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城乡建设 > 城乡居民一体化收支调查

城乡居民一体化收支调查

发布时间:2021-02-17 11:38:13

Ⅰ 如何计算居民人均年收入

农村居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何区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以前的人均生活费收入有何区别?

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所余下的全部实际现金收入(不包括借贷收入)。

(以前的)生活费收入:指调查户实际现金收入中能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不包括借贷收入)

计算公式为:

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帐补贴-个人所得税

生活费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帐补贴-赡养支出-赠送支出-亲友搭伙费

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收入)即用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生活费收入)除以家庭人口。

目前,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农民纯收入指标,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全年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的主要指标。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包括从事生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取自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和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信用社和向亲友借入等属于借贷性的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

农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区别在于:

从指标的含义上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中能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它是用以衡量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而农民纯收入,则是指农民的总收入扣除相应的各项费用性支出后,归农民所有的收入。这个指标是用来观察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和农民扩大再生产及改善生活的能力。

Ⅱ 如何计算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表现是贫富差距在拉大,地区之间的城乡收入差距也存在显著差异。
对策:
第一,完善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国家针对“三农”问题持续出台几个“中央一号文件”,给予了农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支持。虽然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为了保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应该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如财政支持、土地政策支持、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特别是在土地政策方面,要完善当前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流转,保持中国8亿亩的土地红线,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第二,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第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即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又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此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第四,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推动劳动就业创新
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使城乡之间形成了一条不可逾越而且差距很大的壁垒,而这个屏障不仅阻碍了技术、资金、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流动,更严重的阻碍了城市和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也使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不能正常进行,所以就使城乡之间不能同步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所以只有彻底改变目前的二元户籍制度,使劳动力逐渐转移,才能促进劳动就业和创新。
这才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所在改革户籍制度并不是对现行的户籍制度全盘否定,现行户籍制度也有它存在的合理之处,也有它的好处,所以说改革要做到“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把现行户籍制度中合理的部分,坚定的肯定并贯彻落实下去,而现行户籍制度那些不合理的地方要坚决地剔除。而现行户籍制度对社会管理仍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国民经济规划与劳动力配置提供很重要的数据,也通过户口登记确定了公民民事权利与行为能力,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的稳定。现行户籍制度存在不合理,急需改革的地方在于随着户籍制度而诞生的就业权、受教育权、迁徙、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和其他福利措施。所以说只有正确对待户籍制度,才能使对它的改革顺利进行下去。
户籍制度的改革,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所以,要在户籍改革的时机,清楚所有阻碍到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歧视性政策法规,制定城乡同意的就业资格准入制度,建立与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让农民有机会参与到城镇岗位的竞争之中。然后,就要规范企业的行为,落实《劳动法》及其他法规的相关规定,保证农民的合法权利,杜绝“同工不同酬”现象发生,这样才能推动劳动力就业创新。
第五,重视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素质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发展农村教育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素质,促进社会公平,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然而,目前中国的农村教育落后,劳动生产率低,教育水平低,使农民素质不高,收入不高。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提高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我们必须优先和农村教育的发展。
首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与支持,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体制。要发展农村教育,首先就得继续贯彻和落实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落实最基础的教育,使农村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其次要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大力推广农业技术,培养有文化、有技术的农民,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后要加大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促进和推动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第六,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有效的稳定社会促进和谐,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有效的缩小城乡差距、稳定社会、促进和谐、实现小康。但在这一阶段,由于社会保障体系长期困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很多地方还存在偏差,导致社会保障水平低下,社会发展滞后,同时也存在管理的不和谐现象。农村居民享受到的社会保障与城市居民相差甚远,据调查全国有70%的农村居民享受不到10%的社会保障。因此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完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

