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城乡建设投融资工作委员会是什么企业
中国 重点城镇建设投资指导工作委员会,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针指引下,为抓住国家“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关键时期,积极、有力、有效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合多方资源,于2008年在北京正式成立的专门从事中国重点城镇小康建设发展工作的国家事业单位
以联合政府协调部委关系,把党和国家关于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作为重点展开工作,全面为中国城镇经济发展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城镇化和城市建设服务。
重点围绕发展以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为核心战略的智慧城市、农创扶贫、精确扶贫、文化、教育、养老、医疗等产业建设,构建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多元化、多产业、多维度的体系,提供全面性的服务。
(1)中国城乡建设发展中心扩展阅读:
工作内容
中国重点城镇建设投资指导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内容是:全面推进“1887工程”,( 由建设部、发改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科技部六部委联合在全国范围内选择确定了 1887 个重点城镇进行小康示范建设﹝简称“1887工程”﹞。
按照重点城镇建设总体要求,从中国重点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模式探索、经验推广,到提供重点项目投资、融资咨询及指导,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 的发展路子,推动中国特色重点城镇建设。
中国重点城镇建设,是基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城乡统筹概念的新的发展战略,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
② 中国城乡建设发展中心是什么单位 我准备往那找工作 说是直签合同科员 这个好吗 属于正式编制吗
中心是什么单
③ 中国城市建设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中国城市建设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城市规模、水资源、交通、环境四大问题. 城市化进程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也是城市规模的大小,多大规模能够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经济实惠,其中,起决定性支配作用的三个要素是:水、交通、环境。 ●水决定城市的存亡 据统计,全国缺水城市300个,陷入困境的有40个,北京是其中之一。不应说城市缺水,准确的应该说这些城市本来不缺水,只是由于几十年城市无序扩张、人口剧增,造成了缺水,像天津引滦入津那样。人们为水付出的代价,有时能超过再造一个城市。中东很多国家将海水淡化,水贵超过石油。唐朝有条著名的丝绸之路,西域繁华几百年,后来这些古城大都消亡了,其中最重要原因是缺水。水不仅决定城市的规模,而且是城市的命脉。古人以井为乡,乡井家几乎是同一语,由于缺水或没水,很多村庄衰落消失了。 假如香港没有大陆水源,将无法生存。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都西安、洛阳、开封等都靠大江大河而建,北京没有大江大河,但清末1911年只有76万人,面积只有二环路围起来那么大,仅用地下水就够了。现在北京市区人口扩张到700万,地下地表水的承受已到极限。怎样解决北京水源,已是关系首都发展命运的重大问题。 现在经济在发展,城市化进程在加快,人们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水源进行全面论证,不能再建造缺水城市。 ●城市建设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 人们可以用经验体会这样一个道理:城市大小与交通好坏成反比,即城市愈大,交通愈差。城市愈小,交通愈好。大城市都有塞车现象,塞车和大城市几乎已成同一语。从理论上讲,城市大了,人的居住与办公、生活、购物距离增大了,滞留路上的时间必然增加。人们现在上班办事,要给交通时间预留一两个小时。城市愈大,人们交通范围愈大,滞留路上的时间愈长。滞留路上的时间愈长,交通愈拥挤。结果,浪费了时间,浪费了资源,还增加了污染。 ●专家认为,半径五公里、人口50万的城市规模最佳 我们追求的是便捷、节约、无污染的城市交通。以这样的目标,制定或规划的城市规模应是:骑自行车半小时路程为半径的城市市区规模为最佳,即5公里半径、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规模为最佳。用自行车作为测定交通便捷及城市规模大小的尺子,原因很简单,自行车是现代所有交通工具中,唯一不消耗石油资源、无污染且使用量最大的交通工具。以此标准看一下北京城市的发展,其规模最佳是以古老城墙为界,现在的二环以内。如果北京现在还是那样大,交通问题是极容易解决的,或者如梁思成先生设想的那样,旧北京之外,再建一新北京,状如哑铃两个中心。中间用地铁高速路连接,也不失一个好方案。可惜,这些机会都错过了。有专家说,如果有一天北京市区变成五环路那么大,北京的交通将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人们即使再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也不能改变交通的拥挤。总结历史教训,不能再使城市盲目地、无序地扩张下去。这样扩张的后果已被西方发达国家很多城市所证实。涌向城市,抛弃城市,又涌向郊区,这种浪费的反复,即所谓“城市的失败”。交通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虽然科学技术不断改善交通方式和工具,也可以使城市的交通改善,例如日本东京的地铁及地面的高速列车或多或少抵消了城市规模大的弊端。