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蚌埠什么时候规划凤阳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是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的交汇点。历史上其经济实力曾仅次于合肥,位居全省第二。因近年来外部区域环境的变化,蚌埠交通优势地位相对削弱,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历史上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出现下降。
随着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路的调整,蚌埠的地位重新受到重视,成为省内京沪城镇带上重点培育的中心城市。在外部社会经济环境改变的背景下,蚌埠自身发展及在区域中的地位都面临新的挑战。2002年底,中规院受蚌埠市政府委托,承担新一轮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根据蚌埠城市空间框架与实际开发建设之间存在许多不适应性的现状,本版总体规划强调两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是规划必须有效引导政府对大量土地需求的控制,保证城市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拥有相对合理的空间结构;二是规划必须将“振兴蚌埠”的目标,与安徽省和蚌埠市对城市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充分体现蚌埠发展对于全省以及皖北地区的积极意义。
规划主要采取两条技术路线:第一,以区域的观点看待蚌埠城市发展,充分体现市域城镇体系的演进同城区发展的协调性;第二,强调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的把握与控制,注重规划的弹性、可操作性和管理的实施性。
具体工作方法分为以下几部分:
1、强化蚌埠在皖北城镇群区域地位的研究
一为蚌埠与其他皖北城市间的关系,特别是如何与淮南市形成真正意义的“蚌埠—淮南”双核心。二是在 “蚌埠都市区”范围内,探讨蚌埠中心城区与怀远县城、凤阳县城两个次级中心的关系。
2、有效控制城市建设用地
首先确定城市不可建设用地。包括市区内必须保护的自然要素、市域内的重大交通设施和大型市政设施等,保障必须控制与预留的通道和用地。
利用这些不可建设用地构成城市内外的基本生态骨架,保证城市已拥有的山水条件和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以此为基础确定城市可建设用地范围。
3、确定城市发展的远景空间结构。
一是分析中心城区各片区用地的综合条件,对不同地块的自然条件、城市用地评价、现状城市功能、现状交通条件、拟建项目和区域规划交通条件改善情况等进行详细分析,提出现状评价。二是提出功能布局建议和交通改善意见。三是综合评价中心城区各片区的适宜功能。
规划由此提出各片区发展的主要功能建议,以及未来城市发展的远景空间结构。
4、确定本次规划的布局方案
首先,选择与城市发展动力相匹配的城市发展方向和城市规模,确定低、中、高不同规划方案,保证每一方案能够代表某一发展条件与规模下较为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
第二,考虑到规划的前瞻性,以及为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能够满足城市的弹性发展,规划在高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空间布局多方案比选。
最后综合评审专家组与地方意见,形成规划最终布局方案。
5、编制指导城市建设的管理手册
规划将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区划分为若干地块。对每一地块的管理内容分为现状条件、规划条件和规划内容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管理导则,旨在使总体规划可以更加有效的指导城市管理、引导城市建设;并为下一步开展分区规划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管理导则主要包括本地块适宜发展功能,禁止、限制发展的功能,可兼容发展功能,及发展时序等有关内容。
本次规划的创新和特色主要有以下方面:
1、对总体规划的基本作用进行认真反思。强调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制定指引城市发展的框架。
2、突出研究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变”与“变”的因素。充分发挥城市总体结构和空间格局对于城市发展的控制作用,适应不同发展阶段、发展速度和建设方式的需要。
3、注重资源约束条件下各阶段城市发展的合理性。
4、走出重编制、轻实施的误区。从改进规划管理的角度,研究改进规划编制技术,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规划成果得到了安徽省建设厅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认为项目组指导思想明确,技术思路清晰,内容齐全,成果规范,规划研究有所创新,超出了国家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
本次总体规划的技术探索只是一个初步尝试,希望今后总规编制能够更加强调针对性,解决不同城市遇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挥应有的
B. 凤阳在那,是个乡还是县
凤阳概况
邮编: 代码: 区号:
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北纬32°37′-33°03′、东径117°19′-117°57′。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东、南部与嘉山县、定远县毗连,西部和西北部与淮南市、蚌埠市接壤。,,。总人口73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府城镇。全县辖9个镇,和一个门台经济开发区。
