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相阴县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现状分析与展望
(1)①2013年我国GDP及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有利于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实现社会公平。(3分)
②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逐步得到改善。(2分)
③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较快,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其中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快于城镇,说明农民购买力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2分)
(2)①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2分)
②有利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的体现;(2分)
③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2分)
④有利于平衡不同群体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和谐;(2分)
⑤有利于推动城乡和区域的平衡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2分)
⑥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2分)
(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5个要点即可得满分10分)
(3)①向村委会建议发展乡村旅游,是积极参加民主管理,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表现。(3分)
②向人大代表反映“三农”资金使用的违规情况,是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保障了公民合法权益。(3分)
③向县政府就如何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促进决策科学民主。(3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为图标试题。旨在考查学生从表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回答本类试题的关键是要阅读材料表格中的数据,然后加以分析,用简练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要注意对数据的概括,然后加以对比比较。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不难发现,2013年我国GDP及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2)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这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推动城乡和区域的平衡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等。
(3)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要求回答“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并且是对小李积极“建言献策”方式的理解,所以涉及的考点应该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是积极参加民主管理,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表现。该举措是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监督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的表现。
㈡ 中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论文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
常鹏宇,张信东
(山西大学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了城乡收入
差距的深层原因,并就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元结构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
按照国际通行的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基尼系数表示,改革
开放前我国的基尼系数仅为0.25,现在据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
配课题组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2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54,超
过了国际警戒线(0.4),提高了80%,其中最明显的当属城乡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
再由逐渐缩小到加速扩大的发展过程。如果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来衡量城乡的收入差距,就国际一般情况而
言,当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在800美元~1 000美元阶段,城镇居民
人均收入大体上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7倍,而我国城乡收入差距
一直超过国际一般情况,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7∶1(以农村居民
收入为1),1985年达到历史最低点,为1.8∶1,1994年达到顶峰,城乡居
民收入比为2.86∶1,1997年达到新的谷底,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7∶1。
1997年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加速扩大,2001年突破历史最高点,城
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2.90∶1,2003年继续扩大到3.23∶1,2004年收入差
距比为3.2:1。但这个结论,还不能真实地反映城乡之间的实际收入的差
别。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涵盖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各样的实物
性补贴。如果把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各样的实物性补贴(医疗、教育、
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费救济等等)考虑进去,城乡收入差距
可能要达到4倍~5倍,甚至是6倍。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演变过程中,合理差距对经济发展、社会稳
定产生一定正效应,但不合理差距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产生负效应。由
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因此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的负效应占主
导地位。
2.1正面影响
(1)一定时期内能使我国经济在生产力发展方面有长足进步,比如
改革开放后打“破大锅饭”及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确实把我国的现代化
进程提前了(在汽车等方面)。
(2)推动农业发展。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节到工业化所需要的一
个理想差距程度时,企业会在农村用较低的价格获得工业发展所需要的
劳动力而促进工业化进程,而留在农村的劳动力能享受更多农业资源,
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的生产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业增长。
