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国文明城市”什么时候评比结束
这个东西是一个长期工作,并不是短期的一个小项目,所以结束时间是不确定的。
全国文明城市,简称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举止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中国大陆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
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国大陆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评选要求
1、⑴规划合理,公共建筑、雕塑、广告牌、垃圾桶等造型美观实用,与居住环境相和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⑵街道整洁卫生,无乱张贴(包括牛皮癣)现象;⑶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气氛祥和。
2、⑴公共场所无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花草树木、吵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⑵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并有明显的禁烟标识;⑶影剧院、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会场等场所安静、文明,无大声喧哗、污言秽语、嬉闹现象。
3、⑴车辆、行人各行其道; ⑵机动车让行斑马线,车辆、行人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⑶自觉保持交通畅通、不人为造成交通阻塞;⑷车辆、行人服从交警指挥;⑸在交通站点遵守秩序,排队侯车,依次上下车。⑹禁止酒后驾车。
4、⑴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⑵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问讯;⑶公共场所主动帮助老、残、弱或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5、⑴群众对党政机关行政效能的满意度>90%;⑵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满意度>90%;⑶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普及率≥80%;⑷市民对政府诚信的满意度≥90%;⑸市民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75%;⑹市民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赞同与支持率≥90%;⑺市民种绿、护绿等公益活动参与率≥70%;⑻市民对捐献骨髓、器官等行为的认同率≥50%;⑼市民对本市的道德模范的知晓率≥80%;⑽市民对本地网吧行业形象的满意率≥70%;⑾市民对公交站点布局与交通便捷的满意率≥60%;⑿群众安全感>85%;⒀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覆盖率>80%;⒁家庭美德的知晓率≥80%;⒂市民对创建工作的支持率>80%。
6、对窗口行业进行实地考察、随机暗访,主要内容包括:服务是否文明规范,投诉机制是否便捷有效等。这些行业包括:燃气、供热、自来水、供电、公交、出租汽车、铁路、长途汽车客运站、民航机场、环卫、风景园林、物业服务、邮政、电信、银行、医疗、宾馆、旅行社、商业零售、工商、税务、110、派出所、交警等。
B. 中国十大魅力城市评选标准
本标准依据国家部委颁发相关条例制定。 总的要求
魅力城市首先应该是一座健康发展的城市,呈现出蓬勃的活力和对于外界的吸引力。与城市相关的重要环节,比如经济、环境、交通、医疗、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应该呈现出良性发展的趋势。城市化进程中,未发生重大违反科学规律事件。
分项要求
并不要求所有的申报城市满足所有标准。但是满足多项要求的城市会在考察中占有优势。
科学的城市规划
21世纪的城市,是全球化时代的城市,是注重生态环境的城市,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革命的城市,更应该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信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城市居民共同和谐生活的城市。
充满活力的经济
有活力的城市才是最美的。大到一座城市的规划和战略,小到市民生活的丰富程度、购物、旅游等消费行为满意程度,都可能会映射出一座城市非凡的发展潜力。
优雅的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是一座城市的外表,这是她吸引外来者的第一要素。清洁程度、绿化水平、公共设施的完备状况都会表现出一座城市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态度。
独特的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是最具有地域色彩的元素,一个健康的,独具特色的民俗细节,可能蕴含着无比丰富的市民生活信息,这也是展示城市个性的重要环节。
悠久的历史文化
文化往往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悠久的历史文化将会让一座城市呈现出与重不同的性格。当然这里还包含市民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对历史遗迹的保护程度。
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城市因为有了人,才有生气。城市人群的生活态度如何,过去一年里,他们有怎样的让人感动的行为,对于未来,对于自己生活的环境,他们有怎样的打算和看法。
创新型的城市管理
一座城市的潜力怎样?会不会向着居民们梦想的方向发展?自主创新的城市管理对于这一点尤为重要,优良的自主创新系统,将为这个城市的经济、环境甚至是文化建设提供无穷的动力。
关于魅力的分项阐述:
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
●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相协调,即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延续性,即达到时间上的和谐,
●城市中各社会集团之间、人与人的社会和谐
充满活力的经济
●城市的发展采取可持续发展策略,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目之间相得益彰。
●对周边区域经济有辐射带动作用。
●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科技创新能力强。
●居民就业率高。
●城市生活和商业环境对外来人才具有较强吸引力。
●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与经济相关的制度与政策能够为城市提供较大的发展潜力。
优雅的城市环境
●入选城市应为绿色的城市,城区内各项绿化水平高于国内城市平均水平。
●饮用水清洁,空气清新。(如果用数值计算,大气污染指数达到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
● 与居民生活相关的住房、燃气、用水、出行等各项目不存在严重短缺现象。
● 城市居民环保意识较强,能够主动的承担保护城市环境的角色。过去一年未曾发生重大环境事故。城市自我清洁能力较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准较高。
