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谈生态文明建设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并不是指自然生态的“文明”状态,而是指用文明的方式对待生态。生态是各种力量相互制约的结果,也是各种力量协调共生的结果;也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包括人与人的关系。综合专家的看法,我们可以对生态文明作出初步界定:生态文明首先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二、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弄清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常话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认识不到位,就不能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自觉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中。笔者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工业文明也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烦恼,甚至是巨大的灾难。例如:震惊全世界的“六大污染”( 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德国莱茵河污染事故)、“八大公害”(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和“十大事件”( 北美死湖事件、卡迪兹号油轮事件、墨西哥湾井喷事件、库巴唐“死亡谷”事件、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切尔诺贝利核漏事件、莱茵河污染事件、雅典“紧急状态事件”、海湾战争油污染事件)。据有关数据显示,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海湾战争期间,先后泄入海湾的石油达150万吨。1991年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空袭后,科威特油田到处起火。1月22日科威特南部的瓦夫腊油田被炸,浓烟蔽日,原油顺海岸流入波斯湾。随后,伊拉克占领的科威特米纳艾哈麦迪开闸放油入海。科威特南部的输油管也到处破裂,原油滔滔入海。1月25日,科接近沙特的海面上形成长16公里,宽3公里的油带,每天以24公里的速度向南扩展,部分油膜起火燃烧,黑烟遮没阳光,伊朗南部降了“粘糊糊的黑雨”。至2月2日,油膜扩散到长90公里、16公里的范围,逼近巴林,危及沙特。迫使两国架设浮拦,保护海水淡化厂水源。这次海湾战争酿成的油污染事件,在短时间内就使数万只海鸟丧命,并毁灭了波斯湾一带大部分海洋生物。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物爆炸后,在大地震中受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发生 “泄漏事故”,导致22人遭核辐射,21万人紧急疏散,经济损失非常惨重。
这些公害和污染事故,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导致许许多多正常人及动物非正常死亡,残废,或患病,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后果,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已经大大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人类从这些事件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自我反思,于是生态文明观念应运而生。随着人类生存危机越来越严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虽然堪称地大物博、资源富饶的国家,然而中国又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无论哪种资源,人均拥有量在全世界都是很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环境保护工作在逐步加强。同时,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如果中国不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到突出的位置,不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不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不仅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七大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两个字的改动,寓意深远,意义重大,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有着深刻内涵。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的主要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三)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此必须转变关于发展的传统观念,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四)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必须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更加科学利用自然为人类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既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 地方政府怎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生态建设已经到了关系国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紧迫地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这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有效发挥政府职能
牺牲资源环境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对生态文明重要性认识不足、经济发展模式不合理引起的。我国很多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根据2011年国家环保部,组织的全国土壤污染调查,目前,全国18.26亿亩耕地中有1.5亿亩受到污染。根据中国监察部调查,近10年来水污染事件高发,每年都在1700起以上。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土地开发、采矿以及工程建设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相当严重,采煤平均每吨煤排放地下水量2-2.5吨,开采每吨煤导致4-5亩土地沉陷以及排放4-5立方米瓦斯,每采万吨煤用坑木消耗木材100立方米。(李挚萍:“环境修复法律制度探析”,《法学评论》,2013第2期)另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达到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场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态文明建设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领域的统筹发展是政府职能的应有之义。一方面,政府生态职能是各级政府要妥善解决和应对生态问题,协调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共处所应有职责和功能;另一方面,政府职能具有公共权威性,行使生态建设职能具有优势:政府拥有征税权,通过对污染企业和环保企业征收差别税,引导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协调各方的环境利益,追究违规违法排污者的法律责任。
二、政府履职为什么没到位
