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住建局是干什么的
住建局是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简称。
以县住建局为例,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拟定住房保障、城乡规划、工程建设、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建筑业、房屋装饰装修业、住宅与房地产业、勘察设计咨询业、市政公用事业和风景名胜事业的有关规范性文件并监督实施,负责本系统、本部门依法行政工作职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二)承担推进住房制度改革、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的责任。拟订全县住房及住房保障相关政策并指导实施,指导住房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拟订廉租住房规划及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国家、省、市、县有关廉租住房资金安排并监督组织实施。编制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
(三)承担全县城乡规划的政策和制度制定,负责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并组织实施工作职责,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选址、方案审批等规划管理工作,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指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指导城市环境卫生规划。
(四)承担建立本县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责任。组织实施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国家标准、全国统一定额和行业标准定额,拟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价方法、经济参数、建设标准和工程造价的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各类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的实施和工程造价计价,组织发布工程造价信息。
(五)承担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房地产市场的责任。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拟订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政策并监督执行,指导城镇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和开发利用工作,提出房地产业的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制定房地产开发、房屋权属管理、房屋租赁、房屋面积管理、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责任。
指导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拟订危房鉴定、白蚁防治、房地产估价与经纪管理、物业管理、房屋征收拆迁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六)承担监督管理建筑市场、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的责任。指导建筑活动,拟订工程建设、建筑业及装饰装修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改革方案、产业政策、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组织实施房屋和市政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执法,拟订建设工程施工、监理以及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负责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职责,负责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安全生产和竣工验收备案的政策、规章制度的监督执行工作职责,参与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七)承担监督管理勘察设计咨询市场秩序和勘察设计咨询质量的责任。拟订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改革方案、产业和技术政策、规章制度并指导实施。
指导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组织实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抗震技术地方规范和标准图集,组织开展城市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鉴定加固和改造工作,指导村镇和农村建设抗震工作,指导和组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八)承担指导城镇建设工程设施的防洪工作,指导城镇燃气公用设施的建设管理,指导城镇建设档案管理工作。
(九)承担规范和指导村镇建设的责任。拟订村庄和小城镇建设政策并指导实施,指导村镇规划编制、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和危房改造,指导小城镇和村庄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工作,指导和组织各类村镇建设试点工作,指导受灾村镇及国家大型重点建设项目地区村镇迁建、重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十)拟订全县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规划、政策并指导实施,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指导风景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职责。