但仍不能消除污染和高能耗及花在交通上的时间过长等种种浪费,我国城市建设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多中心系统城市优于单一中心城市 交通不仅制约城市的规模,而且还决定城市规划的形状,例如:一百多年前的1882年,一位西班牙工程师设计出带形城市,其规划原理是认为那种传统的从核心向外一圈圈扩展的城市形态已过时,而现代化城市应是以一条宽阔的道路及水暖电干线为脊椎,城市宽度应有限制,长度可以无限的带形为最理想。其它如指形城市规划及从单一中心结构过渡到灵活的多中心系统的城市规划等,都以交通为首要设计依据。即使是微观的单体设计也不例外,居民小区与临近干道关系、办公与居住的交通合理布局,都是把交通作为设计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要求。 ●增加绿色是城市建设的永恒主题 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人们不仅需要看到“绿色”,还要呼吸田野里、海洋上的空气,还要清澈的蓝天及阳光。在国外,人们对大城市反感与日俱增,从而,田园城市、花园城市、城市郊区化、无中心城市应运而生。 我们无奈地看到,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很多城市的发展,是盲目地强调城市的社会环境。例如单纯追求国际大都市,盲目建高层大厦,盲目建超大型居民小区。尽管大城市花费巨大的人力、资金整治环境卫生,仍在评比中落后于花费不大的中小城市。限制大城市规模在世界上已成为普遍的呼声。人们不能不认真考虑人对自然环境的需求,首先迫使人们改变过去规划思想及设计思想,从单纯的物质建设、观赏艺术转变为“天人合一”、回归自然,转变为追求人与社会、大自然和谐统一及满足人的多方面要求的综合场所。20世纪中期,各国的城市化进程由盲目无序转变为自觉有序,由土地投机为主导转变为政府控制的合理规划。人们将生产力布局、区域综合进行协调。根据经济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发展、生态环境及保护、资源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研究,作出最合理的发展计划,并一般都变为法律法规。世界各国在追求生态城市、迈进生态时代取得不少举世称誉的经验。如俄罗斯莫斯科多核心规划,英国、法国的第三代新城,日本东京的三个副中心,美国的硅谷、大城市连绵区…… 总之,自然环境对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布局、规模起着主导作用。 ●城市建设中的弊病 从人口数量看,我国现在城市化比例不足30%,发达国家为70%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必然加快。但是,单纯地追求城市化高比例并不可取,因为经济发展最终将消除城乡的差别,现在世界最发达国家的郊区,已分不清城市与农村界限。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最可怕的是盲目性。我国城市规划人才及理论的薄弱,更加剧了这种盲目性。我国很早就提出限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的方针。1989年制定的规划法又强调了这一点。可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实际变成一个口号。 西方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一些科学的规划不能实现,最大的障碍是土地私有制和土地投机活动的失控。而这两者造成城市规模一再扩大。尽管如此,还是赶不上人口的增加,导致城市环境恶化,交通堵塞,超过忍耐的极限,市中心区开始衰退,富裕的人们又涌向郊区,进入恶性循环,这是二次大战以后几十年西方城市化进程的通病。 而中国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城市随着房地产业的兴旺,日新月异,有的城市规模已到了极限。造成失控的原因是:一些地方出现官商联手,靠长官意志,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区域及城市详细规划,停留在单体建筑物审批的初级水平。甚至不顾基础设施配套不全,盲目上马,先建地上、再建地下。拆了建、建了拆,更是浪费惊人。这就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危害十分严重: 1、由于对水源估计不足,目前我国500座城市中,缺水城市300座。年损失1000亿元,目前这种状况还在继续。 2、城市扩大,交通费用增加。世界特大城市的交通出路,都是不得不发展地铁。地铁造价每公里4亿元左右。如果按照墨西哥城30年建177公里地铁水平测算,我国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四个城市就需2800亿元,平均每年近100亿元。我国特大城市增多,用于交通建设的投资必然增大,显然控制城市规模会减少和节约巨额资金。 3、城市交通规划落后于经济建设。许多项目先建楼后修路,或者拆楼扩路,浪费资金难以计算。 4、大城市垃圾处理费已增加至每一吨一克黄金。城市规模大,治理环境的难度增加,费用增大,危害人的健康就愈严重。 由于我国人口多,切实可行的对策是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很多大城市市区规模一开始就走到了极限,再扩张就是“城市的失败”,只能在限制或者冻结的市区规模中改造优化和发展多中心。因此,大城市的发展只能借助小城镇,而小城镇势必成为中国城市化的主流。有关法规应明确所有新的第一、第二产业项目,尽量选址在资源许可并远离大城市的小城镇,开发区也应依托这样的小城镇。也就是说:中国的城市化趋势应向小城镇发展,将新开发与新项目尽量与发展小城镇紧密结合起来。用不了多久,十年或二十年,在中国大地上的40%以上的城市人口,中国城市化的未来应该是在50万人口以下的如花园般的新兴小城市中。届时,如威海、珠海一样的明珠城市将密布在中华大地上。
④ 中国城乡建设监督网是不是监督网
