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长城的历史资料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期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修建历史: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万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
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多。
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
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网络--长城
『贰』 甘肃卓越索学二建课程咋样啊
听过公司,也接到过工作人员电话,感觉都很热情,课程还在了解中,有没有一起的继续了解的
『叁』 关于水保工程的新闻报道
2008年上半年全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结
来源:定西市水土保持局发布时间:2008-10-09
2008年上半年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周围的城市节约用水密切满足全省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会议的各项目标任务,以打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为目标,切实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统计,截至6月底,全市新增综合治理水土保持面积138.17平方公里,其中7.69亩,新修梯田,水源涵养林营造7.00英亩,5.62万亩面积的草,封锁管理0.40英亩。
一排建筑
1,精心组织,为建设初期的安排。为了确保梯田建设,各县区的顺利进行后,在看的时候,任务,资金,机器帐户,才走上了任务分解,机械组织,选片的指定及建设规划等。 ,提前安排,预留土地充分利用春季农闲的有利时机,组织开始在三月初,四月中旬,掀起了全弹簧梯田建设热潮。截至六月底,陇西,通渭,临洮,渭源县一共有四个推土机400台以上的投资,完成梯田面积6880000亩,占68.8%计划。其中:龙溪完成481万多亩,占4.2万亩的计划114.5%;通渭完成124万多亩,占计划的3500000英亩35.4%;临洮完成051万多亩,占计划的190万26.8%亩;威远完成032万多亩,占计划0400000英亩80.0%。安定区在市上分配不积极筹措资金建设任务的情况下,投入100多台推土机,新修梯田8100英亩;内镇,村干部实行营镇包干,严格奖惩,治理的规模,整体推进在4 2100亩的新修梯田月底前完成。同时,各县区还计划建立一个边,边机修,而深松,一边打金到另一边躺着的脂肪,而种植的想法,支持投资在机械深松,梯田赶在新的深耕松,以便及时播种土豆为龙头的特种作物创造了条件。
2,整合项目,提高融资机制。各县区不断总结过去几年推动推出的机修梯田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融资机制,提高了机器的维修工作提供资金。通渭乡(镇)利用“一事一议”的办法,发动群众自筹资金266万元;马营筹集资金190多各类亿投入推土机78台(次)南山示范4500英亩的梯田机修完毕,涉及8个村25社,受益人口3500人的人口。从县财政借款100多万元,528万元的资金整合项目陇西县,春天梯田启动资金,并通过384万元“一事一议”筹资发动群众,惠及农户筹集了超过6亿,有效破解投资严重不足的梯田实际困难的建设。同时,随着梯田为出发点,小流域为单元,通过项目资金的整合,措施,优化布局,在各部门的程序集的技术优势小流域配套完备的县级区方式,有力地推动了马铃薯种植,地膜覆盖,和其他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一个整体。陇西县,总投资219万元,以制定一项全面的扶贫项目,齐家,以小流域壮丽的高山村庄,涉及梯田,道路,沼气,雨水收获,植树造林,牛畜牧等11个分项集中安排 - 项目已经2300英亩的梯田完成机修,新建道路8公里,建成沼气池60,2000亩造林1400万亩玉米种植全膜实现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示范项目。
3,加强监管,加快施工进度。露台开工建设,主要领导多次带领各县区部门的督查组,深入乡(镇)和施工验收游线,研究和解决融资,机械组织,施工管理,工程进度等具体的存在问题;节水技术人员蹲点商务套餐乡前线,负责施工指导,算上机器的数量,检查该地区的进展情况,绘制施工草图,乡(镇)投资基金,机械施工进度,质量等进行一次每五天来实现统计公报。乡(镇)“梯田建设和奖惩考核办法”,指的是县城,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的奖惩机制,露台以及完成连接到年终任务的适当的评估干部职工对梯田的组织建设评估提供了保证顺利实施。
二期项目
