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成都2015年公積金有幾個標准
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須知:申請條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內的自然人,且不超過容國家規定的法定退休年齡,並在成都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繳存住房公積金;
(二)具有城鎮常住戶口或有效居留身份證明的職工;
(三)申請時在公積金中心已連續正常繳存住房公積金6個月(含)以上,沒有提取公積金用於支付所購住房的首付款,同時無公積金貸款余額;
(四)具有購買住房的合同或協議,且首期付款金額不低於所購住房價值的30%;
(五)有較穩定的職業及經濟收入,具備相應的貸款償還能力,個人信用良好;
(六)能提供成都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認可的擔保方式;
(七)公積金中心規定的其他條件。
Ⅱ 成都市住房補貼條件
第一步:申請家庭向戶籍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提出書面申請
申請人帶身份證、戶籍簿(含成員卡、登記卡)、房產證明、家庭全體成員收入證明、婚姻證明、低保證、殘疾證、失業證以及其他相關證明原件,留復印件貳份。由戶籍所在地街道辦事處進行初審,符合申請條件的填寫《成都市城市最低收入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申請表》,街道辦事處留存一套完整材料,同時將有關材料和初審意見報區房管局審核。
第二步:戶籍所在轄區房產管理局審核
區房產管理局應當在收到申請後15日內完成審核。經審核符合條件的,在其居住地進行15日的公示,公示無異議或異議不成立的,由區房產管理局按月向市住房保障中心報送。
第三步:成都市住房保障中心審查
市住房保障機構對區房管局報批的申請人材料在10日內完成審查最終確認申請人資格。
第四步:戶籍所在轄區房產管理局簽協議
取得住房保障資格的申請人與出租方到區房產管理局簽訂《成都市城市最低收入與低收入家庭房屋租賃協議》並在指定銀行開戶。經戶口所在地及居住地社區證明其租房情況並填寫《成都市城市最低收入與低收入家庭租房情況調查表》後,區房產管理局按照補貼標准對申請人進行配租,並簽訂《成都市城市最低收入與低收入家庭租金補貼協議》,報市住房保障中心審查。
第五步:成都市住房保障中心發放
市住房保障中心對租金補貼協議審查合格後,對最低收入及低收入家庭實行按月核定按季度發放租金補貼。
Ⅲ 2015年成都公租房搖號在什麼時候
第一條消息:2015年4月2日至月29日,今年成都市中心城區第一批次公共租賃住房將開始進行登記,本批次房源共計9588套,本批次公共租賃住房待保障對象登記後方可參與搖號。
此次登記對象為符合廉租租金標准准入條件的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對象(原廉租住房實物配租保障對象),以及2014年12月31日止取得《成都市公共租賃住房資格認定通知單》或《成都市單位承租公共租賃住房資格認定通知單》的待保障對象。
本批次登記是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實行並軌制度後的首次登記,對符合廉租租金標准准入條件的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對象由各區房管局統一報送,保障對象無需自行登記。其他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對象登記可選擇網路登記和窗口登記兩種方式。其他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對象中的優先配租對象必須採取「窗口登記」方式。
為確保登記工作有序進行,減少保障對象登記等候時間,本批次登記時將按照《資格認定通知單》編號分段進行登記。有關方面特別提醒,登記的先後順序不作為搖號、選房順序,搖號後的搖號結果順序號即為選房順序。
第二條消息:
成都今年首批公租房已有11384人登記 7月18日簽租賃合同
2015年,我市公租房和廉租房實施並軌,並軌後將推出1.6萬套公租房。「這1萬多套房源涉及10餘個項目,都在現場一一進行展示,包括它的戶型、交通區位、周邊配套等信息。」記者昨日了解到,上半年我市推出了今年第一批次公租房9588套,並從4月2日起開始受理登記,登記截至5月29日。「截至4月30日上午9時,登記人數已達11384人(戶)。其中,個人4548人、家庭6403戶、單位51家433人(戶)。」據了解,該批次計劃6月26日搖號、7月3日開始選房、7月18日開始簽租賃合同。
在此基礎上,下半年,我市還將推出今年第二批次公租房房源6000多套。而經適房和限價房在本次房交會展示中也有共計5800多套,這些房源都位於錦和康城項目。「目前這個項目已經封頂,很快就可以對外銷售了。」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錦和康城項目位於城東,緊鄰地鐵2號線成都行政學院站,周邊教育、購物等配套服務網點正在完善中。在該項目中,有4000多套經適房,均為套二戶型,1800多套限價房,有套一、套二、套三3種戶型。
Ⅳ 成都市公租房2015年第一批次選房是什麼時候
成都市人民政府確定房源以後會向社會公布。
《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
第十一條回公共租賃住房房源答確定後,市、縣級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門應當制定配租方案並向社會公布。
配租方案應當包括房源的位置、數量、戶型、面積,租金標准,供應對象范圍,意向登記時限等內容。
企事業單位投資的公共租賃住房的供應對象范圍,可以規定為本單位職工。
Ⅳ 成都市住房保障中心信息網站2015年四批公租房什麼時候登記
昨天公告出來了,可以登記了
Ⅵ 成都市保障性住房信息網:以家庭為主申請的公租房2015年12月21日拿的通知單。請問什麼時候知道排
成都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門會向社會公布搖號信息。
《公共租賃住內房管理辦法》
