟水平、物質生活、人口素質、精神生活和生活環境與社會保障五個部分組成,共包括12項指標;農村標准由收入水平、物質生活、人口素質、精神生活、生活環境和社會保障與安全六個部分組成,共包括16項指標。
B. 勞動參與率的計算公式
勞動力參與率=(有工作人數+目前正在找工作人數)/(16歲-64歲人口)*100%。
勞動參與率,是經濟活動人口(包括就業者和失業者)占勞動年齡人口的比率,是用來衡量人們參與經濟活動狀況的指標。
根據經濟學理論和各國的經驗,勞動參與率反映了潛在勞動者個人對於工作收入與閑暇的選擇偏好,它一方面受到個人保留工資、家庭收入規模。
以及性別、年齡等個人人口學特徵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到社會保障的覆蓋率和水平、勞動力市場狀況等社會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
(2)住房保障覆蓋率擴展閱讀:
現狀
中國勞動力參與率偏高,這是由中國的工資和福利政策、教育和社會保障的發展程度等多方面原因共同決定的。
工資收入偏低
工資收入偏低,擴大了家庭對社會的勞動力輸出
中國尚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雖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實現了高速起飛和快速增長,但由於中國經濟發展起點較低。
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工資水平仍處於較低水平。這就使得家庭中需要有更多的家庭成員參與社會勞動來維持家庭生計,從而擴大了家庭向社會的勞動力輸出。
投資市場不完善
投資市場不完善,勞動收入仍是個人收入的主要來源
中國市場經濟發展時間較短,投資市場尚不成熟。中國股市弱有效性,使得居民在進行個人投資理財時仍然較為保守謹慎。
在這樣的投資環境和背景下,中國居民的收入仍然以工資為主,勞動收入仍然是人們謀生的重要手段。這就加大了人們對勞動市場的依賴性,提高了勞動力參與率。
勞動者就業意願增加
就業關聯型社會福利政策增加勞動者就業意願
長期以來,中國實行的是就業、工資、福利三位一體的政策,勞動者只有就業,才能享受公費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福利措施。
在農村,雖然實行大病醫療保險項目,但是農民自己分擔的份額仍然較大,並且小額醫療費用無法報銷。這種福利措施與就業狀況相關聯的制度,無疑加大了勞動者參加工作的意願,促進了勞動參與率的提高。
教育觀念較為落後
中國雖然實行了九年制義務教育,但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青少年的受教育水平仍然較低。在農村,失學問題更為嚴重,且女生的失學率高於男生。
這就直接導致了勞動者在進入勞動力市場前的受教育水平偏低的現狀,不僅如此,在勞動者進入勞動力市場前,大多沒有接受必要的職業培訓,這就使得參與勞動的勞動者素質仍有待加強和提高。教育水平的落後,使得許多青少年提早進入勞動力市場。
工資與工齡掛鉤
工資與工齡掛鉤,勞動者提早進入勞動力市場
中國在計算工資水平時,由於普遍與工齡掛鉤,因而人們往往選擇提早就業以增加工齡,提高個人工資水平。
在這樣的工資政策中,許多勞動者提早進入勞動力市場,增加了勞動力市場中勞動力的供給,加大了就業壓力。
更為嚴重的是,許多未成年人也加入到浩浩盪盪的勞動大軍之中,使得就業情況更為嚴峻。雖然中國《勞動法》規定,任何用人單位不得使用未滿16周歲的童工。
但實際上,仍然有許多企業不顧規定擅自僱用未成年人。這不僅造成勞動力素質低下,而且侵佔了成年人的就業崗位。
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逐漸顯現,中國已經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然而,中國的養老保險制度還不夠完善,部分老年人需要靠超齡參加勞動來維持生活。
這就使得許多老人不得不走出家門,二次就業。退休人員的二次就業雖然可以為家庭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但卻擠佔了成年人的就業崗位,使得就業形勢更為嚴峻。
C. 保障房覆蓋率是怎麼計算出來的也就是其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分子是:享受了保障性住房和通過棚戶區改造改善住房條件的家庭戶
分母是:城鎮常住家庭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