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浙江省的人均收入有多少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文称,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2012年增长39.3%,实际增长28.6%,年均实际增长6.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长期以来作为反映一个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了解居民生活变化水平情况的基础。
那么分地区看,各地的收入水平如何?第一财经记者通过选取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直辖市以外的5个经济发达的省份(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山东),对其各个地级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进行统计梳理,发现在这东部5省中,浙江最为富裕,其所有地市人均收入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广东、江苏均存在一定的区域差距。
浙江11地市均超全国水平
统计数据显示,在东部5省中,浙江的富裕度最高,是全国唯一一个省内所有地级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
2016年,浙江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37元。在浙江的11个地市(含副省级城市)中,杭州、宁波这两大副省级城市以及绍兴均超5万元大关,位居全国前列,此外嘉兴和舟山也都超过了4.8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城市刚好是环杭州湾分布。
今年6月发布的浙江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首提“大湾区”概念,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之后,又一个大湾区的规划。
杭州湾之外,温州、台州、金华和湖州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都超过了4.5万元。即使是发展相对滞后的浙西南,衢州和丽水也分别达到了36188元和3596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了2000多元。
浙江省党代会报告起草组在解读省党代会报告时分析,浙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已分别连续16年和32年居全国省区第1位,“富”的方面已经有较好的基础。“富”,主要体现为居民、企业、财政三大收入保持较高水平、持续较快增长,最核心的是人民群众生活富裕。
以2016年为基期,按照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5%和7.8%测算,到2022年该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将超过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过3.5万元。
在2016胡润百富榜中,从企业家出生地来看,浙商人数仍然排名第一。若考虑到人口基数,浙商的领先优势就更加明显。2015年,浙江总人口为5539万人,位列国内各省份第10位,仅相当于广东、山东的一半左右。
来自浙江诸暨、目前在广州创业的陈新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浙江商人更拼,更有冒险精神。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浙商也走在了前列。“在许多地方,年纪到了五六十岁的企业家就准备退休了,但在浙江,很多人仍在想着要创业、要干事业。”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浙江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省份,无论是劳动力要素、土地等制度创新都走在全国前列,大大降低了经济发展中所需的各种成本、费用。浙江最早在全国实行省管县,县域经济、乡镇经济都十分发达,每个县都有自己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东部5省及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苏州位居东部5省所有地市之首
在浙江之外,其他4个省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距。比如江苏,苏南与苏北之间的差距颇为明显,广东则是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存在差距,山东为东西差距大,福建是厦福泉三大中心城市与其他区域的差距。
在江苏,最富的苏南地区可比肩杭州湾区域。其中,苏州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4万元,位居东部5省所有地市之首。
改革开放后,靠近上海的苏南地区凭借外向型产业的发展,经济也随之高速发展,目前苏州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位居全国所有城市第7位,遥遥领先于其他普通地级市,在江苏省内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都位居第一。不仅如此,苏州下辖的几个县级市如昆山、张家港、常熟等在中国百强县排行榜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苏州之后,南京去年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49997元,逼近5万元大关。近几年南京经济快速发展,2014年更是首度超越无锡,上升至江苏地市经济总量第二位。近两年,南京更是再接再厉,在不断扩大领先无锡优势的同时,与苏州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2016年南京GDP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成为江苏省第2个、中国第11个GDP突破万亿的城市。
第三的无锡也达到48628元,与苏州一样,凭借外向型产业的发展,地处苏南地区的无锡在改革开放后经济也高速发展,居民收入也节节升高。
无锡之后,常州则以46058元位居江苏第四位,镇江以41794元位居江苏第五位。也就是说,苏南地区全部都超过了4万元大关。
在江苏,经济发展的程度高低,基本上是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的距离成正比,离上海最近的苏南地区发展最好,苏中地区则处于第二梯队,苏中地区的3个城市都是处在3.5万~4万元之间。这三个城市根据距离上海的远近排列,其中与上海一江之隔的南通在苏中地区收入最高,达到了39247元;1996年从扬州分离出来设置的地级市泰州次之,达36828元,扬州为35659元。
B. 浙江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是多少
浙江省统计局公布2007年浙江经济运行情况。2007年浙江省GDP(生产总值)1863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74元,增长12.6%。
C. 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是51261还是34598支出