负责全县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会同文物主管部门负责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申报以及历史文化名城(镇、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城镇园林绿化工作。
(十一)承担推进建筑节能、城镇减排的责任。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建筑节能政策、规划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重大建筑节能项目,推进城镇减排。
组织实施重点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及成果转化工作,承担推进墙体材料革新的责任。负责组织实施散装水泥的推广工作。
(十二)制订建设行业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建设行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执业资格管理工作。负责开展住房和城乡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指导监督县级建设民间组织的工作。负责指导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信访工作职责,督查督办重大信访案件。
(十三)贯彻执行国家关于人民防空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防建设需要,拟定人民防空事业的建设发展计划和有关规定,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组织开展人民防空工程平战结合工作,利用人民防空工程及其它各项设施,为城市经济建设服务。
(十四)承担县政府公布的有关行政审批事项。
(十五)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1)文物保护单位城乡建设规划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是2008年中央“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新成立的中央部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建设行政管理的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国家建设方面的行政管理事务。
其前身是1979年3月12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国家城市建设总局”,直属国务院,由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代管。
2008年3月15日,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建设部”改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8年3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整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等管理职责整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管理。
❷ 中国哪一年政策规定不可以土葬
截止到2019年2月,我国还没有规定不可以土葬,全部改为火葬。根据《殡葬管理条例》:
1、第二条
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2、第四条
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暂不具备条件实行火葬的地区,允许土葬。
实行火葬和允许土葬的地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国务院民政部门备案。
3、第六条
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自愿改革丧葬习俗的,他人不得干涉。
(2)文物保护单位城乡建设规划扩展阅读:
推行火葬的原因:
解放前,中央领导就决定简化丧葬仪式,大力推行火葬,151位主要领导都在火葬倡议书上签字,死后采用火葬(也有破例的,比如许世友)。在当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
1、破除迷信,反封建
2、节约丧葬成本
3、防止瘟疫
4、随着中国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土地尤其是耕地愈发稀缺,逐渐成为禁止土葬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在1985年国务院公布《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之前,推行火葬的工作并不顺利,尤其是在农村,不少地区不具备建立火葬厂的条件,不少农民都是先火葬,然后再入棺土葬,非但没有节约成本,反而有些劳民伤财。
❸ 市政府机关有哪些部门
1、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是指在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管理城市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行政事务的职能机构、称为局、委员会、科、办公厅等。
2、 市政府办事机构1个:办公室;市政府组成部门27个: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局、科学技术局、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局、监察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建设委员会、交通局、农业委员会、水利局、林业局、商务局、文化局、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审计局、环境保护局、物价局、城市规划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外事办公室。