1,加强领导,严格的施工管理。市委,市政府列入全市重点项目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考核内容的水土保持工程,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单位的项目领导小组的主要领导成员,负责协调努力解决存在的具体问题。每个重点项目县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全面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双轨”承包制,责任签署信件层,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建设项目,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招标投标制,资金报账制,合同制,公示制等“六制”,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加强建设管理。市,县水保部门抽调工程技术人员,驻扎在一线,指导施工,质量监督,收集土壤铺就信息化建设出现过厚,土壤水分多(或偏少),干容重不符合规定的,结合位点不到位,坡度质量参差不齐研究解决,及时的技术问题,从而保证了合理使用资金,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钩已批准该河,唐白河的实施,露出的皮肤沟,李江,广丰小流域等五大包括淤地坝规划2002至2007年,共170发投资81852800元;已完成126,建于21,完成项目投资6592万元,占投资计划的80.5%。临洮县,生态恢复项目完成的?5080万hm2,新增造林60万公顷,草地25hm2,梯田15hm2,新的标志碑20实施管理和保护人员51人击剑区域。
2,靠实责任,确保工程安全。要切实做好大坝系统的建设和项目的骨干的安全运行,市水土保持局及时成立了淤地坝防汛领导小组,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在洪水洪水巡逻应急用品等行动小组,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与施工单位,单位和项目管理和保护的地方被开发的乡镇,防洪工程计划的同时,签订责任书的洪水安全赛季中,实施人员的管理和保护,依托实工作责任;施工单位也制定了防洪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全面防汛队伍的执行条款,物资储备等技术措施,以确保防汛抗洪工程的安全提供了组织保障安全生产。在四月初,各县区的技术人员来完成建设一个全面的检查,由各县区的五月市水土保持局的结束,但并没有达到防洪大堤建设工程检查中进行开发一个改革方案,落实整改措施。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各县区大坝管辖范围内的骨干和各种节水措施淤地坝损伤,并进行了11淤地坝进行全面安全检查,1.65英亩的梯田,水窖1300被地震损坏及时进行了处理,确保工程安全。
3,合作,积极争取项目。各县区水保部门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研究,组织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特色项目规划的编制,以及储备,奠定了项目基础。通过市,县的共同努力下,张县杨柳流域坝系工程(总投资1164万元,淤地坝8建设)和威远县的桥子沟小流域(总投资1977万元建设淤地坝14)可行性研究已批准;临洮县后备小流域坝系工程(总投资2438万元,淤地坝19建设)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已上报省黄委会审查;安定区郭川和陇西县沟华建小流域坝系正在准备可行性研究,积极争取他们。
三,预防和监督
1,周密部署,开展“专项行动”。据水利部关于开展“节水灌溉项目的开发和执法专项行动的施工监理”的总体要求,及时组织市上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头,自来水,水的领导水土保持局副团长部门的有关人类成员的主要领导,“定西市水土保持执法专项行动的水土保持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通过与有关部门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局,国土局,建设,财政局,交通局,林业局等,为2003年以来的建设和建筑内区的完成协调,但没有开展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开发建设项目是拉网式摸底清查的。共清理出各种发展项目132,水土保持方案已编报72,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为54.6%。威远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亲自率领由主管212国道改扩建工程的相关部门的领导在挖,乱弃现象现场办公,提出了整改;同时宣布一些空心砖等建材材料厂的生产线,并进行了现场调查,要求节约用水,土地,环保等部门严格按照批准的法律和相关产业政策,不符合该项目的开发建设条件不允许项目审批。 ,严格依法强化功能
2。在“专项行动”为契机,各县区水保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能,行使“监督,审批,收费”三权,切实加大执法监督。没有文件管理器Shuibaofangan国内发展和建设项目下达了“限期通知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60份,关停,处理,调查和水土保持违法案件24例临洮县水土保持拒绝文件管理器程序鋈麟站一,三堆料银涛项目开发建设的两个项目进行了调查,发布了“水土保持行政处理决定,”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整改,根据付费。岷县没收105000元赔偿侵蚀和监督,严格按照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的开发建设项目,倾倒地点的落实,拦挡取土坑,排水等措施。
『肆』 甘肃定西200人婚宴,近30腹泻住院,发生了什么
近200人参加婚宴,30人出现严重腹痛、呕吐和拉肚子住院,其中3人由于并发症严重进了定西市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现在已经住院了,还有3个人在icu中,他们这些人的医疗费用谁来承担?是自己还是结婚那家人?要是让他们承担,会不会导致关系不好处理?大家觉得应该谁出这些钱?