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是34598支出并不是51261,你可以在一些新闻报道上看到。
D. 浙江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是多少
24104元。
E. 城乡居民收入比的介绍
城乡收入比是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2012年9月15日,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发布,内地城乡居民收入比3.3倍,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
F. 浙江城乡差距
2004年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明显
--------------------------------------------------------------------------------
2005年03月02日 16:35
2005-03-02 15:36 聚源数据库
2004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59元,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636元的43.8%,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为2.283:1(以农村居民为1,下同),比2003年扩大了1.7个百分点。由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包含购建房支出,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不包括,如果按同口径比较,2004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为2.679:1。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明显,主要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96元,只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6元的41.9%。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提高生活消费水平,对于弥补城乡市场消费断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2004年浙江城乡消费差距拉大
(2005-02-13 07:32:38)
都市快报讯来自浙江省城调队的最新信息,2004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59元,仅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43.8%。
2004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0636元,浙江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达到了2.283∶1(以农村居民为1,下同),比2003年扩大了1.7个百分点。
更严重的情况是,在统计中,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包含了购建房支出,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不包括。因此,如果按照同口径的比较,2004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为2.679∶1。
浙江省城调队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明显,主要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96元,只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6元的41.9%。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弥补城乡市场消费断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城调队有关部门还专门调查了浙江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即居民新增加的每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份额,这是反映居民消费意愿的重要指标。根据城市住户调查资料计算,2004年全省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525,即居民每增加100元的可支配收入,有52.5元用于消费。
对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家庭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表明,收入水平越高,边际消费倾向越低,即消费的欲望越低。20%低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760,60%中间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561,20%高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523。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居民为改善生活,增加的收入更多地用于消费。因此,有关专家表示,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对扩大内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城乡差距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
平在全国位居前列。即便如此,城乡之间也依然存在明显差距,并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浙江的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入差距。反映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指标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但这两个指标在目前的统计中是按现价计算的,是名义收入,其可比性不强。
因此,需要按不变价格计算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据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浙江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为131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431元,若按1985年不变价格计算,城乡
居民的实际人均收入分别是3262元和1641元,城镇居民的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实
际人均纯收入高出1621元,城乡居民实际人均收入的比值是1.99,而该比值在1985年是
1.65。从平均增长速度来看,城乡之间的差距也非常明显。1986—2003年的18年间,浙江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长率是7.3%,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率是6.3%,
