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武汉黄陂 > 黄陂地质

黄陂地质

发布时间:2020-11-26 21:34:14

㈠ 谁能介绍一下黄陂县的一些资料呀

黄陂 开放分类: 地理、武汉、湖北 ‘陂’字有三种读音:bei,pi,po。念‘bei’时指‘陂塘’、‘陂池’:念‘ pi’时是专用于‘黄陂’(湖北黄陂):念‘po’时指‘陂陀’(不平坦)。 优越的发展条件 黄陂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厚的多种资源,完备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优良的投资环境,是投资创业的一片热土,企业发展的成功摇篮。 区位优势独特。黄陂与武汉市中心城区一水相依,南部近30公里沿线五桥相连。全区近半国土面积已融入大武汉的经济繁荣圈,是武汉市外延扩张由南至北推进的唯一腹地。 各种资源丰厚。黄陂土地资源充足,是武汉市最大的土地资源储备地;旅游资源丰富,有距今年3500年历史的商代遗址盘龙城,被认证为“大武汉城市之根”。有花木兰故事得名的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川、木兰天池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素山寺,以及日、月、星湖等为主体的947平方公里的木兰生态旅游区,被誉为“武汉的后花园”。有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得名的鲁台“双凤亭”等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其中,木兰生态旅游区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优先投资项目,并同商代盘龙城遗址被列为武汉市“十五”重点开发项目;社会资源广博,黄陂有“无陂不成镇”之美誉,是湖北第一台乡、第二侨乡。 基础设施完备。水电设施网络化。全区建有水厂27座,容载比合理的变电站13座,完全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通讯设施现代化。实现了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无线寻呼、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区;交通设施立体化。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岱黄路、机场路、黄土路、汉施路、川龙大道、巨龙大道、318国道、市外环线等四通八达,公路运输畅达。京广线、京九京广武麻连络线、阳逻电厂铁路专用线等境内交错,铁路运输快捷。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坐落区内,空运条件优厚。境内滠水河与府河、长江航运相连,水运优势明显。 优厚的产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黄陂区不断扩大开放,着力营造优质的投资环境,积极鼓励国内外客商投资,全区经济实现了持续、健快速发展。2004年,全区实现本区生产总值160亿元。到目前,共引进各类项目(企业)612个,引进资金总额近59亿元。全区以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建筑建材业、服装产业、冶金化工、医药产业、农产品及轻工食品加工等为主体的工业格局已经形成。以工程农业、高新技术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农业正在向纵深推进。以木兰生态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业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引进、开发和建设,黄陂已形成由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和天河航空城等构成的南部经济发展带、中部前川卫星城区和北部木兰生态旅游区,“一带两区”三大强势板块的开放引进接收载体。目前,这里客商纷至沓来,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开发建设热火朝天,联动互惠效应形成,发展商机如珠诱人。 根据市委、市政府“南突北扩”和打造武汉国际航空物流港新城及发展临空产业的战略,“十五”期间,黄陂区的发展思路是:强力推进第二产业发展,带动第一产业提高,促进第三产业兴起。重点接纳和发展的投资领域为: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建筑建材业、服装产业、冶金化工、医药产业、农产品及轻工食品加工、文化旅游业、城市基础设施及物流业。 优质的创业环境 黄陂区坚持实施“项目兴区、项目活区、项目强区”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环境的创新力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招商、安商、活商、亲商的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鼓励国内外客商来黄陂投资兴业的政策机制和对投资客商实行了时间从快,手续从简,赋税从轻,服务从优的“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机制。与此同时,在全区深入开展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实践行活动,调动了全区人民支持招商、参与招商、服务招商的积极性,亲商意识和诚信意识不断得到加强,为客商创造了优质宽松的投资环境。 水利资源 黄陂区处于江汉河湖水网的边缘地带,境内河流湖泊纵横交织,水利资源丰富。全区共有大小河流31条,河流总流长708.72公里,流域面积3504.3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滠水、界河、府河和注入北湖的五条河流,多为南北流向。其中滠水河是区内最长河流,源于大别山南麓大悟县境内,从北向南纵贯黄陂汇入长江,境内流程90.71公里。全区有水库89座,其中大、中型水库7座:夏家寺、梅店、院基寺、泥河、矿山、巴山寨、三姑井,总承雨面积573平方公里,总库容量7157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4388万立方米,正常蓄水面积10.22万亩,灌溉面积68.31万亩。主要湖泊有武湖(180平方公里)、童家湖(48平方公里)、后湖(12.9平方公里)、西湖(9.24平方公里)、什仔湖(2.5平方公里),湖泊总面积252.64平方公里,承雨面积1243.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 南部平原湖区先后进行了汉北河下游改道、滠水下游改道、围垦灭螺等大型水利工程。先后建成武湖、后湖、四联垸、什仔湖泵站。北部和中部低山丘陵地带,对水库设施进行了整修加固,扩宽延伸夏家寺、梅院泥、矿巴三大灌溉系统的联结渠道,使全区形成河湖相通,库渠相连,北蓄南排的水利体系。总蓄水能力达96351万立方米,控水面积1281.5平方公里,有效水量52766万立方米。 境内地下水储量2.2亿立方米,分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3种主要类型。地下水温17—24℃,矿化度低于淡水,适宜农作物灌溉。北部还有断裂循环型地下热水。 自然地理 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偏北,武汉市北部,地跨东径114°09′—114°37′,北纬30°40′—31°22′。东与红安县、新州区接壤,西隔小悟山、界河与孝感市毗连,南抵府河与武汉市城区相望,北与大悟县交界。区境南北最大纵距10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5公里,境域周长273.5公里。国土总面积2261平方公里。 区境北依大别山南麓,南临长江,整个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形成西北低山区,东北丘陵区、中部岗状平原区和南部滨湖平原区4级阶梯。西北低山区海拔150—180米,全区最高点双峰尖873.7米。东北丘陵区海拔50—150米。中部岗状平原区海拔30—50米。南部滨湖平原区海拔20—30米,最低处为16.5米。全境有滠水、界河及北湖三大水系和由5个主要湖泊构成的自然水系。地貌特征构成全境“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的格局。 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无霜期255天。年均日照时数约1540—2180小时。由于地形复杂,各地日照时数及百分率有差异,山地阴阳坡的差异比较明显,但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年均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雨量分布的时空差异较大,洪涝干旱时有发生,对全区工农业生产影响严重。 境内平均气温为15.7℃—16.4℃。一年中,以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2.4℃—3.2℃;7月最高,日平均气温28.4℃,有的年份出现在8月。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5℃,极端最高气温为40.7℃。 矿产资源 已初步探明可资利用的矿产资源有金矿、铜矿、磷锰矿、白云岩、河砂、红砂、高岭土、石英砂岩、石英岩、砾卵石、浅粒岩、绿片岩、石英绢云母片岩、萤石、辉绿岩、玄武岩、花岗岩及矿泉水等二十余种。 金矿分布石门、塔耳及蔡店三地,属小规模金矿。除石门尚未开采外,塔耳、蔡店两地均因资金紧缺,开采一年多后停采停炼。铜矿分布在李集、长轩岭、蔡店三地,铜的品位为0.75—3.96%之间,属小型矿。磷锰矿系小型矿床规模,磷的工业储量92万吨,锰的工业储量70万吨。白云岩3.56亿立方米,年开采量45万吨左右。河砂累计开采量在1亿吨左右,尚未开采地段及储量已不太多。红砂总储量在300万吨以上。石英砂岩的地质储量在1亿立方米左右,石英岩地质储量250万吨,年开采量3万吨。花岗岩地质储量5亿立方米,已开始少量开采和加工。绿片岩1亿立方米,高岭土总储量220万吨。