(3)使农村居民向城市聚集,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素质。城乡收入存在
适度差距,会对农村居民产生吸引力。一方面,会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
移,变成市民,这使他们的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得到提高,比如农村居民
通过努力,以升学、学习劳动技能等方式到城市定居;另一方面,农村居
民到城市打工,在自己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在一定条件下接受城市
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技术,提高了素质。
2.2负面影响
(1)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从而影响改革发展的进程。经济发展需要一
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如果没有农村的稳定也就不会有整个社会的稳
定。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0%,是社会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
作为劳动群众,也是我们的政权基础,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会直
接影响社会成员心态的平和程度、社会关系的协调程度和社会形势的稳
定程度。在贫富悬殊的社会中,收入分配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较多表现为
社会秩序的混乱。这个问题在转型社会中尤为突出。贫困阶层不断扩大
并日益边缘化,必然引发社会成员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继而带来一系列
的社会问题,使社会秩序混乱无序,从而造成社会形势的动荡不安,致使
经济发展可能止步。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农村居民购买力过低,难以激活农
村广大消费市场,可导致农村边际消费倾向持续走低,而这又影响了投
资乘数作用的发挥,难以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从而影响我国经济
全面发展。
(3)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会导致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和人力资
本水平低下,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难
以提高,这也决定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缺乏真正的支撑。为提高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最关键的还是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唯有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居民
的收入水平。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3.1收入的不平衡
行业垄断带着计划经济深深的烙印,虽然在一定期间可明显提升此
行业与国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其长期存在,必然导致行业间及
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因行业垄断由中央政府的主管部门实施,所以能
够创造出完全排斥竞争的效果,如电力、电信、金融等自然垄断的行业,
以及一些因行政体制原因产生的制度性垄断行业,由于机会不均条件下
的垄断和特权,在这些行业从业的人员几乎都成为社会的高收入者。由
于行业垄断,破坏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均衡规律”,弱化甚至排斥了
市场的调节功能,使垄断行业与非垄断的行业出现了收入上的差距。再
有是一些人将权力作为一种资本参与收入分配,贪污腐败,导致收入分
配的严重变形。这些权力资本的使用不当已经成为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
重要因素。
3.2城乡户籍制度的影响
城乡户籍制度是城乡分割体制的基础,它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
产物,符合当时对城市倾斜发展和城乡社会稳定的需要,但是随着市场
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它已成为影响社会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的因素,具体表现在农民劳动力转移不顺畅、农民工子女上学(中小学)
难等问题。
3.3市场运作不规范
在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健全的前提下,保证市场运作规范的重要条件
是法制建设的先行。当前,由于我国法制不健全或执法不严,致使非法非
正常收入大量存在;而且由于市场运作不规范,城乡间信息的不对称,在
这样一种背景下出现的农业产业布局不科学,也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的扩大。
3.4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
社会保障的功能在于它通过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方面
的运作,缩小居民间收入差距,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然而,目前社会保
障面太窄,只有城市职工享受,而农民却很少享受。这种在享受社会保险
方面的相对不均等性,特别是医疗保险,使农民由病返穷。虽然国家在
2005年采取了农村医疗统筹,但就实际情况看,对于完全单纯靠土地生
存、困难(孤寡老人)及大(多)病的农民群体,按现在的统筹标准,其本身
支付的部分也是有相当难度的。
3.5教育机会不均等
在现实社会中,受过高等教育人员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未受过教育
或受过很少教育的成员。目前教育软硬件投资明显不足,特别是农村地
区、西部地区。据2002年9月12日的《经济时报》报道,各级财政教育投
入分配格局为: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财力,但只分别承担了义务教
育经费的2%和11%,也就是说只承担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极小部分
责任,县乡政府财力薄弱,却分别负担了经费的绝大部分。事实上,县乡
财政收入的大部分却是对农民的征收,这就客观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而城镇居民则是无需缴纳这部分费用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城乡居
民收入之间的差距。
4缩小城乡差距的建议和措施
4.1完善法律制度建设
通过法律形式来查处政府官员的渎职行为和打破垄断,保证机会的
均等,允许民间资金进入,消除不正当竞争。通过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
限制和打破垄断,逐步消除行业壁垒和垄断,降低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
标准,鼓励资本在行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和有序竞争,促进行业之间平均
利润的形成,逐步消除非法收入形成的条件与环境,缩小行业之间的收
入差距。
4.2改革城乡户籍制度
改革城乡户籍制度就是实行开放式管理的户口制度,即任何人不论
从何处迁往另外任何一处,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就应该依法享有同当
地居民同等的权利,如享受教育(子女上学问题)、医疗等。改革户籍制度
的实质是去除依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差别,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
发展机会上的均等,社会身份的同等,使户籍只承担对人口的社会管理
职能,不再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
4.3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落实农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政
策,发展农村经济和非农产业,以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和农村
经济的发展是国际上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解决贫困地区
