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花木兰故乡到底在哪里
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营[4]郭镇是木兰故里,有花木兰祠为证。在京九铁路线上,有个虞城木兰站,不远处即为花木兰祠,是隋朝木兰故居所在地。祠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各院落,共有百余间。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花木兰戎装出征像和两侧侍卫;后楼塑有花木兰少女像、全家合欢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吏、名人赞美花木兰的撰文、题诗、书画等碑刻十余通。如唐代杜牧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毁于1943年一场战火,近年重修,尚有清代祠碑保存完好。
2007年5月2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做出决定,命名虞城县为“中国木兰之乡”,并同意虞城县挂牌成立“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这意味着,木兰故乡在虞城已经获得权威机构的最终认可和确定。
木兰葬于延安,圣地有胜迹。木兰家住延安城南万花乡花塬头村,为花姓,北魏人。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称“花家陵”。皇帝还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1984年,在延安万花山修复了木兰陵园。该园雕梁画档,典雅壮观,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花将军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歌颂花木兰的诗词。园内遍植满了木兰喜爱的牡丹花,塑有木兰戎装石像,跃马横剑,逼真再现了木兰当年的英雄气概。
湖北黄陂县(今黄陂区)木兰山亦称自己是花木兰故里。但黄陂的木兰是隋唐的,和木兰祠有很大冲突。
安徽亳州也有史书文物建筑证明自己是花木兰故里。亳州说认为花木兰是汉朝人,早于北朝的木兰辞,符合逻辑。
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无确载,因此,木兰之争历代有之。 最早言及木兰籍贯的是东晋末、南北朝初的何承天(370-447),他在《姓苑》一书中言木兰任城人。他认为木兰姓木,乃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子贡)之后。端木氏曾因避仇而改姓木。子贡原籍鲁国,即今曲阜一带,东晋南北朝时,曲阜曾属任城郡,所以何承天称木兰是任城人,不过此说学术界并不认可。
当前争议最激烈的有安徽亳州、河南虞城、湖北黄陂、陕西延安四个地方。虞城由娘娘庙改为木兰庙,再附会为木兰家乡;黄陂由木兰树称木兰山,建木兰庙,再附会为木兰故里;延安在黄河西边百余里,也可“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那里有座万花山,也被附会为木兰故里。以上三地都认为木兰是隋朝或唐朝人。众所周知,《木兰辞》在汉代就流传在民间了,南朝僧人智匠还将其编入《古今乐录》,木兰其人怎么可能出现在南北朝之后呢?
木兰亳州人之说主要有下列根据:
(一)明代,由皇帝御批的《大明一统志》载:“木兰姓魏,亳州人。尝代父戍完(县),唐封孝烈将军。”
(二)清代,《大清一统志》引《大明一统志》云:“木兰姓魏,亳州人。汉文帝时,匈奴寇北边,发内郡戍之。木兰代父为戍卒,以功为小校,所戍是完县,故完人祀之。孝烈将军,唐所封也。”
(三)明清以来的《凤阳府志》、《颍州府志》、《保定府志》异口同声,均言“木兰姓魏,亳州人。”《归德府志》云:“木兰,亳之谯人也。”
(四)古代《亳州志》、《完县志》均言:“木兰姓魏,亳州人。”
(五)清代由皇帝钦定的大型图书《古今图书集成》内言“木兰姓魏,亳州人。”
(六)明代巡按御史(皇家史官,自称柱下史)何出光曾作《木兰祠赛神曲》12首,他在序文中说:“木兰,亳人,魏氏女。”
(七)完县(今名顺平县)木兰祠元代碑刻《汉孝烈将军记》言:“神姓魏,字木兰,亳州人。”
(八)木兰戍边燕山,《燕山丛录》一书对木兰的记载较为详细,云:“完县东门外有孝烈庙,榜曰孝烈将军。”《大清一统志》引《大明一统志》云:“县东或云即木兰女尝代父戍此。唐封孝烈将军。”有古碑称曰:“木兰姓魏,亳州人。”