㈡ 桃山岩体地质

桃山矿田产于桃山复式花岗岩体中(图5-1),桃山岩体是华南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江西省中部,面积1100km2,主要由印支期(三叠纪)的蔡江岩体、燕山早期(侏罗纪)的黄陂岩体、钓峰岩体、打鼓寨岩体以及燕山晚期(白垩纪)的小岩体或岩脉所组成。

蔡江岩体分布在桃山复式岩体西南部,面积120km2,西部和南部侵入在震旦系变质岩中,北部和东部被黄陂、钓峰岩体侵入。岩体内定向构造(由长石斑晶、黑云母条带组成)很发育,主要方位为340°~360°,局部为北北东、北东或北西向,倾向南西,倾角50°~70°。岩石类型为粗中粒—中粗粒斑状片麻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结构构造变化比较稳定,分相不明显。

黄陂岩体主要分布在黄陂、小布、斜脑山、南团、淋池、小源一带,呈北北东方向展布,形如环状,面积489km2,占桃山复式岩体面积44%。

岩体具一定的不对称分相特征,西部和北部与震旦系变质岩接触的地方,见宽10~250m不等的边缘相,东部与天土岭岩体接触处有10m左右的边缘相,岩性以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有时也见细中粒黑云母花岗岩;过渡相主要分布在岩体中部和东部,相当于前人划分的斜脑山岩体,岩性为粗中粒或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心相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相当于前人划分的黄陂岩体,岩性主要为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

岩石在垂向上也有一定的分带或分相特征,在西北部的切割较强烈的中山区,如油嘴脑、芦本峰、斜脑山、八仙枣等处,山顶为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相当于边缘相或顶盖相,向下为中粒或粗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相当于过渡相,山下为中粗或粗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相当于中心相。

图5-1 桃山岩体及铀矿分布图

钓峰岩体分布在桃山复式岩体的中-南部,北北东方向展布,面积123km2。钓峰岩体的岩性变化不大,在南部连陂桥一带结构稍粗,但仍以中粒结构为主。桃山岩体东部的汉源、洛口岩体是钓峰岩体的组成部分,深部是连在一起的。

打鼓寨岩体分布于汇源大布、大府上、坪上、山下、打鼓寨、寨下、南岭、王泥田、车盘坑一带,呈“菜刀”形,北东向展布,面积约40km2。岩体的岩性为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粒小斑黑云母花岗岩、中粒小斑二云母花岗岩;他们之间均为过渡关系。

与打鼓寨岩体同期的还有桃山北部的东元里岩体、钓峰东部的朱元头岩体、黄陂南部的上银坑岩体、洛口东部的中查岩体等。

时茅嵊岩体是燕山晚期岩体的典型代表,分布在桃山复式岩体的中偏北部,露头见于时茅嵊、湾里、桃山、庙子岭等处,面积12km2;岩体形态复杂,有许多岩枝侵入黄陂岩体围岩中。岩性主要为细粒黑云母花岗岩。

复式岩体内脉岩(花岗斑岩、石英闪长斑岩、煌斑岩等)发育,组成多条NE向脉岩带。

㈢ 湖北省地质地貌分析

一.地质
湖北位于秦岭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的接触带上。荆山、大洪山以北主要属秦岭褶皱系的武当—淮阳隆起带,省境北部武当山、桐柏山、大洪山和大别山形成的地质基础,其西北部与渝陕二省交界处主要属大巴山褶皱带,构成了鄂西北的大巴山和荆山,这两个构造单元都属于古生代构造带。荆山、大洪山以南,自西而东分属于上扬子台褶带和下扬子台褶带,都是燕山运动形成的地台盖层褶皱带。前者是鄂西的武陵山、巫山形成的地质基础,其地质发育与贵州高原大体一致;后者是鄂东南幕阜山脉形成的基础,与赣北、皖南山地连成一体,连绵横亘于长江南岸。江汉断拗镶嵌于上、下扬子二台地褶带之间,是白垩纪以来的陆相断陷盆地,后经长江、汉水合力冲积成为江汉平原。
鄂西地区
1.鄂西北山区以中、低山为主,谷深坡陡,神农顶高程3105.4m,为华中第一峰;北部以元古界区域变质岩地层为主,南部以古生界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层为主。
2.鄂西南山区以中山为主,坡陡谷深;地层从古生界—中生界皆有出露,以沉积岩建造为主,主要为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溶蚀强烈。
三峡库区以中山为主,以深切峡谷为特征;地层从元古界—中生界皆有出露,以沉积岩建造为主,主要为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红色碎屑岩等,溶蚀强烈,夷陵黄陵背斜有扬子期中酸性岩侵入。
鄂东南地区
1.黄石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相对高差100~500m;地层从古生界—新生界皆有出露,以沉积岩建造为主,主要为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溶蚀强烈,伴有燕山期中酸性岩侵入,形成丰富的金属矿藏。
2.北部的蔡甸区、江夏区、嘉鱼县以丘岗、平原地貌,地形起伏较小;以古生界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层为主,大部被粘性土层覆盖,少量露头,隐伏岩溶发育。武汉、鄂州、咸宁、赤壁以丘岗为主,地形起伏相对较小;以古生界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层为主,多上覆粘性土层,隐伏岩溶发育,鄂州东部有中酸性岩侵入。
3.南部边缘幕阜山北麓(通山、崇阳、通城)以低山、丘陵为主,河谷切割较深,坡度较陡;通山、崇阳以古生界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层为主,通城县为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区,风化砂层较厚。

鄂东北地区
1.大别山区的麻城市、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以低山丘陵为主,河谷切割较深,坡度较陡,武穴市、黄梅县过渡为岗地平原;基岩以元古界、太古界深变质火山岩、片麻岩为主,多有前寒武超基性岩零星出露和燕山期酸性岩成片出露,风化砂层较厚,武穴市、黄梅县大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覆盖。大别山南麓(英山、罗田)以中、低山为主,河谷切割深,坡度陡;基岩以元古界、太古界深变质火山岩、片麻岩为主,风化砂层较厚。
2.中部地区(黄陂区、新洲区、安陆市、孝昌县、云梦县、黄州区、团风县、红安县)以平原丘岗地貌为主,地形起伏不大,以第四系老粘土和元古界变质岩为主。