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长期性和根本性措施。农村工业化,就是大
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不断提高第二、三产业在农村经济结构中的比
重,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剩余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同时,
对于农村经济,政府应积极指导,使城乡对农产品供求双方信息得到尽
可能对称,以便科学布局。
4.4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增加投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保障等的投入力
度;增加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同时改革农业投入体制,推进农村投资和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搞好农村信用合作社
的改革,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信贷资金不准或按特定优
势比例投向非农领域和非农产业,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农
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并广泛吸纳外资、工商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形成
多元化的农业投融资体制,扩大农业投入来源,增加农业投入总量。通过
各种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业、
农村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并且使广大农民拥有最低生活保障、
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
4.5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政府应进一步通过对高收入人群的征税来调整收入差距,因为税收
可直接有效地减少高收入人群的比例,并且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到稳
定社会的作用。对于农用物资也应制定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国家虽然减免
了农业特产税等税种,但是对于农业物资(如化肥等)也应依照一定比例来
减少其税率,让农民最直接受益,让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能较快缩小。
4.6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把农村基础教育列入中央预算,改
善农村办学条件和办学模式,并且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完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让广大的农村劳动
者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实现教育在农村的真正普及。此外,还要对农民进
行法律法规培训,全面提高农村人员素质,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
5正确看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是哪一项具体措施就可以做到的,亦不
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必须坚“持统
筹安排”,不能因过分强调公平而忽视效率,重“返大锅饭”,如统筹初次
分配和再分配,就要在初次分配中注重效率,公平、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把劳动者的物质利益与劳动贡献直接结合起来,鼓励各种生产要素的所
有者把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按贡献参与分配;而在再分配中
注重公平,把公平放在突出的位置,更多地考虑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
难。统筹市场力量、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更科学地对社会资源配置;从
社会的角度出发,应切实贯彻收入分配政策,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各方
面的积极性并使其收益最大化,使我国经济能在稳定中持续增长,让全
社会成员共同过上富裕生活。
㈢ 美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及差距现状
这个基本没有直接比较意义。因为美国和其他正常国家一样,农民的土地是属于自内己容的,那么大面积的土地如果折算进入个人资产的话,那城镇居民就要靠边站了。因此美国统计就业数据的时候一般都统计非农人口的就业收入等数据,反正美国农民不过人口的2%,有庞大的土地,有先进的技术和金融支持,更有政府的政策和预测支持,整体上生活都很悠闲。
㈣ 我国城乡生活水平情况
(1)图表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回但城乡差距较大。(答2分) (2)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是根本原因。②商品价格也是影响人们消费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我国总体物价水平相对较低,这也相对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4分) (3)①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居民家庭收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②加大支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③端正消费观念,改善消费结构,促进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6分)
㈤ 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及对比情况可说明什么
1,表明城乡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仍然需要坚定不移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2,今年农村居民经济增长超过城市居民增长速度,可见我国的农村发展政策的确起到了一些作用
3,我国对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㈥ 城乡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长了多少
据报道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9日透露制,发改委日前组织召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明确了未来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工作重点是低收入群体的增收,2013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年平均增长7.4%,收入差距也逐步缩小。
希望城乡居民的年均收入可以持续保持高速的增长!
㈦ 《论文》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追分50
请注意论文是用来参考的,不是有现成的给抄的。这篇看合适不?期能提供思路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
常鹏宇,张信东
(山西大学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了城乡收入
差距的深层原因,并就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元结构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
按照国际通行的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基尼系数表示,改革
开放前我国的基尼系数仅为0.25,现在据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
配课题组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2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54,超
