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是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的学生,请帮忙写一份“关于学风建设月”的活动策划书,对象为本学院所有学生
一、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就其存在而言,学风弥漫于无形,却可观察与有形;就其作用而言,学风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恒长远能否成才都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所学校的学风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 学风是学习者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持有什么样的个人动机和求知目的,取决于其追求什么样的生活目标,信奉什么样的精神信仰,从上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憧憬什么样的社会前景。学风所表现的精神倾向无疑与人才培养目标中最核心的起主导作用的部分紧密相连。
学风是学习者治学态度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无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日常学习中能否以滴水穿石的恒心,深入钻研,寻根究底?还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在前人的学说和成果面前能否以破旧立新的勇气大胆质疑,寻求突破?还是恪守旧说,亦步亦趋?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能否保持赤子之心,不骄不躁,谦虚诚实?还是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在学习中能否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博采众长,切磋砥砺?还是自高自大,文人相轻?这一切不仅反映出学习者人格的劣势、志向的远近,更关系到能否最终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科技精英。
学风是学习者治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学习者有无科学合理的治学方法?是在深刻理解基础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还是寻章摘句,引经据典,一知半解?是以创新为旨,注重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是拘泥于细枝末节的精确,热衷于术语、化淤的新奇?是局限于抽象理论体系的把握,还是既注重于理论逻辑体系的构建,又致力于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这不仅反映出学习者科学素养的高下、学术造诣的深浅,更关系到其创造能力的大小和创新活动中的后发力。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学风是学习者的世界观、方法论及相关心理素质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或者已经表现出稳定趋向是形成的。其发展过程虽然会有突变和飞跃,但更多是渐进、累积的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优良学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培育,来不得一时一事的松懈;而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可以使学习者获得根本性、方向性和长效性的做学问、做事、做人的精神指导和实践途径,是其受益终身。
学风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风是师生在治学目的、态度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和显著的共性特征的精神倾向、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表现为一种可以强烈感受个人心理形成的积极影响,造成一种相互激励、互相促进的强烈气氛;可以利用精神力量的渗透、感染作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润物无声的熏陶;可以凭借群体行为对个体的约束、规范作用,收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效果。这种小环境的积极影响,可以使学校各种教育活动功能放大,因此,学风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大学学风是大学最高理想和信念体现,是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动力源泉。随着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大学不仅使教学、科研中心,也日益成为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中心。因此,大学学风不仅是社会风气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社会文化的重要因素。建设优良的学风,不仅可以讲话校园空气,还会作为推动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对社会风气的改善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任务,应该长期不懈地高度重视。
二、当前大学生学风问题的新特点与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然而,正像这种主要群体特征突出鲜明一样,较多学生学业失败现象已经使得界内外人士感到忧虑。除了诸如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学习经历旁移等一直是老抱怨的问题外,当前大学生学风为题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1)涉及面比较宽。不同于以往学风问题多表现在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身上,现在学习懈怠的面更宽,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会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迟到甚至逃课、抄作业,平时不努力,考前靠突击甚至考试作弊;(2)学业失败现象较为普遍。不及格率有所提高,一些入学分数很高的学生也会留级甚至退学;(3)干扰热点转移。以往学业失败多发生在热衷于早恋、校外赚钱等同学的身上,现在留级、退学的原因大都是热衷于游戏、沉溺于网吧;(4)干扰前移。以往四年级受就业影响整体学习纪律下降,现在不少低年级同学就因担心就业前景而影响学习热情,有的甚至无心向学;(5)师生双向不满。以往多是教师不满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现在是一方面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努力,同时学生也在抱怨教师教学不尽心;(6)心态矛盾加剧。感到竞争压力很大,又不愿刻苦学习;希望学校少管,自控能力又差;主张自主学习,自学能力由弱。这些是学风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影响,也有学校原因;既有常规因素,也有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不利影响。这里从下面3个方面思考:
1.学业水准下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美国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出现过物力和英语等学科考试成绩一年不如一年的情况;从1975年到1980年,公立高等学校上数学补习课的学生增加了72;1984年10月,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的报告指出:“为攻取学士学位而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实际上只有一半人如愿以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发现: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进程,反复留级、中途退学、改学没有实际前途的科目,以及学生在结束学业时既没有获得公认的资格也没有公认的技能就离开学校等学业失败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快速进入大众化阶段,资源紧张,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及由此带来的思想问题比较突出;由于结构失衡,一些与新的社会形态明显不相适应的专业未经改造,却仍在年复一年的招生,使很多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危险;由于生源差异增大。不仅使教学难度增加、效率降低,总体成绩水平下降,而且低分考生的不良习惯和风气对整个学风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改革滞后,专业口径偏窄、教学内容陈旧、制度激励不力等,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这些都对学风产生显性或潜在的影响。
2.大学生学风问题令人反思教学与管理中的师生关系。从终生教育的立场和人类知识的发展来看,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它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为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它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责任感。然而,在当前高校中,辅导员、班主任往往忙于教学和其行政事务多,投入到学生思想工作中的时间少,忙于应付面上的活动多,主动关心学生学习和思想的少;业务教师承受的科研、教学与进修压力都比较大,科后无暇与学生多作交流指导,甚至顾不上仔细批阅学生的小论文、大作业,抄袭的作业也能蒙混过关;不少教师仍因循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有的甚至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少学校教学和科研脱节,高水平教师难以走到教学与学生管理的前台,学生得不到有力的学业指导和志向激励,内在学习动力得不到升华;更有极少数教师存在责任心淡簿、履行职责不到位的情况,对学生到科情况不闻不问,对学生作业不认真批改,对考场纪律管理不严,助长了不良学风的蔓延。