鄂中地区
1.大洪山及周边地区以低山、丘陵、平原皆有分布,汉江夹道从其中部通过;地层以古生界和中生界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陆相碎屑岩为主,汉江夹道上覆有松散堆积层。
2.江汉平原遍布第四系松散堆积层。江汉平原西缘山前地带(宜昌市、宜都市、松滋市)以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地貌依坡梯次而降,地形起伏由大到小;地层也由古生界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层逐次向中生界陆相碎屑岩地层、第四系松散堆积层过渡。

鄂北岗地
桐柏山区的曾都区、广水市、大悟县以低山丘陵为主,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地形起伏相对较小;地层以元古界变质岩为主,有前寒武基性岩和燕山期酸性岩侵入,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多白垩系陆相碎屑岩覆盖。地形开阔平缓,以第四系老粘土和一般粘性土为主。

二.地貌
湖北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根据海拔高度、形态特征,全省地貌可划分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4种类型。其中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44.38%,丘陵和岗地分别占22.59%和13.16%,平原湖区占19.87%。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全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荆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洪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湖北土地结构大体是"七山一水两分田",地势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略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不完整盆地。全省土壤分可分为11个土类,土属137个,土种455个。

㈣ 我要从黄陂区佳海工业园到武汉地质大学不知道怎么坐什么车

先从黄陂坐车到汉口火车站,然后在汉口火车站坐地铁到终点光谷下车,然后找到去鲁磨路的出口上去,在那坐个709 401 59 72公交就可以地质大学(注意别坐反了)

㈤ 武汉市具有什么地质特征

武汉市的地质特征如下:
1、位置
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平原东部,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华中)、副省级市和湖北省省会。位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中国地理经济中心——武汉,最东端位于新洲区徐古镇将军山村,最西端位于蔡甸区侏儒街国光村,最南端位于江夏区湖泗街道均堡村,最北端位于黄陂区蔡店街道李冲村,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犹如围棋棋盘上的天元,被誉为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
2、面积
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武汉汤逊湖截至2014年末,武汉全境面积8494.41平方公里,为湖北省面积的4.6%;市域周长977.28公里,7个中心城区面积863平方公里,建成区建成区面积552.61平方公里。拥有公园74个,其中免费开放68个。公园绿地面积7016.89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0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9.09%。森林覆盖率27.31%。
3、水域
国家5A级景区——武汉东湖风景区武汉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之一,水域面积占全市市区面积的1/4,构成了武汉气势恢宏、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生态环境。
武汉全境水域面积2217.6平方公里,覆盖率26.10%,人均占有地表水11.4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地表水量居世界大城市之首,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及中国最大的淡水中心。境内5公里以上河流165条,水面面积471.31平方公里。
武汉现有大小湖泊166个,被称为“百湖之市”,在正常水位时,湖泊水面面积803.17平方公里,居中国城市首位。汤逊湖是亚洲最大的城中湖(面积达47.6平方公里),面积33.9平方公里的东湖在中心城区退居第二,梁子湖是全国生态保护最好的两个内陆湖泊之一。武汉湖泊志记录了武汉市一百多个湖泊的风貌。
4、湿地
武汉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武汉湿地资源居全球内陆城市前三位。截至2010年,武汉市湿地面积3358.3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9.54%,其中天然湿地面积1561.86平方公里,人工湿地面积1796.49平方公里,享有“湿地之城”的美誉。
现拥有国家住建部批准设立的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国家林业局设立的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以及沉湖、杜公湖、后官湖等湿地公园及湿地保护区。
5、气候
武汉气候图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温、降水集中,冬季稍凉湿润等特点。
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3.0℃;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9.3℃,夏季长达135天;春秋两季各约60天。
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205毫米。武汉活动积温在5000℃~5300℃之间,年无霜期达240天。

㈥ 分区地层特征

1.地层分区的依据

研究区处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部位及两侧,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出露较全,从太古宙到新生代的地层均有分布。多期次构造活动既控制了地层的形成,又对已形成的地层进行着改造。三叠纪末印支运动导致秦岭洋盆关闭,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对研究区地层影响最大,宏观表现为主要断裂活动对地层序列进行切割,使地层间断或堆叠重复或导致已埋藏于地下深处的老地层隆升与新地层接触。特别是两大板块碰撞部位及其邻近地区,地层受主要断裂影响更为严重,一个完整的原始沉积盆地或沉积相区,经后期主要断裂活动可能被肢解成几个构造-地层区块;一个较大的构造块区内的地层,也可能是几个沉积盆地或沉积相区物质的堆叠体。对造山带及其邻近地带的地层进行分区应考虑两个主要依据,一是地层总体基本特征,二是区域构造部位和主要断裂,应称为构造-地层分区。因此,本次地层区的命名均冠以构造名称。

对远离造山带的大范围扬子陆块,其地层分区主要依据中新元古代到古生代地层组合特征和变化情况,并综合考虑其他时代地层特征而确定。

2.地层分区及分级原则

本研究区构造-地层等级划分为4级,划分原则如下。

地层大区:同属一个大型板块区域内的地层,划归为同一地层大区。地层大区边界线是板块碰撞缝合线(大断裂)。

地层区:在同一地层大区内,处于同一大地构造带上的地层,划分为同一地层区。地层区边界线是较大的断裂。

地层分区:在地层区内,对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层组合总特征基本相同的地区,划定为地层分区。地层分区边界线为主要断裂。

地层小区:在地层分区内,对地质构造环境和地层组合特征相同的较小区域,划定为地层小区。在同一小区内用一个综合地层柱状图就可以反映出本小区的地层特征。

3.构造-地层区划分

根据上述地层分区依据和原则,将研究区划分为2个地层大区、4个地层区,9个地层分区。此外将3个地层分区进一步划分为8个地层小区。地层具体划分见图1-22,图1-23,图1-24。

(一)华北板块地层大区

1.华北陆块地层区

华北陆块南部与北部地层特征有一定差异,可划分为2个地层分区。

(1)华北陆块地层分区

该区位于工作区最北部宜阳-鲁山断裂以北,地层发育较全。基底由太古宇中深变质岩系太华岩群(下部为变酸性、中基性岩序列,上部为变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夹少量火山岩序列)、登封岩群(变花岗岩-绿岩-碎屑岩序列)和中元古界中浅变质岩系嵩山岩群(变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系)构成。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为中元古界熊耳群浅变质中-基性夹酸性火山岩系、中新元古界汝阳群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再向上不整合覆盖未变质地层,从老到新有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建造,石炭-三叠系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侏罗系含煤碎屑岩建造,白垩系碎屑岩建造和新生界。该地层区缺失中奥陶世-早石炭世地层。

