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城乡建设 > 新常态城乡规划

新常态城乡规划

发布时间:2021-02-28 22:49:14

A. 如何顺应新常态,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1、做好规划顶层设计,积极参与城市建设
《人民防空法》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地下交通干线以及其他地下工程的建设,应当兼顾人民防空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人防部门要主动作为,抓好顶层设计。要积极参与城市建设规划制定,站在发展战略高度协助抓好规划顶层设计。要统一思想,强化职能,加快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注重提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效率,对连片开发的中心商务区、城市综合体、旧城改造区块等建设项目,做到提前介入,主动联系引导和鼓励其集中联建,互联互通。要根据人防法的相关规定,新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需严格落实兼顾人防要求。要科学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的地下人防疏散干道,提升城市综合防护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
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人防部门要按照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扎实做好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公布工作,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确保项目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通过人防审批,切实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014年,市编委办的业务指导下,我市本级人防办权力事项从最初列举的111项精简为最终的27项,削减率达75.68%,市本级将原有11项审批事项精简为4大项8小项审批事项,各区、县(市)统一调整为3大项7小项审批事项,取消了7个审批事项中共计12条需提供的材料目录,并大幅压缩审批承诺时限,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平均承诺办理时限为3.88个工作日,比法定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缩短了80.6%。在科学配置行政权力的基础上,在日常审批工作中依法公开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推进行政权力公开规范运行,初步构建了“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我市人防行政审批职能体系。
3、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参与“城市病”治理工作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等“城市病”的出现成为了一种新现象,人防部门要结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加强地下人防工程建设,完善人防工程防护体系,积极参与城市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等“城市病”治理工作。一方面,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设布局合理的城市地下交通网络、商业网络和停车网络。严格依法行政,做到人防工程应建尽建。把建设战时以人员掩蔽为主、平时以停车为主的防空地下室作为工作着力点,切实推动人防工程地下停车位不断增量,并充分发挥其平时停车功能。配合规划、建设、城管执法、公安交警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形成工作合力,做到地下车位存量归位,充分发挥其平时功能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在人防建设资金的有效保障下,要加大工作力度,推进自建工程建设,为城市功能配套建设发挥积极作用。2014年全市新投入项目8个,投入人防资金估算4.3亿元,新增防空地下室面积6.6万平方米,增加停车位1250个,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起到了一定作用。

B. 城市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作用: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形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

意义:城市经过规划、建设后投入运行并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城市建设是以城市规划为依据最终服务于城市运行。其中分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建筑实物建设。

(2)新常态城乡规划扩展阅读

核心内容

1、塑造城市的特色风貌

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城市就要塑造出属于自己城市的特色风貌,在协调自身城市景观风貌的前提下,加强建设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征的城市。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能过于追求我国城市建筑的外观形象,针对具有城市特色风貌的建筑,应该加强对此的修补,尽量保留建筑原有的特色。

2、加强城市的规划工作

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我国城市的规划工作,在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我国城市的规划进行编制和审批,从而更好地保证我国城市规划的合法性。还有,为了更好地保证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合理性,就要加强对我国城市的蓝图规划,从而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帮助。

3、提高城市的建筑水平

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城市的建筑水平,我国政府就要完善现有的建筑安全条例、质量监督条例等等,从而更好地保证我国建筑的质量,提高我国城市建筑在建设中的安全性。除此之外,我国城市应该加强建立相关的安全控制制度,提高对我国城市建筑安全的控制。

C. 新常态的含义,怎样发展新常态1500字

在中国经济领域,“新常态”一词被用来描述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出来的新的发展态势。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
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9个方
面,全面概括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从而揭示了新常态的实质,即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并从增长速度、发展方式、结构和发展动力
等4个方面,指出了新常态的主要特征。
新常态是内外因作用的结果

从本质上看,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是世界经济新常态的外因与中国经济的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2011至2013年,世界经济总
体增长速度分别为3.7%、2.9%和2.9%。在新常态下,世界经济仍处于从2008年西方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中缓慢恢复的疲弱复苏状态。而中国经济
内部的实质性特征则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形成的根本原因。