凤阳县境古为淮夷之地,春秋时为钟离子国,后有钟离、蚕富、燕(yān)、中立等县名。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中立县为临淮县。洪武七年,割临淮县四个乡设置凤阳县。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临淮县并入凤阳县。现属滁州市管辖。
凤阳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为山区,中部为倾降平缓的岗丘,北部为沿淮冲积平原。海拔一般为15-17米。境内最大湖泊是花园湖,正常水位下湖面约30平方千米。最高山峰为狼窝山,。,其它主要河流有小溪河、板桥河、濠河、天河、窑河,均由南向北注入淮河。气候属北亚热带江北区亚湿润季风气候,℃,,。(本段摘自《凤阳县志》,有删节)
地理位置
凤阳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北邻蚌埠市,西与淮南市接壤,东距南京150公里,南到省会合肥市130公里。现辖26个乡镇、,,耕地108万亩。
历史文化
凤阳古为淮夷之地,春秋时名为钟离子国,隋称濠州,历唐、宋、元三朝未变,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朱元璋为家乡赐名“凤阳”沿用至今。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凤阳在历史上,古有“帝王之乡”之名,今有农村改革“大包干”发源地之誉,古今故事众说纷纭,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朱元璋登基第二年,在凤阳营造了中国第一都城——“大明中都皇城”,成为后来南京、北京故宫的蓝本。目前遗留的明中都皇故城、皇陵、鼓楼、龙兴寺等大量遗址、遗迹被列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中都皇故城遗址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凤阳民间文化也深受人们喜爱。具有“东方芭蕾”称誉的“凤阳花鼓”,1955年应邀赴北京为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并获奖,现如今已成为电视、文艺演出节目中的靓点。“凤画”工艺独特,色彩丰富,寓意深刻,不仅是上乘的民间文化艺术作品,更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贵礼品。
自然资源
气候条件 凤阳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无霜期212天,初霜期为十月三日,终霜期为四月一日;大于10摄氏度以上积温为4516-4700之间,年日照时数 ,。
土地资源 凤阳地形北低南高,自北向南呈三级阶梯逐级抬升,海拔12-340米,总倾斜度1/600。地貌为北部平原、中部高岗丘陵、南部浅山三种类型。据1984年土壤普查资料:。其中:,、,,,。
水资源 凤阳年均降水量在840-920毫米之间。年内分布:3-5月占21%;6-8月占52%;9-11月占17%;12月和1、2月占10%。
境内有淮河、濠河、小溪河、板桥河、窑河、天河等8条河流,,,其中淮河262亿立方米。流域总面积1749平方公里。
全县有鹿塘、官沟、凤阳山、燃灯寺四座中型水库和花园湖、月明湖、方丘湖、老塘湖四面湖泊,;小型水库134座和塘坝总库容 6491立方米;建有固定机电排灌站155处,装机129台套、,基本形成了引、蓄、提、防、排相结合的水利格局。
较好的水资源和水利设施,不仅使农业生产旱涝保收面积占耕地65%以上,而且促进了水产业发展。凤阳每年各种水产品产量达3万吨以上,尤其是花园湖螃蟹个大味美,畅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和江浙以及港澳地区。
矿藏资源 凤阳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有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蛭石、石棉、白云石、金、银、铜、铁、锰、钼、锌等矿种达26种,其中石灰石、石英石远景储量分别为100亿吨和50亿吨,储量、品位均居华东地区之首。目前,全县从事“两石”开采、加工、经营的企业300多家,年产各种型号石英砂500万吨、水泥300万吨。
旅游资源 凤阳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明中都皇故城及明皇陵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中都鼓楼、古钟离子城遗址、龙兴寺、禅窟寺摩崖石刻、陈德墓及石马金石刻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庄子、惠子观鱼谈乐的庄惠濠梁观鱼台,苏东坡题名的禅窟寺、玉蟹泉以及韭山洞古战场遗址等一百多处。以韭山洞景区、禅窟寺景区和卧牛景区为中心的自然景观集青山、绿水、秀湖、奇洞、古寺于一体,是以观赏湖光山色、溶洞奇观、凭吊遗迹遗址,开展水上游乐、森林度假等内容为主的风景区。1988年被批准为安徽风景名胜区,1993年被林业部批准为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另外,古驿站(濠梁驿、红心驿、王庄驿)、古道(楚汉相争古道、京京古道、凤御道、凤王道)、古桥(广运桥、升仙桥、九虹桥)、名山(凤凰山、万岁山、日精山、月华山、独山)、凤阳八景(谯楼归市、九华屏障、龙兴晚钟、明陵风雨、蚌埠珠流、濠梁观鱼、浮桥烟锁、钓台春涨)等遗址均有旅游开发价值。
基础设施
凤阳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城镇建设标准逐步提高。完成了《凤阳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建立了10平方公里的凤阳县门台工业园区,编制并实施了《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中国凤阳新城》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区环境,达到亮化、绿化和美化要求。