●城区内道路、建筑清洁美观,城区卫生管理制度健全。
●公共卫生系统良好,市民身体健康,未有异常地方病。
●过去一年未曾发生重大病害、疫情。
独特的民俗风情:
●有悠久独特的民俗,具有文化品味。
●与之相应的建筑、服装、用具以及知识系统保存完好,能够表现其民俗。
●管理者对民俗文化保存得力,当地居民参与度较高。
●过去一年中未发生重大有违传统民俗并产生恶劣影响事件。
悠久的历史文化:
●应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城区内保存了重要的历史遗迹。
●当地人应以自己城市历史为荣,他们为保护和修缮自己的城市,曾经作出过较大努力,并在修缮保护的过程中表现出相当的诚意,尊重和谨慎。
●仍然在使用的城市
●过去一年未曾发生重大破坏历史遗迹事件。
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城市教育发达。
●城市管理机构廉洁高效。
●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民风淳朴,崇善憎恶,
●市民用开放的姿态,欢迎外来者。
●服务业专业化程度较高。
●未见市民有群体性不良嗜好。
创新型城市管理
● 自主创新原则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
● 城市建立了完整的鼓励发展创新的政策,并得到很好的执行。
● 城市科教基础良好,并且成为人才资源地。
● 重要企业已经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且使之成为发展推动力。
● 积极培育自主创新文化。
● 城市法规中未含有妨碍创新的条目或相关内容。
C. 全国文明城市多久评选一次
全国文明城市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
创建文明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从原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不但反映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为我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和谐社会建设将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个重要主题。
(3)全国城乡规划评优扩展阅读:
考评方式
全国文明城市主要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进行测评优选,并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评价作为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的前置条件,测评结果单独排序,按百分计算,得分低于85分的,不能参与全国文明城市申报,同时,该项得分按20%的比例计入全国文明城市总得分。
主要采用听取汇报、材料审核、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实地考察、整体观察六种方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难点是实地考察。
全国文明城市实地考察方法具体有三种:
1、是实景(情)模拟验证。
2、是实地调查,即进入现场查证被考察对象是否符合测评标准。
3、是实地观察,即根据实地观察要求,在实地考察点、在一定时间内,对被考察对象进行实地观察。
D. 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要求
申报全国文明城市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条件:
一是获得并保持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
二是申报前连续两年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申报前12个月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无严重违纪、违法犯罪;
四是申报前12个月内未发生有全国影响的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
五是申报前完成国务院下发的节能减排任务;
六是未发生非法出版、制黄贩黄、侵权盗版的恶性事件。
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标准有八条: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创建工作机制健全;思想教育深入细致,道德建设扎实有效;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党政机关廉洁高效,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秩序井然;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4)全国城乡规划评优扩展阅读: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普通市民的做法
社会公众是全省文明城市建设的真实主体,是文明城市建设成果的最终受益者。可以说,要建设一个民族文明城市,公民素质是关键。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花草树木,在公共场所争吵和打架。切勿在非吸烟场所吸烟;不要在电影院、图书馆、场馆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玩耍,不要打电话。
在交通行为方面,车辆和行人应各行其是,保持交通顺畅,避免闯红灯、乱穿马路和人为阻塞。停泊私人车辆的安全标准;乘坐公共汽车时,自觉排队,依次上下车。
在公共设施的维护中,公众应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如公用电话、信箱、报纸栏、座位等,不得弄脏或损坏。
在人际帮助方面,公交车应该主动为老人、弱者、病人、残疾人、孕妇和抱婴儿的乘客让座;友善对待外国人,耐心、热情地回答陌生人的询问;自愿为孤独、老人、残疾人和弱者提供服务。
E. 全国文明城市几年评选一次
全国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周期是三年一次。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质上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利民工程,实事工程。
全国文明城市主要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进行测评优选,并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评价作为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的前置条件。
测评结果单独排序,按百分计算,得分低于85分的,不能参与全国文明城市申报,同时,该项得分按20%的比例计入全国文明城市总得分。
(5)全国城乡规划评优扩展阅读:
一、申报条件
1、荣获并保持“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城市”荣誉称号。
2、人均GDP在申报前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在申请前12个月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无严重违纪违法犯罪行为。
4、自立案之日起12个月内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对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
5、完成国务院宣布前发布的节能减排任务。