3、其中监察局与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列入政府工作部门序列;民族事务委员会与宗教事务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文化局与新闻出版局(版权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与市容管理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外事办公室与侨务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4、市政府直属行政机构7个:广播电视局、体育局、统计局、粮食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小企业发展局、法制办公室。
5、市政府直属特设机构1个: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6、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1个:人民防空办公室。
(3)文物保护单位城乡建设规划扩展阅读
市政度具体表现:
1、以市人民政府名义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议案。向上级人民政府提出的请示、报告,以及向下级人民政府发出的指示、命令等,均由市长签署。
2、市长全面领导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对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全面负责,副市长协助市长开展工作,或受市长委托分管某一方面的工作。
3、市长召集和主持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市政府工作的重大问题经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讨论,由市长集中正确意见,最后做出决定。
4、市长有权就市政府的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科长等市政府组成人员,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名。
❹ 国家对旅游项用地有哪些优惠政策
国家对旅游项用地有以下优惠政策:
一、积极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供应
1、有效落实旅游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
按照资源和生态保护、文物安全、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的基础上,加快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对符合相关规划的旅游项目,各地应按照项目建设时序,及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依法办理土地转用、征收或收回手续,积极组织实施土地供应。加大旅游扶贫用地保障。
2、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边远海岛等土地建设旅游项目
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使用荒山、荒地、荒滩及石漠化、边远海岛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相关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对复垦利用垃圾场、废弃矿山等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各地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支持政策,吸引社会投资,鼓励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
3、依法实行用地分类管理制度
旅游项目中,属于永久性设施建设用地的,依法按建设用地管理;属于自然景观用地及农牧渔业种植、养殖用地的,不征收(收回)、不转用,按现用途管理,由景区管理机构和经营主体与土地权利人依法协调种植、养殖、管护与旅游经营关系。
4、多方式供应建设用地
旅游相关建设项目用地中,用途单一且符合法定划拨范围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应;用途混合且包括经营性用途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其中影视城、仿古城等人造景观用地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娱乐康体用地”办理规划手续,土地供应方式、价格、使用年限依法按旅游用地确定。
景区内建设亭、台、栈道、厕所、步道、索道缆车等设施用地,可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其他建设用地”办理规划手续,参照公园用途办理土地供应手续。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应旅游项目建设用地。
5、加大旅游厕所用地保障力度
要高度重视旅游厕所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文明窗口地位和基本公共服务作用。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及相关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需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的,可在2018年前由旅游厕所建设单位集中申请,按照法定报批程序集中统一办理用地手续,各地专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粪便处理设施,可以划拨方式供应。支持在其他项目中配套建设旅游厕所,可在供应其他项目建设用地时,将配建要求纳入土地使用条件,土地供应后,由相关权利人依法明确旅游厕所产权关系。
二、明确旅游新业态用地政策
1、引导乡村旅游规范发展
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乡和村庄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举办住宿、餐饮、停车场等旅游接待服务企业。依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管理办法,城镇和乡村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可依法通过承包经营流转的方式,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未利用地,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支持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建设旅游设施。
2、促进自驾车、房车营地旅游有序发展