3.大学生学风问题折射出社会不良风气与应试性基础教育的一些弊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诚信不足、情绪浮躁等不良风气流行甚广,在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方面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应试性基础教育使学生进入大学后表现出:(1)学习动机水平低。他们从小到大,考上大学就是奋斗目标,目标一旦实现,便在理想的真空中迷失了自己,由于成长的每一个阶梯都是由老师或家长为他们做选择,因此缺乏自我设计能力、自我规划能力,大学学习失去了新的动力。(2)学习方式不适应。当今许多大学生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是“抱大的”。进入大学后,不仅生活上有个适应过程,教学上以往老师“嚼烂了喂”到现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少同学不适应,有的甚至十分困难。(3)自控能力弱。中小学教育中“他律”重于“自律”,学生的自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大学宽松的教育模式下,不少同学明知不好好学习不行,但管不住自己,结果嬉戏无度,荒废了学业。(4)心理素质差。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大都开的是顺风船,他们或很少遭遇失败,或在经历挫折时形成了不良的心理习惯,如逃避、推诿、自弃等,有的甚至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已经有一些心理畸形,如封闭、抑郁、睡眠障碍等,因此一旦学习上受挫有时甚至是很小的挫折,也会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这些问题是应试性基础教育的一种滞后反应。
三、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设想
1.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按照人才培养与学风建设基本规律办事。要妥善处理好自我价值目标与公共理想信念、发挥个性特长与严格标准要求、增加自主空间与遵守纪律制度、提倡目标要求与强化管理过程、强调创新实践与学习理论基础、重视课外活动与提高课堂效益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当前在教学观念转变过程中,要防止将它们对立起来或强调一个方面的同时忽视另一方面的倾向。学风建设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各级领导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工作;学风建设不仅是以学生为对象的工作,也应该是和教风、机关作风、乃至校风建设整合在一起的工作;学风建设不仅要抓考风、抓学习纪律这样一些环节,还关系到教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更加广泛的内容。只有全校齐抓共管、一以贯之、标本兼治,才能真正取得学风建设的实效。
2.健全组织、加强队伍、落到实处,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学校成立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团委等部门领导组成的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各院系成立由党总支副书记、教学主任为责任人的院系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对辅导员加导师的工作模式,导师要侧重于学习的指导和学术思想的熏陶,兼顾政治思想工作,辅导员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兼顾业余学习指导的行政管理,两者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在辅导员加班主任的工作模式中,当前需要让教学水平较高、人生阅历丰富、学术造诣深厚、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学业、生活进行全面指导的教师担任低年级班主任或导师,重点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要加强优良学风班和优良考风院系建设,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学业动态;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作好学生个体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要高度重视组织学生自主管理,着力发挥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要加强师德建设、完善学生评教、严格质量监控、实施岗位培训、树立优良教风,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3.加强基础管理,健全学风状况观测制度。学风培育离不开养成管理,要紧紧抓住日常管理中的四个“率”和四个人数,做好学风监测工作。四个“率”是:(1)学生上课出勤率,这是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最直接的反应;(2)学生晚自修率,这是反映学生学习作业量和学习自觉性的重要依据;(3)学生作业上交率,这是了解教师是否布置作业、学生是否独立完成作业以及学生完成学习进度情况的重要环节;(4)考试不及格率,这是反映学习失败学生所占比例的最重要指标,常常和学风问题密切关联。四个人数:(1)考试不及格、留级与退学人数,这常常是学风较差的群体;(2)作业抄袭人数和考试作弊人数,这是检验学生学习动机、学术品格乃至道德水平的重要指标;(3)学习成绩明显好转或成绩明显下降人数,无论从群体还是从个体来说,都是观察学习风气转化的信号;(4)主动向教师质疑的人数,这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以及思维被激活程度的反映。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可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也可通过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来取得状况数据,使之得到较有益的监控,使学风建设更有针对性。
4.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学校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常会遇到来自外界的干扰,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教育投资意识的增强,要求高等教育有较高的回报率,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业水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严格管理与个别学生利益之间的矛盾有时会变得异常突出。这里有一个学生个体利益和学校整体利益、学校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如果为了学生个体或少数学生的利益,损害到管理部门的权威性,进而成为学风逆向转化的制度性原因,那损害的将是整个学校的质量信誉。作为教学管理部门,一定要依法按章办事、从严执教、从严管理、弘扬正气。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规范与教学事故认定办法,完善课堂教学、作业练习、实习考试等学习纪律,完善留级、退学等学籍管理与奖惩规章制度,明确校、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使之更加科学规范、富有成效。
5.深化教学改革,营造氛围、激活机制、拓展舞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让更多的教授、高水平师资开除本科生课程,同时加大学分互认力度,加快校内外资源共享的步伐,为更大范围、更大自由度的选课创造条件;要加大优秀生的培养力度,围绕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探索完善双学位、双专业制度,完善弹性学制,探索更加灵活的“出口”机制,鼓励学生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提前就业、提前攻读硕士课程,提前作流动助教、助研、助管等;试行荣誉学位制度,根据学生平均学分绩点的高低不同,颁发不同级别的荣誉学位证书;要实行更为宽松的选课制度,扩大学生重新选专业的次数和人数,扩大辅修专业的设置面和选择面;要把合格人才、优秀人才、创新人才的分层次目标融通在学分制教学计划中,进一步把课内学时降下来,把课外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切实加上去,增设自学学分、读书学分、学年作品(论文)学分、综合设计学分、网络设计学分、科研训练学分、竞赛学分、课外科技活动学分等,大大拓展学生自主学习成才的空间;要借助于校内外科技文化资源,聘请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各领域大师到校讲学,鼓励教师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创新活动,形成蓬勃向上、探索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整个校园的指示刺激水平和学生的兴奋水平。从根本上说,学风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师资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只有加快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步伐,加快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教师角色的演变步伐,加快完善学分制、建立更具激励性的学习制度的步伐,加快实现学生自主创造学习的进程,才能从根本上使学风得到好转
② 生涯访谈:关于城市规划师的人物访谈
回答
1.您是如何找到这份工作的?
我是通过求职信找到的。
2.行业内,单位对刚进入该领域工作的员工一般会提供哪些培训?
从参与项目做起,实践中掌握技能。平时有很多学术讲座。也有项目会议讨论。
3.据您所知,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在单位或者行业内发展的前景怎样?
很平稳。
4.最近这个行业因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及政治因素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科技上,加强了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运用;经济上,规划需要适应经济转型的要求;政治上,重点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5.平常,在工作方面,您每天都做些什么,每天要工作多少小时,经常加班吗?