(2)华北陆块南缘反冲褶断带地层分区

该区带处于宜阳-鲁山断裂以南,洛南-栾川-明港-合肥断裂以北,呈北西向带状展布,河南省1:25万区调称之为熊耳山构造地层小区。基底由太古宇中深变质岩系太华岩群构成,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变粒岩、含石墨片麻岩夹大理岩及磁铁矿层。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为中元古界熊耳群浅变质中基性夹酸性火山岩系、官道口群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系、新元古界栾川群浅变质碳酸盐岩夹酸性火山岩系、下古生界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在局部断陷盆地见有白垩系碎屑岩。

该区带多期次岩浆活动较强烈,北西西向断裂极为发育,将地层切割成一系列叠瓦状分布的岩片。岩系间多为断层接触。

2.北秦岭构造带地层区

(1)北秦岭构造带外带地层分区

该分区处于洛南-栾川-明港-合肥断裂与朱阳关-镇坪断裂及信阳-商城-晓天断裂之间,为一个比较复杂的活动带,多期次构造活动、岩浆活动、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区内出露的地层东西差异较明显,故划分为2个地层小区。

1)北秦岭构造带外带西区段(二郎坪)地层小区

该小区北界为洛南-栾川-明港-合肥断裂,南界为朱阳关-镇平断裂。全区地层多呈北西西向带状分布,河南省1:25万区调称之为北秦岭南召构造地层小区。出露地层为中新元古界宽坪岩群中浅变质基性火山岩-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系,新元古界淘湾岩群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系,下古生界二郎坪群浅变质细碧岩-石英角斑岩-碎屑岩系。上述岩群间均呈断层接触关系。其上覆盖层为上古生界柿树园组浅变质碎屑岩系和蔡家凹组碳酸盐岩系。在南召县附近断陷盆地内分布有晚侏罗世南召组黄褐色、灰绿色碎屑-泥质岩系及早白垩世马市坪组黄褐色碎屑岩系。

2)北秦岭构造带外带东区段(北淮阳)地层小区

该小区北界为洛南-栾川-确山-合肥断裂东段,南界为信阳-商城-晓天断裂。

图1-22 研究区构造-地层分区略图

图1-23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综合地层序列对比图

图1-24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综合地层序列对比图

本区大部分被第四纪沉积物覆盖,仅南部大别山北坡出露基岩。在光山-商城一带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龟山岩组中浅变质碎屑岩-火山岩系,古生界寒武-志留系中浅变质基性火山岩、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系,泥盆系中浅变质碎屑岩系,石炭系含炭质泥质碎屑岩系。各岩系间均为断层接触。其上不整合覆盖中生界侏罗系碎屑岩系、白垩系中酸性火山岩-碎屑岩系。

(2)北秦岭构造带内带地层分区

北秦岭构造带内带是一个强烈活动带,由于丹凤-淅川-桐柏-宣化-浠水大断裂的多次活动破坏了该构造带的完整性及空间分布的连续性。本区内该构造带有西部、东部两个区段,其地层特征有明显差异。故划分两个地层小区。

1)北秦岭构造带内带西区段(中秦岭)地层小区

该区段位于秦岭中部地区。其北界为朱阳关-镇平断裂,南界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后最终主缝合线西段丹凤-淅川-桐柏大断裂,平面上成扁豆状沿近东西向分布。本区段为夹持于两大断裂之间的一个长期隆升区,构造及岩浆岩活动非常强烈,多期褶皱和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基本没有完整分布的地层,多是一些堆叠的构造地层岩片。从总体特征来看,以中部呈北西西向窄条状分布的上白垩世断陷盆地(西峡盆地)红色碎屑沉积岩系为界划分为北、南两部分。北部(河南省称中秦岭蛇尾构造地层小区)出露地层有古元古界秦岭岩群,为一套中深变质的碎屑岩-火山岩-含石墨碳酸盐岩系,中新元古界峡河岩群为一套中浅变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系,下古生界子母沟组碳酸盐岩系。南部(河南省称之为中秦岭内乡构造地层小区)出露地层有古元古界陡岭岩群中深变质的碎屑岩-火山岩-含石墨碳酸盐岩系,中新元古界龟山岩组中浅变质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及火山岩系,下古生界周进沟组浅变质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系,上古生界泥盆系南湾组浅变质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系。上述各岩系间均呈断层接触关系。

沿商城-丹凤-淅川-桐柏大断裂带(即两大板块主缝合线的西段),断续分布着一系列残存的蛇绿混杂岩片,各种蛇绿混杂岩块以不同级别的韧性剪切带和断层相分割,成为构造岩块组合体。这里蛇绿岩系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构造就位时期为印支期。

2)北秦岭构造带内带东区段(大别山)地层小区

该区段位于大别山地区,是一块长期隆升区,在平面上呈三角形。其西南边界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后最终主缝合线东段桐柏-信阳-宣化-浠水大断裂,北界为信阳-商城-晓天断裂,东南边界为桐城-太湖(郯庐)断裂。本区多期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很强烈,各种类型的褶皱和断裂、韧性剪切带非常发育,基本上没有完整发育的地层,多是一些堆叠的构造地层岩片。最老的深变质岩系出露于麻城-团风断裂以东地段,基本为变花岗岩-绿岩-碎屑岩序列。太古宇-古元古界大别山岩群,由一套深变质的表壳岩系组成,基本上是层状无序地层,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含石墨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夹大理岩、磁铁石英岩等。其上覆岩系(与下伏岩系呈断层接触)主要分布在西部地段,为中元古界中深变质片麻岩系(福田河片麻岩组、西张店变基性火山岩组),主要岩性为二云(黑云、白云)斜长片麻岩、二云钠长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二云石英片岩等。再上不整合覆盖有新元古界南华-青白口系“红安岩群”(相当于武当岩群)浅-中变质沉积-火山碎屑岩系,主要岩性有白云钠长石英片岩、浅粒岩、绿帘绿泥钠长片岩及变粒岩等。在复向斜槽部分布有新元古界震旦系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系。

沿丹凤-淅川-桐柏-信阳-宣化-浠水大断裂(即两大板块主缝合线)的中东段,断续分布着一系列残存的蛇绿岩混杂带岩片,主要有碳酸盐岩岩片、超镁铁质岩岩片、基性火山岩岩片、硅质岩及泥质岩岩片及裂解的老地层(片麻岩、片岩)岩片等。它们以不同级别的韧性剪切带和断层相分割,往往形成构造岩片组合块体。蛇绿岩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蛇绿混杂岩片及裂解老地层、岩浆岩岩片构造就位于印支期。

