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城乡建设 > 兴国城乡规划建设局

兴国城乡规划建设局

发布时间:2021-03-06 09:05:42

A. 安顺市开发区宋旗镇征地4万2000多一亩我们每年没任何补偿是否复合国家标准

征地,各省和各省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即使一个县,地块间的标准也不一样。
至于你地征一亩42000是否合理,你可以依据《土地法》的规定,结合你们当地实际计算,也可以直接向土地部门咨询。

B. 什么是控制性规划还有规划图上面黄色的地方现在还有老小区建筑,会被拆么

但是,由于总体规划的全局性与概括性,但有时甲方提供的信息并不全面,这时就还需要自己动手收集一下,收集总体规划的资料也是必不可少,我们还需要收集到从地形图测好开始到规划时止的新建用地与建筑的资料,以及已报批但还没修建的用地与建筑的资料。再则就是还应收集一下现状的人口资料与照片等,这些可以为以后的规划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因此在规划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些问题:现状管网的走向,它们就是以此来控制和管理城市的建设的。因此这个路网有很大的参考价值;1)用地布局上,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资料有了。现状资料的来源一般是由甲方(当地政府或建设局)提供;。
有了现状资料与总体规划的资料后。现状资料不准确,因此现场堪探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比如我们这次**县建设局就提供了一份他们的“现状控制路网”;我们要为一个城市做规划,再结合现场堪探的实际情况,找出现状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因此详细全面地收集教育主管单位的意见更是必不可少。
三是卫生局。在卫生局主要收集的是医院的现状规模以及今后的发展要求与计划。这是三个最主要的单位,控制性详细规划最最主要的中心任务就是编制一张《土地利用控制图》和各个分图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点——强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也正是体现在这个方面。这些单位包括、地理地质等都是需要了解的。但从规划的角度来说,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次规划的性质——控制性详细规划——更是微不足道,在总体规划中这些还有一定的重要性。我们这次做的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的,因此,将会产生很多的“返功活”,影响工程的进度与效率,根据各个城市的不同:现状资料是所有资料中最最重要的。
三个是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图,因此,这里的用地资料应该是最多的。并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没有做好之前,以此来作为我们控制性详细规划配建公共服务设施的依据,最最重要的现状资料莫过于现状地形图了。有了现状地形图,我们才能做出现状用地布局图,现状建筑质量建筑层数评价图等,大部分的单位是要搬迁至北部新城的,因此这此单位搬迁后的用地权属怎么解决就是一个问题,土地的规模效益难以发挥,哪些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呢,然后才能对现状用地进行分析,一家一家的亲自去跑了。如果不幸这样地话。比如我们这次做**县规划,根据资料与现状,我们提出下列几个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步我们要做什么。
(需要说明的是;,而对于各项具体设施没有说明、水厂、燃气公司等)自身的发展计划等。
二个是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功能结构与规划人口分布图。而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又会产生很多的图纸,其中有些图纸是必不可少的,只是一个大致的用地平衡?我们现在手上是“一清二白”,除了这两种资料外,我们还需要收集提供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的各个单位的具体部门意见与发展计划:
一是建设局和国土局。很自然我们会想到——收集资料。对,收集资料就是我们第一步必须做的工作。

,应该多花些时间在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上,如土地利用现状图、用地布局规划图、道路工程规划图、各种管线工程图等,可以说现状资料准确与否将是以后工作中工作量大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而控制性详细规划还没做好的这三年里。尽管控制性详细规划不用确定整个城市的功能结构,但是对自己规划范围的地块还是应该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科学定位,这个定位必须结合总体规划来确定,不能与总体规划相违背,可以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但应在规划中清楚地说明它对总体规划路网的改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路网骨架大体上应该同总体规划的路网骨架相一致,否则就算方案做成了也很难被通过。局部地方路网与总体规划路网不符的,但是收集它们仍是有必要的。困难的是这些资料比现状资料与总体规划的资料都难收集的多。在有些管理较好的城市可能由政府出面收集好了一下子就提供了。教育局掌握着全县所有学校的资料与发展计划,他们对于整个城市的教育设施的情况应该是最了解的。而且中小学的布置无论是总体规划还是控制性详细规划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以此来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还没做好之前这段时间的报批工作;,从工程上来说,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对区域内的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的进行明确合理的规划、园林局等单位对于各自部门的发展计划与要求等。
注。)
另外,总体规划的管网布置以及当地相关部门(邮电局,而另外一些则只是为了表达规划意图而作的;,因此,收集这方面的工程管网资料也是必要的。这方面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来说,尤其是底商上住的形式普遍存在,相互干扰大,城市环境受到影响?这就要根据我们这次规划的性质与重点,它更多注重的是功能结构的规划,对于用地来说;
注,
另外还应收集环保局,不能拍脑袋想,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的;而资料的有很多,而管理差的城市就很困难了,这时可能就需要麻烦一下,自己动腿,如功能结构分析图、道路结构分析图、景观绿地结构图等,因此现状资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现状资料包括哪些呢?***经济、人文历史;,在我国当前科教兴国的战略大背景下,对学校的规划更应成为重中之重;要开始着手进行这次控制性详细规划了。比如对于**县而言,作为我们今后规划中重点要解决的对象。
以上就是我们所要收集的资料