因任务的不同,每天工作内容不同。从事城市总体层面规划,需要分析宏观政策、经济产业发展、社会文化等,为政府领导做好服务;微观层面需要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为甲方服务。每天工作8~10小时,前几年每周都要加班。
6.您在做这份工作时,什么是最成功的,什么最有挑战性的?
成功的:自己制定的城市发展战略被采纳;某个片区的规划得以实施。挑战的:解决城市或甲方的困境。
7.从事这份工作实现了您的人生价值吗?家庭对您现在的工作满意吗?
实现人生价值。家庭满意。
8.在您的工作领域里中级职位和高级别职位的学历有什么限定,薪水一般是什么水平?
职位对学历没有明确的限定,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即可。薪水在当地属于中高。
9.据您所知,有什么权威的职业杂志、行业网站或其它渠道能帮助我深入了解这个领域?
《城市规划》杂志;中国城市规划行业网站。
③ (城市规划问题)城市用地的分类问题
在今年的规划年会上我们听了制定讲座 具体解释是这样的
2010年12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80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公告,批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37-2011,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与有关法律法规、相关标准的关系。
该标准是《城乡规划法》(2007)、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的配套标准,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城市规划编制必须严格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该标准是规划法实施的重要技术支撑。
具体答案就是2012年以月一日就要执行新的法规!!!!!!!!现在依然按照2007年的分类。
④ 同济大学的建筑城市规划讲座信息在哪里可以看在同济设计院实习,偶尔想去听一下
院系网站,还有红楼一楼的公告栏有张贴
⑤ 我们九江要建设文明城市,要建议
全国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社会全面进步,“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也是我国目前全面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最高荣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于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树立省会良好形象,构建和谐郑州,促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任务艰巨,需要全体市民群众共同努力。希望广大市民群众切实增强主人翁意识,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一是要孝敬父母,疼爱子女,关爱伴侣,促进家庭和睦。二是要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诚实守信,文明服务,争当优秀职工。三是要认真贯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践行“八荣八耻”,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争做文明市民。
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美化居住环境,是广大市民群众的共同心愿。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努力提升自身文明素质,以实际行动为省会郑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重要性是投资,市民文明程度,幸福感,环境,教育,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面貌,知名度,美誉度,等等方面!是中国城市最高荣誉!
郑州市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做到年年有主题,年年有突破,推动了创建工作健康发展
怎样建设文明城市
???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并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因此文明城市应该既有较高的经济水平又有较厚的文化层次,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
??? 经济水平怎么看?看工业——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值只在生产阶段产生,形成产品后其价值也就决定了,第三产业主要是实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前人有句很形象的概括“无商不活,无工不富”。因此,一个文明城市必然有相当发达的工业。
??? 同时,一个工业发达的城市必然失业率低,只有失业率低了,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和谐地提高(两极分化的城市生活水平也不低,但必然不和谐)。《民富论》中有个“官逼民富”的观点就指出了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是靠降低物价,而是靠提高人民收入。
???
??? 文化层次怎么看?看教育——教育发达的地方,人们的欣赏水平和文化素养会自然地得到提高。教育发达不仅仅是指能培养精英,而是要能将基础教育普及到每一个人,使人们都能辨是非、知礼节、讲道理。美国经济学家中有一个看法就是,一个社会贫富不均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普及教育,让穷人的孩子也有机会受好的教育,这样当他们的下一代成长起来时,就有一个公平的起点,有机会改变自己的生存处境,跻身收入较高的阶层,这有可以增进社会的公平与平等。
?
??? 作为一项形象工程,城市建设应该在节约的基础上开展,切切实实地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例如,一定程度的“城市亮化工程”可以使城市夜景更加美丽,但过度的灯光不但是对电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造成光污染影响市民休息;路修宽了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但缺乏树荫的宽敞路面在太阳下温度升高很快,既使行人不适又容易引起汽车自燃;修路也应建立长效机制,不能修了没几天为了安个管道又把路面挖坏,或者修路仅仅是将水泥路换成沥青路这样的重复建设;街心公园可以提高城市品质,但大片大片的铺草皮却既浪费水又无益于空气改善和温度调节,多种树才能起到实质作用,但种树不能只看数量,还应该看成活率。而人行道的铺设应该尽量采用能循环利用的环保材料,花岗岩虽然美观但不划算,能够节约的地方应该尽量节约,将节约下来的钱投入到前两项的发展中去,才是真正地建设文明城市。
提高市民素质 建设文明城市
曾经有这样一个传说,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某县城,脏乱的环境及低劣的市民素质让这位皇帝大为不满,走时留下“御赐”:“穷山恶水,泼妇刁民。”在当时,这一评价传开后,的确让这个县城的人们没有了面子。虽然这件事未经考证,但它说明了一个人的素质也是一个城市形象的象征。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文明的实践者、创造者和保护者,市民素质的高低对城市的文明程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也透视着一个城市的生命力。我们平时说起北京人如何如何,上海人怎样怎样,仔细想来这些印象还都是来自这些城市的市民。所以说每一个市民都是一个城市的基本元素,要建“文明城”,首先要育“文明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结构的改变,我们的市民素质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我们全国上下创建文明城市的今天,市民素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各界对此反响强烈。
一、市民素质的涵义
市民素质包括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我们一般讲素质的时候,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精神素质等。今天讲的不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而主要是指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内容也很丰富,但是最根本的主要体现为他是否能够真正的认识自我,有自知之明,同时用自己的意识来主宰、支配自己的行为,亦即认识自我、主宰自我,同时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别人、尊重别人。我们这个城市有越来越多的高楼林立,街道也越来越宽敞整洁,市民广场、运河风光带一个个即将建成,更有泗水古国悠久的历史。但人是城市的灵魂,市民素质是塑造城市文明形象的核心。刚才我们从学术角度探讨了市民素质的涵义,那下面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代到现代的许多英雄和楷模如岳飞、黄继光等身上,从一些格言、古训,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等话语中,来悟出曾经是激励我们前进动力的素质魅力。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美德对于市民素质的提高主要有“仁、义、礼、智、信”即古人讲的五常。人有这五常即这五方面的修养,那就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了。所谓仁是什么?二人为之仁也!两个人构成一个仁字。这个仁的核心就是人与人之间要相爱。所谓义,就是做人应该怎么做,这是有规则的,它是根据理来确定的,即做人做事要符合一定的道理。礼,是做人的行为准则。作为一个人要有行为准则即怎么去做,礼的精髓就是仁和义,仁和义要落实到人的行为过程中来。仁和义还要落实到一定的礼节当中。智就是人的知性,知性就是让我们明辨是非,能够控制我们的欲望。你不能明辨是非,就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最后是信,信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很多的诚信。信,即一个人讲话,说到要做到。孔子一再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信,就不能立在那里,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以上五个方面就是儒家遗传下来的公认的人的基本修养,我认为它们在今天对于提高人的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我们今天提倡的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也都是围绕人的基本修养而展开的。今天,我们提高市民的基本素质,不妨也把这五种基本修养融入到我们时代的构件里面去。
