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社區的主要工作職能是什麼
1、管理職能: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組織社區成員進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區衛生、社會保障、文化、計生和治安等各項管理,完成社區成員代表大會,共建理事會確定的管理目標。
2、服務職能:組織社區成員進行便民服務,動員和組織社區成員共駐共建,資源共享,辦理社區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組織志願者隊伍,辦好社區服務業;協助政府落實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介紹就業和開展優撫救濟工作。
3、教育職能: 組織引導社區成員開展法制教育、公德教育、青少年教育和「兩勞」人員教育,開展職業培訓,文化娛樂和體育活動,開展五好文明創評活動,形成具有本社區特色的文化氛圍,增強社區成員的歸屬感和凝聚力。
4、監督職能: 受社區成員代表大會成員指派或共建理事會成員委託,並及時將監督意見向上級機關及部門反饋,對社區內的物業管理,履行其工作職責的情況進行監督。
5、配合協助政府及其派出機構完成有關任務。
(1)社區住房保障工作職責擴展閱讀:
自1986年民政部倡導社區服務以來,社區服務已從最初探索社會福利社會辦和職工福利向社會開放,向社會生活更廣泛的領域拓展和延伸,這對於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
社區服務范圍和內容得到拓展。目前,社區服務的項目和內容已基本涵蓋廣大居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個領域,服務內容由10多項發展到200多項,包括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青壯年人和優撫對象、駐社區單位等各類群體,社區衛生、社區文化、社區環境、社區治安、社區保障等服務項目普遍展開,多種便民生活服務圈不斷涌現,社區居民需求得到不同程度的滿足。
尤其是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一些社區服務企業開始為社區內居民和單位提供送餐、存車、物業管理等後勤社會化服務,開辟了社區服務業發展的新領域。目前初步構築起以社會救助為基礎的集家政服務、物業管理、職業中介、心理咨詢、健康保健等內容於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
服務設施和網路初具規模。目前,我國有城區852個,街道6152個,社區79947個。各城區、街道普遍建立了社區服務中心,各居民委員會大都建立了社區服務站,形成了區、街道、居委會三級社區服務網路,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目前,我國已建成社區服務中心8479個,各類社區服務設施19.5萬個,便民利民網點66.5萬個。
2001年至2003年,各級民政部門通過實施「星光計劃」,籌集134.8億元在全國城鎮建立起了3.2萬個老年活動之家,有效改善了為老服務條件。目前全國40%的社區組織服務用房已達到100平方米以上,87%的社區有社區服務中心(站),93%的社區有勞動保障所(站),80%的社區有警務室,85%的社區建有衛生服務站(點),70%的社區有圖書室。初步形成了以社區服務中心為紐帶,廣泛聯系各類社區服務企業、服務人員的社區服務網路。
吸納就業和維護社會穩定作用突出。各城區、街道和社區以社區服務為載體,認真做好社區就業崗位開發、社區再就業服務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加快社區服務業的發展,推動社區再就業工作融入到社區,服務到社區,落實到社區,促進社區再就業工作與社區建設同步發展。
積極拓寬社區就業門路,引導和幫助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在社區服務領域實現再就業,2005年底,我國現有社區服務從業人員357.8萬人,其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38.8萬人。特別是一批大中型工業企業通過剝離後勤服務、利用閑置資源、興辦社區服務實體等,實現了人員分流,增加了職工收入,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穩定。
改進了社區服務的方式和方法。全國許多地方在街道層面開展 「一站式」服務,為居民提供便捷優質的辦事服務。一些地方還加大了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在社區配備了勞動保障、計劃生育、衛生保潔、社會治安等協管員,使社區服務的社會效益明顯增強。許多城市社區還建立了陽光超市、慈善超市、扶貧超市等扶貧幫困載體,積極為社區困難群體排憂解難。
一些地方已經開始把計算機信息網路技術應用於社區服務,一些地方的城區和街道普遍建立了信息網路平台,並與社區居委會的社區服務站實現聯網,為廣大社區居民提供優質快捷的服務。
目前,全國60%的城區建有社區管理服務信息網路,例如太原市廟前街社區創建的《社區服務網》,在方便社區居民隨時獲取社區服務信息的同時,促進了社區服務的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貳』 社區 職能 職責
1、社區主要有三大職能:自治職能、協助職能、監督職能。
專自治職能是指社區屬(居民)委員會作為城市社區群眾性自治組織,其組成人員由社區成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我市現在是起步階段,待時機和條件成熟後再實行);社區的重大事項,由社區成員代表大會討論決策,社區(居民)委員會負責執行;社區(居民)委員會負責執行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的決議,對社區內的公共事務進行管理;社區的辦公經費和社區的服務收入由社區居委會依據有關規定管理和支配;社區成員(包括社區居民、駐社區單位)對社區居委會的工作實行民主監督,對不稱職的社區居委員會工作者可以向社區成員代表大會提出撤換、罷免建議。
協助職能是指社區居委會除履行屬於自治范疇的職責外,要協助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機構做好與居民利益相關的工作。
