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也正为那个问题困扰,您能否把您现有的黄梅戏,楚剧,汉剧曲目的mp3发一份,豫剧,京剧也行,非常感谢!
先用QQ邮箱发一些全剧mp3,包括锡剧、越剧、楚剧、豫剧、黄梅戏全剧。
QQ邮箱中还专有一个TXT文档,给你发我属网盘上的戏曲目录,包括锡剧、越剧、楚剧、豫剧、黄梅戏全剧和选段。
由于邮箱容量有限、网友众口难调,而且邮箱文件需要不断更新上传才能保证网友顺利下载,所以不提倡通过邮箱接收我的戏曲。如要求不高,建议接收我邮箱中的近2G戏曲。
如需超多戏曲,建议注册网盘,并加我为网盘好友,才能传给你。我在115网盘上的名字叫第欧根尼,注册网盘并加我为好友后,在网盘上给我发个消息,将你的网络提问链接复制到给我的网盘消息里,我就可以给你分享权,你接收文件只需一分钟就能把我的戏曲变成你的。整出的打包的全剧mp3和选段近20G。
邮箱方式和网盘方式,希望大家只选一种,因为我邮箱中的文件都是我网盘上的,希望大家和我都不要做重复劳动。要求不高用邮箱,要求高用网盘。用网盘的就不要让我再用邮箱发了。(如果发现你要的资料邮箱中没有,你又非要不可,建议用网盘方式,一定在网盘上。)
请大家仔细阅读,认真理解。由于工作量大,不希望总是回答一些无厘头的追问。
衷心祝愿大家听戏愉快,天天开心,事事如意!
给115网盘号
⑵ 如何看待《汉人的音乐能力是文明民族中最低的,至今依然》
汉族是有音乐传统的民族,汉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创造。秦以前,汉族先民已创造了乐器和乐曲,发明了乐律。汉唐盛世,汉族音乐以歌舞音乐见长;宋元以后,则以戏曲音乐为主。当今世界公认的音乐律制,如五度相生律(汉族称三分损益律)、纯律及平均律,汉族皆独立发明,其成果如车条之辐辏,汇入世界音乐理论之轴心。先秦乐器,以磬和钟最有特色。磬用石磨制而成,钟用青铜铸造而成,有钮钟、甬钟、钲等形式。磬有特磬(单磬)与编磬(组磬),钟亦有特钟(单钟),各悬于木架上,用木槌击之发声。又有琴、瑟,传说为伏羲氏发明,以桐木作体,绳丝为弦,瑟弦数25,琴弦数10或5。秦人损瑟弦之半,造为秦筝,流传至今。又有筑,是用竹尺敲击发音的弦乐器。青铜乐器还有商代铜鼓(湖北崇阳出土)、铎、铙、铃为击乐器。又有埙,用陶土烧制而成,吹奏乐器还有排箫、笙、笛等。乐律的制定,传说在黄帝之世,传说不可尽信。但至公元前7世纪,汉族已制定乐律,其计算乐律的“三分损益法” 载于《管子·地员篇》。音乐家们还认为,三分损益制定乐津,实行应依弦长而非依管长。古乐以五声音阶为主,周代出现七声音阶(加变宫、变徵相当于47),战国时已有旋宫的理论,调式运用也很普遍。汉族音乐先秦乐曲分类(1)大型古典乐舞曲,如《大韶》、《大武》等;(2)小舞曲,如《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等;(3)器乐曲,如笙曲《南陔》、琴曲《高山》、《流水》等;(4)歌谣曲,如《诗经》、《楚辞》,每首诗当时都有曲谱,可合弦而歌之。汉唐音乐编辑 汉族音乐概括从汉朝到唐朝,汉族与兄弟民族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汉族歌舞音乐发展臻于极盛。汉代出现国家设立的音乐机构——乐府,由它收集整理的乐府诗,曲调可歌。汉族音乐汉代汉代北方民歌有《徒歌》(清唱)、《但歌》(有帮腔)、《相和歌》(有管弦伴奏及打节拍的乐器)。《相和歌》的最高形式为歌舞大曲,称为《相和大曲》,由多节歌舞及插曲《艳》、《趋》、《乱》组成。北魏至隋唐,南方和北方汉族民间音乐统称为《清商乐》或《清乐》,含民歌和舞曲,是燕乐(宴会音乐)的组成部分。又有宫廷雅乐(礼仪音乐),还有吸收兄弟民族音乐创作的鼓吹曲,如《战城南》;横吹曲,如《紫骝马歌》等。这一时期著名琴曲有《广陵散》和参与胡笳而写的琴曲《胡笳十八拍》。汉族音乐唐代唐代民歌称为“曲子”,见于敦煌资料,如《菩萨蛮》、《剑器词》等,都有音乐曲调,以后发展为文学形式词牌。唐代多段大型歌舞曲称为“大曲”,综合器乐、声乐和舞蹈,长达几十段,如《绿腰》,大曲中接近汉族《清乐》系统较为幽雅的部分,称为《法曲》。唐代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就是《法曲》。唐玄宗时,依表演方式,分音乐为《立部伎》。其室外表演为八部:(1)《安乐》、(2)《太平乐》、(3)《破阵乐》、(4)《庆善乐》、(5)《大定乐》、(6)《上元乐》、(7)《圣寿乐》、(8)《光圣乐》;室内表演为六部:(1)《乐》,包括《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2)《长寿乐》、(3)《天授乐》、(4)《鸟歌万寿乐》、(5)《龙池乐》、(6)《小破阵乐》。此期歌舞音乐的发展达到了高峰。汉族音乐汉唐乐器汉唐时期新创或引进的乐器有:汉琵琶(阮咸)、箜篌、角、笳、羌笛和六孔尺八(都是箫的前身)、筚篥、方响、锣、达卜(单面鼓)、节鼓、轨筝、奚琴、齐鼓、羯鼓、檐鼓、都昙鼓、毛员彭、签腊鼓、鸡娄鼓、王鼓、连鼓、桴鼓、太平管、跋膝管、七星管等,这一时期各类乐器总数达300多种。乐律方面,南北朝的古琴曲中,已正式应用纯律音阶。隋朝立八声音阶。隋唐燕乐用28调。隋代音乐家万宝常提出84调的理论,并在隋唐宫廷雅乐中应用。