『伍』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由哪个部门负责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农业农村部负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权分置后又一项管长远、管根本、深层次的农村变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针对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保护不严格等问题日益突出,侵蚀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基础,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势在必行。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2014年12月,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制定《关于引导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在征求相关意见,等待会签。 2016年12月26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针对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保护不严格等问题日益突出,侵蚀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基础,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势在必行。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中央农办副主任韩俊在会上表示,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完善农村治理、保障农民权益、探索形成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3万个村组完成改革,确认集体成员超过1亿人。
按照中央有关“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决策部署,今年继续扩大改革试点覆盖面,已发文确定吉林、江苏、山东3个省开展整省试点,河北石家庄市等50个地市开展整市试点,天津市武清区等150个县开展整县试点,约占全国总数的1/3县市区。
『陆』 地质灾害治理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本世纪后,地方经济在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的带动下,取得了连续十余年的高速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是与土地开发为基础的产业,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安居工程的实施,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但同时人地矛盾也凸显了出来。在土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对一些非耕地的改造势在必行。随之而来的是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其所带来的危害也不断加大,发展经济的同时,进行地质灾害治理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
一、地质灾害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甘肃省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发生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8940起,共造成1692人死亡,297人失踪,以2008年和2010年伤亡人数最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67亿元(未含舟曲泥石流灾害损失)。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遭遇了特大地震和极端天气的影响,地质灾害频发,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5·12”汶川特大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甘肃省地震灾区151人死亡,47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8.76亿元,地震也同时对甘肃省地质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创伤;“5·16”兰州市九州石峡口滑坡造成7人遇难,两个单元的家属楼被摧毁;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435人遇难,330人失踪,泥石流灾害同时对舟曲县城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8·12”特大暴洪灾害造成陇南市37人遇难,17人失踪,其中以成县最为严重;“3·2”东乡县城滑坡灾害造成730人被迫转移,县城部分区域处于滑坡危险区。特别是受“5·12”汶川地震影响,全省中东部、南部的陇南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天水市、庆阳市、平凉市、定西市等6个市(州)所辖38个县(区)地质灾害频发,地震在这些地区引发崩塌、滑坡、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灾害共8108起。
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查明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0629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其中崩塌、滑坡6699处,泥石流沟3580条,地面塌陷193处,地裂缝157处。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190.82万人,受威胁财产304.81亿元。
二、地质灾害治理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遭遇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及“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等事件。面对特大地质灾害的侵袭,甘肃省国土资源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及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实施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排查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等一系列有效的防灾减灾工程,为灾后重建做出了一定贡献。
(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截至2010年,甘肃省全面完成了87个县(市)的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并完成兰州市、陇南市、天水市和平凉市所辖22个县(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这些地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为防灾减灾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初步建立