監督職能是指社區居委會可以代表社區成員對政府的工作依法進行評議,對居住在社區內的黨員幹部的社會表現進行監督和評議;對物業公司的工作進行監督,組織業主對物業公司進行評議。
2、社區幹部的具體職責就是負責以上社區職能的實施和實現;
『叄』 社區居委會的職責有那幾種
社區居委會職責和任務:
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愛護公共財產,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協助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調解民間糾紛;做好生活安全,社會治安宣傳;協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工作; 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開展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活動,可以興辦有關的服務事業。
(3)社區住房保障工作職責擴展閱讀:
社區居委會設立原則:居民委員會按照居民的居住狀況和便於居民自治的原則設立。一般以100~700戶居民設立一個居民委員會。
居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5~9人組成。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本居住地區全體有選舉權的居民或者由每戶派代表選舉產生;根據居民意見也可以由每個居民小組選舉的2~3名代表中選舉產生。居民委員會根據需要設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委員會。
同城市基層政權的關系居民委員會同城市基層政權的關系是:居民委員會在市轄區人民政府、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街道辦事處的指導下進行工作,市、市轄區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也可以對居民委員會有關的下屬委員會進行業務指導。
『肆』 住房保障中心是干什麼的
各地區住房保障中心大體一樣,下面以廣州市為例:
(一)貫徹執行國家、省、市住房保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承擔本市城鎮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和推進住房制度改革的任務;擬訂和組織實施本市住房保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政策,研究和提出本市保障性住房建設發展戰略的政策建議;監督、指導、檢查區(縣級市)開展住房保障和住房制度改革工作。
(二)組織編制和實施本市住房保障和市直機關安居工程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建設、投資計劃;擬訂和實施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儲備規劃和年度計劃;擬訂住房貨幣補貼、住房租賃補貼、廉租住房租金、公共租賃住房租金等年度標准。
(三)負責籌集、管理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管理職工住房貨幣分配補貼資金、住房租賃補貼資金、單位住房基金及監督檢查使用情況。
(四)組織開展居民家庭,特別是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及其相關需求情況調查;擬訂本市住房保障標准,建立健全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
(五)負責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徵用、拆遷、儲備等工作;負責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實物收地、土地整理及前期管理等工作;負責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報批工作。
(六)負責全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計劃管理和統籌協調;負責保障性住房自建項目的組織實施;會同物價等部門確定經濟適用住房銷售價格,並協助建設單位落實工程項目有關優惠政策。
(七)負責住房保障資格審核、保障性住房的籌集、租售和後續監管工作;指導、監督和考核保障性住房小區物業服務;負責住房保障信訪、舉報、投訴的調查處理工作。
(八)負責企事業單位住房貨幣分配方案的審核和備案;負責職工住房貨幣補貼資格的審核;負責房改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監督、處理房改工作中違規違紀問題。
(九)負責全市住房保障信息系統建設管理工作,指導、協調和檢查市與區、街(鎮)住房保障信息網點工作。
(十)負責職工房改檔案、住房保障檔案的建檔和管理,負責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設檔案的管理和利用工作。
(十一)承辦市委、市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交辦的其他事項。
『伍』 社區管理辦公室的職責、工作內容
根據我國社會發展狀況,應當重點培育和完善的社區功能有以下幾種:
1、管理功能:管理生活在社區的人群的社會生活事務。
2、服務功能:為社區居民和單位提供社會化服務。
3、保障功能:救助和保護社區內弱勢群體。
4、教育功能:提高社區成員的文明素質和文化修養。
5、安全穩定功能:化解各種社會矛盾,保證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工作內容:
1、計生(對口單位為計生局,負責計劃生育、實住人口登記);
2、民政(對口單位為民政局,負責高齡補助、低保、殘疾人救助、留守兒童、傷殘退役軍人等);
3、衛生(對口單位為愛衛辦,主要負責管區內無物業管理的居民區衛生);
4、勞動保障(對口單位為就業局、社保局,主要為負責4050人員補助、五七工、新農合的辦理並提供合法就業崗位);
5、醫保(對口單位為醫保局,社保局,主要負責辦理病退、醫療救助和社區醫保的繳費);