(二)扬子板块地层大区

1.南秦岭构造带地层区

(1)南秦岭构造带内带地层分区

南秦岭构造带内带在桐柏-大悟隆升、断褶地段有保留。该地段平面上呈北西条带状分布,其北东边界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主缝合线中东段桐柏-信阳-宣化-浠水大断裂,西南界为新城-黄陂断裂。本区段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强烈。最老构造地层出露在北西部的桐柏山地区,为新太古界-古元古界桐柏岩群深变质岩系,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夹大理岩,基本上是层状无序地层。其上覆岩系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大悟-黄陂等地区,见有新元古界青白口-南华系(武当岩群)中浅变质碎屑岩-火山岩系,其主要岩性为白云钠长片麻岩、浅粒岩、绿帘绿泥石英片岩等。再上地层为震旦系中浅变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系(著名的黄麦岭磷矿矿层赋存在该岩系中),下古生界中浅变质碎屑岩-火山岩系。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充填有红色泥质碎屑岩。

(2)南秦岭构造带外带地层分区

南秦岭构造带外带分布范围较广,东、西地层特征有一定差别,可划分为4个地层小区。

1)随(县)-枣(阳)地层小区

本小区呈北西条带状展布,其北东界为新城-黄陂断裂,东南界为襄樊-广济断裂。该区岩浆活动较强烈,断裂及韧性剪切带较发育。出露最老地层为新元古界武当(随县)岩群浅变质沉积-火山碎屑岩系。其上不整合覆盖新元古界南华系耀岭河组浅变质基性火山岩系,震旦系浅变质泥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系,下古生界寒武-奥陶-志留系浅变质硅质岩-碎屑岩-基性火山岩系,上古生界泥盆系浅变质碎屑岩系。在中新生代盆地充填有红色碎屑-泥质岩系。本小区缺失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及早白垩世地层。

2)丹江地层小区

本小区位于鄂、豫、陕接壤的丹江、淅川、山阳地区。其北界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后最终主缝合线西段丹凤-淅川-桐柏大断裂。其南缘无明显边界,与两陨-武当山地层小区逐渐过渡。本小区出露最老地层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浅变质碎屑岩系(湖北省称为武当岩群,河南省称为姚营寨岩组)。其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为新元古界南华系耀岭河组浅变质碎屑岩-基性火山岩系,震旦系浅变质碎屑泥质岩-碳酸盐岩系,下古生界寒武-奥陶-志留系硅质炭质岩-碎屑泥质岩-碳酸盐岩系,上古生界泥盆-石炭系碎屑岩-碳酸盐岩-泥质粉砂岩系。在中-新生代盆地充填有红色碎屑-泥质岩系。本小区缺失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及早白垩世地层。

3)两陨-武当山地层小区

该小区位于鄂、陕接壤地带。其北缘与丹江地层小区逐渐过渡没有明显界线,南界为石泉-安康-竹山断裂。本小区东部为著名的武当隆升区,出露地层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武当岩群浅变质沉积-火山碎屑岩系。其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或韧性剪切带接触)有新元古界南华系耀岭河组浅变质基性火山岩,震旦系浅变质碎屑泥质岩-碳酸盐岩系,下古生界寒武-奥陶-志留系硅质炭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系,上古生界泥盆-石炭-二叠系碎屑岩-含生物化石碳酸盐岩系。在中-新生代盆地堆积了红色碎屑岩-泥质岩(夹石灰岩)系。本小区缺失晚二叠世、三叠纪、侏罗纪、早白垩世地层。

4)平利-竹溪地层小区

该小区也处于鄂陕接壤地带。其北界为石泉-安康-竹山断裂,西、南、东界为城口-襄樊断裂。本小区出露地层有新元古界南华系耀岭河组浅变质基性火山岩系,震旦系浅变质炭质泥质硅质岩-碳酸盐岩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奥陶统浅变质暗色炭质硅质泥质岩系,志留系浅变质炭质硅质泥砂质岩夹基性、碱性火山岩系。本小区缺失晚志留世-新近纪地层。

2.扬子陆块地层区

扬子陆块分布面积大,东、西、南地层特征有一定差别,可划分为3个地层分区。

(1)上扬子地层分区

该分区为扬子地层区的主体部分。北界以城口、房县、襄阳(城口-襄樊断裂)一线为界。东界以江汉盆地东缘(孝感-岳阳一线)与下扬子地层分区毗邻。南界以大庸、津市至通山一线,与扬子地层区的江南地层分区为邻。

该区内南华纪以来的沉积盖层覆盖面积很大,仅在黄陵、神农架、大洪山等地出露前南华纪基底岩系,为结晶基底(各类片麻岩、片岩)。神农架、大洪山等地基底出露岩系主要为神农架群,属类复理石-碳酸盐岩建造。黄陵断穹核部出露中深变质岩系,由各种类型的片麻岩、片岩组成,为变花岗岩-绿岩-碎屑岩序列。扬子陆块经晋宁运动褶皱造山后,全区转为稳定区。早南华世沉积了以陆相为主的碎屑岩建造。晚南华世覆盖了大陆冰川沉积物。早震旦世开始,全区处于稳定的陆表海环境。从早震旦世起菌藻类生物大量出现,晚震旦世起动物开始出现,寒武纪起生物开始繁盛,形成了巨大的富含生物的碳酸盐岩台地,直至奥陶纪均以碳酸盐岩建造为主夹泥质岩建造,形成多种有价值的重要沉积矿产,如震旦纪陡山沱组磷矿(襄阳、宜昌、保康等地),早寒武世黑色页岩中的多元素(钒、镍、钼、铀等)金属矿产。志留纪沉积物以海相泥岩-碎屑岩建造为主,上部夹泥质碳酸盐岩建造。志留纪末经加里东运动全区上升为陆地,晚志留世地层被剥蚀,早泥盆世无沉积物。本区从中泥盆世开始再次接受海侵,中晚泥盆世沉积了海相碎屑岩和泥质岩建造,并在鄂、湘的长阳、石门等地形成规模巨大的沉积铁矿。从石炭纪至三叠纪,本区又处于规模较大的陆表海环境,沉积物以碳酸盐岩建造为主夹含煤建造及泥质-硅质岩建造。这一地史时期形成的重要沉积矿产有早二叠世的铝土矿(南漳等地),早二叠世及晚二叠世的煤矿(宜昌、恩施等地)和累托石矿(钟祥等地),中晚三叠世形成了与蒸发岩有关的矿产,如石膏、岩盐、杂卤石等(恩施等地)。中三叠世末印支运动波及全区,地壳抬升,海水退出转为陆地。印支运动后地壳升降具不均一性,最具特征的是侏罗纪-白垩纪,在鄂西及鄂西南地区形成了一些大型坳陷盆地,如荆当盆地、秭归香溪盆地、利川盆地,其下部形成陆相含煤建造,上部为厚达数千米的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而鄂西黄陵、神农架、湘西北-鄂西南东山峰等地相对上隆,形成了一系列的穹窿构造。中生代中期,燕山运动全区褶皱造山。燕山中期后,东部形成江汉断坳,晚白垩世-新生代沉积了厚达数千米的陆相碎屑岩夹泥质岩建造,并形成了石膏、岩盐、石油等矿产。区内其他小型山间盆地和断陷盆地亦沉积有厚度不等的陆相地层。

