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城乡建设 > 市城乡建设的革新变化

市城乡建设的革新变化

发布时间:2021-02-19 23:01:59

① 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变化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7年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6%,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6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改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目前,95%以上的商品价格已由市场确定,95%以上的投资来源于企业、银行和社会。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年多来,严格信守承诺.清理和修订法规,逐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开放服务贸易,推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为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今后一段时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目前,中国正在制定2006-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5年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把握未来,开拓创新。在理论创新方面,中国认真总结自身建设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方针。在体制创新方面.中国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了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在创新的推动下,中国将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提高发展的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首先,中国的发展是立足国内的发展。中国国内需求潜力大,可以为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过去5年,中国新增电话用户5.14亿户,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就是市场规模大的客观反映。今后5年,我们将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同时,积极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源生产大国,多年来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能源增产的潜力很大。例如,中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到1/3.核电装机占电力装机的比重只有1.7%。我们将坚持立足国内,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清洁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气供给能力,协调发展煤电、水电、核电,加快开发利用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5%左右。我们还将立足国内,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加快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中国有40%左右的国民储蓄率,8亿多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国土蕴藏着自然资源:还有初具规模的基础设施,较好的科技教育基础,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长期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发挥好国内资金、劳动力、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作用。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第二,中国的发展是结构优化的发展。中国首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第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3.1:46.2:402。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今后5年。我们将依靠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继续加强农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在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大型石油化工、先进适用运输装备、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设备和先进动力装置等领域实现突破,提高装备制造的整体水平。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促进金融、物流、咨询、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继续加强能源、矿产、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中国的发展是资源节约的发展。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将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节约优先,大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突出抓好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的节约降耗工作。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推进1000家重点企业的节能改造,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油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业的发展。依法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第四,中国的发展是环境友好的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突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继续实施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工程,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保护好饮用水源;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搞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严格环境监管,强化环境执法,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第五,中国的发展是全面协调的发展。我们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推进扶贫开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
第六,中国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改革的重点任务包括: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价格改革,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继续发展对外贸易,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二是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三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优势互补的对外投资,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2005年,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1.42万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6600亿美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均居世界第三位。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给了我们有益的援助,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中国也为世界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年来,中国对40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了优惠关税待遇,为海啸受灾国、南亚地震救援、禽流感国际合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峰会上,中国就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提出了五项新举措,涉及关税、减债、贷款、防治疾病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今后5年,中国的发展将为全球带来更多的机遇,仅商品进口累计就将超过4万亿美元。希望各国企业家和各界人士抓住机遇,扩大对华投资贸易。继续参与和支持中国的建设。
中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相互开放市场,健全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扩大经贸合作创造更好的环境;发展技术贸易.建立技术推广和转让机制,让更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分享技术革新的成果;完善国际金融体系,营造稳定、高效、安全的金融环境,防范金融风险:积极开展能源合作与对话,保持国际能源市场稳定,为发展提供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广泛开展环境合作,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推进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加强相互磋商,协调国际行动,共同解决贫困、债务、人口以及自然灾害、疾病传播、恐怖主义等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将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与各国携手前进,开拓创新,为促进全球发展、建设和谐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② 隋唐到宋朝城市建设格局的变化

唐代有坊有市,泾渭分明,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活动区,商业活动区有着明确的时间限制。宋朝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店铺可以随处开设,商贩可随处设摊和沿街叫卖,也没了时间限制。