交通运输快速便捷。境内有京沪和淮南两条铁路经过70公里,设立8个站点;省道101、307公路和合徐、蚌宁高速公路穿过县境长度1720公里;淮河过境50公里,并设有临淮船运码头,河道最深可通过吃水11米的船舶;凤阳县城距蚌埠机场20公里、合肥130公里、南京150公里;县乡公路通车里程2500公里,密度达 。
电力能源建设具有优势条件。凤阳靠近能源大市淮南和淮北市,近年来完成了城乡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改造,境内建有城西、西泉等四座110千伏安变电所,建立一批企业供电专用线路,基本上满足全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利用“西气东输”管道经过本地的条件,抓紧实施天然气项目工程。
社会事业 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境内设有本科院校1所、专科学校2所、普通中学49所、高级中学2所、职业中学3所、小学304所、幼儿园55所;医疗卫生机构有县一院、二院和10所中心卫生院、25所乡镇卫生院,2003年凤阳被列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县。通讯、电视事业发展迅速。除有线电话通村外,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全县;有线电视信号传输到千家万户,文艺节目丰富多彩。金融、保险业协调进步。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文明祥和。
发展现状
凤阳县从实行农业“大包干”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确定并实施了“强化工业、调整农业、开发旅游业、带动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战略规划,使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一、二、::33的水平,,在岗职工工资90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45元。
农业: 凤阳是农业大县,也是国家商品粮、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常年粮食总产量在60万吨。为改变传统农业,近年来,采取“公司+农户”的办法,以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市场农业,建立50万亩优质粮、2万亩反季节蔬菜、3000亩食用菌、30万头瘦肉型商品猪、15万只山羊、5万亩特种水产养殖等一大批种植和养殖基地,形成区域主导产业。同时,不断加大培植农业品牌力度,“凤宝牌等级面粉”、“凤阳贡米”、“日月牌粉丝”、“恒裕牌酱品”、“御膳牌麻油”、“大明贡猪”、“东盾密度板材”等产品逐步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占有率越来越高。
工业: 凤阳工业在资源整合、资本运作中不断强化经济主体地位,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龙头骨干企业。以龙阳公司、龙兴公司、金星保温瓶总厂、德力公司、台玻公司、力诺公司、水泥总厂、染化公司、东盾木业、散热器公司、科苑药业、凤宝粮油公司等企业为代表,全力打造凤阳玻璃制品、水泥建材、轻工化工、木材加工、机械制造、医疗药品、粮油加工等八大工业产业。,%。其中凤阳工业区大部分集中在凤阳西部,水泥工业的税收占很大比重,经济的增长模式还有待于改进。据传,有一家民营水泥厂凤阳水泥总厂要被一国营水泥公司收购。
旅游业: 自1991年以来,先后建成并开放了韭山洞、禅窟寺、龙兴寺、明中都鼓楼、明皇陵、明中都皇故城、卧牛湖和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等八个旅游景点,形成了“北人文、南自然”旅游格局。组织了凤阳一日游、二日游、凤阳花鼓观赏游、苏皖古迹精华游、明朝三宫四陵游等多条旅游线路,培育旅游品牌,吸引境内外游客。据统计,从1992年到2003 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6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8000多人次,门票收入3000多万元,。
商贸流通: 凤阳商业行业齐全,网点遍及城乡。苏果、华联、百大等大型连锁超市和一大批著名品牌产品专营店先后进入凤阳。中都商城、明中都鼓楼商业街每逢“独山庙会”,商贾云集,人流如织,一派繁荣昌盛景象。。
总体来说,凤阳虽然是早起大包干的起源之地,但是由于包干之后疏于对自身经济的发展以致于在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发展落后。目前该县首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问题。
C. 滁州市凤阳县划给蚌埠市管理了吗
凤阳县有望划归蚌埠市
省人大代表张政红、孙清润建议:将凤阳划归专蚌埠市管辖;扩属大合肥管辖范围,使其与省会城市地位相适应;为使芜、马、铜、宣等沿江城市跨江发展,将其对岸地区划归其管辖,扩大其发展空间;将巢湖周边地区统一管辖,避免行政体制上的各自为政;将实力不强的地改市划出部分地区给原来的省辖市;将黄山市恢复为徽州市,使“安徽”名副其实;现有17个市,可适当减少几个。
省民政厅答复:目前,我省已经成立了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也成立了由专家、学者参加的规划编写组。经过近2年的工作,规划文本初稿已报民政部审查。该规划文本的内容,体现了东向发展的战略。蚌埠市是沿淮城市群的重点城市,其行政区划存在的相关问题,将随着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和规划的分期实施,将逐步得到解决。
仅供参考
D. 安徽凤阳怎么样
