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貧困人口新建房屋相關要求
精準扶貧異地搬遷,建設面積嚴格執行國家五部委規定,無論是集中安置還是分散安置(包括自主購房),人均住房建設面積均不得超過25平方米。
發改委、扶貧辦等五部門聯合印發《「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方案》三、建設內容與補助標准。
建設內容:圍繞改善搬遷對象生產生活條件和發展環境,建設住房和必要的附屬設施,以及水、電、路、氣、網等基本生產生活設施,配套建設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
建設標准:按照「保障基本」的原則,中央補助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住房建設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宅基地嚴格按照當地標准執行)。對於確需與建檔立卡貧困戶同步搬遷的其他農戶,各省可根據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習慣,結合地方財力和農戶自籌能力,自行確定面積控制標准。要堅決防止盲目擴大住房面積。
補助標准:考慮到不同區域地方政府的籌資能力,為進一步體現扶貧政策的精準性,適當提高搬遷補助標准,並實行區域差異化補助政策。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資金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特別是想集中連片特區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傾斜,主要用於搬遷對象住房建設。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東部省份主要依靠自身財力解決,中央預算內投資予以適當補助。
各省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投融資主體承接金融機構貸款,用於支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房和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人均貸款需求應根據當地安置住房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成本,結合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資本金等已明確的資金渠道合理測算。
各省根據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標准和貸款、項目資本金承接情況,及時制定並公告本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房建設最低補助標准,並統籌考慮不同區域發展狀況、建設成本等因素,制定省域內差異化補助標准,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得出,防止因搬遷加重貧困農戶負擔,加大脫貧難度。
各地對精準扶貧異地搬遷,結合國家標准,均出台了各地相應的政策,以下《丹江口市2016年度易地扶貧搬遷實施方案》相關內容的部分摘錄,供參考:搬遷建房政策。
建房標准。建設保基本的脫貧安全保障房,住房設計、建設要安全、經濟、實用、美觀,具備基本入住條件。不得隨意提高建房標准。
建設面積和戶型。嚴格執行國家五部委規定,無論是集中安置還是分散安置(包括自主購房),人均住房建設面積均不得超過25平方米。按照50、75、100、125平方米4種戶型進行建設。戶型要精準對應到戶,至少一個鎮(辦、處、區)或村要統一一個房型設計。單人戶以村為單位集中建設公租房。
建房成本和獎勵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遷建房成本暫按每平方米800元左右掌握(具體可根據房屋結構、建築材料運輸遠近核定)。對於進城入鎮的搬遷戶,資金補助比照各鎮(辦、處、區)集中安置建房的標准執行。建新必須拆舊,舊房拆除的按人均0.25萬元標准進行獎勵,每戶最高獎勵1萬元。
結構標准。由市規劃部門提供大屋頂、五層以下磚混(含坡屋頂,不計算面積)、六層以上框架等三種結構方案。房屋竣工驗收時要求房屋外觀風貌一致,室內水電入戶,門窗安裝。貧困戶不得欠賬搞精裝修而影響脫貧。各鎮(辦、處、區)可建設樣板房,引導貧困戶根據人口對應選擇房型戶型,提高建房時效。
② 如何妥善解決城市新貧困人口的居住問題
貧困問題對於我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解決不好貧困問題,一會不利於社會穩定,二會阻礙經濟增長,三會破壞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解決貧困問題是我國在發展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扶貧」的目的就是通過政策、資金、物資、技術、信息、勞務、就業等方面的有效扶助和幫助,逐步改變其貧困落後的面貌,走向富裕。我國對城市貧困群體主要進行了兩個方面的工作:救助與發展。貧困群體的救助,是指對社會成員陷入生存危機或不能維持最低生活限度的生活水平時,由國家和社會按照法定的標准向其提供滿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質援助和社會服務的社會保障制度。