这一步的准备工作做好了,由于地形图是过去一段时间测绘的,如教育局,是不搬迁的,而且现在正在重新装修。总体规划涉及的内容有很多,而我们控制性详细规划仅仅需要收集其中的几项就够了。
二是教育局,什么东西都没有。
此外,对于老城区而言,还有一个特殊的资料,就是各个要搬迁的政府单位的搬迁意象与说明,用地功能混杂,工业用地分散,社会、经济效益低下。
2)对外交通对城市干扰大,**路、2**国道既是对外公路,又作为城市干道,两种功能必然互相矛盾和影响。道路系统不够完善,未形成完整的主干路网络,也没有次干路与支路网的支撑,并且T字口,锐角交叉口太多;缺乏公共停车场,汽车沿街停放,既影响交通,又影响环境。
3)护城河破坏、污染严重,既影响环境与市容,又为防洪防灾埋下严重隐患。
4)城市景观风貌较为平淡,缺乏亮点,尤其反映城市个性的干道景观和滨河景观特色不鲜明;绿化与公园用地严重不足,从现状用地统计表上得知绿地指标为0,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与休息质量。
然后,我们根据总结出来的这些问题提出了我们这次规划的重点:
1)调整城市用地功能和结构。城北新区的建设为城市功能和用地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契机,结合旧城调整后的功能定位——商贸、居住、文化——进行用地结构调整,整治环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旧城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水平。
2)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一是处理好对外交通与城市道路的关系,使之相得益彰。二是城区内部道路以优化系统为主,近远结合,重点对过多T字口、锐角交叉口进行改造,长远控制,相机改造,以较少的代价达到优化城市道路网系统的目的。
3)整治护城河沿岸环境。结合护城河两岸的用地功能和文化内涵整治河道,规划滨河路,治理污染,使规划后的护城河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根据**县城特点,绿地系统以滨河绿地,小块街头绿地及山坡绿地开发为主,因地制宜地优化城市绿地系统。
5)确定合理的城市建设控制指标。本着利于城市环境景观塑造,增强开发建设的可操作性的原则,对不同城市地段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的控制指标,既要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又要使规划管理实施有可操作性。
然后,当资料有了,问题也明白了,规划的重点也清楚了,现在来开始我们的规划就可以做到丛丛容容,有理有据,有的放矢。下面就谈谈具体的规划操作。
规划具体操作的第一步该如何着手呢?这里,长期以来我们存在两种选择——路网或是布局。应该先路网还是先用地布局,其时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这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其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者往往是交替进行,同时开展的。我们这次规划的思路就是“以路网依托,确定功能结构”。因为总体规划的路网已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的,我们就可以参照总体规划的路网,然后再结合**县建设局提供的现状控制路网,可以初步定下最主要的主干路网,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心三片”的功能结构与各片的功能定位,解决了规划的第一个重点——调整城市用地功能和结构。
功能结构确定下来以后,再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与要求,往下深化路网,形成完善的道路系统,明确各个道路的等级与功能,最终形成规划路网。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流动过程,它需要在这期间不断地进行反复的对比与调整。比如说我们这次规划确定路网的一个基本思路是:以总体规划路网与建设局提供的现状控制路网为依据,再结合现状路网与现状建设的实际情况,包括现存建筑质量较好的高层建筑,新建与在建道路与建筑,未建但已报批的用地与建筑,单位的已征用地等,经过路网成本与效益的比较与分析,最终确定规划路网。至此解决了我们规划的第二个重点——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值得说明的是,路网的确定并不是经过一次这样的分析与比较就完成了的。还需要向甲方汇报,听取甲方的意见与要求,回过头来再来修改路网。这里面就必然产生一个工作重复的问题。因为向甲方一次并不能仅仅汇报一下路网,还必须将用地布局规划,道路管网工程规划也连带汇报,因此,当有路网的改动时必然引发用地布局与其它工作的返功与调整,这些重复的工作都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这次规划,我们在确定路网的同时,结合**县城的实际与特点,按照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特色的原则,把护城河整治作为规划的重点,重新规划了河道的走向,适度加宽,沿河两岸设置滨河绿地,作为城市的公共休闲开敞空间,并沿河道规划设置了滨河路,加强护城河周围的配套设施建设,以此解决了第三个重点——整治护城河沿岸环境。
这也得到了**县政府的肯定。因为目前护城河周围环境恶劣,房屋破旧,居民大都是没钱的穷人,照此下去,这个地段极有可能发展成贫民窟的危险。并且这个地段由于配套服务设施过差,很多年都想买都买不出去。这次整治一方面可以消灭贫民窟,提高城市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发地价的提升,带来经济效益,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
接下来,路网确定了以后,就可以进行地块的用地布局填充。进行用地填充,要依据总体规划,但总体规划过于笼统,与现实情况出入较大,因此还需要充分结合现状以及收集来的单位搬迁与否的资料,进行合理的用地布局。此外,结合现状地形与绿化景观设置的要求,尽量将山头或陡坡的用地规划为大面积的公园或绿地,在主要的景观大道旁规划十米以上的绿带,再在适当的地方布置街头和居住小区绿地,以此形成点、线、面一体的绿地景观系统,解决了第四个规划重点——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进行用地布局的同时,按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服务半径与规模大小要求,再结合收集来的学校、医院等部门的规划要求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点。最后完成整个地块的用地填充。用地布局完成以后并不是马上就进行各个地块的控制指标的规划,因为这个方案并不是最终成果,可能还要修改,这时仅仅需要大范围地分区地设定一个控制指标。然后向甲方进行正式的方案汇报,当方案正式通过以后,再按照城市设计的空间要求与地方政府的意见来逐个逐个地确定各个地块与分地块的控制指标,最后完成这张最重要的土地利用控制图,解决了第五个规划重点——确定合理的城市建设控制指标。;
光有了现状的资料还是不够的。
一个是总体规划的路网。总体规划的路网是我们今后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路网的基本依据、特点来进行取舍了。
,即使是最新的地形图也不可能包含最新最准确的信息,结合现场实际,提出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虽然说这些当地单位的意见资料只用来作为我们规划的参考用,即使有说明的也只是按照一个理论上的标准确定的,与现实中存在很大的出入。因此。在总体规划做好,地形图的比例尺一般应为1:2000才合适,比例过大过小均会产生不便,又该干什么呢?有了资料当然还需要分析资料,根据资料,当地的建设主管部门会有一个非正式的规划控制管理依据。这个是以后对用地进行规划布局的一个依据,我们基本让可以开始做规划了;,即用地的比例分配问题,而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地块。特别是对于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它只停留在一个总的指标上:36:16
其实,而有些单位,做好心理准备——工作量会增加很多!
另外
【案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整个设计过程实例2010年09月26日 21。各个单位的征地与买地换地,都要在建设局和国土局进行报批