按照“市场导向、科学布局、合理开发、绿色运营”原则,加快制定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新建自驾车房车营地项目用地,应当满足符合相关规划、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完备、建筑材料环保、建筑风格色彩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协调等条件。自驾车房车营地项目土地用途按旅馆用地管理,按旅游用地确定供应底价、供应方式和使用年限。
3、支持邮轮、游艇旅游优化发展
新建邮轮、游艇码头用地实行有偿使用。有偿使用的邮轮、游艇码头用地可采取协议方式供应。现有码头增设邮轮、游艇停泊功能的,可保持现有土地权利类型不变;利用现有码头设施用地、房产增设住宿、餐饮、娱乐等商业服务设施的,经批准可以协议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4、促进文化、研学旅游发展
利用现有文化遗产、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工矿企业、大型农场开展文化、研学旅游活动,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上述机构土地权利人利用现有房产兴办住宿、餐饮等旅游接待设施的,可保持原土地用途、权利类型不变;土地权利人申请办理用地手续的,经批准可以协议方式办理。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确定的建设控制要求。
(4)文物保护单位城乡建设规划扩展阅读
加强旅游业用地服务监管的政策:
1、做好确权登记服务
各地要依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体系要求,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坚持方便企业、方便群众,减少办证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质量,积极做好旅游业发展用地等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依法明晰产权、保护权益,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产权保障和融资条件。
2、建立部门共同监管机制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旅游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用地供应和使用管理应同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及其他相关区域保护发展建设等规划,不符合的,不得批准用地和供地。
新供旅游项目用地,将环保设施建设、建筑材料使用、建筑风格协调等要求纳入土地供应前置条件的,提出条件的政府部门应与土地使用权取得者签订相关建设活动协议书,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要及时总结旅游产业用地利用实践情况,积极开展旅游产业用地重大问题研究和探索创新。
3、严格旅游业用地供应和利用监管
严格旅游相关农用地、未利用地用途管制,未经依法批准,擅自改为建设用地的,依法追究责任。严禁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区资源及其景区土地。规范土地供应行为,以协议方式供应土地的,出让金不得低于按国家规定所确定的最低价。
严格旅游项目配套商品住宅管理,因旅游项目配套安排商品住宅要求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不得批准。严格相关旅游设施用地改变用途管理,土地供应合同中应明确约定,整宗或部分改变用途,用于商品住宅等其他经营项目的,应由政府收回,重新依法供应。
❺ 国内外对于城乡规划改革过程中 对具有文化历史特色或特殊纪念意义的建筑的保护措施 具体案例
国外古建筑保护之历史过程
英国连电线杆都保护
一座城市要有一个灵魂,这就是它的过去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张芝年
编者按:随着现代风格的摩天大楼、住宅社区在中国遍地开花,如何保护
古建筑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怎样进行旧城改造?怎样合理发展古城的旅
游业?在古建筑保护方面,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记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采
访。
英国保护古建筑也走过弯路
就国土面积而言,英国是一个小国,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历史遗产和古建筑
资源丰富的国家。要做到城市发展与保护古建筑相互协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这方面,英国也有不少教训。英国著名的古建筑保护组织“乔治亚集团”主
任贝杰瑞介绍说,二战之前的150多年里,英国保护古建筑的工作并不尽如人意。
利物浦古建筑被毁现象特别严重,大兴土木对那里的古建筑造成了灾难性的破
坏。
英国其他地方的许多古建筑也未能幸免。在20世纪,有1/6的乡间别墅遭到
厄运。贝杰瑞向记者展示的两本书《乡村别墅的破坏》和《英格兰消失的豪宅》
,分别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和2002年,记载了英格兰被拆毁古建筑的图片和历
史资料。这两本书在谴责拆除古建筑行为的同时,也强烈呼吁全社会关注对古
建筑的保护,停止并制止拆毁乡间古楼、宅第和宫殿式建筑。
有人说,英国的城市与美国的不同,美国城市一般只有一个中心,其他都
是郊区;英国城市,如伦敦,可以说是多中心的城市,33个区分别拥有自己的
中心、步行街和商业区。也有人说,伦敦是一座由剧院、餐馆和咖啡厅组成的
城市,体现了不同族裔、不同文化和不同风貌的历史沉积。贝杰瑞说,一座城
市要有一个灵魂,这就是它的过去和历史,年代久远的建筑则是一段历史的见
证。19世纪20年代,英国城市也经历了大规模的扩建,当时对古建筑的保护并
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所以他对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面临拆除旧房的压力
表示理解。
英国人喜欢在古建筑里居住和工作
最近几十年来,英国政府加强了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1984年,英国成立
了一个名为“英格兰遗产”的组织,专门负责对全国的古建筑进行系统的调查、
登记和保护,同时制定了相关法律,使英国对古建筑的保护走上了法制化的轨