这一时期,出现“犯调”和“移调”的作曲方法,提出主音乐的表达性能,还出现以减字谱记琴乐谱的方法,又在敦煌发现用工尺谱记唐乐谱,便于乐谱的保存和传授。汉族音乐宋代音乐编辑 宋代戏曲音乐主要有杂剧音乐和南戏音乐。杂音乐吸收了歌舞大曲、北方说唱音乐、民间小唱等音乐因素形成。南戏音乐则以当时南方民间流行的小曲、歌谣为主,吸收流行词调和歌舞大曲的音乐形成。此外,还有民间“路歧人”表演的说唱音乐《陶真》(农村)、《崖词》(都市)。宋代乐器,笙和琴有较大发展。有竽笙、和笙、凤笙及葫芦琴、渤海琴、嵇琴(奚琴)、七弦轨筝、双韵等。其它引进或新制的乐器还有:五孔尺八、叉手笛、鹧鸪、扈圣、倍四、银字中管、中管倍五等吹乐器。拉弦乐器马尾胡琴也在11世纪由西北传入。用三分损益法算得18律,合理解决了转调问题,是这一时期乐律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音乐史4.元、明、清音乐与戏剧汉族音乐概括元、明、清三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元代戏曲称为“元曲”,有杂剧与散曲之分。元曲音乐,来源于唐宋词曲、大曲、诸宫调中名曲及北方民间流行乐曲。其中,单个乐曲称小令,若干同一宫调七声音阶北曲的单体乐曲依一定的逻辑连成组曲,前有引子,后有尾声,称为套数。南方戏曲独称为“南戏”,戏曲由五声音阶的南曲构成。元代中期以后,杂剧戏曲南移,南北戏曲合流,形成“南北合套”的戏曲套数。汉族音乐明代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传奇》音乐有《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等四大声腔。其名声显著在明朝,其形成之始则在宋、元两朝。北方有《秦腔》,起于陕西,以枣树梆子为板,因称为《椰子腔》,音乐高亢激越。又有《西秦腔》,起于甘肃,音乐苍凉深沉,后演变为《西皮调》。《西秦腔》与陕西民间音乐结合,分别形成《西路梆子》和《东路梆子》。《东路梆子》传到山西,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山西梆子》,在河南形成《河南梆子》,在河北形成《河北梆子》。又有《弦索调》,是用三弦或琵琶伴奏的一种歌唱的曲调,明初起于中州。传到江南,发展为太仓、苏州、嘉定三派。汉族音乐清朝清初,有《二簧腔》,起于江西,传到安徽、湖北、广西。又称为《湖广调》,或说因湖北黄冈、黄陂得名“二黄”,《西皮调》与《二簧腔》结合,形成《皮黄腔》,是徽剧与汉剧的戏曲音乐基础。1870年,《皮黄腔》进入北京,形成《京剧》。此后,以昆腔、高腔、梆子、皮黄、弦索等五大声腔系统为基础,结合各地民间音乐、逐渐形成一些剧种音乐。如《昆剧》、《徽剧》、《汉剧》、《秦腔》、《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粤剧》、《川剧》、《闽剧》、《滇剧》、《湘剧》、《赣剧》等剧种。汉族音乐总结说唱音乐以南方的《弹词》和北方的《鼓词》最引人注目。弹词用弹弦乐器琵琶、三弦伴奏,以《苏州弹词》为代表。清中叶,苏州弹词依曲调风格不同而分为陈调、俞调、马调。著名艺人有陶贞怀、丘心如、陈瑞生、梁德绳、王周士、陈遇乾、俞秀生、马如飞、陆士珍、姚似璋、赵湘舟、王石泉等。《鼓词》由演员,另有三弦、琵琶、四胡等弦乐器伴奏。《鼓词》又称为《大鼓》,以冀中《西河大鼓》、《沧州木板大鼓》最早。著名艺人有郝老凤、王小玉、马三峰等。近代以来,汉族音乐的走向,表现为三个方面:(1)随着封建统治被推翻,被清王族所继承的、代表封建统治阶级正统意识、政治上僵化腐朽、艺术上干瘪空虚的宫廷雅乐迅速被人们遗忘。(2)民间地方戏、器乐曲和曲艺如繁花盛开,得到空前发展,同时人们的艺术审美也大不如前。(3)西方音乐的基本乐理、西方歌曲及演唱形式、西洋乐器、新的记谱法等传入中国,从音乐教育家们利用外国曲调填写新词,到创作学堂乐歌及群众歌曲,从编排儿童歌剧舞剧到创作大型歌剧,汉族音乐逐步采用现代西方音乐的某些形式,失去了自己的中心与个性,缺乏自己的特色。代表民族音乐正确方向的伟大变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运动中以及革命根据地发生的。变革的一方面表现为利用传统的民歌、小调、戏曲、器乐曲和曲艺的形式来表达新的革命内容;另一方面表现为创作新的歌曲、歌剧时充分吸收民间传统的曲调,使这些新作歌曲歌剧具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而最根本的是,从革命时代的主题出发,谱写了民族音乐的最强音。近代以来,引进西方音乐理论和乐器,创作新的乐曲,是汉族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早的新乐曲是在新办的学堂里教唱的新歌曲,称为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的产生,起初是一些留学生用日本或欧美流行的某一曲调填词编成的新歌,后来也有用民间小调填词,或创作新曲的。著名的学堂乐歌如《中国男儿》、《何日醒》、《苏武牧羊》、《木兰辞》等。