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武汉黄陂 > 黄陂区张献忠

黄陂区张献忠

发布时间:2021-02-26 13:29:24

① 武汉古时候叫什么名字

江城。隋朝置江夏县和汉阳县,分别以武昌、汉阳为治所。唐时江夏(武昌)内和汉阳分别升容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江城之称亦始于隋唐。

唐朝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译文: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在这五月的江城好似见到纷落的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此后经宋以迄明、清,均为历代州府治所。

(1)黄陂区张献忠扩展阅读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1日,国民党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国民政府在汉口开始办公。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作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

4月16日,武汉市政委员会成立,武昌市政厅撤销;三镇首次统一行政建制。民国十八年(1929年)武汉分治,武昌、汉阳县城划出,汉口仍为特别市。汉口为省辖市,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为特别市。

② 巾帼英雄的故事简介

故事简介:

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出祁山,攻打魏国。魏军统领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峙于渭南。由于诸葛亮远道而来,利于急战,司马懿采取了相持战术。诸葛亮深知,这样相持下去,对蜀军是极为不利的,而发动强攻,魏军深沟高垒,很难取胜,可是又怎能甘心退兵?

于是诸葛亮想出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派人大张旗鼓地前往魏营给司马懿送了一份"厚礼":一大堆妇女用的头巾和发饰,还写了一封信,说司马懿太胆小了,一个大英雄,掌握那么多兵将,竟不敢来战。

如果他领兵出战就是大英雄;如果不敢来战,干脆就用妇女的头巾包上头,再用脂粉化妆,证明他是个一般妇女!司马懿非常生气,却依然没有中计。

(2)黄陂区张献忠扩展阅读:

中国巾帼英雄有:

1、穆桂英

穆桂英- 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

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2、花木兰

花木兰:姓魏,名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

3、秦良玉

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秦良玉(1574或1584~1648) 字贞素,土家族(也有说是苗族),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

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登录的巾帼英雄。

③ 简述三国时期开始武汉三镇的建城史

元代以前历史
武汉是中国建成史最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武汉的考古可上溯距今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汉口古有夏汭、鄂渚之名。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现今发现且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古语云“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故名汉阳。汉阳及武昌皆有1800年历史,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紧连汉阳的荒洲。 东周时,武汉一带便是楚国的军事和经济要地。西汉时汉阳归属沙羡县。而武汉城区最早城池是建于东汉末年于今汉阳的却月城、鲁山城,和今武昌的夏口城。东汉末年,军阀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于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争夺荆州,于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今鄂州),更名为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223年,孙权在今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并在城内黄鹄矶处修筑了望楼,取名黄鹤楼。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的“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汉(古武昌即今鄂州)。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作为郢州的治所。 唐武德四年(621年)于龟山南筑城设汉津县。隋大业二年(606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由此而始,另设江夏县管理武昌。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流域商业重镇和东南贡赋转运中心。现今在马房山和岳家咀出土的灰陶四神砖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皆为唐朝墓葬。自唐以来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中心,有"东南巨镇"之誉。唐宝历年间,名臣牛僧孺任鄂州刺史,治鄂达六年,曾扩建江夏城(今武昌)。两宋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军,南宋抗金将领岳飞驻防鄂州(武昌)达八年,在此兴师北伐。宋代武汉制瓷业发达,于江夏区梁子湖发现宋瓷窑群百余多座。南宋诗人陆游经过武昌时,写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来描写武昌的繁华。
元明清时期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武汉首次成为省级行政单位的治所。元代诗人余阙在诗中曾把武昌、汉阳称为“双城”。元末时红巾军领袖徐寿辉曾将其天完政权国都迁至汉阳。 朱元璋攻克武昌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后朱桢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在此后274年中,朱桢及历代楚王皆在龙泉山(今江夏区)为修建陵地,使龙泉山形成了有“三龟九寝十二景”之称的古建筑群。明成化十年(1474年)汉江改道从龟山北麓入江,汉口方才脱离汉阳独立发展,嘉靖年间在汉江新河道北岸形成汉口镇,来自各地的商贾纷纷前来经营,当时汉口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成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和中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明末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故有“货到汉口活”一说,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享有“楚中第一繁盛处”美誉。明崇侦八年(1635年)汉阳府通判袁瑁在汉口修筑了一条长堤(西起硚口-汉正街,东迄堤口-四官殿,即今长堤街),长堤以内即汉口早期镇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张献忠破武昌城,火焚楚王府。 清乾隆年间,汉口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清嘉庆年间,汉口居民已达三万七千户,计十三万人,但汉口任然隶于汉阳县,故当时“武汉”任指武昌、汉阳双城。清道光二年(1822年)范锴所著《汉口丛谈》中“遂陷武汉等郡”一句,即指武昌、汉阳两府。咸丰年间,湖北巡抚胡林翼首次在奏函中使用“武汉”两字,如“武汉为荆襄咽喉”、“若使武汉克复”、“武汉两城对峙”等等,也是指武昌、汉阳(包括汉口)两地。
晚清时期
1852年,太平军相继占领汉阳和汉口。次年攻克武昌城,为太平军攻占的首座省城。 1858年,《天津条约》增辟11个通商口岸,包括汉口。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在老汉口镇的下游沿岸先后开辟了英、德、俄、法、日五国租界,汉口开始了由传统商业市镇向近代都会的转型。外商长期经营长江航运和茶叶等农产品出口业务。汉口的对外贸易几乎可以与上海并驾齐驱。 1864年,为防捻军南下,修筑汉口城堡,上起硚口,下到一元路,称作后城。 1889年,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在其主政期间,大力推行洋务运动,特别是兴建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刺激了武汉近代工业兴起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张之洞在鄂期间,主持修建了卢汉铁路,兴办教育,创建了两湖书院等新式学堂。 1899年,将汉水以北的汉口地区(北至摄口,西至硚口)设为夏口厅。 1905年,为解除汉口后湖水患,张之洞修筑后湖长堤,建成后堤内干涸土地10万亩。所以后湖长堤被称作“张公堤”,该堤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提供了广阔的扩建面积,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1907年,张之洞将后城城墙拆除,修建了上起硚口、下至江汉路的后城马路,成为汉口首条近代马路,是中山大道的前身。 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展实业救国运动。1906年,宋炜臣等人在汉口创立了“暨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公用水电企业。1909年,该公司为调节供水修建了汉口水塔,成为当时武汉最高的建筑。 在清末日本驻汉总领事水野幸吉所著的《汉口—中央支那事情(1908年)》中,对汉口的崛起倍加赞誉:“与武昌、汉阳鼎立之汉口者,贸易年额一亿三千万两,夙超天津,近凌广东,今也位于清国要港之二,将近而摩上海之垒,使观察者艳称为东方之芝加哥”。从此“东方芝加哥”成为人们对武汉的流行印象。 20世纪初叶的10年间,汉口的对外贸易总额始终占全国外贸总额的10%左右,成为中国第二大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当时唯一可与沿海口岸匹敌的内陆口岸。
中华民国时期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建立湖北军政府,脱离清朝,定国号中华民国,此时武汉成为革命中心。10月18日,革命军和清军在汉口、汉阳爆发阳夏战争。11月30日,清军败退,火焚汉口街市四天。 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以武昌为湖北省省会,同年孙中山来汉,对武汉给予了“武汉一呼,天下响应”和“民国开创,武汉实为首功”的评价。 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魏尔·瓦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赞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当时的芝加哥除了产业重点不同外和当时的武汉确有相似之处。 1922年,江岸火车站为京汉铁路大罢工总指挥部,2月7日二七大罢工遭残酷镇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立像
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划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作为湖北省会,改夏口县为‘汉口特别市’直属于国民政府,并辖汉阳县城。 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自广州迁都武汉。1月5日,数十万群众冲击了汉口英租界,2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收回该租界。4月18日,武汉市政府成立,武昌市与汉口特别市(含汉阳县城)合并为‘京兆区’作为首都,成立武汉特别市。故武汉建市历史仅83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武汉召开。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8月7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决定中国共产党今后将采取武装暴动的方式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 1931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武汉市区被淹达百日之久,仅市区就死亡3619人。 1938年6月至10月间,中日双方投入百万兵力,进行长达数月的武汉会战。10月25日,武汉沦陷。 1949年5月15日,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白崇禧乘飞机逃离武汉。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进入汉口市区,次日进入武昌市区和汉阳县,武汉三镇解放。22日中国共产党成立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次日中共武汉市委员会成立,暂由中央直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设立的首个直辖市。