两者相差1个百分点。必须指出的是,上面所得出的分析结果,并不是城乡居民间全面、确
切的收入差距。若考虑到城镇居民享受的一些实物收入和补贴,以及对农村居民收入的高估
因素(据专家估算,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约有30%-40%需用于生产性投入),城乡居民的收入
差距应更大。
(二)生活水平差距。首先,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按1985年不变价格计算,2003年浙江
城镇居民的人均实际消费水平是2893元,农村居民的人均实际消费水平是1409元,农村居民
人均实际消费水平只是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水平的48.7%。1985年,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
平比值是1.82,而2003年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比值扩大到2.05,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在逐
步扩大。其次,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的差距。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是居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反映
。2003年,浙江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的主要耐用消费品中,洗衣机、冰箱、彩电、
照相机、空调、移动电话等的拥有量分别为:92.69台、98.6台、159.39台、50.70架、
105.23台和130.64部,而同期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的上述耐用消费品分别为
43.11台、53.11台、109.67台、7.93架、20.37台和73.48部。城乡居民拥有的主要耐用消费
品不仅在数量上有较大差距,还存在品牌、质量等方面的较大差异。再次,恩格尔系数差异
。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反映生活水平高低的总体指标。2003年,浙江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
别为36.6%和38.2%。单从恩格尔系数这个指标来看,浙江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都已进入“富
裕”阶段,但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还是明显低于农村居民,这表明城镇居民的生活较农村
居民更为富裕。
(三)公共产品供给和社会保障差距。城乡差距并不局限于可测量的收入和消费等方面
,在养老、医疗卫生、住房、教育等公共产品和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居民也存在很大差距。
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社
会保障,绝大多数农村居民都不能享受。与城镇相比,农村的公共产品和社会保障不仅项目
少,即使已有的项目,如最低生活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等,也普遍存在供给水平低于城镇
的现实。
(四)财产差距。城乡居民的财产情况目前尚无准确的统计,但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
面进行粗略的分析。首先,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来看,2002年,浙江城镇居民储蓄存款
余额为3956.43亿元,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277.30亿元。虽然城乡居民在总人口中各占
约50%,但农村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只有城镇居民的32.3%;其次,从财产性收入来看,
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02元,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92元。
二、城乡差距的原因分析
(一)城市化进程滞后,大量人口滞留农村是造成城乡差距的直接原因。2003年,浙江
人均GDP已达到2400美元左右,三次产业结构也已调整为7.7:52.6:39.7,但城市化水平只
有43%左右,即使是按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口径,将流动进城并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统计为城
镇人口,城市化水平也只有53%,城市化进程大大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的滞后
,造成大量人口滞留在农村,这不仅扭曲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劳动力资源分配结构,扭曲了
劳动力在部门之间和城乡之间的供求关系,造成了农村部门劳动力严重过剩,从而压低了农
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还加重了农村的人口资源矛盾,制约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因此,农
民过多是导致农民相对贫困的直接原因,也是造成城乡差距的直接原因。
(二)资源配置的城市偏向是造成城乡差距的主要原因。在我国,长期以来各种要素资
源和公共产品的配置,都是以保证城市需求为优先目标的,农村的相关需求通常难以满足,
资源配置的城市偏向非常明显。
首先,从资金要素来看:一是城乡经济贡献与资金占用失衡。2003年,浙江农村部门所
创造的增加值(包括农业和乡镇企业)占全省GDP的56.2%,但它们所获得的贷款只占全社会贷
款总额的14.3%,其余85.7%的金融机构贷款都投向了城市部门,而城市部门所创造的增加值
只占全省GDP的43.8%。二是农村资金大量流向城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的流动本是正
常现象。但目前农村资金大量流向城市,并不完全是市场作用的结果,而是各类金融机构对
农村部门和城市部门不一视同仁,对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设置了更高贷款门槛,通过这种差
别对待的方法,金融机构每年以多存少贷甚至只存不贷的形式,将大量的农村资金转投到城
市使用。截至2002年底,浙江的农村部门获得的贷款余额为1258.27亿元,而同期仅农村居
民的存款余额就有1277.30亿元。
其次,从土地要素来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土地资源以公益
性和非公益性的形式被强制征用于工业和城市建设。与此同时,为了降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成本,或是更多地获取土地出让收益,政府征用农民的土地所给予的补偿却严重偏低。据统
计,1998年以来,浙江的各类征地给村里的补偿费平均为每亩12164元,安置补偿费为每人
2377元,经过村集体留存,实际发到农民手上的土地补偿费平均每亩只有7958元,安置补偿