早期的音乐家教育家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之后,音乐家们努力探索创立民族音乐的道路,并运用西方音乐理论创作新的乐曲,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有王光祈、青主、丰子恺等,著名的新乐曲有歌曲《国民革命歌》(肖友梅曲)等,还有钢琴独奏曲《新霓裳羽衣舞》(肖友梅曲),以及大型声乐套曲《长恨歌》(黄自曲)。在革命根据地和工农革命运动中,群众所唱的革命歌曲较多的用民歌、小调的曲调填词。如《八月桂花遍地开》、《春耕歌》、《打破旧世界》、《婚姻自由歌》、《工农革命歌》、《刘志丹》、《送郎当红军》、《十送红军》、《吃牛肉歌》、《红军纪律歌》、《打开米脂城》、《纪念列宁》、《五三运动》、《十把扇子》等。著名革命家瞿秋白除了翻译介绍《国际歌》之外,还亲自谱写了《赤潮歌》,彭湃同志也曾用当地民歌、童谣写了许多革命歌曲,如《工农齐奋起》、《田仔骂田公》等,在群众中传唱。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汉族首当其冲。一批杰出的音乐家精英曾经写出大量歌颂人民力量、呼吁抗日救亡的群众歌曲,如聂耳的《大路先锋》、《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打砖歌》、《码头工人歌》、《卖报歌》、《毕业歌》、《新女性》等,任光的《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等、黄自的《抗敌歌》、《旗正飘飘》、《热血歌》、《九一八》等、阎述诗的《五月的鲜花》,冼星海的《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以及组歌《黄河大合唱》、麦新的《大刀进行曲》等、刘雪庵的《长城谣》、孙慎的《救亡进行曲》等,张寒晖的《松花江上》等,孟波的《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等,张曙的《壮丁上前线》、《丈夫去当兵》等,吕骥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等,向隅的《红缨枪》等,贺绿汀的《游击队歌》等,郑律成(朝鲜族)的《八路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延安颂》等,何士德的《新四军军歌》等。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又有一批音乐家创作了许多革命群众歌曲,如《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跌倒算什么》、《茶馆小调》、《古怪歌》、《翻身道情》、《南泥湾》、《民主建国进行曲》、《解放区的天》、《咱们工人有力量》等,还有民间歌手创作的新民歌,如李有源的《东方红》等。创作富于汉民族音乐特点,用西洋乐器演奏乐曲,是近代汉族音乐的内容之一。著名的如钢琴曲《牧童短篇》(贺绿汀)、《花鼓》(瞿维)、《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丁善德)、《钢琴弦乐五重奏》(马思聪)等,管弦乐曲《民族解放交响乐》、《中国狂想曲》(冼星海)、《晚会》(贺绿汀)、《陕北组曲》(马可)等。编演新歌剧是近代汉族音乐发展的又一方面。最初是编儿童歌舞剧,如黎锦晖《小小画家》,以后有独幕歌剧如《扬子江暴风雨》(田汉编剧、聂耳作曲),还有如向隅等写的《农村曲》、冼星海的《军民进行曲》、任光的《洪波曲》、王洛宾的《沙漠之歌》、郑志声的《郑成功》等。解放区的大型歌剧,如《白毛女》(马可、张鲁、瞿维等作曲)、《刘胡兰》(罗宗贤等作曲)、《王秀鸾》(小流等作曲)、《赤叶河》(梁寒光等作曲)等。国人深感中国音乐进度缓慢而落后,主要原因是国家不重视中国的音乐发展,使中国音乐处于一种不尴不尬没有什么特色的地步。我国古代的宫廷乐曲与古曲也没能得以重视,反倒被日本、韩国等小国传承,使人生叹。华夏复兴必须要复兴汉族乐器与古曲,这是走向复兴的关键之一,只有从内而外的完善自己才能使民族得以蜕变。民族乐器编辑 汉族音乐吹奏乐器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彩,个性极强。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典型乐器: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全部乐器: 木叶、纸片、招军(汉族) 、口笛(汉族) 、箫(北箫、南箫)(汉族) 、尺八 、笛(传统笛、加键笛、新笛)(汉族) 、排笛(汉族) 、竹筒哨(汉族) 、排箫(汉族) 、篪(汉族) 、埙(汉族) 、唢呐(传统唢呐、加键唢呐)(汉族) 、管子(汉族) 、双管(汉族) 、喉管(传统喉管、加键喉管)(汉族) 、笙(传统笙、加键高音笙、抱笙、排笙)(汉族)、篌、低音管汉族音乐弹拨乐器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右手技巧得到较充分发挥,如弹、挑、滚、轮、勾、抹、扣、划、拂、分、摭、拍、提、摘等。右手技巧的丰富,又促进了左手的按、吟、擞、煞、绞、推、挽、伏、纵、起等技巧的发展。