6、黨建宣傳(對口單位為組織部、宣傳部,主要負責基層黨組織建設,發展優秀居民入黨、管理退休黨員並積極宣傳黨的政策方針)。
(5)社區住房保障工作職責擴展閱讀:
形成社區的四個要素包括:
1、人民
社區由人所組成。不論何種類型之社區,因人聚集與互動,方能滿足彼此的需求。但人數多少才能形成一個社區,並無定論。社區太大、人數過多,將使彼此互動困難;但人數太少就一定不可能形成利益互惠與生活維持的團體。
2、地方或地理疆界
以地理的范圍來界定社區的大小疆界是一般人最能接受對社區的定義。但是,並非所有的社區都有明確的地理劃分。如果界的區域不合適,將會對社區資料的收集造成一定的困難。
3、社會互動
社區內居民由於生活所需彼此產生互動,特別是互賴與競爭關系。如社居民的食、衣、住、行、育、樂皆需與他人共同完成。因此,相關的經濟、交通、娛樂等系統即因此而形成。社區經由不同的社會系統發揮功能,滿足居民生活必需,建立社區規范。
4、社區認同
社區居民習慣以社區的名義與其他社區的居民溝通,並在自己的社區內互動。同時社區居民形成一種社區防衛系統,居民產生明確"歸屬感"及"社區情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區工作站
『陸』 社區工作者的工作職責是什麼
1.擁護黨的領導,認真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
2.認真執行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社區居委會的各項決議、決定,做好社區
各項事務工作,加強與轄區單位、居民小組長、居民骨乾的溝通和聯系,充分調
動和發揮居民小組長及居民骨乾的作用,積極完成各項任務;
3.開展政策和業務學習,宣傳相關的政策法規,提高社區成員的整體素質;
4.認真聽取並及時向社區居委會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建議,自覺接受社區居委會和社區成員的監督;
5.協助政府部門認真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工作職能:
1.管理職能
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組織社區成員進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區衛生、社會保障、文化、計生和治安等各項管理,完成社區成員代表大會及確定的管理目標。
2.服務職能
組織社區成員進行便民服務,動員和組織社區成員共駐共建,資源共享,辦理社區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組織志願者隊伍,辦好社區服務業;協助政府落實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介紹就業和開展優撫救濟工作。
3.教育職能
組織引導社區成員開展法制教育、公德教育、青少年教育和「兩勞」人員教育,開展職業培訓,文化娛樂和體育活動。開展五好文明創評活動,形成具有本社區特色的文化氛圍,增強社區成員的歸屬感和凝聚力。
4.監督職能
受社區成員代表大會成員指派,及時將監督意見向上級機關及部門反饋,對社區內的物業管理履行其工作職責的情況進行監督。
5.配合協助政府及其派出機構完成有關任務。
『柒』 社區公共服務人員的具體職能有哪些
社區公共服務機構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以貧困居民、老年人、殘疾人、失業人員和農村富餘勞動力為服務重點。主要職責:
1、社區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服務。負責人力資源動態管理;開發社區就業崗位;辦理就業登記和失業登記等事務;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服務;負責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參保、繳費、異動和信息錄入以及靈活就業人員醫療保險參保登記;開展勞動保障政策、法律、法規咨詢服務,協助做好信訪、監察工作。
2、社區社會救助服務。負責轄區內城鄉低保、低收入家庭認定、醫療救助、精神病葯物救助、五保供養、救災救濟、慈善、臨時救助等各類社會救助的日常管理、服務工作。
3、社區計生服務。組織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法規、生殖保健等方面宣傳和服務活動;掌握社區育齡人員(含流動人口)婚育情況;協助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為社區育齡人員提供《生育證》、《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等計劃生育證明的核查和發放服務。
4、社區住房保障服務。負責協同有關部門開展對所轄社區住房保障對象的申報初審、調查核實、年度復審以及租賃住房補貼發放和保障住房的租售、居民住房狀況摸底調查、申報登記、信息統計和住房檔案建立等工作。
(7)社區住房保障工作職責擴展閱讀:
社區服務是指政府、社區居委會以及數字社區等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為社區成員提供的公共服務和其他物質、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務。
當前要重點開展好的社區服務是:面向群眾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特殊群體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優撫保障服務,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服務。社區服務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探索的一條貼近基層、服務居民的社會化服務新路子。
『捌』 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職責
居委會成員有以下:
書記:主管黨政
主任:主管居委會日常工作
計生員:負責計劃生育工作
社保協管員:負責社會保障和退休工人的管理
低保協管員:負責低保的審核和發放
衛生員:負責社區衛生
治安員:負責社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