在全省地质灾害调查和详查基础上,全省87个县(区)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群测群防监测点达到1万多个。“十一五”期间,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取得显著成效,累计成功预报地质灾害57次,转移群众32.6万人,避免经济损失3.2亿元。甘肃省“十有县”建设都得到加强,兰州市城关区等29个县(区)进入国土资源部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名单,一批优秀群测群防员受到国土资源部的嘉奖。为全面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土资源部有关精神,结合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甘肃省实施了乡(镇)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兰州市、陇南市等地质灾害多发区专业监测网建设工作已初步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全面展开,省国土资源厅与省气象局合作开展了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十一五”期间,成功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140次,其中Ⅲ级98次,Ⅳ级42次。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得到加强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加大了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投资经费,多处险情严重、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得以及时治理。通过申请中央和省级财政治理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包括应急治理)510余项,治理投资经费总额达数十亿元,有效减轻了地质灾害对危险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同时,“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体制得到了加强,兰州等地区地质灾害年度防治经费常规投入逐步形成。
(四)重大地质灾害事件灾后恢复治理成效显著
1.震后灾区重建成效显著
“5·12”汶川地震后,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编制了《汶川地震甘肃灾区陇南市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并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复,重建项目成效显著。陇南市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共实施314项,其中工程治理项目265项,总投资10.97亿元,基础项目(包括基础调查、应急能力建设、气象预警预报系统建设等)49项,总投资2.09亿元。截至2010年底,265项工程治理项目已竣工165项,在建100项;基础项目已完成29项,在建20项。此项工作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效遏制了甘肃省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群发的陇南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和降低了甘肃省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舟曲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
“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编制的《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实施,规划治理工程26项,总投资8.5亿元。该规划正在实施,计划在2012年完成。
3.兰州城市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初步展开
兰州城市地质灾害的多发性、突发性、危害严重性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针对地质灾害频发、危害严重的状况,兰州市人民政府于2007年批准印发了《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7~2020年)》,同时组织编制了《兰州市城市重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兰州城市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可行性研究报告》,为科学规划、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奠定了基础。
4.东乡县城灾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展开
东乡县城特大地质灾害发生后,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编制了《东乡县城特大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东乡县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初步展开,计划2011年完成。
5.永靖县二方台滑坡应急治理工程进展顺利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实施的永靖县二方台滑坡应急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工程实施后,将有效保护危险区内212户村民、1000余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五)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初步开展
甘肃省成立了省级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主要负责省级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库建设和管理,突发地质灾害现场应急调查和处置,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地质灾害应急信息平台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甘肃省地质灾害的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的步伐。省、市(州)、县(区)均制定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六)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加强了地质灾害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已成为地质灾害防治的强力技术支撑,主要分布在国土资源系统所属的地矿、有色、煤炭等地勘单位以及省科学院、兰州大学等院校。随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得到很好的实践锻炼。
三、防灾减灾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所有的物质运动,对于人类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既造福也可为害。如果我们承认事物的双重性,那么地球、生物、环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在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必然在另一方面带来灾害,而减轻灾害,改善环境造福于人类,就可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必须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推动减灾社会化:减轻灾害是全社会的协调行动,为取得减灾的综合效益,必须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推动减灾工作的社会化,需要制定国家、部门和地方的减灾规划,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
