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城乡建设 > 林芝城乡建设

林芝城乡建设

发布时间:2021-02-19 11:00:53

❶ 林芝市和武汉市哪个发达

武汉市更发达。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副回省级市,国务院答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494.41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62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08.1万人,城镇人口889.69万人,城镇化率80.2%,是中国中部六省唯一的特大城市。
林芝,是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古称工布,“林芝”是藏文“尼池”或“娘池”音译而来,藏语意为“娘氏家庭的宝座或太阳的宝座”。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其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市相连,西连那曲市嘉黎县、东接昌都市,南部部分区域在藏南地区(印度占据)、缅甸国接壤,被称为西藏江南,有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世界第三深度的峡谷帕隆藏布大峡谷。

❷ 林芝有希望超越拉萨成为西藏第一大城市吗

西藏在经济发展中一个经常被遗忘的城市,因为地势和交通的原因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虽然在全国经济高速的现在它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现在在这个经济转型、旅游业比重逐渐变高的现在,然而因为与生俱来的地理弱势,它的经济发展依旧是在全国吊车尾。


不仅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林芝市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它的交通条件也是自治区内较为良好的城市,不仅有着林芝米林机场,而且林芝火车站的建设成功,将会让林芝真正成为一座可以四通八达的城市。这样的林芝你觉得它有希望成为西藏第一大城市吗?

❸ 西藏林芝的墨脱县通车后能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吗


但是如此美丽的一个小县城,领土问题却依旧没有得到解决,墨脱总占地面积为3.4万平方公里,但只有1.2万平方公里被我们国家控制,剩下的部分却被印度所霸占,而这部分就是我们常说的“藏南部分”。当然墨脱县现在的发展已经逐渐的起来,很多来这里的游客更是对这里的景点拍手称绝,对于这个落后的县城墨脱县有什么看法呢?是不是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呢?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就背起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❹ 建国后,党和政府在西藏的建设成就