貧困群體的發展,是指在政府和相關社會組織的合作與援助下,貧困群體依靠自己的力量,整合資源,改善環境,提高生活質量,以促進經濟、社會和文化協調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 中國已經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按照「應保盡保、分類施保、社會發放、信息管理」的原則,完善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在有條件的地區逐步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健全特困群體的醫療、住房、子女入學等救助制度,努力使貧困人口享受到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基本保障。中國從多渠道增加扶貧投入,繼續安排並逐年增加財政扶貧資金。從政策上引導各類金融組織為貧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務,積極穩妥地開展小額信貸。
③ 為什麼要對貧困人口進行住房保障
這個問題 很大 涉及到整個社會問題 不僅僅是住房保障問題
涉及到國計民生 涉及到的領域太多 簡單的說
國之君者其職在於 牧養臣民 為何說牧養?人的能力不同分出了群體跟階層
④ 為了解決城市貧困家庭保障性住房問題
隨著城市居民的收入差異不斷擴 大,城市各收入人群的住房消費出現了較大分化。城市貧困人群難以從商品房市場中獲得住房,需要通過保障性住房來滿足其住房需求。由於,城市貧困群體在城市 生活中存在著多方位的劣勢。並且,因住房既是城市活動的基礎性空間物品,又是與城市社會、經濟、和空間結構等方面具有高度關聯性的商品。為充分發揮保障性 住房的效用,本文從保障性住房發展歷程的分析入手,並通過分析保障性住房與城市貧困問題和城市住房市場兩方面的關聯性,提出城市貧困人群保障性住房策略, 以及城市規劃對保障性住房策略的作用。 保障性住房的發展歷程顯示:保障性住房並不是孤立地存在,它與宏觀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口的變遷、住房市場的完善、房地產業的發展等等有著緊密聯系、相 互制約的復雜作用鏈;制定合理的城市貧困人群保障性住房策略,需要在宏觀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考察城市貧困人口對保障性住房的空間需求,以及住房市場發展 與保障性住房制度的關系。 城市貧困問題與保障性住房關系的研究顯示:服務於城市貧困人口的保障性住房分配方式應基於空間社會分工的標准;產業結構調整對保障性住房空間需求將產生聯 動性影響;只有改變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才能確定保障性住房的真正需求總量;均衡的區域發展戰略對解決城市貧困和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建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城市住房市場與保障性住房關系的研究顯示:保障性住房應是整個住房市場體系中必要的組成部分,住房市場的發展健康與否,從生產到分配的全過程都會對保障性 住房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保障性住房對於住房市場的完善也是至關重要的。完善我國住房市場和保障性住房制度則需要:明確我國房地產業的根本目的所在;對市場 化的分配機制進行控制;制定基於空間社會分工基礎上的再分配機制。 城市貧困群體保障性住房策略的集合包括:改革戶籍制度,將保障性住房作為引導和調控區域發展的調控資源;明確房地產產業發展目標,加大保障性住房比例,完 善住房市場體系;依據產業結構類型制定各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比例和分配原則;形成以土地混合利用和TOD為核心的城市發展模式。 最後,保障性住房策略的實施需要在以各個相關政策和制度體系的共同作用下,通過城市規劃在空間和空間行為中予以整合、控制和協調。根據我國規劃體系的實質 內涵和控制方式,城市貧困群體保障性住房的策略集合對接到我國城市規劃體系中需要跨越幾個層級。主要對接的規劃為,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 細規劃、住房建設規劃。
⑤ 解釋一下商品房,廉租房,經濟適用房,保障房的區別和含義。
商品房。只是特指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由房地產開發經營公司開發的,建專成後用於市場屬出售出租的房屋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補貼或實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且住房困難的家庭提供社會保障性質的住房 經濟適用住房。是指已經列入國家計劃,由城市政府組織房地產開發企業或者集資建房單位建造,以微利價向城鎮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 社會保障性住房是我國城鎮住宅建設中較具特殊性的一種類型住宅,它通常是指根據國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的規定,由政府統一規劃、統籌,提供給特定的人群使用,並且對該類住房的建造標准和銷售價格或租金標准給予限定,起社會保障作用的住房。
⑥ 廣西天峨縣貧困戶原住房被拆遷了,易地扶貧搬遷戶人口住房得不到保障,政府一直沒解決怎麼辦