(九)历代学者,如元代学者达世安、明代学者朱国桢、明代诗人吴姚奎等,均在自己的著作中明白无误地称:“木兰姓魏,亳州人。”
(十)木兰家乡亳州及木兰戍边之地燕山一带均有很多传说,不约而同地认为:木兰是汉代女子,从军的背景也是匈奴犯境。
❷ 《木兰古传》是一本什么书武汉黄陂依据此书认定木兰故里在黄陂,网上却怎么搜索不到这本书的任何信息
《木兰古传》这本书就是湖北武汉黄陂人杜撰出来的,所以网上找不到任何信息。
❸ 花木兰的故里在湖北哪个地方
(说法不一,为免改来改去,现全部列上)
一,木兰故里在虞城,有花木兰祠为证。在京九铁路线上,有个虞城木兰站,不远处即为花木兰祠,是隋朝木兰故居所在地。祠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各院落,共有百余间。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花木兰戎装出征像和两侧侍卫;后楼塑有花木兰少女像、全家合欢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吏、名人赞美花木兰的撰文、题诗、书画等碑刻十余通。如唐代杜牧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毁于1943年一场战火,近年重修,尚有清代祠碑保存完好。
二,木兰家在亳州,至今遗址尚存。《亳州志烈女志》载:木兰,魏姓,西汉谯城东魏村人(今亳州魏园村)。魏园村为淮北一普通村落,高约5米的木兰出征塑像,为故里平添无限光彩。村民指其村后即木兰故居,墓冢犹存。墓周苍松环护,翠竹成林,春来芍花飘香,蔚为壮观。《光绪亳州志》载:木兰祠在关外,相传祠左右即木兰之家。今祠已毁,遗址尚在。
三,木兰为黄陂人氏,木兰山下是其家。木兰山在黄陂城北30公里处,山高600余米,峰峦耸翠,风景秀丽,古迹甚多。传说当地有朱氏名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这,立功封为木兰将军。她不受朝禄,解甲归田,恢复红装,侍亲以终。历代在山上祭祀木兰,唐建木兰庙,明建木兰宫,后修木兰殿。现木兰殿在绝壁之上,朱柱青瓦,殿门额刻“忠孝勇节”四个大字。殿内端坐木兰鎏金塑像,男装女貌,英俊神武。两侧山墙,有“登山求嗣”、“河畔习武”、“代父出征”、“凯旋归时等木兰故事彩色壁画,栩栩如生。
四,木兰葬于延安,圣地有胜迹。木兰家住延安城南花山乡花塬头村,为花姓,北魏人。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称“花家陵”。皇帝还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1984年,在延安万花山修复了木兰陵园。该园雕梁画档,典雅壮观,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花将军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歌颂花木兰的诗词。园内遍植木兰喜爱的牡丹花,塑有木兰戎装石像,跃马横剑,逼真再现了木兰当年的飒爽英姿。
史家关于木兰记载甚少,木兰究竟魂归何处,如云彩一般飘忽难定,以至传说众多。
❹ 木兰文化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儿时读木兰辞时对木兰其人其事之史实,一片茫然。待五十年代初,有机会到武汉市属黄陂区(原为县)进行工作和探访,才蓦然间得知原来从幼就钦仰的女中豪杰木兰的故里就在黄陂。仔细踏访,黄陂的山山水水中,点布着巍巍的木兰山,山上有木兰殿;立新店有将军庙和木兰冢;北乡(双龙镇)有木兰故里;还有纪念性的木兰湖等等,编织成了一条斑澜多彩的木兰文化链。
史著如林的中国,关于木兰的载记虽语焉不详,但林林总总亦蔚为大观。关于木兰本事,最早的文字记载可推原到成于北魏,见于南朝陈代的《木兰辞》。至两宋时,收入《西文苑》、《文苑英华》、《乐府诗集》中。民国以来,成为中小学课文。唐代大诗人杜牧曾到黄陂,写下了韵味深沉、清丽动人的《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见《樊川文集》),诗中说的是木兰以女儿之身化妆男儿参加征战,在边塞上思归,还到明妃王昭君墓前(拂云堆,即今内蒙古之昭君墓青冢)去把酒。此诗成于唐会昌三年。《黄陂县志》载记:唐武宗会昌三年,杜牧游木兰山。此诗说明唐代时黄陂的木兰崇拜已经很盛,怪不得后来宋代名儒程大昌读了此诗后,在《演繁露》中,感慨系之:“观杜牧此诗,既有庙貌,又曾作女郎,则诚有其人矣,异哉!”这首诗是黄陂木兰事迹的最早记载。
