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7年滦南县美丽乡村计划有哪些乡镇
社主义新农村建设指社主义制度根据新代要求我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等面建设终实现农村建设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谐社主义新农村目标 、建设社主义新农村历史背景 世界许家工业化定发展基础都采取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战略我民经济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非农产业经济增力主要自非农产业根据际经验我现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我新农村建设重战略性举措实施其新农村建设我总体进入工促农、城带乡发展新阶段面临崭新课题代发展构建谐社必要求前我全面建设康社重点难点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家盛农村稳则社安;没农村康没全社康;没农业现代化没家现代化; 二、统筹城发展基本途径 1、体制制度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根本途径; 2、城镇化健康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效途径; 3、发展壮县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效载体; 4、建设社主义新农村城乡统筹发展集要求具体实践 三、统筹城发展理念模式 1、加强公共服务社管理形城乡公共服务统标准、流用新局面 农村社与城市社文明差异城乡差别显著特点城市偏向二元发展模式直接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统筹城乡社发展加快促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等社事业发展按照经济社协调发展全面发展要求统筹发展城乡社事业社保障充发挥城市先发优势推城市社事业社保障向农村延伸着力形社事业城乡协调发展、社保障城乡全面覆盖新格局; 2、要制宜形各具特色区域发展格局 同家、同区乡村重建道路我能完全照搬发达家完全依赖政府强财政供给或者农村剩余劳力全部转移路同应尽量避免部拉美家城市贫困农村衰败同并存局面各区城市化水平经济差异较村镇建设现种模型应该制宜区进行村镇建设基本特点; 3、村镇建设主体关键农民本身 转变农民观念促进农民业改善农民福利使农民与城镇居民真等能适应集产才村镇建设持续发展途径实施乡村教育计划提高农民素质彻底解决农村问题核与基本走向; 4、完善经营渠道拓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 城镇建设必须走市场化道路充发挥市场机制通政府政策鼓励资金引导调社各面投资积极性形元化示范镇投融资体制政府预算要安排定财政资金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
② 滦南县农村平改
焦点访谈间曝光了广平县的拆迁事件,现在到底拆不拆恐怕谁也不敢说了
③ 揭阳市北河大桥简介
古城崛起处,虹飞百丈桥。
2011年5月1日10时58分,在千年北河之上,滦南县委书记张国栋宣布北河大桥建成通车的话音刚落,潮水般的人们便争相涌上大桥,一睹北河风采。
这是一个滦南人民期盼已久的日子。
北河大桥的建成通车,将彻底改写滦南县城的发展布局,真正实现“一河两区”的宏伟发展蓝图。
“北河大桥建成通车了,我们建成‘滨海水城、经济强城、文化名城、宜居靓城’的目标将不再遥远!”滦南老干部协会主席张占平老人满怀喜悦地说。
北河大桥的建设,承载了滦南人民的梦想和希望;北河大桥的通车,掀开了滦南发展史上的崭新一页。
一桥飞架,北河之上有了民心桥
北河,位于滦南县县城北部,古称通津河,又称漩河,也叫运粮河。历史上,北河在南北运粮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最早可以上溯到东汉末期曹操东征乌桓时于此地开运河运粮送军。《滦州志》载:“于倴城西会龙堂河、吴家河,入清河,别出为古运河”“元以倴城为栖粮之所,渠帅那颜倴盏领之”“遂疏决闾芬沟为运道,引滦水会青、溯两河达倴城”。北河之水历千年而不枯,是我国北方地区县城中稀有的自然水体,水面面积50.8公顷,东西长约2200米,南北宽约260米。虽然历经沧桑,昔日的古运河已经随历史的尘埃而去,但北河风采依旧,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华北大地!
北河水体是滦南城市发展的优势,也是滦南城市发展的“脉”。滦南县委、县政府按照“中等城市、生态滦南”的城市定位,确定了以“一带、一环、两心、双轴、三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总体格局。“一带”指北河特色景观带;“一环”指建设完整闭合的新外环路;“两心”指北河新区行政文化中心和老城区商业金融中心;“双轴”指中大街金融商业轴和建设路城市景观轴;“三区”指北河新区、老城区、西部工业聚集区三大主体功能区。2011年,根据河北省委、省政府对沿海11县9区的城市扩容要求,按照“30平方公里、30万人口”的规模,在积极进行老城改造的同时,滦南计划利用3至5年的时间,开发建设一个城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吸纳人口达10万人的北河新城。
按照规划,在滦南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北河和北河新区将成为滦南城市发展的主战场。
沉睡了上千年之后,北河被唤醒了!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热潮中,北河变成了主角。
作为滦南县城的灵气之源,北河是新、老城区共有的一道靓丽风景。然而要将新、老城区连接在一起,就必须建设一座跨河大桥。
北河大桥是北河新区开发建设的先导工程。大桥位于兆才大街与崇法大街之间,连接建设路与建设北路,桥长224.8米,宽33米,南北两侧引路长313.78米,设计通行能力为双向6车道,项目总投资8822.37万元,是一座13跨连拱景观大桥。
北河大桥于2009年8月开始建设,经过20个月的艰苦奋战,项目施工单位先后克服了地下水位高、水量丰盈、地质条件复杂等自然因素,破解了降水、打桩、钢筋预制等技术难题,全力推进工程进度,将一座现代化的大桥奉献给滦南人民。
北河大桥的建成通车,凝聚着领导者和建设者的心血,更是滦南58万人口的期盼。滦南县委、县政府对大桥的建设高度重视,县主要领导多次到施工一线督导检查。北河新区管理处、水务局主要负责同志始终坚守在大桥的施工一线,每晚组织召开施工班组长以上人员参加的调度会,派专人常驻项目部,现场办公,一线督导。在大桥拱板及立墙浇筑的关键时期,实行24小时不断岗制度,确保大桥浇筑一次成功。
北河大桥不是一座普通的桥,这座大桥连接着新、老两个城区,连接着滦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着群众和政府。它是一座发展桥,更是一座民心桥!
一桥飞架,北河新区建设大提速
北河大桥建设唤醒了北河,更使北河新区建设进入全面提速期!