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在乐队中除古琴音量较弱,其它乐器声音穿透力均较强。弹拨乐器除独弦琴外,多以码(或称柱)划分音高,竖式用相、品划分音高,分为无相、无品两种。除按五声音阶排列的普通筝等外,一般都便于转调。各类弹奏乐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独弦琴外,皆可演奏双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跃。我国弹奏乐器的演奏流派风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称和符号也不尽一致。典型乐器: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全部乐器:琵琶(汉族) 、阮(汉族) 、月琴(汉族) 、秦琴(汉族) 、柳琴(汉族) 、三弦(汉族) 、筝(转调筝、新筝、蝶式筝、多弦制筝)(汉族) 、古琴(汉族)、竖箜篌、雁柱箜篌、双清、扬琴(律吕扬琴、变码扬琴)。汉族音乐打击乐器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西洋管弦乐队中也常使用。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典型乐器: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达卜(手鼓)、大钹。全部乐器: 梆子(汉族) 、梨花片(汉族) 、编磬(汉族) 、钹(汉族) 、锣(汉族) 、云锣(汉族) 、十面锣(汉族) 、星(汉族)——碰钟 、钟(汉族) 、编钟(汉族) 、连厢棍(汉族) 、唤头(汉族) 、惊闺(汉族) 、板(汉族) 、木鱼(汉族) 、吾攵(汉族) 、花盆鼓(汉族) 、渔鼓(汉族) 、京堂鼓(汉族) 、腰鼓(汉族) 、拨浪鼓(汉族) 、扬琴(汉族)汉族音乐拉弦乐器拉弦乐器主要指胡琴类乐器。其历史虽然比其它民族乐器较短,但由于发音优美,有极丰富的表现力,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和艺术水平,拉弦乐器被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与伴奏。拉弦乐器大多为两弦少数用四弦如:四胡、革胡、艾捷克等。大多数琴筒蒙的蛇皮、蟒皮、羊皮等;少数用木板如:椰胡、板胡等。少数是扁形或扁圆形如:马头琴、坠胡、板胡等,其音色有的优雅、柔和有的清晰、明亮;有的刚劲、欢快、富于歌唱性。典型乐器: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全部乐器: 二胡(汉族) 、高胡(汉族) 、京胡(汉族) 、三胡(汉族) 、四胡(汉族) 、板胡(汉族) 、坠琴(汉族) 、坠胡(汉族) 、奚琴(汉族) 、椰胡(汉族) 、擂琴(汉族) 、二弦(汉族) 、大筒(汉族) 、轧筝(汉族)。请采纳
⑶ 黄陂区的社会
2014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258所(含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比上年增加18所。在校学生11.17万人,比上年增加4318人。其中小学91所,在校学生4.68万人,增加3030人。普通中学34所,减少2所。在校学生3.14万人,减少2074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0.51万人,增加328人。幼儿园126所,增加16所,在校幼儿2.84万人,比上年增加3036人。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7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6.71%。
高等教育:
武汉海事职业学院(滠口) 已投入使用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武湖)在建
国防信息学院(滠口)已投入使用(为分校区)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前川)已投入使用(为分校区)
湖北省委党校(盘龙城)在建
海军工程大学(前川)已签约
空军预警学院(武湖)已投入使用(为分校区)
高中:黄陂一中(含黄陂一中盘龙校区),汉口北高级中学(原黄陂四中和黄陂五中合并而成)、黄陂二中、武汉市黄陂三中、黄陂六中、黄陂七中。
其他学校:华师一附中临空初中部、黄陂区实验中学、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双凤中学、前川三中、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黄陂区木兰文武学校等。 2015年,黄陂区现有文化场所:二龙潭公园、黄陂十景 、二程书院、铁锁龙潭-文体广场、圣庙,黎黄陂广场、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双凤亭公园、临空经济区公园、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滠水公园、武汉市黄陂区图书馆等。