C. 兴国二○一八年拆旧建新有新规定吗

农村拆旧建新申请:
一、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一般在宅基地内翻建房屋,不内用申请,自行建设容。如果建设 2层或2层以上需要到规划部门办理手续
二、2008年1月1日城乡规划法规定,应到所在地乡政府办理规划许可证。但是,该法的实施办法还没有出台,实际工作中并未实施。

D. 兴国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什么时候更名的

(一)负责全县人事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研究拟定全县人事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规划、制度,并进行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研制机构改革人员定岗分流的政策规定。
(二)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总体规划、结构调整和宏观管理工作,编制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和计划;负责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管理和工资福利工作,组织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岗位等级规范和考试。
(三)管理全县专业技术人员及其职称评聘工作。负责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培养和选拔工作;负责人才信息库的建立、管理和协调工作;负责组织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为经济建设服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县紧缺人才和技术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研究拟定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来县工作的政策规定,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四)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全县国家公务员队伍和聘用制干部的管理工作。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各项政策、法规拟定我县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并组织实施。按干部管理权限,负责政府系列有关部门内设机构股级干部的任免、备案、考核等工作。拟定人才流动、人事代理、人才市场管理的实施办法,规范全县人才市场;综合管理人才中介机构、人事代理和全县人才交流活动;建立县人才市场准入制度;负责全县社会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设立、人才招聘及广告的审定工作;建立完善全县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受理人事争议案件;负责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调配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规定,承办全县特殊需要人才的选调工作。
(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负责军转干部安置工作。贯彻实施国家军转干部安置政策,制定军转干部安置和培训的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好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的服务工作。负责全县引进国外智力和本县所需特殊人才和智力的工作。负责对全县政府系统和政府部门的人事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
(六)根据上级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案,结合本县实际,拟定相应规定和具体改革方案,编制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起草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规定和基本标准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制定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咨询服务机构的管理规则。
(七)拟定全县促进城乡就业和再就业的规定和措施;规划全县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组织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拟定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规定和措施,组织实施再就业工程;对全县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各类企业进行认定;制定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规则;制定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就业、跨地区有序流动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八)根据国家颁布的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标准,组织拟定具体实施办法;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负责全县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指导职业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全县职业技能培训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规定及就业训练中心、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制定全县职业技能和人才培养、表彰、奖励和职业技能竞赛的规则和措施;制定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实施办法。
(九)制定全县劳动关系调整的规定;制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规范,建立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制定劳动仲裁规则;根据国家制定的企业职工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制度和女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政策,拟定相关实施办法并监督实施;负责政策性安置和调配工作。
(十)拟定企业工资指导线的有关规定,执行全省最低工资标准;指导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执行行业工资收入调节政策和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政策;负责企业提前退休工种人员的确认与审批;办理企业职工退休及待遇的审批。
(十一)拟定全县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的基本规定和基本标准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承办工伤认可发证和工伤、职业病、伤残等级评定及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十二)制定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缴、支付、管理、运营的具体办法;对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提出审核意见;对全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实施行政监督;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和促进就业资金的预算使用进行审核和监督;制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规则;制定全县社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制定机关、事业、企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的规定和补充保险承办机构资格认定标准,审查认定有关机构承办补充保险业务的资格。
(十三)承担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的统计和信息工作,定期发布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统计公报、信息资料及发展预测报告。
(十四)组织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的研究及成果推广应用、产业发展、负责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标准化工作。
(十五)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主要职责
(一)贯彻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拟订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并监督检查实施情况。
(二)拟订全县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流动办法,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三)负责全县促进就业工作,拟订统筹城乡的全县就业发展规划,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组织落实就业援助制度,完善职业资格制度,统筹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高技能人才、农村实行用人才培养和激励办法。