滦南县北河新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万人,城市功能以行政办公、文化教育、社会事业、商业金融、休闲宜居、三产服务为主,重点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三产服务等产业。
未来五年,北河新区将围绕“滨海水城”,建设北河生态公园、蓝色港湾、北河水系、天鹅湖、那颜湖、胡家坡郊野公园、汪庄生态园等生态旅游项目。围绕“文化名城”,建设评剧大世界、夷齐岛、金代风情一条街、文化创意产业园、会展中心、美术馆、文化广场等项目。围绕“宜居靓城”,建设天鹅庄园、星级酒店东侧高档住宅、书画家村等绿色环保、节能、高品位的住宅小区,并与工业聚集区、统筹城乡发展形成互动,建设华西新村、马城铁矿生活区、新民居等住宅项目。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以县城北河为中心,打造一个北河水城文化观光产业带,加快北河水城开发,实现文化旅游业的大突破。
未来的北河新区,将是新的行政办公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教育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商业旅游中心、养老宜居中心。“碧水环绕、绿树掩映、古韵新风、曲美人和”将不再是梦。
建设北河新区,整治北河水系是关键。北河水系治理工程总投资3.8亿元,整治河段10.7公里,开挖导流明渠6.2公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拓宽、明渠开挖、桥梁闸涵、排水防洪、生态防护等工程。截至目前,松树拓宽段、水系治理工程导流明渠、节制闸已经完成。
建设北河新区,道路建设是基础。北河新区重要道路枢纽建设北路是新区的中轴,南起兆才大街,北至北环路,全长1.88公里,一级公路标准,总投资1.64亿元。崇法大街西起金江路,东至祥河路,连接滦海公路,全长1.49公里总投资0.67亿元。截至目前,两个项目已完成投资40%,崇法大街6月底前竣工通车,建设北路7月底前竣工通车。
唐山京东实业集团企业研发中心项目是滦南县的重点工程,是北河新区的地标性建筑。该项目选址于北河新区崇法大街以北,建设北路以西,项目占地112.34亩,建设主楼一栋,副楼两栋。主楼地下一层,地上17层,建筑面积79275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预计7月15日前主楼主体封顶。副楼4月20日开槽建设,8月底前完成地下停车场,年内封顶。
北河公园改造项目是滦南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的一项惠民工程,是滦南“一带、一环、两心、双轴、三区”城市发展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河水城文化观光产业带的重要节点景观。北河公园改造占地面积1255.5亩,其中陆地面积565.5亩,水体面积690亩,工程总投资3.38亿元,共分三期工程开发建设。一期投资1200万元,建设生态停车场、三亭苑广场、风帆广场、曲桥、码头、草台阶观景平台、亲水平台、木栈道等景观及设施,并对公园进行绿化、硬化、亮化;二期工程投资2.5亿元,建设内容为惠民广场、悦民广场、健民广场、蓝色港湾、夷齐岛。惠民广场、蓝色港湾已于今年3月17日正式开工建设。三期工程计划投资7600万元,建设美术馆、规划展馆等项目及其他配套设施。
一桥飞架,北河南岸扮靓焕新颜
“建设新城区,改造老城区”是滦南城市建设的总体方针。为使老城区与北河新区协调发展,滦南县委、县政府在大力开发建设北河新区的同时,也全面推进老城区建设。
还古城于民,还北河于民。滦南县城倴城为冀东四大名镇之一,民风淳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滦州志》记载:“倴城,在州(滦州,今滦县)南六十里,元将那颜倴盏屯粮处,今镇北遗址尚存。”《滦州志·闾芬沟考》中还记载:“倴城为栖粮之所,渠帅那颜倴盏领之……城久圮,遗址尚存。城名倴者,以此为据。”《滦州志》所说的“遗址”既为今天位于滦南县城北河之南的“古城”,至今保存完好。长期以来,由于外围建筑的遮挡,滦南古城的风采始终不能为世人所知,北河宽阔秀美的水面也不能尽收人们的眼底,这些滦南独特的资源没有发挥出本来的价值。
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打造文化名城和滨海水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挖掘资源潜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滦南县于4月份对北河以南及古城周边建筑进行拆除,拆除两侧建筑833户,腾出土地面积576.5亩,使碧绿的北河水呈现在人们面前,还河于民;千年古城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充分展现在世人面前,还古城原貌。在保持古城原有风貌的同时,滦南对古城进行修复,以古城为中心,按照元代建筑风格谋划建设文化旅游购物项目——元代风情一条街。
加快建设路拓宽延伸。作为连接北河新区、北河大桥、老城区的建设路是滦南县城的中心轴,原有承载能力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2011年,滦南县委、县政府投资3200万元新建建设南路,该路总长度1550米、双向6车道,实现了建设路向南与嘴东大街相连。对中段进行路面翻新,同时为把建设路打造成景观大道,对建设路两侧既有建筑按照欧式风格进行立面装修,提升建筑档次,实施美、亮、活工程,将原有路灯全部更换为华表灯,安装各式霓虹彩灯,把建设路装扮得更新更美。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北河大桥的建成通车,必将为北河新区的开发建设和老城区的全面改造插上腾飞的翅膀。
④ 唐山开平位于《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的52个村有哪些
