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城乡建设 > 城乡一体化发展体育文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发展体育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1-02-21 18:53:53

① 为什么要加快城乡群众文化的一体化发展

1、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强调指出:“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2、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既包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包括实现文化在内的各方面事业全面发展;既包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包括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3、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要有发达的经济,又要有繁荣的文化;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4、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推进公共文化资源下移、服务下移,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切实发挥文化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5、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必然要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为此,必须不断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② 为什么要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1] 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内、城市与乡容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使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对于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应该废除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废除现行的人口流动管制。

③ 全国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中心和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专项基金是隶属国务院参事室的机构吗

怎么这么问

④ 求:有关城乡体育一体化的相关政策法规,及相关文献资料

关于推进我县文化体育城乡一体化建设的

情 况 汇 报

由嘉兴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构建网络型大城市、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既体现了十六大精神,又顺应了嘉兴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是嘉兴市处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当前形势下,文化与经济相应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党中心已经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客观地分析我县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实事求是地寻找差距,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建设步伐,对于完善提升我县城市功能,推进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县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

一、公益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基本齐全

建于1987年的张元济图书馆,占地面积12亩,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藏书总量15万册。该馆建成至今已有17年的历史,由于馆舍建筑面积不足,阅览室座位不够,开架书刊次少,接待读者能力不强等情况,影响了图书馆功能的正常开展。

县文化馆糸原县府礼堂改建而成,内设文化艺术培训学校,2000年新增了400平米拆卸式舞台和与之配套的灯光音响。但由于建筑结构不合理,内部场所不适应文化馆功能需要。

县博物馆对原县府大院内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的三幢办公楼进行改建,使库房面积达到700平方米,开设了《海盐历史文物陈列》和《泥香室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两个文物基本陈列室和两个临时展厅。由于该馆由原政府办公大楼改建而成,建筑规模、建筑结构和内部设施都与博物馆建设标准大相径庭,展厅不符合展览要求,库房不符合保管要求,严重影响了博物馆功能的发挥。

99年投入使用的县电影公司综合楼,内设电影城和综合性娱乐场所。2000年新落成的海盐电影院,建筑面积1830平方米,拥有大小2个电影厅共720座席。目前县电影公司因资不抵债,经法院同意进入破产程序;新建的海盐电影院资产剥离,封闭运行。

建于1997年的海盐体育中心,由6400平方米的体育馆、1400平方米办公楼和400米田径场组成。承接2002年健身设施建设的良好势头,2003年继续抓好健身苑点和体育中心健身场地的建设完善工作。目前,武原镇上14个社区均设置了健身苑点,体育中心健身设施功能基本完备。同时,注重充分发挥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益,重视抓好体育中心的开放利用率和健身苑点设施完好率,使体育中心真正成为体育爱好者的乐园。

原人民剧院因天宁寺地块旧城改造需要1997年被拆除后,就不再有自己的阵地,复建工作遥遥无期。

二、农村文化体育工作逐步发展

全县8个镇文化站活动阵地总面积4900余平方米,其中澉浦、秦山文化活动中心超1000平方米。各镇均设图书室,藏书总量8.7万余册,其中藏书8000册以上的有5家。镇文化站及其文化活动和图书室等文化阵地,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传播知识、传播文明、普及科技、丰富农民群众文体生活的作用。目前,我县已有澉浦、秦山两个镇通过省级“东海明珠工程”验收,武原、沈荡、西塘、于城4个镇通过市级“东海明珠工程”验收,尚有通元、百步两个镇未达到创建标准。

近年来以创建农村科技文化活动室和农村科技文化示范户为重点的农村基层文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各镇文化站利用点多面广的优势,结合文化站自身业务特点,发挥文化站干部业务专长,帮助指导创建科技文化活动室和科技文化示范户。全县在2002年建成48个农村文化科技活动室和36个文化科技示范户的基础上,2003年又新增32个活动室和36个示范户,文化科技活动室和文化科技示范户创建率分别达到76.9%和77.8%。此外,8个镇文化站2003年共举办各类文艺演出52次,出刊黑板报89期,宣传橱窗63期,借阅图书11万册次,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