凤阳县是安徽省滁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淮河中游南岸。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东、南部与明光市、定远县毗连,西部和西北部与淮南市、蚌埠市接壤。凤阳县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里,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石英资源大县。
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为山区,中部为倾降平缓的岗丘,北部为沿淮冲积平原。凤阳县海拔一般为15-17米。境内最大湖泊是花园湖,正常水位下湖面约30平方千米。最高山峰为狼窝山,海拔340.3米。淮河流经县境北部52.5千米,其它主要河流有小溪河、板桥河、濠河、天河、窑河,均由南向北注入淮河。气候属北亚热带江北区亚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9℃,年降雨量904.4毫米,年蒸发量1609.7毫米。有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蛭石、石棉等矿种。
凤阳县工业园区设在府城镇门台地区,飞地经济开发区设在板桥镇境内(南洛高速公路出口处)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凤阳在历史上,古有“帝王之乡”“明皇故里”之名,今有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发源地之誉,是“改革之乡”。古今故事众说纷纭,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朱元璋登基第二年,在凤阳营造了中国第一都城——“大明中都皇城”,成为后来南京、北京故宫的蓝本。目前遗留的明中都皇故城、皇陵、鼓楼、龙兴寺等大量遗址、遗迹被列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中都皇故城遗址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凤阳民间文化也深受人们喜爱。具有“东方芭蕾”称誉的“凤阳花鼓”,1955年应邀赴北京为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并获奖,现如今已成为电视、文艺演出节目中的靓点。“凤画”工艺独特,色彩丰富,寓意深刻,不仅是上乘的民间文化艺术作品,更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贵礼品。
自然资源:
气候条件 :境内处于中国东部湿润季风区内,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淮河以北属于暖温带,这样两种气候之间除地理位置上有一河之隔外,并无截然不同的界线。处在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渐变的过渡带内,在气候上就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其表现为终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同季,干冷同期,无霜期较长,但雨量季节分配不均且略显不足。
土地资源: 凤阳地形北低南高,自北向南呈三级阶梯逐级抬升,海拔12-340米,总倾斜度1/600。地貌为北部平原、中部高岗丘陵、南部浅山三种类型。据1984年土壤普查资料:土地总面积292.43万亩。其中:耕地157.5万亩,宜林丘陵岗地58.4万亩其中林地27.4万亩、草地18.3万亩,水域24.03万亩,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9.9万亩,未利用待进一步开发土地12.8万亩。
水资源: 凤阳年均降水量在840-920毫米之间。年内分布:3-5月占21%;6-8月占52%;9-11月占17%;12月和1、2月占10%。 境内有淮河、濠河、小溪河、板桥河、窑河、天河等8条河流,总长325.3公里,年均过境水量264.78亿立方米,其中淮河262亿立方米。流域总面积1749平方公里。 全县有鹿塘、官沟、凤阳山、燃灯寺四座中型水库和花园湖、月明湖、方丘湖、老塘湖四面湖泊,总库容2.65亿立方米;小型水库134座和塘坝总库容 6491立方米;建有固定机电排灌站155处,装机129台套、2.75万千瓦,基本形成了引、蓄、提、防、排相结合的水利格局。 较好的水资源和水利设施,不仅使农业生产旱涝保收面积占耕地65%以上,而且促进了水产业发展。凤阳每年各种水产品产量达3万吨以上,尤其是花园湖螃蟹个大味美,畅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和江浙以及港澳地区。
矿藏资源: 凤阳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有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蛭石、石棉、白云石、金、银、铜、铁、锰、钼、锌等矿种达26种,其中石灰石、石英石远景储量分别为100亿吨和50亿吨,储量、品位均居华东地区之首。目前,全县从事“两石”开采、加工、经营的企业300多家,年产各种型号石英砂500万吨、水泥300万吨。
基础设施:
凤阳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凤阳县交通地图