河北省委,省政府颁布了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5%。”意见“,以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发展为核心的中心城市,市区周边小城市和中心镇依托支持。迁安,任丘,三河,定州,涿州,黄骅,武安,辛集,遵化,霸州10,发展成为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的能力,行业集中度,高标准的综合承载能力。高碑店清河,宁晋,宽城怀来,冀州,昌黎,河北文安,也有其他县级城市的发展和巨大的潜力,加快发展步伐,尽快进入大中城市的行列。县,镇中心,打造一个高标准的小城市,人口较少,经济弱县,重点县的发展。支持小组的基本条件有一个良好的镇中心,以提高质量“意见”整合抚宁,昌黎,乐亭滦南,邓海,黄骅,海兴和唐山海港开发区,南堡开发区以及沧州临港工业区,港化工园区,南大港管理区城镇发展资源,加大政策发展。支持“意见”,要积极开展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改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城市,要充分利用的荒地,荒地及其他未利用地安排城市建设,各地要研究制定的标准系统城乡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单位的县(市)和乡(镇)统筹安排城市和农村居民点和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区和城市规划局更名为城乡规划局,区和开发区的管辖下,建立城乡规划处,建立县(市)范围内的现有机构编制城乡规划局批准按照编制的管理权限。
秦皇岛市
卢龙,昌黎县昌黎县,合并的面积?2129平方公里。人口97万。
>阜宁注册成立的北戴河区,的面积?的1716平方公里,人口56万。
青龙满族自治县注册成立的山海关区,面积吗?的3501平方公里,人口64万。
管辖权的3个市辖区(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县(市昌黎县)
唐山市
唐海县,丰南区,面积纳入吗? 2268平方公里,人口66万。
滦县到古冶区,面积?1262平方千米,人口91万。
市开平区纳入,面积丰润区??1587平方创立了开滦区,面积达178平方公里人口81万平方公里,人口121万。合并
路南区和路北区,。
唐山市玉田县到遵化,面积吗? 2686平方公里,人口133万。
在黔西县注册成立的迁安市,区的?2647平方公里,人口102万。
乐亭县,滦南县合并,成立大超?的2578平方米,人口106万,面积
管辖权4个市辖区(开滦区,丰南区,丰润区,古冶区),3个县级市(钱“一个市,遵化市,李大钊市)
廊坊市
大厂县,香河县到河北省三河市,区的?1277平方公里,人口98万。
固安,永清县成立的霸州市,面积吗?2255平方公里,人口132万。
县,河北省文安县文安县合并,面积为?1890平方公里,人口90万。
>
沧州市
辖2个市辖区(廊坊市安次区,广平小区),两个县级市(三河市,霸州市),县(文安)沧县其管辖的与新华区,运河区,青县,黄骅合并的
的苏宁?的1830平方公里,人口108万,面积为河间市。
海兴县,盐山县,孟村县,黄骅市注册成立。献县注册成立的泊头市,的面积?的2168平方公里,人口111万。
南皮县,东光县,吴桥县吴桥县合并,面积2000平方公里,人口97万,辖2个市辖区(新华区,运河区),4个县级市(任丘市,泊头市,黄骅市,河间市),县(青县吴桥) BR />衡水市
,建立冀州市冀州区
到深州市,武邑县,武强县,的面积?2566平方公里,人口107万
安平县饶阳县安平县,面积合并?1066平方公里,人口59万。
<枣强,并在谷城县合并,成立枣强县,面积?1844平方公里,人口84万。
管辖权个市辖区(桃城区冀州区),承德市,县级BR />景县,阜城县合并,成立金县,面积吗?1881平方公里,人口82万。城市(深圳市),三县(安平县,枣强县,国王县)
承德县,滦平县,兴隆县,隆化县和双滦区,双桥区被纳入。 BR />广县,平泉县合并,成立了平泉县,人口69万。
滦平县,隆化县合并滦平县
并入兴隆县鹰手营子矿区。
司法管辖??区超过2个市辖区,6个县(市双桥区,双滦区)(平泉县,兴隆县,丰宁县,围场县,隆化县,滦平县)
张家口市的的
花园区注册成立怀来县
崇礼县,赤城县合并,成立崇礼县,人口40万。
淮安县,万全县合并成立的淮安县,人口47万。
阳原县,蔚县合并,成立蔚县,人口74万。:
张北县,尚义县合并成立尚义县,人口56万。:
宣化区宣化县成。
河东区以西地区合并,成立山市。
管辖权的两个市辖区(山市,宣化区),7个县(怀来县,崇礼县,尚义县,蔚县,康保县,沽源县,怀斯县。
⑤ 河北省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若干意见》
河北省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要达到45%.《意见》指出,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周边小城市和中心镇为依托的都市区发展。支持迁安、任丘、三河、定州、涿州、黄骅、武安、辛集、遵化、霸州10个城市,率先发展成为产业人口集聚能力强、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快的高标准中等城市。高碑店、清河、宁晋、宽城、怀来、冀州、昌黎、文安等也要加快发展步伐,尽快进入中等城市行列。其他县级市和发展潜力大的县城、中心镇,要建设成为高标准的小城市。在人口较少和经济实力较弱的县,重点发展县城。扶持一批基础条件好的中心镇提升发展质量。《意见》提出要整合抚宁、昌黎、乐亭、滦南、唐海、黄骅、海兴和唐山海港开发区、南堡开发区以及沧州临港工业区、临港化工产业园区、南大港管理区等城镇发展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意见》提出,要积极开展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各市要搞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尽量利用荒坡地、废弃地等未利用地安排城市建设。各地要研究制定城乡规划标准体系,以县(市)和镇(乡)为单元进行城乡一体规划,统筹安排城乡居民点和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设区市规划局要更名为城乡规划局,所辖各区和开发区设立城乡规划分局;各县(市)要在现有机构编制限额内设立城乡规划局,并按照编制管理权限审批。
秦皇岛市
卢龙县、昌黎县合并,成立昌黎县,面积2129平方千米。人口97万。
抚宁县并入北戴河区,面积1716平方千米,人口56万。
青龙满族自治县并入山海关区,面积3501平方千米,人口64万。
共辖3个市辖区(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1个县(昌黎县)
唐山市
唐海县并入丰南区,面积2268平方千米,人口66万。
滦县并入古冶区,面积1262平方千米,人口91万。
开平区并入丰润区,面积1587平方千米,人口121万。
路南区和路北区合并,成立开滦区,面积178平方千米,人口81万。
玉田县并入遵化市,面积2686平方千米,人口133万。
迁西县并入迁安市,面积2647平方千米,人口102万。
乐亭县、滦南县合并,成立大钊市,面积2578平方米,人口106万。
共辖4个市辖区(开滦区、丰南区、丰润区、古冶区),3个县级市(迁安市、遵化市、大钊市)