费平均每人只有2078元,青苗补偿费平均每亩是198元。土地对于农民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生
产资料,还对农民承担着社会保障功能。这种严重偏低的补偿标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被征
地农民今后生活困难的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土地资源。
(三)二元社会经济体制是造成城乡差距的根本原因。市场制度本可以逐步消除城乡之
间的差距。但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浙江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居于全
国前列,农村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向城市的转移,却都没能够缩小城乡之间的差
距。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国两策,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经济体制。新中国
成立后,政府将整个国家分成农村和城市两个截然分开的部分,分别进行单独管理、分配资
金和资源,政府也控制着这两个部门之间资金和资源的流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分权政
策以及市场化压缩了政府的权力,增加了市场力量在整个社会的重要性。然而,早已形成的
二元结构的制度性框架仍然存在,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难以缩小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由户
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财政税收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卫生制度、投资制
度等等所构成的二元社会经济体制,形成了城市偏向的城乡交易制度,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
、资源分配以及政治权利的安排等一系列关系都被扭曲了。农村非农产业虽然发展了,但城
市偏向的城乡交易制度,影响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使城市居民掌握了更多的资源,他们的
收入就自然要比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快;部分农村居民虽然进了城,但较低的文化素质,却
使他们并不拥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竞争能力。而造成他们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因,正是现实的
农村教育制度。这种由二元社会经济体制所造成的城乡差距,是一种制度性差距,只要这种
二元体制继续延续,城乡差距就很难缩小。
三、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要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须逐步打破导致差距的制度性基础——二元社会经济体制。这就
要求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统筹考虑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要求,逐
步纠正由二元体制所造成的城乡不平等关系,将被二元社会经济体制所剥夺和削弱了的公平
竞争机会和能力,重新赋予农村居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根据这种思路,在今后一段时间
,浙江应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升城市化水平,减少农村人口。农村人口过多是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
重要因素,过多的农村人口又是由于二元体制阻碍了城市化进程所导致的。今天,我们应以
改革户籍管理体制为突破口,彻底取消对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的种种限制,给予农村居民进
城谋生的平等机会,加快城市化步伐。全面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
住所或稳定生活来源为户口准迁条件,以法制化、证件化、信息化管理为主要手段,与市场
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户籍管理制度,赋予农村居民自由迁徙的权利。同时,对社会保障制度、
教育制度、就业制度等也应进行配套改革,使进城农民能融入城市社会,真正落实进城农民
的永久城市居住权。政府除了取消限制之外,还应为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提供必要的帮助和
支持。目前,浙江已实施了以帮助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为目标的“千万农村劳动力
素质培训工程”,今后可以结合城市化的需要,将这项工程引向深入,开展以就业技能和适
应城市生活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辅导和培训,提高进程农民的就业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
(二)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一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发展优质
、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核心,培育竞争优势型产业和品牌产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从“
产加销”为序的资源主导型向“贸工农”为序的市场主导型转变。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科技贡献率和土地产出率,提高浙江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二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把更多的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为此要积极引导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由“公司+农户”的初级形式,向“行
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高级形式转变。三要引导乡镇企业推进结构调
整。乡镇企业作为浙江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逐步成熟,乡镇企业固有的生产技术落后、
管理水平低、研发能力弱等缺陷日益暴露出来,影响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乡镇企业
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特、优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产品的生产,进一步
提高企业的经营活力和经济效益。
(三)改革农村金融体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构