(一)政府职能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生态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中央政府的权力适度转移到省、市和县一级政府。地方政府不再只是中央政府的代理者,也是地方利益和经济主体的倡导者。上级政府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下级政府的经济目标和政绩相联系。并对经济发展考核实行政绩一票否决制。一些地方政府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由,变相或推迟执行中央环境政策;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与污染企业形成利益综合体,污染企业以税收和各种好处“俘获”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则以设租完成上级设定的经济目标。中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后。有一部分地区实行了环保政绩考核制度,但某些地方官员重经济轻环保的观念并没有马上扭转过来。
(二)政府对生态环境的监管责任履行不到位
某些地方政府环保职能严重缺位,对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项目的行政审批不够严格,对生态环境保护避实就虚。执法机关执法不严,处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存在纵容和遗漏现象,对事故处理多采用罚款、关停的方式,存在着守法者吃亏、违法者占便宜的现象。环境职能的越位为权力腐败带来可能性。如某政府越权审批,将石油开采权出卖给私人,导致开发商掠夺性的开采,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直接侵犯了当地居民的环境权益和生存权利。
(三)生态法律体系不完善影响生态职能的履行
现行环境法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规范生态文明理念、基本政策和基本制度的宏观性法律。而《环境保护法》只是一部以防治污染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法律;二是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能源法、自然资源法、土地法等基础法律没有出台;三是某些现行环境生态法律之间缺少有机衔接,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缺少法律依据。
生态法律体系不完善导致政府经济职能和生态职能产生摩擦,生态治理的被动性和滞后性给“寻租”留下交易空间。尽管我国已经出台几十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的行政法规,例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但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容许市场主体排污,即先污染后治理,加之行政管理本身的弊端如信息掌握不及时、环境决策滞后等,大量涉及生态补偿的问题长期遗留,形成恶性循环。
三、政府生态职能怎样才能落到实处
(一)树立生态政绩观念
这是政府职能向生态文明建设回归的关键。生态政绩观要求地方政府把资源、环境的成本效益纳入考核目标,对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污染治理等全部指标进行核算,增强政绩成本意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失误、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模式。中央政府需要制定更加严格而明确的环保政绩标准,提高生态建设权重,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结果作为官员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重大生态破坏、重大环境事故等一票否决制,有效激励地方政府积极履行环保职能。
(二)落实生态问责制度
强化政府生态职能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建立生态问责制。第一,明确生态考核指标体系,量化和细化考核条款。将严格的节能减排考核指标、生态评价指标和环境测评指标纳入政绩考核范围。第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遵循权责统一、有错必究、过错与责任一致、教育和惩戒结合的原则。第三,加强制度建设,使生态问责有章可依、有法可依,改变环境责任集体负责而实际无人负责的状况,建立离任官员生态环境责任跟踪制度。第四,以事前督责为主。实行生态问责制的目的不仅仅是追究官员的事后责任,更是事前督促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履行职能,做到事前督责和事后问责相结合。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水平
第一,完善生态环境立法的指导原则。生态环境立法实行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制定科学的环境立法规划。用生态系统方法促进环境法向生态法转变,实现我国环境法的生态化,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第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体系。合理有效的法律体系以及运作制度是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生态立法工作中必须明确生态权利,保护公民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权益。另外,在立法实践中研究通过多方参与平衡相关方的利益,规范生态补偿机制等,结合现行生态公益林地补偿金政策出台生态补偿规范,现行试点取得成熟经验后,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推广。
第三,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已颁布的《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及其相关环境。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力量理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畅通社会组织和公民对生态环境事件的监督渠道。继续规范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制度,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政策和立法条款、规划建设项目必须充分听取公众意见。落宴“环保监督员制度,研究和探索企业环境行为审核审计制度”(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环境与发展:世纪挑战与战略选择》,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55页)。协调执法机制和监督机制,强化各级执法部门监督责任,落实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水平。
3. 地级市的文化广播电视局和省会城市一个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局,都是事业单位编制,怎么选择
当然是省会城市的好了。
4.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的内设机构
(一)秘书处
承担文秘、会务、行政、后勤、财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信访、政务公开、机要、保密、档案、宣传、统计等工作。
(二)组织人事处
承担党务、纪检、监察、机构编制、人事、工青妇、计划生育、离退休人员服务等工作。
(三)政策法规处
起草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组织重大调研并拟订政策;承担机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审核住房和建设、水务、气象等方面的重大政策;承担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环保核查工作。
(四)人居环境规划处
组织编制人居环境发展规划、计划和环境功能区划;审核住房和建设、气象、水务等方面的专业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市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承担人居环境保护科技工作;组织拟订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
(五)人居建设发展处