(2)下扬子地层分区

该分区位于本次工作范围的东南部,面积较小。北界西段为襄樊-广济断裂,东段为桐城-太湖断裂,西界以孝感-岳阳一线与上扬子地层分区毗邻。南界以崇阳-通山-德安一线与江南地层分区为邻。

本区内前白垩纪地层组合总特征与上扬子地层分区近似。不同的是:该分区中寒武世覃家庙组(薄层白云岩夹页岩)及中奥陶世庙坡组(黑灰色页岩)不发育;志留纪地层及早二叠世孤峰组(黑色薄层硅质页岩、硅质岩)形成含煤建造(麻土坡煤组),晚二叠世大隆组深灰色薄层炭质硅质岩及硅质页岩则发育较好。侏罗纪末期及白垩纪发生的燕山运动对本分区影响较大,地壳活动趋于活跃,一方面地层褶皱造山;一方面中酸性岩浆强烈侵位,并在鄂东的鄂州、太和、大冶、金牛一带形成中酸性火山岩盆地,成矿条件很好,使本分区成为著名的长江中下游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带的西段。此外在一些山间盆地和断陷盆地内还堆积了白垩纪-古近纪红色碎屑岩系。区内有价值的沉积矿产是二叠纪煤矿(黄石、蒲圻等地)、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煤矿(鄂城等地)、早白垩世膨润土和沸石等非金属矿产(武昌、鄂州、大冶等地)。

(3)江南地层分区

该分区位于扬子地层区的东南边缘,呈北东东向长条状展布。北界以大庸、津市、通山至德安一线,与上、下扬子地层分区相邻。

该分区内大片出露前震旦纪基底变质岩系,似一古陆,实则不然。据分析区内已有的各时代地层,认为自震旦纪至早古生代该区是扬子陆块东南缘一个较为活动的地带,也可以说是扬子陆块与东南活动带的过渡带。整体而论属扬子板块东南边部。

前震旦纪褶皱基底最老的岩系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属浅变质复理石建造,上覆板溪群为浅变质类复理石建造,二者呈不整合接触(鄂、湘、赣接壤地区缺失板溪群地层)。在湘西地区,早南华世地层不是上、下扬子地层分区所见的莲沱组,而是浅海相含冰筏沉积物的砂、泥质岩建造称长安组,与下伏板溪群呈假整合接触。长安组之上为富禄组,属浅海碎屑岩建造,含有沉积铁矿层(湘西北一带)。富禄组上覆岩系为浅海黑色泥质碳酸盐岩建造的大塘坡组,在黔东北、湘西北、鄂西南均含有价值的碳酸锰矿。晚南华世的大陆冰碛沉积(南沱组)在区内发育较好。晚南华世晚期至志留纪,区内基本处于浅海向次深海过渡的斜坡带,与上、下扬子分区比较,海水较深,以细碎屑岩、泥岩、硅质岩沉积为主夹碳酸盐岩,含浮游生物和具漂游能力的生物化石。晚震旦世地层不是扬子区所见的碳酸盐岩系灯影组,而是硅质岩系老堡组。这一地史时期的主要沉积矿产是晚震旦世的磷矿(湘西北一带),早寒武世黑色岩系中的多元素(钒、钼、镍、铀、稀土等)金属矿产和石煤(湘西北、鄂东南一带)。区内早寒武世,由于海水较深,沉积层缺氧较甚,形成的黑色炭质层比上、下扬子地层分区发育好,更有利于多金属原色矿产及厚度较大的石煤形成。此外,还有晚泥盆世的铁矿(津市、石门等地)。志留纪末加里东运动发生,区内地壳上升,沉积间断,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地层普遍缺失,中泥盆世海相碎屑岩系假整合覆于中志留世地层之上。石炭纪-三叠纪地层普遍保存较差。中三叠世印支运动以来,区内处于稳定上升状态。白垩纪燕山运动影响全区,地层普遍褶皱,在东部(幕阜山地区)还伴有强烈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此后,大部分地区地壳长期持续上升,震旦纪以后的沉积盖层逐渐被剥蚀,扬子陆块基底浅变质岩系——冷家溪群、板溪群大片出露于地表,部分地区如洞庭湖等地区地壳相对下降,产生断陷盆地(与江汉盆地相连),沉积了白垩纪至新生代陆相泥质碎屑岩。

㈦ 谢家荣、刘季辰和赵亚曾与世纪年代的湖北区域地质调查

张立生

(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一、调查计划

由于工业的发展与地质息息相关,所以各工业国对于地质调查十分重视,到 20 世纪20 年代初,它们都已经设立了地质调查机构,其中以美国地质调查所的规模最大,其年经费达 200 万美元之巨,就连国土面积很小的日本,其调查经费也已经达 40 万日元[1,2]

辛亥革命之后,我国也建立了地质调查所。北方诸省,如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先后开展了地质填图。但直到 20 世纪 20 年代初,南方还只有江苏省在实业厅长张翼后的力主下,借用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的人力资源,历经两年时间,填出了全省地质图。在此之后,湖北省实业厅厅长杨筱麓先生乃请农商部总长张乾若先生转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按照江苏省的做法,选派人员进行湖北地质调查,绘制湖北全省的地质图。1923 年 4 月,经由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与湖北省实业厅商洽,决定由湖北省实业厅邀请刘季辰、谢家荣前往湖北调查全省地质。

接到邀请后,刘、谢二人即开始准备湖北省的地质调查事宜,拟订调查计划。1923年 10 月,两人在 《科学》第 8 卷第 10 期上发表了 《调查湖北全省地质计划书》。

《调查湖北全省地质计划书》拟就了 11 条办事规则。根据该办事规则,其任务为用 3年的时间测制全省地质总图,兼查矿产等项。全省地质总图的比例尺定为五十万分之一,重要矿产区域及其他特别地点须详细测勘者,则临时确定。调查经费预算为每年 2000 元,3 年为限,连同调查报告、图说、绘制、印刷等费 2000 元,均由实业厅呈奉省长令准拨发。调查人员的薪水由农商部开支,没有另外的津贴。

该计划将全省应行调查的区域划分为 6 个区,每年调查两个区,于春、秋季进行。按照计划书所载,所划分的 6 个区如下[3]:

第一区: 鄂东大江以南的阳新、大冶、通山一带,面积 64km2,1923 年秋调查;

第二区: 鄂北襄阳以东,大江以北,自枣阳至应山、麻城、罗田一带,面积 132km2,1924 年春调查;

第三区: 鄂西之鹤峰、宜都、巴东等处,面积 68km2,1924 年秋调查;

第四区: 鄂西江北诸县暨鄂北南漳、保康以南一带,面积 84km2,1925 年春调查;

第五区: 鄂北之房县、竹山、陨县、郧西等处,面积 84km2,1925 年秋调查;