(2)实施减灾系统工程,进行综合减灾:减轻灾害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监测、预报、评估、防灾、抗灾、救灾、安置与恢复,宣传与立法,保险与基金,规划与指导等项。减灾系统工程的制定要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突出农业与城市两大减灾重点,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和社会各种减灾力量的联合作用,进行综合减灾。
(3)开展减灾示范区工作:为了研究减灾的方法、技术,总结减灾经验,推动全国减灾工作的开展,应选择多灾频发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作为减灾示范区,在保证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探索系统减灾经验,再向全国普遍推广。
(4)综合治理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实施建设项目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环境并重”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利用谁补偿”的方针。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投资力度,重大地质灾害体的治理与国土资源开发整治相结合,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5)深入开发灾害科学研究,提高社会减灾的能力和水平:减轻灾害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每一项都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和高水平灾害科学理论的指导,只有提高灾害科学研究的水平,才能提高社会的减灾能力。
『柒』 请教一下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中央曾明确提出:“加强封山育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淤地坝’等多种工程措施,搞好水土保持,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农民致富、减少入黄泥沙的一举多得的重要措施”。水利部也将淤地坝建设列入2003年水利工作的三大“亮点工程”之一,并由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负责编制完成了《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规划》,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淤地坝?淤地坝显著的效益表现在那里?
一、什么是淤地坝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具体做法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各中等规模的小沟小河内(控制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选狭窄部位,从两面山上取土筑成与山头同高的大坝,把整条沟彻底锁死。之后便听任洪水在沟内淤积,直至把整条沟淤积成小平原、小盆地。
最早的淤地坝是自然形成的,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代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陕西子洲县黄土洼,因自然滑坡,形成“天然聚湫”,后经人工整修,形成坝高60米,淤地800多亩的淤地坝。坝地土质肥沃,年年丰收,一直是当地人民群众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
有文献可考的人工修筑淤地坝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的山西汾西县。据《汾西县志》记载:明代万历年间,“涧河沟渠下湿处,淤漫成地易于收获高田,值旱可以抵租,向有勤民修筑”。当时的汾西县知县毛炯曾布告鼓励农民打坝淤地,提出“以能相度砌棱成地者为良民,不入升合租粮,给以印帖为永业”。从此,筑坝淤地在汾西县得到不断发展,到新中国建立前夕,该县已有坝地数千亩。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水利水保部门总结、示范和推广,淤地坝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二十世纪50年代的试验示范,60年代的推广普及,70年代的发展建设和80年代以来以治沟骨干工程为骨架、完善提高的坝系建设阶段。据调查统计,经过50多年的建设,黄土高原地区现有淤地坝11万余座,淤成坝地450多万亩,可拦蓄泥沙210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陕西(36816座)、山西(37820座)、甘肃(6630座)、内蒙(17819座)、宁夏(4936座)、青海(3877座)、河南(4147座)等七省(区),其中陕、晋、蒙三省区共有淤地坝9万余座,占总数的82.5%。
二、巨大的综合效益
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沟沟壑壑,人民群众广泛流传着“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的说法。并亲切地称淤地坝为“粮囤子”、“钱袋子”。实践证明,淤地坝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
1.生态效益
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修建于沟道中的淤地坝,从源头上封堵了向下游输送泥沙的通道,在泥沙的汇集和通道处形成了一道人工屏障,可迅速彻底治理水土流失。它不但能够拦蓄坡面汇入沟道内的泥沙,而且能够固定沟床。据调查,大型淤地坝每淤一亩坝地平均可拦泥8000吨,中型淤地坝平均拦泥6000吨,小型淤地坝平均拦泥3000吨。尤其是典型坝系,拦泥效果更加显著。陕西延安市已建成的1.14万座淤地坝累计拦蓄泥沙17亿吨,相当于全市6年输入黄河的泥沙总量。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初步调查统计,黄土高原区11万多座淤地坝可拦泥280亿吨,对减少黄河泥沙和保护下游安澜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淤地坝通过有效的滞洪,将高含沙洪水一部分转化为地下水,一部分转化为清水,通过泄水建筑物,排放到下游沟道,增加了沟道常流水,涵养了水源,同时,对汛期洪水起到了调节作用,使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据观测,陕西绥德县韭圆沟小流域,坝系形成后,人、畜数量增加一倍多,发展坝地2700多亩,沟道常流水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两倍多。
淤地坝建设增加了水肥条件较好的基本农田,解决了农民的基本粮食需求,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条件。农民由过去的广种薄收改为少种高产多收,解决了林牧用地矛盾,变农林牧相互争地为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促进了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推动了大面积植被恢复,改善了生态环境。据测算,一亩坝地可促进6—10亩的坡地退耕。如绥德县王茂庄小流域,大力发展淤地坝后,在人口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缩小的情况下,粮食总产稳定增加,大量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耕地面积由占总面积的57%下降到28%,林地面积由3%上升到45%,草地面积由3%上升到7%。实现了人均林地2.4公顷,草地0.3公顷,粮食超千斤。既解决了林牧矛盾,保护了植被,又增加了群众收入。
2.经济效益