6、没有发生非法出版、生产、销售色情、侵权、盗版等恶性事件。
二、评价方法
主要采用六种方法:聆听汇报法、材料回顾法、问卷调查法、网络调查法、实地走访法和整体观察法。创建道和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难点在于实地调查。全国文明城市实地调查的具体方法有三种:一是对真实场景(情况)进行模拟验证,如:拨打法律服务热线、拨打权利举报电话。
实地调查,即进入现场核实被调查对象是否符合考核标准,如:到社区查阅相关工作记录;三是实地观察,即根据实地观察的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调查对象进行实地观察。
F. 2020国家中心城市什么时候评选
12月29日。
12月29日,郑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20)》(通常被称为国家中心城市蓝皮书,下简称蓝皮书),对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该报告中除了亮“成绩单”“座次表”之外,还提出一系列建议,比如将包括郑东新区、经开区、航空港区、中牟在内的区域,共同打造为郑州新区,引领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6)全国城乡规划评优扩展阅读
影响意义政治
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与政治中心的设置相一致,城市是区域的政治中心。随着一批新兴工商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兴起,传统城市也步入了向近代转型的现代化启动阶段。区域政治中心地位为城市现代化的启动奠定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
但作为中国行政网络中的结点,城市的规划、管理、建设等方面都带有政府强制性和目的性,缺乏充足的现代化启动动力。因而,区域政治中心地位在城市现代化启动中发挥了促进和制约的双重作用。
G. 城乡规划设计院升级甲级资质需要什么人员与条件
具体回答如下: 一、甲级 1、 从事建筑设计业务6年以上,独立承担过不少于5项工程等级为一级或特级的工程项目设计并已建成,无设计质量事故。 2、 单位有较好的社会信誉并有相适应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 3、 单位专职技术骨干中建筑、结构和其他专业人员各不少于8人、8人、10人;其中一级注册建筑师和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均不少于3人。 4、 获得过近四届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优及以上级别评优的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及以上奖项不少于3项,参加过国家或地方建筑工程设计标准、规范及标准设计图集的编制工作或行业的业务建设工作。 5、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技术、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健全。 6、 达到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考核标准。 7、 在固定的工作场所,建筑面积不少于专职技术骨干每人15平方米。 二、乙级 1、 从事建筑设计业务4年以上,独立承担过不少于3项工程等级为二级及以上的工程项目设计并已建成,无设计质量事故。 2、 单位有社会信誉以及相适应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本不少于50万元。 3、 单位专职技术骨干中建筑、结构和其他专业人员各不少于6人、6人、8人;其中一级注册建筑师和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均不少于1人。 4、 曾获得过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优及以上级别评优的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及以上奖项不少于2项。 5、 有健全的技术、质量、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 6、 达到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考核标准。 7、 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建筑面积不少于专职技术骨干每人15平方米。 三、丙级 1、 从事建筑设计业务3年以上,独立承担过不少于3项工程等级为三级以上的工程项目设计并已建成,无设计质量事故。 2、 单位有社会信誉以及必要的经营资本,工商注册资本不少于20万元。 3、 单位专职技术骨干人数不少于10人;其中二级注册建筑师不少于3人(或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不少于1人),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不少于3人(或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不少于1人)。 4、 有必要的技术、质量、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 5、 计算机数量达到专职技术骨干人均0.8台,计算机施工图出图率不低于75%。 6、 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建筑面积不少于专职技术骨干每人15平方米。
H. 中国人居环境奖的申报评选
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
一、奖项的设立
为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充分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表彰在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城镇、单位和个人,建设部决定设立“中国人居环境奖”(含“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反映城镇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总体成就。“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反映获奖者在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工作中某个方面取得的成就。二、评选对象
“中国人居环境奖”的评选对象是城镇政府。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评选对象是:
1、城镇政府或政府部门;
2、企事业单位;
3、社会团体;
4、项目;
5、个人。
三、申报条件
(一)城镇政府或政府部门
积极制定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促进城镇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的政策、法规,并取得实施效果;组织改善城镇人居环境的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实施;重视对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投入;有效领导和引导社会积极参与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工作。