二、市民素质与文明城市的关系
一个城市的文明应该包括环境文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行为文明,还包括人的观念和思想方面文明。一个城市要文明,物质建设是最基本的,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物质的增加,其他很多东西都无从谈起。市民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在硬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提高市民素质是十分必要的,这件事办好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我们经常提到的“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其实质内涵就是要求提高市民素质,改善人文环境,让社会道德水平和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同步上升。
提高市民素质,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现代化的基本点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城市的发展更离不开市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把提高市民综合素质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广大市民的文明风尚、法制观念、公共道德意识和现代生活环境意识都得到明显增强,实现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的同步提高。
天底下人是最根本的。一个城市的文明要提高,而人的素质如果不提高的话,那么建设城市文明就是一句空话。所以一个城市如果仅仅有很多的文化设施,有很多的文化产品,但城市里的人素质很差,谈吐恶俗,没礼貌,那这个城市不是个文明城市。相反如果一个城市文化设施不是很多,但这个城市里的人走出来彬彬有礼,温文而雅,言谈举止都很得体,这个城市才是真正的文明城市,这就是评价一个城市最根本的标准。如今,城市精神、市民素质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的核心标识。一个城市有什么样的精神、有什么样素质的市民,决定了它到底能够走多远,能否成为有魅力的城市。提高市民素质、培育城市精神,是城市发展竞争的需要,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实践。
建设文明城市这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光荣的奋斗目标,应该说这是我们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思想发展观,推进三大文明的协调发展,提高我们泗阳文明水平的一项战略举措。建设文明城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市民是我们这个城市的主体。市民的素质如何决定了我们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我们讲一座城市是不是文明,它不仅仅看一个城市有没有高楼大厦,有没有市井繁华,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看这个城市的市民的修养,市民的追求,市民的文明素质,所以提高市民素质始终是我们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根本的目标。如果离开了人,离开了我们市民的素质,来建设文明城市,它只能是一句空话。那么什么是高素质或文明市民呢?概括地讲,就是小平同志提出来的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如果做到了这四有,那就是高素质市民。按照文明城市的目标和要求,文明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第二,要有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要有开放的观念和现代的意识。第三,要有较强的民主法制观念和纪律意识。第四,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适应我们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第五,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因此文明素质是综合性的,而它的人文素质主要的就包括这些具体内容。我们在建设文明城市的过程当中,就是要按照这四有和五方面的要求来做,努力的提高人、教育人、塑造人,也只有这样我们文明城市的目标才能够真正的实现。
三、市民素质的现状
说到市民素质的表现,我讲一个发生在杭州的真实的事情。一位小学生拾到40万元巨款交还了失主,记者采访时问他:“毕竟里面有这么多的现金,还有各式各样的存折等东西,对于你来说应该可以买很多很多东西的,那你当时就没有一点点动摇吗?”小学生回答说:“是的,是可以买很多东西,这样我可能会很快乐。但是我这样做的话,会给失主带来很多麻烦和痛苦。我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很不道德的。”
无独有偶,今年5月8日,杭州市旅游局收到了一封来自宝岛台湾的感谢信,信是一位台湾游客写的,他说在杭州旅游期间在出租车上不小心遗失了一台数码相机,的哥戚生财不仅把数码相机送还给他们,还坚决拒绝了几位台湾同胞的任何馈赠。市民素质是一个城市形象的名片,体现了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和良好形象。身处国际旅游城市的杭州,出租车是许多游客接触城市的第一个机会,也是杭州的一个流动窗口,如今越来越多的杭州人正自觉地擦亮这扇窗口。小市民、的哥等人的行为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杭州市民的素质。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提高市民素质就要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从一言一行一事做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城市的形象、建设真正的文明城市。再讲一个徐虎做好事的例子。徐虎是上海的一个普通水电修理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长期坚持为居民排忧解难,为了方便群众,宁愿自己多吃苦,他以行动实现着自己的诺言:“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正是象徐虎这样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令我们感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表现出来的对他人的关爱和对社会的奉献,充分体现了我们市民优良的素质。我想正是有像徐虎这样的好市民为我们的城市撑起了精神的脊梁。现在一个城市的竞争,她不仅仅是生产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她还表现在文化力,精神力的竞争上,体现在一座城市的文明上,还有我们市民素质的这一因素上,因为市民素质本身就是一座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核心的组成部分。我们泗阳县委县政府一直以来对于提高市民的素质非常重视。这几年我们泗阳开设了诸如文明礼仪知识讲座,开展了走进敬老院、保护大运河、我为创建做贡献等一系列活动,在引导我们市民提高自身素质、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方面,应该说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教育、实践等活动,不断的推动我们广大市民提高自身文明素质,为我们这座城市争光添彩。
当然,在我们身边也时常可见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从去年5月1日开始实施,但司机不系安全带、压白实线、双黄线,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线、翻越护栏等违法行为依然屡见不鲜。《道路交通安全法》在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的同时,也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更体现一个城市的形象。
我们经常讲一句话叫“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体现精神,细节展示宏大,细节决定成败。最近有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非常畅销,就是说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些细节正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对一个城市来说,同样也是。一座城市就是由方方面面无数个细节组成,城市的文明也如此。一些我们平时认为很细小的事,往往体现了一些大的问题。比如:吃了饭以后饭盒随手往地上一扔,餐巾纸用了就往地上一撂,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恰恰反映了我们这座城市的品位和市民的素质。这些细节都是城市文明现象的一个折射,实际上我们到了一个城市,可能就是通过这些细节来判断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我们泗阳有九十六万人口,如果九十六万人每天往街上吐一口痰,九十六万人每天往地上扔一张纸,我们这座城市将会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每个市民都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一言一行、看待这些细节。所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我们这座城市的文明建设添砖加瓦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所以我们提出一句口号:“你的一言一行是城市的形象”。
我们讲中国古代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时,在谈到“仁”的时候,孔子特别强调“求仁斯得仁”,意即只要有愿望求“仁”,你就会得到。“仁”这个东西不是靠别人给的,而是靠自己追求,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最近中央强调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这非常关键,因为道德建设、文明建设都要从小抓起。我们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使每个人都充分地认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人,自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己在做一个事情时该不该做,应该有一个反思。
四、如何进一步推动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的提高?