Ⅲ 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目标,应完成哪些收入分配支付的改革

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求,深入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完善收入分配结构和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推进,破除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础上,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不断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基本确立,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框架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平均每十年翻一番,家庭财产稳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践证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是与基本国情、发展阶段总体相适应的。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再分配调节功能,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彻底取消农业税,大幅增加涉农补贴,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持续提高,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态势开始显现,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有所提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同时,也要看到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宏观收入分配格局有待优化。这些问题的产生,既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和阶段性特征,也与收入分配及相关领域的体制改革不到位、政策不落实等直接相关。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解决一些领域分配不公问题,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的根本举措;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处理好劳动与资本、城市与农村、政府与市场等重大关系,推动相关领域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区域之间发展条件差异大,城乡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还在深入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矛盾、前进中的问题,必须通过促进发展、深化改革来逐步加以解决。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城乡居民在收入普遍增加、生活不断改善过程中的新要求新期待。同时也应该看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利益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克难攻坚、有序推进。二、准确把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1.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发展中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着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体制环境,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并重,继续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为重点,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2.主要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更快一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扶贫对象大幅减少,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橄榄型”分配结构逐步形成。——收入分配秩序明显改善。合法收入得到有力保护,过高收入得到合理调节,隐性收入得到有效规范,非法收入予以坚决取缔。——收入分配格局趋于合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明显提升。三、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创造平等就业环境,提升劳动者获取收入能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机制。3.促进就业机会公平。大力支持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完善税费减免和公益性岗位、岗位培训、社会保险、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借鉴推广公务员招考的法,完善和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在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4.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保障职工带薪最短培训时间。新增财政教育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建立健全向农民工免费提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制度。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认证体系,规范职业技能鉴定收费标准。提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5.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建立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根据经济发展、物价变动等因素,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到2015年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研究发布部分行业最低工资标准。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和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到2015年,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0%,逐步解决一些行业企业职工工资过低的问题。落实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研究出台劳务派遣规定等配套规章,严格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依法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权利。6.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对部分过高收入行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严格实行企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政策,逐步缩小行业工资收入差距。建立与企业领导人分类管理相适应、选任方式相匹配的企业高管人员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综合考虑当期业绩和持续发展,建立健全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对行政任命的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水平实行限高,推广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缩小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差距,高管人员薪酬增幅应低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幅。对非国有金融企业和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董事会、薪酬委员会和股东大会在抑制畸高薪酬方面的作用。7.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建立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调查比较制度,完善科学合理的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适当提高基层公务员工资水平;调整优化工资结构,降低津贴补贴所占比例,提高基本工资占比;提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抓紧研究地区附加津贴实施方案。结合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工资分配制度。8.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建立健全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标准的科技创新人才薪酬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对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分配政策,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入股、岗位分红权激励等多种分配法,保障技术成果在分配中的应得份额。完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特殊津贴制度。允许和鼓励品牌、创意等参与收入分配。9.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落实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强化监管措施,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度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保护存款人权益。严格规范银行收费行为。丰富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基金产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拓宽居民租金、股息、红利等增收渠道。10.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分享机制。全面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合理分配和使用国有资本收益,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范围。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比例,“十二五”期间在现有比例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新增部分的一定比例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11.完善公共资源占用及其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国有土地、海域、森林、矿产、水等公共资源出让机制,加强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监管,防止通过不正当手段无偿或低价占有和使用公共资源。建立健全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全民共享机制,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公共服务支出。四、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税收调节力度,改革个人所得税,完善财产税,推进结构性减税,减轻中低收入者和小型微型企业税费负担,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实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制度。12.集中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支出,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财力支持。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十二五”期间中央和地方机构编制总量只减不增,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全面公开“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十二五”时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13.