道。目前,全国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共约50万处,大到皇
宫、古堡、教堂,小到草屋、拱门、电话亭,甚至电线杆。
被保护建筑的清单还在不断加长,任何人拥有的建筑,只要有独到之处,
无论是历史的深厚背景、建筑的匠心独具、石雕的栩栩如生、木工的精巧装饰,
还是名画的陈年轶事,都可以作为理由,向“英格兰遗产”申请。列入保护清
单的建筑按其价值,分为三个等级。属第一等级保护的建筑仅占总数的4%左右,
约2万处。贝杰瑞介绍说,凡是列入保护清单的建筑,如果有人想要拆除,或者
对其内部格局进行改动,当地政府都会征求“乔治亚集团”的意见。该集团每
月召开一次会议,审议改建古建筑的申请。他说,目前很少有人提出拆毁的要
求,许多都是申请扩建,包括改变建筑的用途,比如将原有的建筑隔为成套公
寓,或将其改装成办公楼等等。
贝杰瑞说,经历了19世纪和20世纪前半叶的破坏之后,英国人更加喜欢在
古建筑里居住和工作,更加珍惜设计精湛、古朴高雅的历史性建筑。英国人说,
不能破坏作为历史见证的古建筑,要发展请到别处去。
现在,伦敦旧城几乎都是老房子,原貌原样,甚至给人破旧的感觉。有人
却盛赞道,当一个个现代化的大都市都建成水泥森林的时候,伦敦独具魅力,
成为一座不可多得的充满艺术珍品的博物馆。
保护古建筑不惜工本
成立于1877年的英国古建筑保护协会(SPAB)至今已有127年的历史,是一
个志愿者组织。该协会秘书长范宁对记者说,英国过去在古建筑保护方面犯了
许多错误,理由虽然是正当的,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当过去熟悉的东西
一下子都消失后,人们又为之大惊失色。为此,英国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设立了5
00个保护区,不仅保护古建筑本身,而且对其周围环境也加以保护。如果古建
筑被高楼和高速路所环抱,就会失去它应有的韵味。
范宁介绍说,英国保护古建筑还有一条原则,政府不能强行拆除私人住宅,
要按市价支付赔偿金。如果遭到拒绝,政府可以上诉。如果引起大的争议,该
案例则要举行公开听证会,以听取当事各方、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意见。伦敦希
思罗机场的扩建工程曾引起广泛争议,结果由独立调查人举行了长达5年的听证
会,终于解决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公益的矛盾。
英国人保护古建筑不惜工本已经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英格兰东北部
的纽卡斯尔有一座现代艺术博物馆,它是由面粉厂改建而成的。仅仅为了保留
面粉厂的墙体和上面硕大的“波罗的面粉厂”字样,英国人竟花费了7500万英
镑,而推倒重建只要花3500万英镑。这是怀旧,也是纪念该厂在工业革命时代
对当地经济所做出的历史贡献。这样的例子在英国比比皆是,从中也许能够集
中反映出英国保护古建筑的价值观。
正如英国古建筑保护协会的创始人威廉·莫里斯所说:“这些建筑绝不仅
仅属于我们自己,它们曾属于我们的祖先,还将属于我们的子孙。除非我们将
之变为假货,或者将之摧毁,它们从任何意义上说都不是我们可以任意处置的
对象,我们只不过是后代的托管人而已。”
国外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
意大利与法国的一些城市保存了大量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这些建筑是其历史的缩影和文化的精华。对此,欧洲人民倍加珍视和爱护。在《威尼斯宪章》原则指导下,城市改造建设一直都很注重城市原有风貌,并保持着每个街区的特点。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并成为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世界各地千千万万的游客。
佛罗伦萨
罗马,佛罗伦撒等城市的古建筑保存可用“整旧如旧”来形容,也就是说现代人看到的是一个加固了的,却不会刷新、重建,保持原样的意大利城市。就意风区而言,照搬《威尼斯宪章》会使我们无从下手,许多因素不具备也不适用,但我们认定要保存的一定是真正有价值的旧建筑,要保持其原样,不要大修大改,或以我们想象的美去修理历史遗迹。在整理出的土地上开发新建筑应是意式,但不应该盲目仿造,做成不伦不类的假古董。新建筑不要在老建筑前争奇斗艳,要学会收敛,留出足够的光亮给历史。也不要重视历史遗迹过了头,彻底变成了对历史的供奉。应该让历史遗迹自然地出现在正常生态之中,周围的建筑要努力与之和谐。
威尼斯米开朗基罗画馆
整修旧建筑要精心发掘设计,会有不错的效果。整修的思路如同对挖掘出土的青铜器进行修复的原则:有害锈去掉,无害锈保留。这是很重要的。保护青铜器以防继续风化锈蚀,但把青铜器打磨光亮也就毁了。风貌建筑整修也一样,有害部分去掉(例:空间结构安全性),无害部分保留(特有的真实外檐片段)。在专业人士的推荐下,我们参观了威尼斯米开朗基罗画馆。这是一个旧式的庭院群落改造的博物馆,内部装修十分考究,监控照明更是专业,而建筑主体外观基本没有改造。主馆的外墙面、门窗都如实保留了现状,甚至有些残破状,仅在房前的平台加上通透的玻璃廊道供游人休息、喝咖啡。这种陈旧材质与新空间的组合颇有情趣,不仅使风貌建筑保存完好,又多了些以人为本的商业文化因素,效果不错.
修缮中的建筑维护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多是独院别墅洋房,从住宅向商业型建筑转型还有一定困难。旧建筑体形空间过于狭窄、孤立,过多的单栋建筑不利于形成商业氛围;大部分建筑对外经营的面积过小、采光不佳,限定了投资模式;受季节的影响,能留住客流的灰空间、休闲空间有限。针对以上问题,采用通透的玻璃廊道适当增扩加建,不仅在视觉上可以保留展示原有建筑形体,而且有机地连接单栋房屋形成商业廊道,扩大商业面积,减弱了营业季节的限制(对于重点文物保护建筑暂不适宜),使人流不仅限于原有道路或步行街,立体串联的空间也会使建筑背后区内的部分产生商机。
整修的建筑装饰
意大利作为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建筑整修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为了不影响市容景观,很多古迹或主要干道建筑整修时的脚手架外部罩着1:1原实物大小的影像幕布(有些巧妙地结合了广告),不经意远看一般不会发现建筑正在整修。城市印象总是完美无瑕。
法国巴黎俯瞰
法国巴黎在保护原有风貌建筑的同时也不断开辟新区,使人感受到这座古典、浪漫的城市焕发出的无限生机和活力。而在旧城区,完全看不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基本是旧式的多层建筑。政府规定,要拆除、重建旧城区的任何建筑物必须经市政府专门机构审查、批准,并设定严格的审批程序。如确因安全、抗震等原因需要拆除重建的,重建后建筑物临街的两个立面必须与原建筑物完全相同,也就是说要完全达到整旧如旧的效果。因此在巴黎要新建一幢房屋容易,要拆除一幢房屋倒是难得很.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看看国外怎么做?