中国城乡建设监督网是由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华建筑报》社、中国建材检验认证中心、《中国建材科技》杂志社、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中国建材联合会生态环境建材分会、中国沙石协会、国际生态发展联盟(澳大利亚)、北京国材新业建筑工程技术研究院等10多家国家级监督机构、中央级新闻单位、全国性行业学术团体和科研机构联合参与主办的一个全国性权威监督门户网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以动态的画面报道各地城乡建设行政与技术主管部门乃至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一个公共网络电视媒体,更是各地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建筑建材企业治理干部作风、政风和行风的一个窗口。
⑤ 中国城镇建设与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是什么单位
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成立于1994年7月,是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和建设部批准成立的建设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推进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建筑节能工作。具体负责政策研究与咨询,科技成果评估与推广,承担科技项目研究开发、示范工程管理以及华夏科学技术奖和绿色建筑创新奖的组织评审与管理,开展技术交流、咨询、培训等。 2006年9月19日建设部建人函[2006]257号文批准,依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成立建筑节能中心。主要职责是:接受建设部委托承担建筑节能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制定,技术研究开发以及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开展建筑节能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筑节能中心设行业发展处和项目合作处。
⑥ 中国城乡建设发展中心是什么企业还是事业单位
应该是事业单位,企业很难挂这样牌子
⑦ 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主要领导简介
于炼,男,汉族,1962年11月出生,山东即墨人,197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2003年6月加入中国致公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1983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
于炼同志曾从事过记者、部委机关、企业负责人等工作。企业管理经验达15年以上。历任中国警察协会企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公安部警安实业总公司处长、副总经理、总经理;中国机电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城市开发公司总经理等。
于炼同志是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团中央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七届、八届、九届副会长;中国青年建筑房地产委员会主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 岳延中岳延中,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律系,硕士研究生。曾先后担任某中级法院法官;北京国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主任;北京旅行汽车制造厂法律中心主任、副厂长;中国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法务部总经理、总裁助理、副总裁、中城建第一工程局董事长等职务。岳延中同志是第九届、第十届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本届中国城建企业联合会副会长。 男,汉族,现任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1970年7月出生。毕业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国际大学金融系。曾在国外某金融机构从事过投资银行业务,先后历任国内大型国际信托公司信托业务经理;国有中资担保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等。拥有私募基金、产业基金业务的领导经验。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十年以上。
郭文辉同志还兼任中国城建投资公司董事长及国内某银行、证券公司等多家董事职务。 男,现任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副总裁,1960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高级编审。曾任共青团深圳市委、共青团安徽省委干部、副处长、处长;《青年报》编辑部主任。历任过多家大中型国有企业部门经理、公司副总经理、董事等职务,具有企业管理经验十年以上。曾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新青年企业家”。
⑧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城建院如何发展前途,待遇什么的硕士,给排水!恳求内部专业回答!
给排水工程/暖通/制冷工程 | 8000-10000元/月 5年本科
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 | 企业性质:国企
⑨ 中国城乡建设监督网是否是中国合法网站
中国城乡建设监督网是正规网站,由中国建筑报和中国建材科技杂志社,中国建筑材料质量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