④ 湖北黄陂太公潭张姓属哪一分支,字辈怎么排的

由来: 张姓人口约为7800万,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一,是当今中国第三大姓。张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传说。古书上记载黄帝的孙子挥创制出弓箭,这在当时对社会确实有很大贡献,因此被赐姓张。张姓还有一支形成于春秋时期,是以祖辈的名字中的字作为姓的,韩国的开国者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以张为姓,这一支张姓主要在今河南省境内。此外,居住在云南的南蛮酋长于三国时被诸葛亮赐姓张,此后其子孙便以张为姓。据《三国志》记载,张辽原本姓聂,后改为张姓,世代居住在许昌,成为大姓。晋代有中原张姓迁至福建,唐朝年间,张姓人氏又随陈政、王潮等人居入福建,此后河南光州张姓迁往广东,从清初开始,广东、福建的张姓又迁入台湾,从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张姓以北方人居多,主要是汉族。张姓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张姓自古为英才辈出的姓氏。如战国时有政治家魏国人张仪;西汉最著名的张姓人物是张良和张骞;东汉也有两个最杰出的张姓人物-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东汉时,张道陵在四川创立道派,被称“张天师”,张角、张梁、张宝创立太平道起义,称为“黄巾军”,张修、张鲁创立天师道;三国时大将张飞,张辽;西晋文学家张华;南北朝时期,农民起义领袖张凤,画家张僧繇(you);唐朝张说、张九龄又是宰相,又是文学家,名将张巡,书法家张旭,小说家张读,诗人张若虚、张继、张志和;五代时农民起义首领张遇贤;北宋有农民起义领袖张余、张海;南宋大将张宪、张俊;元代有大将张弘范;明代政治家张居正,画家张路,医学家张景岳,著名道士张三丰,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清代有“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捻军首领张宗禹,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北洋军阀张作霖,张敬尧,张宗昌等。 海外张姓华人杰出代表有林肯大学校长张道行,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宇航员张福林,华盛顿世界银行总会计师张展成,遗传生物学家张觉明,著名画家张玉良、张融,航空与太空总署宇宙航空高级总工程师张云樵,香港十大富翁之一张荣发等等。
姓氏起源:
关于张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少昊子挥造弓箭,姓源启自黄帝赐
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家乘谱牒
河北: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
山西: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
辽宁: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
海: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
江苏: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氏家谱六卷、淮阴张氏宗谱九卷。
浙江:清河张氏支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甬上张氏宗谱、清河张氏宗谱二十二卷。
聚集地:
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张氏在台湾仅次于陈、林、黄三姓,是第四大姓。台湾的张氏来自福建和广东。台湾张姓曾分金坡派、板桥派等多种。主要居往在彰化、台北、台南、南投等地,彰化有数为占全台人数的六分之一。与大陆张姓一样,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在;三是人才辈出,数不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第一个入台开基的张氏先人是张佑,来自广东梅丰。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堂号
"百忍堂":
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⑤ 新洲朱城

双龙镇历史源流

双龙镇亦称朱城寨、大城潭。东临滠水、民舍座北朝南,南倚小寨山,古护城河环绕村庄,总面积约800亩。关于双龙镇等称谓,笔者多年研究的初步结论是:隋唐时,此处叫朱城寨,意思是朱姓人在这里筑的城寨。明时又叫过大城潭,即滠水河深潭旁修筑了一座大城(其实不大)。叫双龙镇,是因此处地貌形似二龙戏珠之状,其称谓是隋唐之前,可见双龙镇历史的悠久。

双龙镇历史的确悠久。考古发掘和案头研究的资料表明:西周时,这里已有先民栖息。到汉代,双龙镇已成为方圆数十里较繁华的集镇。“当街铺面百十家,商贾运货有驴马”为当时的写照。基于繁华,村民谌文坤等老人谈到历史上曾在双龙镇设过县治等事。据《黄陂县志》记载:汉至隋,黄陂曾称西陵、木兰、梁兴等县名。古木兰治所在黄陂,史书上早有记载。《南齐书、州郡志》载:南齐司州安蛮左郡辖七县,第一个便是木兰县。当时,木兰县管辖包括今黄陂北部和红安县的西南地区,治所就在滠水河东的双龙镇。

在《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历史地理学家谭骐骧更明确地把古木兰县县址标在黄陂滠水上中游处,而双龙镇正好处于这个位置。这就使古木兰县治所在黄陂,或说在黄陂双龙镇的说法更具权威性。从地理位置、军事位置、商贸集散活动等方面分析,这也是极可能的。一、古时滠水水道十分发达,不但河宽河深水清,且离长江近便;二、双龙镇濒临滠水,不但筑有石城,且有宽阔的护城河,易守难攻,为兵家必争之地,宜于设置重要的政权机构;三、双龙镇北近豫皖,与本省红安、大悟毗邻,水陆交通便利,是最佳的商品集散地。我们从大寨山遗留下的众多粗绳纹板瓦等分析,当时这里的建筑十分豪华,很可能是统治者在此设置过政权机构,而不是一般的民间住宅建筑所为。由此,还可以推断,双龙镇护城河最迟在唐初就有了。尔后,在宋元及明前期,均进行过拓宽与掘深。

谈到双龙镇历史,几年前该村的谌才卓老人曾说:古时候,双龙镇就被誉为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不但出了木兰将军这样的大英雄、大贵人,古时还有大贵人和达官显臣来过这里。谌老之说,民间确有所传。双龙镇东北一里许有一观音寺,隋唐时,观音寺就十分著名。隋末,南阳王伍云召兵败韩擒虎、宇文成都之手后,隐居大悟山紫竹寺为僧,取法号丧吉。紫竹寺距观音寺七十里,他应醉月长老之约到观音寺讲解经义。丧吾曾赞此处“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兰山耸翠于前,柏笼横枕于背后,为西陵第一名胜。”贞观时,开国元戎鄂国公尉迟恭受太宗皇帝李世民之命督鄂时,曾多次来双龙镇观音寺。尉迟恭来观音寺,一是祭奠救过他命的好友朱若虚,二是会从紫竹寺来此的丧吾和尚,三是请醉月长老为他讲解经义。这些正史乏见的故事,虽不足为历史事实,但其说有接近于历史的一面。所谓接近历史,譬如丧吾对双龙镇的那些赞颂,方方面面就说得十分真实准确。