(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认真贯彻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积极从事和广泛参与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工作;有效领导和引导社会积极参与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工作。
(三)项目
能够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有效利用资源;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成效显著,并具有推广价值,或能给予其他地区以有益启迪的住区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和环境设施建设、城镇污染治理等项目。
(四)个人
热心从事改善人居环境的社会公益事业,在改善人居环境领域积极进行宣传、科研和科普教育工作,或有重要理论成果、科研成果,贡献突出、成效显著。
四、申报程序
(一)申报方式
采取自愿申报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自愿申报由申报单位提出申请,逐级上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办公室根据需要也可直接推荐备选项目。
(二)申报受理和管理机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的申报组织和推荐工作;建设部负责全国申报受理工作,具体日常工作由“中国人居环境奖”办公室负责。“中国人居环境奖”办公室设在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三)报送程序
1.申报单位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提交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
2.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申报单位提交的申报材料经审核属实后,提出推荐报告,报送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奖”办公室。
(四)申报材料
1、申报表;
2、文字材料,包括3000字的申报内容介绍;
3、照片或图片资料;
4、长度不超过10分钟的音像资料。
申报表以书面形式、文字材料以软盘形式、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分别以光盘形式上报,一式三份。
(五)申报时间
每年的6月30日为“中国人居环境奖”办公室接受申报材料的截止时间。
五、评选程序
1、建立专家评选委员会专家备选名录,根据每年申报项目的情况组成专家评审组;
2、“中国人居环境奖”办公室对各地的申报项目进行资格预审;
3、“中国人居环境奖”办公室组织对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城镇进行现场考察;对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评选对象,“中国人居环境奖”办公室将根据需要、有选择地组织现场考察,《考察报告》将作为评选依据提交专家评审组;
4、专家评审组根据《中国人居环境奖评选参考指标体系》、《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对“中国人居环境奖”办公室提交的预审合格的评选对象进行正式评选;
5、专家评审组的评选结果,经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领导小组审查批准后分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并予以公布表彰;
6、“中国人居环境奖”办公室从已授予的“中国人居环境奖”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提出推荐申报“联合国人居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名单,报经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由部外事司负责组织申报材料并向联合国人居署报送。
六、有关事项
1、为了保证“中国人居环境奖”评选工作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宜再设立省一级的“人居环境奖”。
2、建设部对已授予的“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进行动态监督。凡出现因非不可抗力因素而引起的破坏人居环境的重大问题,建设部将取消已授予的奖项。
附件一
中国人居环境奖参考指标体系
一、定量指标
1.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3m2
2.城市燃气普及率:≥92%
3.采暖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65%
4.城市供水普及率:≥98.5%
5.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45%
6.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20%
7.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0m2
8.城市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1标台
9.城市绿化覆盖率:≥35%
10.城市绿地率:≥30%
11.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m2
12.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m2
13.城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65%
二、定性指标:
1.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已依法编制、审批并公布;
2.各层次城市规划的编制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相关规范的要求;
3.规划区内各项建设实施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
4.严格依法管理土地,合理安排土地使用;
5.城市建设投资力度大,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6.保证城市用水有效供给,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7.已形成覆盖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快速网络;
8.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功能完善、状况良好;
9.城市路网结构合理,道路通行能力高;
10.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科学规范;
11.房地产市场活跃、交易规则健全,增量市场、存量市场、租赁市场,以及高、中、低档住宅比例比较合理;
12.多渠道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供应,基本解决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2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问题;
13.城市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行了物业管理,绝大多数的旧住宅小区经过整治后实施了物业管理;
14.已编制完成城市空气污染的控制性规划;