建議你說具體點,哪個鄉那個村的某某戶人家,相信政府會很快就收到你的信息了。或者直接點,你跑去當地政府反映,相信會得到很好解決的。貧困戶的事就是大事,沒有人敢怠慢你的。
⑦ 貧困戶的一有二不愁三保障指的是什麼
1、「一達標」即「一有」是指農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家庭年有超過當年全國扶貧標準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2、「兩不愁「是指不愁吃、不愁穿。要求鞏固溫飽成果,使扶貧對象的生存和溫飽問題從基本解決到穩定解決,不僅僅關注扶貧對象吃飯、穿衣、居住等基本物質生活消費。
3、」三保障」是指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扶貧中關注其享受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狀況,居住等基本物質生活。注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改善生產生活生態條件。
(7)解決特困人口住房保障擴展閱讀
2011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勾畫了全國扶貧開發願景,提出『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確保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決不讓一個民族、一個地區掉隊。
⑧ 怎麼解決貧困戶住房困難的問題
(一)解困對象1、解困對象標准。解困對象,是生活在農村貧困線以下的下列人員,並屬於居住在上世紀50年代前建造,不能保障安全的簡易土窯洞、簡陋土坯房的住房或房屋已經倒塌的無房戶:(1)經縣級人民政府部門確認的農村低保戶;(2)經縣級人民政府確認的農村低保邊緣住房困難戶;(3)經縣級人民政府確認因病返貧的住房困難戶;(4)經縣級人民政府部門確認不宜集中供養,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農村重點優撫對象。對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困難家庭,而子女有經濟能力,但不履行贍養義務造成住房困難的,不在此解決范圍。2、解困對象認定。認定農村住房解困對象,按下列規定執行:(1)農村低保戶和優撫對象,由縣級民政部門審查認定。(2)農村低保戶和優撫對象中的住房困難戶,由縣級建設部門審查認定。(3)農村低保邊緣和因災因病返貧的住房困難戶,由縣級建設部門會同民政部門審查後,報縣人民政府認定。 城市和縣城規劃區內的農村住房困難戶,不在此次解決的范圍;已經規劃在地質災害治理搬遷村、整體移民搬遷村的困難群眾住房問題,在整村搬遷時一並解決;已經在殘疾人危房改造中解決住房的農村貧困殘疾人,不再重復解決。今後,解決經民政部門認定的扶貧搬遷和殘疾人困難群眾住房問題時,可適用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政策,但不能重復適用其他優惠政策。(二)解困方式在解決農村困難群眾住房問題中,堅持個人自籌與政府補助相結合;堅持舊房利用與新房建設相結合;堅持統一組織建設維與住戶自行修繕相結合。解困工作要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與村莊整治、土地整理、村莊綠化結合起來,按照新農村建設規劃的要求,結合移民搬遷、殘疾人住房改造,結合農村困難群眾的意願,採取新建、改建、修繕、置換或其它方式,做好解困工作。1、新建住房。對沒有住房或現住房已不能居住的利用本村現有住房也無法解決的,可採取新建的方式解決。2、改建住房。對原住房已成危房但還有一定利用價值的可採取對原住房進行改建的方式解決。3、修繕住房。對原住房已經嚴重破損,但修繕後還能使用的,可採取修繕原住房的方式解決。4、置換住房。對於沒有住房的,除採取新建住房外,還可在本村置換解決,即在原住戶自願前提下,收購現有依法批准建設的空置住房進行維修的,安排沒有住房的困難群眾居住。(三)解困要求1、嚴格控制建房面積。新建和改建住房的建築面積可按困難群眾戶籍人口確定,一般控制在40—60平方米之間,鄉(鎮)政府要積極引導、防止出現超標准建房的問題。修繕住房的,按現有住房面積修繕。置換住房的參照新建住房的面積標准掌握。2、嚴格質量安全管理。各鄉鎮組織技術力量,對危房改造施工現場開展質量安全巡查與指導監督,及時發現和糾正施工中存在的問題,要組織農村建築工匠的培訓和管理,提高其農房建設的技術水平和業務素質,確保農村困難群眾住房「安全、實用、經濟」。
⑨ 貧困人口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
「讓貧困人口不住危房」是脫貧攻堅過程中的重要任務之一,經過多方合力攻堅,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驗工作全面完成。核驗表明,全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已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
正如鄉親們所說,「如今破房子改了、泥腿子沒了、好日子來了,奔小康的信心和勁頭一天比一天足了」。