座谈了解双龙镇历史时,年近古稀的谌文书、胡升喜等老人补充说:祖祖辈辈世代相传,汉代就有双龙镇的叫法。此说真实与否并不重要,但至少能说明双龙镇是极其古老的。隋唐时,由于朱若虚、朱天禄父子在朝廷和地方为官,并在此处承头筑城修寨,也就印证了朱城寨之说实有其事。民间还相传:北宋时期,因战败、流亡的定远县官吏,曾一度摄政双龙镇。洪武初,明地方政府在原城寨的基础上,对城寨进行了扩建,在大寨顶巅增修了一座烽火台,并设巡检司于双龙镇。以“遏察奸伪、期在士民乐业、商旅无艰、镇静一方……”在双龙镇设巡检司,这是很多老人都知道的事实。所以,不少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双龙镇出生的老人仍一直称双龙镇为大城司。据传,大城巡检司公署是一幢上下两重的线石青砖屋。清咸丰年间,看管此屋的老人烤火睡着后,炭火烧着了火盆旁的干柴,公署被烧毁。咸丰末同治初又复建。清同治时,大城谭司巡检为方家 。

清代至民国初年,清政府和民国政府一直在双龙镇设有驿站和盐局。据传:双龙镇驿站的最后一块匾牌为清军提督、后擢升为台湾巡抚的刘铭传所题。同治5年(1866年),刘铭传率清军追捻军经双龙镇,扎营时,驿役磨墨请他题写了“大城潭驿站”几个字。民国初年,湖北督军王占元微服观看了木兰山农历八月开山门迎香客的庙会后,还寻访了双龙镇。王督军到双龙镇,主要是冲着历史上是否有木兰其人,是不是双龙镇人两个问题而来。王督军双龙镇之行,自然不会有什么结论。民国21年,国民党第十军军长徐源泉回新洲仓埠省亲后去河南,中途曾在双龙镇作了短暂的停留。在双龙镇,徐源泉在盐局老板计某的陪同下,拜谒了观音寺。并为观音寺题写了“慈悲为怀、利益众生”的匾牌。对此,已故黄陂知名绅士胡秋原的父亲胡康民曾说:双龙镇虽不大,但关注他的人物不小。

木兰将军与双龙镇

今年二月二日,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在《国防时空》栏目播放了《荆楚行——英雄木兰》专题片。该片于2003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在双龙镇拍摄。该片播放后,社会反映较大。由此,一个关于木兰身世、姓氏、故里、生卒年代等老话题,亦又成为双龙镇民众谈论的热点。

为中央电视台《荆楚行——英雄木兰》作解讲的双龙镇村民谌文书老人说:历史上的花木兰就出生在双龙镇,本姓朱。木兰祖父叫朱若虚,父亲叫朱天禄。1998年,笔者到双龙镇采风时,村民谌才卓老人对此说得更详细。他说:朱若虚是个文官,先为隋文帝杨坚幕僚,后随唐公李渊镇守太原,为高祖器重的大臣,贞观初后赋闲在家潜心研究佛经道典。木兰的父亲叫朱天禄。天禄憨厚正直,贞观时为双龙镇千户。他为官清廉,乐善好施。谌文书、谌才卓所讲与明《木兰古传》上“木兰将军黄郡西陵人、姓朱、父寿甫、又名异、天禄、母桂珍”的记载是吻合的。清同治十年(1871年)编纂的《黄陂县志》上也有“湖广省黄州府黄陂县木兰山有朱异家住其下,其女代父从征,功封木兰将军”的记载。这个记载,原自明万历时曾任都察院右御史、辽东巡抚张涛的一篇奏疏。谌才卓老人还谈到,双龙镇东城门桥头原有石碑一块。石碑高约1.9米、宽1.2米、厚8寸。碑正面有“木兰将军双龙镇人”等字。背面文字记载的是修建东城门桥时,双龙镇朱谌陈等姓人捐资的情况。谌才卓老人还说:东城门桥头的那块碑大部分埋在土里,是他1946年冬挖树蔸时发现的。当时,他根本没想到这块碑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石碑裸露地面后,大约没过一年的时间,就被人砸碎了,而今连块碎片也找不到。

谈到木兰与双龙镇,1982年,黄陂著名鼓书艺人胡志高先生曾对笔者说,民国时期(大约是1939年),黄陂名人、原荆襄水师统制赵南山曾对他讲:木兰将军应是黄陂人,是北乡双龙镇人。赵南山还说:他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赴日本任留学生监督前,曾看过一本木刻本《木兰传》。木刻《木兰传》中说:木兰将军,木兰山北,滠水河东双龙镇人,姓朱,年少替父从征云云。1999年9月,笔者到双龙镇采风,年愈五十的村民朱卫华讲他是朱若虚的后裔。他说:“木兰是双龙镇人。她就出生在我家后面的朱家台子屋。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我们也还要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木兰是民族的自豪,更是双龙镇朱姓人的自豪。”

笔者对朱卫华说:“现在黄陂境内的朱姓人,几乎全是明洪式时由江西吉安等地迁徒而来的。你是这里的土著吗?”

朱卫华的爱人彭云花说:“谈历史不能随意遍造。我们这里关于木兰的故事很多,她就出生于双龙镇的朱家台子屋。”

谈到这个问题时,谌文书老人说:双龙镇的朱谌胡三姓人,都是土著,不是明时由江西迁徒而来的。历史事实是不是如此,这还有待考证。

木兰将军与双龙镇,双龙镇与木兰将军,正如村民彭云花所言,这里与木兰相关的故事传说很多。如观音寺,相传木兰六七岁时,常到寺里“偷听”丧吾和尚与醉月长老讲解经义;大寨小寨山和大城潭边的河滩,传说木兰替父从军前,常到这些地方习武练功。实在地说,这些也只能作为传说,不能作为真实的历史。因为,根本无法找出佐证和事实证据。2004年6月1日,在黄陂区文联暨黄陂作家协会成立大会上,著名诗人韦启文先生曾说:历史上是否有木兰其人,是不是黄陂人,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韦先生所说是客观公正的。作为黄陂人,我们认为:如若历史上实有木兰其人的话,她就是双龙镇人。

