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社区服务体系
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基础,以社区居民 为服务对象,以版满足社区居权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需求为主要内容,政府引导支持,多发共同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
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共建共享城市治理新格局,努力打造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美丽新家园。培育和打造具有特色的社区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智能,对于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个现实选项。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要注重统筹,提升水平,加快培育适应居民生活的服务功能,体现民生关怀。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抓住重点工作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基本要求。要及时处理居民反映的情况,适时适度调整自身工作,迎合居民居民的需求,这样才能得到居民的满意。
(1)江苏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扩展阅读:
社区服务体系, 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全体居民为对象,以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 。
培育和打造具有特色的社区服务体系是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之举,政府首先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升级社区服务体系上负有第一责任,要找准治理切入点,推进党的组织全覆盖,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把作为社会治理重心向下移,坚持托底数、配班子、建规范三步走,有效实现组织全覆盖。
B. 江苏省民政厅的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省民政厅设12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信访办公室)
负责机关文电、会务、机要、档案、政务公开、督查督办、安全保密工作;受理来信来访,指导市县民政系统信访工作;承担民政信息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承办相关新闻发布工作。
(二)政策法规处
起草相关法规规章草案;承担机关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承办相关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承担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工作。
(三)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局)
拟订全省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办法,起草有关法规规章草案;按照管辖权限对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登记管理和执法监察;承担社会组织信息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市县民政系统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社会组织管理局对外可称江苏省社会组织管理局(江苏省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局)。
(四)优抚局
拟订全省优抚政策、标准和办法,并组织实施;承担由民政部门管理的伤残人员伤残抚恤管理工作;承办追认革命烈士的审核报批和革命烈士褒扬工作;指导优抚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
(五)安置处
拟订全省退役士兵、复员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和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安置政策及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指导各地军供站、军人接待转运站和移交地方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服务中心)的服务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全省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六)救灾处(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拟订全省救灾工作政策;承办救灾组织、协调工作;组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建设;承办灾情组织核查和统一发布工作;承办救灾款物管理、分配及监督使用工作;会同有关方面组织协调紧急转移安置灾民、农村灾民毁损房屋恢复重建补助和灾民生活救助;承办省级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工作;组织和指导救灾捐赠;拟订减灾规划,承担省减灾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七)社会救助处
拟订全省社会救助规划、政策和标准;组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和无固定收入的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组织指导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组织指导农村敬老院建设和五保户社会救济工作;承办全省社会救助资金分配和监管工作;承办全省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工作;参与拟订住房、教育、司法救助相关政策。
(八)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
拟订全省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和社区建设政策;指导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加强和改进城乡基层政权建设的建议;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九)区划地名处
拟订全省行政区划、行政区域界线、地名管理办法,起草有关法规规章草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地名档案和地名信息系统管理,组织开展地名公共服务。
(十)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
拟订全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政策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拟订社会福利企业扶持政策和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组织指导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工作;组织指导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社会福利和权益保护工作;组织指导社会捐助工作;组织拟订全省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政策,推进慈善事业发展。
(十一)社会事务处
拟订全省婚姻登记、儿童收养、殡葬管理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政策,并组织实施;推进婚俗和殡葬改革;组织指导涉外婚姻和涉外收养登记工作;协调省际、省辖市之间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指导婚姻、殡葬、收养、救助服务机构管理。
(十二)规划财务处
拟订全省民政事业发展规划;负责民政事业资金管理;负责机关财务工作;负责机关及直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审计工作;负责全省民政统计管理工作;负责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和管理。
机关党委(人事教育和社会工作处) 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和人事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民政系统教育培训工作;承担民政科技管理和民政行业标准化工作;组织指导全省民政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会同有关方面拟订全省社会工作发展规划、政策和职业规范,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相关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相关国际交流合作。
离退休干部处 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工作。
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为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拟订全省老龄工作相关政策,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并协助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决定事项的落实情况;指导协调老龄宣传工作;负责联系、协调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拟订全省“双拥”工作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组织全省“双拥”工作调查研究,提出工作建议;组织指导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指导市县开展“双拥”模范城(县、区)的评比、命名工作;沟通军政联系,推进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承办“双拥”活动宣传、评比表彰工作。
C. 什么是二维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民政部正在抓紧编制《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要求,到2020年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D. “十五”规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十五”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其中之一是:坚持和完善基本回经济制度.认真贯答彻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政府,为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政府和市场环境.