城镇建设标准逐步提高。完成了《凤阳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建立了10平方公里的凤阳县门台工业园区,编制并实施了《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中国凤阳新城》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区环境,达到亮化、绿化和美化要求。 交通运输快速便捷。境内有京沪和淮南两条铁路经过70公里,设立8个站点;省道101、307公路和合徐、蚌宁高速公路穿过县境长度1720公里;淮河过境50公里,并设有临淮船运码头,河道最深可通过吃水11米的船舶;凤阳县城距蚌埠机场20公里、合肥130公里、南京150公里;县乡公路通车里程2500公里,密度达 1.24公里/平方公里。 电力能源建设具有优势条件。凤阳靠近能源大市淮南和淮北市,近年来完成了城乡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改造,境内建有城西、西泉等四座110千伏安变电所,建立一批企业供电专用线路,基本上满足全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利用“西气东输”管道经过本地的条件,抓紧实施天然气项目工程。 社会事业 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境内设有本科院校1所、专科学校2所、普通中学49所、高级中学2所、职业中学3所、小学304所、幼儿园55所;医疗卫生机构有县一院、二院和10所中心卫生院、25所乡镇卫生院,2003年凤阳被列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县。通讯、电视事业发展迅速。除有线电话通村外,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全县;有线电视信号传输到千家万户,文艺节目丰富多彩。金融、保险业协调进步。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文明祥和。
发展现状:
凤阳县从实行农业“大包干”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确定并实施了“强化工业、调整农业、开发旅游业、带动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战略规划,使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2004年县生产总值41.9亿元,一、二、三产业比达到24.6:42.4:33的水平,财政收入1.85亿元,在岗职工工资90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45元。
农业: 凤阳是农业大县,也是国家商品粮、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常年粮食总产量在60万吨。为改变传统农业,近年来,采取“公司+农户”的办法,以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市场农业,建立50万亩优质粮、2万亩反季节蔬菜、3000亩食用菌、30万头瘦肉型商品猪、15万只山羊、5万亩特种水产养殖等一大批种植和养殖基地,形成区域主导产业。同时,不断加大培植农业品牌力度,“凤宝牌等级面粉”、“凤阳贡米”、“日月牌粉丝”、“恒裕牌酱品”、“御膳牌麻油”、“大明贡猪”、“东盾密度板材”等产品逐步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占有率越来越高。
工业: 凤阳工业在资源整合、资本运作中不断强化经济主体地位,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龙头骨干企业。以龙阳公司、龙兴公司、金星保温瓶总厂、德力公司、台玻公司、力诺公司、水泥总厂、染化公司、东盾木业、散热器公司、科苑药业、凤宝粮油公司等企业为代表,全力打造凤阳玻璃制品、水泥建材、轻工化工、木材加工、机械制造、医疗药品、粮油加工等八大工业产业。2003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2.2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2.8%。其中凤阳工业区大部分集中在凤阳西部,水泥工业的税收占很大比重,经济的增长模式还有待于改进。据传,有一家民营水泥厂凤阳水泥总厂要被一国营水泥公司收购。
旅游业: 自1991年以来,先后建成并开放了韭山洞、禅窟寺、龙兴寺、明中都鼓楼、明皇陵、明中都皇故城、卧牛湖和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等八个旅游景点,形成了“北人文、南自然”旅游格局。组织了凤阳一日游、二日游、凤阳花鼓观赏游、苏皖古迹精华游、明朝三宫四陵游等多条旅游线路,培育旅游品牌,吸引境内外游客。据统计,从1992年到2003 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6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8000多人次,门票收入3000多万元,旅游总收入1.58亿元。
商贸流通: 凤阳商业行业齐全,网点遍及城乡。苏果、华联、百大等大型连锁超市和一大批著名品牌产品专营店先后进入凤阳。中都商城、明中都鼓楼商业街每逢“独山庙会”,商贾云集,人流如织,一派繁荣昌盛景象。2003年全县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9.26亿元。现又建成商业街其中包括:中国移动通信、好又多超市、匹克、等一些品牌鞋服专卖购物商场 数码产品 休闲场所。 总体来说,凤阳虽然是早起大包干的起源之地,但是由于包干之后疏于对自身经济的发展以致于在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发展落后。目前该县首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问题。
对问题补充回答:
凤阳县城不算大,从东到西也就三里路左右,服务设施还是比较完善的,前两年又建了一条步行街,县城里还有所省重点本科学院也是第一所在县城里开办的重点本科大学-安徽科技学院,近几年每年都会在那里举办凤阳的花鼓节,办得还不错有机会还能见到明星。
E. 6月份凤阳规划为蚌埠管辖不知道这些消息那里传来的,也没看到政府红头文件或媒体报道,知情者解答
凤阳划归蚌埠市管辖,省委书记回复
网民留言】