双龙镇史迹的破坏保护与遗存

隋唐五代宋时期,滠水流域虽有多次的战争,但对双龙镇尚未造成大的破坏。双龙镇名胜古迹遭受大的破坏,是由元明时期开始的。

元明相交之际,战乱频繁,双龙镇的名胜古迹开始遭受大面积、严重的破坏。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徐寿辉部将率一支红巾军与元军在滠水中下游展开了长达数月之久的拉锯战。元军在进攻双龙镇时,炸城堡、挖城门、烧民房、毁道路、填护城河、凿木船,流窜到双龙镇的土匪,趁战乱抢动了观音寺,盗走了镇寺之宝玉观音佛像,焚毁了经书。洪武年后,双龙镇城堡又经历了复修、再毁、再复修、再毁的过程。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春,张献忠农民军在攻破滠水中游的周家寨、木兰山、大场等山寨城堡后,沿滠水北进,继而捣毁了双龙镇的部分城墙及西城门桥和西码头。此时的双龙镇,已是百孔千疮,“乡民依破城而居”。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部攻克黄陂县城后,在去黄冈途中,砸毁了观音寺的部分佛像。民国初年,双龙镇残城内外的民用和准军事设施基本破坏了。1947年,国民党军队在双龙镇大寨顶端修碉堡,拆毁了东城门桥北翼近40米长、数当时遗存得最好的一段城墙。尚存的一些建筑古迹,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基本上毁坏殆尽。

双龙镇城堡复修保护较好的数清乾隆嘉庆两朝。嘉庆之后,就谈不上复修和保护了。

相传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湖北巡抚刘藻经双龙镇去河南信阳。到双龙后,见此处有城堡和护城河,且风景不错,问地方官这是什么地方,城堡为何如此破旧。地方官回答:地方百姓相传是唐朱木兰将军的故里,城堡破旧不知有多少年,地方政府和百姓无银整修。刘藻“啊”了一声后,说要是拨银整修。不料没过多久,刘巡抚往督云南战败身死,拨银整修双龙镇城堡之事自然成了泡影。当然,刘巡抚的意愿是值得称颂的。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当年随刘巡抚到过双龙镇、时升为参将,据说是黄陂女婿的湖南人刘泗春捐银三百两,请石匠复修了破坏严重的部分城墙。

嘉庆二年(1797年)夏,黄陂普降大雨,山洪爆发,猛涨的河水冲垮了双龙镇西城门一带的城墙、民房及码头。时在湖北巡抚衙门当差的乡人谌某找到巡抚惠龄,以防洪安民为由,由巡抚拨银五百两,双龙镇商户自筹纹银若干两,将洪水冲垮的城墙、房屋、码头修复。

为保护双龙镇历史文化遗址,1988年12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在双龙镇立碑,确定此处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黄陂区姚家集镇人民政府成立了“木兰故里修复领导小组”,拟自筹资金、招商引资、申请国家扶持资金等措施,全面做好双龙镇名胜古迹的修复工作。

而今,能见证双龙镇古老历史的只有年久淤塞,已经废弃干涸、部分改作水田的护城河,大寨山上残存的粗绳纹板瓦及陶筒、鬲足、灰陶、红陶残片,尚有残墙残瓦的观音寺遗址。唯一保存较好的是隋唐时始建而受毁、明清时复修的东城门桥及东城门桥的古条石板

