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3分)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
(1)①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共同富裕。②坚持科学发展现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③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④促进收入增长和分配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8分) (2)①要做大“蛋糕”,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业更加充分,这是实现收入翻一番的基础。②注意控制通货膨胀,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主产率提高同步,使人民实际收入达到翻一番。③注意分好“蛋糕”,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第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运用税收等宏观调控手段缩小分配差距,大幅减少扶贫对象。(9分) (3)①面对收入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被别国取代这一挑战,我们必须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或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也可)。因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②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发展新动力。这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收入不断增长。③要改变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低端位置,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有助于加嵌着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④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避免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这有利于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6分) ❷ 小康实现程度,关键看什么 报告显示,中国2010年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80.1%,比年提高20.5个百分点。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自从“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提出来之后,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一举一动几乎都围绕这个主题。经过各方多年不懈努力,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无论是经济发展、生活质量,还是民主法制、文化教 育等方面,相比过去都有了巨大进步。 至于,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是否已达八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很多时候,宏观统计数据和民众微观感受是有所差异的。比如,统计数据显示居民收入增长了多少多少,而很多民众却感觉“被增长”。进而言之,从人均收入的角度来评价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恐怕很多人不认可。也就是说,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看上去不少,但社会财富主要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并没有真正装进广大低收入者的口袋。再看住房情况,人均住房面积看上去成绩喜人,但还有不少人达不到人均住房面积。 在笔者看来,所谓“全面小康”,不仅要看人均数据,更要看实际数据。比如,要看多少 人达到人均数或标准线。如果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八成,理应是八成的人达到标准线,这样才比较真实、准确,否则或许就稍微欠缺了一点说服力。从报道来看,统计部门衡量小康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大方面,这些标准应该是经过充分研究论证过的。当然,这些统计标准可以有,但衡量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关系到民众福祉,民众最有发言权,理应问问民意。 遗憾的是,统计部门只按照自己的工作方式计算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却没有充分采纳民众观感。如此,统计数据和民意恐怕就达不成“共识”了。小康社会实现程度高达80.1%,这样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子?如何完整描述这样 的社会?让人有些困惑。显而易见,一个小康社会最起码是安全的,没有安全保障则难言小康。但我们这个社会在食品、药品、住房、服装、环境等方面频繁发生了不安全的事故。 原来有一种说法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但如今看来,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实现小康,除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大方面外,还应该看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状况。此外,在一个小康社会,人必须是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但看到某些用工企业仍在拖欠薪酬,劳动者又何谈尊严。因此,笔者建议,在计算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时,在原来的标准基础上,理应把安全、尊严、权利、民意等关键内容纳入考量范围。 ❸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