(四)统筹建立覆盖全县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贯彻实施社会保障相关政策措施。贯彻执行中央、省、市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制度。
(五)负责全县就业、失业、社会保险基金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拟订应对预案,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保持全县就业形势稳定和社会保险基金总体收支平衡。
(六)负责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建立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贯彻执行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福利和离退休政策。
(七)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拟订事业单位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管理办法,参与人才管理工作。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继续教育办法,牵头推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建立健全博士后管理制度,负责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拟订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定居政策的实施办法。
(八)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安置计划,负责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部分企业军队转业干部解困和稳定政策,负责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
(九)负责全县行政机关公务员综合管理,拟订有关人员调配办法和特殊人员安置办法,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我县荣誉制度和政府奖励制度。
(十)负责外国专家综合管理和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拟订引进国外智力规划,拟订引进国外智力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
(十一)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县农民工工作规划,推动农民工相关政策的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十二)统筹落实全县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劳动关系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拟订消除非法使用童工办法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办法,组织实施劳动监察,协调劳动者维权工作,依法查处重大案件。
(十三)负责本局和局属单位的对外交流和合作工作。
(十四)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内设机构编辑
根据上述职责,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7个职能股室:
(一)办公室
负责协助局领导对政务、事务等有关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负责综合性文件、材料的起草和综合性会议的组织,负责文电处理、秘书事务、信息综合、安全保密、人事信息、建议提案办理、机关人事、机构编制、档案、财务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负责机关公共事务和机关后勤管理工作,负责人事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工作,承担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二)人事股
负责拟定全县国家公务员职位分类、录用、考核、职务升降、职务任免、调动、转岗、竞争上岗、回避、纪律、奖励、惩戒、申诉控告,辞职辞退等政策法规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并组织实施;指导和协调全县各级行政机关实施和完善公务员制度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机关公务员考试录用和事业单位人员录(聘)用的组织实施工作;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公务员考核任免和干部流动调配工作;综合管理、指导、协调、审核县政府部门有关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奖励表彰工作;负责军转安置工作;负责职位设置;负责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和职称改革工作;负责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和职业资格考试工作;负责各类专业技术职称证书的管理;对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聘后管理进行监督指导;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年度考核工作;负责有突出贡献专家的选拔推荐工作;负责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三)计划工资福利股
负责综合管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福利和离退休工作;负责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职务、职称、工作变动后的工资核定审批工作;负责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的实施工作;执行国家、省有关企业职工工资政策;执行全省企业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标准;指导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组织指导全县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实施;承办工伤认可发证和工伤、职业病、伤残等级评定及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办理离休、退休、退职的审批和发证工作;负责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基金管理和工资统计与综合分析工作;综合管理劳动工资信息工作。
(四)劳动和社会保障股
负责拟定劳动关系调整的基本规则;负责政策性安置和劳动合同制工人的正常转移工作;综合管理全县城乡就业和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拟定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分流安置、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管理规定;核发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承办职业介绍机构审批发证工作,负责全县下岗失业人员综合管理,统计信息工作。
负责拟定全县职业技能培训并组织实施,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负责全县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组织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综合管理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培训机构并拟定发展规划和管理规则。
(五)劳动监察大队(副科级)
负责拟定全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基本方案,并组织实施;依法行使国家劳动保障监督检查、执法监察职权;负责对县属企业和在县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在劳动就业、劳动用工、工资分配、社会保险、职业技能开发等方面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实施日常巡视监察、定期检查、举报专查和年度审查;负责组织实施全县统一执法行动;组织协助全县重大劳动违法案件和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六)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公室
负责拟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实施规范;负责人事劳动争议处理及劳动合同鉴证工作;承担局信访工作;负责处理与劳动争议有关的上访等突发事件。
(七)档案室
负责管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一般干部、新进事业单位人事代理人员及改制企业工人档案;负责档案的接收、收集、整理、保管、统计、鉴定和提供利用等工作;办理干部和人事代理人员的人事档案的查(借)阅和转递;负责档案室库房的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按照 “八防”的要求,保证档案库房的安全和卫生。
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关行政编制22名,工勤编制2名。
领导职数:局长1名,副局长3名。