廊坊市
大厂县、香河县并入三河市,面积1277平方千米,人口98万。
固安县、永清县并入霸州市,面积2255平方千米,人口132万。
大城县、文安县合并成立文安县,面积1890平方千米,人口90万。
辖2个市辖区(安次区、广平区),2个县级市(三河市、霸州市),1个县(文安县)
沧州市
撤销沧县,其辖区分别并入新华区、运河区、青县和黄骅市
撤销肃宁县并入河间市,面积1830平方千米,人口108万。
撤销海兴县、盐山县、孟村县,并入黄骅市。
撤销献县并入泊头市,面积2168平方千米,人口111万。
南皮县、东光县、吴桥县合并成立吴桥县,面积2000平方千米,人口97万。辖2个市辖区(新华区、运河区),4个县级市(任丘市、泊头市、黄骅市、河间市),2个县(青县、吴桥县)
衡水市
撤销冀州市,成立冀州区
撤销武邑县、武强县,并入深州市,面积2566平方千米,人口107万
安平县、饶阳县合并,成立安平县,面积1066平方千米,人口59万。
枣强县、故城县合并,成立枣强县,面积1844平方千米,人口84万。
景县、阜城县合并,成立景县,面积1881平方千米,人口82万。
共辖2个市辖区(桃城区、冀州区),1个县级市(深州市),3县(安平县、枣强县、景县)
承德市
撤销承德县,分别并入滦平县、兴隆县、隆化县和双滦区、双桥区。
宽城县、平泉县合并,成立平泉县,人口69万。
滦平县、隆化县合并成立滦平县,
撤销鹰手营子矿区并入兴隆县。
共辖2个市辖区(双桥区、双滦区),6个县(平泉县、兴隆县、丰宁县、围场县、隆化县、滦平县)
张家口市
撤销下花园区并入怀来县
崇礼县、赤城县合并,设立崇礼县,人口40万。
怀安县、万全县合并,设立怀安县,人口47万。
阳原县、蔚县合并,设立蔚县,人口74万。
张北县、尚义县合并,设立尚义县,人口56万。
撤销宣化县并入宣化区。
桥东区、桥西区合并,设立山城区。
共辖2个市辖区(山城区、宣化区),7个县(怀来县、尚义县、崇礼县、蔚县、康保县、沽源县,怀安县。。。
⑥ 唐山30年来的变化 主要是城市建设方面的
.
唐山 从废墟上崛起的新城
时间:2008-7-23
唐山,曾是中国冀东重要的沿海工业城市,却被大地震毁于一旦。
1976年7月28日,唐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一场空前的地震灾害,让24.2万人丧生,16.4万多人重伤,7200多个家庭震亡,4202人成为孤儿,城市功能全面瘫痪,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
曾有外国人预言:“唐山将从地球上消失!”但是,遭遇了毁灭性打击后,唐山从废墟上重新站了起来。
沧桑巨变。如今的唐山又重新成为一座功能分区明确、布局比较合理、市政建设配套比较完善、抗震性较强、生产生活方便、环境比较优美的新型城市。
唐山是如何从废墟上崛起的?重获新生的唐山为了城市的安全,采取了哪些举措?为人类积累了哪些经验和教训?经历了从毁灭到新生、到崛起,未来唐山振兴和腾飞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篇章1 震后重建10年速度
地震灾后安置和灾区重建,不仅仅是在一片废墟上再现高楼与道路、商铺与物流,更是要建立一个安居乐业的人间。
几世经营的繁华之地,并不可能在短期内重现。在世界地震史上,大地震后要建一座功能齐全的城市,一般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1906年美国旧金山地震重建用了30年,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重建用了20年,而唐山仅用了10年时间就完成了恢复建设。
唐山是如何在废墟上崛起的?震后重建给了人们怎样的启示?
“就地重建”方案出炉始末
现在的唐山是在地震之后的原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为此,唐山也被称为“废墟上崛起的新城”。
媒体曾报道,当年重建唐山的方案主要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主张将原有的城市放弃,异地进行建设。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避开市区底下的活动断裂带,减少地震的威胁;解放出市区地下的数亿吨压煤;节省原地重建所需的清理废墟的费用。
第二种是以唐山原址为基础,立足于原有城市,原地进行建设。原地重建可以保留唐山作为一个重工业城市的产业体系以及自身的社会经济文化特色;减少征地和搬迁的巨额费用,节约土地资源;有利于城市原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此外,原地重建还能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感觉,即唐山真正地重新屹立起来了。
后来的重建方案选取的是第二种。据说,当时的指导思想是,唐山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冀东的工业重镇已为世人所知。“立足唐山,就地建设”,对保持唐山的历史特色和对唐山今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震后3个多月,来自原国家建委和全国各地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就编制出《唐山市恢复建设总体规划》。这就是:保留唐山市原有的厂矿、企业事业单位,清运废墟,统一规划,就地重建唐山。1977年5月14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原则批准。
1978年,国家领导人视察唐山,希望唐山重建能够先进一点,能体现70年代建筑的先进水平,要规划出一个“先进”的唐山。后来,有关部门又组织专家学者于1978年3月和1979年9月对该规划两度进行修订。
按照这个时期的重建规划,震中所在的路南区由于破坏严重和地下大量压煤,将把原有的工厂和居民全部搬迁出来,将采煤塌陷区改为绿化风景区,只保留部分有代表性的地震遗迹;市区则在路北区的基础上建设;在丰润县城附近建设新区,将原来位于路南区的大部分工厂迁过去,并建立若干新工厂。在调整城市区划的同时,重建规划还包括搬迁大多数原来在市区内有污染的企业。
1982年1月的《唐山市恢复建设贯彻收缩方针的调整方案》确定了重建的基本原则:控制中心区、缩小新区、利用路南区。原计划从路南区迁出的企业由92个减少到9个,并且规划了13个住宅小区。
废墟上的建设
由于新唐山是在一片废墟上进行建设,不同于别的城市在一片空地或荒原上进行新建,大量的废墟需要清运掉,而且废墟上建有成片、住有大量居民的简易房。清运废墟、搬迁倒面,是新唐山建设的大难题。