三、城乡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兴起

­­­­­社区文化、广场文艺形成良好发展势头。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至2003年武原镇12个社区均建立了文体活动室,共计面积1388㎡。据不完统计,2000-2003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广场文艺活动130多场。广场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组织网络规范化、内容特色多元化、参与对象社会化、表演形式系列化的格局。同时,社区文化活动也呈现新的面貌,截止2003年底,县城有12个社区居委会组建起了篮球队、乒乓球队、巧手编织队、读书小组、书画小组、文艺演出队、腰鼓队等37支文艺体育团队。2003年开展的文体进社区系列活动,文艺小分队下基层演出、广场文艺演出、社区文艺汇演好戏连台,电影放映、图书服务、摄影展览、文保宣传等活动接踵而至,群众参与面广,活动感染力强,成为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的一个亮点。

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健康发展。2003年我县体育工作坚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把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作为推动全民

(范文开心人提醒长时间工作要作息休息哦www.kxren.com/fanwen) 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抓手,全县城乡体育工作呈现群众体育活动大突破、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攀升的可喜局面。从10月份起连续举行了第五届县级机关运动会、第一届社区运动会和首届老年人运动会。为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组织开展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去年,我县培训了114名市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同时对150名体育教师进行了上岗轮训。此外,群众性体育活动还在我县农村和民间得到推广。2003年秦山镇通过了浙江省体育特色镇的考核验收,全镇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迅速。该镇的杨柳山村建立了农民自己的健身场地,农民参加健身不再成为新鲜事。作为全民健身的重点工程,全县老年人运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县老年体协已有15个健身队和2个分会,会员超过1500多人,保持月月有比赛,天天有活动。

四、特色文化发掘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县着力挖掘以滚灯和海盐腔为主要内容的地方特色文化,努力打造文化品牌,扩大社会影响,提高文化品位,取得了明显效果。1997年百尺小学的舞蹈《滚灯》获得省第五届音乐舞蹈奖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2000年海盐滚灯在嘉兴市首届南湖文化节上亮相;2001年海盐举办了中国海盐滚灯艺术节和江浙沪滚灯大会串并走上了中心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嘉兴演出的主舞台。2003年,海盐滚灯参加了在临安市举行的全国第十三届广场舞蹈群星奖浙江赛区选拔赛,获得了专家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入围2004年全国广场民间舞蹈群星奖比赛侯选节目;11月1日,海盐滚灯又应邀参加了中国第十二届百花金鸡电影节“电影真人秀”行街表演和“同一首歌”大型文艺演出。海盐滚灯在文艺舞台和中心电视台等媒体的频频亮相,为宣传海盐文化品牌,重塑传统文化辉煌添注了浓重的笔墨。去年年底,新西兰“亚洲2000年基金会”文化文化与传谋项目负责人珍妮佛.金女士慕名专程来我县考察海盐滚灯,在观看了现场表演和录像资料片后赞叹不已,表示在适当时候将邀请海盐滚灯到新西兰去表演展示。

综观我县的文化体育工作,从总体上已呈现全面推进的态势,但从深化体制改革、加快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设文体强县的情况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文化体育事业投入不足、设施建设步履滞缓的境况难以扭转,农村基层文化体育组织松散、经费匿乏、发展不快的现象尚未实质性改变,经济建设、群众生产生活与文物保护工作的矛盾依然存在,体制改革滞后、产业发展缓慢仍是制约文体事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文体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等。上述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推进我县文体事业城乡一体化的对策措施

一、狠抓县级公益性文体设施建设重点

文体设施是确保文体事业发展有效载体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在县城主要区域建成一些具有现代气息、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标志性文体设施,这有利于增强城市的集聚功能,有利于促进文体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体需求。因多种原因,我县文体设施总体上品位不高、标志性不强,除体育馆尚不落伍外,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大多设施陈旧、功能不全、面积狭小、结构不合理,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失衡滞后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按照《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中关于县级公益性文体设施建设的具体要求,我县应成立文体设施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在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编制文体设施建设规划方案,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加以推进,使我县的文体设施建设步入快速道。鉴于我县文体设施现状,应抓紧全面启动《绮园文化地块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工作,切实做好绮园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文化特色街和博物馆建设,搞好张元济图书馆扩建,并择址建造游泳馆。