15.建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制度;
16.采取切实可行的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
17.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18.采取有效降噪措施,治理城市噪声污染;
19.有效控制城市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实行达标排放;
20.规划区内的河、湖、渠已全面整治改造,水体环境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21.推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22.全面实施污水处理收费和垃圾处理收费政策;
23.行政区域内森林、湿地和生态脆弱区等特殊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
24.城市周边地区植树造林工作成效显著;
25.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保存完好;
26.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法规、制度健全;
27.市民广泛参与城市发展的重大决策;
28.社区内生活、文化、卫生、教育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
29.社区治安情况良好;
30.社区公益性活动开展较好;
31.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显著;
32.积极开展改善人居环境的宣传教育和科普工作。
三、相关条件:
1.已被命名为节水型城市;
2.已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注:为与“建设‘十五’计划”的指标设计相对应,定量指标中的人口数,仍按“非农人口”进行统计。
附件二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
主题1:居民住房状况的改善
建立了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
停止了住房实物分配,全面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有效启动了廉租住房;
基本解决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2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问题;
房地产市场增量和存量房销售比例以及高、中、低档住宅供应比例协调;
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得到有效启动;
商品房空置量处于合理的区间;
住宅建设广泛采用无障碍设计,注重养老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残疾人、老年人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科学规范;
房地产交易、产权登记程序合理、服务规范;
市场规则比较健全。
主题2:住宅科技研究及成果转化
编制完成住宅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和开发关键技术,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积极推行康居示范工程,引导住宅规划设计质量的提高和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推广应用先进的结构建造技术,增进居住功能;
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促进住宅整体技术的进步;
注重住宅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突破;
在住宅技术集成、技术整合方面成绩突出;
在推进住宅标准化工作、实施工业化成套技术方面有杰出贡献;
在住宅部品生产、运行和流通体制方面,努力实现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改善部品质量。
主题3:社区公共管理与服务
新建小区全部实行物业管理,旧小区全面整治后积极推行物业管理;
社区内生活、文化、卫生、教育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经常性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健康有益;
社区居民团结互助、文明居住,重视开展社区的公益活动;
社区社会稳定,治安情况良好,各类矛盾得到有效的协调和化解;
重视失业或下岗人员的就业安排,社区里没有工作能力的老弱病残人员及其子女得到有效的接济;
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妇女参与社区的公共服务及管理的程度较高;
社区有居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正式程序,并得到认真实施;
重视社区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主题4:减少空气污染
加强城市燃气设施建设,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城市煤烟污染,逐步实现集中管道输配燃气;
三北地区城市积极发展集中供热,逐步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努力提高城市集中供热水平和热能利用效率;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城市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的治理;
城市内的建筑施工场地有防止扬尘的措施;
建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制度;
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主题5:水环境治理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建有较为科学、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
重视工业废水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有效控制城市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实行达标排放;
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明显提高;
全面实行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推动污水处理企业化和产业化进程。
规划区内的河、湖、渠已全面整治改造;
水体沿岸绿化良好、具有特色,已形成绿化景观。
主题6: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积极推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
积极推行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重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可燃气体、有机肥料和热能等资源性产品的合理利用,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
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防治的技术政策,科学、合理的选择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水平;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城市生活垃圾经处理后达到无害化标准。
