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庐江县白马岭海拔多少米
庐江县境内有低山复、丘陵制、圩区和湖泊(黄陂湖23.4平方千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素有“东丘、南岗、西山、北圩”之称。沿湖平原圩区海拔为6-10米,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6.7%;东南西部低山丘陵区海拔100-595米,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8%;中部丘陵地区,起伏和缓,圩、岗、畈错杂分布
2. 庐江县黄陂湖毛嘴村什么时候拆迁
网上很少知道确凿消息;若拆迁范围内人口密集、补偿较多、开发商不感兴趣的话、即使符合拆迁的规定拆迁希望也很小!建议到当地房管部门和拆迁管理办公室咨询,没直接公示的话近期不会拆迁~
3. 庐江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庐江好玩的地方
1、庐江县绣溪公园
冶父山,距庐江县城东约9千米,峰峦叠翠,庙宇辉煌,古迹遗存,佳传甚多,有“江北小九华”之称。据传春秋时,铸剑之父欧冶子曾在此山铸剑,山上存有铸剑池古迹,因此得名冶父山。诗人赞道:“长剑欲一淬,夜寻冶父山,揽衣望奇气,直在斗牛间。”
冶父山自麓至巅凡五里许,群峰耸拔,盘旋而上,远眺江光,俯视五湖(沙湖、黄陂湖、后湖、白湖、巢湖)林峦崤密,雄峻秀丽,甲江淮间诸山,每当大雨初雾,晴空万里,登上顶峰,上有浮云紫雾,下有群峦叠翠,蔚成“冶父晴岚”,旧为庐江八景之一。1992年,冶父山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4. 庐江县沙溪铜矿()
沙溪铜矿位于庐江县城南偏东9公里处的沙溪乡境内。矿区有简易公路与庐江—枞阳公路相接。合肥—铜陵公路由紧靠矿区西侧的凤台山矿段通过。合(肥)—九(江)铁路上的柯坦车站在矿区西约14公里。另矿区东邻黄陂湖,乘水路上溯可达庐江行可入巢湖、进长江,通往沿岸各埠。
沙溪铜矿是安徽省发现最早的斑岩型铜矿。矿床自北向南由凤台山矿段、铜泉山矿段、断龙颈矿段和龙头山矿点组成。矿体埋藏相对较深,含铜品位一般在0.4%左右。初步探明浅部铜金属储量35.13万吨。其中铜泉山矿段18.87万吨,断龙颈矿段4万吨(未审批储量),凤台山矿段2万吨(未审批储量)。据省地矿局三二七地质队近期工作成果表明其深部负400米标高以下存在着厚大铜矿体,预计铜金属储量可达50万吨以上。目前正在工作。
矿区位于郯庐及龟梅深断裂的交汇附近,受庐枞与北淮阳火山岩盆地挟持,成矿条件优越,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和中志留统坟头组碎屑岩,中、下侏罗统象山群碎屑岩及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火山熔岩、碎屑岩等。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岩浆活动极为强烈且具有长期持续活动的特点,为一套浅成相的钙碱性系列、同源不同阶段的中酸性杂岩体。主要有石英闪长斑岩、黑云母石英闪长斑岩、中细斑闪长斑岩、粗斑闪长斑岩、闪长斑岩等。盛桥-菖蒲山北东向复式背斜纵贯全区,在矿区南部倾没。主要断裂构造为北北东向的八家口-铜泉山断裂、沙湖山-鼓架山断裂和一些近东西向断裂。围岩蚀变强烈,且具分带性,矿化主要在钾长石化带内。
就目前所获资料看,铜矿主要产于八家口-铜泉山断裂附近。在北北东向4500米范围内,矿带斜越北东向复式背斜断续存在。矿体主要赋存在石英闪长斑岩体内。铜泉山矿段共探明矿体55个,其中Ⅰ号、Ⅱ号、Ⅲ号为主要矿体。Ⅰ号矿体长600米,呈不规则透镜状;Ⅱ号矿体长300米,呈透镜状;Ⅲ号矿体长1100米,呈巨大似板状。铜泉山矿段为沙溪铜矿区浅部主要矿段,已初步探明铜金属储量18.87万吨;断龙颈矿段由42个矿体组成,均为小矿体,矿体大部分呈扁豆体状,少数延深及延长较大者呈似板状,已初步探明铜金属储量8.55万吨;凤台山矿段浅部由63个矿体组成,大部分呈透镜状,初步探明铜金属储量7.71万吨。
在沙溪铜矿区的铜泉山矿段有规模不大的古采坑一处,传言系明朝所掘。当时群众称之为小铜官山。1959年,古采坑经群众报矿被重新发现。1959—1960年,省地质局原三二七队对其进行了地表评价工作,以轻型山地工程予以揭露,并采集了铜原生晕样品;由于地表矿化露头仅数平方米,规模很小,且没有见到原生含铜矿物,认为系地表风化淋滤形成,无原生矿体而予以否定。同时,对矿区内的鼓架山、狮子山、棋盘山开展了同样的地表地质工作,并于1959年7月和1960年8月分别编写了《小铜官山铜矿点评价报告》和《安徽省庐江小铜官山、狮子山、鼓架山、棋盘山铜矿点普查评价报告》。