加大促进教育公平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政策,严格规范教育收费行为。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普通本科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政策,逐步提高补助标准。为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补助。切实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当地中考、高考问题。14.加强个人所得税调节。加快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和处罚措施,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征收范围,建立健全个人收入双向申报制度和全国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依法做到应收尽收。取消对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15.改革完善房地产税等。完善房产保有、交易等环节税收制度,逐步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细化住房交易差别化税收政策,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提高资源税税负水平。合理调整部分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将部分高档娱乐消费和高档奢侈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研究在适当时期开征遗产税问题。16.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十二五”期末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推进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健全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17.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待遇水平,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推进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十二五”期末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医保基金支付水平达到75%以上,明显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报销支付比例的差距。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实现统筹区域和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逐步增加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18.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十二五”期末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按质量标准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000万户以上,实现全国游牧民定居目标。19.加强对困难群体救助和帮扶。健全城乡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独居、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孤儿集中供养,建立其他困境儿童生活救助制度。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20.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积极培育慈善组织,简化公益慈善组织的审批程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举医院、学校、养老服务等公益事业。落实并完善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年度扣除。加强慈善组织监督管理。五、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平等交换和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1.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稳步提高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完善大宗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支持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投入,促进产销对接和农超对接,使农民合理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收益。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收益。22.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稳定增长机制,完善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政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规模,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新增农业补贴向粮农和种粮大户倾斜。完善林业、牧业和渔业扶持政策。逐步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适当提高保费补贴比例,进一步细化和稳步扩大农村金融奖补政策。23.合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确保农民分享流转收益。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征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24.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大幅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加大以工代赈力度,努力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二五”时期,对240万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异地扶贫搬迁;按照人均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扶贫标准,到2015年扶贫对象减少8000万人左右。25.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定公开透明的各类城市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政策,探索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重点推进解决举家迁徙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问题。实施全国统一的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六、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管,加大反腐力度,加强信息公开,实行社会监督,加强基础工作,提升技术保障,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26.加快收入分配相关领域立法。研究出台社会救助、慈善事业、扶贫开发、企业工资支付保障、集体协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转移支付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及时修订完善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税收征管、房产税等方面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财产登记制度,完善财产法律保护制度,保障公民合法财产权益。27.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将拖欠工资问题突出的领域和容易发生拖欠的行业纳入重点监控范围,完善与企业信用等级挂钩的差别化工资保证金缴纳法。落实清偿欠薪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负责制、行政司法联动打击恶意欠薪制度、保障工资支付属地政府负责制度。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28.清理规范工资外收入。严格规范党政机关各种津贴补贴和奖金发放行为,抓紧出台规范改革性补贴的实施意见。加强事业单位创收管理,规范科研课题和研发项目经费管理使用,严格公务招待费审批和核算等制度规定。严格控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管人员职务消费,规范车辆配备和使用、业务招待、考察培训等职务消费项目和标准,职务消费接受职工民主监督,相关账目要公开透明。29.加强领导干部收入管理。全面落实《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严格执行各级领导干部如实报告收入、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的规定,对隐报瞒报、弄虚作假等行为,通过抽查、核查,及时纠正,严肃处理。继续规范领导干部离职、辞职或退(离)休后的个人从业行为,严格按照有关程序、条件和要求兼职任职审批事项。30.严格规范非税收入。按照正税清费的原则,继续推进费改税,进一步清理整顿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和基金项目,收费项目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31.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围绕国企改制、土地出让、矿产开发、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强化监督管理,堵住获取非法收入的漏洞。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偷税逃税、内幕交易、操纵股市、制假售假、骗贷骗汇等经济犯罪活动。严厉查处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行为。深入治理商业贿赂。加强反洗钱工作和资本外逃监控。32.健全现代支付和收入监测体系。大力推进薪酬支付工资化、货币化、电子化,加快现代支付结算体系建设,落实金融账户实名制,推广持卡消费,规范现金管理。完善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发票管理和财务报销制度,全面推行公务卡支付结算制度。整合公安、民政、社保、住房、银行、税务、工商等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收入信息监测系统,完善个人所得税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城乡住户收支调查一体化制度。七、加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33.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认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把落实收入分配政策、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作为重要任务,纳入日常考核。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强化监督检查,认真总结经验,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34.突出重点,强化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与国有企业、行政体制、财税金融体制等相关重点领域改革有机结合、协同推进。各有关部门要围绕重点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抓紧研究出台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及时跟踪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措施,确保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鼓励部分地区、部分领域先行先试,积极探索。35.深入宣传,注重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全社会从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收入分配问题,深入宣传坚持科学发展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切实做好各项改革政策的解读工作,加深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引导社会预期,回应群众关切,凝聚各方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Ⅳ 居民收入差异很大,居民收入水平用哪个指标表示比较合适