主题7: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完善城市各类用水的区别水价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有效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
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保证城市用水的有效供给;
重视城市水源地保护,建立水源地水质报告制度;
重视城市供水管网的技术改造,有效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
大力开发污水回用技术,促进污水资源化利用;
开展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积极创建节水型城市并已被命名。
主题8: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
已完成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并按程序经过批准。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建设管理;
严格执行《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风景名胜区内的各项建设项目,其建设选址按规定经过审批;
风景名胜区内没有破坏自然、人文景观,违章建设,乱砍树木,捕猎动物等行为发生;
古建筑、古树名木保存完好;
风景名胜区内有严格的消防管理制度并得到认真的执行;
风景名胜区内的生态、生物多样性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护。
主题9: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制定了相关的法规或规章,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政策;
已编制有关的保护规划,并按规定的程序依法批准实施;
保留了真实的历史遗存,有较完整的历史风貌,并在保护规划中划定了保护范围;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状况良好,未列入保护等级的历史建筑也得到妥善保护;
注重对地方传统特色文化进行保护,包括地方戏剧、传统工艺、饮食、民俗等;
对于具有旅游价值的保护区,制定了相应的游客管理措施,并注意避免由旅游引发的对居(村)民传统生活方式产生的不良影响;
建立有规范的保护管理档案。
主题10:城市防灾与减灾
城市各项建设严格执行国家的强制性规范;
完成对城市险情和易受伤害程度的评价,根据实情制定以社区为重点的、系统的防灾减灾规划和实施细则,并认真执行;
建立早期灾情警报系统,及时向居民发布灾情警告;
划分各主要职能部门和行为主体在防灾减灾方面的职责,有完整的危机处理程序和对策;
做好城市防灾减灾的宣传工作,提高城市居民(特别是老弱病残人员)和各有关方面的防灾减灾意识,确保他们行使知情权和参与权;
重视城市之间防灾减灾方面的协作与交流;
主题11:灾后重建工作
城市政府对灾后重建工作制定了近期规划和长远目标,从资金的筹集、人力的动员到重建工作的开展,都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
政府各部门要明确界定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争取同所有社会团体、民间组织进行广泛合作,支持各种参加救济、恢复和重建的活动,使重建恢复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把受灾的损失降到最低。
在灾后重建的工作中要重点考虑老人、妇女和儿童的需要,鼓励妇女积极参与灾害的规划和管理工作。
住宅、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及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
主题12: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
城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已按法定的程序、权限审查批准并公布;
镇规划范围内的各项建设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
镇区绿化状况良好,主要街道和河、渠两岸植被丰富,镇域内各类古树名木保存完好;
城镇供水设施良好能满足需求,水质综合合格率优良;
镇区能源结构合理,燃气普及率较高;
镇区主次干道路面铺装达到较高水平,路灯等设施齐全有效;
镇区主次干道、公共场所和集中居住区有地下管渠排水设施,实行雨污分流;
镇区污水经过处理和综合利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不污染水体;
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镇区防洪、排涝、消防等各类防灾设施符合标准、安全完好。
重视镇区住宅小区的设施配套和环境改善;
镇区基本实现平均每户拥有一套功能相对齐全、综合质量较高的住宅;
重视镇容镇貌管理,成效显著;
垃圾站点分布适宜,设施完好;
镇区公厕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卫生状况良好;
镇区粪便、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无露天堆放。
主题13: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
有完善的城市交通规划体系和合理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有完善的城市路网结构及道路交通设施,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高;
积极推进公共交通优先政策的实施,在城市主干道上,设置公交专用道和优先通行信号设施,形成覆盖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快速网络;
建立了先进、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指挥系统;
城市客运市场规范有序,管理法规健全;
建立起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管体系,确保行车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主题14:生态保护及城市绿化建设
重视对行政区域内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和生态脆弱区等特殊生态系统的保护,并将其列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中;
重视城市在周边地区植树造林等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工作;大力推进城郊绿化,在城市周围、城市功能分区的交界处建设绿化隔离带;
认真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实行城市绿线管制制度;
重视城市中心区绿化建设,努力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城市道路绿化情况良好;
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公园设计突出植物景观,绿化面积符合标准,绿化种植植物群落富有特色,维护管理良好;
城市绿化建设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区域性的乡土树种、草种,加快新品种的研究和引种驯化,丰富植物物种;