E. 国家125规划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新华社北京2011年3月16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 目 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二章 指导思想 第三章 主要目标 第四章 政策导向 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第六章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七章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八章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九章 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第十二章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十四章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十九章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二十七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第二十九章 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十一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三十二章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三十七章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第三十八章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第三十九章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第四十章 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第四十三章 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十四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四十六章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第四十七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第四十九章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五十章 完善区域开放格局 第五十一章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第五十二章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 第五十三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五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第五十六章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第五十八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五十九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六十章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第六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第六十二章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2]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编辑本段规划特色
综述
“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据悉已经开启,中国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近日透露了“十二五”规划的5条思路,其中,结构调整为首要目标,社会建设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富民任务
须明确提出“富民”任务 做为统领未来5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总体规划,我认为,“十二五”规划应明确提出“富民”的目标和任务。 中国每个五年计划或规划都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所谓主题,也就是未来5年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当然,问题最后能否解决或解决的程度如何,取决于诸多因素,但在编制规划的时候,总有个相对集中的主题。具体到“十二五”规划,之所以应将“富民”做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提出来,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十二五”规划是新中国60年后的一次再出发。中国刚刚隆重庆祝了60岁生日,进入下一个甲子,应该有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其次,“十二五”规划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而此次金融危机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 第三,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目前中国人均GDP首次达到32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便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一时期的发展思路肯定与过去不同。 上述三点决定了“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十一个规划有着本质的差别。这个差别就是,过去的十一个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这当然不是说,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30年来百姓的生活没有提高,而是指相对于GDP的增长,作为整体的民众的富裕程度没有GDP增长快。何况,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中国至少还有一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另外,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都跟贫富差距和民众的普遍不富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问题、消费和内需不足的问题,乃至一些群体性事件,都有着贫富分化的影子。贫富分化甚至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的稳定。 所以,“十二五”规划政策的着力点应该转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围绕着如何“富民”问题,制定行动路线图。而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今天的经济实力也已经为解决“富民”问题提供了物质基础。 民乃国之本。对于“民富与国强”的关系,是先有民富而后才有国强,而不是相反。事实上,多少国家兴衰的历史也告诉人们,民富虽然不必然等于国强,但民不富,国家必然不强;即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强,也只能是外强中干。只有建立在普遍民富基础上的强大,才是根本性的强大。 因此,中国政府需要更新观念,在政策上,把“富民”作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这就有必要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制定一个长期的提高福利的战略规划,这个战略规划的目的,是为建立一个有竞争力和公平正义的福利国家打下基础。 “富民”虽然是一个经济问题,但经济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治。事实上,改革以来贫富差距的形成和拉大本身就有政治因素在内。为什么经济高速增长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却得不到同步提升?症结就在于蛋糕的分配不合理。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成果的最大收益者不是普通群众,而是政府及其与公权力有关联的利益群体,以及资本利益集团和垄断国企的经理层与员工等。而政府之所以能够抽走国民收入的大头,并随心所欲地支配财富而不受监督,资本之所以能够压制众多的劳动力,原因又在于政府的权力过大。 中国传统上本就是一个大政府国家。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心中都存在一个大政府观念。所以,要在政府权力过大的情形下改变收入分配不合理状况,须将之作为一个政治问题来看待,否则,仅仅视之为一个经济问题,解决起来很难。 另一方面,尽管“富民”问题在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非常重要,但毕竟不是事物的全部,不能代替其他问题的解决。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在官方看来,“十二五”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等诸种结构构成的结构难题。结构问题在中国来说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十二五”规划还是把它列为必须优先解决的头等大事,这说明,结构问题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造成的危害不能再延续下去。 现在的情况是,虽然高层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要解决起来相当困难,否则,它也不会积累到今天这个程度。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的不当干预造成的。众所周知,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该增长方式的特点是,以追求GDP为主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任务,以重化工业项目和热衷批租土地为主要途径,以行政推动和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 在这样一种增长方式下,经济越是高速发展,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获利就越大。原因很简单,政府掌握着切蛋糕的刀,他当然会把最大的一块留给自己。而利益一旦累积,要改变起来就非常难。这也是调整结构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喊了多少年却一直进展不大的根源。不但如此,当遇到外部的危机时,就像本次金融危机一样,为了保增长,还会进一步强化结构失衡和政府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主导。
政府变革
以外部力量促进政府变革 所以,要转变增长方式,推进各种结构调整,关键在于变革政府的治理方式。政府若不放弃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主导权,不将自身对经济运行的干预建立在市场基础上,要转变发展方式只能是一句空话。 但在政府成为市场最大获利群体的情况下,要政府放弃自身利益,主动改革,谈何容易?这个时候,就需要靠非政府的外部力量去促使政府变革。外部的力量可以通过立法等手段对行政权力进行修正性、补充性的约束和重新界定,或者以严格的程序防止行政权力的过度使用,或者通过加强社会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从而迫使政府做到: (一)转变和缩减政府的行政职能,限制行政权力; (二)规范行政行为,控制行政权; (三)加强社会自治,将一部分行政权转化为社会的权力,使公民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以此建立起政府的公共治理结构。 应该说,在目前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博弈成为基本现实的背景下,依靠包括经济主体的市场力量在内的广泛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促进政府变革,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已越来越大。总之,要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不当干预,须使政府形成一个稳定和完善的权力运作机制和框架。当政府用一种比较规范的方式来行使公权力时,经济主体自会在市场的作用下,自然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型,而无须政府劳神费力。就此而言,“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能否如期完成,取决于政府变革的程度。

F. 水与城市规划和发展

李复兴1李贵宝2

(1.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2.中国水利学会)

水是世间万物生存的根本,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地,更是创造文明的人类得以栖身的居所。水与城市的关系因为水的短缺和污染,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以如此重视。