收益大是很正常的现象,各方面的差异都是有一个说明因为坑都是根据个人的一个能力。

Ⅳ 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是我市践行科学发展见的重要举措.读我市“十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

(1)读表可得: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变化的相同是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都有较大增长;
不同点是农民人均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幅也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
(2)为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其,措施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科技兴农之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搞活农产品流通,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等.
故答案为:
(1)相同点: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都有较大增长;
农民人均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幅也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科技兴农之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搞活农产品流通,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等.

Ⅵ 在居民生活、消费收支调查中如何才能让大家都说实话

首先必须是匿名,其次可以有点利益调动,比如说抽奖。还有就是问题要简约别太罗嗦,

Ⅶ 湖南常德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城乡居民家庭收支状况调查与研究

常德市地处湖南北部,素有湘西门户之称。她依山傍水,东据西洞庭湖,西倚湘西山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发生的变化,令世人瞩目。利用此次寒假回家的机会,我通过走访调查及查阅有关资料,深切地感受到了家乡的飞速发展。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流光溢彩的商业步行街、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宽阔整洁的农村水泥公路、鸟语花香的乡里人家…,都令我深深的震撼。繁荣、富强、和谐、奋进. “要想富,先修路” ,一条条通向农家小院的水泥路正在脚下延伸。它不单单是一条条通村公路,更是修的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路、加快小康步伐的致富路、缩小城乡差距的高速路。据2007年10月《常德日报》的报导,常德市农村公路建设已超额完成省“8件实事”和市“10件实事”既定年度目标。“8件实事”主要目标为:建设通乡公路70公里,建设通畅工程1550公里。“10件实事”主要目标为:建设通乡公路80公里,建设通畅工程1420公里。便利的交通,为发展建设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幢幢洋房小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出,像士兵一样整齐地排列在笔直平坦的水泥路两边,接受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可喜的成果的检验。2009年春节下乡走亲访友时,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片片黄澄澄的油菜地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水泥路,记忆中的泥泞石子路已一去不复返,而这油画似的美景正预示着农村一片欣欣向荣的前景。德行天下;这是一片美丽的热土,因“沅水 —我的家乡常德市变化 秉承着“德行天下、和谐奋进” 的常德精神,突出精神文明建设主题,常德努力创新文化载体、积极提升城市品位。始建于1992年的常德诗墙这个以城区防洪墙为依托的文化载体,仍在不断建设和完善之中。诗墙主体竣工后,每年前来参观的游客逾100万人次。常德市委、市政府以诗墙为平台,从2003年开始连续举办3届中国诗人节,每届参与吟诗、写诗、诵诗活动的知名诗人和本地诗歌爱好者达50余万人。走进诗墙公园,我不由感叹常德人的文化创造力。诗墙全长5公里,选刻当代著名书画大家作品1500多幅,以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而被誉为“诗国长城” 。常德市还以遍布街头的广场为依托,广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武陵欢歌、激情广场、滨湖之夜、芷兰雅韵等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每天吸引5万多市民群众。 德行天下;这是一片美丽的热土,因“沅水 三十年风雨同舟,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常德市经济蓬勃发展,使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常德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Ⅷ 关于城乡一体化的调查报告 1000字