市民素质是需要一个落实到实处的话题,是一个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城市息息相关的话题。比如我每次走在整洁宽阔的街道上,我就会感叹我们的大多数市民素质之高,他们都会像爱护自己的小家一样爱护着这个美丽的大家。大家都生活在一个个社区中,社区是我们城市的细胞,近年来社区的作用在城市建设中、城市管理中、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所以社区在提高市民的素质方面应该说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通过我们的社区引导,来营造良好的文明氛围、文化氛围,如开办阅览室、召开座谈会,让社区市民都来参与社区的事务管理,来关心自己的家园,提高市民的集体主义意识。最近,在泗阳的玫苑小区等一些社区,开展了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通过廉政文化知识的宣传,使市民们不断增强廉政意识,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监督,这也是提高市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党委政府怎样来加强对市民素质的教育,提高城市的文明水平?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要从未成年人抓起,要从自己做起,要从小事做起,而且长抓不懈。加强教育、加强学习是基础。所谓学而知史,学而能,学而明,学而懂,学而强,就是通过学习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自身的判断力,就能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我们不该做的,做哪些是光荣的,哪些是可耻的。学习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广播、报纸、电视、板报、演出等,只要是广大市民喜闻乐见均可采用。第二,要广泛宣传,营造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氛围氛。强势舆论产生强势的推动力,提高市民素质也是如此。氛围本身也是一种导向,营造氛围一方面要扶正,宏扬正气,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宣传外地文明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树先进典型,引导人们找准差距,奋起直追,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另一方面要驱邪,就是要对歪风邪气大力批评、无情揭露,引导我们整个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第三,要规范引导,健全法制。文明素养和文明行为的养成,一方面靠教育,另一方面靠管理。提高市民素质,必须有法可依,法律法规健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才能不断得到规范,法律意识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现在强调法治和德治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就是要通过教育,让大家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对那些不文明的、不守法的行为宣战。第四,以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提高认识、内化为行动。所谓深化创建活动,就要尽可能扩展广大老百姓和市民的参与活动面,让大家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提高觉悟。第五,优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人创造了环境,环境又影响了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人说,我走在红地毯上有痰也不敢吐;马路上很整洁干净,我想扔张纸都不好意思,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此外,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把提高市民素质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为全体人民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创业的环境。
如同一个人一样,一个城市不仅要有高楼大厦、宽敞街道、完善设施等外在形象,也要有自己的精、气、神等自己内在的精神品格;一个人需要一种精神作支柱,一个城市也要有一种精神来支撑。奋发向上的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凝聚力、精神动力和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的综合体现。如今,城市精神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的核心标识。城市需要精神,就如大地需要阳光。生活原本是由细节构成的。城市精神及其重要表现的市民素质,就体现在细微之处、体现在市民点点滴滴的日常行为上,而这每个细节又成为市民素质和城市精神最直观、最真切的折射。所以,塑造城市精神,有如润物无声的细雨浸润,还得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如礼貌接打电话、不随地乱丢垃圾、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横穿马路等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建起一座大厦,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却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实践永无止境,丰富、升华城市精神也永无尽头,但是我们坚信这座城市会越来越美丽,我们的市民也会越来越文明。大家在舒心的环境里和谐相处,其乐融融,才能进一步创造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之,建设文明城市,提高市民素质是关键,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宣传、教育、努力,广大市民的素质就会不断的提高。一个人人爱护城市,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的大好局面就会形成。
⑥ 城市规划心得体会
师弟师妹们,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能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一下有关我们城市规划专业学习的经验和心得体会。我想大家可能很期待这样的机会;就像我们读大一的时候一样,在这个学习的“朦胧期”很渴望能找到师兄师姐们交流一下。
说实话,我自己在专业方面的学习并不是很好;但是我就我能想到的和能够总结出来的学习体会在这里和大家做一番分享。同时,我希望我说的内容能在学习上给大家带来帮助。
现在都大三了,我的出来一个结论:“大学生活真的不好过”。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个人的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一 学习态度
我个人认为,“态度”是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学习也不例外。
美国西点军校有22条军规,其中第三条是“细节决定成败”。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学校就报这句话挂在了我们的教学楼上,让每一个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什么事都要记住这句话。
我提这句话的目的就是想提醒师弟师妹们: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千万要细心。比如说:大家都做完了《建筑初步》的作业,听说被蔡老师PASS了不少!这不是最坏的情况,更坏的情况是:老师给我们指出了错误,结果下次又犯了!这就是一个细心的问题。大家想想,我们做过的建筑初步作业只是简单的线条练习,现在看来,就是线条练习,很简单;但是大家不要忘了:这每种不同线宽的线条在以后的规划正图中可都是代表着一种或者几种不同意义的符号。就像大二下学期我们做建筑设计时,正图我也是改过一遍的;最重要的问题就出在这种细节问题上。
我是我们在平时的练习当中不注意这些问题,那么在以后画正图的过程中同样会出现这样的细节问题;同样那时候自己辛辛苦苦花的图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被PASS掉!我举这个小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在我们这个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作图练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小问题,培养处理细节问题的能力。不要让小问题坏了大局。