第六区: 鄂西之来凤、恩施、建始、利川等处,面积 64km2,1926 年春调查。

二、调查概况与成果

按照上述计划,谢家荣于 1923 年 8 月 26 日离开北京前往武汉,于 8 月下旬与刘季辰一起开始第一区调查,并在结束调查后于 11 月 28 日回到北京。此次调查历时 3 个月,调查了武昌、鄂城、大冶、阳新、通山、咸宁、崇阳、通城等县的地质 ( 地层、构造、火成岩) ,考察了鄂城西山和雷山的铁矿,大冶炭山湾、汉顺公司的金子坊,罗汉山煤矿,陈家湾煤矿,汉冶萍炼铁厂,象鼻山至保安的煤矿、谭家桥附近的铁矿,大冶至姜桥的煤矿,铜绿山铁矿,龙角山铜矿,欧阳山、刘许山铜矿,牛头山铜矿,银山锰矿,广丰公司孤竹桥煤矿,嘉鱼县属游家山煤矿及开源公司、马鞍山、仙人山煤矿,黄博士岭煤矿、硫磺及石灰岩等矿产。此次调查完成了调查区的 1∶ 50 万地质全图一幅,并对区内的矿产做了评价,将鄂东地区的煤按照层位分为三类,即侏罗纪的烟煤、二叠石炭纪的无烟煤和石炭纪的半烟煤,以在武昌、嘉鱼和蒲圻境内广泛分布的侏罗纪煤系最具实用价值。

此次调查后,刘季辰与谢家荣于 1923 年 12 月在 《农商公报》第 113 期上发表了《调查湖北全省地质第一区简报》第一号、第二号,谢家荣于 1924 年 2 月在 《中国地质学会志》第 3 卷第 2 期上发表了 “Stratigraphy of Southeastern Hupei” ( 湖北东南部地层系统) ,并被列为湖北地质矿产专刊第二号。

在 “Stratigraphy of Southeastern Hupei”( 湖北东南部地层系统) 中,谢家荣详细描述了阳新石灰岩、炭山湾煤系和大冶石灰岩的岩性和分布范围。他主张将当时划定的大冶石灰岩中的石灰岩段划入三叠系。三叠系大冶石灰岩的地层名即由此而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1924 年 4 月 9 日至 5 月 31 日,谢家荣与刘季辰第二次去湖北进行第二区的地质调查,调查分为 3 个阶段: 4 月 9 ~ 24 日为第一阶段,调查广济至黄冈县赤壁一带的地质和煤矿; 第二阶段自 4 月 27 日至 5 月 10 日,调查黄陂、黄安、孝感、应城一带地质及膏盐矿产; 第三阶段为 5 月 14 ~31 日,调查京山、宋河、安陆、应山、广水附近地质,并考察东簧店铜矿###①。

依据此次调查的结果,谢家荣和刘季辰于同年 7 月在 《农商公报》第 10 卷第 120 期上发表了 《调查湖北全省地质第二区简报》第一号、第二号和第三号,8 月又在 《农商公报》( 第 11 卷第 1 册) 发表 《振兴湖北矿业意见书》。1925 年发表的 《湖北应城膏盐矿报告附石膏说略》也是此次调查的重要成果。

第三次或第三区的调查是 1924 年 10 ~11 月期间进行的。此次调查因刘季辰生病而由谢家荣与赵亚曾合作。10 月 21 日,谢家荣和赵亚曾从汉口出发,经宜昌,研究罗惹坪、雾渡河、两河口、黄狼坪等地地质后,先后到达兴山、秭归、巴东,于 11 月 16 日抵达距四川边界仅20 km 处。适时北京发生政变,形势紧张,不得已搭民船返回宜昌而结束了第三次调查。

第三次调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较前人更为完整的地层系统,不仅在 《农商公报》第 11 卷第 127 期发表了 《调查湖北全省地质第三区第一号简报》和 《调查湖北全省地质第三区第二号简报》,还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湖北地质的重要学术论文。1925 年 1 月3 日,中国地质学会在地质调查所举行的第三次年会上,谢家荣与赵亚曾宣读了他们合著的论文 《兴山巴东间中生界地层考》( 后刊 《( 湖北地质矿产专刊》第5 号) 、《湖北宜昌罗惹坪志留纪地层之研究》 ( 后刊 《中国地质学会志》第 4 卷第 1 期) 和 “Geology of IChang,Hsing Shan,Tze Kuei and Pa Tung Districts,W. Hupen” 〔湖北宜昌兴山秭归巴东等县地质矿产 ( 《地质汇报》第 7 号) 〕。

此前曾有维里士等欧美学者和日本地质学家野田势次郎等进行过第三区的地质工作。他们的工作证明,宜昌一带的地层是中国南方地层发育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维里士等的调查将巫山石灰岩以上的地层统称为归州系,按照其动植物化石定为二叠纪。野田势次郎则将归州系分为 3 层: 泄滩杂色板岩层、香溪含炭砂岩层及兴山赭色砂岩层。1924 年春,李四光和赵亚曾也曾到本区调查,但重点在古生界。谢家荣和赵亚曾的此次调查,除在古生界中发现了许多化石外,主要在中生代地层中有较多的发现。他们根据这次调查的发现,将所谓归州系划分为巴东系、香溪系和归州系,将巴东系划归三叠系,将其与下伏的大冶石灰岩的接触关系定为不整合接触; 将香溪煤系划归侏罗系,并分为上、下两个煤系; 将归州系划归白垩系[4]。他们的这种划分奠定了鄂西地区中生代地层划分的基础。现今的湖北地层表上,巴东组、香溪组的名称取代了当年的巴东系和香溪系,但它们所表示的层位却大体上是一样的,即当年所划定的三叠系和侏罗系,而归州系的名称虽已经不再使用,但它大体上相当于白垩系的层位却是一直没有错的。

这次调查还详细研究了罗惹坪地区的所谓新滩页岩,以平板测量法测得该剖面总厚约800m,分为 11 层,发现了大量种类繁多、异常精美的化石,堪为中国南方志留系的标准剖面之一,并将其命名为罗惹坪系[5]

“Geology of I Chang,Hsing Shan,Tze Kuei and Pa Tung Districts,W. Hupen”〔湖北宜昌兴山秭归巴东等县地质矿产 ( 《地质汇报》第 7 号) 〕是本次调查成果的集中体现,对本区地形地层、构造和矿产有详细的记述。

