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诚虽不敏,独生为羞是什么意思
1933年2月复27日,国民党政府军第制四次“围剿”中央苏区,朱德、周恩来利用黄陂山多林密的有利地形,指挥红军采取大兵团伏击战法进行反“围剿”。在蛟湖、桥头、霍源、西源与敌军52师、59师进行激战,击溃敌军,抓获敌军师长李明、陈时骥,取得“黄陂大捷”的伟大胜利。是役,俘敌师长2人,毙敌旅长4人,俘敌万余人,缴获枪1.5万余支,子弹80万发,炮40余门,无线电台1部。蒋**在黄陂战役失败后十分伤心,在给陈诚的手谕中写道:“惟此次挫失,惨凄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痛”,陈诚于手谕后写道:“诚虽不敏,独生为羞”。
这时陈诚说自己虽然不聪明(谦虚的话),但是为自己还活着感到羞耻。
㈡ 诚虽不敏 独生为羞 是什么意思
1933年2月27日,国民党政府抄军第四次“围剿”中央苏区,朱德、周恩来利用黄陂山多林密的有利地形,指挥红军采取大兵团伏击战法进行反“围剿”。在蛟湖、桥头、霍源、西源与敌军52师、59师进行激战,击溃敌军,抓获敌军师长李明、陈时骥,取得“黄陂大捷”的伟大胜利。是役,俘敌师长2人,毙敌旅长4人,俘敌万余人,缴获枪1.5万余支,子弹80万发,炮40余门,无线电台1部。蒋**在黄陂战役失败后十分伤心,在给陈诚的手谕中写道:“惟此次挫失,惨凄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痛”,陈诚于手谕后写道:“诚虽不敏,独生为羞”。
这时陈诚说自己虽然不聪明(谦虚的话),但是为自己还活着感到羞耻。
㈢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是哪年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反围剿战争
编辑词条
“第四次反“围剿””一般是指“中回国共产党第四次反围剿战答争”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反围剿战争指的是国民党军队于1932年12月集结近4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7万红一方面军发动的第四次“围剿”。
这次战争,中国工农红军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消灭敌人三个师,缴枪万余支,大炮40门,新式机枪300余挺,是历次反围剿战役中取得战果最大的一次。
㈣ 宁都反围剿记念馆作文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基本情况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位于宁都县梅江镇背村与迳口村之间通往翠微峰道路南侧,是全国唯一一所反映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军事纪念馆,填补了我国无全面展示我党我军这段光荣历史纪念馆的空白。年接待能力达30万人次,是继红色故都瑞金、将军县兴国、长征第一渡于都后又一重要的国防教育基地和军事教育基地,于2009年2月被列为江西省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工程概况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占地面积240亩,由馆体建设、广场建设、馆内陈展和连接线建设共4个部分组成,总投资约1.2亿元。
其中,馆体建设主体工程占地面积2486.67平方米,建筑面积5855.6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面二层,局部三层,纪念馆高度为16.4米,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100年,防火设计等级为一级;纪念塔高度为30.1米,占地面积为28.26平方米。广场建设面积14932平方米,绿化及景观占地面积55438.3平方米。馆内陈列展览面积3450平方米。连接线总长2030米,设计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I级,投7455.67万元,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09.01亩。
二、建设情况
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的建设历程,如同宁都的苏区革命史一样,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纪念馆的前身为建于l970年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三次反‘围剿’历史陈列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曾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外交部定为外宾考察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参观点,接待过国内所有省、市、自治区和国外近20个国家的参观者,参观者人数多达数十万人。由于受当时经济实力、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陈列馆设施过于简陋,陈列技术落后,适应不了时代的需求,社会各界要求新建的呼声日益高涨。
2005年8月,就兴建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这一议题,我县在北京专门召开专家论证会。2006年6月,中央办公厅正式复函省委,同意在宁都兴建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
2011年,新一届领导班子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历史机遇,把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建设作为繁荣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提升红色历史地位的“一号工程”来抓,全面启动项目建设。
为把纪念馆打造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高标准建造成国家级精品馆,我县坚持高标准要求、高起点规划,在建馆之初就定位为“全国红色旅游一流纪念馆”,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纪念馆设计方案,优中选优,最后选定了全国具有知名影响力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方案,邀请到北京军事博物馆研究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聚英执笔撰写陈列大纲,馆内雕塑由中国著名青年雕塑家廖凯进行设计创作,并邀请了多批次中央、省、市党史、军史、以及陈展艺术专家亲临纪念馆现场实地观摩指导,不断完善陈展工程。
纪念馆紧扣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史这一主线,突出展示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红军将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彰显“雄浑、厚重、大气”陈展特色。序厅雕塑采用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形式,前面是反“围剿”的关键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一组圆雕,后面象征五次反“围剿”的浮雕,虚实相间、气韵灵动,栩栩如生。大型半景画《黄陂大捷》、《广昌保卫战》,动态沙盘《红四军进军赣闽》、幻影成像《宁都起义》等,采用声、光、电等现代陈展手段,再现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通过背景画面、地面艺术塑形、艺术道具、彩塑人物营造真实战场环境,声光电配合再现战场氛围,多媒体技术模拟再现爆炸、机枪、冲锋枪等真实战场影像。同时,展厅内还借助了油画、国画、浮雕、版画、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丰富了展出形式、提升了展示效果的艺术性,其规模和设施可跻身全国一流场馆。
㈤ 黄陂镇的历史沿革
黄陂镇位于宜黄县西南部,宜(黄)乐(安)宁(都)三县交界处,2001年11月由原白竹乡和原黄内陂镇合容并而成。这里是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黄陂大捷主战场,北宋地理学家、文学家乐史的故乡,这里因1999年夏秋时节华南虎的出现而闻名全国。
2003年9月大龙坪村委会合并于蛟湖村委会、嵊排村委会合并于丰产村委会后,全镇辖塘圩、十都、黄陂、秀源、中田、芒坳、大园、安槎、罗湾、拿山、蛟湖、西源、霍源、丰产、上堡、竹溪、港南、大铭等十八个村委会,共130个村小组。镇政府驻黄陂村,距县城34公里,全镇6190户,总人口2319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