淤地坝将泥沙就地拦蓄,使荒沟变成了人造小平原,增加了耕地面积。同时,坝地主要是由小流域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土层淤积而成,含有大量的牲畜粪便、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抗旱能力强,成为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据绥德水土保持试验站实测资料,坝地土壤含水量是坡耕地的1.86倍;坝地平均亩产量300—400公斤,高的达900公斤,是坡耕地的6—10倍,是梯田的2—3倍。目前,黄土高原坝地已成为基本农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干旱年份,坝地就成了“保命田”。如1995年陕西省遭遇历史特大干旱,榆林市横山县赵石畔流域坝地亩产仍在300公斤以上,而坡耕地亩产仅10公斤,坝地亩产是坡耕地的30多倍。因此,在黄土高原区广泛地流传着“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的说法。
淤地坝良好的水肥条件和高产稳产,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奠定了基础,也为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使过去单一的粮食生产经济结构,转变为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并举,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现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经济已由单一小农经济变为农林牧副渔多业并举,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农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贫穷落后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与淤地坝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分不开的。
此外,在黄土高原建设淤地坝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仅拦蓄泥沙一项,效益就十分显著。据调查,在黄河下游河床清淤1立方泥沙,需投资十几元,而在上中游,淤地坝每拦1立方泥沙,所需投资还不到1元。据陕西省水土保持局测算,陕西省3万多座淤地坝,50多年累计拦泥51亿吨,按四分之一粗泥沙沉积下游河床,以每吨清淤费20元计算,就可为下游节省清淤费用近260亿元。
3.社会效益
黄土高原各种矛盾的焦点在一个“水”字。农业灾害频繁,造林难以存活,人畜吃水困难等等都是因为缺水。而淤地坝通过滞洪能够有效蓄积、利用地表径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解决水资源缺乏地区的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水发挥着重要作用。据调查,黄土高原地区已建成的淤地坝,解决了1000万人和几千万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如“十年九旱”的定西县花岔流域,多年靠窖水和在几十里外人担畜驮解决人畜饮水。通过坝系建设,不仅彻底解决了水荒,而且每年还向流域外调水50多万立方米,发展灌溉2000余亩。
不仅如此,淤地坝还能有效地遏止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以小流域为单元,淤地坝通过坝系建设,大、中、小结合,骨干坝控制,层层拦截,具有较强的削峰、滞洪能力和上拦下保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止洪水泥沙对沟道下游造成的危害。黄土高原地区现有骨干坝,可保护下游土地1.87万公顷。
此外,淤地坝还能以坝代桥,大大地改善黄土高原的交通条件。淤地坝的建成,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改善了黄土高原地区的交通条件,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了物资、文化的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据调查统计,黄土高原地区坝路结合的淤地坝占20%,相当于建设了2万多座乡村公路桥。
实践表明,淤地坝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黄土高原地区大规模开展淤地坝建设应该是一项一举多得的重大举措。
三、淤地坝的水毁问题
1973年8月25日,陕西省延川县降暴雨112毫米,在7570座淤地坝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的有3300座,水毁率为44%。1975年8月,延长县先后降51毫米和109毫米的两场暴雨,在6000座淤地坝中不同程度损毁1830座,水毁率为30%。1977年7月4-5日和8月4-5日,黄河中游地区普降暴雨。甘肃省庆阳地区、陕西省榆林、延安地区及山西省西部28县,不同程度地损毁淤地坝3.27万座。1978年7月27日,陕西省子长、清涧和子洲等县普降暴雨,最大暴雨中心在3县交界处的子洲县裴家乡佛党堰,降雨量619毫米,清涧河上游的宁寨河、胜天沟、王家砭一带降雨400-600毫米。清涧县在这次暴雨洪水中,不同程度损毁淤地坝254座、坝地1405亩。
水毁原因主要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
(1)暴雨过大,超过设计标准。原按20年一遇水设计。1978年实测洪水总量为设计值的2.6倍,超过规定标准而漫顶跨坝。
(2)缺乏骨干工程,坝系防洪标准低。1977年暴雨过后,陕北、晋西19条沟道,凡是有防洪骨干工程的,干沟都未垮坝。山西省河曲县南曲沟,由于在干沟修建4座骨干坝,1977年暴雨过后,全县淤地坝水毁320座,而南曲沟的淤地坝作到全拦全蓄,安全运行。
(3)施工质量差,管理养护不善。(4)坡面治理差,加大沟道工程的洪水威胁。
『捌』 我是警辅人员在派出所做门卫,我想问问,个人年度总结怎么写
公安辅警年终总结
发布时间:2015-11-20 编辑: 手机版
派出所协警年终总结
一年来,我热衷于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摆正工作位置,在领导的关心栽培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始终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我,始终勤奋工作,认真完成任务,履行好岗位职责,各方面表现优异,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肯定。现将一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严于律已,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政治思想觉悟得到提高
一年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积极主动,勤奋努力,不畏艰难,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强化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自己又缺乏工作经验,所以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积累充实自我,才能锻炼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一年来,始终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水平。
是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公安会议精神。认真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基本知识和各种理论著作,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提高了党性熟悉和思想道德素质。
二、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始终保持虚心好学的态度对待业务知识的学习。