二、突破农村基层文体陈地匿乏难点

到2007年,我县应有5个镇文化站成为省级“东海文化明珠”;到2010年,6个镇文化站应成为省级“东海文化明珠”,其余2个镇文化站需达到市级“东海文化明珠”标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切实解决镇文化站建筑面积不足、图书购藏量缺少这两个瓶颈问题。我县近年来创建村文化活动室的力度较大,但全县104个行政村中仍有24个村未建立文化活动室,应消除这些空白点。为此,应抓紧制定创建规划,分解落实任务,建立指导督查制度,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要把“东海文化明珠”、村级文化活动室创建工作纳入各镇年度考核责任制,有利于形成真抓实干的创建态势。为确保各镇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县政府及有关方面应继续实行创建资金配套奖励政策,并适当提高对创建省级“东海文化明珠”的资金配套奖励标准。

三、建好群众性文体组织网点

基层文体组织网络体系,是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基本力量和组织保证。我县8个镇文化站现有专职在编人员18名,其中2个镇只有1名专职人员。镇文化站队伍存在着年龄老化、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基层文体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合理配置文化站干部,引进具有较高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年轻人到文化站工作,搞好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专职的基层文体工作人员究竟有限,活跃基层文体活动还必须依靠大批群众文体骨干。我县文化底蕴深厚,群众体育基础扎实,群

(范文开心人提醒长时间工作要作息休息哦www.kxren.com/fanwen) 众中拥有许多热心公益事业、具有一定文体特长和组织能力的业余文体人才。要充分发挥文联属下音舞、曲艺、书美、摄影等协会作用,延伸拓展民间文体团队活动时空,合纵连横,形成合力。为完善群众文体组织网络体系,我局将在近期组建体育总会及篮球、乒乓、羽毛球等单项协会,并建立文体产业经营者协会,进一步增强文体爱好者的集聚联动效应,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体育需求。

四、打造特色文体亮点

特色文化体育品牌是一个地方的亮点和名片。海盐滚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前几年挖掘、整理、创编的基础上,继续推陈出新,融入时代气息,使其焕发出艺术生命的魅力和生气。今年想方设法让海盐滚灯在全国七艺节展演舞台上登堂亮相,并力争摘取全国广场民间舞蹈桂冠——群星奖。滚灯艺术几百年来一直是我县群众竞技较劲、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要着力做好返璞归真、重返民间这篇文章,举办滚灯艺术培训班,组建基层滚灯表演队,经常开展滚灯展演活动,重塑海盐滚灯辉煌,努力争创全国滚灯之乡。积极开展体育特色镇创建工作,秦山镇在2003年被命名为浙江省体育特色镇基础上,再接再励,巩固提高,力争于2004年通过“全国体育特色镇”考核、验收。篮球运动在我县具有广泛扎实群众基础,场地设施完备,“三对三”三人制篮球赛等各类篮球赛深受广大群众喜好,文体部门将积极搞好联络协调工作,推波助澜,努力铸造篮球之乡。

五、催化群众性文体活动热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文体活动需求日益增长。要按照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和政府主导、社会兴办的原则,积极推进文体活动的开展。要认真制订周密计划,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参与面广、活动感染力强的文体活动,形成群众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环环相扣,文艺下乡、文艺进社区纷至沓来,文艺小分队巡演、剧院展演、广场表演、镇村社区汇演好戏连台的文艺活动格局。今年计划县城广场文艺演出不少于20场次,各镇广场文艺活动均达到2次以上。根据一些文艺爱好者要求,今年5月份,将在县城南门广场设立“大家唱”广场文艺舞台,为群众开辟自娱自乐阵地。群众性体育活动做到年初有计划、季度有安排、月月有活动,继续抓好体育中心开放利用率和健身苑点设施完好率,今年5月-10月体育中心实行夜间开放,并计划于8月份在体育中心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篮球大赛,掀起篮球运动热潮。9月份办好首届农民文化体育节,县镇两级上下联动、互相呼应,组织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各类文体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较大的规模和声势,全面展示我县农民健康而上、欢乐幸福的精神风貌。

⑤ 城乡文化一体化

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定义:
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是统筹城乡文化发专展具体化属,是遏制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重大战略举措。
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和路径:
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先进性、创新性市场化和特色化等基本原则。以弘扬乡土特色文化、统筹城乡文化发展规划,创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等为路径,弥合城乡文化发展鸿沟,整合城乡文化精神,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我国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初步具备了诸如物质、文化、社会和政策等条件,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