③ 城市的变化

北京市城镇住房建设的发展与变化
北京市城镇住房建设的发展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由传统的政府直接调控的住房福利分配制度,逐步转化为以政府间接调控的住房多层次供应体系,其演化历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计划经济时期的住房实物福利分配阶段
本阶段,在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了完全福利化的住房政策,住房建设资金全部来源于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其特征表现为:(1)住房由国家统一供应;(2)需求主体为企事业单位;(3)住房无偿分配,采取低租金政策。住房作为福利以实物形式分配给职工。这种住房建设与分配体制,在相当一段时期对迅速改善广大城镇职工的住房条件、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城镇人口快速增加,这一体制的弊端也逐步显现。由于国家需投资兴建的住房越来越多;低房租、高补贴导致住房建设资金无法回收。与此同时,国家每年还需拿出大量资金用于这些公房的维修管理。因此,住房建设无法进行良性循环。受国家财力制约,单一的住房行政供给制越来越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居住条件改善进展缓慢,住房短缺现象日益严重。
据统计,这一阶段北京市建设住宅的总投资为374亿元,建成住宅面积5.3亿平方米,用于维修管理的资金总额高达500亿元。至1978年,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3.6平方米,缺房户达869户,占全市总户数的30%。
第二阶段(1979-1987):改革开放以后的住房制度改革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邓小平提出了“出售公房、调整租金、个人买房建房”的住房制度改革的整体构想,明确了住房商品化的道路。我国在低租金、实物分配住房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开始在一些城市进行公房商品化政策的尝试,并逐渐扩大试点城市范围和数量。据此,1984年北京市也开始进行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尽管这一阶段的改革只是特殊性的未能收到实质性的效果,但它从理论上、认识上打破了传统住房制度的束缚,为住房商品化、分配货币化做了必要的前提准备和舆论宣传。
至1987年底,北京市住宅建筑总面积为1.26亿平方米,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9.75平方米。
第三阶段(1988-1997):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住房制度改革推进阶段
1988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11号文件),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房改的法规性文件。该文充分肯定了试点城市的做法和经验,确定了房改的目标、步骤和配套政策,对全国房改工作进行了部署,标志着住房制度改革进入了整体方案设计和全面试点阶段。
1991年6月,《国务院关于继续积极委托地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30号文件)下发,为进一步推动11号文的执行对房改提出了11条要求及部分产权理论,要求实行新房新制度,强调了国家统一政策的严肃性,至此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开始在全国全面推进。
1994年7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下发,确定了房改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同时要求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以经济推进租金改革,稳步出售公有住房,加快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
在这一阶段,北京市选择了11个单位开始了优惠售房的试点工作。1992年北京市形成《北京市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7个配套办法,实行“五位一体”的房改实施方案,即建立政府、单位住房基金;建立住房公积金;出售公有住房;逐步提高房租;集资合作建房等,逐步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在这个阶段,北京市住房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出售公有住房、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公有住房租金改革、实施康居工程(多数属于单位自建、联建、合建住宅)等。此阶段原住房制度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住房仍然以实物分配为主;商品住房建设的比例较低,且供应对象主要是单位和少数高收入者;经济适用住房政策仅体现在安居工程上。
至1997年底,北京市住宅建筑总面积为7700万平方米,城市人均住宅使用面积为14.36平方米。
第四阶段(1998-2004):房改全面实施并逐步形成新的住房供应体系阶段
1998年7月3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体制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23号文件),它是我国新旧住宅体制转换的重要标志。23号文件提出的目标为:“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23号文件还明确指出:“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至此,我国的住房供应体系明确分为两部分:(1)带有政府保障性质的住房,即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2)市场化的商品住房。23号文件强调该供应体系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并提出:“采取扶持政策,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2003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18号文件),它是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18号文针对住房供应政策提出:“各地要根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进程、居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完善住房供应政策,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逐步实现多数家庭购买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同时,根据当地情况,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供应对象的具体收入线标准和范围,并做好其住房供应保障工作”。
这一阶段,北京住房货币化改革在“新房新制度、老房老办法”的原则下停止了住房实物分配,实现了住房分配货币化和工资化改革;经济适用住房及廉租住房制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住房管理机制得到转换,实现了社会化和专业化;住房金融和保险得到发展,建立了政策性和商业性并存的住房信贷体系。
房改之后的北京市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得到了健康、稳步、快速的发展,居民的居住水平、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城市建设与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第五阶段(2005-):住房市场化改革深化和政府宏观调控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房地产投资过大的势头,同时市场需求偏大(部分地区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大量增加、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开发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渠道有限、加之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等系列问题,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国家连续出台调控措施,试图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抑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以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8号文)出台,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该文肯定了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并要求各地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1)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2)切实负起稳定住房价格的责任;(3)大力调整和改善住房供应结构;(4)严格控制被动性住房需求;(5)正确引导居民合理住房消费预期;(6)全面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7)积极贯彻调控住房供应的各项政策措施;(8)认真组织对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监督检查。该文后被称为“国八条”。
同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7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强调了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并明确了要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并提出:(1)强化规划调控,改善住房供应结构;(2)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严格土地管理;(3)调整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政策,严格税收征管;(4)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防范金融风险;(5)明确享受优惠政策普通住房标准,合理引导住房建设与消费;(6)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完善廉租住房制度;(7)切实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销售行为;(8)加强市场监控测,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此文后被称为“新国八条”。
随着两个“国八条”出台,国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推进,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也在采取多项措施进行市场调控,包括供地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市场监管等打出调控组合拳。对于商品住房建设明确了北京市享受优惠政策的普通商品房标准,即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在1.0以上、单套建筑面积在140平方米以下、实际成交价格低于同级别土地上住房平均成交价格1.2倍以下的住房。
但在2005年底至2006年初,北京市的商品房市场价格出现了快速上涨的局面,在全国范围内也出现了一批新的商品房领涨城市,住房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有增无减。而且住房供应的整体结构明显出现偏差,大户型、超大户型、高档房等建设比重偏高。
北京的住房建设也进入了新一轮的宏观调控阶段,但针对“国六条”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至2005年底,北京市共有住宅建筑面积达3.6亿平方米,其中已经建成使用的有2.89亿平方米,另外有约7000万平方米在建未竣工住宅,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19.45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5.9平方米。
至于近10年北京经济职能的变化,利用北京1992年、1997年和2002年投入产出表信息,根据净输出判断城市基本部门,采用主成分一因子分析等方法辨识产业群,借此分析了北京近10年间的经济功能变化.电子和信息产业群、医药产业群是北京第三功能优势和科技优势与第二产业的结合而发展的基本部门群.造纸及文教用品、家具制造业与高级服务业也形成了一个关联较密切的产业群.资源环境条件对北京的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约束,但钢铁和机械工业群与石油加工和化学工业群中核心产业的发展却出现了相反的趋势,后者利用已有基础和相对有利的微观区位获得了明显的发展。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④ 关于鞍山城市建设变化的作文