一是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收入分配结
构有所改善。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呈缩小趋势。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75,比上年缩小0.06。三是经济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等传统增长点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代表的新增长点。

要科学处理五大关系

我国经济新常态既具有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经济增长驱动力趋于多元等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贫富差距较大、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外资控制产业增大、非公经济占比增大等一些潜在的风险与挑战。

一要正确处理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关系。要坚持公有制经济在生产领域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经济在分配领域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的功能强点主要包括资源短期配置功能、微观均衡功能、信号传递功能、技术创新功能和局部利益驱动功能。而这
些功能强点同时构成了市场的调节目标偏差、调节速度缓慢、调节成本昂贵、调节程度有限、技术垄断、负外部效应等功能弱点。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要充分发
挥自身对资源的长远性、整体性规划配置作用,以化解新常态下的各类经济风险,促进经济的科学发展。


三要正确处理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要通过对收入分配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科学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在再分配领域,政
府要依法矫正和调节初次分配造成的贫富过度分化趋势。一方面,政府要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资源要素和户籍等方面的制度来完善为
经济发展托底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完善税收制度来调节高收入群体的过高收入,通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并通过完
善法律制度来取缔非法收入。

四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要通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完善
和执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下一步要加快建立健全包括生态环境评价在内的各级政府行政绩效考核制度。这种新的行政绩效评价体系,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导
向,不以GDP论英雄,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行政绩效考核之中。

五是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增长要通过更多依靠产业化创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产业活动,从而不断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
点。另一方面,我国要通过完善科学技术创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护和激励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并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从而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
研单位、教育部门和劳动者个人在人力资本质量提高、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D. 关于认识新常态,谋划新发展的论文怎么写

面对新常态、新形势、新任务,市委号召在全市开展“五新”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明确指出,依靠资源要素大投入大消耗为主要方式的增长路径已经难以为继,土地财政时代已经结束,城市快速扩张阶段已经告一段落。在城镇建设上,要着力内涵提升,走有特色的符合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一关于宿迁城镇建设新常态的基本判断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新常态下,城乡规划工作必须充分遵循城乡规划建设客观规律,研究新常态,探索新思路,谋划新发展。

新常态下要有新认识

建市18年,宿迁走过了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迅速扩张的阶段,中心城市已经发展成为城区人口70万、建成区面积85平方公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充分肯定宿迁城镇化成效的同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在城区范围迅速扩张的同时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不相协调、建成区三率不高和各片区不断扩张的矛盾十分突出、项目用地矛盾与土地低效利用并存等问题的存在,传统城镇化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全市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们必须充分把握新型城镇化成为新时期国家战略的发展机遇,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的真正内涵,转变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的方式,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切实转型发展方式,注重集约集聚,摆脱粗放型向外扩张的发展模式,注重内涵挖潜,实现集约、集聚发展。

新常态下谋划新战略

在新常态下打造新优势,就要将宿迁放在全省、全国的大局中来定位,放在全球的大势中来考量。市委提出,要紧紧抓住江苏沿海大开发的战略契机,启动实施东向出海、接轨上海、融入沿海“三海战略”。“三海战略”的实质就是将宿迁纳入到国家和全省的发展战略中去,打开宿迁的发展空间。在城市发展定位上,要将宿迁打造成沿海开发承东启西的重要门户和长三角北部的中心城市之一。围绕“三海战略”和发展定位,要不断加强全市交通规划编制和研究工作,充分发挥交通的引导作用,加强与发展热点地区的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徐宿淮城际铁路建设,快步进入“高铁时代”,进一步拉近与长三角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推进运河岸线综合整治,加快宿迁运河中心港(产业园)为核心的内河港口建设和产业集聚,开展宿连运河规划研究,呼应沿海开发,打造出海通道;加快新一轮高等级省道、国道和通用机场建设,健全市域快速交通、快速公交体系,以快速通道、大容量公交和综合枢纽为核心,形成“高效便捷、无缝衔接”的交通走廊,构建宿迁公、铁、水、空综合交通优势,切实融入东陇海经济圈和以上海为中心的3小时经济圈。