尊敬的张书记: 您好。安徽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近几年来,我省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坚持“合芜蚌”自主配套区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然而,当前我省在全国范围内仍处于落后水品,且皖北与皖南的差异较大。 在重点支持皖南中心城市芜湖、江淮中心城市合肥、皖北中心城市蚌埠建设的过程中,我省希望以点带面,实现全省协调同步发展。这个战略很正确,也获得了事实的肯定。皖南芜湖、江淮合肥已经具备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资本——土地和合理的经济结构,然而皖北蚌埠却由于土地面积狭小、经济总量偏小,难以胜任皖北中心城市。 虽然近年来,蚌埠的发展较快。但是,以当前的城市规模,很难真正建设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与蚌埠相邻的凤阳县原是蚌埠市的母县,与蚌埠市“人相近,地相连”,不管是从哪个角度上考虑,都应该和蚌埠成为一个行政单位。 然而,眼下的凤阳发展相对缓慢,巨大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恳请省政府指派相关部门前往凤阳县、蚌埠市了解民意。蚌埠人民希望凤阳划归蚌埠市管辖,以实现两地的共赢;凤阳人民也希望加入蚌埠市,以便于凤阳的发展和人民的便捷生活。中央要求地方政府做到“施政所指,民心所向”,我期望省政府能够“民心所向,施政所指”。 我省地级市偏多,许多行政区划不尽合理。行政区域调整已经论证多年,却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2011年“三家分巢”,壮大了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座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效果十分显著。 真诚地盼望省政府尽快启动新一轮区划调整,将凤阳县划归蚌埠市管辖。壮大皖北中心城市蚌埠的同时,支持整个皖北区域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省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愿您安康! 此致 敬礼 安徽一分子 2013.4.16
答复意见:
网友: 您好!您在人民网给省委书记关于“真诚地盼望省政府尽快启动新一轮区划调整,将凤阳县划归蚌埠市管辖”的留言收悉。现答复如下: 蚌埠是皖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改革开放以来,蚌埠市的经济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较快。但是蚌埠市的城市规模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蚌埠市城区发展空间,影响了发展速度。2004年,省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将蚌埠市4个市辖区更名,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并将固镇县的曹老集镇和怀远县的梅桥乡划入市区,提供了市区向北发展的有利条件。蚌埠市城区东及东南也是重要发展方向,但属滁州市凤阳县行政区域,且凤阳县县城距市区仅23公里。这种区位和隶属关系不太合理的局面,主要是早期切块设市和后期撤销行署整体翻版改市形成的,我省乃至全国类似情况颇多。 您提出“将凤阳县划归蚌埠市管辖”,这类跨市界的行政区划调整需报请国务院批准。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国发〔1985〕8号),要求变更行政区划,当地政府要写专题报告并附有被调整方各级政府的报告和意见等,逐级上报国务院审批。 2011年7月,我省进行了撤销地级巢湖市的重大行政区划调整,虽然各级政区已按调整后的隶属关系运行,但仍需要一个磨合稳定期。因此,您的建议现在实施难度很大。 对我省行政区划布局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积极主动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争取逐步解决,使我省的行政区划设置更加科学合理。 谢谢您对行政区划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安徽省民政厅 2013年4月24日
F. 我是安徽省凤阳县总铺镇的,我家老宅基地需要翻建新房。城乡建设局说:我家老宅基地离马路近,不准盖。我
现在路边上不给盖房子了。我是凤阳红心的
G. 凤阳地形、地理位置、特点
凤阳概况
邮编:233100 代码:341126 区号:0550
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北纬32°37′-33°03′、东径117°19′-117°57′。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东、南部与嘉山县、定远县毗连,西部和西北部与淮南市、蚌埠市接壤。东西长74.64千米,南北宽49.6千米,总面积1949.5平方千米。总人口73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府城镇。全县辖14个镇、1个乡。
凤阳县境古为淮夷之地,春秋时为钟离子国,后有钟离、蚕富、燕(yān)、中立等县名。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中立县为临淮县。洪武七年,割临淮县四个乡设置凤阳县。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临淮县并入凤阳县。现属滁州市管辖。
凤阳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为山区,中部为倾降平缓的岗丘,北部为沿淮冲积平原。海拔一般为15-17米。境内最大湖泊是花园湖,正常水位下湖面约30平方千米。最高山峰为狼窝山,海拔340.3米。淮河流经县境北部52.5千米,其它主要河流有小溪河、板桥河、濠河、天河、窑河,均由南向北注入淮河。气候属北亚热带江北区亚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9℃,年降雨量904.4毫米,年蒸发量1609.7毫米。(本段摘自《凤阳县志》,有删节)
地理位置
凤阳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北邻蚌埠市,西与淮南市接壤,东距南京150公里,南到省会合肥市130公里。现辖26个乡镇、71.9万人,土地面积1949.5平方公里,耕地108万亩。