西藏自治区成立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全国各兄弟省市的无私援助下,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西藏各族人民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西藏城乡建设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初步形成“以拉萨为中心、地区行署所在地为次中心,县城为基础的三级城镇体系,城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基本建设投资规模逐年加大,建筑建材业得到快速发展西藏和平解放前,由于受经济十分落后、交通困难、物资奇缺、技术力量薄弱以及旧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制约和束缚,城乡建设非常滞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进行了民主改革、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后,为迅速改变西藏的落后面貌,中央从全国各地抽调大批技术工人、干部和科技人员支援西藏建设。内地建设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带来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西藏的建筑设计、施工、建材行业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中央先后召开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进一步加大了对西藏的援助和投资力度,1984年和1994年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分别援助资金4.8亿元和23.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8亿元)兴建43项工程和62项工程。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117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为西藏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建筑施工企业得到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数量和整体素质有了很大发展和提高。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已发展到400余家,从业人员达8万余人,各类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资质近70家,监理公司40余家,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近20家,工程造价咨询机构10余家。仅2004年就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8多亿元,建筑业增加值达42亿元,约占同期国民总产值的20%;以水泥生产为龙头的建材工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建材企业发展到近300家,建材工业总产值9.03亿元,建材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新型建材逐步得到推广使用,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稳中有升。近年来,工程质量监督覆盖面达98%以上,一次性合格率在96%以上,优良率达17%以上,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得到加强,没有出现重大工程质量责任事故。“十五”以来,有2项工程获得我国建筑业的最高奖项——鲁班奖,有10余项工程获得我区建筑业的最高奖项——“雪莲杯”奖。同时,涌现出一批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作品和“样板工程”。建筑建材业的快速发展,对拉动我区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区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具有浓郁民族特色藏式建筑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从无到有、日趋完善,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和平解放前,西藏只有一些以寺庙为中心,贵族、农奴主庄园为主体形成的居住区,没有起码的城镇设施,没有一寸黑色路面,城镇道路凹凸不平。当时拉萨的建成区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万人。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在拉萨等地开始修建了一些供电、医疗、文教卫生、道路等公共设施,西藏城镇建设开始起步。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后,先后形成了三次大的建设高潮,拉萨市等七地市行署所在地城镇先后建成了一批等级路面和现代化供水、排水、道路照明等设施,西藏城镇得到了发展。特别是中央召开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随着中央和全国各兄弟省市对口援藏力度的不断加大,城镇建设投资规模逐年加大,我区城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全区设市城市2个、县城71个和建制镇140个,城镇人口约98万人。七地(市)所在城镇道路骨架、上下水管网已基本形成,城镇道路达495公里,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4座,建成区绿化率已达23 %。 布达拉宫广场 拉萨市金珠西路(赵德勤摄) 三、城镇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发展迅速,极大地方便和改善了居民生活和平解放前,西藏没有供水、排水设施,居民饮用水全靠打土井提水或到河溪中背水。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特别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随着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城镇配套公用事业也相应得到较快发展。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城镇日供水综合能力达40多万立方米,供水管道长785公里;城镇供水普及率为60%;七地市所在地城镇已有较完善的供排水设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的改善,液化石油气进入寻常百姓家,城镇液化气年用量 1.1万立方米,城市燃气普及率达80%。燃气和太阳灶在许多城镇得到广泛普及,结束了长期依赖牛粪、柴火和煤油炉的时代,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城镇公共交通从无到有,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城镇拥有公共交通营运车辆约1100多辆,出租车2000多辆。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极大改善了我区用电状况,拉萨等七个城镇“亮化”工程建设加快,一到夜晚城市夜空灯光亮丽,不仅方便了市民生活,而且促进了经济繁荣。这些建设成就,40年前是无法比拟的。 四、城镇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完善,规划龙头作用不断强化 城镇建设更注重节能采暖,阿里地区被动式采暖房正逐步得到推广 近年来随着我区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城镇规划滞后于城镇建设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为此,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兄弟省(市)的无私援助下,我区城镇规划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完善,规划龙头作用不断强化。经过全区城镇规划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完成城镇体系规划的终审工作,制订了城镇“非均衡”战略,初步构建以拉萨市为中心、六地(市)所在地城镇为次中心、其它城镇为基础的三级城镇体系,为全区各城镇协调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完成了7地(市)所在地城镇、71个县城所在地城镇和部分重点建制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修编)、审批工作,有效地发挥了城镇规划对城镇建设的指导作用,促进了城镇各项事业的有序发展;完成了部分地(市)所在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提升城镇品位,加大城镇规划实施力度提供了依据,目前还正在组织编制全区县及县以上城镇近期建设规划,预计在2005年底以前完成;完成了拉萨市布达拉宫周边的保护规划和八廓街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组织日喀则市、江孜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促进了全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开展;编制了一批小康示范村规划,推动了村镇建设事业的发展;全区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开展,有望2006年初编制完成。 功能逐步完善的西藏城镇(赵德勤摄) 五、住宅建设成绩喜人,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修葺一新的藏式民居 西藏和平解放前,房屋和土地等生产资料都由“三大领主”控制,广大农牧民没有自己的住房,居住条件很差。自治区成立后,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居民住房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我区采取积极灵活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集体、个人的积极性,加大住房建设投资力度,同时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从1998年起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力地支持居民购房、促进我区住房建设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区积极响应中央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方针,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安居工程、集资合作建房)建设,同时积极培育引导房地产业发展,引进投资,在全区开发了3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品住宅小区10余处,为拉动我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预计“十五”期间,全区城镇住房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近16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约11.6亿元,全区城镇累计新增住房建筑面积约94.64万平方米。“十五”期间,我区每年建成住房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目前全区城镇住房存量面积约1000多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也由1995年的14.02平方米提高到 20.11平方米。农牧民的居住条件也有了较大改善,农民人均住房面积也由1990年的18.94平方米提高到2003年的21.42平方米。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逐年改善。 民房改造使农民住上宽敞明亮的住房 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和推进民房改造工作,努力改善农牧民的居住条件。2005年3月,拉贡公路沿线民房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此次民房改造工程涉及拉萨市堆龙德庆、曲水和山南地区贡嘎三县的1499户6705人,计划投资1.7亿元。资金筹措采取农牧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不足部分以贴息贷款、小额信贷、劳务投入、农户互助等方式。此项工程已于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前完工。此外,各地区也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民房改造工作,如林芝地区从2000年开始实施民房改造工程,仅2004年该地区共改造农房5896户,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投入改造资金7.2亿元;昌都地区立足该地区实际,结合小城镇建设,2004年已完成昌都、八宿、江达三县1400户民房改造工作,总建筑面积达19.6万平方米,累计投入小城镇建设和民房改造资金1.3亿元。民房改造工程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广泛赞誉。下一步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民房改造工作的力度,扩大民房改造工作的覆盖范围,使农牧民的居住条件、居住环境、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使农牧区的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西藏做出应有的努力。 具有民族特色的藏式建筑 回顾四十年来的建设历程,成就斐然,引以自豪;展望未来,催人奋进,前程似锦。在这新世纪新阶段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随着国家对西藏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西藏的城乡建设事业又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在区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和建设部的总体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居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构建和谐西藏的宏伟目标,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探索符合西藏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加快城镇管理科学化、城镇经营市场化步伐,深化城镇公用事业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强化城镇功能,突出城镇特色,建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原小城镇和小康示范村,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研究产业政策,调整产业机构,积极引导建筑建材企业做强做大,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建筑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三是以开发建设节能省地型住房和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为重点,积极引导和培育房地产业的发展,加快住房建设,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加快民房改造步伐,切实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四是抓好建设行业科研和科技创新工作,在建筑节能、太阳能的综合利用、城市供暖供气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科技立项,积极组织科研攻关,提高行业科技水平,为提高工程质量、改善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提供技术支持;五是在加强对全区建设行业的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的同时,加强行业人才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同时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为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干兴藏,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推进我区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确保实现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拉萨作为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建设成就尤其引人注目,城市面貌今非昔比,可以说每一个重游拉萨的人对拉萨的发展变化赞不绝口。目前,拉萨市市区柏油路、水泥路达30余条,纵横交错,形成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拉萨市城区面积由原来的不足3平方公里发展到54.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不足3万人发展到27.2万人。其他地区行署所在地城镇建设也已初具规模。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完善,城镇建设也逐步向高层次发展,建成一条条高等级路面及其配套设施,一座座现代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同时,注重城镇建设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有机结合,建成了一些体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建筑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城镇景观。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建设成效显著,国家先后投入巨资对大昭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修缮。继 1999年林芝地区八一镇被评为“全国优秀园林城镇”之后,2001年昌都镇昌庆街改造工程荣获“全国人居环境示范项目奖”,2004年日喀则后藏民族风情步行街荣获“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八廓街、布达拉宫广场、扎什伦布寺广场周围环境整治和旧城区改造取得显著成效,江孜历史文化名城、雅砻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同时,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加大建设与管理力度,重视加强城镇绿化、美化工程,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城镇环境和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城镇环境建设的配套发展,使西藏城镇建设逐步走上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道路。