我们这个专业能够考验一个人的吃苦能力,也能培养一个人的吃苦能力;大家在画图的过程中肯定已经尝到了苦头了吧!?但是大家不要害怕吃苦;你吃过苦、努过力,你就会比别人学的多、学得深,不信大家就试试!所以大家要“不怕吃苦”、要“敢于吃苦”;再者说了,我们都还年轻气盛的,吃这点苦算得了什么?与吃苦相对应的一点就是“严谨”。严谨就是我们时刻时刻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要遇到一点小槛就“自我妥协”,想“放自己一马”;我认为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绝对不能这样做,连这种想法也不能有。我平时对自己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所以我有时候会有种反应,比如我在看书的时候看到不懂的地方或者遇到什么问题,这时就会特别的“兴奋”,这种兴奋时埋在心里的。因为这种问题有种很大的吸引力或者说是一种促使我去寻找答案的强大动力;那好,下一步就是去找答案了。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这就是进步!进步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
细心、严谨,还有一个就是认真。毛主席不是讲过一句话吗:“凡是就怕认真二字。”把这句话用到学习中包括两层意思:①对待学习要认真;②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或困难,只要认真去思考、去解决,总会找到办法的。所以大家不管干什么都要认真的去做。
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能在座的有的人自主能力比较强、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而有的人可能在这方面的能力就比较弱。大学是一个自我学习和自我实现的空间。在高中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接受的是“填鸭式的教学”——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但是大学不一样,完全靠自主。导师有作用吗?有!作用大吗?不大!我说这话不是否定导师的能力,而是现实情况就是这样——我们要是还像高中那样,完全靠老师督促才能学习,那我们就错了!老是不可能天天盯着你,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完成这项工作。再就是,不要让身边的某些人忽悠了,说上大学就是来玩的、来放松的;说这种活的人都是没上过大学的人。在现在的社会中,如果还有人这么认为的话;那不是观念思想问题,完全是智商问题。所以大家平时多给自己施加些压力,自己多敦促自己主动的学习。
学习的态度我觉得主要的就是这四点。但是还有两点我想说一下:①责任和学习的目标;②生活习惯对学习的影响。
我们现在都是(大部分)成年人了,应该学会为自己的行为和话语负责,学会承担责任。高中的时候,班主任就像苍蝇一样整天在我们耳边叨叨:“学习不是为别人学的,是为你自己学的!”所以,首先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其次就是我们要对自己的父母和家庭负责。为什么这样说?应为我见过的有这两种不负责任行为的同学太多了,有时候我还是能抽空为他们悲哀一下的!包括我们以后出去参加工作了,责任一样很重要。就拿我们专业来说,我个人觉得作为一名规划师也好还是建筑师也好,首先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要有责任感!像现在易老师在给我们讲总规课,课上易老师会给我们一些题目让我们分析——看哪里有错误或者说哪里规划得不合理,我就想出现的错误都是那种低级错误——反过来我们在做一番思索:像这样的不负责任的规划设计师做出来的方案那不是害人的吗?(当然,题目还是题目;我只是拿这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责任的重要性。)有了责任,我们就会有学习的目标和奋斗的目标;有目标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
大家平时用电脑,包括现在和今后,学学软件、找找资料、参与交流平台什么的还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玩网游,就是一般的电脑游戏最好也不要玩。因为那太浪费时间了!比如说偶尔自娱一下或者跟同学“切磋”一下还是可以的。
再一个就是生活习惯问题。我建议大家平时最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但是这确实是非常有利于学习的。比如说大家马上就要过4级考,从现在就不妨早起一点,去背背单词、读读英文文章或者跑跑步什么的;就不要赖床了。
二 学习方法
就我而言,我也没找到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总结一下就是:多看书、多相互学习和交流、多积累。
⑴多看书。
我们城规专业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因而要看的书也很多。我的建议是,等大家到了本部后,除了发的教材之外,一定要把图书馆的好书借来看看;还有就是从网上买自己喜欢的书。一开始看的时候肯定很吃力,但是看得多了、积累的多了,这种感觉就会越来越弱。看书的时候注意几个问题:①不要为了看书而看书,要有目的的看。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现在要做设计,在解决有些问题的时候不知如何下手;那么我们可以找相关的书,看看别人是如何想的、做的,看能不能借鉴一下。②看书的时候,多少做点笔记。这样一方面便于自己日后做资料,另一方面防止自己在读过一遍书后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③看书的时候,面要广。我们专业的书多得如同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完;别说看了。根据我们专业的特殊性——就是跨学科夸得太大了,所以我么要及时补充各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主要来自书本。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书的同时也是专业素质和素养的形成过程。
⑵多相互学习和交流
相互学习和交流对我们专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平时就是没有问题也可以多跟同学、老师或者网友交流一下。有一点要注意:别人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可以接受,但是我们的头脑决不能被这些你接受的观点和看法俘虏了。所以,平时还是多思考些问题,试着用自己的观点表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举个例子,最近网上炒得挺厉害的一件事:贵阳市“花溪CBD”试验性方案设计(设计简介)。从MAD建筑事务所发布的效果图来看,幸亏那是试验性的设计;要不那些方案不把人吓个半死,也能把人气个半死。就拿其中的一个小但却很重要的问题来说,看他们的设计场地——辽阔的的耕田;再看看他们的方案——就在这辽阔的耕田上直接竖起变形、扭曲十分夸张的“玻璃盒子”。为什么这种设计会招人骂?为什么我们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要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但是反之我们想一下,这种探索性的城市设计方法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象这样的例子很多,也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平时大家多关注我们专业领域的事件或动态,这对专业的学习和理解都是非常有用的。
⑶积累
我指的是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和“手头表达功夫”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就不用多说了,就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我想重点说一下手头功夫的积累,这对我们专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要求。现在大家还没有做课程设计,等大家做课程设计的时候就会深有体会:面对一副小区或者住宅的平面图,如何用我们所掌握的方法或技巧去表达?简单的说,要学会利用属于自己的“图面表达符号”。怎么理解这种“表达符号”?大家以后会做建筑设计、居住小区设计、城市设计等等课程设计,在最终成果(主要是图纸)的表达中有很多层次,而每个层次又有很多不同的构成要素,那么怎样用符号表达这些构成要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总平图中的指北针的表示方法、分析途中箭头的表示方法或者出入口的表示方法等等。这主要说明符号的积累对表达是很重要的。我想很多人可能连个箭头都不会画。
平时大家有种习惯——涂鸦(Scribble),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记忆符号的方法。比如看书的时候,觉得哪幅画或图比较好,自己可以试着临摹或者默写下来;没事的时候,多画、多写,哪怕是胡写乱画也行。
在这里我想大家推荐一个网站:www.aitop.com 是鲁英灿办的一个专业设计师网站。在那上面有他的讲座录音,讲的主要是如何做快速设计(但我觉得里边他讲的关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问题给我的感触挺深),大家可以在上网的时候顺便下来听听。
三 兴趣的培养
① 要自己寻找成就感
我个人认为这对培养专业兴趣很重要。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最高的一层是:自我实现需要。这里我说的“成就感”和这种“自我实现需要”有相通的地方。自我成就感是种最好的自我激励。
② 信心的建立
学习肯定不会像喝白开水那样不要消化,所以学习知识和消化知识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种种问题,遇到困难不要紧,但不要丧失信心。所以大家要善于建立和强化自信心。我前面也讲过了,平时我就是越遇到困难越“兴奋”;要把这种学习的阻力变成动力,要有“越战越勇”的气概!