关于嘉兴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考察报告
2009年10月19日——10月27日,我校曾文鸿副校长带领第二期中青班全体学员赴浙江嘉兴市委党校异地学习考察,我随同参与了这次学习考察活动,并对嘉兴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和考察。现形成考察报告如下:
一、嘉兴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做法
200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杭州、嘉兴、义乌、温州、台州等地建立三大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明确要求嘉兴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建成带动作用强、统筹水平高、体制机制活的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嘉兴市出台了《嘉兴市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地行动纲领》(嘉委[2008]1号)等一系列文件,并以“两分两换”为核心、以“全民社保”为支撑,大力推进“一步到位”式的城乡一体化。
(一)“两分两换”推动城乡一体化跨越式前进。
1、嘉兴市的基本情况
嘉兴位于长三角杭嘉湖平原中心地带,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发展比较均衡,下辖的县(市、区)经济实力均位于全国百强县第20~35位。2007年,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8∶1,收入差低于浙江省的2.4∶1和全国的3.2∶1。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紧缺等要素制约日益显现。嘉兴是平原,没有大量可用来改造为建设用地的低丘缓坡,杭州湾北岸是主航道,也不可能进行大规模围垦造田。在非农用地不足的背后,农村宅基地杂乱无章,农民大多分散居住,宅基地面积过大(户均宅基地1.5~2亩),造成土地的浪费;农村劳动力中从事一产的比例已下降到24.5%,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已脱离土地到城镇企业务工。从现实条件来看,嘉兴已经具备了推进“两分两换”的条件。
2、“两分两换”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目标。
所谓“两分两换”,是指将农户宅基地和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在依法、自愿基础上,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两分两换”的实质是试图通过农民的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直接转变为可处置资产;通过农民的承包地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以保证失地农民老有所养;其直接作用就是通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让农村土地实现像城市一样的市场化流转,推进农户向城镇集聚,从而将宅基地复耕,或为其他用途腾出用地指标。同时,也能进一步打通农民进城的渠道。嘉兴市力争通过“两分两换”,到2012年,1/3以上的农民实现向城镇和中心村集聚,流转土地面积100万亩以上,50%左右的农田实现规模集约经营。
3、“两分两换”的具体做法。
一是摸清基本情况。嘉兴市在每个县(市、区)都开展试点工作。各县(市、区)再选择乡镇和村进行试点。为确保工作稳步推进,市、区、镇、村、村民小组五级对开展试点的区域,通过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恳谈会、听证会,充分听取村民意见,掌握民情,尊重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全市90%以上试点村的村民都同意推进“两分两换”。
二是制定政策文件。在嘉委[2008]36号文的基础上,嘉兴市委办、市府办又出台了《关于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嘉委办[2008]50号),对“两分两换”试点工作作了进一步细化。各县(市、区)、镇也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
三是完善相关规划。各县(市、区)结合“两分两换”试点的开展,及时调整完善镇域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其他相关配套建设规划。
四是建立工作载体。各县(市、区)成立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各镇和有关部门也相应建立工作机构。各镇政府分别注册成立公司,作为运作主体封闭运行。
五是有序推进试点工作。为使该项工作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嘉兴市宅基地置换共有三种方式,即:按照1∶1的面积置换城镇公寓或自建别墅、按照1∶1~2的面积置换产业用房、货币补偿。选择第一种模式的农户中,公寓与自建别墅的比例为55∶45。进行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后,公寓房每户实际占地不超过0.3亩,自建房不超过0.5亩。
(二)全民社保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为解除农村居民进城之后“老有所养”的后顾之忧,嘉兴市出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直接把城乡各类劳动者都纳入到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来,嘉兴也成为全国率先实现全民社保的地级市。该市的具体做法是:
1、城镇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2、不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该市上上年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8%缴交养老保险金,并全部纳入个人账户;政府财政资金补贴5%,其中3%纳入个人账户,2%纳入统筹账户。
3、失地农民参加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
4、其他未能参加社保的农村居民参加农村居民社会保险,按照该市上上年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的8%缴交养老保险金,并全部纳入个人账户;政府财政资金补贴5%,其中3%纳入个人账户,2%纳入统筹账户。
由于农村居民缴交15年的费用基本上在1万多元,如果参加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财政资金给予1万元甚至全额社保补贴;如果土地承包经营权全部流转且流转期限在10年以上的,还可按照城镇居民的缴费标准和待遇置换社会保障。
(三)发展农家乐促农民增收。