(1)当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2)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共同富裕,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3)非公有制有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因为非公有制弥补了公有制经济的不足,推动了各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速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E. 如何共同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一、制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发展公共体育服务,不仅是群众锻炼身体的需要,更是促进经济增长、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我省应及时制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统一指导全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专项方案和年度计划,提出公共体育服务目标任务,每年集中力量实施一批公共体育服务项目。
二、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需要社会广泛参与、群众共建共享。在省级层面应做好统筹协调和示范引领,建立政府分管领导召集、相关部门参加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推进工作。进一步完善政策,推动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专业化建设,发展壮大基层特别是乡镇(街道)和社区体育社会组织。加大经费投入,形成长效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体育社会组织依托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参与公共体育服务。
三、发展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支柱产业。把发展体育产业、拉动体育消费作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为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产业支撑。打破公共体育服务产业领域垄断,积极发挥市场作用,拓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渠道。设立由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筹资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在安排文化产业、服务业、科技、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时,也将体育企业纳入支持范围。加大财税价格政策支持,研究制定鼓励群众体育消费的优惠政策,通过发放体育消费券、推广医保健身一卡通等方式,提高群众体育消费能力。
四、加强城乡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和健身步道服务内涵,大力推进户外健身营地、体育公园、社区俱乐部等深受群众欢迎的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江苏省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采取财政贴补等方式,在确保教学生产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努力推进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五、广泛开展城乡居民群众性体育活动。省级层面要加强指导,推动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乃至行政村(社区)依托本地实际,打造特色品牌体育活动,影响和带动小型多样、喜闻乐见的群众性健身活动经常开展。重视不同人群公共体育服务发展需求,特别要重视青少年体育,大力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青少年足球振兴行动计划纲要》,推动我省青少年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推进我省公共体育服务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公共体育资源和服务要素协调配置。加强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场地设施建设、群众组织网络和科学健身指导,努力改善农民健身条件。大力促进区域公共体育服务协调发展,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体彩公益金统筹,推动苏北地区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苏中与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推动苏中地区加快崛起。按照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要求,推动苏南地区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七、加强基层公共体育服务组织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根据公共体育服务发展需要,通过内部协调,建好基层公共体育服务组织,配强基层公共体育服务人才队伍,积极拓展乡镇和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体育服务功能,推广县、乡两级统筹和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方式,鼓励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等从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管理工作。
F. 江苏省十二五规划纲要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回经济平稳较答快发展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G. 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有:
一、要相信社区居民能够依法管理好社区事务
一是治理好社区必须依靠社区居民。二是社区建设既是自治过程,也是法治过程。自治过程,就是要给居民更大的空间参与自治,处理好自身事务。三是社区机制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它需要个人坚守对集体的责任、完善的制度和健全的机构。
二、依法建立政府社区公共事务准入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过多介入社区事务是“十二五”时期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范围包括就业、救助、养老、卫生计生、文体、安全等六类服务。凡属社区自治的事务,交由社居委自主管理凡属有关政府事业单位职责范围的工作任务,不得随意下放居委会;未经批准的事务,居委会有权拒绝。
三、在社区自治中始终坚持通过法治来规范各个行为主