四 学习的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对我们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平时多相互激励、相互督促;能够形成彼此之间有力的影响。
基本的内容就是这样,就象我开始说到的:讲得好不好不重要,目的只有一个——能给师弟师妹们丁点的帮助。
小沈阳在春晚上不是总结了吗:“其实,人生是挺短暂的,一眨眼就过去了!”所以,我的总结就是——大学四年,我们连眨眼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这四年的大学生活。
最后祝师弟师妹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谢谢!!
⑦ 生涯访谈:关于城市规划师的人物访谈
1.您是如何找到这份工作的?
我是通过求职信找到的。
2.行业内,单位对刚进入该领域工作的员工一般会提供哪些培训?
从参与项目做起,实践中掌握技能。平时有很多学术讲座。也有项目会议讨论。
3.据您所知,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在单位或者行业内发展的前景怎样?
很平稳。
4.最近这个行业因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及政治因素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科技上,加强了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运用;经济上,规划需要适应经济转型的要求;政治上,重点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5.平常,在工作方面,您每天都做些什么,每天要工作多少小时,经常加班吗?
因任务的不同,每天工作内容不同。从事城市总体层面规划,需要分析宏观政策、经济产业发展、社会文化等,为政府领导做好服务;微观层面需要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为甲方服务。每天工作8~10小时,前几年每周都要加班。
6.您在做这份工作时,什么是最成功的,什么最有挑战性的?
成功的:自己制定的城市发展战略被采纳;某个片区的规划得以实施。挑战的:解决城市或甲方的困境。
7.从事这份工作实现了您的人生价值吗?家庭对您现在的工作满意吗?
实现人生价值。家庭满意。
8.在您的工作领域里中级职位和高级别职位的学历有什么限定,薪水一般是什么水平?
职位对学历没有明确的限定,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即可。薪水在当地属于中高。
9.据您所知,有什么权威的职业杂志、行业网站或其它渠道能帮助我深入了解这个领域?
《城市规划》杂志;中国城市规划行业网站。
⑧ 请大家帮帮忙吧!老师要求我讲课,讲的内容是建设新农村的内容中的生活富裕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任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用科学规划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近年已经成为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申论写作的热点之一,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二、用全新视角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位列我国未来五年科学规划的十大方略之首,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以全新的视角、系统的思维审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背景、新内涵和新特征。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倡导新风尚。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的内涵,切实做好“新”的文章。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特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五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时代特征。这次新农村概念的提出,是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三大理念引领下的创新,是新农村最富时代特色的标志。二是综合特征。新农村不仅仅局限于某个生产领域或者某个环节,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综合协调的发展。三是联动特征。新农村建设的含义和工作部署,是城乡融为一体、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的,而不是就农村论农村、就农业抓农业。四是渐进特征。新农村的建设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的情况和状况都不一样,新农村建设必须通过科学制定规划来推进永续实施,有效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连续性和持续性。五是动态特征。新农村建设立意十分高远、内容非常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将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新的内容,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拓宽新的思路和新的眼界。
三、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标准的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即新型农民、发达的农业、和谐的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有新型的农民。
新型农民的特征,一是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二是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的农民。三是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农民。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加快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四是生活宽裕的农民。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五是就业充分的农民。在就业问题上农民得到与市民相同的“国民待遇”,逐步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
其次要有发达的农业。
一是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就是要实现农业生产手段的机械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科学化、农业生产分工的专业化与社会化。二是发展持续农业。在统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环境的良性循环与生态平衡,并通过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三是经营产业一体化农业。通过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形成高效的农业综合生产经营体系。
最后要有和谐的农村。
和谐农村的标志,一是经济上繁荣,农村经济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通过战略性调整不断优化和升级。二是政治上管理民主,依法推进村民自治建设,落实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逐步健全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制度,民事民议、民财民理,集思广益搞好农村各项建设。三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多方面、多层次满足。总之,通过农村社会事业的大力发展,使得农民的生活条件和农村的整体面貌明显改善,社会环境安定样和。四是乡风文明,要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尚。通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争创文明家庭、农民普遍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生活方式科学健康,农村社会风貌文明向上。五是村容整洁。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新农村不再是垃圾成堆、蚊蝇乱飞、污水横流、村舍乱建、设施简陋,而应通过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道路硬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设施完备化,营造出整洁、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1.“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十一五”时期,农业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一方面协调粮食与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协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家一户的农民由于生产生活分散,信息不灵,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带领农民致富过程中有很大优势,要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要达到生产发展的目的,就要激活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农民作为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首要的是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培养新型产业农民和务工农民,大力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技术培训。
非农产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也包含在“生产发展”的要求之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可以使农民在加工增值的过程中增加收入。在非农产业不发达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城市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也是“生产发展”的渠道之一。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就要对现行的一些政策措施进行清理,疏通农民进城的渠道。
2.“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从宏观层面来讲,农民增收可以激发广大农村的巨大消费潜力,使农民的需求成为一种有效需求,从而增强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
建设与改善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农民生活宽裕的条件之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水、电、道路、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需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目前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之比高达22∶1,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九成左右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农村公共事业滞后的现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补贴,帮助农民建立起包括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障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农村商品市场总量不足,分布不尽合理,同时假冒伪劣产品较多,这给农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专家指出,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形成现代流通方式下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方面。
3.“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近年来,虽然一些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文化生活却单调乏味,同时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头。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的表现之一。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中出现的人情淡漠等现象,在农村地区已经有出现的苗头;另一方面,传统的陋习在一些农村地区还广泛存在。一些地方攀比修造坟墓,甚至出现豪华的活人墓。这些都与新农村“乡风文明”的要求格格不入,亟待改变。