⑥ 城乡一体化该如何推进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发展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在消除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关键是要解决好农民问题。 一般,普遍地认为,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生产生活水平,实现小康目标,必须加快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尽快把农民从农村转移出来。西方一些国家按照这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的良好发展,这也是众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普遍道路。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区差异性、城乡差异性很大的发展中国家,能不能照搬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或者说,中国应如何消化吸收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并把这种经验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的实际,从而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经济繁荣之路? 现在,经济全球化已成必然。世界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经济的“蝶振效应”愈来愈明显,经济全球化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国这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千家万户小生产如何应对全球化浪潮?这确实是中国“三农”面临解决的头等问题,也是必须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要求。但是,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简单地把大量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里,以此来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效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究竟能不能达到统筹城乡、消除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并最终解决好中国的农民问题?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来讲,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人们对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对那些进城农民所提供的简单劳动产品和服务会越来越少。那些科技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也会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越来越难以取得优势、占领市场。一旦全球经济发展减速,遭遇经济低迷和发展不景气,那种主要依靠简单劳动的产业究竟能够维持多久?那些失去土地转移到城里而且绝大部分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怎么办?如果哪一天中国有2、3亿转移进城的农民失业而又没有地种,那中国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而且,中国农民的恋土情结普遍强烈。这些转移到城市里的农民一旦赚不到钱不能生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重新回到农村去,因为土地是他们的生存保障。2008年国庆节我们在湖北省京山县调查,就发现了这样的农民工返乡现象:京山县沙岭湾村54岁的村民何贞祥,1994年到海南打工做早点生意,由于做生意赚不到钱,1996年回到村里,1997年又举家到四川省成都市做早点生意。一家三口人在外打工10年,每天凌晨3、4点钟就起来开始做早点,一直忙到晚上11、12点才能睡觉,他们一家三口即使这样起早贪黑地忙,一年到头还是赚不到多少钱,不得已2008年全家又回到村里。由于当时举家一起到成都去做生意,原想是不再回来的,所以把老家的房屋连同10多亩承包地一连转卖给了别人。现在回来没地方住,只好又重新做了一间房,原来的承包地转让给了别人,现在也要不回了。没有地种,何贞祥一家人都为生活生计担忧着。这个村的另一户村民李春龙,大儿子2002年去广东省广州市一家工厂打工,由于没有专业技术和一技之长,只能干一些粗活和简单劳动,工资报酬很低,在广州打工6年,除去吃穿住用等生活所需开销,基本没有积攒到钱,不得已又回来。去年买了一台收割机,当了一名收割机手,专门给村里农户收割稻子。 象这样的农民工返乡现象,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下呈爆发性增长态势。特别是中部的一些打工大省和打工大市,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大量农民工纷纷回乡。这充分说明,那种简单把农民转移到城里,不解决好转移到城里农民的长远就业、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住房等问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民问题、消除城乡差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 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要着眼长远、统筹兼顾,从体制机制入手,协调推进。目前,重点要加强“六个一体化”:一是城乡规划一体化。主要做好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做好大中城市、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充分发挥城市在人口、物资、资金、信息等要素的汇聚枢纽与孵化器功能,强化带动效应,同时重视乡村规划,规范有序乡村建设发展,二是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主要是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服务制度,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体系,城乡统一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统一的社区管理体制。三是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主要是建立城乡共同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城乡互融互补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布局。四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主要是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繁荣城乡文体事业,构建城乡科技服务体系和城乡邮政公共服务体系等。五是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主要是推进城乡交通、电力、邮电通讯、供水供气、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一体化建设。六是城乡市场体系一体化。主要是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培育城乡流通主体,加强城乡市场对接,加速城乡各类要素流动。 同时,为了扫除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障碍,还需强力推进“五项改革”。一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户口迁移落户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户口迁移条件,探索实行按公民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以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户口准迁基本条件。二是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制定促进城乡就业规划和计划,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三是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统一完善的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保障差距。四是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五是推进农村综合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城乡一体化的新体制新机制。