浙江省高度重视“农家乐”的发展,并在2007年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重点支持发展以农民家庭为经营主体,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鼓励发展以企业法人为经营主体,依托各类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点;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建设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的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带动周边小规模“农家乐”的发展。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在发展“农家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成功。该镇建林村目前有9户农户依托本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自家庭院发展农家乐,每户的年均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与此同时,该村还利用从农民手中流转过来的土地,集中发包给有实力的投资者,开发旅游度假区,也取得了成功,有效地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二、嘉兴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几点启示
透过嘉兴市“两分两换”、全民社保、大力发展农家乐等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益探索,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嘉兴模式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1、优化了农村布局规划。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和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有序推进,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民建房无序、公共服务配套难、宅基地占地多等问题。农民进入城镇和农村新社区居住,配套设施和居住环境大为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路、水、电、有线宽带、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的配套集中,大大节约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成本。可以说,嘉兴市通过“两分两换”,把分散居住的农村居民集中到城镇和新社区居住,通过大规模的“拆旧建新”,实现了城乡一元在形式上的“一步到位”。
2、节约了大量农村建设用地。考察组考察的南湖区余新镇和七星镇,在“两分两换”工作中具有典型性。余新镇需搬迁农户4231户,现有宅基地面积3977亩,其中公寓房置换2327户,户均0.3亩,需占用建设用地698亩;异地迁建置换1904户,户均0.5亩,需占用建设用地952亩,合计建设用地1650亩,可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327亩。七星镇需搬迁农户4011户,现有宅基地面积4158亩,采取新社区公寓房安置,按户均0.3亩计算,需占用土地1203亩,可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955亩。据测算,按照“两分两换”模式推进宅基地置换,每户可以节省0.4亩以上的农村非农建设用地。
3、促进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在“两分两换”试点的带动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自2008年以来,南湖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25万亩,规模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不断增加,土地流转中规模100亩以上的经营面积达到1.74万亩,一大批新家户、新设施、新品种不断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促进了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转变,并有效带动了三次产业互动发展。另一方面,农村非农建设用地节约出来的用地指标,可以有效解决城镇商业建设和工业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拓宽空间。
4、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保障水平。“两分两换”试点都采取政府主导开发建设,严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户有旧房搬迁补助和奖励,农民置换成本较低,农村住宅由小产权房变成完全产权房,在资产实现合法增值的同时,通过租、售等手段,财产性收入大为增加。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增加了租金收入,同时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解决了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大对农民创业就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民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民的创业收入和薪金收入。
(二)嘉兴模式在推广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1、政府负担加重。由于“两分两换”工作以政府为主体推进,加上村民宅基地和房产面积较大,直接导致了安置的高成本。据了解,在“两分两换”推进过程中,选择公寓安置的,每户的安置成本为48万元;选择自建别墅的,每户安置成本为20万元。整体测算,每户的安置成本为37万元。如全面铺开“两分两换”,政府将背负巨额负担。如南湖区七星镇是一个地域和人口规模较小的镇,需搬迁农户4231户,该镇把握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向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达到25亿元。如果镇域规模较大、没有雄厚的资金作保障,“两分两换”很难推开。就目前而言,融资是推进“两分两换”的一大难题。
2、地方土地周转指标不足。在农村旧宅未拆除的前提下,推行“两分两换”建设新市镇、中心村,需要一定的土地周转指标。在土地指标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较大。调研组在南湖区余新镇实地调研时了解到,该镇推行“两分两换”需要周转建设用地1650亩,除了占用城镇建设用地外,还占用了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由于嘉兴市是浙江省的试点,浙江省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使用问题上,一方面预拨约300亩的用地指标,另一方面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对基本农田进行调整。可以说,试点单位在政策上享受到了倾斜性的照顾,如全面铺开该项工作,土地的制约将是一大难题。
3、置换户劳动力充分就业问题比较严峻。农民将手上的土地承包权流转后,虽然一部分人可以到承包土地的农业公司工作,一部分人可由政府通过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解决,但40、50岁数的劳动力就业仍比较困难。受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城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土地双置换后,农民一旦从农村出来,生活成本增加,没有充分就业,政府压力就相应加大。