第十三容條對復審通過的輪候對象,市、縣級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門可以採取綜合評分、隨機搖號等方式,確定配租對象與配租排序。
綜合評分辦法、搖號方式及評分、搖號的過程和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
Ⅶ 2015年在成都買的房。只有70個平米。怎麼才能遷戶口
前置條件:在我市中心城區購買商品房或二手房面積在70平方米以上,並且實際居住的市外人員,可申請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戶口。
且遷入人員人均住房建築面積不低於上年度我市城鎮家庭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8平米/人)水平。
暫住入戶:在成都暫住滿2年
省、市、區社保部門出具最近兩年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明細表。
前置條件:在成都市暫住滿2年,擁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市外人員,可申請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戶口。且遷入人員人均住房建築面積不低於上年度成都城鎮保障對象的住房困難標准。
大專以上學歷中級以上職稱入戶
前置條件: 在成都市中心城區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中級技術職稱或技師以上職業資格的,在郊區縣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初級技術職稱或高級技工職業資格的,以及因經濟建設需要引進的各類人才,年齡45周歲以下並在我市已落實工作單位的市外人員。
投資入戶
前置條件:在我市中心城區投資50萬以上,在區縣城投資30萬元以上,在建制鎮投資15萬以上的市外人員,可在本人合法固定住所所在地登記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戶口。且遷入人員人均住房建築面積不低於上年度我市城鎮保障對象的住房困難標准。
納稅入戶
前置條件:在我市中心城區興辦企業,向本市稅務部門連續兩年累計納稅達3萬元或一年內納稅達2萬元,可在本人合法固定住所所在地登記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戶口。且遷入人員人均住房建築面積不低於上年度我市城鎮保障對象的住房困難標准。
經營入戶
前置條件:在成都市一次性購買40萬元以上的商業用房、辦公用房的外地人員,也可申請辦理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戶口。
且遷入人員人均住房建築面積不低於上年度我市城鎮保障對象的住房困難標准(16平米/人)。
新生嬰兒入戶
前置條件:計劃內新生嬰兒
離退休人員投靠配偶子女入戶
非五城區及高新區范圍離退休人員投靠戶籍在本市的配偶子女
海外留學人員入戶
前置條件:在國外留學取得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學歷學位的人員
無職業人員夫妻投靠入戶
公民結婚後有固定住房和穩定生活來源,可投靠配偶遷入(含非農業人口投靠非農業人口、非農業人口投靠農業人口、農業人口投靠非農業人口)。
同城網遷
原戶籍所在地在成都,現將戶口遷至成都另一房產處
備註:70平米現在不得行了,現在要90平米!
Ⅷ 我是2015年11月在成都申請的公租房,12月收到成都房管局通知到房管局登記,請問什麼時間登記
查看成都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門公布的公租房信息。
《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回
第十一條公共租答賃住房房源確定後,市、縣級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門應當制定配租方案並向社會公布。
配租方案應當包括房源的位置、數量、戶型、面積,租金標准,供應對象范圍,意向登記時限等內容。
企事業單位投資的公共租賃住房的供應對象范圍,可以規定為本單位職工。
Ⅸ 成都2015年住房公積金一般為多少
目前,成都市單筆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最高額度為50萬元。職工購買首套住房申請公版積金貸款的,首付不低於三成權。購買第二套住房申請公積金貸款的,首付不低於五成,貸款利率按同期首套公積金貸款利率的1.1倍執行。
11月22日當天及以後新發放的住房公積金貸款,按照調整後的利率標准執行;11月22日前已發放的住房公積金貸款,於明年1月1日起執行調整後利率。
住房公積金貸款可辦理提前還款:
1、借款人每年可提出一次提前還本申請;
2、如部分提前還款,還本金額須為5000元整的倍數;
3、提前還款不收取違約金;
4、借款人向各自貸款銀行提出申請即可。
以上僅供參考 具體信息按照實際為准
Ⅹ 成都廉租房申請條件2015
申請廉租房的家庭必須人口兩人以上(含兩人),主申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和五回城區(含高新區,答下同)正式城鎮戶口,並且是家庭年收入低於3.4萬元的無房家庭;個人要申請廉租房則必須滿足年齡在35周歲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和本市五城區正式城鎮戶口,個人年收入低於2萬元,單身無房等幾個條件。《關於推進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並軌運行的實施意見》提出在全省推進公租房、廉租房全方位並軌,建立統一的公共租賃住房制度。根據2015成都廉租房最新政策,並軌後,成都廉租房申請條件並沒有太大改變,公租房的保障對象包括:城鎮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含最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含農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