近年来,黄陂区进行了扎实的史实、史料、史迹征集、研究工作,并由黄锂写成《花木兰将军三考》。他提出木兰是汉代人,家在黄陂。特别是史迹调查中,文中谈到黄陂双龙镇(今木兰山北之姚集镇大城潭村)有许多从周代到六朝的文化遗存,而古籍中的《木兰奇女传》云:“木兰,姓朱,为湖广黄州府西陵县(今黄陂)双龙镇人。”而在木兰山北坡立新店又有将军坟,并发现文字依稀可辨的“敕建木兰将军墓碑序”。凡此都证明黄陂为木兰故里。
笔者近年来检阅史乘,亦有创获。《古今图书集成》将有关木兰将军的史事和山川地志都列入该书“方舆汇编”、“方黄”、“黄州府部””———N74卷中。其中收录山川名胜、诗文史事条目颇丰。首先收入《木兰歌》(即《木兰辞》),意即表明木兰辞所叙述的木兰故事发生在黄州之黄陂。
《古今图书集成》编纂体例严谨,汇罗资料精当,其对黄陂木兰史事言之凿凿,诚木兰故里在黄陂之有力证明。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05月10日第十版)
黄陂--花木兰的故乡 遗下汉冢思佳人
culture.cnhubei.com 文化湖北 3-30 8:50
荆楚网(楚天金报)记者 胡彩丽 郑志方 通讯员 胡沛 实习生 程景年
花木兰的爱情秘史
3月22日,武汉黄陂姚集镇。初春的风携带着桃李花香,在温和的阳光里。一位生活在两千年前的同乡,让这片土地充满了英雄的神奇色彩,并在两千年后极大地改变了黄陂人今天的生活。
传说西汉年间,黄陂姚集镇大城潭村被叫作双龙镇。该镇千户长朱天禄和妻子赵桂贞婚后多年未孕,听人指点食下木兰花蕊,生下一女,取名木兰。木兰生性活泼好动,天资聪颖,7岁就被青狮岭的道长和住持收为徒弟,修练武术。至今民间还流传着木兰童年时期的传说,说她冒险到山洞里采集夜明沙(蝙蝠的粪便)为同村瞎眼的奶奶治好盲症,使计谋让一名当地的土财主捐资修桥……
木兰18岁那年,单于进犯中原。木兰既不忍让年迈多病的父亲再赴沙场,也不能违抗保卫国家的旨意,于是藏起女儿家的柔弱,乔装成男子上战场。在12年的战争生涯中,她靠食用一种草药掩盖自己女性的生理特征,驰骋疆场,在血与火的世界里拼杀,屡建奇功,获封“木兰将军”。
可皇帝赐予其官职和封赏时,木兰竟毅然请辞,并道出自己实为女子的真相,请求以平民身份返乡,侍奉双亲。木兰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回归女人的身份。
她的感情秘史少有人知。在战争中她与伍登将军出生入死,默默相爱却始终没有道明心迹。等真相大白之后,伍登却战死沙场。于是,木兰发誓终生不嫁。直至90岁高龄,木兰在黄陂去世。
现在,黄陂木兰山的玉皇阁,相传就是木兰将军凯旋后,皇帝的赐冠之所。后人还建起木兰坊、木兰殿、木兰将军祠等,以褒彰纪念木兰“忠孝勇节”的功勋和情怀。
美国人的免费广告
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第一部以中国为背景的卡通片《花木兰》席卷全球,这给黄陂的旅游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
1998年之前,木兰山、木兰湖景区每年的游人不足百万。1999年,游客陡增至150万。去年,景区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旅游收入超过3亿元。今年,木兰水乡、清凉寨以及云雾山等系列旅游点,也在建设之中。木兰品牌,从一个仅几十平方公里的木兰山,延伸到947平方公里的木兰生态旅游区,占去全区面积近半,成为全国最大的生态旅游区,成了名副其实的“武汉后花园”。另外,还有四万村民吃起了“旅游饭”,经营“农家乐”,从此走出贫穷步入小康,有的农户在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月收入超过了4000元。
与此同时,黄陂区还抓住“木兰”文化,从1999年起就开始举办“木兰文化旅游节”,借节招商引资,先后引进项目50多个,协议资金就达10多亿元,并投资1.7亿元建设基础设施,让景区锦上添花。
鄂豫之间木兰之争
当“花木兰”文化在湖北武汉开花结果的同时,一场没有硝烟的纷争也暗地展开。河南虞城宣称,木兰乃河南虞城人,并也有木兰祠、木兰陵园等为证。除此之外,木兰故里还有宋州、商丘、亳州、谯郡和延安之说。
虽是一个传说,但在黄陂却有墓为证。木兰山脚北坡是木兰将军祠所在。院内有一大土冢,内是一座砖结构的汉墓。发掘时,其上还散布着板瓦残片,饰粗绳纹,是典型的汉砖汉瓦。其碑文虽已模糊不清,却依稀可辨“赦建木兰将军墓碑序”等几个字。这就是传说中的木兰将军墓。