建直接为农业和农村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和服务项目,已成了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
重要方面。一是改革农村信用社。要采取股份制的办法,广泛吸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
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大户等参股,把农村信用社改造成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并采取免税或低税率的政策,在保证农村信用社获得不低于一般商业银行同等赢利水平的
条件下,鼓励农村信用社以低于商业银行的利率给农民发放贷款。二是改革农业发展银行。
要改变农业发展银行只承担粮棉收购资金贷款的单一功能,切实用好用足WTO的“黄箱”政
策,充分体现国家对弱势产业和基础产业的特殊支持,将农业发展银行改建成为农业产业化
服务的政策性银行,保障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并利用改革后的农村信用社的网络,发展委
托业务。三是国家应建立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要切实改变农业保险无人问津的局面,对
风险较大的农业项目进行保险,以保护投资者和生产者的利益。
(四)调整资源分配关系,构建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应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为目标,加
快财政与税收制度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由依靠农民自身为主,向以政府
提供为主的政策目标过渡,使广大农民享受到最基本的国民待遇。在财政支出方面,一要加
大对农村的基本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科研和推广、农产品流通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大
力兴建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村环境和交通条件,以期达到扩大市场、促进生产流通之目的
。二要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的投入。在现代社会里,教育是决定一个人能够
在社会阶梯上爬到多高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之间最显著的个人差异,就
是前者的教育水平远低于后者。为此,必须改革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农村居
民与城市居民的义务教育经费应一样地由县及县以上政府财政承担,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教
育供给体制。三要改革补贴方式,加大财政对农业和种田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增加农民收
入。在财政收入方面,应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浙江可以在2004年停征种粮油农民的农
业税的基础上,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等涉农税收。并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推进税收
制度改革,改现行对土地征税为对进入商品市场的农产品征收商品税,对农业生产者的生产
所得征收所得税,逐步构建城乡统一的税收制度。
(作者:李炯为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李涛为经济学教研部讲师)
浙江城乡差距出现“首次缩小” 象征意义更大
www.zjol.com.cn 2005年1月27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2004年浙江经济运行情况》披露,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从2003年的2.43∶1缩小到2.39∶1。浙江省统计局副局长、总统计师王杰说,这是从1997年起的8年以来,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首次缩小。(新华社1月22日电)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8年来首次缩小”,这个变化既令人欣喜万分,更让人百感交集。无独有偶,前一天江西省统计局也发布数据,2004年江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出现1997年以来首次缩小,由2003年的2.8∶1缩小到2.6∶1。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这两条消息有着值得特别关注的价值和内涵。
5年前以“我向总理说实话”闻名的原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曾经含着热泪向人们诉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有关统计资料表明,从1997年到2003年,我国农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为4%,仅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的一半。去年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5年前李昌平沉痛的诉说言犹在耳,现在终于看到城乡收入差距首次缩小的新闻,怎不令人欣喜和感慨。
分析浙江和江西出现“8年来头一次”的原因,毫无疑问与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有关。自去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重农支农政策,目前已有22个省份宣布全面免征农业税,与此同时农副产品则出现了价格大幅上涨。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另一方面促进农民增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首次缩小,就是通过这一“减”一“加”而实现的,其意义应该得到高度评价。
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盲目乐观。浙江和江西城乡收入差距虽然都开始缩小,但缩小的幅度并不大。我们更应该看到,两省都是用了8年时间,才艰难地迈出了这一小步。而在全国范围内,虽然农民收入增长加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据1月22日《新京报》报道,目前北京地区农村在收入等方面落后城市8年,不仅城乡收入差距大,城乡居民享受到的共同服务也有差距。
要真正、全面、持续实现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现在才开了个头。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更要在教育、服务、精神消费、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社会福利方面大幅度改善农村现状,缩小这些方面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巨大差距,实现城乡和谐共同发展。
