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黄陂泥塑的非遗
被作为省级“非遗”进行保护的黄陂泥塑曾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闻名全国。时过境迁,当年在田间地头工作的农民泥塑家们如今仍在继续着泥塑创作吗?昨日,5位来自黄陂泥塑之乡的民间泥塑艺人,被请进湖北美术馆的高雅之堂,一展“玩泥巴”绝技。他们在一个月内复原的经典之作,也将被美术馆作为艺术品永久收藏。普普通通的泥巴,在他们手上几揉几捏,数十分钟,一尊神态逼真的肖像泥塑就现身了。昨日,泥塑艺人展示的现场肖像速塑技艺令观众惊叹。看着自己的泥塑肖像,观众鲁光亚尤为激动:“这就是我,太像了,特别是神态。”
观众也许不知道,早在30多年前,为观众们塑像的易厚庆老人的泥塑代表作《参观新猪厂》就曾上过中国美术界最权威的杂志《美术》,那个年代,老人所在李集泡桐店村是闻名全国的农民泥塑之乡,武汉曾举办“黄陂农民泥塑展览”和《收租院》大型泥塑展,参观者达百万人。1977年,黄陂泥塑作品和重庆工人雕塑一道晋京,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引起轰动。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专门来黄陂拍摄短片《泥塑之花》和新闻简报在全国放映。
与68岁的易厚庆年纪相仿、来自同一个村子的另4位老人也都是身手不凡的泥塑高手,其中三位已是省级“非遗”传人。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及不易保存等原因,他们的优秀之作早已损毁。作为省美术馆的一项公共教育推广活动,此次,省美术馆邀请他们5位“进驻”美术馆一个月,向公众展示黄陂泥塑工艺绝技之外,他们还担负着现场复制各自代表作的重任。据悉,复原活动一直持续至12月底,除周一闭馆外,观众每天可至美术馆现场观赏泥塑创作过程。
彭发生师傅的《雨夜擒敌》、王水金师傅的《朵瓣归仓》、彭贵洲师傅的《又是一个丰收年》、梅俊先师傅的《欢庆解放》,都曾是当年赴北京参展的佳作。
雕塑家、省美术馆傅中望馆长说:“黄陂泥塑不仅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群众性文艺品牌,也孕育了一批艺术家的成长,我当年作为知青下放黄陂时,也得益于黄陂泥塑的启蒙和滋养。”
B. 湖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多少
根据来2013年10月22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湖自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新增项目56项,具体包括民间文学类的汉东书院传说、万密斋传说、黄陂彩词、三袁传说、三峡传说、梁子湖传说、刘秀传说;传统音乐类的道教音乐、潜江锣鼓、房陵长歌、太阳河民歌、古瑟艺术、向坝民歌、丝弦锣鼓;传统舞蹈类的花鼓灯、、绕棺、高跷、草把龙灯;传统戏剧类的大鼓、钢镰大鼓;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的唐手拳、杨氏洪门拳、武汉杂技;传统美术类的微雕、贝雕、竹雕、竹编、佛像雕塑工艺、金漆木梅花制作工艺、麦秆画、夷陵版画;传统技艺类的武昌鱼制作技艺、孝感麻糖制作技艺、米酒制作技艺、松花皮蛋制作技艺、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武汉国漆精制技艺、黑茶制作技艺、皮纸制作技艺、鄂派紫砂壶陶艺;传统医药类的蕲春艾灸疗法、中医正骨疗法、中医诊法、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民俗类的放河灯、洗马花灯会、送寒衣、土家族牛王节、神农祭祀习俗。另外,除新增项目56项外,还包括扩展项目26项,项目保护单位113个
C. 黄坡镇的古镇风情
黄坡魁星楼:黄坡镇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 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意为用笔点定中式人的姓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在造形上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见图如见字。古时候,各地都有魁星楼,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