一是发挥乡规民约在社区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二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社区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的任务之一就是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在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中实现个人安全、自我放松、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共同认知。
(7)江苏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扩展阅读: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社区建设的关系:
一、进一步明确社区事务是地方政府的公共事务
一是在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加强社区建设,要求中央政府把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政府管理。二是加快适合地方发展需要的人事制度的改革。
二、鼓励地方政府立足现实发展,大胆探索社区发展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针对公共服务设施如何才能跟城镇化,特别是城镇人口保持一致,外来农民工如何通过申请租房落户并获得公共服务,如何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村民生活方式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农民工的住房保障,以及如何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等问题。
三、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要与人民的“微生活”有机结合
基层社会对公共服务有着巨大需求。从有关城乡居民社区服务需求的比较研究可看出,城镇居民的服务需求依次是家政、就业、老年人、儿童青少年、低收入家庭服务,而农村依次是老年人、文体生活、儿童青少年、低收入家庭和残疾人服务。这些都需要地方政府根据各地实际具体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政策加以解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推进“十三五”时期社区建设的三个着力点
H. 急!!社区服务体系的内涵是什么
社区服务体系表达
问题:
1.对社区建设的认识有待提高。
(1)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长期性认识不足。
(2)部分社区干部的观念和工作方法还没有从原来的村、居委会的工作方式转换到为社区居民服务上来,工作职责不够明确。
(3)部分驻社区单位、企业,对于社区工作仍然处于了解、支持、参与、配合不够的状态,社区要求单位参与活动时,个别单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的状况。
(4)部分居民对社区的概念认识模糊,对社区没有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参与意识不强。
2.社区自治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社区居委会工作行政化倾向明显。
(2)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弱。
(3)社区工作机制不够到位。
3.社区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
(1)社区用房小、散。
(2)部分老小区设施差,问题突出。
(3)一些社区缺乏长效稳定的经济来源,直接影响到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后劲。
(4)个别政府职能部门在要求社区协助完成工作时,也未能做到费随事转,加重了社区负担。
原因:
1. 社区建设观念不够到位。
(1)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重心下移成了任务下移。一些部门不是深入社区,服务社区,解决社区的难点、热点问题,而是热衷于进社区挂牌子,向社区下任务。
(2)社区工作职责不清,工作重点不够明确,也是影响社区建设的重要原因。
(3)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建意识淡薄,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氛围还不够浓厚。
(4)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还不强。
2.社区内的治安问题比较突出。
(1)治安工作队伍不健全。责任区民警见警率低。
(2)一些小区由于原有规划的原因,小区内道路四通八达,不能实行封闭管理。
(3)小区内商住混杂,住房出租,架空层破墙开店等情况,闲杂人员进出小区难以控制,给小区的治安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4)一些居民群众自我防范意识不强,也是导致偷盗案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物业管理尚欠规范。
(1)个别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不规范。
(2)部分业主委员会没有很好地发挥协同管理的作用。
(3)部分业主法律意识不强。
(4)一些居民群众对物业管理这种有偿服务方式存在抵触思想,影响了小区的有序管理。
4.社区自治组织还不完善。
(1)社区建设已经开展近5年了,但是较为成熟的社区组织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并未形成,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面广、量大。
(2)各社区都建立了党组织以及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共建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其作用还没有真正得到发挥。
(3)一些社区志愿者队伍、群众性自治调解组织、楼道长队伍等社区辅助性管理组织和民间组织没有很好建立和运作起来。
(4)社区的各种活动和事务没有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就不可能提高社区建设和发展水平。
对策: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形成各方面支持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1)市委、市政府及各镇、街道,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大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力度。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在理顺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定期研究、分析和解决社区建设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实际问题。
(2)各镇、街道把社区建设工作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经常给予指导,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
2.综合规划,加大投入,不断推进社区发展。
(1)要加强社区建设规划。
(2)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3)要改善社区工作条件。
3.强化教育,规范管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1)要健全用人机制,有效改善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