1960年,省地质局物探大队第九物探队在本区开展1∶5万地面磁测,发现东岳庙(罗河)、许家凹(沙湖山)、柳子岗(菖蒲山)三处具一定规模和强度的磁异常。后两处异常位于沙溪矿区内。1961年,原三二七队分别对后两处异常进行了钻探验证,均系岩体引起。
1966年,省地质局新三二七队在庐枞火山岩盆地开展普查找矿的同时,派普查组谢英奎、党保星等来本区进行了踏勘检查,他们认为沙溪地区有进一步工作的必要,并建议在电法的基础上进行浅部槽探揭露和深部钻探了解。
随着国内外寻找斑岩铜矿热潮的兴起,1974年2月,三二七队举办了“斑岩铜矿学习研究班”。在学习班上,谢英奎等首先提出沙溪地区存在着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应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为此,学习班在查阅资料及组织全体人员进行踏勘基础上,确定于古掘迹旁的铜量异常中心布置了第一个钻孔(101孔),施钻后见到了300余米斑岩铜矿(定名为铜泉山矿床);地质局在此召开了现场会议,从而揭开了矿区地质工作新的一页。先后担任矿区地质组长及分队技术负责人的张云腾、刘湘培等,对铜泉山进行了普查评价,于1977年11月由范奎斌、周全兴负责编写提交了《安徽省庐江县沙溪矿区铜泉山矿床详细普查地质报告》。为扩大本区铜矿远景,在对铜泉山矿段详查的同时,积极开展外围地质找矿工作,先后发现了断龙颈、龙头山和凤台山等矿段(点),均分别进行了普查工作。1980年10月提交了《安徽省庐江县沙溪铜矿区断龙颈矿段详细普查地质报告》,1981年11月提交了《安徽省庐江县沙溪铜矿区龙头山矿点普查地质报告》,1982年12月提交了《安徽省庐江县沙溪铜矿区凤台山矿床初步普查地质报告》。
为配合地质普查工作,研究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寻找隐伏岩体和圈定岩体边界,以指导找矿远景区,三二七队物探分队在地质普查的同时,开展了1∶2万磁法和激发极化法工作,同时对菖蒲山磁异常进行了1∶1万磁测详查和1∶1万地球化学土壤测量。在矿区范围内圈定了两个磁异常带。
由于1982年以前所作工作仅局限于地表和浅部,缺乏对深部的了解,1990年初,省地矿局刘湘培提出凤台山矿段所圈定的部分矿体均为一孔控矿而且矿体产状直立,不符合斑岩铜矿形成的一般规律。为此,局在研究立项时,选定沙溪铜矿要继续勘查,并要求三二七队对凤台山矿段补做工作,以了解部分矿体的确切形态及产状。三二七队汪祥云等对凤台山矿段的地质特征进行了重新研究,由龙永庆等执行凤台山矿段深部钻探工作;先控制8线西部,首先施工的ZK8孔在原矿体深部见到了厚大矿体,证实矿体产状为缓倾斜。根据这一新的认识,汪祥云等进一步研究了铜泉山矿段与凤台山矿段之间,曾认为“无矿”区6线附近的构造与蚀变特征区,布置了ZK607,于孔深447.24米见到厚达294.80米的大矿体,平均含铜0.61%,获得了新的突破。
沙溪斑岩铜矿的发现,填补了安徽省境内无斑岩铜矿的空白。是三二七队地质技术人员运用“斑岩铜矿”成矿原理指导找矿的典型例子,尤其是近年来发现的深部厚大铜矿体,不仅为国家提供了一处远景极大的铜矿产地,更重要的是为在该区以至其它地区寻找类似的铜矿提供了方向。目前该矿仍在进一步勘查中。
5. 庐江哪里好玩啊
金孔雀温泉度假村在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 黄陂湖湿地在安徽省庐江县城东南面
6. 庐江县的标志物是什么
庐江县的标志物,你说的是安徽的庐江县吗?可以到旁边的三河去玩一玩
7. 黄陂湖的湖区物产
每值夏季,湖水由于日照蒸发,黄沙凝沉,水面澄清,斯时又是一片碧波。,微风过后,竞相争艳,清香四溢,呈现出“浪翻叶色千层碧,波映花光一片红”的莲花水国佳境。
黄陂湖素以“未入莲花国,先闻水面香”而著称的,湖中每到夏季,湖水虽受烈日蒸腾,但黄沙沉积湖底,多密密生长着原生态莲藕。清人吕符惠经此曾驻足吟诗而赞:“十里芙蕖冉冉香,平湖清浅漾波光。移舟更向花深处,人坐莲六月凉。”“黄陂夏莲”为“庐江八景”之一。《康熙·庐江县志》也收录了潘谧所撰的《庐江八咏·黄陂湖》诗句:“湖水清且闲,临流发佳趣。晓岸叠春山,夏荷落秋露。险浪惊食鱼,崩沙警飞鹭。少女歌采莲,双双荡舟去。”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大自然的造化,茂密的芦苇已渐次取代了“接天莲叶”与“映日荷花”,1991年一场空前大水,再致使湖边芦苇遭灾而严重萎缩。为了充分开发水面资源,周边的白湖、城关、沙溪、缺口、泥河等乡镇,都相继开展了围湖养殖活动。
8. 安徽庐江县为什么有个叫黄陂湖的湖,和黄陂有关系吗
没有 关系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