吴川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吴川飘色1992年和1997年两次晋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03年吴川飘色造型作品晋京参加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既民间工艺品展,荣获金奖;2005年广东省文化厅命名黄坡镇为“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飘色)”;2006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入编《吴川飘色》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吴川飘色被列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川泥塑2007年11月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川飘色起源于黄坡镇,广东湛江的吴川市的飘色、泥塑、花桥被誉为“吴川三绝”,飘色乃“三绝”之首。据黄坡镇的民间艺人陈寿全生前回忆:清末,吴川黄坡的四乡八村常常举行游神赛会,出现了表现戏剧片断的化装游行,俗称“地色”,引人注目。为取胜其他村庄,他与父亲别出心裁地搞了技巧化装游行,在一个木箱上,设计出《哪叱出世》,小哪叱在莲花上迎风飞飘,故称为“飘色”。这套飘色展出后,游遍黄坡,轰动全县,是为吴川飘色起源。
〖吴川木偶戏〗吴川素有“木偶之乡”的美誉,木偶戏历史悠久,民间拥有雄厚的木偶艺术基础,木偶艺人的足迹曾遍及省、港、澳及东南亚国家,曾赴京参加全国木偶汇演,赴罗马尼亚参加第二届国际木偶大赛荣获银质奖章。 据《吴川县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已有各类木偶在各地演出,其中单人木偶最为广泛普及。
吴川木偶戏,俗称“鬼仔戏”,是吴川广大农村地区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在黄坡吴阳地区尤为流行,鬼仔戏一般三人操作,两人舞动木偶并用吴川方言唱戏,一人演奏乐器(锣鼓等),中老年人钟情“鬼仔戏”,而年轻人几乎从未过问,如今此剧种已濒临灭绝。 粤西吴川,有多种民间语言,发音各不相同,以黄坡、吴阳等地最为正宗。 吴川话从中原传入,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古味浓重。发音上,吴川话平平仄仄极为协调。用吴川话读古诗,原汁原味,有格有律 ,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仿佛唐朝音律、汉代乡风。
“喂,得闲哨到我几,坐下吃口熟烟咯,煲晚赶粮啊回去啪。” 年例是粤西地区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在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黄坡地区的年例非常热闹。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平泽上高村等十几条自然村【简称平泽李二甲地四房头】的李姓族人的盛大节日。每到这一天,他们万人均要举行“游邓公”的活动。是日一早,村口、桥头等当眼处,竹竿搭成的彩门拔地而起,“同庆四八”横额下,“四月例游雷梓里人海如注鼓乐喧天龙飞凤舞升平世”,“八天迎圣祖乡间喜气沸腾笙簧并奏燕语莺歌锦绣春”的巨幅对联高耸入云端。 上午十时开始,仪仗队、彩旗队、鼓乐队、武术队、鲜花队等开路,舞狮舞麒麟随后,一队英姿飒爽的唐装女郎身着一袭翠绿色衣裤,舞动着色彩斑斓的巨龙走过。另一队同样威风凛凛的黄衣舞龙队相随,一个个气宇轩昂,美髯飘拂,趋前细看,都是一班腰肢婀娜的俏娇娃,一个个玉琢粉妆的脸蛋上画上两撇长长短短的黑胡子。一阵龙腾虎跃,两支龙队舞得雌雄难分。 黄坡地处平原,水网密布,端午节赛龙舟之风甚浓,平泽村、调歌村一带每年都举办隆重的龙舟赛,2009年端午节黄坡镇那津龙舟队代表吴川市参加湛江国际龙舟赛,荣获湛江组第一名、国际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D. 武汉有什么特产可以带走的
武汉,我很喜欢这里,因为这里的特产美食,让人不能忘记。
热干面。
我们都知道阳澄湖大闸蟹,你却不知道梁子湖大河蟹。“千古江夏诗文在,梁子湖畔蟹正肥。”这是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节开幕式上现场即兴作诗。说明了着大河蟹,真是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很好吃。
武汉的特产不仅仅是上面这几样,还有很多呢。亲爱的朋友,不如亲自去武汉,去品尝吧。
E. 河南省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1、盘古神话