双龙镇作为木兰将军的出生地,应有木兰遗物和与木兰有关的遗存遗物,但由于历史年代久远,除朱家台子屋等遗迹外,其它尚少见,这的确是一大遗憾。

⑥ 巾帼英雄的其他巾帼

生平简介
秦良玉(1574-1648),字贞素。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为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
史书记载到:秦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自幼从父秦葵习文练武,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阳抗击后金,被明熹宗封为二品夫人、充总兵官,并赐“忠义可嘉”匾额。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榆关)。崇祯三年,又奉诏勤王,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祯帝优诏褒美并诰封一品夫人,加封都督同知、挂镇东将军印。并且在四川、贵州地区又相继击败奢崇明、安邦彦、张献忠、罗汝才等叛军,取得成都之捷、重庆之捷、夔门之捷等。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晋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永历皇帝加封太子太傅,仍以镇东将军督兵靖川。去世后谥号“忠贞”。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非列女传)的巾帼英雄。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北京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门上刻“蜀女界伟人秦少保驻兵遗址”十二大字)。
崇祯皇帝赋诗四首以彰其功:其一: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其二: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其三: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其四:凭将箕帚作蝥弧。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清末鉴湖女侠秋瑾对秦良玉推崇备至,亦写诗赞美之:
其一: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
其二:执掌乾坤女土司,将军才调绝尘姿。花刀帕首桃花马,不愧名称娘子师。
其三: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娥媚。吾骄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曾有此。
二十四史文献
《明史》卷二百七十列传第一百五十八 将相传 · 秦良玉传(清·张廷玉等)
○马世龙(杨肇基) 贺虎臣(子赞 诚) 沈有容 张可大(弟可仕)
鲁钦(子宗文) 秦良玉 龙在田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已,偕酉阳诸军直取桑木关,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赞曰:马世龙等值边陲多事,奋其勇略,著绩戎行,或捐躯力战,身膏原野,可谓无忝爪牙之任矣。夫摧锋陷敌,宿将犹难,而秦良玉一土舍妇人,提兵裹粮,崎岖转斗,其急公赴义有足多者。彼仗钺临戎,缩朒观望者,视此能无愧乎!
《清史稿》卷五百十三 列传三百——土司二 四川 (清·赵尔巽、柯劭忞等)
川东道重庆镇辖:
石砫宣慰使,其先马定虎,汉马援后。南宋时,封安抚使。其后克用,明
洪武初加封宣抚使。崇祯时,土司千乘及妇秦良玉,以功加太子太保,封忠贞侯。
子祥麟,亦加封宣慰使。顺治十六年,祥麟子万年归附,仍授宣慰使职。乾隆二
十一年,以夔州府分驻云安厂同知移驻石砫。二十五年,设石砫直隶厅,改
土宣慰使为土通判世职,不理民事。(夔州府夔州协属。)
樊梨花,中国古代女英雄,以她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传奇故事被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歌舞戏剧等多次演绎,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樊父原系隋将,归依突厥)。樊梨花智勇双全,美貌绝伦,其自嫁薛丁山为妻,协助薛丁山登坛挂帅、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樊元帅俗名樊梨花,自幼随梨山老母习艺,历时八载,武艺高强。她乃是薛家父子征西的中流砥柱,一口绣戎刀无可匹敌。於薛仁贵身亡后,继任征西大元帅,终至西凉之乱敉平,因居功厥伟,唐高宗时加封为威宁侯、镇国一品夫人。她在民间很有人脉,《三休三请樊梨花》, 是一出流传甚广的传统老戏,我国有好几个剧种都演过这出戏。三度“被休”,樊梨花忍辱负重,默默地承受一切,鲜明而生动地突出了她的倔强、自尊和自强。从三请樊梨花到梨花做元帅,是樊梨花性格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对于“三休”,“三请”则从侧面显示了樊梨花的聪明智慧,以至性格粗莽的程咬金也称赞说:“我平生走南闯北,结识人很多,最佩服的就是这樊梨花。”
经过一番曲折,夫妻两人破镜重圆。梨花受命于危难,担任元帅。她治理寒江关的卓著政绩和走马上任后果敢坚决的调兵遣将等一系列行为,处处表现了樊梨花不仅是一位武功超群的女将,而且是一位胸有韬略的女帅,她的领导才能不仅表现在军令严明,不仅表现在身先士卒,而且表现在知人善用,对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宽容风度。
可以说,一直以来,樊梨花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她的形象,近千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已成为我国古代巾帼英雄的代表人物之一。 折太君(即历史上的佘太君)名赛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之女。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户衣)镇守府州,善于骑射,配与北汉名将杨业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马武艺拥熟,深知兵法,辅佐杨业屡立战功,官居云州观察使,号称杨无敌。后来在征辽之时,潘仁美挂帅,杨业为先锋之职,不意潘仁美向怀私怨,包藏祸心,逼孤军而临绝险,陈家峪矢尽力穷,番将则乌屯云集,遂致全军皆陷,杨业被俘,三日不食而亡。
清朝光绪年间《岢岗州志》所述:“杨业妻折氏。业,初名刘继业,仕北汉,任犍为节度使,娶折德(户衣)女。后归宋,赐姓杨。折性敏慧,尝佐业立战功,号‘杨无敌’。后杨业战死于陈家谷,潘美、王侁畏罪,欲掩其事,折上疏辩夫力战获死之由,遂削二人爵,除名为民。”又《保德州志》云:“折太君,宋永安军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女,代州刺史杨业妻。性警敏,尝佐业立战功。后太平兴国十年,契丹入寇;业进兵击之,转战至陈家峪口,以无援兵,力屈被擒,与其子延玉皆死焉。太君上书陈夫战殁,由于王侁违制争功。上深痛惜,沼赠业太尉,除王侁名。”宋太宗下诏“故云州观察使杨业,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死后)赠太尉,大同军节度,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以(《宋史·杨业传》)。
杨业为国捐躯之后,折太君又协助长子杨延昭抗辽立功,累任崇仪副使、江淮南都巡检使、知定远军、保州(保定)缘边都巡检使、本州防御使、高阳关副都部署署、加如京使。杨延昭戍边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宋史)宋朝皇帝真宗也赞扬地说:“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
北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杨延昭病逝军中,终年57岁,河朔之人多望延昭灵枢痛哭流涕,悲声直上九霄。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从狄青南征有功,授兴州防御吏、知泾州,为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部虞侯,卒后赠同州观察使。