城市广场以植物造景为主,乔、灌、花、草有机结合;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健全,古树名木保护建档立卡,责任落实,措施有力;
全市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美化,城市全民义务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高;
新建居住小区和改造旧居住区重视绿化建设,小区绿化符合标准;
主题15:通过宣传、科普教育和科研成果促进人居环境改善
热心从事改善人居环境的社会公益事业,在改善人居环境领域积极进行宣传、科普教育工作,贡献突出、成效显著。
长期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的科研工作,其研究理论成果、科研成果,被证明确实有效,并已广泛传播,对人居环境的改善做出突出贡献。
I. 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的指标体系
中国人居环境奖参考指标体系
一、定量指标
1、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5m2
2、城市规划建成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0000人
3、城镇最低收入家庭每户人均住宅建筑面积:≥8m2
4、城市燃气普及率:≥95%
5、集中供热普及率:≥65%
6、城市供水普及率:≥98.5%
7、城市污水处理率:≥70%
8、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20%
9、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1.5m2
10、以步行、自行车和乘坐公共汽车出行的居民比率≥55%
11、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
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35%
12、城市规划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m2
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m2
1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5%
14、城市规划建城区内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面积比例
(2006年)
北方地区城市:≥30%
过渡地区城市:≥25%
南方地区城市:≥20%
(今后每年此指标提高2~5个百分点)
二、定性指标
1、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已依法编制、审批并公布,各层次城市规划的编制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相关规范要求;
2、基本建立城乡统筹的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3、规划区内各项建设实施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严格依法管理土地,合理安排对土地使用。对违反《城市规划法》和《土地管理法》的各类案件及时查处;
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合理,市政公用设施日趋完善;
5、建立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及应急系统,保证城市用水有效供给,供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配套建设城市排水设施,切实发挥其排涝和保护水环境质量的作用,城市污水处理厂负荷率达到国家有关规定;
6、建立城市燃气安全保障及应急系统,保障安全供气;
7、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有完善的城市路网结构及功能完善、状况良好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大城市应在城市主干道上设置公共交通专用道(路)和优先通行信号系统;
8、积极推广城市绿色照明;
9、建设(城建)档案(特别是地下管线档案、基础设施档案、房屋产权产籍档案)收集齐全完整,管理科学规范;
10、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交易规则健全,增量市场、存量市场、租赁市场体系健全,住宅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
11、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12、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范,近两年未发生拆迁恶性事件;
13、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行了物业管理,绝大多数的旧住宅小区经过整治后实施了物业管理;
14、已编制完成城市空气污染的控制性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大气污染,建立空气质量日报制度,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治理城市噪声污染;
15、有效地控制城市污水排放量,并实行达标排放,规划区内的河、湖、渠已全面整治改造,水体环境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16、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基本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面实施污水处理收费和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费标准,运行资金解决较好;
17、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措施切实可行;
18、建立健全保护监管机制,各类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完好;
19、依法行政,城市规划、建设、监管法规、制度健全,体系完善;
20、市民广泛参与城市规划、发展的重大决策,社区内生活、文化、卫生、教育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情况良好,社区公益性活动开展较好;
21、综合防灾管理机制健全,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显著;
22、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村镇建设规划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村庄整治富有成效,村容村貌整洁、农民的居住条件良好;
23、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整体状况良好,已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统一管理;
24、建立有效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有实质性进展,建立建筑能耗统计报告、公告制度;
25、积极开展改善人居环境的宣传教育和科技创新工作。
三、相关条件
1、已被命名为“节水型城市”;
2、已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3、已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