盘古神话,河南省桐柏县、泌阳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盘古神话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之一,是典型的创世神话。其特征包含传统文化的传承思想寓意,深以表达其一生及以造就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内容表述了主人公盘古的出身、创世、造物、灭亡的主要四大经历。
盘古大神的故事是神话史上古已有之且久远的传说;体现着创造者盘古那无私的伟大奉献,给整个宇宙造福,给全世界留下许多美物而丰富精彩的神奇艺术和杰作,最终完成使命而倒下,成就却永远的保存于地球,成为历史上挥之不去的经典作品,是民俗古老而不朽的著名神话故事。
F. 黄陂区的文化
2014年,黄陂区共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3项、省级14项、市级16项,区级61项。享有“楚剧之乡”、“泥塑之乡”、“武术之乡”的美誉。黄陂“九佬十八匠”遍布五湖四海,素有“无陂不成镇”之说。民间文学木兰传说、曲艺湖北大鼓、和戏曲楚剧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陂泥塑、黄陂民间彩词、高跷故事亭子、黄陂榨油技艺等14项入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民间技艺黄陂三鲜等16项入选市级非遗保护名录。
木兰武术已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世纪80年代,黄陂区武术大家根据历史文献整理的木兰拳问世,被中国武术院正式确认为中国武术第130种拳种。
黄陂榨油技艺起于明嘉靖年间,在当地延续了400多年。已列入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陂木版年画为民间画匠、雕刻匠、印刷匠纯手工工艺制品,作品产生于一匠多艺制作或多匠操作而成的简易家庭作坊。
黄陂泥塑:唐贞观年间,泥塑艺人即开始塑制寺庙、观中供奉的神像。汉阳归元寺的五百罗汉和木兰山的神像就是它的传统代表作。归元寺五百罗汉是湖北黄陂王氏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黄陂是中国的雕塑之乡之一。
湖北大鼓起源于湖北黄陂,是一种流行于武汉、孝感、鄂州和黄冈一带的说唱艺术,原名“鼓书”,又称“打鼓说书”、“打鼓京腔”等。1950年为“湖北大鼓”定名的鼓王王鸣乐先生就是黄陂人。半个多世纪以来,黄陂陆续走出了陈谦闻、张明智等几代湖北大鼓传人,把这种曲艺形式传承至今。2007年,黄陂的非遗项目“湖北大鼓”成功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楚剧是湖北黄陂、孝感一带的花鼓戏,原称黄陂花鼓戏、黄孝花鼓,西路花鼓戏。由民间划莲船等艺术形式演变而成。楚剧是湖北省代表性剧种之一,具有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厚等特色。演出剧目,多取材于民间生活和传统故事。楚剧重唱工,特别是传统折子戏,多为二唱到底,唱腔用迟腔,优美动听。百余年来,楚剧久盛不衰,造就了一批遐迩闻名的名演员。李品三、李小安、江秋屏等。 黄陂话即武汉市黄陂区方言。属鄂东楚语系统,历史悠久,直白易懂,为武汉市非物质遗产。
黄陂话属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交界处,兼有两个官话区的特点,有23个声母(包括零声母),41个韵母和6个声调,楚方言词遗存较多,保留了古汉语中古去声的声调特征。 2014年,黄陂举办木兰山登山节和全国山地户外挑战赛等导向性全民健身活动10项次,参加人数达18000余人。节庆活动丰富多彩,黄陂区还成功举办第四届木兰杜鹃花节、第14届木兰旅游文化节、第5届“汉交会”,首届武汉赏花节,木兰草原风筝节等活动。黄陂武湖建成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等。
玩灯流行于武汉黄陂区特有的叫法,玩灯在黄陂是指集“舞狮、舞龙、彩船、竹马、黄陂长堰走高、鱼灯、蚌壳精”等于一体的一种庙会。牌子锣鼓、墨龙灯、竹马、高跷故事亭子都为黄陂特色灯会形式。全区270个行政村976个自然湾,有龙灯525条、狮子970个、彩船45只。
僵狮子是一种流行于湖北的武汉黄陂和孝感两地一带元宵节的民俗活动,是一种舞狮的游狮活动,尤其以武汉黄陂的僵狮子最为有名。
木兰庙会,每年农历八月初一,是木兰庙会的第一天。木兰庙会是木兰山传统民俗活动,其历史可上溯至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通常有十万香客游客参与庙会。
G. 黄陂话的简介
黄陂话阴去调尾很高。且韵尾有紧喉现象,从历史音韵的角度看,这种方言现象可能是上古到中古声调演变的产物。黄陂话阴去字调值高韵尾收似促声。黄陂话保留了更接近古汉语中古去声的声调特征。黄陂话有23个声母(包括零声母), 41个韵母和6个声调。从黄陂方言的声调中有入声调类和去声分阴阳的情况来看。