木兰究竟是哪里人?晚唐诗人杜牧有诗歌为佐证。当年,他游览黄陂木兰山和将军祠后,对木兰将军的功绩大发感慨,作诗一首: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明《木兰古传》也载:木兰将军黄郡西陵人,姓朱,父天禄……”
“木兰转战万里,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踪迹,加之木兰没有在朝廷当官,正史上没有留下记录,所以出现纷争是很正常的。”黄陂区木兰研究会会长明德运在谈论木兰之争时说道。
河南各地和黄陂均以能拥有与木兰相关的文化而引以为豪,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木兰品牌为大家所珍视,木兰精神已深入人心。花木兰,已经不单单为黄陂所独享,她已经上升为中华民族所共有的文化遗产,值得所有中国人永远珍惜和保护。
但是,黄陂在这场争夺战中,不会谦让。记者了解到,有关方面正在设法保护这笔文化遗产,让花木兰长住娘家——黄陂。
❺ 花木兰到底是湖北武汉黄陂人还是河南虞城县人
木兰故里
(说法不一,为免改来改去,现全部列上)
一,木兰故里在虞城县营郭镇,有花木兰祠为证。在京九铁路线上,有个虞城木兰站,不远处即为花木兰祠,是隋朝木兰故居所在地。祠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各院落,共有百余间。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花木兰戎装出征像和两侧侍卫;后楼塑有花木兰少女像、全家合欢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吏、名人赞美花木兰的撰文、题诗、书画等碑刻十余通。如唐代杜牧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毁于1943年一场战火,近年重修,尚有清代祠碑保存完好。
二,木兰家在亳州,至今遗址尚存。《亳州志烈女志》载:木兰,魏姓,西汉谯城东魏村人(今亳州魏园村)。魏园村为淮北一普通村落,高约5米的木兰出征塑像,为故里平添无限光彩。村民指其村后即木兰故居,墓冢犹存。墓周苍松环护,翠竹成林,春来芍花飘香,蔚为壮观。《光绪亳州志》载:木兰祠在关外,相传祠左右即木兰之家。今祠已毁,遗址尚在。
三,木兰为黄陂人氏,木兰山下是其家。木兰山在黄陂城北30公里处,山高600余米,峰峦耸翠,风景秀丽,古迹甚多。传说当地有朱氏名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这,立功封为木兰将军。她不受朝禄,解甲归田,恢复红装,侍亲以终。历代在山上祭祀木兰,唐建木兰庙,明建木兰宫,后修木兰殿。现木兰殿在绝壁之上,朱柱青瓦,殿门额刻“忠孝勇节”四个大字。殿内端坐木兰鎏金塑像,男装女貌,英俊神武。两侧山墙,有“登山求嗣”、“河畔习武”、“代父出征”、“凯旋归时等木兰故事彩色壁画,栩栩如生。
四,木兰葬于延安,圣地有胜迹。木兰家住延安城南万花乡花塬头村,为花姓,北魏人。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称“花家陵”。皇帝还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1984年,在延安万花山修复了木兰陵园。该园雕梁画档,典雅壮观,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花将军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歌颂花木兰的诗词。园内遍植木兰喜爱的牡丹花,塑有木兰戎装石像,跃马横剑,逼真再现了木兰当年的飒爽英姿。
史家关于木兰记载甚少,木兰究竟魂归何处,如云彩一般飘忽难定,以至传说众多。
❻ 花木兰故里是什么地方
花木兰故里之争:“中国木兰之乡”花落河南虞城
2007年05月25日 中新网郑州5月25日电(记者 赵敏)记者今日从河南有关部门获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刚刚作出决定,正式命名虞城县为“中国木兰之乡”,并同意虞城县挂牌成立“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