第四次即第四区的调查是 1925 年 4 ~5 月进行的。谢家荣与刘季辰于 4 月 27 日搭江轮自汉口溯江而上,于 29 日抵沙市,30 日改搭小火轮至羊溪,5 月 1 日抵枝江,沿途考察石灰窑。然后自 5 月 3 日起至 5 月 7 日自枝江经刹圆寺、松柏坪、郑家、写经寺等处,调查地质和煤、铁矿产。5 月 8 日起至 5 月底,先后到了刘家场、羊洞子、竹园坪、鱼洋关、宜都、郑家沱、长阳、庙沱巴山、资蚯、花屋场、新衙门、五峰、茅庄岩、板河口、石龙洞等地,于 5 月 29 日抵达鹤峰,5 月 31 日调查县城附近地质。此次调查最重要的成果是建立了湖北西南部的地层系统。调查结束后,谢家荣、刘季辰在 《农商公报第 12卷第 137 期》上发表了 《调查湖北全省地质第四区第一号简报》和 《调查湖北全省地质第四区第二号简报》。

上述地质调查的范围都处在长江中游地区。这些调查的成果除反映在前述的简报和论文中外,谢家荣还与叶良辅合著了一篇 《扬子江流域巫山以下之地质构造及地文史》,载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汇报》,第 7 号。该文综合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各省迄至 1924 年的地质调查成果,对比了这些地区的地层、构造、地文史,对于长江中下游的地文史得出结论说,长江诸省之褶曲时代可能始于白垩纪末,但主要的褶皱形成于第三纪( 古、新近纪) 前期,即始新世或渐新世,故其时代略新于喜马拉雅期。先褶曲,而后有鄂西期似平面形成。同时在巴东一带,无显著的褶曲,而有和缓的坳面作用,因此,白垩系顶部与始新统有推移叠进之迹。其后,长江一带地盘上升,而一部分受侵蚀之分割正与北方各省的断层与侵蚀同时并进。再后,大江南北均局部为红砂岩覆盖,继而因第三纪( 古、新近纪) 末的地壳运动而发生倾斜与断层,最后是红土堆积。自上新世末至第四纪,坳面作用颇盛。

三、尚待考证之事

按照 《调查湖北全省地质计划书》所列,还应该于 1925 年秋前往鄂西北的房县、竹山、陨县、郧西等县进行第五次调查,于 1926 年春前往鄂西南的来凤、恩施、建始、利川等处进行第六次调查,并且相应的应该有 《调查湖北全省地质第五区简报》和 《调查湖北全省地质第六区简报》发表,但我们至今只查到如上所述的各期简报,却没有能查到有关第五区和第六区调查的简报。按照谢家荣每出野外工作均有详细记录工作日志的习惯,应该在他的日记中查到相应的记录,但在现存谢家荣的日记中,却恰恰又缺少这个时段的日记本。因此到现在为止,我们无法判断,第五区和第六区的调查是否如期进行,或者如果没有进行又是因为什么原因; 原定要编制的 1∶ 50 万的湖北全省地质总图是否完成,或者如果完成了,又完成于何时,这些也没有找到相应的资料。

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参 考 文 献

[1] 谢家荣 . 记美国之国立地质调查局 . 科学,1921,第 6 卷第 9 期,889 ~903

[2] 谢家荣 . 美国之研究地质事业 . 农商公报,1923,第 9 卷第 11 册,第 107 期,63 ~70

[3]刘季辰,谢家荣 . 调查湖北全省地质计划书 . 科学,1923,第 8 卷第 10 期,1053 ~1060

[4]谢家荣,赵亚曾 . 湖北兴山巴东间中生界地层考 . 湖北地质矿产专刊,第五号,1 ~6

[5]谢家荣,赵亚曾 . 湖北宜昌罗惹坪志留纪地层之研究 . 湖北地质矿产专刊,第 4 号,1 ~7

㈧ 武汉的地势地形地貌地质

位置
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平原东部,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华中)、副省级市和湖北省省会。位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中国地理经济中心——武汉,最东端位于新洲区徐古镇将军山村,最西端位于蔡甸区侏儒街国光村,最南端位于江夏区湖泗街道均堡村,最北端位于黄陂区蔡店街道李冲村,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犹如围棋棋盘上的天元,被誉为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
面积
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武汉汤逊湖截至2014年末,武汉全境面积8494.41平方公里,为湖北省面积的4.6%;市域周长977.28公里,7个中心城区面积863平方公里,建成区建成区面积552.61平方公里。拥有公园74个,其中免费开放68个。公园绿地面积7016.89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0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9.09%。森林覆盖率27.31%。
水域
国家5A级景区——武汉东湖风景区武汉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之一,水域面积占全市市区面积的1/4,构成了武汉气势恢宏、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生态环境。
武汉全境水域面积2217.6平方公里,覆盖率26.10%,人均占有地表水11.4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地表水量居世界大城市之首,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及中国最大的淡水中心。境内5公里以上河流165条,水面面积471.31平方公里。
武汉现有大小湖泊166个,被称为“百湖之市”,在正常水位时,湖泊水面面积803.17平方公里,居中国城市首位。汤逊湖是亚洲最大的城中湖(面积达47.6平方公里),面积33.9平方公里的东湖在中心城区退居第二,梁子湖是全国生态保护最好的两个内陆湖泊之一。武汉湖泊志记录了武汉市一百多个湖泊的风貌。
湿地
武汉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武汉湿地资源居全球内陆城市前三位。截至2010年,武汉市湿地面积3358.3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9.54%,其中天然湿地面积1561.86平方公里,人工湿地面积1796.49平方公里,享有“湿地之城”的美誉。
现拥有国家住建部批准设立的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国家林业局设立的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以及沉湖、杜公湖、后官湖等湿地公园及湿地保护区。
气候
武汉气候图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温、降水集中,冬季稍凉湿润等特点。
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3.0℃;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9.3℃,夏季长达135天;春秋两季各约60天。
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205毫米。武汉活动积温在5000℃~5300℃之间,年无霜期达240天。

㈨ 武汉地质学上是 现代冲积平原还是 断陷盆地

平原。
武汉市地处抄江汉袭平原东部边缘,属剥蚀残丘平原,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中间凹谷呈Y字 型切割成三块,称之为武汉三镇。武汉素有“水乡泽国”之称, 境内大小近百个湖泊星罗棋布。最高点高程150米,最低陆地高程18米。
地貌形态主要有三种: 1.剥蚀丘陵区,主要分布在武昌、汉阳地区。2.剥蚀堆积平原区,主要分布在武昌、汉阳、 黄陂的平原湖区与残丘之间。地形波状起 伏,垄岗与坳沟相间分布。高程25-45米左 右,按长江、汉江冲积阶地划分,相当于 Ⅲ级阶地。3.堆积平原区,分布于汉口城区级武昌、汉 阳沿江一带,相当于Ⅰ,Ⅱ级阶地。Ⅰ级阶地(有一部分属高漫滩),广泛分布于长江、汉江两岸地区,呈不对称型分布。 地面标高19-23米左右,局部达25米左右。 Ⅱ级阶地仅见于青山及东西湖一带,地面标高22-24米左右。
武汉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南弧西翼,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表现为一系列走向近东西至北西西的线型褶皱,以及北西、北西西、北东和近东西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

阅读全文

与黄陂地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