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
蓬溪 蓬 溪 概 况
蓬溪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东,周边与遂宁、射洪、大英、武胜、南充、西充以及重庆市的潼南、合川等八县市毗邻接壤。幅员面积1251km2,全县辖15个乡、16个镇,全县总人口74.7万人。蓬溪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冬暖春早、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偏少等特点。
蓬溪县面积1251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74.7万人,2005年辖16个镇(赤城、天福、红江、蓬南、鸣凤、任隆、三凤、大石、常乐、明月、吉祥、新会、文井、高坪、群利、宝梵)、15个乡(新星、板桥、槐花、黄泥、群力、高升、回水、新胜、金龙、荷叶、农兴、下东、罗戈、吉星、金桥)。
蓬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东晋永和11年(公元355年)就建巴兴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定名蓬溪县。勤劳智慧的蓬溪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宝梵寺壁画,鹫峰寺及白塔、四川抗金要塞蓬溪砦(寨)等荣载史册。1929年邝继勋率部于蓬溪大石镇牛角沟起义,次日建立了四川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蓬溪苏维埃政府,荣载《中共党史》、《解放军将领传》。蓬溪享有“五《史》之乡”的美誉。2000年蓬溪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书法)之乡”,“川中大乐”名扬全国,2004年,省作家协会在蓬溪建创作基地,并积极争取宝梵寺壁画和白塔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深厚文化底蕴的进一步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增速超十三、人均达三千、财力翻三番”的发展战略。2003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6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7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9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96元。
蓬溪是一个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农业大县,耕地面积39647公顷,农产品优质率达80%以上,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面积达56万亩。2002年蓬溪县被国家列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县,成为了全省最大的PIC外五元生猪制种基地,畜牧业产业化得到实质性推进,四川美宁食品公司、四川齐全有限责任公司已投资发展建设肉牛、PIC外五元生猪养殖基地和生产企业。大石西瓜、何家坝柚子以及沙梨、黄桃、柑橘等时令水果远近闻名。
蓬溪工业形成了以丝绸、纺织、食品、电力、轻工、建材、机械等为主,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蓬山特曲酒获部省双优,丝绸、丝挂毯、分割肉、猪鬃、桐油纷纷进入国际市场。
蓬溪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发展后劲增强。全县供电能力达5万千瓦,可保证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增长的需要。形成了以达成铁路、成南高速公路、国道318线、省道邻遂路、县道蓬射路、金蓬路及乡级水泥路为一体的交通网络。开通了全球数字光缆传输固定电话、全球通移动电话、联通移动电话、国内国际电报、传真、宽带网络、互联网,电话装机容量达10651门。坚持经营城市意识,以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凸现文化特色,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县城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8万;县城规划区面积1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万。
蓬溪县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省级示范重点中学—蓬溪中学正在建设新的校区。全县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获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9402人,实施各类科技计划45项,取得国家、省、市、县科技成果26项。