记得我还在幼儿园的时候鞍山的私家车没有现在这么多,名牌的车根本没有多少,并且不用说什么平板电脑.手指触摸电话.汽车定位系统……这些都不知道,就连当时的文娱活动都不是特别的多。住的什么房子呀没有几个超过十层的,没有几座是特别的高,站在烈士山的山顶几乎可以看到整个鞍山,那时的房子大部分都是实在是有点太矮了。当然,路就更不用说了,到处坑坑洼洼的,根本谈不上什么平不平。我家楼前的中学非常破,交通岗旁的三层小楼更破烂不堪,听爷爷说都是五十年代前后建成的。当时的人们非常向往每家都能有一辆或两辆私家车;能有钱住上大房子;天天吃好东西;有机会能坐火车.飞机.轮船去国外或者外地旅游;一次能挣好多好多钱……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几年的时间眨眼间就过去了,这几年中鞍山发生了一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上升,现在几乎一个人一辆车,名牌车到处可见,什么:奥迪.奔驰.雪铁龙……哪一家电器都全是名牌的,并且什么也不缺,要啥有啥,尤其是电视.电脑多的一人一台。走在路上到处都可以见到高楼大厦,最高的都能有三十多层的。路已经变非常平坦没有一处是鼓包或者是坑洼。我家楼前的中学已经被拆掉并盖成了市政府的办公楼,并且那三层小楼也被重新盖成,了一个大超市,现在每天那里都是熙熙攘攘热闹极了,并且人们的住所也变得豪华了。有些人还能吃海参鲍鱼…… 这就是童眼中的新貌。