黄陂方言属楚语系,历史悠久。从语言学的角度看,黄陂话与《楚辞》中出现极多的字、词、句有相通之处,是古老楚语的余绪。随着普通话普及率的提高,黄陂方言需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保护。
声调,共6个:阴平33、阳平213、上声42、阴去45、阳去44、入声24。
武汉话各调类的五度值分别为 阴平 44、阳平 212、上声 41、去声25
黄陂话阴平、阳平、上声的调类与一般官话方言差别不大,但是去声分阴阳、其中阴去字主要来源于古清声母去声字,也有少数来源于古入声字’阳去字的来源一是古浊声母去声字,二是古全浊声母上声字,黄陂话入声调类保留,韵尾已失去塞音,入声主要来源于古清声母入声字。还有部分古浊声母入声字(另一部分转入阳平)。
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到了元代时,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就是现在的一声和二声,上声有一部分字归并到去声里,剩下的是现三声,去声和由上声归并的一些字是现的四声,古代的入声在元代时分化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当中。所以现代汉语北方方言没有入声。“普通话”即标准现代汉语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所以普通话没有入声这个声调。
H. 黄陂旅游景点
黄陂是一座有4400年筑城史、1800馀年建制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无陂不成镇」的深厚文化积淀。素有「千年古郡、木兰故里、滨江花都、孝信之城」的美誉,拥有盤龙城文化、木兰文化、二程文化、首义文化、四大文化名片。 黄陂是湖北省第一台乡、第二侨乡,华侨华裔和港澳台同胞超过30万人。
黄陂境内座落有武汉市最高的山——双峰尖及道教名山——木兰山。相传此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将军花木兰的家乡。木兰山及其周边地区已经被黄陂区政府规划为旅游发展区。
木兰天池
木兰山
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
木兰草原
武汉木兰云雾山景区
武汉农耕年华农业风情园
锦里沟
大余湾
木兰清凉寨
姚家山景区
为纪念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出生地而修建於北宋末年的「双凤亭」,被喻为「二程」理学文化的萌芽地。
黄陂区滠口街道有盤龙城遗址,是该地区商代人类活动留下来的遗迹。同时黄陂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僵狮子发源地。
在黄陂区鲁台地区,有一座亭子叫做双凤亭,为了纪念中国宋代理学家程颐程灝而建。
I. 2015湖北省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有那些
一、民间文学(7项)
261Ⅰ-39汉东书院传说安陆市
262Ⅰ-40万密斋传说罗田县
263Ⅰ-41黄陂彩词武汉市黄陂区
264Ⅰ-42三袁传说公安县
265Ⅰ-43三峡传说巴东县
266Ⅰ-44梁子湖传说武汉市江夏区
267Ⅰ-45刘秀传说枣阳市
二、传统音乐(7项)
268Ⅱ-52道教音乐(长阳道教科仪音乐)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269Ⅱ-53锣鼓艺术(潜江锣鼓)潜江市
270Ⅱ-54房陵长歌房县
271Ⅱ-55太阳河民歌恩施市
272Ⅱ-56古瑟艺术湖北音乐博物馆
273Ⅱ-57向坝民歌竹溪县
274Ⅱ-58丝弦锣鼓团风县
三、传统舞蹈(5项)
275Ⅲ-25花鼓灯(鹤峰花鼓灯)鹤峰县
276Ⅲ-26绕棺利川市、咸丰县
277Ⅲ-27高跷(高跷故事亭子、杨店高跷)武汉市黄陂区、孝感市孝南区
278Ⅲ-28大唐竹马安陆市
279Ⅲ-29草把龙灯(张湾草把灯、宣恩草把龙、咸丰草把龙)十堰市张湾区、宣恩县、咸丰县
四、传统戏剧(2项)
280Ⅳ-27湖北越调谷城县
281Ⅳ-28通城打锣腔通城县
五、曲艺(共计2项)
282Ⅴ-31孝昌大鼓孝昌县
283Ⅴ-32钢镰大鼓大悟县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项)
284Ⅵ-8唐手拳天门市
285Ⅵ-9杨氏洪门拳武汉市蔡甸区
286Ⅵ-10武汉杂技武汉杂技艺术有限责任公司
七、传统美术 (8项)
287Ⅶ-18微雕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288Ⅶ-19贝雕(仙桃贝雕、洪湖淡水贝雕)仙桃市、洪湖市
289Ⅶ-20竹雕(新洲竹雕)武汉市新洲区
290Ⅶ-21竹编(潜江传统竹器制作技艺)潜江市