指导和监督城市建设管理有关人居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拟订住宅产业化的重大政策、标准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推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
(六)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处
承担权限内的政策、规划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承担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以及污染防治设施的竣工验收。
(七)污染防治处
承担对全市大气、噪声、恶臭、固体废物、机动车等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指导污染源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组织开展环境统计及清洁生产审核;建立健全人居环境监测制度和规范,组织和指导人居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网络建设。
(八)污染减排处
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年度计划;承担污染减排考核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工作;承担环境统计工作;建立健全环境质量公告制度,统筹人居环境预警预测和综合信息发布。
(九)生态环境保护处
承担生态保护的指导、协调、监督工作;组织实施生态市建设;组织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试点及生态创建工作;承担环保实绩考核工作;组织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估;组织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承担全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指导、协调、监督工作;承担跨界河流水质达标管理工作;承担全市饮用水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和监督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十)环境安全管理处(污染事故应急管理处)
指导和协调全市环境安全日常管理工作;指导和协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警工作;牵头协调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承担核与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工作。
5. 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属于哪个部门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环保局吧。有的地方,可以强调环保,直接隶属于市政府,也可能。
6. 生态文明建设从哪几方面做起
第一,一定要把我们的产业转型升级做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节能减排的回产业,资源循环利用、重复利答用的产业,使我们的产业能够为我们的生态文明做出贡献。
第二,我们要大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和环境整治工作以及建设工作。
第三,生产垃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处理。
第四,大力开展绿化,把各种绿化,生态林带,好好地建设好、保护好,多花一些力量,这样使我们整个环境不断改善。
第五,现在主攻的方向,就是空气方面的治理。
再一个是提倡社会公民大家来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包括生态的消费方式、生态的文化、生态的理念,包括帮助我们监督各方面,一定要注重生态文明,弘扬生态理念,更好地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要求。
7. 关于深圳的环境情况
API 状况
罗湖区 34 优
福田区 32 优
南山区 25 优
盐田区 31 优
宝安区 34 优
龙岗区 33 优
全市 30 优
我市不断创新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去年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
市领导寄望市环保部门争当解放思想排头兵
昨天下午,市环保局举行2007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出席大会时寄望环保部门争当解放思想排头兵,开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不断在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
吕锐锋首先对我市2007年的环保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他指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全市2007年的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环境保护逐步进入了市委市政府核心决策层面,年初市委市政府以一号文件颁布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在全市掀起了关心环保、支持环保的热潮;在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成绩显著,强力推进产业升级和置换,形成全市支持和推进环保工作的大格局;开展声势浩大的铁腕治污行动,环境管理方面屡出新招,吊销排污许可证、舆论曝光、公开忏悔、绿色信贷等做法的推进,使环境执法力度得到明显提高;关注民生热点,重点环境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区域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市民群众对环保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吕锐锋还对市环保部门在2008年如何争当解放思想排头兵,开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进行了部署,他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新课题,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要完善环境管理体制,加强环境保护,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涉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市环保部门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在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会上,市环保局局长郭雨蓉对2007年的环保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2008年工作进行了部署。2007年,我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空气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达361天,饮用水源水质持续改善,水质达标率为98.86%;生态市建设顺利推进,污染减排初见成效,顺利完成了化学需氧量减排和二氧化硫减排量的年度任务;2008年,我市环保工作将把握“巩固、深化、创新、拓展”八字方针,充分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环保新路子,加速推进生态市的建设。
会上,市环保局还对一批在2007年取得显著工作成效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市区环保部门负责人和多位专家为新一轮解放思想踊跃献计献策
坚定不移树立环保优先意识
昨天上午,市环保局举行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讨论会。参加学习讨论的市区环保局的负责人和多位专家也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创新思路,建立先锋的环境保护框架