杨家将从杨业之父杨信到孙杨文广,祖孙四代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为国捐躯,堪称“一门忠烈”,折太君正是杨家将的中流砥柱。虽然正史上对折太君没有作更多记载,但是折太君那深通兵书、久战沙场、忠心爱国、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广大人民脑海之中。她指挥杨家将英勇杀敌的可歌可泣之英雄业迹,已经达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深度。后来的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学习她、崇拜她,希望她留芳千古,永垂不朽,又编演了评书、小说和戏曲剧目,其中以戏曲剧目广为流传。 梁红玉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原籍池州,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腊起义,祖父和父亲因贻误战机被杀,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朝廷派童贯率军平定方腊,最后方腊被韩世忠所捉。
平定方腊后,在庆功宴上,韩世忠与梁红玉初次见面,二人对视生情,终成眷属。他们相亲相爱的生活一直伴随着战争度过。梁红玉有身孕后留在京城,却被苗傅和刘正彦扣押,但二人碍于韩世忠的勇猛并不敢难为他们母子。
此时宋高宗没有行动的自由,隆裕太后和宰相朱胜非密派梁红玉驰往秀州,催韩世忠前来救助,并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韩世忠很快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授武胜军节度使。
这年冬天,金人再度进犯,从黄州和采石矶两处渡江,直逼临安。宋高宗逃至越州。韩世忠留守秀州,建炎四年元宵节金兀术下战书与韩世忠,约定第二天开战。韩世忠听从梁红玉的计策把宋军兵分两路,看中军摇旗为号,进行包围截杀。结果金军大败。韩世忠放声高歌:万里长江,淘不尽壮怀秋色,漫说秦宫汉帐,瑶台银阙,长剑倚天氛雾外,宝光挂日烟尘侧!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龙虎啸,凤云泣,千古恨,凭淮说。对山河耿耿,泪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鸾舆步老辽阳幄。把唾壶击碎,问蟾蜍,圆何缺?
有奸细向金兀术献了一计:以土覆船板,以火箭烧毁韩世忠战船。但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策以少胜多,围困敌军近五十天,使金军不敢随便渡江侵犯。
岳飞被害后,韩世忠也被罢去兵权,他索性辞去官职,与梁红玉白头相守。 穆桂英- 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大破天门阵之后,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西夏,穆桂英亲挂先锋印,连破强敌,在虎狼峡(今古浪峡)遭到西夏的阻击。为了探测敌情,穆桂英带了两名女将,沿一条小道爬过一座山头,穆桂英向峡口瞭望,只见峡口处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西夏的兵马。穆桂英正看得出神,突然一阵密集的冷箭射来,穆桂英等三名女将当场中箭身亡。留守在崖下的其他几名女将见穆桂英中了埋伏,便赶紧一起上来救援,但是悬崖实在太陡峭,只有九名杨门功夫最好的女将爬了上去。由于寡不敌众,女将们最后全部牺牲在崖顶。
主要功绩
1、抗辽---大破天门阵,痛歼辽国的萧太后亲率的侵宋辽军主力,此后辽军再也不敢南侵,辽宋边境再无大战事。
2、平南---广西侬智高叛乱,穆桂英及夫杨宗保挂帅出征,平定南方的叛乱。
3、穆桂英战功卓著,被宋朝廷封为浑天侯。
4、征西---穆桂英率12寡妇征西,虽然她在虎狼峡中了埋伏壮烈牺牲了,但杨门女将最终还是大获全胜,西夏议和臣服。 花木兰:姓魏,名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有机会到武汉市属黄陂区(原为县)进行工作和探访,才蓦然间得知原来从幼就钦仰的女中豪杰木兰的故里就在黄陂。仔细踏访,黄陂的山山水水中,点布着巍巍的木兰山,山上有木兰殿;立新店有将军庙和木兰冢;北乡(双龙镇)有木兰故里;还有纪念性的木兰湖等等,编织成了一条斑斓多彩的木兰文化链。史著如林的中国,关于木兰的载记虽语焉不详,但林林总总亦蔚为大观。关于木兰本事,最早的文字记载可推原到成于北魏,见于南朝陈代的《木兰辞》。至两宋时,收入《西文苑》、《文苑英华》、《乐府诗集》中。民国以来,成为中小学课文。唐代大诗人杜牧曾到黄陂,写下了韵味深沉、清丽动人的《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见《樊川文集》),诗中说的是木兰以女儿之身化妆男儿参加征战,在边塞上思归,还到明妃王昭君墓前(拂云堆,即今内蒙古之昭君墓青冢)去把酒。此诗成于唐会昌三年。《黄陂县志》载记:唐武宗会昌三年,杜牧游木兰山。此诗说明唐代时黄陂的木兰崇拜已经很盛,怪不得后来宋代名儒程大昌读了此诗后,在《演繁露》中,感慨系之:“观杜牧此诗,既有庙貌,又曾作女郎,则诚有其人矣,异哉!”这首诗是黄陂木兰事迹的最早记载。近年来,黄陂区进行了扎实的史实、史料、史迹征集、研究工作,并由黄锂写成《花木兰将军三考》。他提出木兰是汉代人,家在黄陂。特别是史迹调查中,文中谈到黄陂区双龙镇(今木兰山北之姚集镇大城潭村)有许多从周代到六朝的文化遗存,而古籍中的《木兰奇女传》云:“木兰,姓朱,为湖广黄州府西陵县(今黄陂)双龙镇人。”而在木兰山北坡立新店又有将军坟,并发现文字依稀可辨的“敕建木兰将军墓碑序”。凡此都证明黄陂为木兰故里。笔者近年来检阅史乘,亦有创获。《古今图书集成》将有关木兰将军的史事和山川地志都列入该书“方舆汇编”、“方黄”、“黄州府部””———N74卷中。其中收录山川名胜、诗文史事条目颇丰。首先收入《木兰歌》(即《木兰辞》),意即表明木兰辞所叙述的木兰故事发生在黄州之黄陂。《古今图书集成》编纂体例严谨,汇罗资料精当,其对黄陂木兰史事言之凿凿,诚木兰故里在黄陂之有力证明。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木兰词》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生平简介
平阳公主(?—623年)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窦皇后)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
二十四史文献
《旧唐书》卷五十八 列传第八 柴绍传(附平阳公主 马三宝) (五代·刘昫纂)
○唐俭 长孙顺德 刘弘基 殷峤 刘政会 柴绍( 平阳公主 马三宝附)
武士? (长兄士棱 次兄士逸)
平阳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太穆皇后所生。义兵将起,公主与绍并在长安, 遣使密召之。绍谓公主曰:“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 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 别自为计矣。”绍即间行赴太原。公主乃归鄠县庄所,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 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时有胡贼何潘仁聚众于司竹园,自称总管,未有所属。 公主遣家僮马三宝说以利害,潘仁攻鄠县,陷之。三宝又说群盗李仲文、向善志、 丘师利等,各率众数千人来会。时京师留守频遣军讨公主,三宝、潘仁屡挫其锋。 公主掠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士,无得侵掠,故远 近奔赴者甚众,得兵七万人。公主令间使以闻,高祖大悦。及义军渡河,遣绍将数百骑趋华阴,傍南山以迎公主。时公主引精兵万余与太宗军会于渭北,与绍各置幕府,俱围京城,营中号曰“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以独有军功, 每赏赐异于他主。六年,薨。及将葬,诏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 四十人、虎贲甲卒。太常奏议,以礼,妇人无鼓吹。高祖曰:“鼓吹,军乐也。 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周之文母,列于十乱; 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遂特加之,以旌殊绩;仍令 所司按谥法“明德有功曰昭”,谥公主为昭。
《新唐书》卷八十三 列传第八·诸帝公主传·平阳昭公主传 (宋·欧阳修等纂)
◎诸帝公主
世祖一女。
同安公主,高祖同母媦也。下嫁隋州刺史王裕。贞观时,以属尊进大长公 主。尝有疾,太宗躬省视,赐缣五百,姆侍皆有赉予。永徽初,赐实户三百。薨 年八十六。裕,隋司徒柬之子,终开府仪同三司。
高祖十九女。
长沙公主,下嫁冯少师。
襄阳公主,下嫁窦诞。
平阳昭公主,太穆皇后所生,下嫁柴绍。初,高祖兵兴,主居长安,绍曰: “尊公将以兵清京师,我欲往,恐不能偕,奈何?”主曰:“公行矣,我自为计。” 绍诡道走并州,主奔鄠,发家赀招南山亡命,得数百人以应帝。于是,名贼何 潘仁壁司竹园,杀行人,称总管,主遣家奴马三宝喻降之,共攻鄠阝。别部贼李 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各持所领会戏下,因略地盩厔、武功、始平,下之。乃 申法誓众,禁剽夺,远近咸附,勒兵七万,威振关中。帝度河,绍以数百骑并南 山来迎,主引精兵万人与秦王会渭北。绍及主对置幕府,分定京师,号“娘子军”。 帝即位,以功给赉不涯。武德六年薨,葬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路、麾幢、 虎贲、甲卒、班剑。太常议:“妇人葬,古无鼓吹。”帝不从,曰:“鼓吹,军 乐也。往者主身执金鼓,参佐命,于古有邪?宜用之。”