291Ⅶ-22佛像雕塑工艺大冶市
292Ⅶ-23金漆木梅花制作工艺应城市
293Ⅶ-24麦秆画(仙桃麦秆画)仙桃市
294Ⅶ-25版画(夷陵版画)宜昌市夷陵区
八、传统技艺(13项)
295Ⅷ-40武昌鱼制作技艺武汉市硚口区
296Ⅷ-41孝感麻糖制作技艺孝感市
297Ⅷ-42米酒制作技艺(孝感米酒制作技艺、房县黄酒制作技艺、麻城东山老米酒酿造技艺)孝感市孝南区、房县、麻城市
298Ⅷ-43松花皮蛋制作技艺安陆市
299Ⅷ-44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武汉市江汉区
300Ⅷ-45武汉国漆精制技艺武汉市东西湖区
301Ⅷ-46茶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赤壁市
302Ⅷ-47汉川荷月制作技艺汉川市
303Ⅷ-48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武汉市江汉区
304Ⅷ-49折子粉制作技艺阳新县
305Ⅷ-50葛粉制作技艺钟祥市、随县
306Ⅷ-51皮纸制作技艺(郧阳皮纸制作技艺)郧县
307Ⅷ-52鄂派紫砂壶陶艺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九、传统医药(4项)
308Ⅸ-12艾灸(蕲春艾灸疗法)蕲春县
309Ⅸ-13中医正骨疗法(房县向氏正骨疗法、庆元堂席氏骨伤疗法)房县、老河口市
310Ⅸ-14中医诊法(林氏中医瘰疬疮疡诊疗法、章真如诊疗法、钟氏中医外科疗法、庞安时伤寒病疗法)武汉市江岸区、武汉市江岸区、武汉市汉南区、浠水县
311Ⅸ-15中医传统制剂方法(肖氏万灵膏制作技艺、荆门上清丸制作技艺、戈氏丹药制作技艺)钟祥市、荆门市东宝区、随州市曾都区
十、民俗(5项)
312Ⅹ-18放河灯监利县
313Ⅹ-19灯会(洗马花灯会)浠水县
314Ⅹ-20送寒衣郧西县
315Ⅹ-21土家族牛王节来凤县
316Ⅹ-22神农祭祀习俗神农架林区
J. 黄陂话的申遗
20世纪初,黎元洪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时,黄陂话因一票之差落选“国语”,这则武汉家喻户晓的笑谈又被人们旧话重提,原因是黄陂话眼下正在努力“申遗”。
黄陂话能否申遗,参与第二批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的专家们心存疑虑。有专家认为,方言在普通话的冲击下消失,这是全国各地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这也是正常现象。但这似乎更应该是语言学界研究和保护的范畴,不应该纳入“非遗”保护范围;也有专家称,语言本来就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只要黄陂方言仍在被广泛使用,“申遗”就还为时过早。
据了解,方言申遗,黄陂话并非首家。早在2005年,江苏省高淳县就力争将有5000年历史的古雅高淳话列入联合国遗产保护名录。
对于方言“申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徐艺乙教授曾公开表示,还没有出现方言被列入“非遗”的情况,国家的相关法律也要求推广普通话。纵观历史,地方方言的消亡是不可逆转的,虽然方言不能列入“非遗”,但还是可以用其他途径保护起来。
方言专家朱建颂:武汉话也将在渐变中消失,黄陂话要“申遗”,武汉话现状如何?日前,武汉方言研究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朱建颂教授表示,随着普通话不断推广,武汉方言也将在渐变中消失。
朱建颂说,武汉方言作为“西南官话”的重要代表之一,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然而随着近几十年来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如今的武汉方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一些字的武汉读音已经被普通话完全同化,以前武汉人把“全”念成“qian”,基本上都改为念“quan”了,而“热”字的语音则从“le”变成了“re”;一些武汉人的传统称谓也受到普通话词汇的很大影响,“爹爹”、“家家”之类的称呼越来越少,90后更喜欢叫“爷爷”、“外婆”……
对于这些变化,从事武汉方言研究近50年的朱建颂显得比较乐观。他说,语言本来就是相互融合、不断发展的,有旧元素消失,就会有新元素产生,希望某种方言千年不变,这是不现实的。但他也认为,方言是地域文化、历史的重要载体,尤其是戏曲、曲艺、民歌等领域,如果离开了方言,将会严重影响其表现力。
对武汉方言颇有隐忧:舞台、电视各类武汉方言剧和报纸上的武汉方言专栏很红火,但真正从事武汉方言整理与研究的人才却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