“深圳多年来在环保方面的创新举措如打造强势环保、循环经济立法、率先发布环境展望报告等,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栾胜基教授谈到,深圳在环保工作中要向国际城市叫板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深圳要勇于脱离原有的中国均衡环境保护框架模式,因为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市民素质高,在环境制度框架上可以有更大的突破,有更严格的标准,如建立第三方的考评机制,改变政府考核政府的模式,做到更客观公正;二是深圳要建立公民环保意识,而不仅仅是公众参与,深圳要充分利用软资源,建立先锋的环境保护框架,构建新的环境保护体制。
加强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教授杨立勋对打造强势环保提出了几个切实可行的途径,其中包括“强权”,即树立环保的权威和威信,增强执行力;“强财”,即增加环保投入,没有资金保证无法实现强势;“强基”,即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预防预警体系等;“强技”,即加强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强位”,即提升环保部门的地位,提升到龙头地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王苏生教授也提出了多个新思路和新举措,如环保工作也要讲品牌形象,有好的形象可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深圳的铁腕治污手段,就有力地体现了强势环保的形象;建立反映环保工作特点的公共政策分析框架、平台和流程;创新环保冲突事件的解决机制,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诉求,维护环保部门的威信,并推进问题的解决。
建设一流队伍,创造一流业绩
“我们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找到差距,破解难题,以锐利的先锋意识、高昂的创业激情,实现环保工作的历史性转变和新一轮跨越,把深圳的环保事业推向可以向国际一流水平叫板、同国际先进城市媲美的新高度。”深圳市环保局局长郭雨蓉在会上针对深圳环保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多条具体举措,首先是加速推进生态市建设,积极完善生态市建设工作平台,抓紧编制并实施《深圳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认真落实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和党政领导环保实绩考核机制,尽快制定并实施环境资源测算指标体系等。第二,强力推进污染减排,不断完善污染减排指标、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确保2008年底前国控、省控和市控污染源要100%完成在线监控系统安装,推动各级政府完善污染减排投入机制。第三,要建设一流的队伍,创造一流的业绩,通过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迅速成长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胜利的环保“铁军”。
要坚定不移地树立环保优先意识
来自深圳各区的环保局负责人也结合工作实践,就环保工作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各自的见解——解放思想是头脑风暴,环保系统在思想理念上要坚定不移地树立环保优先意识,学习参照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做法,如优先立法,决策时优先考虑环保的影响、调整经济结构的时候优先发展环保产业、环保投入作为财政支出重点等;环保要实现科学、严格、长效、精细,以循环经济和治污保洁为重点,把更多的酒店、企业、机关单位纳入循环经济领域;找出我市环保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作为解放思想的切入点,并借助科技监管环境,建设政府、居民、企业三位一体的环保机制;环境质量是个人幸福体系的重要内容,提升全市环境品质意义重大,对解放思想要多一些呵护,每个环保人员都要参与到思想大解放中来等等……在热烈氛围中,他们为推动生态市的建设踊跃献计献策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 《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将于2月1日起实施。根据《办法》,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经营电子垃圾的单位最高可罚50万元。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 《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将于2月1日起实施。根据《办法》,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经营电子垃圾的单位最高可罚50万元。
办法规定,电子废物的拆解、利用和处置,经营者均须备案。凡是无照经营、擅自处理电子垃圾的单位将被处以最低5万元,最高50万元的罚款。由县级以上政府环保部门对所在行政区域内的电子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行使监督管理权。
8. 深圳环保局的电话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原环保局)业务咨询、联系、投诉电话:12369 。
环境监察支队的责任:
一、负责对市管排污单位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粉尘、恶臭气体、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污染物排放情况和新建项目执行“三同时”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监督。
二、负责市管排污单位的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的征收工作。
三、负责全市环境信访工作,组织调查处理群众投诉的环境污染问题。
四、负责全市范围内环境执法稽查。
五、参与环境污染事故、纠纷的调查处理,负责对环境污染事故和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行为进行现场调查和取证工作,并提出行政处罚意见。
六、负责对海洋和生态破坏的环境监察,参与生态破坏案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七、负责建筑施工噪声排污申报及建筑施工噪声许可证核发工作。
八、负责市管污染源档案的建立、健全和管理工作。
九、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各区环境监察和排污费的征收工作。
十、承担主管部门或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任务。
(8)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局扩展阅读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的责任:
1、负责制订全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组织和指导全市环保宣传报道工作。及时完成对我局环保工作和我市重大环保情况的文字、图片、影视的宣传报道。
3、负责组织和指导全市的环保宣传活动,制定全市性大型环保宣传活动方案,并组织协调实施。
4、负责组织我市重大环境新闻的发布工作。
5、负责组织和指导全市环境教育培训工作。制定环境教育、培训方案,组织开展各类环境教育、培训工作。
6、负责市环保对外宣传网站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7、负责环保宣传教育资料的编辑、环境报刊的发行工作和环保宣教档案的管理工作。
8、负责《中国环境报》驻深圳记者站工作。
9、负责组织对先进企业的考评和推荐工作。
10、指导和协调各区环保局及全市有关部门的环保宣传教育工作。
9. 生态文明建设由上至下都是哪些部门在负责
将生态文明抄建设纳入总体布局,是袭我国生态建设的需要,是解决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需要,为推进现代化各项建设创造前提条件。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一个良好的生态健康环境,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的进步,是经济基础的一次飞跃。同时也是全人类面对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共识,保护自然生态,建设生态社会,实现永续发展是人类共有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