一、城市的诞生与发展

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人类逐水而居,不少城市自然因水而诞生。水在城市诞生过程中,直接影响其风格和布局。水对城市的作用是全方位的,也是贯彻始终的。

在我国古代,城镇之间的往来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内河航运而发展壮大的,特别是沟通全国的大运河培育了一大批著名城镇。隋唐时期横贯东西的隋唐大运河,先后孕育了长安、洛阳、汴梁等一批著名的古都,元代以后横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则由于沟通了杭州、南京、北京等大城市的联系而使之更加繁荣,同时在运河沿线也先后形成了一大批与之息息相关的中小城市,如扬州、淮安、徐州、济宁、聊城、临清、德州、沧州、通州等。可以说,如果那时没有水、没有水运,城市如何发展、如何得以繁荣,难以想象。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更与水有着紧密的联系,古埃及的文明孕育于尼罗河,古印度文明发源于恒河,古巴比伦文明诞生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岸,而黄河文明成为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现代城市大都是在古城镇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国内外许多大城市以及经济发达的地区,大多坐落在大江大河附近,如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沿岸的城市,欧洲的莱茵河经济带,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沿岸等。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城市的发展也带动了水产业、水文化的发展,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及其扩张也给城市带来了水问题:缺水、水污染。

有水使城市充满活力,缺水使城市走向衰亡。我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的河南开封朱仙镇,在北宋时地处运河转口地带水陆要冲,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盛极一时的水陆码头,而后来运河年久堵塞,水运不畅,商贸渐衰,城市也随之失去活力,成为鲜为人知的荒凉小镇。其他三镇,即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则仍借助水的活力,颇有名气。

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同样要得益于水及其文化的发展。“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所以闻名天下,正是因为有了美丽洁净的西湖。相比之下,武汉的东湖,除了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全国首批顶级4A级景区以外,似乎没有让人想到更多,于是就产生了“东湖大,西湖名”这样的评价。东湖除其文化底蕴与西湖相比较差之外,水质恶化、湖面一度被填占、资源丧失等也是困扰东湖发展的原因之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江堰市因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工程而命名和闻名世界。由此看来,一座城市的兴衰与水是息息相关的。拥有健康的水系统并且能够科学配置合理利用水,让水与城市完美地融合,城市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纵观历史,无论是外国还是中国,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历来就是人口经济最繁荣的地方,著名的意大利威尼斯水城就是一个典型。反之,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其人口数量和经济实力均明显不如前者。

二、我国城市水问题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治水兴水历来是兴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水资源问题摆上重要位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近10%的高增长率,而用水总量实现了微增长,特别是近10年来,部分地区实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以占世界平均水平60%的人均综合用水量,保障了国民经济3倍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高速增长。国家“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0%两项节能减排指标按年度全部完成。

然而,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既是现阶段我国的突出水情,也是我国将要长期面临的基本国情。水环境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城市,由于人口高度密集和其经济的快速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旱涝灾害和水污染事故的不断发生,城市水问题更加突出。

(一)缺水

缺水是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全国约655个城市,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0多个城市。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为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而建设的,这样可解决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严重缺水现状。

其实城市调水早就有之,最早的如“引滦入津(天津)”工程。水源短缺制约天津城市的建设发展,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为了解决城市用水问题,国务院于1981年9月决定兴建引滦入津输水工程,跨流域从300多千米以外引滦河水。1963年,香港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为解决香港水荒问题,中国政府拨专款兴建东深供水工程,1965年3月建成投产。随后,引水调水的工程有“引滦入唐(唐山)”、“引碧入连(大连)”、“引黄济青(青岛)”、“引黄入晋(山西太原、大同等)”、“引江济太(太湖)”、“东北的北水南调(松花江流域的部分水量调往辽河,以补充辽河中下游及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沿调水线地区部分用水)”、“甘肃引大入秦(大通河水跨流域调至秦王川地区)”等。

还有一种就是水质型缺水城市。如合肥市为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巢湖虽然水量丰沛,但水体呈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特别是西半湖水质全年大部分时间为Ⅴ类或劣Ⅴ类水,2003年合肥市城市生活用水停止从巢湖取水,不得不从上游的响洪甸、佛子岭水库调水。由此可见,对水污染问题、对节水不够重视,结果守在水边没水喝,还得舍近求远取水喝。同样,云南滇池由于水污染,不得不从滇中调水,外流域调水已成为把滇池救活的最根本的措施。

(二)水污染

目前,全国现状受水量及水质不安全影响的城镇人口有近1亿,保障城市饮水安全以及突发水污染事件的任务非常艰巨。2009年,全国重点城市共监测39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244个,地下水源地153个。监测结果表明,不达标水量为58.8亿吨,占27%。

城市水环境污染严重,水污染事故频发,有些污染已造成恶劣影响。如2005年11月,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导致哈尔滨全城停水4天。2007年5月,太湖蓝藻暴发,导致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无法正常饮用,导致了空前的无锡水资源危机,市区断水数日。可见水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水污染问题,国民经济的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制约。

城市面临的主要水问题可以概括为:多数城市河道断流,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河道水质恶变,藻类暴发频繁;河道断面不断缩小,各种垃圾沿岸堆积,河道阻断严重,排水功能下降,流动水域变成一团死水;河道整治硬质化,过于人工化,生态景观布局差;城市水面不足,水域受到侵占。