❺ 卓嘎的简历

2008年1月任西藏林芝地委副书记、行政公署专员,系西藏自治区纪委委员。
2012年12月,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

❻ 我想了解西藏林芝地区的经济状况

今年是林芝地区恢复成立20周年。2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广东、福建两省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下,林芝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林芝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今天的林芝正处于历史上发展和稳定的最好时期,已经站在了加快发展的更高起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有着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新的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续写林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对于林芝地区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我区“一加强、两促进”历史任务的完成,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从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牢固树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优势地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重新认识优势所在、深刻审视发展现状、客观正视存在差距,正确认识和把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遵循和运用规律,谋划发展新思路,提出发展新举措,开创发展新局面。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续写林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前提是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是发展,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纵观西藏发展历程,中央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和新世纪初“一加强、两促进”的历史任务,是中央在认真研究西藏发展历史和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对西藏工作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工作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西藏人民的亲切关怀。这一指导方针和三大历史任务,把握住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强调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强调经济建设和维护稳定必须两手抓,强调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放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这在内涵和本质的要求上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完全一致的。从1995 年到现在,林芝始终肩负着“率先发展”的重任,在林芝地区率先发展、加快发展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地区工作的更高要求,也是我地区,甚至可以说是全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围绕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工作要求,林芝地委、行署把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措施、促进加快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在深入基层认真调研分析,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2003 年初提出了切合林芝实际的“1231 ”发展思路。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这条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完全符合党的十六大精神,符合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要求。同时,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同,符合林芝地区各族人民群众思富裕、谋跨越、奔小康的强烈愿望,调动了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今年元旦,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在林芝检查指导工作时,结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1231 ”发展思路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并作出了发挥“四大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气候优势、工作优势),用好“三个力量”(中央支持的力量、广东和福建援藏的力量、自身的力量),做好“四篇文章”(林的文章、水的文章、药材的文章、旅游的文章),实现“三个突破”(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均GDP实现新突破、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农牧民生活水平实现新突破)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按照张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今年的地区工作会议上,我们将“1231 ”发展思路中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调整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使这一思路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符合“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关键是要在实践中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林芝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对于推进林芝的文明进步,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长治久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此,我认为,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在林芝的重大指导意义,就需要林芝地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加深对中央确定的大政方针的认识和把握,用好、用活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政策,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落实到“五个统筹”、“五个坚持”上来;落实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强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上来;落实到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增强开发创新能力,为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上来;落实到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努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使广大农牧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上来;落实到实现林芝“一加强、两促进”三大历史任务和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落实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上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要求上来,统一到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推进各项事业,实现林芝地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续写林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根本是要毫不动摇地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林芝地区恢复成立20年来,特别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地委、行署团结带领全地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创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2005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5 亿元,比1986 年增长37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545 元,比1986 年增长28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23 元,比1986 年增长6.4倍,位列全区之首。在看到辉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更加清醒地看到,林芝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据专家分析预测,人均GDP超过1000 美元的阶段,经济结构变动加快,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占有资源不同的人群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各种利益关系将日益复杂。如果处理得不当,就会引起经济下滑,甚至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如果处理得好,就能趋利避害,乘势而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因此,在林芝地区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必须紧密结合林芝实际,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在林芝地区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要深刻理解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是发展的根本要求,就是从农牧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定措施、理思路、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第二,“全面发展”是发展的基本内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1231 ”发展思路,正确处理好“离不开”和“不依赖”之间的关系,把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三,“协调发展”是发展的基本原则,就是按照中央“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正视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既要看到地区发展较快的一面,又要看到社会的发育程度、文明水平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层面。要以提高整个社会文明进步水平为目标,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农牧区,切实改善农牧区的发展条件,促进农牧民收入增加,促进农牧区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缩小我们与区内、区外的差别,缩小城镇与农村的差别,实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第四,“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的重要体现。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处理好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发展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保护好我地区现有生态保存完美、世界仅存不多的原始生态资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第五,“统筹发展”是发展的战略指导。在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以人为本的发展、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都必须通过统筹发展来实现。