希望这些对你有用~~~~~~~~
G. 浙江地区到底人均收入多少
附:上半年各省区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及CPI涨幅一览:
★直辖市:
北京:城镇居民收入16236元,增长10.1%;农村居民收入8732元,增长12.4%。CPI涨幅5.5%
天津:城市居民收入12861元,增长13.6%;农村居民收入7337元,增长17.0%。 CPI涨幅4.3%
上海:城市居民收入18382元,增长12.4%;农村居民收入9369元,增长12%。CPI涨幅5%
重庆:城镇居民收入10383元,同比增长14.3%;农村居民收入3491.23元,增长24.1%。CPI涨幅 5.1%
★东部地区:
辽宁:城镇居民收入10038元,增长15.4%;农村居民收入6866元,增长22.1%。CPI涨幅 5.2%
河北:城镇居民收入9104.3元,增长11.3%;农村居民收入4195元,增长19.9%。CPI涨幅 5.3%
山东:城镇居民收入11098元,增长13.3%;农民收入5412元,增长19.3%。CPI涨幅4.7%
江苏:城镇居民收入13741元,增长13.8%;农民收入6421元,同比增长18.3%。CPI涨幅5.7%
浙江:城镇居民收入16835元,增长12.8%;农村居民收入8439元,增长15.4。CPI涨幅5.4%
福建:城镇居民收入12980.06元,增长12.9%;农民收入为4315.40元,增长18.4%;。CPI涨幅5.3%
广东:城镇居民收入13903元,增长11.9%;农村居民收入5132元,增长20.3%。CPI涨幅5.2%
海南:城镇居民收入9512元,增长19.4%;农村居民收入4188元,同比增长31.7%。CPI涨幅6.6%
★中部地区:
黑龙江:城镇居民收入7531元,增长11.6%;农村居民收入5917元,增长22.5%。CPI涨幅5.8%
吉林:城镇居收入增长15.2%,农民收入增长24.7%。CPI涨幅4.9%
山西:城镇居民收入8653.3元,增长14.6;农民收入2834.6元,增长20.5%。CPI涨幅5%
河南:城镇居民收入9009.78元,增长11.5%;农民收入3177.31元,增长22.2%。CPI涨幅5.8%
湖北:城镇居民收入9485元,增长13.6%;农民收入3462元,增长21.6%。CPI涨幅5.8%
湖南:城镇居民收入9513元,增长12.7%;农村居民收入3514元,增长21.1%。CPI涨幅5.8%
安徽:城镇居民收入9356.1元,增长18.2%,农民收入3584元,增长19.9%。CPI涨幅5.7%
江西:城镇居民收入8536元,增长12.1%,农民收入为3067元,增长21.2%。CPI涨幅5.1%
★西部地区:
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双双实现了年初政府制定的12%的任务。CPI涨幅6.5%
陕西:城镇居民收入9346元,增长15.6%;农民收入3023元,增长25.3%,。CPI涨幅5.6%
甘肃:城镇居民收入7329.47元,增长13.69%;农民收入2049.9元,增长27.4%。CPI涨幅2.8%
宁夏:城镇居民收入8084.6元,增长12.4%;农民收入3070.2元,增长17.2%。CPI涨幅7.2%
青海:城镇居民收入7032.36元,增长8.68%。CPI涨幅8.2%
新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5.9%,农民收入增长24.5%。CPI涨幅5.7%
西藏: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1546元,同比增长15.2%。
四川:城镇居民收入9388元,增长14.9%;农民收入3510元,增长20.1%。CPI涨幅6.0%
贵州: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20%。CPI涨幅5.0%
云南:城镇居民收入为8048元,增长12.1%;农民收入2020元,增长12.8%。CPI涨幅4.0%
广西:城镇居民收入9484元,同比增长8.8%;农民收入3208元,同比增长23.1%。CPI涨幅6.9%
(注:青海省数据为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西藏自治区数据为上半年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
H. 浙江省2012年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多少
2012年浙抄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55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1.6%,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9.2%。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55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8.8%。
按照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
在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0.1%,经营性收入增长7.1%,财产性收入下降6.8%,转移性收入增长18.5%。
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名义增长14.3%,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6.5%,非经营性收入增长13.8%。
I. 城乡居民收入比如何比较
只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没有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只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专没有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属入。
它们都是单一的,可以比较这两个,但是没啥意思。你也不必纠结这个,反正它俩一个代表城镇居民收入,一个代表农村居民收入,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之所以不统一叫法,是因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消费、生产等各个环节都不一样,你看看它们之间的区别就知道了:
1、从指标的含义上看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中能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因为城镇居民大多是工资性收入。而农民纯收入,则是指农民的总收入扣除相应的费用性花费后(如化肥、农药、税收等),归农民所有的收入。
2、从形态构成上看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一种形态,即价值形态。它只是反映城镇居民的现金收入情况。
农民纯收入的实际形态有两种,一种是价值形态,另一种是实物形态,主要是指农民自留的粮食、食油、蔬菜、肉禽蛋等。它不但反映了农民的现金收入情况,也反映了农民的实物收入情况。
3、从可支配的内容看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全部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
农民纯收入除了用做生活消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要留做追加的生产费基金,用于农民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