●印度是个文物大国,古迹无处不在,仅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目录的就有22处之多。
●一位意大利导演自豪地说,在意大利拍历史剧,根本用不着在摄影棚里搭景,将马路边的广告牌一撤,就是自然完好的历史画面。
●墨西哥文物根据时代不同分为古文物、历史文物、艺术文物三类。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一、二类文物(指古迹遗址)就有11万处之多,被联合教科文组织宣布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就有19处。
法国文化部遗产司戈万先生认为,要说法国在遗产保护政策上的特点,那就是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现代遗产保护法的国家。
法国大革命促使遗产保护思想产生。大革命中,宫殿被砸,教堂被毁,文化遗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有一个名叫格雷茹瓦的教士最早提出了保护遗产的建议。他说,摧毁祖先留下来、象征着我们文化遗产的行为是十分愚蠢的。他的忠告被接受了。1793年,“共和二年法令”问世,法令规定,不论哪一类艺术品,在法国的领土上必须受到保护。
共和法令使文化遗产在动荡的年代免遭浩劫。又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经验积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遗产保护法诞生,这就是1913年12月31日通过的“保护历史古迹法”。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保护文化遗产的现代法律。“1913年法”至今规定了法律的保护范围、申请保护的行政程序、享受的税收优惠等,这部法律内容全面细致,使有关的行政人员、专业保护人员都有章可循。
1964年,在文化部长马尔罗主持下,法国对遗产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清点造册。仅国家登记入册的历史建筑遗产就有4万件。文化遗产的涵盖面更宽,总数远超过4万。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因为出现了两个新趋势,一是遗产的概念在扩展,人们想要保护的不限于宫殿、教堂,而扩展到百年老厂,矿井等。第二个趋势是遗产“年轻化”,20世纪一些知名建筑师、时装设计师的作品也被列为文化遗产。有专家认为,这两个趋势表明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渴望寻找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担心全球化潮流吞噬了民族特性,因此,凡是能够加强这种认同感的遗产都受到欢迎。
印度文保部门对文物的抢救和修复工作一贯秉承他们在1932年的原则,即“对古建筑残迹的修复,不论多么简单,第一责任不是修旧如新,而是保护残迹”,要尽一切努力保护原物。
印度在文物保护,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的保护和维修上相当成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一、多方参与筹措经费。
首先,建立国家文化基金会。国内外团体和公众在免税的情况下,通过基金会对特定或普遍的项目提供资金或捐赠。其次,鼓励本国私人企业参与保护和修复工作。最后,寻求国际合作。自1977年以来,印度一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积极支持者,并与一些国际机构紧密合作。
二、 先进的专业技术人才。
印度有着一支技术比较先进的文物保存和修复队伍。早在1917年,“印度考古研究所”就设有一个化学处理处,负责博物馆展品和其他文物的化学处理和保存工作,分析研究古迹的材料来源和和古迹损坏的原因,从而发现改善和保存它们的方法。经过他们的努力,印度考古界成功地应对了不同情况下不同原因造成的问题。
三、广大民众的支持。
“人民的参与是最好的保障”。这是印度文物界对外宣传的一句口号。印度决定每年的11月19至25日为“世界遗产周”,每到此时,印度文物考古界就大力进行文保宣传,提高民众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近年来,民众文物保护意识在逐渐提高。在印度各地参观时发现,这里基本上没有在古迹上乱涂乱刻的现象。印度的古迹一般面积都比较大,但除了少量经允许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和食品店之外,没有店铺泛滥的情况。
在墨西哥,古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认同、主权和凝聚全体国民的基本要素之一,保护和传播古文化遗产是国家的责任。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和历史局和属下的文物保护单位,所需经费由国家出资,不靠门票收入。一些古迹区和博物馆一个特点,就是门票便宜和各种优惠措施。
墨西哥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和历史局是国家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最高也是唯一领导和管理机关,它有四大职能:对文物的保护、研究、传播和培养专业人员。因此,除下属的文物保护、研究机构,它还直接管理全国172处已经开放的文物考古区、110家博物馆、1家出版社、2所文物保护专业学校。它向全国32个州级行政单位派驻代表,领导和管理地方的文物保护工作。这种管理体制的好处是具有权威性和唯一性。国家人类学和历史局依法统一领导、管理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有职有权。
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和历史局文物保护工作中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保护文物与扶贫结合。大多数文物古迹都位处偏僻贫困的农村地区。把文物保护工程同扶贫项目结合起来,吸收文物古迹所在地居民参加文物古遗保护工作,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同时,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二是保护文物与合理利用结合。以保护文物为前提,开发以古文物遗址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充分发挥古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同时促进旅游业发展。 三是国家为主与公众结合。搞好文物保护,公众参与是一个重要方面。保护文物的观念在墨西哥公众中有比较广泛和深厚的基础。墨西哥有很多公众自发成立的保护文物古迹的组织和文物保护志愿者。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意大利保存着世界上70%的文物古迹,这就使意大利人不仅有一种特殊的优越感,而且也有很强的责任感,因为这些文物不仅属于意大利,而且属于全人类,保护好这些文物,就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对于意大利来说,要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保护好,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意大利文化部长的艺术顾问丹尼尔认为意大利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的成功来源于三个保证。