(二)必须科学地制定发展新思路,合理地确定发展新目标。从林芝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续写林芝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必须自觉遵循科学发展观所贯穿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调整发展战略,完善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后劲,不断开辟林芝地区加快发展的新境界。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西藏“到2010 年力争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进入全国中等行列”的目标任务。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林芝地区面临的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有利于加快发展的环境。为此,我们确定“十一五”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固优势地区加快发展,坚持广东、福建两省的无私援助和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生态旅游业和藏药业,为林芝地区2018 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统筹协调,加快发展,努力把林芝地区建设成为西藏的经济强地、西部的生态大地区、全国和世界的旅游目的地。到2010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8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万元,比2005 年基本翻一番;财政收入达到2.6亿元,年均增长16.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39 元,年均增长12%,其中现金收入达到3476 元,年均增长11.8%。

(三)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保支撑跨越式发展必要的高速度。经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工作,也是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内涵。只有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够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为各方面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新世纪新阶段,区内外兄弟地(市)都在谋求新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林芝地区成立晚、底子薄、制约多,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必要的高速度,就会丧失机遇,赢不到主动权、打不好主动仗。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于像西藏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必须准确理解并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最基本内涵,深刻认识我地区仍然是最不发达的地区这一基本地情,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确保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必要的高速度。

(四)必须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出发点,确保经济增长的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科学发展观以高效益发展为前提。高效益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增长质量的关系,把经济发展的数量与质量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目前,林芝地区还存在着一产链条短、二产布局不合理、三产内部结构层次低和区域经济、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相对滞后,以文化为主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就业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相对滞后,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相对滞后,与科学精神相一致的人文精神的发展相对滞后等矛盾和问题。结合林芝实际,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为出发点,下大力气做好特色经济建设、结构调整、消费和拉动、扶贫开发、就业再就业、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在长期保持地区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必须重视和加强“三农”工作,统筹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牧民安居工程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促进生产发展,就是要努力发展农牧区生产力,大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加快农牧业科技进步,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促进生活宽裕,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充分挖掘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开拓外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切实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三是乡风文明,就是要在农村形成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培养较高素质的新型农牧民。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牧民培训力度,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乡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四是村容整洁,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以农牧民安居工程为龙头,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电力、广播、通讯、安全饮水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五是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搞好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逐步建立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机制,教育引导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不断增强集体经济服务功能,积极发展“民管、民办、民受益”的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使依法办事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与城镇化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推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城镇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

(六)必须把环境资源保护作为重要战略任务,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做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林芝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原始林区之一,是西藏乃至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气候源,一旦破坏将对人类造成重大影响。新时期新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只有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大意义,采取得力有效措施,保护好我们现有的自然生态,才能为人类的发展作出积极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与生态良好的辩证关系,重视可持续发展,确立新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搞好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合理开发,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要加强资源管理,在资源开采、加工、运输、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的政策支持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能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循环经济覆盖领域。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实施“绿色工程”,把生态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加快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和环保设施建设,使林芝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❼ 林芝获得这项全国最高奖的背后是怎么样的