⑤ 改革开放三十年城乡变化

有很多呢,这里就说些

社会经济上:改革开放30年以来,消费品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消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流通业发生质的飞跃、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转型、新兴业态迅速成长,住宿餐饮业发展迅速等特点。贸易、餐饮业对经济的贡献也由单纯对GDP贡献转变到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促进就业、方便生活、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对全市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等级提升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年增长了40多倍,消费品市场焕发了新的生机,发展速度继续加快,市场运行更加平稳,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城乡市场新格局和网络化、现代化的新的流通体系。
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商业网点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市场协调发展
社会生活上:消费结构拓展升级,消费热点不断涌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显著改善,消费结构经历了三次升级换代。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消费奠定了基础,消费观念和消费质量随之变化,经历了消费结构的三次升级换代。经过三次消费升级,全市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到2007年,城乡居民生活由温饱走向小康。
思想观念上:一、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封闭、僵化的状态中走出来,逐步形成了求真务实、勇于变革、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党的思想路线变化深刻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轨迹。二、人们的价值观向多元多样转变,科学、民主、文明、生态、公平等新的理念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尺度 一是人们的价值观由一元化向多元多样化转变。改革以前,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总体上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解放全人类为核心的一元化思想。二是科学与文明的观念成为普遍共识。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环保是改革以后在人民心目中逐步树立的一种全新理念。四是追求公平与正义成为人们的强烈愿望。改革以前,由于经济贫穷落后,所有制结构单一,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城乡差距、地区差别,但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基尼系数也较小。三、人们的文化观从泛政治化、排斥否定抵制西方及外来文化,转变为自信、开放、包容,文化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空前增强。四、人们的基本追求从求生存、求温饱转变为求发展、求富裕。
三十年里,我国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人们日常活动从主要是为摆脱饥饿求生存转变为追求发展奔富裕上来。发展成为时代最鲜明的主题。搞建设、谋发展、求进步成为人们思想和工作的主要方面

⑥ 请问改革前后在“行”方面有什么变化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7年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6%,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6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改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目前,95%以上的商品价格已由市场确定,95%以上的投资来源于企业、银行和社会。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年多来,严格信守承诺.清理和修订法规,逐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开放服务贸易,推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为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今后一段时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目前,中国正在制定2006-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5年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把握未来,开拓创新。在理论创新方面,中国认真总结自身建设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方针。在体制创新方面.中国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了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在创新的推动下,中国将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提高发展的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首先,中国的发展是立足国内的发展。中国国内需求潜力大,可以为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过去5年,中国新增电话用户5.14亿户,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就是市场规模大的客观反映。今后5年,我们将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同时,积极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源生产大国,多年来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能源增产的潜力很大。例如,中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到1/3.核电装机占电力装机的比重只有1.7%。我们将坚持立足国内,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清洁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气供给能力,协调发展煤电、水电、核电,加快开发利用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5%左右。我们还将立足国内,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加快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中国有40%左右的国民储蓄率,8亿多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国土蕴藏着自然资源:还有初具规模的基础设施,较好的科技教育基础,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长期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发挥好国内资金、劳动力、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作用。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第二,中国的发展是结构优化的发展。中国首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第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3.1:46.2:402。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今后5年。我们将依靠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继续加强农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在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大型石油化工、先进适用运输装备、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设备和先进动力装置等领域实现突破,提高装备制造的整体水平。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促进金融、物流、咨询、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继续加强能源、矿产、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中国的发展是资源节约的发展。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将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节约优先,大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突出抓好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的节约降耗工作。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推进1000家重点企业的节能改造,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油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业的发展。依法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第四,中国的发展是环境友好的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突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继续实施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工程,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保护好饮用水源;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搞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严格环境监管,强化环境执法,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第五,中国的发展是全面协调的发展。我们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推进扶贫开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 第六,中国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改革的重点任务包括: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价格改革,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继续发展对外贸易,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二是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三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优势互补的对外投资,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2005年,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1.42万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6600亿美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均居世界第三位。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给了我们有益的援助,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中国也为世界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年来,中国对40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了优惠关税待遇,为海啸受灾国、南亚地震救援、禽流感国际合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峰会上,中国就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提出了五项新举措,涉及关税、减债、贷款、防治疾病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今后5年,中国的发展将为全球带来更多的机遇,仅商品进口累计就将超过4万亿美元。希望各国企业家和各界人士抓住机遇,扩大对华投资贸易。继续参与和支持中国的建设。 中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相互开放市场,健全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扩大经贸合作创造更好的环境;发展技术贸易.建立技术推广和转让机制,让更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分享技术革新的成果;完善国际金融体系,营造稳定、高效、安全的金融环境,防范金融风险:积极开展能源合作与对话,保持国际能源市场稳定,为发展提供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广泛开展环境合作,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推进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加强相互磋商,协调国际行动,共同解决贫困、债务、人口以及自然灾害、疾病传播、恐怖主义等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将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与各国携手前进,开拓创新,为促进全球发展、建设和谐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⑦ 变革 改革 革新的三个含义有什么区别