⑦ 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产业格局
城乡发展一体化,首先要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提升农业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支撑能力,促进城乡各个产业互动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确立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业基本经营体制,农业生产成就举世瞩目。进入新世纪,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连续出台,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实现了“十连快”。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农业不断发展,农村人多地少矛盾加剧,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凸显。特别是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一家一户经营难以采用先进科学技术、难以吸纳现代生产要素,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和种地农民收入。因此,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势在必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同时强调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实现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充分激发农业生产潜能,并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
在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上,要求坚持土地产权集体所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求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要求坚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允许农民以承包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强调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鼓励承包土地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这些决策,明确了土地产权、承包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界限,澄清了人们对土地权益的模糊认识,有利于克服土地产权虚化的弊端,有利于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权利,有利于提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效益。
在农业经营方式上,一是鼓励发展合作经济,扶持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这就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可以抓住机遇、培育经营活力、增强发展能力、壮大经济实力。二是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这表明支持工商资本进入现代农业,但同时要求工商资本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大力培育农产品(000061,股吧)品牌,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努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利益格局
城乡发展一体化,核心是城乡主体权利,构建全体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形成造福百姓、富裕农民的利益格局。重点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的局面。
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推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跨地区跨行业的转移就业,城乡二元体制逐步被打破。新世纪以来,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补贴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工农城乡逐步走向协调发展。
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进城就业空间狭窄,收入难以稳定;农业生产资源束缚趋紧,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频发,增收难度加大;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增长缓慢,财产性收入增长乏力,一直是农民增收的薄弱环节。总体上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近年来高于城市居民,但从绝对数看,农村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拉大。目前,部分进城农民的身份尚未得到确认,不能充分享受城市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
如何让广大农民分享现代化发展成果?十八届三中全会不仅强调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让农民增加种地收入,而且强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利,明确提出“两个保障”:一是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要求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继承的权利,分享集体资源和经营性资产的收益。二是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要求通过试点,改革完善宅基地制度,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和转让。同时,明确提出允许进城农民自愿有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还提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产权、林权、股权等各种产权公开、公正流转交易,促进农业农村资源资本化,让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这些规定不仅从体制机制上提出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途径,而且从工作部署上提出了有操作性的具体措施,拓宽了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有助于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共享发展成果。

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是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在二元体制下,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十六大以来,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不断加强,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基本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农村发展资源短缺、动力不足。这已成为制约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体制机制,引导更多的现代生产要素流向农村,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方面要求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利,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要加快建立土地、资金和人才资源城乡平等交换机制和补偿机制。在土地方面,切实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进一步改革征地制度,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分配关系,提高对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和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比重,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在资金方面,既要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性金融投入力度,又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创新金融产品,同时要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在劳动力流动方面,要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推进城乡劳动力同工同酬同保障,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此外,要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推动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构建统筹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保障水平,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管理体系
城乡发展一体化,关键是城乡建设和管理一体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3%,但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城镇化发展中存在一些误区和隐患。如有的地方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有的地方不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搞城市化“大跃进”;有的地方农民“被城市化”,没有真正享受城市居民的权利。我们既要看到城镇化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正视和化解“城市病”,又要从国情出发,看到我国农村大量人口要进城,但不可能都进城,更不可能都进大城市,必须在城镇化过程中同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要求建立透明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展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并要求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这个重大决策提出了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新思路,也提出了城镇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径,打破了制约城镇化建设的投资瓶颈,破解了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难题。
全会还决定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要求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同时要求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把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放心保)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这个重要决策提出了户籍制度改革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路径,破解了农民进城遇到的两个最大难题,既提出了很高的改革目标,也体现出改革思路的科学性、可行性。
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有助于我们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⑧ 城乡一体化文明创建包括哪些工作