蓬溪风光秀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位于县城城西2公里处的东方活湖,水面面积4000余亩,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并以其原生态植被、动物、鱼类、山水、田园以及“二十四孝”之“孟宗哭竹”、赤城宝屏山道家“洞经音乐”源起,佛教名胜白塔禅院为代表的儒、释、道文化和以入载《中国建筑史》的鹫峰寺天王殿,旷继勋将军纪念馆为代表的历史人文遗存为资源特色。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曾享有“川中明珠”、“蜀中西子”的美誉。位于城东10公里处的高峰山道观,因其建设按先天八卦修建设计,被誉为“川北迷宫”,至今四季游人如织,香火鼎盛,为四川省第三大道观,也是保存完整的道观园林,千年古柏众多,道家很多神秘的传说和仙界故事都诞生于此。高峰山不仅具有丰厚的道家人文资源,其自然生态资源也极为丰富,山上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山中“龙泉”、“油、盐、米穴”、五里石板古道、道藏碑刻、高峰晨望、西门晚眺等景观,自然朴素,灵秀宜人,极富道存韵致,又多田园情趣,2003年高峰山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城南5公里处的宝梵壁画,是全国保存较为完善的古壁画,出自明成化2年,颇似唐著名画家吴道子之笔意神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收入《中国绘画史》等多种典籍。
❷ 蓬溪县2020公路建设规划鸣凤镇石马沟村的公路会修吗
蓬溪县2020公路建设规划鸣凤镇石马沟村6至9组的1.5公里公路已经建设完工,4至6组的2.35公里公路正在版建设中权,下一步大土地整理项目中9至8组360米公路马上动工,7至8组1公里公路已经开始,10组700米公路,11组400米公路计划7月开始动工。
❸ 蓬溪县的历史
中国革命老区蓬溪县享有“梓东邹鲁”的美誉,现为四川省遂宁市下辖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东,周边与船山区、射洪县、大英、武胜、南充、西充以及重庆市的潼南区、合川区等八县市区毗邻接壤。幅员面积1251平方公里。全县辖31乡镇。
蓬溪县是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省建立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汉代道家严君平隐居之地,明代宰相席书,清代宰相张鹏翮、大诗人张问陶,开国少将李泛山故里。旅游景点有赤城湖唐兴书院、高峰山、中国红海、白塔禅院、旷继勋公园、宝梵寺、常乐寺、高洞庙等。
蓬溪县夏、商、周为蜀国地,秦为蜀郡地。汉属益州广汉郡(郡治今射洪县沱牌镇通泉坝)辖,西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分广汉郡置德阳郡(郡治今遂宁斗城),今县境为德阳郡德阳县地。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桓温平蜀,德阳郡更名遂宁郡,辖地未变。孝武帝时,分广汉县置德阳县。刘宋明帝泰始五年(469),遂宁郡分为东、西遂宁郡,今县境隶属东遂宁郡。萧梁时期(502—534)德阳县更名为小溪县,今县境隶属新州东遂宁郡的晋兴、小溪县地。
西魏恭帝二年(555),分东遂宁郡置怀化郡,改晋兴县为始兴县,小溪县为方义县。县境属合州怀化郡的始兴县和合州东宁遂郡的方义县属地。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于东遂宁郡置遂州,改东遂宁郡为石山郡,遂州、石山郡、方义县治所设遂宁市城区,县境为遂州石山郡的方义县和怀化郡的始兴县辖地。
隋开皇三年(583),撤郡留州,以州辖县、怀化郡、石山郡被省。开皇十八年(598),始兴县更名为青石县,县境为遂州青石、方义县地,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以郡统县,遂州改遂宁郡,辖县未变。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行州统县制,遂宁郡更为遂州,太宗贞观元年,国分十道,以益州地置剑南道。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割方义县北境置唐兴县,县治蓬川(今鸣凤镇翔凤),县境为唐兴、青石县地,武后长寿二年(693)唐兴县更名为武丰县,中宗神龙元年(705),武丰县复名唐兴县。景龙二年(708)析唐兴县北部地区置唐安县,县治设赤城镇茶店子。玄宗开元元年,废唐安县,迁唐兴县治于唐安县治所。唐天保元年(742),改唐兴县为蓬溪县。县名因治所临“蓬溪河”得名。遂州更名为遂宁郡。蓬溪县隶属剑南道遂宁郡。五代和北宋初年,四川先后为前蜀(907—924),后唐(925—933)和后蜀(934—965)所据,县境建置如唐末。
北宋乾德三年(965)灭蜀后,改剑南道为西川路,宋咸平四年(1001)原四川地区划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县属梓州路。神宗熙宁元年(1073),省青石县(今潼南)入蓬溪县。翌年(1074),青石县又复置。徽宗政和五年(1115),遂州更名为遂宁府。南宋端平三年(1236),蒙军入川,遂宁府迁蓬溪县蓬溪寨。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长江县并入蓬溪县。县境隶属四川行中书省潼川府遂宁州。
明洪武九年(1376),降遂宁州为遂宁县,蓬溪改属潼川州。次年,蓬溪县并入遂宁县。洪武十三年(1380),蓬溪县复置,并将青石县涪江左岸地区划归蓬溪县。清顺治十年(),遂宁县并入蓬溪县。顺治十七年(1660),遂宁县复置。
清雍正八年(1730),建置调整,蓬溪隶属四川布政使潼川府。
嘉庆七年(1802),全川设5道,蓬溪隶属川北道潼川府至清末。
民国二年(1913),四川划为7道,蓬溪县仍属川北道。民国3年,四川由7道改为5道,蓬溪属嘉陵道。民国24年,四川划为18个行政督察区,蓬溪隶属于驻遂宁的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10日蓬溪解放,1950年1月5日,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于川北行署遂宁分区专员公署。1952年9月,川东、川西、川北、川南四个行署合并为四川省,遂宁分区改为遂宁专区,蓬溪隶属遂宁专区。1958年,遂宁专区撤销,蓬溪县划归绵阳专区。1968年9月,绵阳专区更名为绵阳地区。
1985年5月,遂宁市成立,蓬溪县隶属遂宁市。1997年12月28日,蓬溪县老三区十一个乡镇(含红江镇三个村)划出成立大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