近日,日益完善的交通枢纽,逐渐扩大的城市规模,赏不尽的四季风光……这样昂首阔步的经济发展势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林芝市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多年来,林芝市始终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为首要责任,以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提高治理能力为目标,突出重点工作,狠抓责任落实,扎实做好综治、平安建设及先进“双联户”创建活动各项工作,连续三届(每届为四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称号。为此,今年9月19日,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一举夺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成为我区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市地。

林芝市以每年3月份“综治宣传月”、6月份“综治宣传周”和“9·16”平安建设宣传日为平台,充分发挥各级综治委成员单位的作用,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综治和平安建设。

通过广泛、系统的宣传,林芝市各族群众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观念进一步增强,“我为人人勤防范、人人为我保平安”的思想深入人心,确保各项综治工作措施的有效推进和落实,切实形成了“社会治安社会治,综合治理综合抓”的生动局面。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林芝市各级党政领导的责任落实力度明显加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明显增强、综治基础建设明显加强、人民群众参与综治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平安创建的覆盖面明显扩大、各族干部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综治平安创建率达97%以上。

❽ 2011年林芝地区旅游业占GDP的多少

网上这种排名很多,鱼龙混杂,我这儿有一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的,相信应该比较权威,两岸合作的,希望对你有帮助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1月6日发布本排名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度两岸社会科学合作课题成果之一,本排名系统分2011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100强,2011年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20强,2011年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20强,2011年中国城市社会竞争力20强,2011年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竞争力20强,所参考的数据截止2010年10月13日。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是以经济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和社会竞争力为基础,并结合生态环境竞争力后计算得出。城市经济竞争力涵盖GDP总量,GDP增速,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经济和产业结构,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以及经济发展潜力等方面。城市文化竞争力涵盖教育实力,科技创新水平,文化及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和文化影响力,文化氛围,公民总体素质和公民意识,城市历史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城市社会竞争力涵盖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基尼系数,社会治安状况,居民幸福指数,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国际化程度和社会包容性以及慈善事业发展状况等方面。城市生态环境竞争力涵盖空气质量,污染物排放程度,森林覆盖率,生态多样性及野生动植物分布,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分布,旅游业总收入GDP占比以及环境承载力等方面。2011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100强1北京 2上海 3香港 4深圳 5广州6台北 7南京 8大连 9苏州 10青岛11无锡 12佛山 13重庆 14宁波 15杭州16成都 17武汉 18澳门 19天津 20沈阳21厦门 22泉州 23珠海 24东莞 25唐山26福州 27长沙 28大庆 29常州 30西安31烟台 32潍坊 33徐州 34中山 35济南36鄂尔多斯 37哈尔滨 38长春 39包头 40呼和浩特41绍兴 42江门 43惠州 44新竹 45温州46高雄 47湛江 48淄博 49秦皇岛 50昆明51南通 52扬州 53洛阳 54郑州 55乌鲁木齐56威海 57金华 58芜湖 59南宁 60鞍山61嘉兴 62东营 63漳州 64株洲 65营口66台州 67泰州 68台南 69镇江 70马鞍山71南昌 72日照 73湘潭 74吉林 75德阳76太原 77绵阳 78兰州 79宜昌 80沧州81襄阳 82邯郸 83延安 84合肥 85榆林86桂林 87淮安 88柳州 89岳阳 90克拉玛依91贵阳 92海口 93喀什 94大同 95锦州96宜宾 87南阳 98银川 99咸阳 100九江2011年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20强1上海 2香港 3深圳 4北京 5广州6台北 7苏州 8青岛 9宁波 10无锡11杭州 12大连 13南京 14佛山 15重庆16成都 17天津 18澳门 19武汉 20厦门2011年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20强1北京 2南京 3上海 4台北 5香港6西安 7杭州 8广州 9沈阳 10苏州11成都 12武汉 13澳门 14大连 15青岛16重庆 17绍兴 18天津 19厦门 20深圳2011年中国城市社会竞争力20强1北京 2南京 3香港 4上海 5苏州6台北 7无锡 8青岛 9杭州 10威海11扬州 12宁波 13桂林 14常州 15济南16潍坊 17镇江 18烟台 19泰州 20湖州2011年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竞争力20强1黄山 2桂林 3三亚 4张家界 5阿坝州6伊犁 7海口 8威海 9舟山 10大理11九江 12林芝地区 13赣州 14南平 15丽江16杭州 17台中 18黔南州 19拉萨 20宜昌

阅读全文

与林芝城乡建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