过了国际警戒线(0.4),提高了80%,其中最明显的当属城乡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
再由逐渐缩小到加速扩大的发展过程。如果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来衡量城乡的收入差距,就国际一般情况而
言,当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在800美元~1 000美元阶段,城镇居民
人均收入大体上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7倍,而我国城乡收入差距
一直超过国际一般情况,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7∶1(以农村居民
收入为1),1985年达到历史最低点,为1.8∶1,1994年达到顶峰,城乡居
民收入比为2.86∶1,1997年达到新的谷底,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7∶1。
1997年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加速扩大,2001年突破历史最高点,城
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2.90∶1,2003年继续扩大到3.23∶1,2004年收入差
距比为3.2:1。但这个结论,还不能真实地反映城乡之间的实际收入的差
别。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涵盖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各样的实物
性补贴。如果把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各样的实物性补贴(医疗、教育、
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费救济等等)考虑进去,城乡收入差距
可能要达到4倍~5倍,甚至是6倍。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演变过程中,合理差距对经济发展、社会稳
定产生一定正效应,但不合理差距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产生负效应。由
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因此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的负效应占主
导地位。
2.1正面影响
(1)一定时期内能使我国经济在生产力发展方面有长足进步,比如
改革开放后打“破大锅饭”及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确实把我国的现代化
进程提前了(在汽车等方面)。
(2)推动农业发展。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节到工业化所需要的一
个理想差距程度时,企业会在农村用较低的价格获得工业发展所需要的
劳动力而促进工业化进程,而留在农村的劳动力能享受更多农业资源,
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的生产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业增长。
(3)使农村居民向城市聚集,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素质。城乡收入存在
适度差距,会对农村居民产生吸引力。一方面,会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
移,变成市民,这使他们的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得到提高,比如农村居民
通过努力,以升学、学习劳动技能等方式到城市定居;另一方面,农村居
民到城市打工,在自己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在一定条件下接受城市
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技术,提高了素质。
2.2负面影响
(1)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从而影响改革发展的进程。经济发展需要一
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如果没有农村的稳定也就不会有整个社会的稳
定。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0%,是社会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
作为劳动群众,也是我们的政权基础,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会直
接影响社会成员心态的平和程度、社会关系的协调程度和社会形势的稳
定程度。在贫富悬殊的社会中,收入分配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较多表现为
社会秩序的混乱。这个问题在转型社会中尤为突出。贫困阶层不断扩大
并日益边缘化,必然引发社会成员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继而带来一系列
的社会问题,使社会秩序混乱无序,从而造成社会形势的动荡不安,致使
经济发展可能止步。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农村居民购买力过低,难以激活农
村广大消费市场,可导致农村边际消费倾向持续走低,而这又影响了投
资乘数作用的发挥,难以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从而影响我国经济
全面发展。
(3)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会导致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和人力资
本水平低下,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难
以提高,这也决定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缺乏真正的支撑。为提高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最关键的还是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唯有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居民
的收入水平。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3.1收入的不平衡
行业垄断带着计划经济深深的烙印,虽然在一定期间可明显提升此
行业与国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其长期存在,必然导致行业间及
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因行业垄断由中央政府的主管部门实施,所以能
够创造出完全排斥竞争的效果,如电力、电信、金融等自然垄断的行业,
以及一些因行政体制原因产生的制度性垄断行业,由于机会不均条件下
的垄断和特权,在这些行业从业的人员几乎都成为社会的高收入者。由
于行业垄断,破坏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均衡规律”,弱化甚至排斥了
市场的调节功能,使垄断行业与非垄断的行业出现了收入上的差距。再
有是一些人将权力作为一种资本参与收入分配,贪污腐败,导致收入分
配的严重变形。这些权力资本的使用不当已经成为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
重要因素。
3.2城乡户籍制度的影响
城乡户籍制度是城乡分割体制的基础,它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
产物,符合当时对城市倾斜发展和城乡社会稳定的需要,但是随着市场
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它已成为影响社会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的因素,具体表现在农民劳动力转移不顺畅、农民工子女上学(中小学)
难等问题。
3.3市场运作不规范
在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健全的前提下,保证市场运作规范的重要条件
是法制建设的先行。当前,由于我国法制不健全或执法不严,致使非法非
正常收入大量存在;而且由于市场运作不规范,城乡间信息的不对称,在
这样一种背景下出现的农业产业布局不科学,也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的扩大。
3.4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