三、水与城市规划和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从1978年的17.90%上升到2008年的45.68%;自1978年至2007年,全国设城市总数从216个增加到655个,增长了两倍多;人口城市化率由17.92%增加到44.94%,城镇人口达6.07亿人,可见发展速度之快。各级各类城市全面发展。其中,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16个增加到286个,增长了近1.5倍,小城市人口从1331万人增长到3760.1万,增长了1.8倍;20万至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从60个增加到232个,增长了2.8倍,人口从1876.8万增加到7410.1万,增长了2.9倍;50万至100万人口这一级别的城市,从27个增加到82个,增长了两倍多,人口从1994.7万增加到5601.5万,增长了1.8倍;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从13个增加到58个,增长了3.5倍,城市人口从2988.3万增加到14830.1万,增长了3.9倍,是增长最快的一类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和水污染对环境与生态的危害,以及水质型缺水问题也日益严重地显现出来,给城市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功能的提升,对水量、水质、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景观、水文化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涉水管水的部门来说是新的重要的挑战。

为此,水利部门提出:必须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节约、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保部门提出:把环境保护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综合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依然是由建设主管部门在主导、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与水资源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规划衔接协调的不够。而不论城市如何发展,总得以水为先。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城市的生存发展更是要依靠水,城市的景观美化更需要优良的水环境。

(一)城市规划应依水而行,量水而定

大多数城市都是依托良好的水源发展起来的,城市是用水户最集中、用水强度最大、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要求最高的区域,也是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区域。而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很少考虑资源的承载力,没有做到以水定规模、量水发展。因此,城市规划应该以水定城,也就是说城市的规模、城市的发展都必须量水而定。同时,在规划中必须考虑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再利用。一方面城市在叫喊缺水,而另一方面城市又存在着水的大量浪费。

由于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缺乏对水资源承受力的考量,华北地区水资源超采量已超过10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两条黄河的水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由于地下水超采,我国现在大概有60余个城市、地区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地下水漏斗。从东部的上海到西部的乌鲁木齐,从北方的哈尔滨到南方的海口,几乎所有大中城市都存在因超采地下水而形成的地下水位下降,而有松软冲积层分布的平原、盆地、河谷中的城市尤其严重。如苏州50多年来累计的沉降大于60米,沉降区几乎覆盖苏州全市。

城市规划应将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其指导思想之一,改革和完善城市规划程序,加强城市规划与水资源规划和管理之间的协调,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水资源统一管理及可能采取的措施,并将其作为必要内容以一定形式反映出来。在以往工作过程中,水资源综合规划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约束作用不强,而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的水资源综合规划更强调它的服务性,往往是“以需定供”的规划,城市发展的主观性极大地影响了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因此,应以水资源为制约条件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确定城市发展的主导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是确定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以及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的专业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兼顾各地区、各行业的需要”。

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在规划初期,特别强调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水资源条件对城市发展的约束限制。在论证北京适宜的人口规模时,重点论证了水资源承载能力条件下的人口规模,由水务部门完成的《北京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建设适宜的生产生活方式研究》,为确定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控制规模提供了量化依据。同时在规划中增加了“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保护与利用”章节,提出了建设先进的节水型社会的目标和城市建设要量水而行、总量控制、统筹配置的原则,尤其要加强对重点发展区域的水资源配置的原则。

(二)城市规划应依水而谋,量质而划

稳定的来水及其水量是城市规划的基础,而良好的水环境是城市的形象,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代表着城市的品位,体现着城市的特色。水环境是提升人居环境的基础。作为水乡城市,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与水密切相关,枕河而居、择水而栖是水乡市民的首选。因此,开展城市水环境规划也是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城市人居环境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

水环境规划和建设要力创城市特色,营造城市新亮点,展示城市个性。要体现生态性和亲水性。山无清水不秀,城无水景不美,人类有着天生的亲水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市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向往自然。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充分体现城市水环境的景观功能,是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充分体现生态和亲水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水环境建设的重点。

水环境建设必须融多项功能于一体。城市水环境的本质决定了它的多功能性,城市水环境建设要最大限度地将城市水利、城建配套、环境保护、文化布局、旅游开发诸多功能统筹布局。除了防洪、蓄水、环保、城市建设的功能外,更要赋予它景观的功能,文化的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功能。

城市的规模与布局,要符合当地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地质构造等自然承载能力,并与当地经济发展、就业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相适应;环境保护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情况。近年来,不少城市因环境保护规划未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实施,或在许多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对环境保护的论述往往还只停留在各个污染点治理的描述上,从而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致使城市环境建设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人民对人居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水环境保护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安徽省安庆市在水环境建设中重点抓好“五个化”,即文化、亮化、美化、净化、绿化,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有关城市学习和借鉴。武汉市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水资源丰富,称得上“因水而居、缘水而兴、以水为荣”。他们把水资源作为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从保障城市合理用水和水资源永续利用的战略高度出发,大力推动节水、水环境保护以及滨水景观建设工作,2009年3月被命名为“全国节水型城市”。武汉的汉口江滩,通过防洪工程的加强,滨水景观的营造,使之在洪水季节能够有效防洪,平日则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昔日凌乱不堪、常遭洪水侵袭的地方如今已成为武汉市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从2002年开始提出了六湖连通,使水景观与城市交融,提升了城市的品质与景观。桂林市从1973年到1995年,用了20多年时间重点治污;从1996年到2005年,重点对市区湖泊进行生态修复;从2006年到现在,开始全面生态修复的建设。目前,整个桂林市城市湖泊和河流生态修复都是相互衔接和贯通的,未来的桂林将是“千峰环野立,三水抱城流”。泰州市水系规划,其中的凤凰河的整治是泰州水文化水景观治理的缩影,通过综合的整治,凤凰河不仅还原了过去一条自然生态河道,而且还充分反映了其是一条人文气息的河流。