一是政策保证。意大利将文物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写入宪法。在意大利共和国宪法第九条中明确规定,意大利共和国负责对国家的艺术、历史遗产和景点进行保护。意大利的文物保护与其历史悠久密切相关,还在意大利统一之前,已经存在着不少有关保护文物的规定。意大利统一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文物保护的条例。1975年,意大利政府正式组建文化遗产部,负责意大利的文物保护工作。在意大利,各个城市对于城区建筑管理相当严格,古老街道和建筑物不许随便改造,不仅外型不能变,就连外墙涂料及窗户颜色都要保持原样。
二是经费保证。近几年来,意大利在文物保护经费保证方面作了不少努力。一是每年大约20亿欧元的财政预算保证文物保护的经费开支。另外,自1996年以来,国家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将彩票收入的千分之八作为文物保护的资金。此外,意大利还在税收方面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文化事业的政策。
三是专门人才的保证。已有60多年历史的意大利文物保护中心是培养各种文物保护人才的基地。该中心根据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开设有绘画、雕刻、纺织品等修复专业,学员不仅要学习有关的历史和技术知识,还要学习与工作关系密切的化工、物理、生物常识。该中心本身就担负着一些重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这对于学生来讲既是理论课,又是实践课,通过动手可以理论联系实践。该中心还负责对全国文物的跟踪与观察。
除此之外,充分发挥自身的文物优势,提高居民的文物素质也十分重要。意大利文化部每年都要组织一个文化周活动,活动期间所有公立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历史悠久的总统府、议会大厦也都定期向社会开放。各级学校还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历史、文化、艺术教育
埃及如何保护文物古迹
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埃及人为此深感骄傲。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因为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埃及很多珍贵的文物和古迹场所正在遭受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的损害。为了把凝聚了数千年悠久文明的文物古迹留给子孙后代,埃及政府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加大保护文物古迹的力度。
公司运作破解资金困局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正在根据2004年7月政府通过的一项法令,筹建一家控股公司来负责开发利用和保护文化遗产。该公司由12个子公司组成。这些子公司又分为三类:第一类负责文物古迹的清洁、维护和安全;第二类负责监督文物古迹的修复、经营及承建博物馆旅游设施;第三类为埃及国内外的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机构提供技术和咨询等服务。在这些子公司中,比较重要的有两家,一家专门负责出版和销售同埃及文化遗产有关的书籍和音像资料;另外一家负责制造和出售有关法老、伊斯兰和科普特文化的旅游商品,以及文物的仿制品。政府法令规定,这些仿制品必须拥有最高文物委员会的官方证明才能在市场上出售。
新公司还将为埃及所有的文物古迹建立一个照片库,向需要者出售照片,同时所有博物馆和古迹场所将禁止以赢利为目的的职业摄影。据说,一家意大利公司曾用6万美元购买埃及博物馆所有展品的摄影权,很快这家公司通过出售这些照片不仅收回了投资,还赚了5万美元。
新公司还计划为各种博物馆和著名古迹注册标识以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最高文物委员会将是惟一有权使用这些标识的机构,其他机构只有支付版税才能使用。目前,有关部门已经注册了12个标识,其中包括吉萨金字塔、萨卡拉金字塔、埃及博物馆和伊斯兰博物馆等。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哈瓦斯称这家控股公司的成立是“埃及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全面革新”。他说:“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受到资金短缺、工作人员抱怨薪水太低等财政问题的困扰。”他估计,新公司如果能够按计划顺利运作,最高文物委员会将不用再为修复、保护和挖掘文物古迹的资金来源发愁了。
加强管理防范文物外流
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埃及遍地是古迹,但是,受综合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埃及自身的考古科研能力非常有限,长期以来,埃及政府允许外国考古人员在其境内从事发现、挖掘和研究古迹的工作。
前不久,针对外国科研机构垄断埃及古迹的研究资料,以及一些外国考古人员同国际文物贩子相互勾结盗窃埃及文物的做法,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推出具体措施,开始加强对境内外国考古人员的管理。
针对国外考古队的新制度包括:每个外国考古人员或小组必须提前3个月或更早向最高文物委员会提出在埃及境内工作的申请;禁止外国考古人员将古迹现场的泥土样品拿回自己国家进行研究,他们只能在该委员会下属的研究中心或埃及大学的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外国人在埃及进行研究工作时,每个月都要提交进展报告;他们在挖掘现场必须设有专门的地方搁放挖出的文物;在发现任何新文物或挖掘现场可能发生危险时,必须马上向委员会报告。
一支日本考古队前不久就因违规而受到埃方的严重警告。该考古队在开罗附近的达赫舒尔地区出土了一具距今大约3800年的木乃伊,在没有向最高文物委员会申报的情况下便擅自向媒体公布了这一发现。哈瓦斯警告说,如果该考古队再犯同样的错误,将禁止其在埃及继续从事考古工作。