新常态下打造新优势

基于作为新建市的基础与现状,宿迁难以与周边城市比规模大小、楼房多少,而应实施差别竞争策略,注重挖掘宿迁独特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以精致的尺度、宜人的空间、浓郁的文化打造华东地区独具魅力的生态宜居城市。

要立足于100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城市定位,用长远眼光谋划未来发展方向,加快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坚持集聚节约发展,科学规划城镇布局和城市发展空间。在市域层面上,要加强城镇结构体系研究;在中心城市层面,要坚持组团式布局、紧凑型发展,营造疏朗有度的城市空间,全力规划建设“生态特色湖滨城市、底蕴深厚文化城市、人民满意宜居城市”。坚持“生态为归宿”的发展理念,突出“生态宿迁、绿色家园”的城市定位,深入挖掘两河两湖“水”资源,进一步拓展城市水域面积,规划建设湿地公园,让生态绿地和水系成为城市的主角和灵魂;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和弘扬,着力打造以项羽为代表的西楚文化;同时,要优化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建设街道、社区、小区三级民生服务中心,加快实现“五城”同创目标。

新常态下改革新举措

践行内涵提升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宿迁城乡规划必须围绕深化改革找准发力点、突破口,必须紧紧围绕高点定位、特色发展、集约集聚等重点,统筹规划编制管理,优化市域发展体系,挖掘自然禀赋,谋求城乡规划建设更大成效。

一要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完善“五规合一”新机制。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充分整合现有五项规划内容,建立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建设规划为限制的统一规划体系。二要上下联动,统筹管理,实现规划全覆盖。不断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市县联动管理机制落实,全面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执法“三个全覆盖”。三要锐意改革,鼓励创新,打造城乡规划管理新局面。坚持“以统为主、市级统筹”的调整方向,强化对现行规划管理机制和体制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着力强化对用地选址、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规划统筹管理,不断提升城乡规划统筹力度,打造集约型规划管理新局面。

E.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是啥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回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答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远景 设计研究院基于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特色小城镇的规划设计,要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行规划设计,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是根本原则。

F. 新型城市规划理念表现在哪些方面

创新发展的实质就是在新常态背景条件下,不能再走老路,而是要走新型城镇化之路。“十三五”城镇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传统城镇化高速度发展的顶点时期基本过去,速度型要变成质量型发展。新世纪以来的三个五年,年均农业转移进城人口1800多万人,城市规模与数量有了较大的增加。当前看,城镇化由高速变成中低速,有的地方进城人口的动力大大降低。原先由速度而遮盖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暴露并且还在暴露之中。或者说原先注意不够问题,现在特别扎眼。比如城镇化最核心的问题,也就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得不到解决;农村土地荒芜、城市土地粗放并存;房地产下行,原先依靠土地财政支撑的城镇投资乏力;设市制度多年基本没变,越来越跟不上城镇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城镇无序蔓延、只重地上不重地下等等,都成为焦点、难点、热点。面临这些情况,城镇化的目标要校正、方式要转变、瓶颈要突破,因此就必须创新发展。2014年3月,国家颁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十三五”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全面落实的五年。所谓新型,就是跟老型相对而言,讲的就是创新发展。
过去的城镇化,除了创新不够,就是协调不够、绿色不够、开放不够、共享不够等问题突出。除了创新发展之外,现在提倡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对于城镇化而言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G. 如何推进城乡规划的数字化转型也是"十三五"发展重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员19日透露,经国务院批准,旨在引领“十三五”我国城镇化总体规划建设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目前正在编制中,有望明年完成。
在19日贵阳开幕的2015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住建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俞滨洋说,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中,我国城乡规划正在加快转型升级。正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将为我国推进省域空间规划、108个城市总体规划、乡村规划以及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等提供重要指引。
为期三天的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今年主题聚焦新常态下城乡规划的传承与变革,全国2856位专家为年会撰写学术论文。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4.77%,按照新型城镇化目标,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意味着更多农村人口将转移到城市生活,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
针对目前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建筑贪大、媚洋、求怪,以及城市“万楼一面”“千城一面”等现象,俞滨洋在开幕式上强调必须推进城市规划转型升级,加强规划落实的监督检查,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树立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出席年会的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仇保兴指出,新常态下城乡规划必须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对于当前各地正在推进的海绵城市建设,他表示,海绵城市概念内涵仍在发展之中,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理论、规范、标准任重道远。
仇保兴强调,海绵城市不是重编城市规划,而是将其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实现多层次水微循环;不是取代大排水系统,而是对大排水系统的强化和优化。
“互联网+”时代,如何推进城乡规划的数字化转型也是“十三五”发展重点。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巡视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呼吁,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大数据平台,消除规划融合协调的客观障碍,整合空间资源,让大数据更好为规划编制提供服务。