革命遗址有姚家山、黄继光纪念馆、王家河抗日惨案公墓、吴光浩烈士陵园、塔耳岗、长乐园等。
政府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共54处,如石观音寺、古潭禅寺、木兰山道观等,信义宗神学院创建于黄陂。
体育领域拥有武汉卓尔足球俱乐部和武汉安心百分百乒乓球俱乐部(主场黄陂一中体育馆)。
全区共有卫生机构80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6160张,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数5.45张,每千人口拥有医生1.9人。 黄陂区人民医院、黄陂区中医院、武汉商业职工医院等医院位于黄陂区。黄陂区中医院晋升为三级甲等中医院,环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医院7个学科被确定为省市重点专科。 博物馆:武汉市黄陂区博物馆,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武汉基地、盘龙城遗址博物馆、明代藩王博物馆,武汉杨楼子湾榨坊博物馆、黎黄陂文化博物馆、武汉壶语堂博物馆、武汉商业博物馆等。
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距今3500年的殷商盘龙城文化,是“华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盘龙湖畔。面积约 1.1平方公里。城址兴建年代约在公元前15世纪,相当于商代二里岗期。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商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与性质、宫殿的形制及建筑技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盘龙古城出土了数百件盘龙城商代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遗物,制作精美,花纹别致,特别是出土的兽面纹盉,盘龙城大铜鼎、铜锁、铜提梁卤都是中国文物中极为罕见的珍品。其中94厘米长的大玉戈是首批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
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和明代藩王博物馆,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湖边。已搬迁湖北各地名人故宅、富商豪宅、百姓民居、宗祠戏搂等30栋古民居建筑至武汉市黄陂区木兰湖复建。成为湖北古民居最密集之地。木兰湖畔的雨霖古建筑群为湖北省重点文物单位。 在上海有黄陂南路,汉口有黎黄陂路,在美国旧金山、英国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广州市、山南地区、宜春市、孝感市、新洲区、韶关市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黄陂路”,均为黄陂人在外怀念故土所建。黄陂区城市形象宣传片为《天下黄陂》和《说唱黄陂》三部曲。
黄陂区与美国喜瑞都市,美国oakley市、德国白水市,台湾苗栗县,上海市松江区,新疆阿克苏地区、新疆喀什市、西藏乃东县、广东连平县,四川宣汉县、湖北罗田县结成友好城市,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加深。在京、沪、粤、台、津、陕、琼、疆、鄂、川渝等地均设有黄陂商会。 2014年实施科技项目159项,比上年增加12项,增长8.2%,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3项。科学技术支出1.44亿元,比上年增长8.0%。申请专利411项,完成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9151万元。
2015年,实践基地15家,专家团队20个,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32人,教授和高级职称人才178人,年吸纳大学生500余人。全区已经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7家,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认定技术研究开发30多家。省市著名商标103件,中国驰名商标6件、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件。19个街道与武汉市16所高校开展合作共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9项、市科技进步奖29项;全区通过省级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7家,企业孵化器共有6家,在孵科技企业316家,