三个词的内容不一样。

说的形象一点,变革大于改革,改革大于革新。
说的具体专一点:
体制和制度上的属变化,叫做变革,或者说,从清王朝到中华民国,就是变革,从一个变成另一个。
方针和政策上的变化,叫做改革,或者说,从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就是改革,在保证主体不变的情况下,变化社会主流意识。
行动和规划上的变化,叫做革新,或者说,从电脑QQ到手机QQ,主体和意识都没有改变,只是操作方式变化了。

三个词还有一个区别,在于结果。
变革的结果,是让一切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开始。
改革的结果,是让一切在原有基础上重新选定方向。
革新的结果,是让一切在原有的方向上走得更快更远。

希望答案能帮助你理解。

⑧ 改革开放后我国有哪些变化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0年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6%,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6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改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目前,95%以上的商品价格已由市场确定,95%以上的投资来源于企业、银行和社会。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年多来,严格信守承诺.清理和修订法规,逐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开放服务贸易,推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为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今后一段时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目前,中国正在制定2006-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5年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把握未来,开拓创新。在理论创新方面,中国认真总结自身建设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方针。在体制创新方面.中国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了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在创新的推动下,中国将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提高发展的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首先,中国的发展是立足国内的发展。中国国内需求潜力大,可以为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过去5年,中国新增电话用户5.14亿户,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就是市场规模大的客观反映。今后5年,我们将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同时,积极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源生产大国,多年来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能源增产的潜力很大。例如,中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到1/3.核电装机占电力装机的比重只有1.7%。我们将坚持立足国内,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清洁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气供给能力,协调发展煤电、水电、核电,加快开发利用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5%左右。我们还将立足国内,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加快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中国有40%左右的国民储蓄率,8亿多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国土蕴藏着自然资源:还有初具规模的基础设施,较好的科技教育基础,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长期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发挥好国内资金、劳动力、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作用。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第二,中国的发展是结构优化的发展。中国首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第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3.1:46.2:402。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今后5年。我们将依靠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继续加强农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在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大型石油化工、先进适用运输装备、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设备和先进动力装置等领域实现突破,提高装备制造的整体水平。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促进金融、物流、咨询、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继续加强能源、矿产、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中国的发展是资源节约的发展。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将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节约优先,大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突出抓好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的节约降耗工作。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推进1000家重点企业的节能改造,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油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业的发展。依法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第四,中国的发展是环境友好的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突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继续实施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工程,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保护好饮用水源;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搞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严格环境监管,强化环境执法,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第五,中国的发展是全面协调的发展。我们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推进扶贫开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 第六,中国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改革的重点任务包括: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价格改革,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继续发展对外贸易,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二是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三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优势互补的对外投资,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2005年,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1.42万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6600亿美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均居世界第三位。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给了我们有益的援助,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中国也为世界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年来,中国对40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了优惠关税待遇,为海啸受灾国、南亚地震救援、禽流感国际合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峰会上,中国就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提出了五项新举措,涉及关税、减债、贷款、防治疾病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今后5年,中国的发展将为全球带来更多的机遇,仅商品进口累计就将超过4万亿美元。希望各国企业家和各界人士抓住机遇,扩大对华投资贸易。继续参与和支持中国的建设。 中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相互开放市场,健全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扩大经贸合作创造更好的环境;发展技术贸易.建立技术推广和转让机制,让更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分享技术革新的成果;完善国际金融体系,营造稳定、高效、安全的金融环境,防范金融风险:积极开展能源合作与对话,保持国际能源市场稳定,为发展提供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广泛开展环境合作,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推进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加强相互磋商,协调国际行动,共同解决贫困、债务、人口以及自然灾害、疾病传播、恐怖主义等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将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与各国携手前进,开拓创新,为促进全球发展、建设和谐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全文

与市城乡建设的革新变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