⑦ 武汉历史

元代以前历史
武汉是中国建成史最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武汉的考古可上溯距今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汉口古有夏汭、鄂渚之名。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现今发现且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古语云“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故名汉阳。汉阳及武昌皆有1800年历史,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紧连汉阳的荒洲。 东周时,武汉一带便是楚国的军事和经济要地。西汉时汉阳归属沙羡县。而武汉城区最早城池是建于东汉末年于今汉阳的却月城、鲁山城,和今武昌的夏口城。东汉末年,军阀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于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争夺荆州,于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今鄂州),更名为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223年,孙权在今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并在城内黄鹄矶处修筑了望楼,取名黄鹤楼。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的“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汉(古武昌即今鄂州)。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作为郢州的治所。 唐武德四年(621年)于龟山南筑城设汉津县。隋大业二年(606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由此而始,另设江夏县管理武昌。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流域商业重镇和东南贡赋转运中心。现今在马房山和岳家咀出土的灰陶四神砖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皆为唐朝墓葬。自唐以来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中心,有"东南巨镇"之誉。唐宝历年间,名臣牛僧孺任鄂州刺史,治鄂达六年,曾扩建江夏城(今武昌)。两宋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军,南宋抗金将领岳飞驻防鄂州(武昌)达八年,在此兴师北伐。宋代武汉制瓷业发达,于江夏区梁子湖发现宋瓷窑群百余多座。南宋诗人陆游经过武昌时,写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来描写武昌的繁华。
元明清时期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武汉首次成为省级行政单位的治所。元代诗人余阙在诗中曾把武昌、汉阳称为“双城”。元末时红巾军领袖徐寿辉曾将其天完政权国都迁至汉阳。 朱元璋攻克武昌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后朱桢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在此后274年中,朱桢及历代楚王皆在龙泉山(今江夏区)为修建陵地,使龙泉山形成了有“三龟九寝十二景”之称的古建筑群。明成化十年(1474年)汉江改道从龟山北麓入江,汉口方才脱离汉阳独立发展,嘉靖年间在汉江新河道北岸形成汉口镇,来自各地的商贾纷纷前来经营,当时汉口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成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和中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明末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故有“货到汉口活”一说,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享有“楚中第一繁盛处”美誉。明崇侦八年(1635年)汉阳府通判袁瑁在汉口修筑了一条长堤(西起硚口-汉正街,东迄堤口-四官殿,即今长堤街),长堤以内即汉口早期镇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张献忠破武昌城,火焚楚王府。 清乾隆年间,汉口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清嘉庆年间,汉口居民已达三万七千户,计十三万人,但汉口任然隶于汉阳县,故当时“武汉”任指武昌、汉阳双城。清道光二年(1822年)范锴所著《汉口丛谈》中“遂陷武汉等郡”一句,即指武昌、汉阳两府。咸丰年间,湖北巡抚胡林翼首次在奏函中使用“武汉”两字,如“武汉为荆襄咽喉”、“若使武汉克复”、“武汉两城对峙”等等,也是指武昌、汉阳(包括汉口)两地。
晚清时期
1852年,太平军相继占领汉阳和汉口。次年攻克武昌城,为太平军攻占的首座省城。 1858年,《天津条约》增辟11个通商口岸,包括汉口。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在老汉口镇的下游沿岸先后开辟了英、德、俄、法、日五国租界,汉口开始了由传统商业市镇向近代都会的转型。外商长期经营长江航运和茶叶等农产品出口业务。汉口的对外贸易几乎可以与上海并驾齐驱。 1864年,为防捻军南下,修筑汉口城堡,上起硚口,下到一元路,称作后城。 1889年,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在其主政期间,大力推行洋务运动,特别是兴建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刺激了武汉近代工业兴起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张之洞在鄂期间,主持修建了卢汉铁路,兴办教育,创建了两湖书院等新式学堂。 1899年,将汉水以北的汉口地区(北至摄口,西至硚口)设为夏口厅。 1905年,为解除汉口后湖水患,张之洞修筑后湖长堤,建成后堤内干涸土地10万亩。所以后湖长堤被称作“张公堤”,该堤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提供了广阔的扩建面积,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1907年,张之洞将后城城墙拆除,修建了上起硚口、下至江汉路的后城马路,成为汉口首条近代马路,是中山大道的前身。 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展实业救国运动。1906年,宋炜臣等人在汉口创立了“暨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公用水电企业。1909年,该公司为调节供水修建了汉口水塔,成为当时武汉最高的建筑。 在清末日本驻汉总领事水野幸吉所著的《汉口—中央支那事情(1908年)》中,对汉口的崛起倍加赞誉:“与武昌、汉阳鼎立之汉口者,贸易年额一亿三千万两,夙超天津,近凌广东,今也位于清国要港之二,将近而摩上海之垒,使观察者艳称为东方之芝加哥”。从此“东方芝加哥”成为人们对武汉的流行印象。 20世纪初叶的10年间,汉口的对外贸易总额始终占全国外贸总额的10%左右,成为中国第二大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当时唯一可与沿海口岸匹敌的内陆口岸。
中华民国时期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建立湖北军政府,脱离清朝,定国号中华民国,此时武汉成为革命中心。10月18日,革命军和清军在汉口、汉阳爆发阳夏战争。11月30日,清军败退,火焚汉口街市四天。 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以武昌为湖北省省会,同年孙中山来汉,对武汉给予了“武汉一呼,天下响应”和“民国开创,武汉实为首功”的评价。 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魏尔·瓦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赞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当时的芝加哥除了产业重点不同外和当时的武汉确有相似之处。 1922年,江岸火车站为京汉铁路大罢工总指挥部,2月7日二七大罢工遭残酷镇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立像
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划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作为湖北省会,改夏口县为‘汉口特别市’直属于国民政府,并辖汉阳县城。 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自广州迁都武汉。1月5日,数十万群众冲击了汉口英租界,2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收回该租界。4月18日,武汉市政府成立,武昌市与汉口特别市(含汉阳县城)合并为‘京兆区’作为首都,成立武汉特别市。故武汉建市历史仅83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武汉召开。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8月7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决定中国共产党今后将采取武装暴动的方式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 1931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武汉市区被淹达百日之久,仅市区就死亡3619人。 1938年6月至10月间,中日双方投入百万兵力,进行长达数月的武汉会战。10月25日,武汉沦陷。 1949年5月15日,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白崇禧乘飞机逃离武汉。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进入汉口市区,次日进入武昌市区和汉阳县,武汉三镇解放。22日中国共产党成立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次日中共武汉市委员会成立,暂由中央直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设立的首个直辖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2次会议决定将武汉市由中央直辖改为湖北省省会。6月25日,武汉关26.30米警戒水位被洪水突破。8月18日,武汉关水位上涨到29.73米,为有水文纪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1955年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桥全面施工。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相连,京广铁路就此贯通。 1958年9月13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建成投产。 1975年,将武昌县(今江夏区)划归武汉市。 1983年,将黄陂县和新洲县划归武汉市。 1984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武汉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与计划单列城市。 1986年,国务院公布武汉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南巡谈话”首站到武昌。同年,武汉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 武汉人民抗洪纪念碑
1998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经全省军民抢护数月后,武汉转危为安。 2004年9月轻轨1号线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2006年10月27日,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武汉,是首位来武汉访问的联合国四大常任理事国(法、美、英、俄)在任国家领导人。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8年12月28日,武汉过江隧道正式通车。 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批准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0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武汉城市性质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 2010年7月21日,华中最大数码城落户汉口北。 2010年7月29日,武汉轻轨一号线二期开通。 2010年8月5日,光谷成为富士康台式电脑主生产基地。 2010年9月8日,法国前总理朱佩率团访汉 与武汉签署合作协议。

⑧ 巾帼英雄的故事

★巾帼英雄的故事:

花木兰: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穆桂英: 传说故事人物。生长于山东穆柯寨,寨主穆羽之女,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因在阵前自招杨宗保为婿,归于宋营。在抗击辽的入侵时,她飒爽英姿,跃马横刀,与杨家诸将领一道,所向披靡,屡建战功。宗保在抗击西夏的战争中死去后,佘太君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征西时,她已五十岁,但她锐气不减,仍挂先锋印,一马当先,力战番将。是古代流传的巾帼英雄形象,深为群众所喜爱。民间以“穆桂英挂帅” 、“大破天门阵”等故事流传最广。

樊梨花:

“薛家将”中人物。原为寒江关关主樊洪之女。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富于反抗精神,武艺高强,神通广大的女英雄。

梁红玉 :

梁红玉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原籍池州,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腊起义,祖父和父亲因贻误战机被杀,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朝廷派童贯率军平定方腊,最后方腊被韩世忠所捉。平定方腊后,在庆功宴上,韩世忠与梁红玉初次见面,二人对视生情,终成眷属。他们相亲相爱的生活一直伴随着战争度过。梁红玉有身孕后留在京城,却被苗傅和刘正彦扣押,但二人碍于韩世忠的勇猛并不敢难为他们母子。 此时宋高宗没有行动的自由,隆裕太后和宰相朱胜非密派梁红玉驰往秀州,催韩世忠前来救助,并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韩世忠很快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授武胜军节度使。 这年冬天,金人再度进犯,从黄州和采石矶两处渡江,直逼临安。宋高宗逃至越州。韩世忠留守秀州,建炎四年元宵节金兀术下战书与韩世忠,约定第二天开战。韩世忠听从梁红玉的计策把宋军兵分两路,看中军摇旗为号,进行包围截杀。结果金军大败。韩世忠放声高歌:万里长江,淘不尽壮怀秋色,漫说秦宫汉帐,瑶台银阙,长剑倚天氛雾外,宝光挂日烟尘侧!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龙虎啸,凤云泣,千古恨,凭淮说。对山河耿耿,泪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鸾舆步老辽阳幄。把唾壶击碎,问蟾蜍,圆何缺? 有奸细向金兀术献了一计:以土覆船板,以火箭烧毁韩世忠战船。但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策以少胜多,围困敌军近五十天,使金军不敢随便渡江侵犯。 岳飞被害后,韩世忠也被罢去兵权,他索性辞去官职,退隐江湖,与梁红玉白头偕老。