总之,城市亲水景观在全国还有许多,它们对挖掘城市文化和水文化的内涵,提升城市整体品位,调整旅游业发展布局,塑造国际大都市形象,无不具有积极而又深远的历史意义。各大、中、小城市应结合城市自身的规模、所处的自然条件、经济能力、技术水平,因地制宜,量力而为;充分发挥水利、艺术、建筑行业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对城市水利工程进行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使其达到既有水文化的底蕴,又不危及城市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城市规划应有涉水部门共同参与和协调

水是城市的血脉,是城市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城市的灵性所在。水对于城市,不仅是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而且是生态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把宝贵的水资源充分利用好,是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魅力、繁荣城市经济、改善城市生活的必然选择。

实现人水和谐发展、亲水城市、滨水城市,必须多部门合作、沟通与协调。水资源应统一管理,水质水量要协调,水资源配置工作需要循序渐进。这方面黑龙江省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2009年,黑龙江省全面推进滨水城市规划建设,以水兴城富城丽城,哈尔滨市在国内城市规划建设中首次提出“以水定城”。提出滨水城市规划建设的4个要求,即:

一要抓好滨水城市水资源规划。树立生态理念,注重环境保护;树立文化理念,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树立功能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的多种需求;树立时尚理念,在风格上注重特色,体现大气、灵气、秀气;树立经济理念,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二要抓好滨水城市水资源保护。要把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建设与实施国家江河污染治理重点项目建设和黑龙江省“三供两治”等重点民生工程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滨水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要把滨水城市防洪堤防建设与景观建设结合起来,确保堤防安全。

三要抓好滨水城市水资源开发。要注重文化、休闲、贸易、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利用;要大力推进滨水城市旅游开发,加快五大连池、镜泊湖、兴凯湖等滨水旅游区建设。

四要抓好滨水城市水资源管理。加强国家《城乡规划法》的宣传贯彻落实和执法监督检查,理顺管理体制,共同把水资源管好用好。

总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城市不能“越摊越大”,在城市建设中互相攀比,贪大求洋,劳民伤财地搞“形象工程”,城市的发展一定要适度规模,努力实现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平衡。清醒地认识到调水不是万能的,它只是解决水污染问题、水资源短缺的一种方式。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会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我们必须寻找第三种方式来解决水的问题,发展低水经济,营造节水社会;以水定城、量水定城。必须树立“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追求人与水和谐发展的理念。实现城市与水和谐发展,必须坚持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原则,资源利用的代际原则和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原则;统筹兼顾水资源的水质保障与水量保障,水资源总量的宏观控制与用水定额的微观管理,城市供水系统安全与生态系统安全,城市规模的发展需求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约束。

参考文献

[1]张忠祥,钱易.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竺士林主编.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张彤.探索城市与水和谐发展之路.北京水务,2007(6)

[4]张显峰.专家建议:城市规划应该量水而定.科技日报,2006-09-12

[5]姜文超,龙腾锐.水资源承载力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城市规划,2003(7)

[6]毛利胜,周达,周以和.水境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7]杜悦英.专家称北京水资源问题是生态灾难 调水不能长久.中国经济时报,2010-06-10

[8]周生贤.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环境报,2010-02-01

[9]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2008.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G. 十二五”规划中的“五规合一”的内容是什么

五规合一的内容: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法制建设。

具体如下: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为支撑,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完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编制程序,健全责任明确、分类实施、有效监督的实施机制。

(7)兴国城乡规划建设局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内容

1、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2、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4、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5、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6、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7、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8、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9、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0、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1、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3、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4、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15、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16、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H. 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为完成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这一主要任务,提出了哪些措施和政策

★(针对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试卷回答,仅代表鑫哥个人见解)

★社会事业包括: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技事业、文化事业、体育事业、社区建设、旅游事业、人口与计划生育等10个方面。

★民生问题主要是:发展教育,就业,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制度,社会管理等。

答: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年规划是从2011年实施,周期是2011到2015年。
②措施还是政策:
1.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①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考核和行政问 责。
②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①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援助政策,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开展对外劳务合作。
②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培训,完善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开展就业需求预测。
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3.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①深化工资制度改革
②健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
③加快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
④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4.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①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②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③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5.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①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②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③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④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⑤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⑥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6.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
②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
③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
7.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①加强计划生育服务。
②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③保障儿童优先发展
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⑤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
8.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阅读全文

与兴国城乡规划建设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