社会保障的功能在于它通过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方面
的运作,缩小居民间收入差距,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然而,目前社会保
障面太窄,只有城市职工享受,而农民却很少享受。这种在享受社会保险
方面的相对不均等性,特别是医疗保险,使农民由病返穷。虽然国家在
2005年采取了农村医疗统筹,但就实际情况看,对于完全单纯靠土地生
存、困难(孤寡老人)及大(多)病的农民群体,按现在的统筹标准,其本身
支付的部分也是有相当难度的。
3.5教育机会不均等
在现实社会中,受过高等教育人员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未受过教育
或受过很少教育的成员。目前教育软硬件投资明显不足,特别是农村地
区、西部地区。据2002年9月12日的《经济时报》报道,各级财政教育投
入分配格局为: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财力,但只分别承担了义务教
育经费的2%和11%,也就是说只承担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极小部分
责任,县乡政府财力薄弱,却分别负担了经费的绝大部分。事实上,县乡
财政收入的大部分却是对农民的征收,这就客观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而城镇居民则是无需缴纳这部分费用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城乡居
民收入之间的差距。
4缩小城乡差距的建议和措施
4.1完善法律制度建设
通过法律形式来查处政府官员的渎职行为和打破垄断,保证机会的
均等,允许民间资金进入,消除不正当竞争。通过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
限制和打破垄断,逐步消除行业壁垒和垄断,降低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
标准,鼓励资本在行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和有序竞争,促进行业之间平均
利润的形成,逐步消除非法收入形成的条件与环境,缩小行业之间的收
入差距。
4.2改革城乡户籍制度
改革城乡户籍制度就是实行开放式管理的户口制度,即任何人不论
从何处迁往另外任何一处,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就应该依法享有同当
地居民同等的权利,如享受教育(子女上学问题)、医疗等。改革户籍制度
的实质是去除依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差别,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
发展机会上的均等,社会身份的同等,使户籍只承担对人口的社会管理
职能,不再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
4.3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落实农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政
策,发展农村经济和非农产业,以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和农村
经济的发展是国际上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解决贫困地区
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长期性和根本性措施。农村工业化,就是大
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不断提高第二、三产业在农村经济结构中的比
重,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剩余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同时,
对于农村经济,政府应积极指导,使城乡对农产品供求双方信息得到尽
可能对称,以便科学布局。
4.4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增加投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保障等的投入力
度;增加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同时改革农业投入体制,推进农村投资和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搞好农村信用合作社
的改革,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信贷资金不准或按特定优
势比例投向非农领域和非农产业,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农
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并广泛吸纳外资、工商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形成
多元化的农业投融资体制,扩大农业投入来源,增加农业投入总量。通过
各种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业、
农村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并且使广大农民拥有最低生活保障、
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
4.5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政府应进一步通过对高收入人群的征税来调整收入差距,因为税收
可直接有效地减少高收入人群的比例,并且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到稳
定社会的作用。对于农用物资也应制定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国家虽然减免
了农业特产税等税种,但是对于农业物资(如化肥等)也应依照一定比例来
减少其税率,让农民最直接受益,让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能较快缩小。
4.6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把农村基础教育列入中央预算,改
善农村办学条件和办学模式,并且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完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让广大的农村劳动
者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实现教育在农村的真正普及。此外,还要对农民进
行法律法规培训,全面提高农村人员素质,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
5正确看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是哪一项具体措施就可以做到的,亦不
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必须坚“持统
筹安排”,不能因过分强调公平而忽视效率,重“返大锅饭”,如统筹初次
分配和再分配,就要在初次分配中注重效率,公平、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把劳动者的物质利益与劳动贡献直接结合起来,鼓励各种生产要素的所
有者把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按贡献参与分配;而在再分配中
注重公平,把公平放在突出的位置,更多地考虑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
难。统筹市场力量、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更科学地对社会资源配置;从
社会的角度出发,应切实贯彻收入分配政策,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各方
面的积极性并使其收益最大化,使我国经济能在稳定中持续增长,让全
社会成员共同过上富裕生活。
参考文献
[1]杨发玉.浅议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青海社会科
学,2004(6):25-28.
[2]许珞华.在“五个统筹”的发展中有效缩小收入差距[J].湖北社会科
学,2005(4):81-88.
[3]李实.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2003(1):379-
404.
[4]王雅鹏.破解“三农”问题[J].理论月刊,2005(2):5-10.
[5]叶静怡.发展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5-113.