黄陂区连续三年人才投入突破亿元。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签订高层次人才战略合作协议,校地企合作共建。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建立博士交流联培机制。与审协湖北中心签订知识产权工作战略合作协议。熊远著、陈焕春、傅廷栋、朱英国、程时杰等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多次到黄陂指导企业技术研发。
⑷ 黄陂话的方言歌曲
说唱黄陂
木兰湖的水,泡木兰山的茶,我们是地道的黄陂伢,黄陂伢说黄陂话,开口闭口是您朗嘎,您朗嘎您朗嘎您朗好唦。您朗嘎吃了冇?您朗嘎坐一哈,您朗嘎喝杯热茶。你们哪个“说”,我们叫得“说”,你们哪个“热”,我们叫得“热”,一说一热是黄陂的特色,说唱黄陂我们都来说。
无花不是春,无鸟不是林,无雨不是江河水,无陂不成镇。九佬十八匠,无陂不成镇,世界各地旮旯空里都有黄陂人。自古黄陂人人骨头硬,黄陂人一打两响落地有声,不乞不讨不坑不骗不害人,讲忠孝是根本,守诚信要本份,靠自己的勤劳双手四海谋生存。不管你在哪个地方都能听到亲亲热热黄陂话,不管你在哪个地方都能感受客客气气黄陂情,黄陂话,黄陂情,黄陂话亲热又好听,黄陂人大方又热情,能工巧匠志士能人遍天下,五洲四海都有黄陂人。
古代有巾帼英豪花木兰替父从军,征边关扫狼烟千古留名。北宋的程颐程颢“双凤二程”,创立的程朱理学博大精深。民国总统黎元洪黎黄陂是他的俗称,他是辛亥革命的元勋。
爱国学者胡秋原海峡破冰第一人,美国教育界首位华人校长田长霖,意大利“加勋骑士”万子美,他们都是黄陂人。世界级的诗人彭邦桢,他写的《月之故乡》情意深,“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呼唤两岸海峡情,牵动两岸同胞心。
瑞典终身职业歌唱家蔡大生,文坛老水手曾卓是诗圣,美术大家冯今松名扬四海,“东方电脑”柳大华盲棋才叫神。《青春之歌》有谢芳是电影明星,乒乓球有陈静还有刘国正,飞毛腿陈菊英体操黄力平。
吃一块糖蒸肉日子过得蛮润心,衣食住行行行状元都有黄陂人。蔡林记的热干面爽口香喷喷,热干面创始人是我们黄陂蔡榨人。黄陂老板创办的祁万顺,开在汉阳钟家村。谈炎记的水饺皮薄肉又嫩,看一眼口水直流硬是欠死人,过瘾过瘾把口水吞。精武的鸭脖子辣口不辣心,能美容能养颜还能瘦身。小蓝鲸遍布武汉三镇,连锁经营到河南到海南还到内蒙城。白海记的旗袍它是精品,三弯一翘高水平,穿在身上靓得很,外国人都说好摩登。归元寺香火盛,五百罗汉有神韵,它是我们黄陂的工匠造,喜怒忧思悲恐惊反映人间情。高洪泰的铜锣威名震,梅兰芳大师赞美声声,曹正兴的菜刀刀锋韧,远销大洋到了日本。
九佬十八匠,无陂不成镇,行行出状元,黄陂有精英。黄陂人了不得,再把黄陂的将军说一说。翻开中国革命史,黄陂人丰功真显赫,潘忠汝、吴光浩为救人民于水深和火热,要把反动统治的庙堂拆,“烧窑的卖瓦的都是扎在一把的,我们都是扎在一把的。”在木兰山创建了中国革命第七军,献出了生命洒尽热血。勇猛将军徐海东,平型关战役歼灭了日寇报大捷。木兰山虎将张广才,大别山娇子杜义德,安源大罢工有韩伟,陈庆先驰骋在苏浙,智勇双全袁学凯,何道泉转战大江和南北。
黄陂的名人赞不尽,五湖四海享盛名,黄陂的名人赞不尽,他们都是我们黄陂人。
⑸ 武汉迎年民谣能有什么曲子
湖北大鼓表演艺术家张明智和湖北小曲表演艺术家何忠华的弟子吴健,是个另专类的年轻人。他不爱追赶属潮流,独爱湖北大鼓、湖北小曲、湖北渔鼓等传统曲艺。2006年,吴健推出汉味说唱《武汉人过早》,这首歌由鞠萍唱到了央视。之后他又推出《武汉人逛街》、《说唱黄陂》系列作品,走红网络。
⑹ 汉族传统的民族乐器有哪些
汉族是有音乐传统的民族,汉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创造。秦以前,汉族先民已创造了乐器和乐曲,发明了乐律。汉唐盛世,汉族音乐以歌舞音乐见长;宋元以后,则以戏曲音乐为主。当今世界公认的音乐律制,如五度相生律(汉族称三分损益律)、纯律及平均律,汉族皆独立发明,其成果如车条之辐辏,汇入世界音乐理论之轴心。
——民 族 乐 器——
民族乐器分为四类:体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器;还有弦鸣乐器。
一、体鸣乐器
(1)敲击体鸣乐器:叮咚、木棍琴、韵板、基诺竹筒、竹筒琴、锣、铛铛、单打、铓锣、铜鼓、三角铁、木鱼、广东版、木琴、铝板琴,等等。
(2)互击体鸣乐器:棒棒、铜镜、竹梆、竹杠、钹、布哉、乳钹、头钹、二钹、小钹、铙、大铙、钗、司涅、镲、小镲、碰盅、碰铃、腰铃、阔朔克、板凳、它石、它石、骨板子,等等。
(3)落击体鸣乐器:乐杵、竹捣筒、竹筒、瑶族竹筒、阿嘎、,等等。
(4)摇击体鸣乐器:连厢棍、萨巴依、热巴铃、盘铃、金刚铃、瑶铃、萨满铃、晃铃、串铃、
铜铃、八宝铜铃、师刀,等等。
(5)综合奏体鸣乐器:竹簧、蹈到、铁簧、锡伯族铁簧,等等。
二、膜鸣乐器
(1)棰击膜鸣乐器:大鼓、排鼓、壮族的种劳、瑶族大鼓、水族大鼓、水族大鼓、塞吐、略斗、光拢、赠疆、瑶族猴鼓、苗族猴鼓、腰鼓、板鼓、猪嘴鼓、姜鼓、战鼓、扁鼓、八音鼓、书鼓、火者、如咚、小鼓、太平鼓、日木、环鼓、抬鼓、达玛、纳格拉、达玛如、建鼓、神鼓、那额、达布尔、竹鼓,等等排鼓。