全部清墟工作分为几大部分进行:市统建部分,主要是为市统建房屋清理场地;市城建部分,主要是为修筑道路、桥梁、自来水、煤气、热力等基础设施清理场地;此外还有开滦、钢厂、机车车辆厂等大型的中央和省属企业,以及铁路、电厂等单位的清墟工作。1979年3月,唐山市成立了机械化施工公司,承担市内清墟工作。清墟的次序是依据施工的需要来安排的。清出的废墟,或运往市郊和附近县区的大坑,或由施工单位用来填充某地。对清运力量的组织、运输线路、倾倒地点、所需费用等,都要统筹安排。
搬迁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先在市区边缘地带或市内新规划出的空地上,建造第一批住宅,这批住宅建起来后,将应搬迁的居民迁进去,以腾出场地进行清墟和施工。市建设指挥部内成立了搬迁办公室,加强宣传教育,要求各单位广大职工和市民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个人和集体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制定正确政策,健全合理制度,以保证搬迁和分配任务顺利进行。搬迁进展顺利,使建设场地得到及时清整,基本满足了施工进度的要求。
为重建新唐山,国家拨款43亿元,还有大量钢材、水泥等建筑物资,并从全国调集了3000多名专家学者、7万建筑大军和省内20万建筑工人,展开了一场空前未有的重建新唐山的大会战。
在时间上,最初的重建计划提出的目标是用5年时间,即“一年准备初步开展,三年大干,一年扫尾,到1982年全部建成”。当时,唐山市1年的财政收入5个亿,原计划想花5年时间25亿元资金就建成,但重建的过程要比预计的漫长,这个想法最终没有实现。后来实际上花了50亿元,重建期从5年变为10年。
1986年7月28日,唐山抗震10周年纪念大会,正式宣告唐山重建基本结束。 在一片瓦砾堆上,唐山的建设者仅用十年时间就完成了重建家园的任务,一个新唐山又拔地而起,重新屹立在冀东大地上。这一建设速度令一些外国人士惊叹不已。
重建后的新唐山
经过“十年重建”,到1986年底,唐山共建成了楼房和少量平房在内的住宅共32万多套,累计建筑面积1045万多平方米。目前,这些震后重建的房屋仍是唐山人居住环境的主体。在住宅以外,唐山的重建还完成了工业建筑200多万平方米,办公用房94万左右平方米,商业、文教卫生等建筑面积和水平也都大大超过了震前的水平,加上纵横交错的道路和城市绿化等工程,一并组成了一个新的唐山。
各种荣誉也随之而来,1990年11月,联合国向唐山市颁发了“人居荣誉奖”,唐山成为国内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唐山市政府自此载入联合国“为人类居住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史册。
2003年,唐山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04年,唐山南部采沉区绿化项目荣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05年,唐山第三次荣获创建全国文明生态城市先进市称号,第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如今的唐山已经崛起为河北省经济第一强市,进入全国城市50强,创造了世界上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
市委书记盘点震后重建得与失
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唐山人民积累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经验。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对此进行了总结。
经验一: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地震救灾刻不容缓,为使救灾工作有序进行,首先要建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大地震发生后,中央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河北省、唐山市也建立了组织领导系统,发挥了强大的动员力量,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经验二:全国军民的无私支援。唐山大地震后,解放军赶到灾区抗震救灾,全国各地向灾区捐赠了大批物资,唐山4000多名地震孤儿分散到8个省份抚养,16万名伤员分散到17个省份救治,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万建设大军投入震后重建,每年建设250万平方米的建筑。
经验三:灾后重建注重科学规划。地震前唐山城建集中在一条走廊,空间逼仄。震后新唐山的恢复建设分为4个组团,这种规划模式和美国洛杉矶组团式城市布局相类似。这样安排,考虑到了未来城市发展的人口需求,交通路网、基础设施都具有较高水准。
经验四:遵循抗震救灾的客观规律。大灾之后极易发生大疫。唐山抗震救灾过程中,对卫生防疫工作高度重视,各项防疫灭病措施及时到位,灾区没有出现大的疫情。在重建过程中,遵循城市建设规律,充分听取方方面面专家意见,重建工作组织井然有序,进展顺利。
经验五:严格重建工作的管理。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所有救灾财物的管理都井然有序。大地震后,中央财政拨款高达40亿元,没有出现一起使用不规范的行为和贪污现象。近日,唐山市档案局的工作人员查阅当年档案发现,32年前的灾后重建就实行了统一采购、多家建设,令人赞叹。
赵勇也谈到,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唐山的灾后重建工作也存在一些遗憾,当然,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
第一个遗憾是,受当时的认识能力和科技水平所限,灾后选择了原地重建,有些地区没有完全避开地震断裂带。
第二个遗憾是,没有对地震遗址实施完整保护。唐山大地震遗址对于后人研究地震规律有重要价值,而且是一笔带血的人类文化遗产。目前唐山也正在规划建设一个地震遗址公园。
第三个遗憾是,城市规划设计总体水平不高。因为当时急于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唐山震后恢复建设的规划水平还不够高,建筑样式雷同,地标性建筑不多。目前,唐山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提升城市建设的档次和品味。
篇章2 “抗震型城市”从何入手?
在废墟上崛起的唐山,如今已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新城。不过,很多人仍旧会关心并问到一个问题:地震后的唐山还安全吗?