秋瑾 (1875~1907) :

清末杰出的女革命家。字璿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父寿南曾任湖南郴州知州。秋瑾生于1875年11月8日(光绪元年十月十一)。自幼爱读书,工诗文,好骑马击剑。1896年,在湖南依父命嫁湘谭富绅子王廷钧。王为人无信义,无情谊,好嫖赌,损人利己,给她婚后生活带来了极大痛苦。1903年,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随王去北京居住。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于是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于1904年夏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入中国留学生会馆所设日语讲习所补习日文,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乡会集会,登台演说革命救国和男女平权道理。在此期间,曾与陈撷芬发起“实行共爱会”,作为开展妇女运动的团体;和刘道一、王时泽等十人结为秘密会,以反抗清廷、恢复中原为宗旨。并创办《白话报》,以“鉴湖女侠秋瑾”署名,发表《致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 同年秋,参加冯自由在横滨组织的三合会,受封为“白纸扇”(即军师)。1905年初,在日语讲习所毕业后,报名转入东京青山实践女校附设的清国女子速成师范专修科,随即回国筹措继续留学费用。归国后,分别在上海、绍兴会晤蔡元培、徐锡麟,并由徐介绍参加光复会。同年7月,回到日本,不久入青山实践女校学习。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由冯自由介绍,在黄兴寓所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在留日学习期间,她写下了许多充满强烈爱国思想和饱满革命热情的诗篇。慷慨激昂,表示:“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906年初,秋瑾在反对日本文部省颁布的限制中国留学生的“取缔规则”风潮中,愤而归国。先在绍兴女学堂代课。3月,往浙江湖州南浔镇浔溪女校任教,发展该校主持教务的徐自华及学生徐双韵等加入同盟会。暑假离职赴沪,与尹锐志、陈伯平等以“锐进学让”为名,联系敖嘉熊、吕熊祥等运动长江一带会党,准备起义。萍浏醴起义发生后,她与同盟会会员杨卓林、胡瑛、宁调元等谋在长江流域各省响应,并担任浙江方面的发动工作。到杭州后,与将去安徽的徐锡麟约定,在皖、浙二省同时发动。此时她在杭州新军中又发展了吕公望、朱瑞等多人参加同盟会与光复会。不久,萍浏醴起义失败,接应起义事遂告停顿。 1907年1月,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并为该报写了《发刊词》,号召女界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旋因母丧回绍兴,又先后到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这时大通学堂无人负责,乃应邀以董事名义主持校务。遂以学堂为据点,继续派人到浙省各处联络会党,自己则往来杭、沪间,运动军学两界,准备起义。她秘密编制了光复军制,并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响应,诱清军离杭州出攻,然后由绍兴渡江袭击杭州,如不克,则回绍兴,再经金华、处州入江西、安徽,同徐锡麟呼应。原定7月6日起义,后改为19日。但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15日凌晨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⑨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武汉旅游

自然人文景观
武汉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地表形态复杂,形成了许多自然人文景观。这些景观多集中在城区,郊区较少。自从明朝汉水改道形成汉口镇后,位于汉水和长江交汇处的汉口陆续出现了大小码头。在这些码头的附近形成了汉正街商品集散地,武汉从而成为中国当时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之一。东西南北人流如织,码头文化从此在武汉扎根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武汉成为中国最有市井气息的城市之一。
城区旅游景观:东湖、磨山、武汉龟山电视塔、中山公园、解放公园、黄鹤楼、龟山、归元寺、古琴台、湖北省博物馆、江汉路步行街、吉庆街、首义园“武汉名小吃街”、汉口江滩、长春观、古德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红楼)、关公卓刀泉、洪山广场、光谷广场、武昌江滩、汉阳江滩、起义门、黄兴拜将台、施洋烈士陵园、武汉长江大桥、晴川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新城区旅游景观:木兰天池,木兰八景(位于黄陂区),龙泉山、农耕年华、木兰山、盘龙城遗址
非物质文化景观:汉剧、独角戏、武汉码头文化、武汉市井文化,楚剧,湖北大鼓
东湖
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武汉市城区的内环与中环之间,景区面积81.68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还是毛泽东同志在解放后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1999年还被国家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2年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期中包括寓言园,音乐喷泉,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湖光阁,磨山新景区。
磨山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三面环水,六峰逶迤,既有优美如画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奇花异卉,又有丰富的楚文化人文景观,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00多万人次。是武汉市最靓丽的旅游休闲胜地。
武汉龟山电视塔
我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电视塔是武汉龟山电视塔,此塔于1981年开始动工,1986年建成,塔高221米,是一个集发射传输、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电视塔,标高比号称“欧洲桅杆”的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高塔还要高出一截,因而,曾有“亚洲桅杆”之美称。塔内的旋转餐厅等设施,是我国的设计人员在没有可借鉴和参考经验的情况下,自己设计的国内第一台。武汉塔位于武汉三镇制高点龟山上,在长江大桥北端,位置显要,可俯瞰风景秀丽的城市景观。该塔的建成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这一建筑类型上的空白,而且为以后我国电视塔的建设起到开路和示范的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塔工程因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优秀设计铜质奖。
蛇山
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长江南岸边。蛇山又名黄鹄山,绵亘蜿蜒,形如伏蛇,头临大江,尾插闹市。与汉阳龟山隔江相望,武汉长江大桥的南岸和汉阳龟山的北岸为一桥飞架的南北交点。蛇山长约1790米,海拔85米,宽约25—30米,山上古迹甚多,名胜也不少,均呈斜陡长狭形,形势十分险恶。
紫阳湖
位于武昌蛇山之南,东邻首义路,南至津水闸、石灰堰,西接紫阳村,北抵紫阳路,面积约20公顷。紫阳湖古称滋阳湖,每至夏日满湖荷花呈紫色,朝霞夕阳映紫荷,故名
紫阳湖。相传湖内有墩随水消长,不没于水,亦称墩子湖。明末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攻占武昌,礼部尚书贺逢圣及全家在此投湖自尽,清初督学高世泰又名其为亚相湖。武汉江滩
汉口江滩公园上起武汉客运港,下至丹水池后湖船厂,全长7公里,分三期进行规划建设。第一期工程从武汉客运港至粤汉码头长1.04公里,绿地面积14万平方米,以大面积绿化和滨江公共休闲活动空间为主,展示城市景观,第二期工程(武汉长江二桥至三阳路段)于2003年9月28日对市民开放,形成3.4公里长的“绿化滨江长廊”。江滩公园保持了亲水、生态、休闲的特色。一期工程经过10个月的建设,于2002年十一前正式对游人开放,形成了观江游览区,中心广场区,休闲活动区。江滩上栽种了各类树灌木70多种,其中乔木4331株,灌木23万株。形成了银杏,竹林,枇杷,桂花,雪松,樟树,广玉兰,乌柏等8个片区。汉阳,武昌也同样有着自己的江滩。

阅读全文

与黄陂区张献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