一、总体目标
以深化全省文明县城创建为中心,以乡村文明创建为重点,建立文明创建长效机制,构建文明创建大格局,实现文明创建全覆盖,打造具有高效能基础设施、高水平管理体系、高质量生活环境、高效率合作分工、高品位城乡文化、高素质公民思想道德的文明凤凰镇。
二、主要任务
(一)配合做好文明县城创建工作
全省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按照原有规划进行,在认真总结前期创建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实效,确保顺利通过“全省文明县城”测评。今后一个时期,前马场社区、福海园社区、新湖社区斜路陈自然庄重点抓好卫生保洁、配合市容局做好电摩的取缔、车辆停放管理、数字化城管建设等工作。
(二)做好乡村文明创建工作
1.以乡风文明“六乡工程”为载体,提升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
道德典型立乡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宣讲国情、农情、支农惠农政策等;加强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和板报橱窗、文化墙等思想文化阵地作用,不断拓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和渠道,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挖掘农民身边的道德典型,广泛开展农村道德楷模和中国好人榜、安徽好人榜推荐评选工作,加大对道德典型的表彰奖励和宣传力度,激发农民群众奋发向上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大力推进农村道德讲堂建设,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让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弘扬乡村文明新风,推动农村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
关爱未成年人护乡工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强化德育教育,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丰富农村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普及推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农村未成年人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
志愿服务美乡工程。镇直机关、各村(社区)要成立农村志愿服务组织,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善、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组织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关爱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和困难群众,做到亲帮亲、友帮友、邻帮邻、户帮户,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建设美好家园的共同责任。
结对共建助乡工程。配合县结对单位,做好结对共建工作,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乡村文明程度的提升。
文化活动乐乡工程。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和资源,推动和完善“一室多用”文化活动室、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户户通、农家书屋、体育健身工程、农村文化广场、科普活动室和留守儿童活动室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广泛开展“红歌大家唱”、体育比赛、读书竞赛、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利用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及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关心文化、参与文化、享受文化,进一步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创先争优促乡工程。坚持把创建文明村镇、文明集市和文明户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以文明乡镇创建为中心、文明村创建为中心、文明户创建为基础,大力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同时,把创建“清洁示范村”、“生态文明村”、“绿色小康村”、“移风易俗示范村”等创建活动与创建文明村活动有机结合,明确标准,强化考核,动态管理。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命名一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广泛组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和“好婆媳、好少年、好邻里”等评选表彰活动,树立一批乡村文明创建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2.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为抓手,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四创”活动。
以创建“清洁示范村”为目标,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结合乡村实际,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建立村级保洁队伍,完善乡镇垃圾中转站,配备垃圾运输设备,推行“户集、村收、乡镇运转”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着力整治农村房屋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扔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大力开展农村废旧物品物质回收市场整治工作,实现合理布局规范经营。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培育农民健康的生活理念,引导农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目标,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切实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突出重点,强力推进。进一步完善“村村通”建设工程,实现农村道路硬化;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加强饮用水源的安全保护,连村成片推进农村河道水环境治理;积极实施改水改厕工程,新建公共厕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加强农村工业污染环境治理,杜绝重大污染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事件发生;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建设文明生态新农村。
以创建“绿色小康村”为目标,美化绿化田园村庄。以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制定村庄绿化规划,扎实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实现“村庄园林化、路渠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岗坡林果化、庭院花园化”。提高农村群众的绿化意识,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充分利用农村的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特色产业,依托独特的生态农业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和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培育绿色小康村。
以创建“移风易俗示范村”为目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健全乡村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广泛开展反对赌博、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反对、一提倡”)活动,大力倡导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男女平等的文明新风。充分发挥文化在培育文明新风尚中的独特功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推进农村普法工作。坚决遏制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健康的社会风尚。
三、组织领导
凤凰镇党委、政府成立凤凰镇城乡一体化文明创建工作指挥部及办公室。主要职能为:制定全镇城乡一体化文明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全镇城乡一体化文明创建年度工作;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各创建主体和相关责任单位创建工作目标进展情况;组织营造创建氛围,积极优化创建环境;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创建工作形势分析会;负责编发工作简报;落实每年度创建工作评比表彰等相关事宜。

⑨ 什么是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文化建设又是什么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政治保障,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迟滞和落后会严重影响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它的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新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全党和全体人民需要有坚定的信念、统一的意志、协调的步伐和高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有千百万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并能不断创造发明的高素质人才和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这样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需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提供。

3 .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之一。

综合国力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实力等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文化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产业,其本身就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还发挥着特殊的凝聚力、鼓舞和激励等作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水平的高低是人的素质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条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

城乡一体化文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具体化,是遏止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文化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建设、发展城乡一体化、缩短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其收入,这在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同时也是在为我国2020年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准备;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当前,应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

阅读全文

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体育文化建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