32年前的大地震使唐山以积极的心态防震减灾,在进行震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全过程中,唐山市对抗震防灾对策问题始终给以高度注意并认真对待。从用地选择、建筑设计、建筑布局以及施工组织、监测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相应的抗震措施。
用地选择:回避地质不安全地区
大地震之后,负责唐山城市规划的相关部门在市区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地震地质安全性评价,划分了四类地区:适宜建设的地区、基本适宜建设的地区、基本不适合建设的地区和不适合建设的地区。如今,这四类地区被分别标以不同的颜色,在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图上显得一目了然。
唐山市在建设抗震性城市方面注意选择有利抗震的地段进行建设,对建成的城区进行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和水文地质的综合性勘察,在做住宅、办公用房、楼房等建设时避开危险地段,把处于地震活动断裂带附近的大型工厂迁出。
与此同时,与抗震设防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这些都与唐山大地震有较大的关系。根据国家有关建设抗震性城市的法律,震后重建中的唐山市配套出台了《唐山市建筑工程抗震标准》等一系列建设抗震性城市的地方性法规,健全了地面各种建筑、地下管网建设等抗震标准,还投资开展了唐山市城区地质构造研究,摸清了地质活动规律,使震后整个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抗震发展的新阶段。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地回避地质不安全地区,从而增强抗震设防的可靠性。
唐山大地震之后不久,中国地震局制定颁布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现在更名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根据各地的地质构造、场地条件、历史统计等多种因素,首次明确了各地抗震设防的标准和要求,这使得全国整体上的抗震设防能力有所提高。根据这个区划图,全国地区抗震设防标准设定在烈度6至9度之间。其中,9度(不超过7级地震)要求的比较少,而要求达到8度的地区不在少数,例如,唐山的设防标准就从先前的6度提高到了8度。
建筑设计:最低要求为“8度设防”
震时的唐山是个不设防的城市,建筑物没有经过抗震设计,特别是医院、水厂、通讯、供电、消防等重要生命线工程,因为缺乏防震措施,在地震中全部破坏,失去功能。这是唐山大地震留给后人的最大教训。
对建筑抗震设防的重视始于唐山地震。经历了恐怖的地震之后,建设安全的唐山,一直是唐山市政府坚定不移的发展理念和目标。经过大地震后,唐山被国家划定为8度基本烈度区。震后的唐山立足于“有利于环境保护、发展生产、方便生活,有利于抗震”的原则,对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均按8度设防进行设计,对城市生命线工程设防标准适应提高到9度。
对震后唐山的关注,使很多人明白了什么叫做“8度设防”。这里的“8度设防”,指的是对建筑进行设计能够抵御烈度为8度的地震,也就是相当于大致6级地震,这在全国城市中并不多见。唐山市的建筑设计如果达不到这一抗震设防的最低要求,实行一票否决制。这成了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建筑布局:提高抗震设防能力
为了提高抗震设防的能力,唐山市在城市布局方面尽量减少高楼,大多以五、六层的楼房为主。如今,唐山街道整齐,楼层不高,而住房则被老百姓俗称为“火柴盒”式。从高处俯瞰,唐山的建筑群给人留下方方正正、结结实实的印象。
在建筑材料上,绝不允许建设抗震能力极差的青砖瓦房,而是以钢筋混凝土框架式建筑为主。目前唐山市住宅建筑以内浇外挂、内浇外砌的剪力墙为主,4层以下采用砖混加构造柱,大型公建及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结合日照加大房屋间距,由原檐高1.6倍改为1.7至1.8倍,以利于震时人员躲避和疏散,减少损失。
几年来,与大面积的商品住宅建设同步,唐山市还推出了采用新型建材的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钢结构住宅等新型抗震隔震房屋体系。
如今,唐山所有办公用房均具备了防六级地震的能力,400多个居民小区全部按照六级抗震标准进行建设。唐山市还在半壁店村推行了地震安全民居示范工程。
设防举措:双“管”齐下
唐山防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上下结合的办法,城市建筑实行双“管”齐下:建设局管地面以上,地震局管地面以下。
为把设防标准落到实处,重建工作认真注意了工程质量,办法是:加强对施工队伍管理,严格施工程序,严把工程标准;加强对建筑材料市场整顿,严防不合格建筑材料进场;认真进行工程验收,对豆腐渣工程绝不手软,坚决推倒重来。
2002年唐山市政府发文规定,将抗震设防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建设工程必须要有地震部门确认的抗震设防标准意见书。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关乎人民群众生活的高层住宅、大型公共工程等,建设前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否则建设管理部门不予核准立项。目前唐山市的建筑按地震烈度八度来设防,市民在买房前可以先查看地震部门确定的设防要求意见书。
多项保障:考虑城市安全
为了考虑城市社区安全,唐山市建立了各处紧急避难场所。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大量增加绿地或室外空地的范围,从而使得地震一旦发生,有更多的临时避难疏散的场所。
在市区、中心区、社区中预留绿地,作为地震避险场所。比如,建设中心公园、区域公园、中心广场、区域广场、社区广场等。
此外,城市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建筑结构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了防灾能力的提高。如:增加城市出口;采取多水源环形供水方式;采用多电源环形供电方式;有线、无线通讯相结合,机房分建;采用内浇外砌、砖混加构造柱、柜架轻板的建筑结构等等。
现在唐山市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应急体系建设很周密,建立了各类紧急预案,甚至救援物资储备都一直没有空缺过。
为此,有人如是评价,“在同类地震地质条件的地区,唐山是中国最安全的城市。”
篇章3 再造新唐山:蓝色思路改写煤都历史
地震前,唐山具备所有重工业城市的弊病:污染重,工厂住宅交错混杂,城市基础设施落后。
而一场毁灭性的地震灾难让它率先尝试了现代城市规划的成果:唐山从城市功能分区、完善配套的生活区域,到市政公用设施、城市绿化系统,都力求改变传统重工业城市的混乱局面。
唐山人正在“用蓝色思路改写煤都历史”,依海强市、以港兴市,全力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中再造一个新唐山。
城市新目标:海洋经济强市
唐山是中国知名的煤都,1877年开平矿务局成立,奠定了唐山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的城市工业的基础。“因煤而生”的唐山,也是“因煤而发展”。
为了显示出未来发展的无穷潜力,如今,唐山市把发展的理念转移到了科学发展的轨道上,从传统的“黑色产业”(煤炭钢铁等)向“蓝色产业”(海洋经济)转移,并确立了以市区和曹妃甸生态城为双核,北部山前城市带、南部临海城市带协调发展的“双核两带”城市空间新布局。
唐山位于渤海湾的北岸,是中国首批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周边有190多公里的海岸线。在这种情况下,唐山市提出了“面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战略转型思路。唐山的新目标是成为港口城市,建成一个海洋经济强市。
为了在打造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中发挥带头作用,唐山市积极推进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
2003年,唐山市在南部沿海正式开工兴建曹妃甸工业区,这意味着唐山市经济转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该工业区拥有天然的深水港,2005年底,两个25万吨的矿石码头已实现国际通航,其它几个国际航运码头正在洽谈之中。唐山市政府给曹妃甸工业区定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打造“中国北方的鹿特丹(世界最大的港口城市)”,这已写入中国未来五年的重要发展规划。
唐山港京唐港区成为渤海湾迅速崛起的一颗璀璨的港口新星。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出海口,唐山港京唐港区已与国内外12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200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3300万吨,跻身全国港口20强。
战略布局:沿海“四点一带”
唐山市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律,打破行政区划束缚。这个城市未来发展最重大战略布局是:以港口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发展临港产业为特色,实施“四点一带”战略,统筹沿海一线开发建设。“四点”即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带”即贯穿“四点”形成的沿海经济隆起带。
曹妃甸新区是“四点一带”的核心和龙头,将建成能源和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中国北方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北方商务休闲之都和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和海洋化工产业,同时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