河南虞城县是木兰的故乡,至今该县仍保留着木兰祠等大量有关木兰的古迹,以及一些有关木兰的传说。二00六年五月,虞城县正式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申报虞城县为中国木兰之乡,并成立“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今年三月下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成专家考察验收组对虞城验收。依照中国文联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的有关规定,经验收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认为虞城县“所报材料属实,手续齐备,申报规范”,经研究,同意命名虞城县为“中国木兰之乡”,并挂牌成立“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
木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巾帼英雄。木兰原姓魏,因其是女儿身,故称其为花木兰。她代父从军的英勇壮举,使她成为在那个男尊女卑时代里的女英雄。但木兰故里在哪里?历史上曾对此争论不断。
据史料记载,无论是谯郡、宋州或商丘,指的都是虞城县营廓镇周庄村小魏庄这个地方。唐代在此建有木兰庙,现为木兰祠,存有记载木兰身世的元、清记事碑,并有木兰当年辞世的陵墓。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当地老百姓都认为这天是花木兰的生日,并举办庙会,共同祭奉花木兰。目前,木兰祠为商丘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政府首批挂牌的旅游景点之一。去年,虞城“木兰传说”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❼ 花木兰故里国家认可的是河南商丘虞城营郭镇大周庄,为何湖北黄陂一直说是他们的 木兰是南北朝时期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不管 花木兰是,黄陂人,还是 虞城人
她都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两地群众文化共享,不要恶意中伤。
我是黄陂人。
❽ 黄陂木兰 解读
木兰故里在黄陂
■皮明庥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儿时读木兰辞时对木兰其人其事之史实,一片茫然。待五十年代初,有机会到武汉市属黄陂区(原为县)进行工作和探访,才蓦然间得知原来从幼就钦仰的女中豪杰木兰的故里就在黄陂。仔细踏访,黄陂的山山水水中,点布着巍巍的木兰山,山上有木兰殿;立新店有将军庙和木兰冢;北乡(双龙镇)有木兰故里;还有纪念性的木兰湖等等,编织成了一条斑澜多彩的木兰文化链。
史著如林的中国,关于木兰的载记虽语焉不详,但林林总总亦蔚为大观。关于木兰本事,最早的文字记载可推原到成于北魏,见于南朝陈代的《木兰辞》。至两宋时,收入《西文苑》、《文苑英华》、《乐府诗集》中。民国以来,成为中小学课文。唐代大诗人杜牧曾到黄陂,写下了韵味深沉、清丽动人的《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见《樊川文集》),诗中说的是木兰以女儿之身化妆男儿参加征战,在边塞上思归,还到明妃王昭君墓前(拂云堆,即今内蒙古之昭君墓青冢)去把酒。此诗成于唐会昌三年。《黄陂县志》载记:唐武宗会昌三年,杜牧游木兰山。此诗说明唐代时黄陂的木兰崇拜已经很盛,怪不得后来宋代名儒程大昌读了此诗后,在《演繁露》中,感慨系之:“观杜牧此诗,既有庙貌,又曾作女郎,则诚有其人矣,异哉!”这首诗是黄陂木兰事迹的最早记载。
近年来,黄陂区进行了扎实的史实、史料、史迹征集、研究工作,并由黄锂写成《花木兰将军三考》。他提出木兰是汉代人,家在黄陂。特别是史迹调查中,文中谈到黄陂双龙镇(今木兰山北之姚集镇大城潭村)有许多从周代到六朝的文化遗存,而古籍中的《木兰奇女传》云:“木兰,姓朱,为湖广黄州府西陵县(今黄陂)双龙镇人。”而在木兰山北坡立新店又有将军坟,并发现文字依稀可辨的“敕建木兰将军墓碑序”。凡此都证明黄陂为木兰故里。
笔者近年来检阅史乘,亦有创获。《古今图书集成》将有关木兰将军的史事和山川地志都列入该书“方舆汇编”、“方黄”、“黄州府部””———N74卷中。其中收录山川名胜、诗文史事条目颇丰。首先收入《木兰歌》(即《木兰辞》),意即表明木兰辞所叙述的木兰故事发生在黄州之黄陂。
《古今图书集成》编纂体例严谨,汇罗资料精当,其对黄陂木兰史事言之凿凿,诚木兰故里在黄陂之有力证明。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05月10日第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