H. 如何在新常态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一、在微观层面上,应立足于县域实际,放大特色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培育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首先,要整合利用县域内资源优势,做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尽管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不对称性,但在资源利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就县域个体而言,可围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宏观方针政策,充分“盘点”县域内的矿产资源、工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态资源以及文化旅游资源,围绕高效益综合开发利用,进行大力度的整合,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形成从资源利用到产业发展、从城镇开发到民生改善等完整的规划体系,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型产业基地,努力实现居民增收、财政增长、后劲增强的“三增”目标。通过不懈的努力,即使欠发达的县市也能够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其次,要深化合作,聚集项目,依靠项目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突破过去单纯围绕本地需求谋发展的局限,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分工协作;要始终坚持以特色资源聚集项目、以良好环境吸引项目,全方位接轨域外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地招大引强,形成资金、技术、企业和人才向县域流动的凹地效应。要着力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园区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产业,进一步膨胀县域主导产业规模,培育知名品牌,拉长产业链条,加速产业集聚,增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在区域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最后,要坚持全民创业,兴起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热潮。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最大特色。在县域经济实力普遍较弱、政府投资相对乏力的形势下,必须进一步激发各类民间主体创新创业的热情,让民营经济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战场,成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坚持县乡村齐头并进、一、二、三产业全面放开,为民营经济彻底松绑、放行,让更多的群众加入到民营经济行列中来。同时,要从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入手,在建设完善金融担保、技术服务、创业培训三个体系上下工夫,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膨胀崛起,形成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企业航母”优势。针对当前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更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制定合理的扶持计划,引导民营经济变挑战为机遇,积极调整经营战略,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勇于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不断增强在复杂考验中生存发展的综合实力。

二、在宏观层面上,应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快打造强县引领、中县角逐、弱县超越,县域经济互动发展、良性竞争的格局

三、在发展机制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这一基本要求,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一)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全面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以设施农业、装备农业、高新农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产出率和规模效益。县域之间和县域内要注重对市场需求和农业发展方向的把握,积极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引进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和适用技术,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力争形成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产业区。同时,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积极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依靠近农工业的蓬勃发展,为工业化发展和农民的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开辟更大的空间,为工业反哺农业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二)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一般认为,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首要的是搞好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打破城乡界限和区域限制,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覆盖县域内每一寸土地,科学地引导城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主城区的核心拉动和乡镇的主体作用,形成主城区—中心镇—农村新社区—新村庄梯次分明的规划体系,加强乡镇驻地开发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优势明显、独具特色的示范乡镇,形成辐射拉动作用,引导农民逐步向城镇集中。要坚持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按照“城乡互动,以点带面,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积极探索村并城、村并镇、村并区、村并企、小村并大村等发展模式,科学规划建设农村居住、供排水、通讯、交通、防灾、供电等基础设施,为农村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创造良好条件。
(三)以实现城乡和谐发展为根本,全方位提高民生保障水平。随着这几年党对“三农”工作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群众收入逐年增加、生活逐步改善、精神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的良好局面,但城乡之间享受公共服务的差距依然很大。因此,各级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的同时,要切实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与城市居民同台共舞,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同加快现代化进程。

阅读全文

与新常态城乡规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