乐亭新区建成精品钢材生产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滨海旅游胜地和市区产业转移承载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精品钢铁、煤化工、装备制造、生态旅游等产业。
丰南沿海工业区建成装备制造业基地、新型建材基地、市区产业转移的承载区、曹妃甸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对接与配套基地,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产业、新型建材产业。
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唐津两市区域合作的“桥头堡”,曹妃甸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辐射的承接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自行车配件与五金制品产业。
据了解,今年年内“四点一带”区域规划正式启动实施,将完成投入655亿元,力争用5至10年的时间,使其创造的GDP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一半,再造一个新唐山。
新型城镇化建设
唐山市围绕建设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2007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5%。
目前,唐山市以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位,构筑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从唐山市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唐山正全面实施“14421”工程,努力打造魅力唐山、宜居唐山。“14421”工程具体如下。
一号工程:加快震后危旧平房改造和经适房、廉租房建设。
四大主体功能区:曹妃甸生态城功能区,抓紧启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争取3-5年形成基础框架;凤凰新城功能区,抓紧启动总部基地一期、规划展馆、青少年宫等项目,规划建设一批体量大、造型新、功能全的标志性建筑,尽快形成大规模开发建设热潮;南湖生态城功能区,启动拓展湖面、环城水系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地震遗址公园、国家矿山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空港城功能区,开辟唐山通向世界的空中通道。
http://www.zxcsjs.org/hyxx/hyxx_nr.asp?id=4448
http://www.zxcsjs.org/hyxx/hyxx_nr.asp?id=4448
⑦ 滦南县安各庄镇搬迁
全搬我也是滦南的,国家发展趋势,并村发展中小城市,城镇人口增加了,农民人均土地就多了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道路,城乡结合.土地可以流转。并村是早晚的事2020年以前。滦南的可到滦南县规划局网站去查那里有图很详细。有好事可不要忘了我呀!
⑧ 十一五成果,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成果
编者按 “十一五”正渐行渐远。这是“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联合出现的五年、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行并取得喜人成果的五年、是在国际金融风暴下逆风飞扬创造发展奇迹的五年、是跨越新中国建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历史性节点的时刻、是遭遇历史性自然灾害坚强振奋自救的五年……
“十一五”即将以坚定果敢的步伐走过了属于他的历程,他身后是一连串坎坷的道路和努力的脚印。这是中国改革路上不可磨灭的一段道路,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背影。在前几天的“今日谈”中,我们综述了“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民生五年”等重要话题;今天,半月谈网为您打开“十一五”改革启示录……
“十一五”改革发展成果突出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称“中改院”)最近开展的专家问卷调查显示,79.10%的专家认为“十一五”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56.78%的专家认为在局部领域有所突破。
“十一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地实施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投资消费增长趋于协调,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改革开放积极推进,就业持续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
“十一五”时期,我国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均取得突破进展,反金融危机取得明显效果,单项改革有明显突破。特别是农村改革使农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务改革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十一五”时期被誉为“民生五年”。
部分改革仍进展缓慢
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制约经济平稳运行的矛盾和问题还不少。在一些领域改革进展仍然缓慢,改革任务仍十分艰巨。因此,必须冷静观察、科学判断、未雨绸缪、把握时机。
例如,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仍没有得到扭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有所强化,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步履缓慢。主要表现在结构性问题突出,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尤其是在反危机的特定时期,以投资为重点的刺激政策成为保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客观上导致发展对改革的依赖程度在下降,制度变革促进发展的空间在压缩,包括投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在内的结构性问题没有明显改善。
总体而言,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有实质性改变。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例如,以追求经济总量为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途径,以土地批租和发展重化工业项目为主要特点,以行政干预和行政推动为主要手段等等。在内外发展条件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型与变革的任务更加艰巨。
在部分领域改革取得突破进展的同时,一些涉及多部门的综合性改革成效不大。例如,垄断行业改革滞后;财税体制改革未能如期启动,积弊日增。另外,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尚未有大的突破。大部门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职能调整的阶段,中央与地方关系仍未得到理顺,创新体制的运行效率并未有明显的提高。
以二次改革推动发展方式转型
转型需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扩大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强调社会公共需求转型,构建适合我国特点的发展型社会体制和政策体系;需要强调政府转型,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当前,发展方式转型面临许多结构性问题。一是体制与政策的矛盾。在反金融危机中,政策调整很到位,及时地推出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但相应的一揽子改革尚未顺势推出。二是体制与体制之间的矛盾。比如投资消费失衡的突出矛盾,既有市场体制缺陷的原因,也有社会体制不健全的原因。三是政策与政策之间的矛盾。上下级政府间、政府各部门间政策打架的情况很多。
因此,只有推动结构性改革,发展方式转型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例如,要扩大消费,构建消费大国,需要尽快启动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要适应城市化时代,就需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解决公共产品短缺问题,需要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等等。
我国在“十二五”期间需要尽快启动第二次改革。第二次改革与过去30余年的以单项突破为特征的第一次改革相比,是一揽子的综合改革措施。第一次改革,我国总体上还处于生存型阶段,主要挑战是解决温饱问题,基本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次改革,我国开始进入发展型的新阶段,促进人的自身发展成为改革的主要挑战,基本目标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基础。第一次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落后的问题,是社会产品供给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第二次改革,面临的是内需严重不足的突出矛盾。第一次改革,主要是在经济领域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在很长时期内把转变经济总量增长方式作为改革的主要任务;第二次改革,需要推进包括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行政体制等在内的结构性改革,以实现公平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目标。 改革全局对政府转型的依赖性全面增强