(2)要健全培训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综合素质。
(3)要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4.健全机构,营造载体,提升社区服务层次。
(1)政府公共服务要覆盖到社区。
(2)指导和支持社区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
(3)以文明社区创建为抓手,推进社区居民思想道德建设。
(4)强化社区物业管理。
5.完善机制,强化措施,积极稳妥推进社区警务建设。
(1)要不断完善社区治安管理机制。
(2)要建立完善收集、反馈社情民意的工作机制。
(3)要积极探索新型户籍登记管理办法。
重点问题: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体制问题
从体制上考察我国两万余家物业管理企业,80%以上的是国有体制;如果我们再从物业管理企业产生的来源来分析,全国有70%以上属于房地产开发商自办的企业,20%属于房管所或后勤单位改制,只有10%属于产权自主型的物业管理企业。
2.法律法规滞后,体系不完善。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立法明显滞后:20年的时间,没有国家级行业法规可以遵循。在退而求其次的情况下,国内第一部地方性物业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的出台时间是1994年,而深圳成立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的时间是1981年,中间有13年是法规空白期。
3.政府职能的问题
(1).政企没有完全分开,企业无法独立运作。
(2).政府职能错位或越位,政府仍习惯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直接干预。
(3).管理层、管理部门过多,物业管理手续繁杂,往往一个小区的物业企业要应付20多个部门的检查管理。
4.市场化程度不高。
(1).物业管理项目的获取大多是暗箱操作,市场竞争机制还未真正形成。
(2).市场化程度不高还表现在物业管理的价格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
5、物管企业规模小,难以发挥综合优势。物业管理企业规模小,难以发挥群体优势,而且绝大多数企业存在着经济效益差,亏损严重等问题。
6、物管企业经营的风险问题
7、物业管理从业者的素质问题。物业管理行业从业者素质偏低,管理服务不到位。
原因:
1.政府方面
(1)由于以前物业管理作为房地产业的一个售后服务部门,没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以及物业管理涉及部门过多,因而导致物业管理法规制定不及时不完善。
(2)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以及出于本部门自身利益考虑,政企没能真正分开,而且政府对企业干预过多,缺少服务意识。
(3)对物业管理的宏观管理目标不明确,是进行分业经营还是分业与联合经营共存,是强(4)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政府没有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导致物业管理过分依赖于开发商,难以真正独立出来。
2.企业方面
(1)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不明,权责不清,不能独立经营运作。
(2)发展方向不明确,限于现实情况,只能以副补主和靠开发商补贴,导致物业管理服务质量难以提高,形成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对整个行业造成伤害。
(3)由于法规不完善,经营风险意识不强,导致物业管理收益与风险极不对称,一件官司往往就会毁掉一个企业。
(4)由于物业管理在国内尚属新兴行业,缺少完善规范的教育培训体系,许多从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导致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
3.社会方面
(1)由于大多数消费者刚从计划经济的福利中走出来,缺乏对物业管理的消费意识,还在怀念过去的“免费午餐”。
(2)业主法制意识淡薄,加之法规不完善,业主只一味强调权利而忽视相应的义务。
(3)社会关注程度不够,许多媒体只是关注所谓的新闻卖点,一有纠纷就纷纷对物业公司(4)行业协会还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对策:
(一)政府方面
1、物业管理重在立法
(1)从物业管理业务来看:
一是建立房屋及维修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
二是建立设备设施管理法律、法规及规章。
三是建立环境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规章。
四是建立保安保卫、消防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规章。
(2)从市场主体来看,还应建立物业管理行业管理办法、物业管理企业管理办法、业主委员会管理办法等。通过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及办法的制定与施行,使物业管理的管理、服务、经营、收费等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依法管理和运作。
2、政府职能的转变
(1)政府和企业一定要彻底分开。政府要加强服务意识,为广大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宏观的政策支持与引导。
(2)减少管理部门和管理层次,加强物业管理相关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实施科学管理。
(3)要建立物业管理市场准入制度。
3、加强物业管理市场的培育,鼓励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管理分业经营。
(1)限制开发商盲目组建自己的物业管理公司。
(2)鼓励开发商从社会上聘请那些经过实践被业主认可的物业管理公司来进行专业化的管理。
(3)鼓励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公开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引进竞争机制,促使物业管理行业朝高度市场化方向发展。
(二)企业方面
物业管理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加入WTO后参与物业管理行业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要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物管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三)社会方面
1.物业管理协会应积极有效的发挥作用。
2.要逐步提高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培养人才,为物业管理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3.社会公众应客观公正的看待物业管理这一新兴行业,加深对这一行业的了解并对这一行业的作用充分重视。
4.新闻媒体应了解物业管理行业的政策法规和行业特点,深切体会物业管理行业的酸、甜、苦、辣,加深对物业管理行业的了解、同情和支持,从而进行正面的引导,使业主对物业管理有一个深入地认识,促使业主形成正确的物业管理消费观念。
5.广大业主应更新观念,顺应我国房地产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增强对物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对物业管理消费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