4.“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长期以来,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不能令人满意。“露天厕、泥水街、压水井、鸡鸭院”,是对农民生活居住环境的形象描述。农村的房舍、街道建设缺乏规划,浪费大量土地;通行条件差,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由于缺少硬件设施,加上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垃圾污染严重。另外,随着一些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工业污染问题凸显,亟待改变。因此,在新村镇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要尊重农民意愿,在国家、社会力量的支持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量力而行,避免搞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二是要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等,做一个长期规划,在规划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
5.“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从全国来看,各地具体情况差别比较大,但基本制度已经确立起来。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2006年我国已全面取消农业税,在“后农业税”时代,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管理民主”的要求之一。乡镇政府要为本地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要担负起社会管理的职责,为乡村提供公共服务。同时,乡镇政府要对村民自治进行正确引导。另外,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中心,切实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耗费的精力经常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带动农民致富的积极性,因此,基层民主建设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很大的课题。
五、把握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走出四个误区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总体要求,走出“四个”误区。
1.拆旧建新的思想认识误区。不能简单地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解为就是村庄建设,那种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造房子建新村,修大路排店面的认识是片面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个系统工程,涵盖到农村的各个领域和诸多方面,规划新村建设必须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
2.招商引资急功近利的误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而不是外商或企业家。要坚持基层组织民主决策,农民群众自愿的原则,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不能采取招商引资或以小团体组织以盈利为目的的拆旧造房建新,切勿搞企业发财、干部收益、百姓埋单的做法。
3.无资金搞建设慢慢来的误区。财力短缺使新农村建设面临难题,村干部压力加大。存在着“等观望”和“慢慢来”的思想。建设新农村需“破冰”前行,因地制宜,先抓筹划,先易后难,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目前要着眼于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农民群众急需且最盼解决的热点问题,一件件地抓好落实。
4.一哄而上搞运动的误区。建设新农村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尊重农民意愿,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新农村是与时俱进的,没有具体标准。因此,应避免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一哄而上搞运动。各村要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抓好村建规划,适宜旧村改造的就重点抓旧村改造,适宜新村建设的就抓新村建设,需要环境整治的就从“脏、乱、差”入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稳定推进建设新农村。
⑨ 求一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心得,要原创,1500—3000字,谢谢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教育事业经历了从恢复到跨越的发展,使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并开始朝着人力资源强国目标迈进。袁振国教授强调,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也是每个家庭和学生关心的大事。201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在“加强农村教育”、“深化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各级各类教育中突出问题”、“保证教育投入和健康发展”等四个方面做了深入地阐述。
一、科学地提出了国家义务教育理念和目标。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理念的提出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明确了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指导校长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两大核心问题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育人为本方面有具体的抓手,就能够有效组织教师自觉围绕学生的品行、学习兴趣、身体健康和习惯方面做好育人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目标值得期待,实质是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和对办好优质教育的承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深入阐释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五个必须”,即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必须重视教育质量。这“五个必须”贯穿于《教育规划纲要》的全文之中,体现为《教育规划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陈小娅副部长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基础教育未来十年的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相关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并介绍了教育部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所研究制定的配套政策文件和与基础教育相关的国家标准及制度设计。她强调,基础教育工作量大、面广、战线长、重点多,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就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扎实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提高教育质量,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课程改革,加强课程教材建设,进一步从制度上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过重问题。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发展,坚持普惠性和公益性,遵循教育规律,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二、科学地提出了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保障措施。
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教育家。温总理在十一届三次人大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那么一流的教育如何实现呢?我认为教师是实现一流教育的真正主体,其地位值得突出。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办出一流的学校,才能建设一流的教育。孙霄兵强调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特别是继续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要完善体制和政策,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素质,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杨银付指出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践者,“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三、科学地提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发展任务。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的实施要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第一”是要以学生的健康为第一;“三个基础”是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走向社会、终身学习为基础;“三个重点”是指要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呼唤主体精神,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我认为义务教育学校要切实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践行义务教育理念,学校要自觉克制功利,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社会要有一定的包容心。
四、科学地提出了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学校制度。
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方面,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学校制度的实质就是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这是引导和鼓励学校自主整合资源、轻装上阵,努力办出品牌,打造特色,真正办出优质教育,让人民满意,避免因循守旧,千校一面,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在去行政化方面的措施,我觉得越快越好。学校就是一个培养人的地方,重在思考如何培养人,不在于什么行政级别,更不要强化行政管理,应突出教育家治校。校长不应该是官员,切实减少官本位思想,所管理的人都是知识分子,少用行政命令,多用理念引领。少用政治强制,多用依法治校。
五、科学地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改进中学生升学推荐办法,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高中、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观念实质是对教育理念的具体描述,就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阳光、健康、大气、积极向上的人才。模式实质就是教育教学环节所需严格遵守的规律,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的指导。
六、科学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条件,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基本教育方式,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环节。
七、科学地提出教育公平和区域内教育均衡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关键因素,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教育基本教育政策。关于区域内教育均衡的提法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具体操作办法也较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