到2月初,埃及有关管理部门关闭了300个考古挖掘现场中的65个,暂停了28个国外考古小组的工作,并要求一些涉嫌偷盗文物的国外考古人员离开埃及。
法律手段追讨流失文物
从18世纪开始,西方各国大量窃掠埃及的珍贵文物。如今,埃及文物散落于世界各地,其中不乏价值连城的极品文物。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博物馆收藏了几十万件埃及文物,仅法国卢浮宫就有4.5万件,而意大利都灵博物馆的埃及文物典藏也仅次于埃及开罗博物馆的10万件。具有讽刺意味的还有,狮身人面像上的石刻胡须部分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中,欧洲最大的一座方尖碑,就是从埃及卢克索神庙塔门前搬到卢浮宫旁的协和广场中央的,碑座上还镌刻着描述这块250吨重的石碑的搬迁过程的画面。
哈瓦斯说,很多国家的博物馆通过国际著名拍卖公司拍卖得到的物品都是埃及的文物,埃及正在设法通过各种法律手段追回这些珍贵文物。2004年埃及从英国索回了约600件几年前被盗卖到英国的文物。埃及还在多次会议上呼吁西方国家的博物馆主动退还非法得到的埃及文物。
目前,埃及正在通过法律渠道要求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归还“罗塞塔石碑”原碑。1799年一名法国考古学家发现的“罗塞塔石碑”是举世闻名的珍品,为后人提供了解释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宝贵线索。
❻ 延安的历史
延安市,简称“延”,陕西省地级市,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寝黄帝陵所在地 ,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
秦汉时,延安属上郡(郡治肤施,今榆林市南)。秦昭王时期,秦在延安一带置高奴县,县治在今延安城东尹家沟。这是延安筑城之始,其城垣迄今犹存。
民国二年(1913年),延安属榆林道。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05月,撤销陕北行政公署,成立陕西省延安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10月,改称陕西省人民政府延安专员公署。1996年11月0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地级延安市。
(6)文物保护单位城乡建设规划扩展阅读:
历史文化
延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延安更是中国革命圣地,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风景名胜
延安市境内有历史遗迹5808处,革命纪念地445处,珍藏文物近7万件。有历史文物保护景点848处,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个,石窟寺14处,建于唐代的宝塔等12处古建筑,革命旧居140多处。
延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中国第一号古墓葬——轩辕黄帝陵(5A)、宝塔山景区(4A)、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长钟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观方面有延安黄河壶口瀑布(4A)、中国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兰故里万花山、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延安国家森林公园、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等。
❼ 集体土地拆迁有什么政策
集体土地拆迁征地,将补偿费发放给集体,将安置补偿费发放给个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6条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和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征地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安置单位;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保险费。关于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具体使用分配办法土地管理法没有明确说明,但是《物权法》第59条有明确规定:应当以法定程序经本集体成员决定。
(7)文物保护单位城乡建设规划扩展阅读:
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工作尚无上位法可依。山东省《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征地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涉及集体土地上成片房屋拆迁的要求。土地和房屋属于不同的产权人,其征收补偿也属于不同的产权人。
涉及集体土地上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征收程序,要求地方政府先行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再实施征地,增加了“在实施土地征收时,涉及集体土地上居民住宅、工矿企业及其他建筑设施成片拆迁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视为征地清点、确认材料”的内容。
在完善落实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方面,《意见》提出“完善征地补偿标准调整机制,适时调整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明确“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由市政府制定,报省财政、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同意后执行,并适时作出调整,至少5年调整一次。
在保障被征地群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协商议价、价格评估、价格认证等方式确定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数额”。并强调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措施,征地批复后及时落实保障对象,确保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