㈧ 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研报告
贫富分化是生产资料存在私有制的必然.我们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仅有私有制,而且提倡发展.不只有私有制,而且允许雇工.一方是靠资本发财,发大财.一方是靠劳动力养家护口.这种“按劳分配”就一定两极分化。这是经济剥削。另外,还有超经济剥削,那就是客观上严重存在的腐败。这些人已成为造就贫富分化的一支不容低估的力量。有的官员过年给孩子压岁钱,出手就是8800。而民工们的孩子,得到的百八压岁钱,转手就给大人。还有人不承认这是贫富分化,叫“富裕程度不同”,真会说话。
这不是我们的目标,这是我们的过程。“初级阶段”是过程,它也就是过程。现在发展私营企业,就是因为它对现阶段发展生产力有好处。
一位统计学家认为,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总体上是合理的。其理由是,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不能以基尼系数一般的标准来看待中国。对于一个不是二元经济的国家,基尼系数可能管用,但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基尼系数要放大一些才管用。
这种判断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实际上,中国现阶段的二元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强化所造成的,其本身就是一种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农民对于中国现代化事业的贡献度同社会应有的回报度不成比例,因而二元经济结构被强化。为了全力以赴地推进工业化,从1952—1986年,国家通过价格“剪刀差”从农业中隐蔽地抽走了5823.74亿元的巨额资金,加上收缴的农业税1044.38亿元,34年间国家共从农业抽走了6868.12亿元的资金,而在60年代整个国家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几百亿元。【5】很难想象没有农村的支撑,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会有今天的局面,而农民所直接承受的却是日益强化的二元经济结构。这严重地违背了代际之间所应当具有的公正准则。从横向的角度来看,现行的许多社会经济政策是在维护甚至是在强化二元经济结构。比如,户籍制度是在维护和强化一种社会身份等级制,而诸如有所区别对待的就业政策、社会保障等政策则是在维护和强化城乡居民之间的隔离。这些,无疑人为助长了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是一种十分典型的不公正现象。
回首20年,一句“翻两番”就可概括这个伟大的成就。而今后20年的经济发展就没这么简单,经济总量要翻两番,但环境污染不能翻两番,东西部差距不能翻两番,能源消耗不能翻两番,贫富差距不能翻两番,城乡差别不能翻两番,如此等等【6】 中国农村受苦受难的老白姓至今对毛主席感恩戴德,但对改革开放的带来的经济的发展无动于衷,因为这种好处于他们无关,至少他们会一直这样认为,并且抱怨声到处都是。
三、我国目前贫富分化现状
1、 比基尼系数
中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究竟是否合理?对此,应当用多个标准综合来衡量,其中基尼系数属于综合性的指标。
自90年代深化改革阶段以来,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有研究表明,表征这一分化程度之一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预警线(0.3~0.4),全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已达0.4577。到1995年,全国的基尼系数为0.445。这一数值比1983年的基尼系数的估计值高出16个百分点,比1988年的估计之高出7个百分点。全国的基尼系数平均每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不断上升。【7】
根据大多数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中国现在的基尼系数在0.458以上,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0.49以上。即便是按0.458来算,中国现在的基尼系数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范围。【8】
2、城乡分化
我国工业布局及社区建设,自1949年以来,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再分配格局中,以牺牲农业及农村发展为积累,使得持续发展的社区资源集中于城市,并形成了较大的城乡发展差距及较尖锐的城乡发展矛盾。另一方面,即使在城市社区,于资源配置上,也处于功能单一及权力分配的分割状态,从而使得城市发展亦出现了不平等格局:一是资源优势集中于少数几个大城市,且为边界封闭、简单消费的城市社区功能形态;二是其他中、小城市仅是服务于这几个大城市的单一功能单位--被中央计划指令性地要求向这几个大城市低价、甚至无偿地或提供某些稀缺资源,或供应某些特色商品,或输送大城市发展急需的掌握一技之长者,而他们自身的城市化发展则被置于准计划甚至计划外(所谓"自己找米下锅")的分配及发展状态下,且受制于中央计划中所谓一个个“五年计划"的政策规定。【9】从城乡收入差距方面来看,如果扣除农民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费用,再把城市居民各种福利也计算进来,那么中国的城乡差距实际已经达到了5:1或者是6:1。这个数字差不多居世界之首。【10】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我国中西部农民因看不起病,死于家中的比例高达60%-80%
㈨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写
我也在写相关论题,指导老师也要求前言部分要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真烦.
我看到很多优秀学位论文都没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