(2)拍击膜鸣乐器:夏尔巴鼓、八角鼓、铃鼓、达卜、黄泥鼓、长鼓、光亚、光吞,等等。
(3)混合击膜鸣乐器:手鼓(俗称蛇皮鼓)、圆鼓、边鼓、双面鼓、杖鼓、蜂鼓、汪都 ,等等。
三、气鸣乐器
(1)唇振气鸣乐器:牛角、铜角、刚洞、海螺、鹿笛、长号、筒钦、铓筒、布巴,等等。
(2)嗓振气鸣乐器:合欢箫,等等。
(3)边棱气鸣乐器:胡笳、壮笛、乃依、横笛、排萧、短箫、筒箫、鼻箫、斯布斯额、鹰笛、
骨笛、吐任、直通箫、布利亚、巴葛丢冬、列都、笛朽篥、库洛、双管鼻笛、扎令、阿乌、笛老挪、泥哇呜、狍哨、口笛、埙,等等。
(4)吹口气鸣乐器:夜箫、侗笛、塞箫、奖、瓦格洛、雄林、苏奈依、嘟噜、低音嘟噜、太平箫、嘎嗦、五月箫、筚箫、筚笋、勒绒、姊妹箫、双管侗笛、波晓呼、决篥杰,等等。
(5)单簧气鸣乐器:巴乌、筚、筚相、苗笛、芒筒、竹叶笛、马布、筚鲁、寸笛、咚咚亏、笔管、大嘀珑、筚多喝、波芦、筚建、利列、利罗、笛列、筚尔、筚朗布浪、芒笛、美都、其篥、双管巴乌、双管筚朗叨、筚总、决列、双管竹叶笛、双管马布、菲察克、筚达、葫芦丝、芦笙、排笙、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木叶,等等。
(6)双簧气鸣乐器:巴拉曼、波伯、细筚篥、小闷笛、苏尔奈、长唢呐、嘉令、波列、苗族唢呐、白族唢呐、彝族唢呐、拜、勒尤·勒浪、洞巴、阔诗乃依、双筚篥、长积、双管闷笛、咪咪、双勒浪,等等。
四、弦鸣乐器
(1)打击弦鸣乐器:扬琴、竹筒琴、竹琴、锵,等等。
(2)弹拨弦鸣乐器:古筝、柳琴、阮(大阮、中阮、小阮)、古琴、蝶筝、玄琴、伽倻琴、雅托噶、五弦琴、独弦琴、五弦琵琶3)弓拉弦鸣乐器:二胡、中胡、老胡、高胡、京胡、板胡、马头琴、琤尼、牙筝、胡琴、椰胡、葫芦胡、土胡、根卡、独弦胡琴、适争、玎黑、奚琴、改革奚琴·四弦奚琴、必汪、铁琴、马骨胡、竹筒胡、二黄、等等······
补充:
—— 青铜乐器主要有铙、钲、钟、铎、铃、钩、镦于、鼓等
一、弦乐器
弦乐器是乐器家族内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古典音乐乃至现代轻音乐中,几乎所有的抒情旋律 都由弦乐声部来演奏。可见,柔美、动听是所有弦乐器的共同特征。弦乐器的音色统一, 有多层次的表现力:合奏时澎湃激昂,独奏时温柔婉约;又因为丰富多变的弓法(颤、碎、拨、跳,等) 而具有灵动的色彩。弦乐器的发音方式是依靠机械力量使张紧的弦线振动发音,故发音音量受到 一定限制。弦乐器通常用不同的弦演奏不同的音,有时则须运用手指按弦来改变弦长,从而达到改变 音高的目的。弦乐器从其发音方式上来说,主要分为弓拉弦鸣乐器和弹拨弦鸣乐器 (如吉它)。
二、木管乐器
木管乐器起源很早,从民间的牧笛、芦笛等演变而来。木管乐器是乐器家族中音色最为丰富的一族, 常用被来表现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情景。在交响乐队中,不论是作为伴奏还是用于独奏,都有其特殊的 韵味,是交响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木管乐器大多通过空气振动来产生乐音,根据发声方式, 大致可分为唇鸣类(如长笛等)和簧鸣类(如单簧管等)。木管乐器的材料并不限于木质,同样有 选用金属、象牙或是动物骨头等材质的。它们的音色各异、特色鲜明。从优美亮丽到深沉阴郁,应有尽有。 正因如此,在乐队中,木管乐器常善于塑造各种惟妙惟肖的音乐形象,大大丰富了管弦乐的效果。
(1)唇鸣类:长笛(Flute)、短笛(Piccolo);
1.先秦音乐
[编辑本段]
先秦乐器,以磬和钟最有特色。磬用石磨制而成,钟用青铜铸造而成,有钮钟、甬钟、钲等形式。磬有特磬(单磬)与编磬(组磬),钟亦有特钟(单钟),各悬于木架上,用木槌击之发声。又有琴、瑟,传说为伏羲氏发明,以桐木作体,绳丝为弦,瑟弦数25,琴弦数10或5。秦人损瑟弦之半,造为秦筝,流传至今。又有筑,是用竹尺敲击发音的弦乐器。青铜乐器还有商代铜鼓(湖北崇阳出土)、铎、铙、铃为击乐器。又有埙,用陶土烧制而成,吹奏乐器还有排箫、笙、笛等。
乐律的制定,传说在黄帝之世,传说不可尽信。但至公元前7世纪,汉族已制定乐律,其计算乐律的“三分损益法” 载于《管子·地员篇》。音乐家们还认为,三分损益制定乐津,实行应依弦长而非依管长。古乐以五声音阶为主,周代出现七声音阶(加变官、变徵相当于47),战国时已有旋宫的理论,调式运用也很普遍。
先秦乐曲有四类:(1)大型古典乐舞曲,如《大韶》、《大武》等;(2)小舞曲,如《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等;(3)器乐曲,如笙曲《南陔》、琴曲《高山》、《流水》等;(4)歌谣曲,如《诗经》、《楚辞》,每首诗当时都有曲谱,可合弦而歌之。
2.汉唐音乐
[编辑本段]
从汉朝到唐朝,汉族与兄弟民族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汉族歌舞音乐发展臻于极盛。汉代出现国家设立的音乐机构——乐府,由它收集整理的乐府诗,都有曲调可歌。
