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设高品质城市的内涵是什么
区政协常委会视察教育综合改革、城市三水建设重点项目,建议高标准、高品质规划建设,做强城市功能配套,完善城市内涵,引领区域发展。
『贰』 什么是城乡建设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具体化,是遏止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文化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建设、发展城乡一体化、缩短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其收入,这在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同时也是在为我国2020年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准备;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当前,应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
『叁』 城乡一体化建设创业项目
可以对沿街和距离规划发展中心近的地方进行商业选址。
建议发展服务性行业,娱乐业。
『肆』 如何提高城乡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质量
切实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3-11-21
本报讯 记者赵亚平报道 近日,甘肃省副省长张XX在调研城镇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时强调,要继续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加强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建设,不断完善城乡服务功能,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推动城乡建设特色发展,切实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张广智强调,要始终坚持以规划指导建设、引领发展,积极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着力夯实城镇化发展基础。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要立足长远发展,科学编制规划,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二是强化产业支撑。加快发展必须靠产业支撑,在城镇化规划中,要把产业规划放在首位,按照当地产业布局,紧紧盯住支柱产业,分清支柱产业、附属产业、相关产业、配套产业的关系,不断创新突破,研究规划好产业格局。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特别是学校、医院、文化娱乐设施要充分体现为民便民的特色;要努力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注重提高市民自身素质,造就新一代城镇化市民。四是将文化作为城镇化建设的灵魂,认真分析城镇特征,深入挖掘传承地域历史文化底蕴,为城镇建设注入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让城镇建设的外在和内涵实现同步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努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五是按计划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公平公正分配,真正让这项民生工程惠及城乡困难群众。同时,从实际出发,努力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保障。
赵亚平
『伍』 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产业格局
城乡发展一体化,首先要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提升农业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支撑能力,促进城乡各个产业互动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确立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业基本经营体制,农业生产成就举世瞩目。进入新世纪,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连续出台,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实现了“十连快”。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农业不断发展,农村人多地少矛盾加剧,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凸显。特别是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一家一户经营难以采用先进科学技术、难以吸纳现代生产要素,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和种地农民收入。因此,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势在必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同时强调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实现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充分激发农业生产潜能,并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
在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上,要求坚持土地产权集体所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求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要求坚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允许农民以承包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强调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鼓励承包土地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这些决策,明确了土地产权、承包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界限,澄清了人们对土地权益的模糊认识,有利于克服土地产权虚化的弊端,有利于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权利,有利于提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效益。
在农业经营方式上,一是鼓励发展合作经济,扶持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这就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可以抓住机遇、培育经营活力、增强发展能力、壮大经济实力。二是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这表明支持工商资本进入现代农业,但同时要求工商资本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大力培育农产品(000061,股吧)品牌,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努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利益格局
城乡发展一体化,核心是城乡主体权利,构建全体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形成造福百姓、富裕农民的利益格局。重点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的局面。
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推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跨地区跨行业的转移就业,城乡二元体制逐步被打破。新世纪以来,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补贴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工农城乡逐步走向协调发展。
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进城就业空间狭窄,收入难以稳定;农业生产资源束缚趋紧,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频发,增收难度加大;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增长缓慢,财产性收入增长乏力,一直是农民增收的薄弱环节。总体上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近年来高于城市居民,但从绝对数看,农村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拉大。目前,部分进城农民的身份尚未得到确认,不能充分享受城市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
如何让广大农民分享现代化发展成果?十八届三中全会不仅强调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让农民增加种地收入,而且强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利,明确提出“两个保障”:一是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要求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继承的权利,分享集体资源和经营性资产的收益。二是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要求通过试点,改革完善宅基地制度,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和转让。同时,明确提出允许进城农民自愿有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还提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产权、林权、股权等各种产权公开、公正流转交易,促进农业农村资源资本化,让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这些规定不仅从体制机制上提出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途径,而且从工作部署上提出了有操作性的具体措施,拓宽了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有助于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共享发展成果。