历史文化
凤阳古为淮夷之地,春秋时名为钟离子国,隋称濠州,历唐、宋、元三朝未变,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朱元璋为家乡赐名“凤阳”沿用至今。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凤阳在历史上,古有“帝王之乡”之名,今有农村改革“大包干”发源地之誉,古今故事众说纷纭,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朱元璋登基第二年,在凤阳营造了中国第一都城——“大明中都皇城”,成为后来南京、北京故宫的蓝本。目前遗留的明中都皇故城、皇陵、鼓楼、龙兴寺等大量遗址、遗迹被列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中都皇故城遗址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凤阳民间文化也深受人们喜爱。具有“东方芭蕾”称誉的“凤阳花鼓”,1955年应邀赴北京为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并获奖,现如今已成为电视、文艺演出节目中的靓点。“凤画”工艺独特,色彩丰富,寓意深刻,不仅是上乘的民间文化艺术作品,更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贵礼品。
自然资源
气候条件 凤阳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9摄氏度,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7.9摄氏度,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0.9摄氏度;年降雨量904.4毫米,年蒸发量1609.7毫米;无霜期212天,初霜期为十月三日,终霜期为四月一日;大于10摄氏度以上积温为4516-4700之间,年日照时数 2248.7小时,年辐射总量为121.6千卡/平方厘米。
土地资源 凤阳地形北低南高,自北向南呈三级阶梯逐级抬升,海拔12-340米,总倾斜度1/600。地貌为北部平原、中部高岗丘陵、南部浅山三种类型。据1984年土壤普查资料:土地总面积292.43万亩。其中:耕地157.5万亩,宜林丘陵岗地58.4万亩其中林地27.4万亩、草地18.3万亩,水域24.03万亩,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9.9万亩,未利用待进一步开发土地12.8万亩。
水资源 凤阳年均降水量在840-920毫米之间。年内分布:3-5月占21%;6-8月占52%;9-11月占17%;12月和1、2月占10%。
境内有淮河、濠河、小溪河、板桥河、窑河、天河等8条河流,总长325.3公里,年均过境水量264.78亿立方米,其中淮河262亿立方米。流域总面积1749平方公里。
全县有鹿塘、官沟、凤阳山、燃灯寺四座中型水库和花园湖、月明湖、方丘湖、老塘湖四面湖泊,总库容2.65亿立方米;小型水库134座和塘坝总库容 6491立方米;建有固定机电排灌站155处,装机129台套、2.75万千瓦,基本形成了引、蓄、提、防、排相结合的水利格局。
较好的水资源和水利设施,不仅使农业生产旱涝保收面积占耕地65%以上,而且促进了水产业发展。凤阳每年各种水产品产量达3万吨以上,尤其是花园湖螃蟹个大味美,畅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和江浙以及港澳地区。
矿藏资源 凤阳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有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蛭石、石棉、白云石、金、银、铜、铁、锰、钼、锌等矿种达26种,其中石灰石、石英石远景储量分别为100亿吨和50亿吨,储量、品位均居华东地区之首。目前,全县从事“两石”开采、加工、经营的企业300多家,年产各种型号石英砂500万吨、水泥300万吨。
旅游资源 凤阳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明中都皇故城及明皇陵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中都鼓楼、古钟离子城遗址、龙兴寺、禅窟寺摩崖石刻、陈德墓及石马金石刻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庄子、惠子观鱼谈乐的庄惠濠梁观鱼台,苏东坡题名的禅窟寺、玉蟹泉以及韭山洞古战场遗址等一百多处。以韭山洞景区、禅窟寺景区和卧牛景区为中心的自然景观集青山、绿水、秀湖、奇洞、古寺于一体,是以观赏湖光山色、溶洞奇观、凭吊遗迹遗址,开展水上游乐、森林度假等内容为主的风景区。1988年被批准为安徽风景名胜区,1993年被林业部批准为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另外,古驿站(濠梁驿、红心驿、王庄驿)、古道(楚汉相争古道、京京古道、凤御道、凤王道)、古桥(广运桥、升仙桥、九虹桥)、名山(凤凰山、万岁山、日精山、月华山、独山)、凤阳八景(谯楼归市、九华屏障、龙兴晚钟、明陵风雨、蚌埠珠流、濠梁观鱼、浮桥烟锁、钓台春涨)等遗址均有旅游开发价值。
基础设施
凤阳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城镇建设标准逐步提高。完成了《凤阳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建立了10平方公里的凤阳县门台工业园区,编制并实施了《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中国凤阳新城》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区环境,达到亮化、绿化和美化要求。
交通运输快速便捷。境内有京沪和淮南两条铁路经过70公里,设立8个站点;省道101、307公路和合徐、蚌宁高速公路穿过县境长度1720公里;淮河过境50公里,并设有临淮船运码头,河道最深可通过吃水11米的船舶;凤阳县城距蚌埠机场20公里、合肥130公里、南京150公里;县乡公路通车里程2500公里,密度达 1.24公里/平方公里。