一年来,在所长的带领下,走帐串户,参加牧民代表会议、座谈会等各种会议,到生产、建筑实地考察,学习了许多牧民工作方法,更是直接与群众直接接触,真正做到深入到群众中去。平时,多看、多问、多想,主动向领导、向群众请教问题,机关学习会、各种工作会议都是我学习的好机会。
三、存在的问题
回顾一年的工作学习,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我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学习不够。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公安科技迅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科学不断问世。面对严峻的挑战,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将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二是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有过畏难情绪,这是自己政治素质提高,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不好的表现。
诚然,在一年的工作中我有得也有失,但是我相信只要找准自身差距和不足,在领导的关心和同志帮助下,就一定能创造性地开展公安执法工作,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效率,起真正成为一名便民、利民,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合格协警员。
交通协警年终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我非常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共聚一堂参加2008年的年终述职大会,也非常感谢中心能提供这样一次机会和这样一个平台!2008对我来说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年,因为我有幸到了中心机关这个大家庭中工作,在同事们的帮助与关怀中,我体会着工作的快乐和感动,用心收获着这份宝贵的财富。回首凝望来时路上深深浅浅的脚印,我感慨万千。下面我就一年来我的工作学习情况向各位作总结汇报:
一、学习方面:
一年来在中心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我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理论知识、学习了《甘肃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理论知识,同时还主要学习了稽查业务知识、以及联网路段如何防堵收费漏洞知识、数据稽查知识等。
二、工作方面:
概括地说,2008年我的工作总结分两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就是我在行政办公室工作这一阶段,主要从事公文登记、送批、承办、传阅、督办和机要电话记录、日常政务值班安排等。记得当初从基层收费所办公室调入中心行政办从事文书工作以来,我开始做文书的时候,每每听到办公室这些工作要求的时候,面对这些优秀的同事,自卑感是很强烈的,概括地说我只有责任心比较强,态度比较端正,其他的特质基本都不具备。但是在中心办公室各位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同事的热心帮助、支持合作下,我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工作,虚心学习同事们的优点,后来在实践中我逐渐发现办公室工作不但要求责任心极强,稳重并且非常细心,还要具有一双超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眼睛!总之,在中心办公室繁忙的公文处理、行政事务工作中不但锻炼了我的细致心、责任心,而且使我的工作能力以及思想认识不断提高,逐渐成熟。逐渐养成了严、细、实、快的工作作风。
第二阶段就是自七月份调入稽查保障处工作,在稽查保障处,面对一切都是新的开端,记得当时石主任和办公室同事对我说,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戒骄戒躁,虚心从头学起。身上肩负着大家的期望,在进入稽查保障处那一刻,我决心用努力工作来报答大家的关爱,于是我在实践中认真向同事们学,向书本上学,学习监控业务知识、学习稽查保障业务知识、学习收费业务政策知识,不断学习积累工作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还好,我在科室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加上当初在基层一线从事过收费工作,所以较快地适应了稽查保障处的业务,在稽查保障处领导的安排带领下,主要从事了现场稽查保障业务和协警、监控稽查人员业务培训现场联系工作以及一些机动任务。并先后执行了奥运保畅现场文明服务专项稽查,对全省中部、西部、东部三大路网以及十几个车流量大的收费站的现场稽查、专项稽查,执行了对天巉路马营梁、定西主线站等部分危险重点路段的保证畅通任务,参加了联网路段分中心监控人员的考核工作和全省高速公路协警培训、监控稽查人员业务培训。
总之,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值得收获的东西很多,一年来我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学得了很多,但是自己身上还存在一些缺点,比如还要在严细实上下功夫,在工作条理上下功夫,离领导和同事们的要求还远。在新的一年里无论何时何地任何境遇,我将时刻继续保持着在中心行政办、稽查保障处养成的反应快速、办事高效、认真负责的态度,继续虚心向各位同事学习;继续坚持勤学实干,认真负责的工作要求,用先进的科学、思想理论武装自己,改造自己,学习同事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为落实和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而不懈努力!
『玖』 水保工程施工进度方面本周总结怎么写
二○○八年上半年全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结
来源: 定西市水保局 发布时间: 2008-10-09
2008年上半年全市水土保持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市水利水保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以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切实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统计,截止6月底,全市新增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38.17km2,其中新修梯田7.69万亩、营造水保林7.00万亩、种草5.62万亩、封禁治理0.40万亩。
一、梯田建设
1、精心组织,及早安排施工。为了确保梯田建设的顺利进行,各县区细算时间、任务、资金、机械帐,于年前就着手开展任务分解、机械组织、选片定点及施工规划等工作,超前安排、预留地块,充分利用春季农闲的有利时机,于3月初组织开工,4月中旬全面掀起了春季梯田建设高潮。截止6月底,陇西、通渭、临洮、渭源四县共投入推土机400多台,完成梯田面积6.88万亩,占计划的68.8%。其中:陇西完成4.81万亩,占计划4.2万亩的114.5%;通渭完成1.24万亩,占计划3.5万亩的35.4%;临洮完成0.51万亩,占计划1.9万亩的26.8%;渭源完成0.32万亩,占计划0.4万亩的80.0%。安定区在市上未下达建设任务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投入推土机100多台,新修梯田8100亩;内官营镇推行镇村包干、严格奖罚、规模治理、整体推进,于4月底前完成新修梯田2100亩。同时,各县区还确立了边规划、边机修、边深松、边打耱、边卧肥、边种植的工作思路,配套投入深松机械,对新修梯田及时进行深松深翻,为适时种植以马铃薯等为主导的特色经济作物创造了条件。