4、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市场经济脱节的问题值得重视。为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嘉兴市很多试点地方都在测算中提出每年每亩600元的流转价格,这就容易造成地方流转价格与土地承包市场脱节现象。承包土地因多种原因,比如不同地块所处位置不同,土壤肥力、适宜种植作物、历史产出效益也不同等原因,流转价格不尽相同,应该正视和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土地流转应是一个市场寻价行为,流转价格高低应由受让方和出让方通过谈判博弈实现。此外,现在许多地方担心流转土地的主体难寻,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的农业招商引资任务相当繁重。个别地方为了不致使土地荒废,以极低价格转手短期出租,这种受让方缺位的土地流转进来后,使政府背负了巨大成本压力。
三、加快推进我们城乡一体化的几点建议
在考察借鉴浙江省嘉兴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快我们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需要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我们通过深入实施“园区兴业、工业强区”发展战略,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其中,工业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统筹城乡发展是当前推进我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战略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当前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千头万绪,怎样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着力点?我们认为,关键是要从领导体制和领导方法上下功夫,实行领导体制的创新和领导资源的超常规配置,从而形成抓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合力。嘉兴市南湖区通过成立统筹委及其办公室,各镇和有关部门都相应建立工作机构,并建立区统筹委例会制度(每月一次)、专题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工作督查制度(经常性开展)、工作月报制度(土地流转、新社区建设)、工作专报制度(“两分两换”试点工作专报),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城乡一体化推进氛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要充分结合本地实际,避免简单的盲从。
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不能简单“照抄照搬”,最重要的是学习内在的实质性东西,并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我们与嘉兴市南湖区、秀洲区存在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宅基地的分配面积上区别很大。嘉兴市的农村宅基地面积较大,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独立的庭院,这也为单家独户发展农家乐提供了载体空间。即使是推行“两分两换”后,该地户均宅基地也在200平方米以上。我们农村分配的宅基地面积最大不超过120平方米,还不到嘉兴市的1/8,单纯依靠“两分两换”盘活土地,空间非常狭窄。此外,宅基地基本上均用于房屋建设,不可能再建独立庭院,以农户现有住宅发展农家乐的可行性不大。
2、农民转型方式不同。嘉兴市的农村居民基本上在本地就业,白天外出打工,晚上回家生活,基本上没有出现空心村。我们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居民在转型后,基本上搬到中心城镇居住,造成空心村比较多。此外,嘉兴的宅基地基本上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但我们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一户多宅”现象比较普遍。
3、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形式不同。嘉兴市由于在分田到户比较彻底,宅基地和承包田均直接分配到户,基本上不存在集体经济。但我们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土地流转,经济关系相对比较复杂。
4、地貌特点区别很大。嘉兴地处平原地带,宅基地复耕成本低,且可以100%复耕。我们处于丘陵地带,很多村庄依山而建,有的还建在山坡上,宅基地复垦成农田成本高,在相当多的地方把宅基地复垦成农田也是不现实的。
5、在政策扶持方面有所区别。嘉兴市是浙江省“两分两换”的试点,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是经浙江省发改委立项,在土地指标、土地利用整体规划的修编等方面也有省国土资源厅的扶持。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要获得上级如此大的支持,难度较大。
综上所述,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从解决农村农民最迫切、最突出、最重大的问题入手,在探索“两分两换”工作上,应先重点解决城中村、空心村和偏、远、散的村。对于还不具备开展“两分两换”的村,应加快推进村村通自来水、通水泥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在发展农家乐方面,应以农村集体经济留用地为依托,引进有实力的投资者,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档次,集食、娱、游等于一体,既解决农民的就业,又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把建立全面社保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建立全民社保体系,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城乡一元,解决广大农民后顾之忧的必然举措。我们可借鉴嘉兴市全面社保的先进经验,一方面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另一方面可以结合自身的财力先行先试,在全市率先推出高龄津贴的基础上,再向前迈出一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社保体系。
(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要试点先行,部门联动。
无论是我们各项改革的推进,还是嘉兴市推进“两分两换”工作的成功经验,都是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再逐步推进的。因此,我们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应在先行试点,总结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确保农村和全社会的稳定。另外,在“两分两换”、全面社保和农家乐的推进上,要充分实现党委、政府领导下的部门联动,发改、经贸、财政、建设、规划、国土、旅游、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我们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阅读全文

与城乡居民一体化收支调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