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是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在二元体制下,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十六大以来,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不断加强,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基本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农村发展资源短缺、动力不足。这已成为制约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体制机制,引导更多的现代生产要素流向农村,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方面要求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利,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要加快建立土地、资金和人才资源城乡平等交换机制和补偿机制。在土地方面,切实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进一步改革征地制度,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分配关系,提高对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和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比重,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在资金方面,既要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性金融投入力度,又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创新金融产品,同时要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在劳动力流动方面,要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推进城乡劳动力同工同酬同保障,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此外,要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推动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构建统筹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保障水平,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管理体系
城乡发展一体化,关键是城乡建设和管理一体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3%,但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城镇化发展中存在一些误区和隐患。如有的地方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有的地方不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搞城市化“大跃进”;有的地方农民“被城市化”,没有真正享受城市居民的权利。我们既要看到城镇化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正视和化解“城市病”,又要从国情出发,看到我国农村大量人口要进城,但不可能都进城,更不可能都进大城市,必须在城镇化过程中同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要求建立透明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展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并要求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这个重大决策提出了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新思路,也提出了城镇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径,打破了制约城镇化建设的投资瓶颈,破解了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难题。
全会还决定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要求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同时要求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把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放心保)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这个重要决策提出了户籍制度改革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路径,破解了农民进城遇到的两个最大难题,既提出了很高的改革目标,也体现出改革思路的科学性、可行性。
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有助于我们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陆』 马坝镇的城乡建设
马坝镇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严格秉承“精致规划,精品建设、精细管理”的理念,建管并重,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各类建设,坚决杜绝违法用地,严防违章建设。镇区建成面积从2011年的5平方公里扩展到2013年的7平方公里,近三年累计投入城建资金近2亿元。城市配套功能逐步完善,人口集聚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坚持规划引领。马坝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马坝镇总体规划》(2008-2030),并于2010年通过省住建厅批准实施。同时注重区域性规划和详规编制,先后完成了“马坝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石桥村楚秀园小区规划”、“高桥小区规划”“马坝村花园小区规划”、“马坝镇人民公园规划”、“马坝镇民防园规划”、 “马坝镇地形航拍测绘”;目前正在编制“马坝镇污水管网规划”、“马坝镇工业集中区规划”、马坝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下步还将继续编制马坝镇“双马村肖庄小区规划”和“腊塘小区规划”,以及“马坝镇供水管网规划”、“马坝镇街道立面改造规划设计”等。严格规划管理。马坝们通过长期的广泛宣传,按照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等一系列强制有效措施,动员发动农村村民建房往镇区集聚,使以前全镇58个农民集中居住规划点,只启动了3大片6个点(马坝镇区片、东阳街道片、高桥街道片),其余的农民集中居住规划点全部已停批停建。马坝镇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工程,极大地提升了马坝城市辐射能力。先后引进中国龙虾城、上海商贸城、旭日商城、阳光商城、金莺·盛世佳园、金盛广场等一大批城建项目;马坝商贸城、天马商贸城、楚东综合大市场、苏宁电器、万润发超市、苏果超市等一大批三产服务业项目;中国农业银行、珠江村镇银行、盱眙农商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先后投资5000万元完成镇区主干道黑色化改造,投资4000万元兴建镇区污水处理厂和管网配套,投资1000万元兴建民防园和人民公园。同时高标准对镇区美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以镇区转盘为中心的五条主干道并纵横延伸支路构成镇区主框架,以西侧世纪大道为拓展,形成镇区西扩北移的态势。
马坝镇又紧抓省政府实施的扶持苏北重点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机遇,启动了镇区转盘路改造工程、镇西路、世纪大道黑色化工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工程完工后必将进一步提升马坝城市形象。城镇建设的除旧立新步伐大刀阔斧,马坝商贸城、苏果超市、三联超市、教师公寓、嘉苑小区、南园小区等苏北乡镇一流建筑在不到三年时间内便破土而出,展现于人们眼前。红烛路、镇南路、镇西路、世纪大道等新建街道日新月异、朝夕递嬗。马坝涧边农民集中区因其规划合理、高贵典雅,备受各界人士赞誉。正在兴建的花园小区,更是用江苏一流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样式与品位进行规划,建成后必将成为马坝又一品牌建筑群。镇里引进1.5亿美金在建的世纪大道与中国龙虾城项目,更是一项规模工程、精品工程。世纪大道宽40米,两旁全是五层以上的住宅和商用楼。中国龙虾城位于宁淮高速马坝段入口处,主体由两幢高16层和14层的酒店式公寓楼构成,形成集高档居住、商务办公、餐饮娱乐、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建筑群,其融合国际先进规划理念,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功能布局合理,空间环境优美,风格得体大方,中国龙虾城建成后,必将作为地标性建筑屹立于苏北大地。
在镇区之外的农村,06年至今共新建农村公路102公里,新挖和清理河塘沟渠75万立方,新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62个,大大改变了农村环境面貌。
『柒』 城乡一体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作为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镇与乡村统筹规划,使整个城内乡经济社会全面、协容调、可持续发展。远景设计研究院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专家道: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乡城互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重点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