2、整合项目,完善筹资机制。各县区继续总结推广近几年开展机修梯田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筹资机制,为加大机修力度提供了资金保障。通渭县各乡(镇)运用“一事一议”的办法,动员群众自筹资金266万元;马营镇筹措各类资金190多万元,投入推土机78台(次),在南山示范点完成机修梯田4500多亩,涉及8村25社,受益人口达3500多人。陇西县从县财政借支100多万元、整合项目资金528万元,作为春季机修梯田的启动资金,并动员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筹资384万元、受益农户自筹600多万元,有效破解了梯田建设投资严重短缺的实际困难。同时,各县区以梯田建设为抓手,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整合项目资金、优化措施布局,在小流域内对各部门的技术优势进行组装配套、综合治理,有力促进了洋芋种植、全膜覆盖、沼气建设等各项农村工作的整体推进。陇西县将总投资219万元的扶贫综合开发项目,集中安排到宏伟乡的齐家山小流域,涉及梯田、道路、沼气、集雨节灌、荒山造林、暖棚养畜等11个子项目,已完成机修梯田2300亩、新修道路8km、建成沼气60眼、荒山造林2000亩、全膜种植玉米1400亩,实现了综合治理开发,打造了精品示范工程。
3、加强督查,加快施工进度。梯田建设一开始,各县区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带领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组,深入各乡(镇)及施工一线巡回督查,研究解决资金筹措、机械组织、施工管理、工程进度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水保业务技术人员蹲点包乡,深入一线,负责施工指导、清点机械数量、查验进度面积、绘制施工草图,并对各乡(镇)投入资金、机械及施工进度、质量等情况实行每5天进行一次统计通报。各乡(镇)参照县上的《梯田建设奖罚与考核办法》,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了相应的考核奖罚机制,把梯田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干部职工的年终考核挂钩,为梯田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项目建设
1、加强领导,严格施工管理。市委、市政府把水土保持项目列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领导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各重点项目县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制和“双轨”承包制,层层签定责任书,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激励机制。工程建设中,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投标招标制、资金报账制、合同制、公示制等“六制”,进一步规范建管程序,加强施工管理。市、县区水保部门抽调工程技术人员,驻守一线、指导施工、监督质量、收集资料,对施工中出现的铺土过厚、土壤含水量偏多(或偏少)、干容重不达标、结合部位处理不到位、坝坡坡度不均匀等质量技术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从而确保了资金的合理使用,促进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已批复实施的称钩河、唐家河、揭皮沟、李家河、广丰等5条小流域坝系列入2002~2007年度计划的淤地坝共170座,下达投资8185.28万元;目前已竣工126座、在建21座,完成工程投资6592 万元,占投资计划的80.5 %。临洮县生态修复项目完成封育面积5080 hm2,新造林60 hm2、种草25hm2、修梯田15hm2,新增标志碑20个,落实管护人员51人。
2、靠实责任,确保工程安全。为切实做好坝系建设和骨干工程的安全运行,市水保局及时成立了淤地坝防汛领导小组,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下设防汛巡逻、防汛应急、物资供应等行动小组,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会同施工单位、管护单位和工程所在乡镇,分别制定了工程度汛预案,层层签订了安全度汛责任书,落实了管护人员,靠实了工作责任;各施工单位也制定了汛期安全措施和应急方案,从防汛队伍、技术措施和物资储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落实,为确保工程安全度汛和汛期安全生产提供了组织保障。4月初,各县区组织技术人员对完建工程进行了全面检查,5月底市水保局对各县区在建但未达到防汛坝高的工程进行了重点检查,制定了整改方案,落实了整改措施。“5.12”汶川地震后,各县区对辖区内骨干坝、淤地坝及各类水保措施损毁及安全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对11座淤地坝、1.65万亩梯田、1300眼水窖因地震受损情况及时进行了处理,确保了工程安全。
3、通力合作,积极争取项目。各县区水保部门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调查研究,组织编制了一系列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项目建设规划,为做好储备、争取项目奠定了基础。通过市、县区的共同努力,漳县柳树沟小流域坝系(工程总投资1164万元、建设淤地坝8座)和渭源县桥子沟小流域坝系(工程总投资1977万元、建设淤地坝14座)可研已经批复;临洮县储家沟小流域坝系(工程总投资2438万元、建设淤地坝19座)可研已经省上初审并报黄委会审查;安定区郭沟川和陇西县铧尖河小流域坝系正在编制可研和积极争取当中。
三、预防监督
1、周密部署,开展“专项行动”。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的总体要求,市上及时组织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水务局、水保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定西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通过与发改委、环保局、国土局、建委、财政局、交通局、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对辖区内在建及2003年以来完建但未开展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开发建设项目进行了拉网式摸底清查。共清理出各类开发建设项目132个,已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72个,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仅为54.6%。渭源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由分管领导亲自带队,会同有关部门对境内国道212线改扩建工程乱挖、乱弃的现象进行了现场办公,提出了整改意见;同时对已申报的几家空心砖生产线和建材厂等进行了现场勘查,要求水保、国土、环保等部门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有关产业政策进行审批,对不符合条件的开发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立项。
2、强化职能,严格依法行政。以“专项行动”为契机,各县区水保部门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能,依法行使“监督、审批、收费”三权,切实加大了监督执法力度。对境内没有编报水保方案的开发建设项目下达了《限期编报水土保持方案通知书》60份,关停、处理、立案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24起。临洮县对拒不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育麟水电站一期、引洮工程三甲料场2个开发建设项目进行了立案查处,下达了《水土保持行政处理决定书》,要求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进行整改、依法交纳规费。岷县共收缴水土流失补偿费10.5万元,并督促开发建设项目严格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落实弃渣场、取土场的拦挡、排水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