“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挑战不是经济社会本身,而是政府转型与政府决策,新阶段改革发展全局对政府转型的依赖性全面增强。
概括而言,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关键在于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矛盾,关键在于强化政府在完善收入分配体制中的基本责任;解决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关键在于确立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解决公共治理建设滞后的矛盾,关键在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推进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目标是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基础是消费主导,政府主导型的增长方式弊大利少,非改不可。
“十一五”行政体制改革没有大的突破,重要原因在于从中央到地方的公共职责分工体制和与此相关的财力配置问题并没有解决好。目前,基本公共服务立法滞后于整个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主要表现在立法层次低、各级政府法定责任界定不清楚,难以体现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
因此,政府转型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使各级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上职责明晰化、法定化。应当尽快建立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评价体系,将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与干部选拔和任用相联系,为建立一个以基本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探索建立公共服务监管体制。城乡、地区、不同社会群体公共服务供给存在巨大的差距,但是现行的监管体制并不对此问责,所以,在进行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同时,应设置具有独立性、权威性、专业化的公共服务监管委员会,并探索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的社会监督机制。
“十二五”要以政府转型为主线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力范围、权力运作方式、利益配置结构、责任和义务等明确下来,逐渐使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进一步制度化;要探索建立各级政府事权与财力平衡的体制,按照政府间财政能力均等化的要求,实现由层级财政向辖区财政的转型;以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为重点,建立辖区财政能力均等化机制,强化省、市两级财政的辖区责任,保证县级财力。
要按照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推进行政区划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行政上的“省直管县”;要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执行权,建立执行机构,强化监督权,成立独立的监督委员会。要以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为重点完善公共治理结构,一方面,正确划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边界,使政府的职能严格限定在市场和社会解决不了的领域,使政府能够集中精力履行公共职责;另一方面,有效地培育微观经济主体和社会组织,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各自的比较优势,从而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社会和谐创造基础性的制度条件。
以积极的社会体制变革缓解经济增长压力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十一五”时期,中央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社会政策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着分配结构不合理、基本公共服务总体供给不足等问题,这是形成“国内消费不足、产能相对过剩”的重要原因。
例如,我国几亿农村人口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潜力引人注目,被认为是全球经济版图上少有的一个亮点。这个潜力的释放,将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率从最高点1983年的32.3%,在“十一五”时期的2007年下降到最低点9.1%,24年下降了23个百分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长期缺失严重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
因此,化解经济压力,不仅要调整经济政策,也要进行社会变革。短期内,采取积极的社会政策,稳定市场、扩大就业,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救助,防止经济压力与社会问题的双向传导;中长期,需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服务体制建设,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形成拉动消费需求的重要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矛盾与冲突常态化已成为社会现实。因此,应当建立“安全阀”机制,将其作为保持社会弹性、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公共产品,成为“十二五”时期社会治理变革的重要举措。其核心就是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均衡的机制,即在承认利益分化的基础上,在公平的原则下,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构筑有效的谈判沟通和意见表达的平台。(《半月谈内部版》2010年第10期/文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来源:《半月谈》)
十二五规划
http://ke..com/view/2192926.htm
⑨ 滦南县城乡规划局怎么样
简介:滦南县城乡规划局于2008年10月正式组建,为正科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16人,其中设局长(正科级)1名,副局长(副科级)2名,下设综合、政策法规、城区规划、镇村规划4个职能科室,具体负责全县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注册资本:45.8万人民币
⑩ 滦南长凝平改的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要平改
我不知道你说的“平改”的概念是什么。张书记在4月30日的讲话[已根据录音整理下发至各镇(居委会)及县直各单位]中是这样说的:一是县城附近的村,特别是大部分已不再以土地作为生活主要来源的村庄,根据自愿的原则迁至县城,由农民变成市民,按1:0.7的比例宅基地置换楼房。土地可以办流转,同时给迁至县城的农民办“三险”,以保障其生活。同时,也会尽量安置就业或组织劳务输出。当然,有多少人搬入县城还要统筹规划,还要考虑县城的资源承受能力。二是中心镇建设,以现有的镇所在地为基础,周边村庄相对集中,应该是以多层楼或高层楼为主建设新民居。房屋置换及补偿也应参照县城的标准,集中后户口性质不变,农民还是农民。三是建设中心村,离中心镇较远的村采取合并的方式建设新民居。四是就地升级建设新民居。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会坚持自愿的原则,不会强迫。
农村新民居建设是大势所趋。国家有政策,省里有精神,市里有部署,并非是张书记一人心血来潮、头脑发热搞的所谓“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这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市长陈国鹰在全市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调度会上强调: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需要,是促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需要。统筹城乡发展就意味着缩小城乡差距,这是为广大农民群众办的一件大好事!我们的群众一时思想认识不上去,可以理解,我们的有些干部为什么对此事还麻木不仁、漠不关心甚至说怪话,唱反调。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还是别有用心?在历史上,凡是阻挠变革的顽固派绝大多数是怕既得利益遭受损失,有些村官不愿意改、不愿意变,是怕变了以后自己丢了“官”?
新民居建设需要大量资金,陈国鹰市长提出“地方财政补一点,有关部门筹一点,级差低价筹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集体经济出一点,农民群众拿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滦南新民居建设我所担心的是有没有那么多资金启动。我市是全省唯一的统筹城乡发展的试点市,我县是市里的试点县,我们应该做的是抓住这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