讓貧困人口不住危房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介紹,實施脫貧攻堅以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緊緊圍繞實現貧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標任務,將建檔立卡貧困戶作為攻堅重點,組織各地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住房逐一開展安全性評定,將存在安全隱患的房屋全部納入改造范圍,逐戶建立改造台賬,逐步提高農村危房改造戶均補助標准,並對「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危房改造給予傾斜支持。組織編制了適用性和操作性強的農村危房鑒定、改造、竣工驗收等技術標准和導則,開展農房建設管理相關培訓,嚴格執行質量管理,強化補助資金使用監管,改造一戶、銷號一戶,確保改造目標實現。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指導各地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相關工作。匯聚全行業、全系統力量,實施掃尾工程進度動態管理,及時幫助各地解決困難和問題。
2020年下半年,南方相關省份洪澇地質災害發生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及時組織相關地區利用活動板房等方式安置受災貧困群眾,及時對災損房屋進行安全性鑒定,用好中央和地方相關補助資金,支持災損貧困群眾住房恢復重建,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
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三區三州」是脫貧攻堅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三區三州」是深度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交通條件比較落後,建築材料和當地建築工匠乃至施工隊伍也比較緊缺,建造成本比較高,農村危房改造的難度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司長張學勤介紹,近幾年中央給地方下撥的農村危房改造資金有將近一半集中在了「三區三州」。同時,地區之間也互相幫助,如2019年四川省專門對「三區三州」採取了「一縣幫一鄉」,條件比較好的縣對涼山州的鄉鎮進行對口幫扶。
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周宏文介紹,貴州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也是最早實施農村危房改造的省份,更是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最多的省份。貴州農村危房改造實施全覆蓋鑒定,確保住房安全保障全覆蓋、零遺漏;實施全領域提質,全面實施農村老舊住房透風漏雨整治,全面實施農村人畜混居整治,並同步配套實施改廚、改廁、改圈「三改」工程;實施全過程式控制制,確保危房改造工程質量;實施全方位培訓。
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委書記翟玉龍介紹,他們在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中做到了3個「不漏一戶」。第一,識別不漏一戶,組織3輪入戶識別,下足「綉花功夫」。第二,改造不漏一戶,識別出來後,緊緊抓住資金補助、技術服務、過程式控制制三個關鍵,分類別、分年度有序組織群眾開展危房改造。第三,核驗不漏一戶,用6天時間完成全縣11.8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安全住房保障核驗工作。
進一步提升人居環境質量
在鎮雄縣,農村危房改造不僅使農村貧困群眾實現了安居樂業的夢想,還讓村莊進一步「活」起來了。在實施農村危房改造過程中,鎮雄縣很多鄉村把建新與拆舊結合起來,把改房與改電、改路、改水、改廁等統籌起來,把改善基礎與留住鄉愁統一起來。很多地方也因此成了鄉村旅遊的景點。
鎮雄縣有一個叫松林的少數民族村子,過去是出了名的貧困村,老百姓住的是茅草房,走的是泥水路。鄉親們曾經調侃自己「好個松林鄉,泥巴稀湯湯,出門三步路,鞋子掙脫幫」。農村危房改造實施以來,村子從改危房、修道路到發展特色種植、鄉村旅遊,搖身變成了全縣人居環境提升和民族團結進步的示範村。
下一步,要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還需做出哪些努力?
倪虹介紹,脫貧攻堅任務完成以後,實施鄉村振興,有兩項重要任務:
第一是鞏固。按照農房建築設計壽命50年,每年折舊2%計算,已實施危房改造的1157萬戶中,有20多萬戶又有可能成為危房;原來房屋安全的是1184萬戶,按照使用壽命50年,也有2%的折舊,也是20多萬戶;還有已經保障的貧困邊緣戶,包括低保戶、五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等有1000多萬戶,按照2%計算,還有20多萬戶。也就是說,還要繼續保證這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邊緣戶的危房改造完成。
第二是提升。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後,還要逐步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在供水、污水處理、能源結構等方面下功夫,使脫貧戶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