电力能源建设具有优势条件。凤阳靠近能源大市淮南和淮北市,近年来完成了城乡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改造,境内建有城西、西泉等四座110千伏安变电所,建立一批企业供电专用线路,基本上满足全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利用“西气东输”管道经过本地的条件,抓紧实施天然气项目工程。
社会事业 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境内设有本科院校1所、专科学校2所、普通中学49所、高级中学2所、职业中学3所、小学304所、幼儿园55所;医疗卫生机构有县一院、二院和10所中心卫生院、25所乡镇卫生院,2003年凤阳被列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县。通讯、电视事业发展迅速。除有线电话通村外,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全县;有线电视信号传输到千家万户,文艺节目丰富多彩。金融、保险业协调进步。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文明祥和。
发展现状
凤阳县从实行农业“大包干”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确定并实施了“强化工业、调整农业、开发旅游业、带动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战略规划,使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2004年县生产总值41.9亿元,一、二、三产业比达到24.6:42.4:33的水平,财政收入1.85亿元,在岗职工工资90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45元。
农业: 凤阳是农业大县,也是国家商品粮、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常年粮食总产量在60万吨。为改变传统农业,近年来,采取“公司+农户”的办法,以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市场农业,建立50万亩优质粮、2万亩反季节蔬菜、3000亩食用菌、30万头瘦肉型商品猪、15万只山羊、5万亩特种水产养殖等一大批种植和养殖基地,形成区域主导产业。同时,不断加大培植农业品牌力度,“凤宝牌等级面粉”、“凤阳贡米”、“日月牌粉丝”、“恒裕牌酱品”、“御膳牌麻油”、“大明贡猪”、“东盾密度板材”等产品逐步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占有率越来越高。
工业: 凤阳工业在资源整合、资本运作中不断强化经济主体地位,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龙头骨干企业。以龙阳公司、龙兴公司、金星保温瓶总厂、德力公司、台玻公司、力诺公司、水泥总厂、染化公司、东盾木业、散热器公司、科苑药业、凤宝粮油公司等企业为代表,全力打造凤阳玻璃制品、水泥建材、轻工化工、木材加工、机械制造、医疗药品、粮油加工等八大工业产业。2003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2.2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2.8%。其中凤阳工业区大部分集中在凤阳西部,水泥工业的税收占很大比重,经济的增长模式还有待于改进。据传,有一家民营水泥厂凤阳水泥总厂要被一国营水泥公司收购。
旅游业: 自1991年以来,先后建成并开放了韭山洞、禅窟寺、龙兴寺、明中都鼓楼、明皇陵、明中都皇故城、卧牛湖和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等八个旅游景点,形成了“北人文、南自然”旅游格局。组织了凤阳一日游、二日游、凤阳花鼓观赏游、苏皖古迹精华游、明朝三宫四陵游等多条旅游线路,培育旅游品牌,吸引境内外游客。据统计,从1992年到2003 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6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8000多人次,门票收入3000多万元,旅游总收入1.58亿元。
商贸流通: 凤阳商业行业齐全,网点遍及城乡。苏果、华联、百大等大型连锁超市和一大批著名品牌产品专营店先后进入凤阳。中都商城、明中都鼓楼商业街每逢“独山庙会”,商贾云集,人流如织,一派繁荣昌盛景象。2003年全县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9.26亿元。
总体来说,凤阳虽然是早起大包干的起源之地,但是由于包干之后疏于对自身经济的发展以致于在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发展落后。目前该县首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问题。
H. 安徽凤阳是否部分己划分蚌埠市
省人大代表张政红、孙清润建议:将凤阳划归蚌埠市管辖;扩大合肥管辖范围,使其与专省会城市地位属相适应;为使芜、马、铜、宣等沿江城市跨江发展,将其对岸地区划归其管辖,扩大其发展空间;将巢湖周边地区统一管辖,避免行政体制上的各自为政;将实力不强的地改市划出部分地区给原来的省辖市;将黄山市恢复为徽州市,使“安徽”名副其实;现有17个市,可适当减少几个。
省民政厅答复:目前,我省已经成立了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也成立了由专家、学者参加的规划编写组。经过近2年的工作,规划文本初稿已报民政部审查。该规划文本的内容,体现了东向发展的战略。蚌埠市是沿淮城市群的重点城市,其行政区划存在的相关问题,将随着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和规划的分期实施,将逐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