汉代北方民歌有《徒歌》(清唱)、《但歌》(有帮腔)、《相和歌》(有管弦伴奏及打节拍的乐器)。《相和歌》的最高形式为歌舞大曲,称为《相和大曲》,由多节歌舞及插曲《艳》、《趋》、《乱》组成。北魏至隋唐,南方和北方汉族民间音乐统称为《清商乐》或《清乐》,含民歌和舞曲,是燕乐(宴会音乐)的组成部分。又有宫廷雅乐(礼仪音乐),还有吸收兄弟民族音乐创作的鼓吹曲,如《战城南》;横吹曲,如《紫骝马歌》等。这一时期著名琴曲有《广陵散》和参与胡笳而写的琴曲《胡笳十八拍》。
唐代民歌称为“曲子”,见于敦煌资料,如《菩萨蛮》、《剑器词》等,都有音乐曲调,以后发展为文学形式词牌。唐代多段大型歌舞曲称为“大曲”,综合器乐、声乐和舞蹈,长达几十段,如《绿腰》,大曲中接近汉族《清乐》系统较为幽雅的部分,称为《法曲》。
唐代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就是《法曲》。唐玄宗时,依表演方式,分音乐为《立部伎》。其室外表演为八部:(1)《安乐》、(2)《太平乐》、(3)《破阵乐》、(4)《庆善乐》、(5)《大定乐》、(6)《上元乐》、(7)《圣寿乐》、(8)《光圣乐》;室内表演为六部:(1)《乐》,包括《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2)《长寿乐》、(3)《天授乐》、(4)《鸟歌万寿乐》、(5)《龙池乐》、(6)《小破阵乐》。此期歌舞音乐的发展达到了高峰。
汉唐时期新创或引进的乐器有:汉琵琶(阮咸)、箜篌、角、笳、羌笛和六孔尺八(都是现在箫的前身)、筚篥、方响、锣、达卜(单面鼓)、节鼓、轨筝、奚琴、齐鼓、羯鼓、檐鼓、都昙鼓、毛员彭、签腊鼓、鸡娄鼓、王鼓、连鼓、桴鼓、太平管、跋膝管、七星管等,这一时期各类乐器总数达300多种。
乐律方面,南北朝的古琴曲中,已正式应用纯律音阶。隋朝立八声音阶。隋唐燕乐用28调。
隋代音乐家万宝常提出84调的理论,并在隋
唐宫廷雅乐中应用。这一时期,出现“犯调”和“移调”的作曲方法,提出主音乐的表达性能,还出现以减字谱记琴乐谱的方法,又在敦煌发现用工尺谱记唐乐谱,便于乐谱的保存和传授。
3.宋代音乐
[编辑本段]
宋代戏曲音乐主要有杂剧音乐和南戏音乐。杂音乐吸收了歌舞大曲、北方说唱音乐、民间小唱等音乐因素形成。南戏音乐则以当时南方民间流行的小曲、歌谣为主,吸收流行词调和歌舞大曲的音乐形成。此外,还有民间“路歧人”表演的说唱音乐《陶真》(农村)、《崖词》(都市)。
宋代乐器,笙和琴有较大发展。有竽笙、和笙、凤笙及葫芦琴、渤海琴、嵇琴(奚琴)、七弦轨筝、双韵等。其它引进或新制的乐器还有:五孔尺八、叉手笛、鹧鸪、扈圣、倍四、银字中管、中管倍五等吹乐器。拉弦乐器马尾胡琴也在11世纪由西北传入。
用三分损益法算得18律,合理解决了转调问题,是这一时期乐律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
4.元、明、清音乐与戏剧
[编辑本段]
元、明、清三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元代戏曲称为“元曲”,有杂剧与散曲之分。元曲音乐,来源于唐宋词曲、大曲、诸宫调中名曲及北方民间流行乐曲。其中,单个乐曲称小令,若干同一宫调七声音阶北曲的单体乐曲依一定的逻辑连成组曲,前有引子,后有尾声,称为套数。南方戏曲独称为“南戏”,戏曲由五声音阶的南曲构成。元代中期以后,杂剧戏曲南移,南北戏曲合流,形成“南北合套”的戏曲套数。
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传奇》音乐有《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等四大声腔。其名声显著在明朝,其形成之始则在宋、元两朝。
北方有《秦腔》,起于陕西,以枣树梆子为板,因称为《椰子腔》,音乐高亢激越。又有《西秦腔》,起于甘肃,音乐苍凉深沉,后演变为《西皮调》。《西秦腔》与陕西民间音乐结合,分别形成《西路梆子》和《东路梆子》。《东路梆子》传到山西,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山西梆子》,在河南形成《河南梆子》,在河北形成《河北梆子》。又有《弦索调》,是用三弦或琵琶伴奏的一种歌唱的曲调,明初起于中州。传到江南,发展为太仓、苏州、嘉定三派。
清初,有《二簧腔》,起于江西,传到安徽、湖北、广西。又称为《湖广调》,或说因湖北黄冈、黄陂得名“二黄”,《西皮调》与《二簧腔》结合,形成《皮黄腔》,是徽剧与汉剧的戏曲音乐基础。1870年,《皮黄腔》进入北京,形成《京剧》。此后,以昆腔、高腔、梆子、皮黄、弦索等五大声腔系统为基础,结合各地民间音乐、逐渐形成一些剧种音乐。如《昆剧》、《徽剧》、《汉剧》、《秦腔》、《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粤剧》、《川剧》、《闽剧》、《滇剧》、《湘剧》、《赣剧》等剧种。
说唱音乐以南方的《弹词》和北方的《鼓词》最引人注目。弹词用弹弦乐器琵琶、三弦伴奏,以《苏州弹词》为代表。清中叶,苏州弹词依曲调风格不同而分为陈调、俞调、马调。著名艺人有陶贞怀、丘心如、陈瑞生、梁德绳、王周士、陈遇乾、俞秀生、马如飞、陆士珍、姚似璋、赵湘舟、王石泉等。《鼓词》由演员,另有三弦、琵琶、四胡等弦乐器伴奏。《鼓词》又称为《大鼓》,以冀中《西河大鼓》、《沧州木板大鼓》最早。著名艺人有郝老凤、王小玉、马三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